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其消极后果概述
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心理健康后果
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心理健康后果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分享生活和获取信息的平台。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时间的增加,一些青少年陷入了对社交媒体的沉迷。
这种沉迷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沉迷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孤立感增加。
虽然社交媒体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但这种交流往往是虚拟的,并不能代替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
长时间沉浸在社交媒体中,青少年可能忽视了与家人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导致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真正的情感支持。
其次,社交媒体的沉迷可能引发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完美的照片和生活状态,这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比较压力。
他们常常感到自己无法与他人相比,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暴力和负面评论也可能对青少年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使他们陷入抑郁情绪。
另外,社交媒体的沉迷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表现。
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不仅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还可能导致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专注于学习。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可能无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泛滥也可能让青少年迷失在各种信息中,无法正确获取有价值的知识。
解决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家长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他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孩子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交媒体的影响。
同时,家长也应该树立榜样,减少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时间,与孩子一起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
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有机会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最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活动选择。
网络成瘾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网络成瘾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网络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现象却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网络成瘾指的是对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过度沉溺,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网络成瘾的表现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成瘾的表现成因1. 社交因素社交因素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提供了各种实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使人们可以迅速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然而,长时间的虚拟社交活动往往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交,使个体无法摆脱网络的吸引力,导致了网络成瘾的发生。
2. 虚拟世界的吸引力网络虚拟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和刺激性是人们对其沉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游戏、虚拟社交平台、视频分享等内容让个体觉得在虚拟的世界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个体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
3. 自我调节困难那些本身存在心理问题或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常常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泥沼中。
网络成瘾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能够暂时忘记自己的困境和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沉溺于网络活动只会使他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更加加深了成瘾的程度。
二、对网络成瘾的对策1. 提高自我意识个体应该意识到网络成瘾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来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
通过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抵抗网络的诱惑。
2.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支持系统是摆脱网络沉迷的关键一步。
个体应该积极寻找朋友、家人和专业组织的支持,让他们理解并帮助自己战胜网络成瘾。
此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社交圈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合理安排时间个体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平衡网络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制定具体的时间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时间,并严格遵守。
同时,建议将手机和电脑等设备放置在不易引起兴奋的位置,减少被网络诱惑的机会。
青少年互联网成瘾原因影响与干预措施
青少年互联网成瘾原因影响与干预措施青少年互联网成瘾原因、影响与干预措施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性使得青少年越来越容易接触到网络世界。
然而,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和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的原因,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原因1.1 虚拟世界的诱惑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
这些虚拟的体验给予青少年一种归属感和满足感,使他们沉迷其中。
1.2 逃避现实问题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等挑战。
互联网成瘾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问题的方式,他们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虚拟世界中,而不是面对现实中的困境。
1.3 社交压力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方式。
然而,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也是互联网成瘾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可能会沉迷于社交媒体中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同,以获得自我价值感。
二、影响2.1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的互联网使用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和孤独等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缺乏与他人真实互动的机会,导致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退化。
2.2 学业受损互联网成瘾会使青少年忽视学习,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
频繁的网络游戏和手机使用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3 健康问题长时间的互联网使用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运动,坐姿不正和眼睛疲劳等健康问题。
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加了患肥胖和近视的风险。
三、干预措施3.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干预互联网成瘾最关键的一环。
父母应该意识到互联网成瘾的危害并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则。
他们还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兴趣爱好,提供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3.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纳入互联网成瘾的教育内容。
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互联网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应对诱惑的技巧。
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宽兴趣爱好,减少互联网使用的时间。
心理学方法解读社交媒体成瘾
心理学方法解读社交媒体成瘾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不可忽视的是,与社交媒体相关的成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解读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以及应对方式。
