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2996-300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6410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赵球霞,邓 银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收稿日期:2023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5日摘要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和发展,青少年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
针对目前我国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众多文献,分析了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机制、影响因素等,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产生与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关。
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主要是以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为主。
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应该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等方面进行介入。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成瘾机制,影响因素,综合干预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Qiuxia Zhao, Yin DengNorm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Apr. 3rd , 2023; accepted: Jun. 6th , 2023; published: Jun. 15th , 2023Abstract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teenager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user groups of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numerous literature on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and find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is related to individual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main inter-ventions for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re cognitive therapy and behavioral therapy. The preven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should involve cultivating their good psy-赵球霞,邓银chological quality, creating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schools to teenagers in accessing the Internet.Keywords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Addiction Mechanism, Influence Facto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逐渐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汉口学院刘瑜【摘要】社会的急速发展与变革,带来了诸多新鲜事物,涌现出各种各样高科技工具,互联网就是这些变革中最典型的代表,并迅速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隐患如网络成瘾,成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现有研究主要采取问卷和量表测量,研究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行为特点,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戒除网瘾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综述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通过对网络成瘾概念的阐述,一些实验的简单介绍,并结合网络行为特点,成瘾行为学习机制,来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我同一性人格特质社会支持1网络成瘾概述1.1网络成瘾的界定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互联网使用中负面影响最严重的,也是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欧居湖是这样定义网络成瘾的:“网络成瘾是只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Young(1998)在对DSM一IV上所有的成瘾诊断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赌瘾(pathologieal gambling)的状态最类似网络成瘾,因此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一控制失控症”(impulse一control disorder)。
网络成瘾现象也被称为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eal Internet Use,PIU),最早为“网络成瘾”命名的Goldberg(1996)认为,PIU的症状包括:(l)耐受性:即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2)退瘾症状:当失去网络联系时,会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不断想着网上发生了什么;(3)渴望:渴望更多的上网次数和更长的上网时间;(4)消极生活影响:如失业、财政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通过文献分析,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进一步界定,并对网络成瘾的类型、心理机制以及其他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戒除研究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标签: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形成机制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
为做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尤其是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戒除网瘾,需要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相对准确的界定,并对网络成瘾的类型、心理机制及其他形成机制做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1 网络成瘾的概念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界、社会科学界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以及概念的使用还存在分歧。
1994年,伊凡·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首先发现网络成瘾的现象,把它命名为“网络成瘾症”(Intenert Addiction Disorder,IAD),他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把“网络成瘾症”界定为: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
最早对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是金伯利·杨(Kimberly.S.Young),她把它正式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
她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控制失序症(impulse-control disorder),属于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
在检视DSM-4(《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四版)的成瘾诊断中,她认为网络成瘾的症状和病理性赌博的状态最像,过度的使用网络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障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她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
1997年,台湾学者周荣与周倩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反复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
