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大家一直在探讨网络成瘾的发病机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大家共同认可的机制,只是形成了不同学说。它的发生、演变及转归与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于2004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共同组建而成。8年时间治疗“问题少年”5000余人次,绝大部分学员重返课堂,融入家庭,回归社会,解决了近万个家庭的困苦。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总结出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第一节:奖赏机制
成瘾医学中的奖赏机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的弓状核、杏仁核、蓝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ument are-a,VTA)和伏核(nucleus accumbens ,Nacc),其中VTA和Nacc是奖赏机制的最后通路。神经兴奋性传到介质多巴胺从“VTA”分泌而出,像一群怀抱指令的信使,携带者神经信号高速涌向“伏核”;而在伏核则有“多巴胺受体”等待着,随着接受多巴胺的指令,并继续向全身传到这种神经兴奋,从而产生快感。这就是奖赏机制的生理基础。网络成瘾也同物质成瘾的奖赏机制相似。网络作为一种致瘾源有增加正性情绪的作用。一旦投入到网络中的时间过长,达到一定程度,往往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下网后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出现焦虑、烦闷,从而产生
对上网的渴望。长时间的刺激大脑,使快乐积累在大脑中。善于记忆的大脑“海马区”将事物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记录下来,勤于辨别的“杏仁核”评价者一事件是快乐还是痛苦,而善于组织领导的“大脑皮层”则对这些信息梳理后做出判断。对网络的迷恋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判断,当记忆中的网络快感跟不上上网的理性判断并发生冲突的时候,人就表现出强迫型的上网欲望。
网络成瘾者的致瘾源是网络的内容,如网络游戏等。阳性强化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初期阶段起主要作用,而阴性强化在网络成瘾行为的发展和维持中起了重要作用,这种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促使网络成瘾,出现躯体依赖症状、心理依赖以及人格的变化。
阳性强化是指操作网络游戏时的角色和情景可使上网者获得好的游戏成绩和得分,并得到某种奖励甚至物质奖励,其后果以直接的物质利益形式得到体现。同时可以产生正性情绪体验,即游戏的成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体验,产生精神上的胜利感,战胜对手的满足感。这些进一步强化了玩游戏的冲动行为,使玩网络的频率,时间和经济花费增加。
阴性强化是指网络成瘾后适应外界的功能明显受损。老师及父母的责备、批评使患者感到自己已丧失对生活的控制力,摆脱这一困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继续往网络,而网络带来的刺激、兴奋和成功的体验使现实中的苦恼、无助、无价值感一扫而光。再进一步发展,玩网络就成为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唯一手段。
第二节:物质基础
网路成瘾同大脑边缘系统或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的化学物质5-羚色胺(5-HT)产生失衡有关,因为5-HT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与人类的情感、心境有关。由于5-HT在中枢不同通路功能之间有许多复杂的联系,所以网络成瘾者体内5-HT的改变也是复杂的。长时间上网还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患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较前更为严重。时间一长,这些影响就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
第三节:心理学因素
一、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愿望。对于目前主流网络游戏来说,主要是靠游戏等级机制、电脑装备系统吸引玩家上网的。如果一个玩家有高级的游戏装备就能在游戏中做更多的事情,呢过受人“尊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实现。相比较而言,棋牌类游戏和联众游戏就不那么容易成瘾,比如在网上下象棋,并不会因为你长期泡在上面就能提高水平,因其引入等级之类的机制效果并不那么大,因此玩棋牌类游戏往往能拿得起放得下。
二、对网络的好奇。大部分人沉迷游戏的最初时候都是奔着休闲娱乐的目的,只是认为等级高一些的设备和游戏可以体验更多的乐趣,而并不刻意去追求。但是在玩游戏过程中脑子里就会产生一个念
头即升级电脑装备,从而就容易进入更高级的游戏中。
三、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游戏中,玩家需要和别的玩家合作,这样就会交往上一些朋友,甚至一些异性朋友可以在玩游戏中发展为恋爱、结婚、这些朋友的吸引也使得上网者难以割舍。
四、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我们认为网络瘾与“口唇期”理论有关系。这种理论认为,婴儿通过母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的感觉回忆和思念;而网瘾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某种满足感。数以百万计的电脑连成一体的网络中,如同无边无际的电子视觉海洋,患者在茫茫网海中冲浪行为,就好像口唇期的婴儿在摇篮的舒适、安静、幸福的入睡,对归属感的寻求得到暂时的的满足。一部分患者在童年期受到过分的娇惯、放纵,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如学业困难、下岗、失恋、离婚、破产等,无力应付,或不敢面对现实,为了寻求解脱,沉溺于网络生活之中不能自拔。
第四节: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在当今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范畴正在逐步扩大,它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外,家庭教育正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成败甚至于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接触家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偏差和问题,缺乏与孩子的沟通,而沟通是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因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好,所以成为孩子网络成瘾的易患因素。
另外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溺爱型等等。其中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属于比较明智可行的教育方法。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孩子与家长的很好沟通,会促进孩子的良好成长。下面四种教育子女的类型是不明智的。
一、严厉型并非对孩子严格要求,而是在教育中带着苛刻。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非议,人之常情,但是他们有时却过高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并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会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父母对孩子要求甚高,如果学校的作业、测试、考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一顿打骂,并不时让孩子做一些难题,想方设法想从这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弄的孩子精疲力尽,在学校做作业托时间,甚至把作业本丢弃,试图逃避做作业,到网络上寻求虚拟空间。过高的期望势必带来孩子的无望。
二、家长不善于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就采取了比较简单的教育方法,凡是有一点错误,部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打骂孩子,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同时,其行为或多或少地也影响到他在学校的表现。所以“棍棒”的教育是最失败的教育。
三、放纵型
此类家长包庇孩子,忽视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少管甚至不管孩子。特别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的“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应有家庭关爱,让隔代人去管理孩子,致使孩子心理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