一、社交媒体成瘾的定义和特点社交媒体成瘾被定义为在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时对其产生依赖,并出现不可控的行为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冲动性:社交媒体使用者会有强烈的冲动去检查新消息、点赞或评论。
2. 忽视时间: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容易导致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以至于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活动。
3. 隔离感: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社交隔离,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4. 情感波动: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引起用户情绪的波动,积极的互动可以带来愉快的情绪,而消极互动则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
二、1. 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认为社交媒体成瘾是由于操作习惯形成的。
用户通过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获得了快速满足和奖励感,从而形成了条件反射,产生了成瘾行为。
2. 认知解释:认知心理学认为社交媒体成瘾是由于个体对其功能的过高评价和自我认同的依赖。
使用社交媒体可以满足用户的个人认同需求,同时也可能激发出对自我形象的不安与负面评价,导致使用者进一步沉迷于社交媒体。
3. 社会心理学解释:社交媒体成瘾与用户的社交需求有关。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
使用社交媒体可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依赖和隔离感。
三、治疗和预防社交媒体成瘾的心理学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干预,帮助成瘾者正视成瘾问题,并通过建立适当的时间管理技巧和目标设定来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
2. 情绪调节策略:帮助成瘾者学会有效处理负面情绪,包括压力、焦虑和抑郁等,避免将情绪倾泻到社交媒体上,通过寻找替代性的情感支持渠道。
3. 社交技巧培训:帮助成瘾者恢复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能力,提升社交技巧,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
论大学生社交网络“软瘾症”的成因及对策
论大学生社交网络“软瘾症”的成因及对策作者:李若菡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1期摘要:大学生社交网络“软瘾症”主要表现在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刷人人、微博以及其他一些社交网站,并在事后陷入一种强烈自责、敏感易怒的精神状态。
其成因主要是熟人交际圈为社交网络“软瘾症”提供了沃土;害怕被孤立心理为社交网络“软瘾症”提供了养分及自制力欠缺。
为此,必须从反省自身,重塑信心;制定更加清晰明确的小规划并采用奖励制;建立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坚持二十一天养成习惯原则等方面来寻求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网络“软瘾症”;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42-02目前,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得极其迅速。
据国外媒体报道,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近期宣布,Facebook服务的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人。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青年群体,成为了各大SNS网站的主力军。
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1]。
笔者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亲身体验过社交网络的奇妙,并发现社交网络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物有两面性,在社交网络如火如荼的今天,它同样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以社交网络的“软瘾症”为视角,探讨其表现、成因和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社交网络“软瘾症”的表现“软瘾”,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如习惯性拖延、频繁查看邮件和登录社交网站等[2]。
因为“软瘾”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不同于对毒品、赌博或者酒精的那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危害。
然而,一旦人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人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人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甚至失去健康。
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和干预措施
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和干预措施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乐趣,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
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合理和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一、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1.1 技术发展与便捷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的普及和便捷性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社交媒体平台。
互联网的高速性和便捷性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互动。
1.2 社交媒体平台的吸引力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和内容,例如实时聊天、图片分享、视频观看等等。
这些吸引人的功能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和社交需求,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刺激。
1.3 社交媒体的虚拟身份和自我塑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青少年可以创建并塑造自己的虚拟身份。
他们可以通过发布照片、状态更新和评论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生活。
这种自我表达和塑造的过程可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满足感。
1.4 群体认同和社交压力青少年常常处于对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追求群体认同和交友机会。
社交媒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交网络,使他们能够与同龄人保持联系,并以一种虚拟的方式获得群体认同。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交压力和竞争。
1.5 社交媒体的信息和娱乐价值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和娱乐内容,包括新闻、音乐、电影、游戏等。
对青少年而言,这些内容是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因此他们常常无法抵挡住社交媒体带来的诱惑。
二、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干预措施2.1 家庭教育和沟通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社交媒体成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关心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并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定。
家人间的互动和支持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
2.2 提供其他兴趣和活动选择为了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我们可以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他活动,例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阅读等。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成瘾如何预防和治疗社交网络成瘾问题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成瘾如何预防和治疗社交网络成瘾问题社交网络的流行与普及带来了众多便利和娱乐,然而,社交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许多人沉迷于社交网络,无法自拔,甚至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社交网络成瘾问题的方法。
一、社交网络成瘾的原因社交网络成瘾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1. 心理需求:社交网络提供了交流、获得赞同和认同的平台,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使其对社交网络上的反馈和关注成为一种强烈的追求。
2. 多巴胺刺激:社交网络的使用与多巴胺的释放相关,多巴胺是一种与奖赏感和快乐感有关的神经递质。
社交网络中的点赞、评论等行为可以导致多巴胺的释放,使人产生满足感。
3. 逃避现实:社交网络可以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的方法,通过社交网络获取虚拟世界的快乐和满足,暂时摆脱生活中的困厄和不快。
4. 社交焦虑:社交网络成瘾也可能与个体的社交焦虑有关,社交网络提供了不需要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使那些社交焦虑的人能够避免直接的社交互动。
二、社交网络成瘾的危害社交网络成瘾可能带来多种危害:1. 个人关系破裂:沉迷于社交网络会占用个人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人们忽视了真实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亲密关系的疏远和破裂。
2. 学业和工作受损:沉迷于社交网络会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降低个人的学习成绩和职业表现,对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健康问题:长时间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会导致眼睛疲劳、近视等眼部问题,并可能引发颈椎病、肥胖等健康问题。