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在症状表现上, 网络过度使用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长期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
网络过度使用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
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和体质量(体重) 减轻,精力不足,运动迟缓,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网络过度使用的分型1、网络性成瘾(cyber-sexual addiction)即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
那些在生活中有其他方面成瘾的人更容易陷入其中,而且中年是容易陷入其中的主要年龄段。
心理学家扬克说:“网上色情成瘾就像在吸食可卡因一样。
”2、网络关系成瘾(cyber-relational addiction)指沉溺于通过网上聊天。
网络聊天成瘾指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由此获得满足感,致使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虚拟空间的网络聊天室或以网络社群的人际关系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
特别是一些有社交障碍的人、失恋者、孤僻的人,更喜欢到互联网上寻找心灵的慰藉。
长期上网聊天交友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异化”了交往方式:一方面他们是网络交际的高手,与网友侃侃而谈;另一方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封闭内心世界。
3、网络强迫行为(net compulsions)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
从心理学角度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2009年12月第21卷第6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H unan Pub lic Security Coll ege Dec 12009Vol 121No 16收稿日期65作者简介周丽芳(5),女,内蒙古包头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警察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周丽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38)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生理的成长。
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是青少年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原因中图分类号:C91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75(2009)06-0102-02目前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文章有很多,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也很透彻,大概可以归纳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影响,以及青少年自己的特点。
这些因素如果有哪一个没有发挥恰当的作用,就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偏差甚至网络成瘾。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稚嫩的心灵沉溺于网络呢?本文主要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分析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从/青少年网络成瘾0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出导致网络成瘾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青少年和网络。
/青少年0是网络成瘾的主体,/网络0则是是其成瘾的手段和对象,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没有网络的出现也不会有今天这种新型的成瘾现象。
而/成瘾0在这里可以看作是一个程度副词,意在说明青少年不是简单的上网和利用网络,他们达到的程度就如同赌博一样,长时间沉浸在其中,并且使用各种手段达到目的。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一)生理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互联网成瘾概念、行为机制和影响因素综述
少年 的进食行 为。
境中影响肥胖发生的不健康因素, 传授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的 技能。
[ 参考文献 】
[ ] 陈静 . 1 孩子是胖墩需要家长检讨 [] 健康专刊,07 6 1 :1 J. 20 ,( ) 1 1
一
从家长关 于孩子减肥或增重采取措施的态度来看 , 大部分
行 为机制 、 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相关研 究进行 回顾 。 目前对网络成 瘾行 为的定义 尚存在 争议 , 还无 法确定过度
使 用互联 网这一行 为是一种新的瘾症 , 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种表征。在网络成瘾行为机制的理论研 究方面 , 国内外研
究者分别从不 同的角度探 讨 了网络成 瘾行为的 内在机制, 并形成 了相应 的理论 解释模 型, 包括 : C A E模型 、 rhl G oo 阶段模 型和 D v 的认 知 一行为模 型。 目前研 究主要把 网络成瘾的影响 因素分为三类 : ai s 心理 因素、 社会 因素和生理 因素。
19 3 7 1 ) 89— 7 97,3 ( 3 :6 8 3
[ ] 马冠生 、 4 胡小琪、 吴瑾 , .父母提示 对儿童少 年饮食行 为的影 等 响[] J.中国学校卫生 ,022( )46 48 20 , 6 : - 8 3 8 [ ] 赵 海萍 、 5 王宝珍 , . 等 家长对儿童肥胖知识 、 态度 、 和行 为认知 的
[ 关键词] 互联网、 成瘾概念 、 行为机 制、 影响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C93 1
1 背景 介绍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6 (00 0 — 8 — 4 044 32 1)7 46 0 6
一
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预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一些中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甚至发展成为网络成瘾,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如何预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学业压力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他们需要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例如,一些学生喜欢在网络游戏、社交平台上与朋友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
如果缺乏适当的引导和监管,他们可能会过度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受到影响。
知识和信息获取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然而,一些学生过于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忽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社交需求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需要与同龄人交往,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在网络上结交更多的朋友,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然而,一些学生过于沉迷于网络社交,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引导家长和老师应当加强对中学生的监督和引导,了解他们的上网行为和时间安排,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过度沉迷。
同时,家长和老师应当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他们的情感需求,避免他们在网络中寻求情感支持。
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习惯学校应当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培养他们的健康上网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开设网络安全课程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平衡学业、休息和娱乐家长和老师应当帮助中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引导他们平衡学业、休息和娱乐。
