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阴痒
中医妇科阴痒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阴痒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称为“阴痒”。
本病与西医学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瘙痒症、外阴营养不良相当。
因肝肾阴虚、外阴失养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以致阴痒为实证。
【诊断】1.注意外阴卫生情况,有接触性传染病史。
2 .外阴,阴道瘙痒、奇痒难忍,甚有灼痛,伴带下量多、臭秽。
3 .妇科检查时可见外阴皮肤色素脱失,或增厚,或萎缩,或鞍裂;或见外阴红肿,湿疹,搔破呈溃烂状;或伴泡沫样带下,或呈豆渣状带下。
4 .白带常规检查可有滴虫或念珠菌或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呈阳性。
5.应与糖尿病性阴痒区别。
糖尿病性阴痒同时有多饮、烦渴、多尿、善饥多食、体重下降、空腹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尿比重升高。
6 .阴虱之阴痒,局部见红色斑点或丘疹,阴毛上可见虱卵和阴虱。
【治疗】一、辨证论治对本病应根据阴痒具体情况结合带下及全身症状,以辨别其虚实。
阴部干涩、灼热、皮肤变白,夜间痒甚者为肝肾阴虚证;阴痒伴带下色黄量多,黏稠臭秽,为肝经湿热证;治疗以“治外必本诸内”为原则,采用内服与外治、整体与局部,夫妇双方结合进行根治。
1.肝肾阴虚证外阴、阴道奇痒,干涩感,皮肤变白,增厚或萎缩、皴裂、破溃,头昏目眩,烘热汗出,手足心热,夜不安寐,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带弦。
治法:调补肝肾,滋阴降火。
方药举例:知柏地黄丸加减。
炙知母IOg,炒黄柏6g,生地黄10g,怀山药2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制首乌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0g,炒荆芥10g。
加减:若兼头昏心慌,腹胀纳呆,神疲乏力,上方去生地黄、山茱萸,加广木香IOg,炒党参IOg,炒白术10g。
2.肝经湿热证.阴部瘙痒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黏稠臭秽,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泻肝经湿热。
方药举例:草薜渗湿汤加减。
制苍术IOg,黄柏10g,炒意枚仁30g,革薄15g,牡丹皮10g,泽泻10g,滑石(包)10g,赤茯苓10g,白鲜皮15g,苦参15g,鹤虱IOgo加减:热盛于湿者,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加入龙胆草5g,炒桅子10g,车前草12g。
阴痒
病灶局限,可行单纯病灶切除术。病变范围较广,可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在手术同时性皮片一直以减轻瘢痕挛缩。术后应定期随
访。复发部位躲在切口周围,再次手术仍难避免复发。
外阴硬化苔癣样变
定义: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色素减退变白为主要特征的皮肤 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绝经期妇女和青春期少女最多见。 病因病理: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睾酮不足也可能为发病 因素之一。另外,有母女、姐妹等直系亲属家族性发病报道,提示发病与基
下注射。5mg曲安奈德混悬液加2ml 0.9%氯化钠液稀释后,用脊髓麻醉穿刺针在持股联合下方注入
皮下,经大阴唇皮下直至会阴,缓慢回抽针头,将混悬液注入皮下组织。 4.幼女硬化性苔癣如需治疗,一般不予采用丙酸睾酮,以免因此男性化。治疗目的主要为暂时缓解瘙 痒症状。可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或0.3%黄体酮油膏涂抹局部,应长期随访。 (三)物理治疗:与外阴鳞状皮增生相同。 (四)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同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因恶变概率小,多不采用手术治疗。
可转为恶证。
预防与调摄
1.保持外阴不清洁卫生。 2.瘙痒者避免搔抓等强刺激损伤。
附录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squamous cell hyperplasia of vulva) 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 性疾病,可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及其他 外阴皮肤病。由于病变部位及皮肤粘膜多呈白色,故又称为 外阴白色病变。
1.丙酸睾酮:2%丙酸睾酮油膏涂擦患处后加按摩,每日3-4次,用药1个月左右始见疗效,症状缓解 后改为每日1-2次。若瘙痒症状严重,可家用1%或2.5%氢化可的松软膏混合涂擦,症状缓解后逐渐 减少至停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2.黄体酮:若出现毛发增多或阴蒂增大等副反应或疗效不佳时,可改用0.3%黄体酮油膏局部涂擦, 每日3次。 3.其他:可选用0.05%氯倍他索软膏局部治疗。骚痒顽固、局部用药无效者,可用曲安奈德混悬液皮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阴道炎的症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阴道炎的症因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阴道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来探究其症因,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女性阴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感邪气。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都可能侵袭人体,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其中,湿邪尤为关键。
湿性重浊、黏滞,容易下注,侵犯阴部。
比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或者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湿邪容易滋生。