4. 心理健康风险:社交网络成瘾与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增加个体心理健康风险。
三、预防社交网络成瘾的方法为了预防社交网络成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设置使用时间限制:合理安排社交网络的使用时间,并且意识到将时间用于其他重要的事情,如学习、工作、运动和亲密关系。
2. 建立实体社交关系:加强与家人、朋友的面对面交流,培养健康的社交习惯,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
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心理成果和后果
青少年沉迷社交媒体的心理成果和后果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给人们提供了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平台。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沉迷社交媒体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成果和后果。
本文将探讨这些成果和后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社交媒体使用。
首先,沉迷社交媒体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社交焦虑。
社交媒体上的虚拟世界给人一种错觉,让人感觉自己处于社交活动的中心。
然而,这种错觉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产生不安。
他们可能会比较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生活,从而感到自卑和焦虑。
这种社交焦虑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沉迷社交媒体也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注意力不集中。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刺激源众多,很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青少年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浏览社交媒体上,忽视了学习和其他重要的活动。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
此外,沉迷社交媒体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
长时间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此外,久坐不动也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青少年应该意识到适度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并尝试保持身体活动的平衡。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社交媒体视为一种负面影响。
适度使用社交媒体也有一些积极的心理成果。
首先,社交媒体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
这种连接感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支持系统,提高心理健康。
其次,社交媒体也为青少年提供了表达自己的平台。
他们可以通过发布照片、视频和文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
这种表达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从而提高心理幸福感。
然而,要想更好地管理社交媒体使用,青少年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应该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和限制。
他们可以制定一个时间表,将社交媒体使用与学习、运动和其他活动相结合。
其次,他们应该学会过滤和筛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
社交媒体成瘾现象调查报告
社交媒体成瘾现象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社交媒体成瘾现象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社交媒体成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报告将从成瘾原因、对健康的危害、社会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引言社交媒体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人们社交、信息传播和娱乐等方面的方式。
然而,近年来社交媒体成瘾现象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2. 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社交媒体成瘾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我们调查了一定数量的社交媒体用户,并对他们的使用习惯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尽管个体差异存在,但以下几个因素普遍存在:2.1. 社交需求:人们渴望与他人保持联络和交流。
2.2. 心理满足感: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获得的赞誉、关注等可以满足用户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2.3. 娱乐放松:社交媒体提供各种娱乐内容,为用户提供放松和娱乐的平台。
3. 社交媒体成瘾对健康的危害社交媒体成瘾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3.1. 精神压力:沉迷社交媒体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3.2. 社交隔离: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社交中,使现实社交能力和交往机会受到影响。
3.3. 学业和工作受损:社交媒体成瘾会使个体无法集中注意力并影响学习或工作表现。
4. 社交媒体成瘾的社会影响社交媒体成瘾不仅对个体造成了负面影响,对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4.1. 人际关系疏远:沉迷社交媒体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疏远。
4.2. 虚假信息泛滥: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可能对社会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
4.3. 网络安全问题:沉迷社交媒体容易使个人信息泄露,导致隐私被侵害。
5. 应对社交媒体成瘾的策略针对社交媒体成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自我管理:建立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
5.2. 寻找替代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
5.3. 家庭和教育支持: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交媒体素养教育。
探索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与对策
探索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与对策社交媒体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可否认,它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1.1 社交需求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社交需求旺盛的阶段,而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由于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大学生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1.2 信息获取的便利社交媒体不仅提供了社交功能,同时也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可以浏览新闻、阅读文章,了解时事,同时也可以通过关注有影响力的大V,获取专业知识。
这种信息的吸引力使得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产生了依赖性。
1.3 娱乐消遣的方式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功能,大学生逐渐将社交媒体作为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玩游戏、分享趣味图片等方式放松自己,从而产生了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
二、社交媒体成瘾的影响2.1 时间浪费大学生沉迷社交媒体,使得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长时间的使用社交媒体,不仅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还可能使得他们错失与现实世界中的亲友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2.2 情绪波动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不满足感。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进行比较,容易陷入自卑和焦虑情绪。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存在,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3 人际关系问题过度沉迷社交媒体会影响大学生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他们倾向于与虚拟世界中的朋友建立更多的联系,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社交机会。
这不仅会导致与现实社会的脱节,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三、应对社交媒体成瘾的对策为了帮助大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社交媒体,减少成瘾风险,以下是一些对策:3.1 增强自我管理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
社交媒体成瘾现象分析报告
社交媒体成瘾现象分析报告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空间和信息交流渠道。
然而,近年来社交媒体成瘾现象也日益引人关注。
本文将分析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社交媒体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巧妙地采用了奖励机制,例如点赞、分享等,这些奖励能够刺激用户的大脑产生愉悦感,激发持续使用的欲望。
其次,社交媒体提供了琳琅满目的信息和精美的图片、视频等媒体内容,使人沉迷其中。
此外,社交媒体还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用于维系社交网络和获得认同感,这也使人对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产生依赖性。