在保证学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上网时间,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和娱乐爱好。
同时,家长和老师应当监督学生是否在上网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如熬夜上网、逃避现实等,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及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象。
心理机制分析
青少年易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心理机制包括:
逃避现实压力:网络世界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方式,让青少年暂时忘却学业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获得满足感:在虚拟世界中取得成就感和认可感,满足自我价值感需求,使青少年沉迷于持续的网络活动中。
社交需求:网络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使得青少年更容易获得认同感和友谊,加剧了对网络的依赖。
对策建议
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家庭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共同探讨网络使用的合理方式。
合理规划时间: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时间和规则,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学习状态。
多样化兴趣爱好:鼓励青少年参与多样化的体育、艺术和社交活动,丰富生活经历,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心理辅导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会有效地处理情绪和压力。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应对。
通过深入了解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和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对策
高中作文范文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与对策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网络游戏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然而,许多青少年也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无尽的刺激和乐趣,正是由于其吸引力,才导致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逃避现实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的束缚,扮演虚拟角色,在虚拟世界中享受自由和成就感。
2.社交需求青少年渴望与他人交流和建立社交关系,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与其他玩家互动的平台。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结识新朋友,加入团队合作,这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认同感。
3.奖励机制网络游戏通常设有各种成就、奖励和升级系统,让玩家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技能。
这种奖励机制激发了玩家的动力和探索欲望,使他们难以自拔。
二、对策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来帮助他们摆脱游戏的困扰: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游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
2.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为了让青少年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和兴趣培养项目。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如音乐、运动、艺术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3.限制游戏时间家长和学校应该合理管理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设置适当的限制。
适当的游戏时间可以让他们享受娱乐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4.提供心理支持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积极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扰,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结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一、内容概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网络成瘾产生的多维度原因。
在个体层面,文章指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到同伴群体和网络文化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网络成瘾。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例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助和失落,从而转向网络寻求慰藉。
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紧张、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以及家庭经济困难都可能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导致网络成瘾;过度溺爱或忽视对孩子的网络监管也可能加剧孩子的网络成瘾程度。
在社会层面,文章认为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社会道德风尚的下滑以及网络环境的不良趋势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外部因素。
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学术成果,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业压力下转向网络逃避现实;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文认为多元化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复杂动机模型。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以便为从根本上防止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有力支持。
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现象网络成瘾,也被称为互联网成瘾或网络依赖症,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现象,涉及到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使用。
这种成瘾表现为对网络活动的强烈渴望,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网络成瘾不仅限于青少年,而且在成年人中也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包括:对网络使用的持续性欲望;在没有网络时感到焦虑、不安或沮丧;为了满足网络使用需求而减少其他活动的时间;对网络内容的过度使用,如社交媒体、游戏、视频等;取消或减少网络使用时间的困难;即使知道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及外在因素
2. 外在因素 为了逃避某些问题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原则
采用多元化、综合性干预模式: • 心理干预为主 • 药物干预为辅 • 健康教育优先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预防
防治网络过度使用的10个关键步骤或措施
1、明确认识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成瘾的机制
• 因此, 网络成瘾现象应通过“ 社会-生理心理”统一的模型,综合各种因素来解释。 需要强调的是, 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 理模型中的各个因素不是彼此独立的, 它 们的影响是交互的。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成瘾的机制
4. Grohol 的阶段模型理论 • 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网络
内容提要
• 网络成瘾的机制 • 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措施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成瘾的机制