若湿邪与热邪相兼,则会形成湿热,出现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阴部瘙痒等症状;若湿邪与寒邪夹杂,则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质地清稀、阴部冷痛等。
其次是情志失调。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气血运行不畅,阴部气血瘀滞,容易引发阴道炎。
同时,肝郁化火,火热下注,也会导致带下异常。
再者是饮食不节。
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甘甜、生冷等食物,会损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湿。
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内生,下注阴部,形成阴道炎。
比如,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容易产生湿热;嗜食生冷,则易导致寒湿内生。
然后是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者过度安逸都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会损伤肾气。
肾主生殖,肾气不足,封藏失职,带下过多。
而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迟缓,阴部气血瘀滞,也容易引发炎症。
此外,房事不洁也是导致阴道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性生活不注意卫生,或者性生活过于频繁、过度,容易将外界的病菌带入阴道,损伤阴道黏膜,引发炎症。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辨证论治。
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湿热下注证: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有臭味,阴部瘙痒、灼热,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妇科杂病的定义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杂病”。
妇科杂病的范围常见的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病因病机:其病机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影响冲任、胞宫、胞脉、胞络而发生妇科杂病。
最常见的病因病机是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湿壅阻,肾虚,肝郁,脾虚,冲任、胞脉胞络损伤,及脏阴不足等。
杂病的治疗:重在调补肾肝脾,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胞宫,以恢复其生理功能,并注意祛邪。
常用具体治法有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消癥、清热解毒、甘润滋养及外用杀虫止痒等。
癥瘕大纲要求:癥瘕的定义病因病机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癥瘕的定义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一般以为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癥瘕。
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仅指良性癥瘕。
注:内科有积聚之证,可以此处癥瘕做对比学习。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病在血分,是为脏病---似癥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似瘕病机: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房室、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停聚小腹,日月相积,逐渐而成。
病因:气滞血瘀、痰湿瘀结、湿热瘀阻、肾虚血瘀。
鉴别诊断首先应与妊娠子宫及尿潴留鉴别;然后识别妇科良性癥瘕所涉主要病种,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
辨证论治(各个证型都有瘀血之象如舌紫暗有瘀斑瘀点等)气滞血瘀证: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无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黯;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瘀血之象);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香棱丸或大黄蟅虫丸。
中医医师_中医妇科学_考试题_复习资料 (28)
中医医师第 1351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经湿热型阴痒A.带下色黄如脓状B.阴部干燥瘙痒C.阴部瘙痒难忍D.带下量多,味腥臭E.带下呈泡沫状【正确答案】:B第 1352题:A1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35岁,婚久不孕,形体肥胖,月经推后,带下量多,质黏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腻,脉滑,辨证属A.脾虚B.痰湿C.寒湿D.肾虚E.气虚【正确答案】:B第 1353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后月经闭止,毛发脱落,枯槁无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性欲丧失,甚或生殖器官萎缩,阴道干涩,舌淡白,苔少,脉沉细略数。
可以诊断为A.产后血晕,瘀阻气闭B.产后血劳,精血亏损C.以上都不是D.产后血劳,脾肾虚损E.产后血晕,血虚气脱【正确答案】:B第 1354题:A1型题(本题1分)治疗脏躁的首选方剂A.归脾汤B.甘麦大枣汤C.百合地黄汤D.酸枣仁汤E.百合知母汤【正确答案】:B第 1355题:A1型题(本题1分)癥瘕的辨证论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在气,治以理气行滞为主B.新病体质强者,宜攻宜破C.久病体弱者,可攻补兼施D.病在血,治以活血破瘀散结为主E.需猛攻峻伐【正确答案】:E第 1356题:A1型题(本题1分)某女,45岁。