二、社交媒体成瘾的影响1.心理健康问题社交媒体成瘾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量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导致个体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产生焦虑、孤立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同时,社交媒体中出现的虚假信息和负面言论也容易引发个体的情绪波动,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
2.社交关系问题社交媒体成瘾还影响了人际关系。
因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而忽视现实社交互动,导致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减少,加深了沟通障碍。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虚拟网络关系与现实社交关系的差异,使得个体难以建立真实而深入的社交互动,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3.学业与工作问题社交媒体成瘾也对学业与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分散了个体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容易分散个体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了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对个体的学习与工作能力造成了阻碍。
三、应对社交媒体成瘾的措施1.自我管理个体应意识到社交媒体成瘾的负面影响,并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
例如,设定固定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限,规定不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段,以及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来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
2.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社交媒体成瘾的教育引导。
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讲座,加强对社交媒体的正确认知和使用技巧的培训,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使用观念。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依赖与沉迷行为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依赖与沉迷行为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社交交流、信息获取还是娱乐消遣,人们都离不开这个虚拟世界。
然而,社交网络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网络依赖与沉迷行为。
本文将从网络依赖的成因、沉迷行为的表现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网络依赖的成因社交网络的便利性和吸引力使得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不断加深。
首先,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资讯,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其次,社交网络提供了方便的沟通渠道,无论地域上的距离有多远,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再次,社交网络还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可以认识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扩展社交圈子,满足人们对社交关系的需求。
二、沉迷行为的表现1. 时间过度消耗:沉迷于社交网络的人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线上,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
他们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刷社交网站,导致作息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2. 社交关系受损:过度依赖社交网络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疏远。
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被取代,人们变得更加孤立和缺乏沟通技巧,进一步加重了对网络的依赖。
3. 心理健康问题:沉迷于社交网络会加剧人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网络上的舆论压力、社交比较等因素会导致个体对自身的失真认知,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三、防治对策1. 自我管理:认识到网络依赖和沉迷的危害,我们需要自觉控制上网时间,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可以设立打断器来限制上网时间,或者将上网设定为特定场景下的特定操作,如只在工作时间、学习时间或休闲时间上网。
2. 培养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户外活动、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减少对社交网络的依赖。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真实的社交互动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建立更加健康稳固的社交圈。
3.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密切关注青少年和青年人群的网络依赖和沉迷问题,加强对网络教育的引导和监管,提供正确的网络使用指导,并教授相关的心理技巧和应对策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和心理健康。
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
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社交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平台与他人保持联系。
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Facebook 还是 Instagram,人们都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感受。
然而,社交网络的流行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不仅涉及个人心理健康,还波及社会互动、信息传播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适度使用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联系和获取信息,但过度依赖这些平台则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和心理障碍。
1.1 焦虑与抑郁对于许多人而言,社交网络成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重要工具,但这种虚拟的社交互动可能导致用户感到焦虑。
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常常会比较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展示。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精彩时,这种比较心理会增添焦虑感。
此外,社交平台上所展示的不真实生活也容易使人陷入抑郁状态,因为自我认同感受到挑战。
1.2 孤独感加剧社交网络虽然提供了更多的连接机会,但它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有些人可能在虚拟世界中变得更加孤独,因为他们缺乏面对面的互动。
长时间沉浸在屏幕前,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真实互动的机会,使得个体在心理上感到更为孤立。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交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人际关系,许多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正在遭受冲击。
2.1 表浅的人际关系在社交网络上,很多互动往往是表面的。
例如,人们在点赞和评论上花费时间,却很少进行深入的对话。
这意味着社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朋友”,但真正能够深入了解我们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种表浅的极化互动使得深层次的人际关系逐渐被抛弃。
2.2 冲突增加社交网络还可能成为冲突滋生的温床。
在这个平台上,一些言论和评论容易引发争议。
例如,在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上,不同观点的人们往往会展开激烈争论,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这种情绪化的交流模式不仅破坏了原本可以建立的人际信任,也增加了社会分裂。
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
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社交网络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信息泛滥、隐私泄露、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脱节等方面探讨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一、信息泛滥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也导致了信息泛滥的问题。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意发布各种信息,包括真实的和虚假的,这使得人们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同时,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很快,一条不准确的信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人看到和传播,从而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隐私泄露社交网络的使用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
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用户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社交网络的服务器或者用户的账号,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非法使用。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可能利用社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骚扰等行为,给用户带来困扰和损失。