1.ACE理论模型
young认为, 网络的三大特点导致用户成瘾。 A指(Annonymity)匿名性, 人们在网络里可以隐藏自己
的真实身份, 做现实中不能做的事, 说现实中不能说的 话, 而不用担心他人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C指(Convenience)便利性, 网络用户可以足不出户, 操 作键盘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网上游戏、购 物、交友等, 非常方便。 E指(Escape)逃避现实, 当碰到倒霉的事情, 用户可以通 过上网发泄寻找安慰。
预防网络成瘾症状与具体干预措施
网络成瘾的机制
2.认知一行为理论模型 加拿大学者’R.A.Davisis 主张用“ 病态因特网使用(PIU)” 来代替“ 因特 网成瘾” , 并提出了认知-行为模型来试图解释 (PIU)的发展和维持。他认为, 影响病理性互联 网使用的核心因素是“ 非适应性认知 (maladaptive congnition).非适应性认知 涉及关于自我的认知和关于世界的认知两个方 面。
网络成瘾研究的概述
G oo 的阶段 模型 : rhl 出三 阶段模 型 , 为 网络 rhl G o提 o 认 成瘾 只是 一种阶段性行 为 j 。该模 型认 为 网络 用户 大致经
历三个 阶段 , 第一阶段 : 网络新手被互联 网迷住 , 或者 有经验
Y ug 理论 。 on 的
1 网络成 瘾 的概 述
“ 网络成瘾 ” 这一 概念最初 由美 国纽 约市 的一位 精神科 医师 Ia o br 出。“ 瘾 ” 词 最 初仅 用 于药 物 依 vnG l eg提 d 成 一 赖, 类似 的成瘾标准后来 被应 用 于一些行 为 障碍 , 如病 理性 赌博、 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 术的过度使用 … 。已有研究 表 明过度使用 网络会 出现各 种生 理 、 心理 和行为 问题 , 现为 表 各种社会和家庭关 系 障碍 , 习成 绩下 降 , 疫系 统功 能下 学 免
网络而导致社会 、 心理功能损 害的现象被称为 网络成瘾综 合
征。网络成瘾研究 领域 的先 驱者 , 国心理 学家 Y S将 其 美 K 定义 为无 成瘾物质作用 下的上网行为 冲动失 控 J ,
的网络用户 被新 的应用 软件迷 住 ; 二 阶段 : 户 开始避 开 第 用 导致 自己上瘾 的网络活 动 ; 三 阶段 : 第 用户 的网络 活动 和其
交方 面的功能 。
从2 纪9 0世 O年代 中期 起 , 很多心 理学 家对 网络成瘾这
一
现象进行 了研究并提 出了各 自的看法 , 是由于这些研究 但
的切入点 、 实验方法 和手段各 不 相同 , 以很 难得 出一 致 的 所
结论。本文将从网络成瘾的概述、 症状、 机制、 诊断方法和治
手机成瘾与网络成瘾
手机成瘾与网络成瘾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与网络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手机成瘾和网络成瘾。
本文将就这两个主题分别阐述其成因、影响以及治疗方式。
一、手机成瘾1.成因手机成瘾是指一个人对手机过于依赖,无法摆脱的一种状态。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原因手机成瘾可能源于一些心理原因,如胆怯、无自信、缺乏安全感等。
在消除不安全情境时,人们会频繁使用手机来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
2)社交原因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密不可分,手机成为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之一,如QQ、微信等社交软件。
如果一个人孤独、无朋友,他们会尝试通过手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3)游戏原因手机游戏的出现让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手机游戏,这是一个人长时间使用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影响手机成瘾对人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长期使用手机,对人的眼睛、颈椎、手指等身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对颈椎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社交沟通长期使用手机,会让人失去及时沟通的能力,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技巧。
此外,在手机上孤立的状态下,人干扰心理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3)工作效率成瘾的人会将手机作为个人私密时区,他们会频繁地查看、治疗消息,从而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
3.治疗方式治疗手机成瘾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设定使用时限成瘾者应该设定手机使用时限,尽量控制手机时间。
2)更换消遣项目尝试去寻找一些有益的消遣方式来替代手机,如运动、读书、旅行等。
3)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律性和戒掉手机成瘾。
二、网络成瘾1.成因网络成瘾是指一个人对互联网或者说是网络上某种特定内容过于依赖,无法摆脱的一种状态。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原因网络成瘾可能源于一些心理原因,如孤寂、失落、无力感等。
通过网络,成瘾者可以大量获得快感,从而摆脱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
浅谈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神经机制
浅谈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神经机制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突出,它已经成为社会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网络成瘾又叫“病态网络使用”,是行为成瘾的一种,该症状的基本表现是网络使用者无法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行为,并最终导致心理、人际交往及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
网络成瘾症状与个体的生理和神经机能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概述了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网络成瘾与脑内的奖赏中枢、神经递质等之间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成瘾病态网络使用神经生理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它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满足了青少年缓解压力、交流和展示的需求。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成瘾随之而来,很多青少年学生因长期使用网络,如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等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孤独感增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
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10~19岁的青少年所占比重最大(35.2﹪),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网络成瘾是一种非物质依赖的行为成瘾,具有一些与其他成瘾行为类似的特征,如突显性、退瘾性、忍耐性和复发性等。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行为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上,或探讨网络成瘾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很少涉及个体认知状况的变化。
而对其他成瘾行为的研究已显示,成瘾者往往存在某些认知神经功能的变化。
对于网络成瘾本身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有大量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诊断、理论模型的探讨、测量工具、社会心理等方面。
网络成瘾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理模型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网络成瘾的主体即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沉迷,是上网者主观的、自发的、不受他方压迫的。
“沉迷”有别于“依赖”和“反复过度使用”,它体现了四重含义:1、是上网者个人的纯自觉行为;2、上网者在网络中获得精神快感;3、上网者在网络中已缺乏理智,自控能力很低;4、严重程度较重。
二、上网者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上网者在网络中已缺乏理智,自控能力很低,造成了对生活、学习、工作的消极,对社会关系的冷淡,如果上网者对互联网的沉迷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说明他虽然十分迷恋网络,但还能自我分辨和自我约束,因此不能认定他是网瘾。
三、明确了网瘾的属性,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病症。