子宫脱出阴道,因瘙痒而抓挠后表面溃烂,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味。
诊断为A.阴痛B.阴挺C.阴痒D.阴疮E.带下病【正确答案】:B第 1357题:A1型题(本题1分)哪种情况适合上子宫托A.妊娠期B.宫颈溃烂流脓C.月经期D.子宫脱垂Ⅲ度E.子宫脱垂Ⅰ~Ⅱ度【正确答案】:E第 1358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质稀,无味,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缓弱。
其治疗选方为A.补中益气汤加阿胶、艾叶、乌贼骨B.大补元煎加鹿角胶、艾叶C.归脾汤加艾叶、乌贼骨D.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1359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后病的治疗原则为A.大补气血B.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C.滋养气血D.补养脾胃E.活血化瘀【正确答案】:B第 1360题:A1型题(本题1分)首次提出"儿枕腹痛"的著作是 A.《妇人良方大全》 B.《傅青主女科》C.《医学入门》D.《景岳全书》E.《金匮要略》【正确答案】:A中医医师第 1361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哪项不是脏躁的表现A.情绪低落B.腰膝酸软C.呵欠频作D.精神抑郁E.哭笑无常【正确答案】:B第 1362题:A1型题(本题1分)大黄牡丹皮汤用于何型癥瘕A.湿热瘀阻型B.痰湿型C.肝郁气滞型D.肾虚血瘀型E.气滞血瘀型【正确答案】:A第 1363题:A1型题(本题1分)某女,婚久不孕,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来腹痛,经前烦躁易怒,精神抑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首选方剂A.养精种玉汤B.毓麟珠C.启宫丸D.少腹逐瘀汤E.开郁种玉汤【正确答案】:E第 1364题:A1型题(本题1分)不孕症系夫妇同居多长时时间以上不能怀孕A.1年以上B.3年以上C.1年半以上D.半年以上E.2年以上【正确答案】:E第 1365题:A1型题(本题1分)脾肾虚损型产后血劳,治疗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以上都不是B.归脾汤加减C.大补元煎加减D.黄芪散加减E.补中益气汤加减【正确答案】:D第 1366题:A1型题(本题1分)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可诊断为A.产后中暑B.产后发热C.产后自汗D.以上都不是E.产后盗汗【正确答案】:C第 1367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属于产后腹痛的是A.以上都不是B.产褥期内因感染而发生的腹痛C.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 D.产褥期内腹痛,伴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E.产褥期内因伤食而发生的腹痛【正确答案】:C第 1368题:A1型题(本题1分)毓麟珠治疗不孕症,方中川椒的作用是A.温养肝肾B.散寒止痛C.温肾助阳D.杀虫止痒E.行气活血【正确答案】:C第 1369题:A1型题(本题1分)治疗肝经湿热阴痒,若大便干,用龙胆泻肝汤常加入 A.大黄、枳实B.黄芩、茯苓C.苦参、土槿皮D.百部、雄黄E.川椒、白矾【正确答案】:A第 1370题:A1型题(本题1分)下列哪项不是肾虚阴挺主症A.子宫下脱B.小便频数C.腰膝酸软D.脉浮大E.小腹下坠【正确答案】:D中医医师第 1371题:A1型题(本题1分)血瘀型产后发热,治疗宜A.活血化瘀,清热解毒B.清热解毒,祛风通络C.活血化瘀,和营退热D.活血化瘀,祛风通络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第 1372题:A1型题(本题1分)肝郁气滞型缺乳,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A.一贯煎B.下乳涌泉散C.通乳丹D.以上都不是E.逍遥散【正确答案】:B第 1373题:A1型题(本题1分)肝经郁热型产后小便淋痛,宜选用方剂为A.沉香散B.六一散C.一贯煎D.化阴煎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1374题:A1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30岁。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女性外阴瘙痒
中医如何预防和治疗女性外阴瘙痒外阴瘙痒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给女性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在预防和治疗女性外阴瘙痒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女性外阴瘙痒的发生多与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外感邪气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湿热下注、肝肾阴虚、血虚生风等。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中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女性应每天清洗外阴,使用温水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香皂。
换洗内裤要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以保持外阴部位的干爽。
其次,饮食调理也不容忽视。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容易生湿生热的食物。
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西瓜、梨等,有助于清热利湿。
再者,情绪的调节对于预防外阴瘙痒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生热。
因此,女性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愤怒。
此外,规律的作息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非常重要。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性生活方面,也要注意适度和卫生。
性生活前后应清洗外阴,避免不洁性生活。