三、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脱节社交网络的使用使得人们更加依赖虚拟社交,而忽视了现实社交。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
此外,社交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往往与现实世界存在差异,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展示的自己可能与真实的自己不一致,这导致了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建立的关系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应对之策:一、加强信息辨别能力面对信息泛滥的问题,人们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学会辨别真实的信息和虚假的信息。
在接收到信息时,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进行核实,避免被不准确的信息误导。
同时,社交网络平台也应该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管理,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保护个人隐私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公开,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账号被黑客攻击。
同时,社交网络平台也应该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措施,加密用户的个人信息,防止泄露。
三、平衡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为了避免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脱节,人们应该在使用社交网络的同时,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进行真实的交流。
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
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获取信息,分享生活点滴。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逐渐凸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首先,社交网络的使用过度会导致个人沉迷其中,影响日常生活。
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浏览信息、刷朋友圈、玩游戏等,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花费大量时间。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仅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还会影响作息规律,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一些人甚至沉迷于社交网络,严重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导致孤独感增加,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减少,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的情况。
其次,社交网络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负面情绪,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往往会看到大量美好的图片和文字,这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和羡慕心理。
一些人为了追求在社交网络上的虚拟形象,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甚至不择手段地制造炫耀和炒作。
同时,社交网络上也存在大量负能量的信息,如谣言、负能量言论、暴力信息等,这些信息容易引发人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社交网络也容易成为传播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平台。
在社交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往往会被放大和传播,影响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网络诈骗、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隐患。
同时,一些不良行为也容易在社交网络上得到传播和模仿,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导致道德滑坡和社会风气恶化。
综上所述,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人们应当注意适度使用,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理性看待社交网络上的信息,避免沉迷其中。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社交网络的管理和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和积极的网络氛围,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网络空间。
如何应对社交媒体成瘾
如何应对社交媒体成瘾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它们来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
然而,社交媒体成瘾也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对个人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控制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并找到更好的平衡。
一、认识社交媒体成瘾的危害社交媒体成瘾可能导致多种负面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健康问题: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孤立、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
2. 时间浪费:社交媒体成瘾使人们不自觉地花费太多时间在虚拟世界中,从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3. 人际关系疏远: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容易使人与现实社交活动相比,更倾向于“在线社交”,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二、制定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计划为了有效应对社交媒体成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定限制:设定固定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后主动离开社交媒体平台。
2. 打破习惯: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尝试将社交媒体使用限制在特定的时间段,并逐渐减少使用频率,逐渐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
3. 寻找替代活动:将社交媒体时间与其他有意义的活动相平衡,例如户外运动、读书、旅行或参加社交活动等。
三、建立支持体系为了战胜社交媒体成瘾,有时候我们需要外部帮助和支持:1. 寻求家庭支持:与家人沟通自己的困扰,并寻求他们的支持与理解。
2. 朋友互助: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目标,互相监督和支持,建立互助机制。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控能力很差,无法摆脱社交媒体成瘾,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减少社交媒体成瘾的可能性:1. 健康饮食与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水平。
2. 计划时间: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逐渐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制力习惯。
3. 注重社交活动:除了社交媒体,积极参与线下的社交活动,与朋友和家人面对面交流互动。
五、培养兴趣爱好寻找新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社交媒体的束缚:1. 发展自己的技能:学习新的技能或培养自己现有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或园艺等。
互联网成瘾概念、行为机制和影响因素综述
[中图分类号] 1背景介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663(2010)07—486—04
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2网络成瘾概念及分类 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研究者们对网 络成瘾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没有形成较为 成熟和系统的理论,但绝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网络成瘾”是 存在的,而且已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旧一’4 o。 Young作为最早系统研究网络成瘾现象的科学家,认为网络成 瘾和药物依赖不同,它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人们上网行为 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该行为导致社会和心理的适应行为损
Internet
3.1
ACE模型。 Young在1997年提出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Anonymity)、
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现实(Escape)这三种特点,导致 了网络使用者的成瘾行为,该模型称之为ACE模型”J。匿名 性是指人们在网络里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做任何自己想 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用担心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便 利性是指网络使用者足不出户在网上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情,1.匕jtrl网上色情、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交友都非常方便。 逃避现实则是指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上网找到安慰。该模型 指出网络成瘾产生是由于网络特性使得个体在网络上更加自 由和隐秘,产生了更多的过度网络使用,从而就产生了网络成
[1]陈静.孩子是胖墩需要家长检讨[J].健康专刊,2007,6(1):111
一113.