不良的上网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思想习惯,表现为在能上网时思想兴奋,心情舒畅,忘我投入,不想下线,不能上网时心里落空,焦躁不安,极度渴望,精神痛苦;一种是行为习惯,表现为在能上网时因不想离开网络而抑制正常的生理需求如吃饭、睡觉、排泄等,不能上网时产生极度渴望并努力寻求上网机会以达到上网目标。
美国Kimberly S.Young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十条标准:(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问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
Kimberly S.Young认为只要有5种以上就可以判断为网络成瘾。
3时间是判断网络成瘾的自然标准,判断高校大学生是否网络成瘾,主要看其成瘾行为是否影响了个体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是否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学习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下降。
浅谈“网络成瘾”
学 术 论 坛1“网络成瘾”的历史追溯“成瘾”一词最初来自“药物成瘾”(例如患者对酒精、咖啡因的依赖)。
“药物成瘾”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药瘾,二是心理药瘾。
其中,心理药瘾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且更易受环境影响[1]。
后来,研究者们又提出了“行为成瘾”,它指的是一些人存在着过度沉溺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的行为(如赌博成瘾和游戏成瘾),而在这些行为中并不包括药物的摄入。
互联网成瘾大多数是以心理上的依赖为主要病理机制,没有受到任何摄入药物的影响,属于“行为成瘾”这一大类。
Davis等人认为“成瘾”这一术语只能被用来描述摄入化学物质而产生的对该物质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
因此,他们主张以“病理性网络使用”来替代“网络成瘾”的提法[2]。
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文献仍使用“网络成瘾”一词,部分使用“病理性网络使用”。
2“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国外关于“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种类繁多。
Coldberg(1996)[3]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障碍,为此他提出了6标准来界定“网络成瘾”。
Davis认为网络成瘾诊断应该主要考虑其认知行为特点,提出了认知行为标准[2]。
Young(1999)[4]认为“网络成瘾”与“赌博成瘾”最为相似,将其归属于强迫控制障碍,确定了“网络成瘾”8标准。
临床上对“网络成瘾”的界定主要考虑6个因素:(1)上网时间。
它只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同样的上网时间对于不同行业的人可能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上网时间超过多少小时就算是网络成瘾,而应该看这个上网时间是否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否干扰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时间等。
(2)网上行为。
如果个体网上的活动内容是与学习,工作和生活毫无关系,如无节制地聊天、玩游戏、色情活动等消极行为,即使时间不长,也有网络成瘾的倾向。
(3)心理与行为指标。
心理指标有:个体的情绪状态、认知方式是否因上网而发生改变。
行为指标主要有:个体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来获得需要的满足;个体对自己的过度上网行为感到焦虑和愧疚,但又无法克制自己不上网;个体试图对家人和朋友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和费用等等。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症 状和危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导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受到影 响的一种行为障碍。主要症状包括难以控制上网时间、不上网时感到焦虑不安、 失眠、食欲减退等。青少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业、 家庭和社交生活。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和趋势
速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部分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 和身心健康。因此,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本次演 示将梳理当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逐渐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 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等。 研究者们主要从游戏时间、游戏类型、游戏动机、家庭环境等方面入手,探讨青 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仍存在以 下不足: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受到广泛,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根据一项对 2000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约有20%的青少年存在网络成瘾问题。此外,另一项 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青少年网络 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瘾原因和解决方案方面。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个人方面来说,青少年时期是 人生中探索自我、形成价值观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很多青少年却面临 着学习压力、情绪困扰、自卑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借助网络来逃避现 实。其次,从家庭方面来说,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或者过于溺 爱,都会导致孩子对网络产生依赖。
1、研究方法单一:现有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而很少运用实验法等其他研 究方法。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手机成瘾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
我们将首先分析手机成瘾的定义及其在大学生中的表现,明确手机成瘾行为的特征。
接着,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手机成瘾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对策,旨在帮助大学生合理控制手机使用,避免手机成瘾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们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环境。
二、手机成瘾行为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手机成瘾行为,也被称作“手机依赖症”或“手机过度使用”,指的是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种行为表现为对手机的强烈渴求和冲动控制障碍,甚至在无法使用手机或担心手机丢失、电量耗尽等情况下,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
诊断标准上,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国际公认的标准,如美国心理协会(APA)提出的行为成瘾模型,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失控性:用户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尽管他们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带来问题。
渴求性:用户强烈渴望使用手机,甚至愿意牺牲其他重要的活动或责任来满足这种需求。
耐受性:用户需要不断增加手机使用的时间或频率,以获得相同的满足感。
戒断反应:当用户无法使用手机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反应。
冲突性:手机使用行为会导致用户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发生冲突,或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
如果个体在手机使用上符合上述五个标准中的三个或更多,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其存在手机成瘾行为。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本质和发生机制探析
的工具 、 手段— —互 联 网完全支配 了人 的生存 , 造成 了二重 化社会 中人 的本质 的异化 。具体 来说 ,其异
化 主要表 现在 两个 方面 。
11 人 的类 本质 的异化 .