中医治疗女性外阴瘙痒,主要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内治法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论治。
如果是湿热下注型,患者往往伴有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等症状。
治疗上常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剂中的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泽泻、车前子等可利湿通淋。
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多表现为外阴干涩、瘙痒夜间加重,还可能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治疗以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为主,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其中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能滋补肝肾;知母、黄柏可清热降火。
对于血虚生风型的患者,外阴瘙痒多在劳累后加重,面色苍白,神疲乏力。
治疗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四物汤加减是常用的方剂。
当归、白芍、熟地等能养血滋阴;防风、荆芥等可祛风止痒。
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外阴瘙痒的重要手段。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真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真题及答案1、单选下列各项,属子宫脱垂病因病机的是OA,气虚、肾虚B.湿热、血瘀C.痰湿、肝郁D.血虚、阴虚E.脾虚、肺虚正确答案:A2、单选下列各项,属阴痒的常见病因是OA.血(江南博哥)虚生风B.肝火上炎C.脾虚湿盛D.心火内扰E.肝肾阴虚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阴痒者,内因脏腑虚损,肝肾功能失常,外因多见会阴局部损伤,带下尿液停积,湿蕴而生热,湿热生虫,虫毒侵蚀,则致外阴痒痛难忍。
常见病因有肝经湿热、肝肾阴虚。
3、单选下列各项,属妇人瘤瘤主要症状的是OA.下腹部胀满B.下腹部疼痛C.腰腹部疼痛D.下腹部结块E.月经过多正确答案:D4、单选患者近日小腹疼痛拒按,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其治法是()A.利湿活血,散结止痛B.清热利湿,化瘀止痛C.清热活血,利湿止痛D.行气活血,化瘀止痛E.退热除湿,化瘀散结正确答案:B5、单选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少腹逐瘀汤B.当归芍药散C.理冲汤D.逐瘀止血汤E.固冲汤正确答案:C6、单选下列各项,需与^瘤相鉴别的病证是OA.痛经B.崩漏C.尿潴留D.阴挺E.带下病正确答案:C7、单选下列各项,不属盆腔炎范畴的病症是OA.输卵管积水B.输卵管卵巢炎C.输卵管卵巢囊肿D.盆腔淤血综合征E.盆腔结缔组织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慢性盆腔炎在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8、单选治疗^瘤气滞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OA.少腹逐瘀汤B.血府逐瘀汤C.大黄庶虫丸D.银甲丸E.桂枝茯苓丸正确答案:C9、单选下列各项,属阴挺发病主要病机的是OA.胞络系胞无力B.肾气虚损C.肝肾两亏D.湿热下注E.产育过众正确答案:A10、单选患者少腹部刺痛,经行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行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苔薄,脉弦涩。
妇人阴痒的古意今释
妇人阴痒的古意今释本文就妇人阴痒的含义渊源、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进行了详细论述,期望为现代医学诊断治疗妇人阴痒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标签:阴痒;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1 阴痒的含义渊源在古籍中,“阴痒”一词首见于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卷五,书中提出治疗“阴痒汁出”、“阴痒生疮”的方药。
此实为广义阴痒之滥觞。
阴痒常常伴有带下异常,“阴痒汁出”从症状来讲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妇科病;“疗阴痒生疮,嚼胡麻,涂之”,胡麻外涂常用来治疗疥疮肿痛,从其治法来看,“阴痒”倾向于现代的外阴毛囊炎、外阴白塞氏病等。
阴痒临床表现比较确切的记载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妇人阴痒,……微则痒,重者乃痛”。
常表现为瘙痒不适,烧灼疼痛,局部红肿,甚至出现疱疹或流黄脓水,系由阴道炎或宫颈炎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刺激外阴皮肤,或由外阴毛囊炎、外阴湿疹、外阴瘙痒症或外用药物过敏所致。
可以看出,“阴痒”在古籍中所指的疾病范畴比较广泛,大致相当于现代我们所指的一切引起外阴瘙痒的疾病(包括妇科病、外阴毛囊炎、外阴湿疹、外阴瘙痒症、白塞氏病、外阴白斑等)。
2 阴痒产生的病因病机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论述,概括了瘙痒疾病总的病机,指出了凡是“痒”这一类证候,必定与心相关。
明·武之望《济阴纲目》载“阴痒总是心肝二火游行”。
临床上,阴痒常常因为它脏功能失司累及心脏而导致作痒。
详细记载阴痒病因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为风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详细地阐述了阴痒不仅有虫食可以导致,肾虚风乘也可以导致阴痒;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道“夫妇人阴痒者,是虫蚀所为。
三虫在于肠胃之间,因脏虚,三虫动作,蚀于阴内。
其虫作热,微则为痒,重则乃痛也”;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又指出“瘦人燥痒属阴虚”;明确指出脏虚而致虫动;从上不难看出,中医古籍记载的阴痒病因多为外因虫食,内因它脏功能失司(肾虚、脏虚等)累及于心而出现瘙痒不适。