[2]
李艳平,胡小琪,马文军,等.我国四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 度和肥胖率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486—
488
[3]
Whitaker RC,Wright
网络成瘾和谐社会
网络成瘾-和谐社会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其特征是无法适度、多次使用,导致一些负面的生活后果,如社交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工作效率打折等问题。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也是一种行为上的习惯。
人们容易成瘾于网上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等,这些应用程序和服务都可以提供快乐和刺激,但是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的风险。
网络成瘾的原因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而多因素的问题。
以下是可能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些原因:1. 社会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个人来说是挑战和压力,网上活动成为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带给人们一些放松和愉悦。
2. 紧迫感和无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压力都很大,他们常常希望放松一下和消磨时间,而上网看新闻、刷社交媒体、玩游戏等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但是这种行为如过度进行,便容易成为一种习惯和依赖。
3. 心理问题网络成瘾通常不是单独存在的问题,而是有其他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存在,如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等。
这些情绪和问题可能使人们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的危害非常严重,它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
1. 身体健康问题减少户外活动或需要运动的活动的时间,而且经常坐在电脑前或手机上看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通风不畅、泌尿系统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它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抑郁、社交焦虑症和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表现会影响人们的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
而且更加令人担心的是,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和信息,有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问题。
3. 社交问题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的快感会让个体从现实社交中获得的乐趣变得不那么重要,这可能会让人们失去真实社交的能力,缺乏情感交流和友谊的力量。
如何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的策略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预防网络成瘾有效的方法之一。
社交网络成瘾现象报告
社交网络成瘾现象报告社交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社交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使用,以至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现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网络成瘾现象逐渐突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重大挑战。
一、社交网络成瘾的表现社交网络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过度投入:社交网络成瘾者常常将大量的时间投入于社交网络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休息的时间,都会不自觉地被社交网络所吸引。
2.无法控制的使用:社交网络成瘾者难以控制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次数和时间,频繁地检查消息和通知,无法自拔地沉浸其中。
3.社交关系受损:社交网络成瘾者常常因为时间投入于社交网络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与亲友之间的关系疏远甚至破裂。
4.压力与焦虑增加:社交网络成瘾者对于社交网络中的点赞、评论和分享等行为过于关注,缺乏社交网络行为的认可和关注会导致心理压力和焦虑感的增加。
二、社交网络成瘾的原因社交网络成瘾的产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有关个体自身特点:社交网络成瘾与个体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和自控能力有关。
比如,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无自信或者缺乏被关注的需求时,更容易陷入社交网络的虚拟世界。
2.社交网络的设计与优化:社交网络平台通常通过提供即时消息、点赞、分享等功能来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并通过算法推送个性化内容以增加用户黏性。
这种设计和优化使得用户更容易上瘾。
3.个体对社交网络的意义解读:社交网络提供了一种虚拟社交的方式,个体往往把社交网络看作获取情感支持、认同感和满足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进而过度依赖和使用。
三、社交网络成瘾带来的影响社交网络成瘾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1.身体健康问题:过多地使用社交网络会导致久坐不动,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眼睛疲劳、颈椎病以及体重增加等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社交网络成瘾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障碍。
科普网络成瘾
科普网络成瘾现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提供了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网络成瘾进行科普,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又称为网瘾,是指个体对上网行为过度依赖、严重妨碍日常生活及社交功能的一种心理障碍。
表现为对上网时间长、无法控制上网行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兴趣、影响学业和工作等。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1. 心理原因:个体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孤独、沮丧等情绪而转向网络寻求安慰和逃避。