马 克思在 (84 经济 学哲 学手稿》 ( 4年 1 中指 出,一 “
i a e n M a xs e r m a tr n le ain. Sb s do r itt o yhu nnau ea da in to h
Ke ywor itr ta dc in; l n to o c re c c a im ds n ene d ito ai ai n; c u r n eme h n s e
络本 身 的某些特性 、 适应 不 良的认知 与行 为、 家庭 因 素 、个体 的某些特 征等方 面加 以解 释 。如 Y u g的 on A E模 型理 论“ 加拿大 学者 D vs 0 1提 出的“ C 】 、 ai( 0 ) 2 病
理性 互联 网使用 的认知一 行 为模 型” ,国内梅松丽 等学者 从家庭 因素对 大学 生 网络 成瘾进 行 的调查研
第2 3卷 第 9期
21 0 0年 9月
医
学
与
社
会 VLeabharlann 12 .3 No. 9M e i ie n So it d cn a d cey
Sp2 1 e .0 0
‘9 。 9
大 学 生 网络成 瘾 的本 质 和 发 生 机 制探 析
陈乃 车
温 州 医 学 院 , 州 ,2 0 5 温 3 5 3 摘要 对 于 网络 成 瘾 的研 究 , 内外 已有 丰 硕 的 成 果 , 网络 成 瘾 问题 的解 决 仍 是 一 个 世 界 性 的 难 题 。 以 马 克 思 关 于 国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大家一直在探讨网络成瘾的发病机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大家共同认可的机制,只是形成了不同学说。
它的发生、演变及转归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于2004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共同组建而成。
8年时间治疗“问题少年”5000余人次,绝大部分学员重返课堂,融入家庭,回归社会,解决了近万个家庭的困苦。
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总结出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第一节:奖赏机制
成瘾医学中的奖赏机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的弓状核、杏仁核、蓝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ument are-a,VTA)和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c),其中VTA和Nacc是奖赏机制的最后通路。
神经兴奋性传到介质多巴胺从“VTA”分泌而出,像一群怀抱指令的信使,携带者神经信号高速涌向“伏核”;而在伏核则有“多巴胺受体”等待着,随着接受多巴胺的指令,并继续向全身传到这种神经兴奋,从而产生快感。
这就是奖赏机制的生理基础。
网络成瘾也同物质成瘾的奖赏机制相似。
网络作为一种致瘾源有增加正性情绪的作用。
一旦投入到网络中的时间过长,达到一定程度,往往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而下网后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出现焦虑、烦闷,从而产生
对上网的渴望。
长时间的刺激大脑,使快乐积累在大脑中。
善于记忆的大脑“海马区”将事物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记录下来,勤于辨别的“杏仁核”评价者一事件是快乐还是痛苦,而善于组织领导的“大脑皮层”则对这些信息梳理后做出判断。
对网络的迷恋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判断,当记忆中的网络快感跟不上上网的理性判断并发生冲突的时候,人就表现出强迫型的上网欲望。
网络成瘾者的致瘾源是网络的内容,如网络游戏等。
阳性强化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初期阶段起主要作用,而阴性强化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发展和维持中起了重要作用,这种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促使网络成瘾,出现躯体依赖症状、心理依赖以及人格的变化。
阳性强化是指操作网络游戏时的角色和情景可使上网者获得好的游戏成绩和得分,并得到某种奖励甚至物质奖励,其后果以直接的物质利益形式得到体现。
同时可以产生正性情绪体验,即游戏的成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体验,产生精神上的胜利感,战胜对手的满足感。
这些进一步强化了玩游戏的冲动行为,使玩网络的频率,时间和经济花费增加。
阴性强化是指网络成瘾后适应外界的功能明显受损。
老师及父母的责备、批评使患者感到自己已丧失对生活的控制力,摆脱这一困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继续往网络,而网络带来的刺激、兴奋和成功的体验使现实中的苦恼、无助、无价值感一扫而光。
再进一步发展,玩网络就成为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唯一手段。
第二节:物质基础
网路成瘾同大脑边缘系统或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的化学物质5-羚色胺(5-HT)产生失衡有关,因为5-HT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与人类的情感、心境有关。
由于5-HT在中枢不同通路功能之间有许多复杂的联系,所以网络成瘾者体内5-HT的改变也是复杂的。
长时间上网还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
这种化学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较前更为严重。
时间一长,这些影响就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
第三节:心理学因素
一、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愿望。
对于目前主流网络游戏来说,主要是靠游戏等级机制、电脑装备系统吸引玩家上网的。
如果一个玩家有高级的游戏装备就能在游戏中做更多的事情,呢过受人“尊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实现。