中医对皮肤瘙痒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皮肤瘙痒的辨证论治展开全文皮肤瘙痒是指自觉皮肤瘙痒的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瘙痒。
多因风邪外袭,或因血热内扰,或血虚失养、生活饮食失节、吸烟嗜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湿热邪,内外两邪相博,充于腠理,浸淫肌肤所致。
常见于各种皮肤疾病,以及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经前隐疹、妊娠风疹、阴痒等病。
临床对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皮肤瘙痒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1.风寒外袭证:瘙痒多发于暴露部位,天气寒冷或气温急骤变化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解衣卧床时亦甚,皮肤干燥,恶寒、微发热,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
用药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2.风热郁滞肌肤证:瘙痒好发于夏秋季节,气温干燥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卧床时加重,身热,微恶风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干,脉浮数。
用药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3.湿毒蕴结肌肤证:瘙痒好发于肛门周围、阴囊及女阴部位,痒时难以控制,引起过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红肿,日久则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诱发或加重,妇人可伴有带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药宜清热除湿止痒。
4.血热风盛证:周身瘙痒剧烈,肌肤灼热,抓破出血,遇热痒剧,得凉则安,身热心烦,口燥咽干,多见于青壮年,春夏好发,舌质红苔黄干,脉数。
用药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5.血虚风燥证:多见于年老羸弱者,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用药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6.肝郁血虚证:皮肤瘙痒多因情绪激动时产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叹息,心烦,口苦,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唇甲色淡,舌质淡或暗,苔薄,脉细涩。
用药宜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可能有些人认为皮肤瘙痒是小毛病,但是它也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不适,皮肤痒了就会产生搔抓的欲望,一点儿不搔抓是不现实的,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症状。
外阴瘙痒中医治疗方法
外阴瘙痒中医治疗方法阴部瘙痒不堪,甚则痒痛难忍,或伴有带下增多等证,称为阴痒,也称阴门瘙痒。
阴是指阴部,包括外阴、阴道、肛周及股阴,以外阴为多。
痒是一个自觉症状,常伴有带下异常。
故阴痒一证与带下病常同时兼见,故应互参。
阴痒是一个症状,很多全身性、局部性的疾病均可发生阴痒。
西医的“外阴瘙痒”可与阴痒互参施治。
(一)诊断要点1.以自觉阴痒为诊断依据。
2.妇科检查及白带涂片检查,以了解阴痒的病因。
若外阴奇痒,尤以夜间为甚,白带黄绿色,稀薄呈泡沫状,阴道口粘膜潮红充血,后穹窿及阴道壁有小出血点者,白带涂片可找到阴道滴虫,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外阴奇痒,白带多,呈豆腐渣状,大小阴唇红肿,表面有白膜,不易擦去,镜检可见霉菌,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阴痒并见大小阴唇,阴蒂色素变白,可诊断为外阴营养不良;如阴毛部。
位及其附近瘙痒,血痂或青斑,找到阴虱及虫卵者,则为阴虱;也有自觉阴部干涩而痒,阴部外表干燥不润者,多为肝肾不足,生风化燥所致。
若肥胖阴痒难愈者,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阴痒的兼症不同,病因各异,务必详察,细加鉴别,方可无误。
(二)辨证分析阴痒发生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湿、热、毒、虫邪,以及肝、肾、睥功能失调,侵扰阴部,或阴部肌肤失养所致。
阴痒的辨证:风胜作痒,走窜如虫爬;风热多红肿;风寒多变白变厚;生风化燥常干涩;湿胜作痒,浸淫流液,带下量多而阴痒。
另外,热胜作痒,灼热或溃烂疼痛;虫淫作痒,奇痒如虫爬,带下色深质稠有臭。
阴归痒的治疗,着重去湿清热杀虫以及,调理肝、肾、脾功能,本着“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采用内服与外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施治。
(三)辨证论治肝经湿热型[证见]阴痒,甚则痒痛,灼热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黄白、黄赤相兼,或呈腐渣样,多有臭气。
心烦少寐,口苦口干,胸闷不适,纳欠佳。
舌红红或边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主方革蘚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蘚30克,生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赤茯苓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通草6克,滑石20克,苍术12克,苦参15克,茵陈20克。
前阴病
四、其他疗法
外治法 1、塌痒汤
2、蛇床子散 3、紫草油 用于湿虫滋 生型
食疗法 莲子薏米煮蚌粥
滴虫性阴道炎
念 珠 菌 性 阴 道 炎
老 年 性 阴 道 炎
细菌性阴道病
淋球菌感染
1、阴痒 肝经湿热型 2、泻肝清热 除湿止痒 3、龙胆泻肝汤
病案
张某,女,26岁,初诊日期2000 张某,女,26岁,初诊日期2000 年3月4日,患者近几日外阴红肿胀 痛,自觉发热,且两胁胀痛,小便 短赤,舌红,苔黄厚,脉弦。
问题
1、何病?证型?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用何方治疗?