2. 生理原因: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可能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产生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
3. 社会原因:现代社会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媒体对网络的正面宣传也可能导致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1. 健康问题: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易导致近视、肥胖等身体疾病。
2. 社交问题:网络成瘾者常忽略家庭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导致亲密关系疏远、孤立感加重。
3. 学业问题:过度使用网络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业表现,甚至导致辍学。
四、如何预防网络成瘾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培养其与家人及朋友的交流和互动。
2.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表,限制上网时间,让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相互平衡。
3. 多样化兴趣爱好:培养个体兴趣爱好,参加体育锻炼、社交活动等,丰富生活内容。
4. 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
五、网络成瘾的帮助与治疗1.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上瘾的个体,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接受个体化的治疗和干预。
2. 科学教育宣传: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成瘾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3. 共同监督: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监督作用,建立预警机制和纠正机制,及时发现并介入网络成瘾行为。
六、结语网络成瘾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8), 1057-1063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8.88127An Over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SocialNetworking Addiction and Its NegativeConsequencesWei Wang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China West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Received: Jul. 18th, 2018; accepted: Aug. 1st, 2018; published: Aug. 8th, 2018AbstractSocial Networking Addiction causes damage to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The current study has explor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predictors and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Social Networking Addiction. In the future,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can be expand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efinement of social networking classificat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e-search samples, the synthesis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enlargement of research contents.KeywordsSocial Networking Addiction, Personality, Motivation社交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其消极后果概述王维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南充收稿日期:2018年7月18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1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8日摘要社交网络成瘾导致个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
当前研究探讨了社交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及其消极后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今后研究可从对社交网络分类的细化、研究样本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内容的扩大化等方面来拓展已有研究。
王维关键词社交网络成瘾,人格,动机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开始走入大众生活。
人们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站来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生活。
社交网络即通过邮件、即时通信、视频音频等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允许个体在封闭系统内建立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体文档,展示与个体有关的信息(Boyd & Ellison, 2007)。
在社交网络中,用户具有双重角色,即为自己和其他用户生成内容,并消费其他用户生成的内容。
个体使用社交网络一方面旨在自我展示,通过社交平台中刻意的展示、表演来提升自我形象,比如,个体可能营造出自己努力工作的形象(Peluchette & Karl, 2010),或是通过美化图片让自己上传的照片看起来更有魅力;另一方面,通过社交网络,个体刻意获得归属感,弥补在现实生活中的归属感不足问题;同时,社交网络的使用也可以让个体更受欢迎,并减少无聊感(姚琦,马华维,阎欢,& 陈琦,2014)。
但是,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却可能危害个体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生理和心理后果,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社交网络成瘾(Ross et al., 2009)。
社交网络成瘾(Social Networking Addiction)是指过度使用网络的交际功能,沉迷于在网上建立、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导致个体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钱铭怡,章晓云,黄睁,张智丰,& 聂晶,2006)。