相比较而言,棋牌类游戏和联众游戏就不那么容易成瘾,比如在网上下象棋,并不会因为你长期泡在上面就能提高水平,因其引入等级之类的机制效果并不那么大,因此玩棋牌类游戏往往能拿得起放得下。
二、对网络的好奇。
大部分人沉迷游戏的最初时候都是奔着休闲娱乐的目的,只是认为等级高一些的设备和游戏可以体验更多的乐趣,而并不刻意去追求。
但是在玩游戏过程中脑子里就会产生一个念
头即升级电脑装备,从而就容易进入更高级的游戏中。
三、是人际交往的需要。
游戏中,玩家需要和别的玩家合作,这样就会交往上一些朋友,甚至一些异性朋友可以在玩游戏中发展为恋爱、结婚、这些朋友的吸引也使得上网者难以割舍。
四、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我们认为网络瘾与“口唇期”理论有关系。
这种理论认为,婴儿通过母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的感觉回忆和思念;而网瘾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某种满足感。
数以百万计的电脑连成一体的网络中,如同无边无际的电子视觉海洋,患者在茫茫网海中冲浪行为,就好像口唇期的婴儿在摇篮的舒适、安静、幸福的入睡,对归属感的寻求得到暂时的的满足。
一部分患者在童年期受到过分的娇惯、放纵,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如学业困难、下岗、失恋、离婚、破产等,无力应付,或不敢面对现实,为了寻求解脱,沉溺于网络生活之中不能自拔。
第四节: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在当今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范畴正在逐步扩大,它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外,家庭教育正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成败甚至于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接触家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偏差和问题,缺乏与孩子的沟通,而沟通是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
因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好,所以成为孩子网络成瘾的易患因素。
另外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溺爱型等等。
其中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属于比较明智可行的教育方法。
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孩子与家长的很好沟通,会促进孩子的良好成长。
下面四种教育子女的类型是不明智的。
一、严厉型并非对孩子严格要求,而是在教育中带着苛刻。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非议,人之常情,但是他们有时却过高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并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会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
父母对孩子要求甚高,如果学校的作业、测试、考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一顿打骂,并不时让孩子做一些难题,想方设法想从这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弄的孩子精疲力尽,在学校做作业托时间,甚至把作业本丢弃,试图逃避做作业,到网络上寻求虚拟空间。
过高的期望势必带来孩子的无望。
二、家长不善于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就采取了比较简单的教育方法,凡是有一点错误,部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同时,其行为或多或少地也影响到他在学校的表现。
所以“棍棒”的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
三、放纵型
此类家长包庇孩子,忽视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少管甚至不管孩子。
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的“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应有家庭关爱,让隔代人去管理孩子,致使孩子心理不能健康成长。
四、溺爱型
在我国,独生之女家庭大量出现,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国情。
一部分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一味地给基于孩子过多的物质呵护,致使孩子心理不能得到健康成长。
遇到困难时,畏惧、退缩、束手无策。
面对烦杂的社会,孩子容易选择在网络中追去虚拟空间去回避社会。
第五节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网冲浪成为了获取信息、战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除了单位和家庭上网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网吧、网友俱乐部等,以满足网迷们的网上冲浪的需要。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在网海中遨游,这是网络成瘾的重要条件。
再者一些非法网吧里违反国家条令,为了索取丰厚的经济利润,引诱未成年禁入网吧,甚至纵容未成年人通宵达旦的上网。
更甚者,在网上公布大量的黄色和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成为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还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此外,社会有一种不良现象:学校办在哪里网吧就开在哪里,更助长了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天时”、“地利”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