第一节阴痒
一、定义
阴痒: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 阴痒: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 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 下增多者,称为“阴痒” 下增多者,称为“阴痒”。亦称 “阴门瘙痒”。 阴门瘙痒”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外阴瘙痒 症” 、“阴道炎”及“外阴营养 阴道炎” 不良” 不良”。
(二)肝经湿热型
主要症候 阴部瘙痒灼痛,带下量多,色 黄如脓,稠黏臭秽,头晕目眩 口苦咽干,心烦不寐,便秘溲 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 数。 治疗原则 泻肝清热 除湿止痒 方药 龙胆泻肝汤
(三)湿虫滋生型
主要症候 阴部瘙痒,如虫行状,甚则奇 痒难忍,灼热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 或色黄如豆渣状,臭秽,心烦少寐,胸闷呃逆, 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 解毒杀虫 方药 萆薢渗湿汤加白头翁、苦参、防风
答案
1、阴肿 肝经湿热型 2、肝经湿热,下注阴部 3、清肝利湿 消肿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
辨证论治
一、肝经湿热 主要症候 外阴红肿胀痛,常伴有发 热,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 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而腻或黄厚,脉弦 数或濡数。 治疗原则 清肝利湿 消肿止痛 方药举例 龙胆泻肝汤加蒲公英、紫 花地丁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常见外阴疾病的治疗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常见外阴疾病的治疗常见外阴疾病一般包括阴痒、阴疮和阴挺。
今天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常见外阴疾病的治疗。
一、阴痒的治疗(一)湿虫滋生证主要证候:阴部瘙痒,如虫行状,甚则奇痒难忍,灼热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状,臭秽,心烦少寐,胸闷呃逆,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方药:萆藓、苡仁、黄柏、丹皮、赤芍、木通、泽泻、滑石。
(二)血虚生风证主要证候:外阴及阴中瘙痒、阴户干涩难忍,甚则外阴局部皮肤变白、外阴萎缩,心悸、健忘失眠,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法:养血祛风,活血止痒。
方药: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牡蛎。
二、阴疮的治疗(一)热毒证主要证候:外阴一侧或双侧欣红肿痛,灼热结块,拒按,甚或形寒发热,口舌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沉而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银花、甘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
(二)寒凝怔主要证候:阴疮坚硬,皮色不变,或有疼痛,溃后脓水淋漓,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外出。
方药: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术、黄芪、甘草、茯苓、银花、白芷、桔梗、皂角刺。
三、阴挺的治疗(一)脾虚气陷证主症:子宫脱垂,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坠胀,面白少华,四肢乏力,少语懒言,带下色白,量多质稀。
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升提。
常用方药:黄芪30 60g,党参30g,白术15g,当归10g,炙甘草、陈皮、炙升麻、柴胡各5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每日1剂。
(二)肾阳亏虚证主症:子宫脱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垂,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甚。
舌淡红,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脱。
常用方药:人参3 10g,山药、熟地黄、杜仲、炒当归、山萸肉各l0g,枸杞子9g,炙甘草6g,金樱子、菟丝子、紫河车各12g。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外阴湿疹良方湿疹是瘙痒剧烈的皮肤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的皮肤,其中发于外阴部者称外阴湿疹。
湿疹的发病,常因多种内在因素,如各种“阴”“道”炎或宫颈炎过多白带的刺激、糖尿病患者的糖尿浸渍、先天性过敏体质、精神神经因素等;以及外界刺激,如卫生纸或月经带的刺激或过敏、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多种因素而诱发本病。
本病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症范畴,多因湿热蕴结,精血亏虚所致。
一、外阴湿疹的诊断1.病史:常有过敏体质,有对吸人物过敏史;有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物接触史;有白带增多或糖尿病病史。
2.病变多发生于两侧大阴唇,亦可累及小阴唇及两侧大腿皱襞,双侧常对称分布。
3.病损区灼热及剧烈的瘙痒,遇热后加剧。
4.急性期外阴开始红肿,继而在发红的皮肤上发生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且很快变成丘疱疹或小水疱,合并感染后有脓疱,破裂后出现红色湿润的糜烂面并流出浆液性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痂皮,痊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5.慢性期外阴皮肤干燥,变厚,粗糙不平,常有苔癣样硬化,上覆鳞片,并伴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
如反复发作或有慢性感染时,可引起淋巴郁滞,外阴局部皮肤呈象皮样改变。
二、外阴湿疹的鉴别诊断1.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鉴别:后者的特点为易发现接触的致病物质,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多为单一形态,病程短,去除病因后易治愈。
2.慢性湿疹应与神经性皮炎鉴别:后者常继发于外阴瘙痒,病因反复搔抓引起,无急性过程,病损区常为成片丘疹,干燥,有碎小鳞屑,皮损中央肥厚,边缘变薄,多为小的扁平丘疹,边界清楚。
三、中医治疗外阴湿疹1.辨证论治:(1)湿热下注:[证候]阴户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呈泡沫米泔样,外阴局部红肿;心烦少寐,口苦而腻,小便灼热,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当归10g、生地10g、泽泻10g、苦参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白鲜皮10g、苍术10g、黄柏10g、甘草6g。
阴挺-病情说明指导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阴挺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阴挺概述阴挺,中医病证,又称阴脱,根据突出形态的不同又有阴菌、阴痒、葫芦颓之称。