社交网络成瘾是网络成瘾的组成部分,属于网络关系成瘾,具有网络成瘾的凸显性、耐受性、戒断性等特征(Andreassen, 2015)。
2. 社交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在心理特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姚琦等,2014)。
但是在社交网络成瘾因素的预测上,一些特质凸显出来,能更好地预测个体是否出现社交网络成瘾。
2.1. 人格与社交网络成瘾的关系人格是成瘾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社交网络成瘾预测因素中探讨最多的。
在大五人格中,外向性特质和神经质能显著预测社交网络成瘾(Wang et al. 2015)。
外向者比内向者使用社交网络更频繁、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时间更长(Wilson et al., 2010; Ross et al., 2009),Facebook成瘾与外向性存在高度正相关(Andreassen, 2015)。
同时,具有神经质特征的人对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非常感兴趣(Ross et al., 2009;Wolfradt & Doll, 2001),可能是因为害羞或是害怕拒绝而选择安全的社交网络来满足其安全感的需求。
另外、孤独感、社交焦虑、抑郁、低自尊、冲动性和自恋等也都是预测社交网络成瘾的重要次级人格变量。
孤独感能够正向预测社交网络成瘾(王晓静,2016),感到孤独的人会更多地使用网络,他们可能是为了增加潜在的人际关系和变化的社交模式,将网络社交作为一种缓解与孤独感相关的消极情绪的方式,并通过网络获得情感支持(Morahan-Martin & Schumacher, 2003)。
对社交焦虑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社交焦虑越高的大学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越高(朱柏洁,王维2017),进一步探究原因,研究者指出社交焦虑个体可能认为网络使用的匿名性比引起消极评价恐惧的面对面交流更容易,由此倾向选择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人际互动(Shepherd & Edelmann, 2005)。
自尊也被认为是社交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变量,有研究发现自尊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负相关(Ayas & Horzum, 2013),且自尊能够显著预测青年的社交网络使用时间的水平和成瘾倾向程度(Wilson, Fornasier, & White, 2010),可能是低自尊者自我控制能力低,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Aydm & San, 2011)。
也有研究发现,抑郁性人格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Facebook成瘾行为(Hong, Huang, Lin, & Chiu, 2014)。
另外,冲动性也是社交网络成瘾的重要预测因素,冲动者更不易控制自己的行为,上网时间更长,沉溺于社交网络之中(Wu, Cheung, Ku, & Hung, 2013)。
对自恋与社交网络使用的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的使用与自恋和精神变态等现象有关(Carpenter, 2012),且Facebook的好友数量与自恋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联系密切(Rosen, Whaling, Rab, Camer, & Cheever, 2013),可能是因为自恋者需要依赖于外部评价来获得良好感觉,而社交网络平台刚好提供了更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2.2. 心理动机与社交网络成瘾的关系社交网络的使用能满足个体的不同心理需求。
如一项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之所以亲睐在线交流是因为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具体包括下述六个方面,即自我提升、人际交往、成就感、休闲娱乐、角色扮演和自主性需求满足(席杰,2011)。
另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使用校内网能满足其以下功能,自我确认效用的满足,展示自我,成为意见领袖;人际关系功能的满足,维系关系,寻找失落的友谊(蔡斯韵,2009)。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个体以满足需要为目的而使用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使用有助于满足两个关键的心理需求:即自我表现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无论是正常使用还是成瘾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这两个需要(Nadkarni & Hofmann, 2012)。
如研究通过自我表现和归属需求来探讨社交网络的积极功能和社会失调功能,认为社会提升和人际联结是社会心理正向满足,表现主义和窥阴癖则是社会心理的不利满足。
具体来说,每一种需求都是一体两面的,既可能有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消极后果,如自我表现的积极满足是社会提升,消极表现则是表现主义;而归属需要的积极满足是人际联结,消极满足则是窥阴癖(Mantymaki & Najmul Islam, 2016)。
同时,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转而沉溺于社交网络中寻求心理补偿。
如研究发现低生活满意度和低幸福感对Facebook成瘾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Satici & Uysal, 2015)。
社交网络使用的“穷者变富”模型亦认为在线交流具有社交补偿功能,从而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社交焦虑和体验到较高孤独感的个体在网络上建立人际关系(雷雳,杨洋,& 柳铭心,2006)。
而“失补偿”模型认为当个体的心理发展受阻时,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心理补偿(高文斌& 陈祉妍,2006),社交网络行为就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表现,如果形成“建设性补偿”则是正常的社交网络行为,如果形成“病理性补偿”则是社交网络成瘾行为。
对于成瘾行为而言,心理渴求也是其重要的成瘾动机。
心理渴求可看作一种主观的动机状态,是个体想要再次进行某行为的主观愿望,而兴奋性则是从事某种活动所产生的快感。
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表明,社交网络成瘾者受社交网络相关图片刺激诱发的心理渴求感比非成瘾者更高,且社交网络成瘾者的社交网络兴奋性显著高于非社交网络成瘾者(朱柏洁,2017)。
心理渴求和兴奋性互相影响,共同维持了成瘾者的社交网络行为。
2.3. 家庭和同伴与社交网络成瘾的关系在对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探讨中,研究者指出家庭和同伴因素是影响个体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与网络成瘾倾向有关;另一方面,王维生活中缺少社会支持,同伴关系紧张也可能促使个体从网络中寻求满足(雷雳,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