是指妇女子宫下脱,甚则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
多因分娩之时气血损伤过重,引起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导致。
见于现代医学的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阴脱、阴菌、阴痒、葫芦颓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子宫,生殖部位常见症状:子宫下脱、阴道壁膨出主要病因:分娩损伤、素体虚弱、外感湿热检查项目:望闻问切、宫颈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重要提醒:阴挺者应避免劳累、久蹲,及时就诊,严重的阴挺还可能影响生育。
临床分类:阴挺主要分为气虚下陷、肾气亏虚、湿热下注三种证型。
1、气虚下陷主要表现为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过度劳累后加重,小腹坠胀。
多伴有气短,不愿说话,四肢乏力,面无光泽,小便次数多,舌淡苔薄,脉虚细。
部分患者还可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的表现。
2、肾气亏虚主要表现为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过度劳累后加重,小腹坠胀。
可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次数多,夜尿频繁,舌淡,苔薄,脉沉弱。
3、湿热下注主要表现为阴部有肿物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外阴部红肿,可有疼痛或瘙痒等不适。
常伴有心烦,自汗、口苦而干,小便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白带量增多、色黄等。
二、阴挺的发病特点三、阴挺的病因病因总述:阴挺多因分娩之时气血损伤过重,引起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所致。
此外,素体虚弱、外感湿热等原因也可导致阴挺。
基本病因:1、分娩损伤分娩手术或分娩困难等原因,引起妇女出汗过多或出血过多,导致气血损伤过重,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引起阴挺。
2、素体虚弱如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老年患者盆底组织萎缩退化、性生活过度、生产过多等造成素体虚弱,耗伤精气、损伤肾脏,导致肾的固摄功能减弱,而引起阴挺。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外阴瘙痒的症因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外阴瘙痒的症因女性外阴瘙痒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外阴瘙痒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更准确地找出病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女性外阴瘙痒的病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湿热下注。
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因。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常常容易导致体内湿热内生。
比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甘甜的食物,或者过度饮酒,都可能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久郁化热,湿热下注于下焦,进而引起外阴瘙痒。
此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小便短赤,大便黏腻等症状。
舌苔多黄腻,脉象滑数。
其次是肝经湿热。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若情志不舒,如长期抑郁、恼怒,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经湿热循经下注,从而引发外阴瘙痒。
这类患者通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易怒,伴有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胁胀痛等症状。
脉象弦数,舌苔黄。
再者是肝肾阴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久病伤阴,或者房事不节,都可能导致肝肾阴虚。
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生,灼伤阴津,导致阴部失养,从而产生外阴瘙痒。
此类患者的症状多表现为阴部干涩、灼热瘙痒,夜间加重,同时可能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
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还有虫邪侵袭。
常见的如阴虱、疥虫等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外阴瘙痒。
这种情况往往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在阴毛处可发现寄生虫或虫卵。
另外,血虚生风也可能是病因之一。
由于失血过多,如产后失血,或者久病耗血,导致血虚不能濡养肌肤,风邪乘虚而入,从而引起外阴瘙痒。
此类患者的瘙痒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
舌淡,脉细弱。
对于女性外阴瘙痒的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是湿热下注型的外阴瘙痒,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止痒解毒。
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以防苦寒伤阴;柴胡舒畅肝胆之气;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妇科学阴痒
04
辨证论治
肝经湿热证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肝肾阴虚证
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05
外治法
熏洗盆浴
01
蛇床子30g,百部30g,苦参30g ,徐长卿15g,黄柏20g,荆芥( 或薄荷)20g(后下)。
02
亦可选用市售洁尔阴、洁身纯等 中药制剂。
保持个人卫生习惯良好,避免过度搔抓外 阴部,以免引起感染。
03
06
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 体素质和抵抗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多因久病或性生活过度,导致肝 肾亏虚良的卫生习惯、带下 量多,长期刺激外阴部, 或有外阴、阴道炎病史。
02
妇人前阴部瘙痒时作,甚则 难以忍受,坐卧不宁,可波 及肛门周围或大腿内侧。
03
妇科检查外阴部皮肤粗糙, 有抓痕,色素蜕变,甚则皲 裂、破溃、黄水淋漓。
04
实验室检查白带镜检正 常或可见念珠菌、滴虫 等。
阴痒
目录
• 定义 • 病因病机 • 诊断 • 辨证论治 • 外治法 • 注意事项
01
定义
定义
•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 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02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肝经湿热
通常是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 中,或经常吃一些辛辣、刺激性 的食物,导致肝经湿热内生。
肝肾阴虚
阴道纳药
• 根据白带检查结果,针对病源选药。
06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外阴部,并使 用清水或合适的洗液。
01
中医治疗女性外阴瘙痒的有效方法
中医治疗女性外阴瘙痒的有效方法外阴瘙痒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外阴瘙痒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女性外阴瘙痒的发生多与风、湿、热、虫等因素有关。
风邪善行而数变,可导致瘙痒时作时止、游走不定;湿邪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使瘙痒缠绵难愈;热邪易耗气伤津,灼伤肌肤,导致瘙痒灼热;虫邪则可侵袭阴部,引起剧烈瘙痒。
此外,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也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外阴瘙痒。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主要从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入手。
内治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若为肝经湿热型,患者常表现为外阴瘙痒难忍,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口苦咽干,心烦易怒。
治疗宜清热利湿,泻肝止痒,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泽泻、车前子、木通等利湿通淋;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柴胡疏肝解郁。
若为肝肾阴虚型,外阴瘙痒日久不愈,局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酸。
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止痒,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
其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热泻火;丹皮、泽泻清泻肝火。
若为湿虫滋生型,外阴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带下量多,色黄有泡沫,或如豆渣样,伴有口苦口臭。
治疗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常用方剂如萆薢渗湿汤加减。
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杀虫止痒的中药,如苦参、蛇床子、白鲜皮等。
外治法在中医治疗外阴瘙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熏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选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等中药煎汤,先熏后洗外阴部,每日 1-2 次。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中药坐浴也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
将上述中药煎汤后,倒入盆中,让患者坐浴 15-20 分钟。
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中,避免烫伤皮肤。
此外,还可以使用中药栓剂或药膏。
如将黄柏、黄连、苦参等中药制成栓剂,纳入阴道内;或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中药膏剂涂抹外阴部。
第06节 阴痒
第六节阴痒(一)单项选择题1.阴部奇痒,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状,臭秽。
治宜:()A.清热解毒,除湿止带B.清热利湿止带C.清热利湿,解毒杀虫D.泻肝清热,除湿止痒E.滋阴降火,杀虫止痒2.阴部病痒灼痛,心烦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其气臭秽,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首选方为:()A.二妙散加苦参B.萆薢渗湿汤加苦参、白头翁、防风C.龙胆泻肝汤D.止带方加蛇床子E.知柏地黄汤加白癣皮3.阴痒又称:()A.阴疮B.阴暨C.阴蚀D.阴痛E.阴吹4.阴部干涩,奇痒难忍,阴部皮肤变白,增厚,伴有五心烦热,头晕目眩,烘热汗出,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A.滋阴降火,杀虫止痒B.清热利湿,解毒杀虫C.调补肝肾,滋阴降火D.清肝泻热,除湿止痒E.清热利湿止带5.妇女阴部干涩,灼热瘙痒,阴部皮肤变白增厚,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腿酸软,舌红,少苦,脉细数。
方选:()A.六味地黄汤加减B.知柏地黄丸加味C.龙胆泻肝汤加减D.萆薢渗湿汤加味E.易黄汤加味6.阴痒辨证首辨()。
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内外7.阴痒的发病主要是以下哪项功能失常?()A.心、肝、脾B.心、肾、脾C.肺、脾、肾D.肝。
脾、肾8.阴痒,甚则痒痛难分,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汤样,有臭气,纳谷不香,舌苔黄腻,脉弦数,选方应为()。
A.完带汤加减B.参苓白术散加减C. 萆薢分清饮加减D.五味消毒饮加减9.治疗肝经湿热型阴痒,宜选()。
A.清热解毒,除湿止带B.清热利湿,杀虫止痒C. 调补肝肾,滋阴降火D. 滋阴降火,杀虫止痒10.妇女阴部干涩,灼热病痒,或带下量少色黄,甚者血样,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方选:()A.六味地黄丸B.知柏地黄汤C.龙胆泻肝汤D.五味消毒饮E.易黄汤(二)多项选择题1.阴痒相当于西医学的:()A.外阴瘙痒症B.外阴炎C.阴道炎D.阴门瘙痒E.外阴营养不良2.肝经湿热型阴痒的主要证候有:()A.阴部瘙痒灼痛B.带下量多,色黄如脓C.带下色黄如泡沫状,或如豆渣状D.口苦咽干,大便秘结E.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3.阴痒一病,临床分型除肝肾阴虚、肝经湿热以外,还有:()A.血虚化燥B.脾虚生湿C.心火内扰D.湿虫滋生E.湿热下注4.症见阴部干涩,灼热搔痒,带下量少色黄,甚者血样,五心烦热,烘热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证病基本概念系列——
阴痒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关于中医证病基本概念
“阴痒”
以供大家了解和掌握。
阴痒
病证名。
出《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四·阴痒候》“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则乃痛。
”
泛指阴部瘙痒证。
包括多种阴部疾病。
如阴痒、阴痒生虫,阴门痒、阴门瘙痒等。
多因湿热下注,肝肾阴虚,感染病虫,浣洗不勤等所致。
证以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疼痛,坐卧不安,带下量多。
今滴虫性、霉菌性、老年性等阴道炎,外阴湿疹及苔癣,外阴白色病变均可出现阴痒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