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赏析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赏析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赏析作者:白玉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2期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节录颜真卿《争座位帖》临摹珍品,共三条屏,纸质绫裱。

每条屏高150厘米,宽40厘米,各书4行,满行23~25字(见图1)。

第三屏落款为“道州子贞何绍基”,下方钤“何绍基印”四字朱文印和“子贞”白文印各一方,无书写年月。

三屏共12行,257字。

根据颜氏《争座位帖》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寓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抑又闻之,……吁足畏也……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不论文武之左右……”可知:馆藏何绍基节录的《争座位帖》应为四条屏,缺第一屏。

并且其中第二屏第三行内容应为“菩提寺行香”,何绍基临写时脱一“提”字。

第三屏第三行应为“径率意而指麾”,脱“而指麾”三字,但不影响其文意。

该帖点画厚实饱满,结字灵动奇异,骨气刚劲有力,笔法堂正磊落、雄健流利,笔意纵逸超迈、融厚有味。

观此作品,我们可窥见何绍基优秀的品学修养和极高的书法造诣。

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书法家兼诗人。

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

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四川学政等职。

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

早年学颜真卿,后广涉博猎,上自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

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

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其书笔法刚健,以意为之,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深不可测,尤以“回腕执笔”之法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第一。

一、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书信稿。

何绍基集字春联

何绍基集字春联

何绍基集字春联何绍基(1889-1955),字朴吾,号梦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是清代名臣何廉的第七代孙,家族世代藏书、收藏碑帖,素有文名。

何绍基自幼酷爱书法,潜心研习,师法前贤,融汲众家之长,自成一家,成为当时书法界的佼佼者。

何绍基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书法风格遒劲有力,笔势挺拔有力,端庄大方,字体工整刚劲,给人以沉稳之感。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碑刻、诗文为题材,力求传神达意,表达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除了书法,何绍基还精通篆刻。

他的篆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韵生动,深受后人喜爱。

何绍基笔下的篆刻字体,虽然遵循传统规范,但却不乏创新之处,独具匠心,独树一帜。

何绍基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梦亭诗文集》、《梦亭诗草》等多部诗集和书法作品集。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也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何绍基除了擅长书法和篆刻外,还擅长春联创作。

春联,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种风俗,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何绍基的春联创作别具一格,富含文化内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何绍基集字春联,不仅字体工整,端庄大方,而且意蕴深刻,寓意隽永。

他的春联常常融汇古今,贯通中西,体现了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

何绍基的春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传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何绍基的春联作品广泛流传,成为后人学习和传世的典范。

他的春联不仅在书法界有着极高的地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何绍基的春联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何绍基以其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艺术造诣深厚而著称于世,他的书法、篆刻和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为后人所传颂。

何绍基的春联作品,更是其艺术成就的一次辉煌体现,为后人树立了艺术典范。

何绍基集字春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中国书法艺术史增添了一段绚丽的篇章。

何绍基的精神世界——读曾昭薫《湖南历代文化世家·道州何氏卷》

何绍基的精神世界——读曾昭薫《湖南历代文化世家·道州何氏卷》

员依 然是 ‘ 民之父母 ’, 他们的政治责任 中渗透 了父权 的爱。 师道 方面亦如此 ,天子不必才艺更高而士子依然要承其教
化 ”。这样 , “ 文人之学艺和官僚之官务 ,都有 了更大的专 门性 ,但二者最终在保持必要差异 的基础 上, ‘ ’于 ‘ 和 士
间的奥秘 , 深藏在宝座为核心 的中国传统文化 内封 闭结构之
性 和意志 ,从而为任何宝座获得者提供 了一种安全 的保证”
5 _ 3 2l 5

强 调 自己一 生 “ 于孝悌中信大节” 时时培 护、时时持守 , ,“ 不为外物摇夺 ”……所有这一切都说 明, 为士 大夫政治的 作
典型 , 绍基精神 世界 的全部基质 , 何 充溢 了儒 家意识形 态全 部 “ 码” 编 ,他及其何 氏家族的成员 ,都是礼文化 的忠实继
态 度 和 对 关节 点 的 “ 定 ” 功 夫 。 把
“ 官”到 “ 民”的身份转变 。此是促 成何 绍基书法登顶 的重 要 因素 。 应该就 , 中对 其心态的分析言之成理 , 书 不落空虚 。 然 而 ,在我看来 ,何的 “ 民”身份 的 自认 其实是牢骚语 ,无 论 是他 的真实身份还是他 的内心世界 ,都不是真正意义 的
里 ,以武力夺取 的宝座象征着至 高无上, 圣不可侵 犯的权 神
力 ,其诱惑力无与伦 比 !因而,在 抢夺皇位过程 中,往往越
无法无天 ,厚颜无 耻,残酷无情 ,反而越能成功 。如 此 ,这 个国家除 了以暴力改朝换代 的方式之外 , 各派政 治对 话以及 非暴力变革之路几乎被堵死 。 然而 , 这种抢夺来 的宝座同时
度去处理 。 lJ在礼无所不包 的性质 的制 约下 , 士大夫” ” lU o J “ 、
“ 君子”兼 为治家治 国者 。到了皇权制时代 ,礼教变成 了足 够丰富和精致 的礼传统 ,即由士大夫 所维系的 ,兼综吏道 ,

历代名家临《石门颂》欣赏

历代名家临《石门颂》欣赏

历代名家临《石门颂》欣赏《石门颂》是东汉刻石书法中的一朵奇葩,其书风自然、奔放、朴拙、雄强,可谓字字飞动,逸趣横生,明显地保留了简帛隶书的那种放逸浪漫、灵动活泼,在高古气息中蕴含着丰富的趣味,被称为“隶中之草”。

作为东汉时期的刻石名品,《石门颂》深受人们关注。

清代、民国以至当代学书者,多有临习,同为石门颂,理解不同,视角不同,取舍不同,性情不同,临摹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

虽然如此,雅俗高下,自是泾渭分明。

我先把拓片发在这里,以便参考对照。

居士,晚号猿叟。

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

何维朴(1842-1922,一作1925)跋:先大父六十岁时始专习隶书,于东京诸碑无不临写,日有课程。

《礼器》、《张迁》二碑各临至百余通。

《石门颂》临本差少。

此本后题辛酉八月,正文宗升遐后所书。

大父受文宗特达之知,虽以建言被议,而感恩恋阙之心无时或释,每一语及,辄呜咽不能已已,此则非外人所得知者,因谨记之。

光绪二十有六年庚子(1900年)闰八月,道州何维朴书。

钤印:何维朴、诗孙。

沈尹默(1883-1971)题:此蝯叟平日书课也。

落笔峻快,意与神会,不规规留心于点画之间,故偶有误处。

然皆易别。

惟“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句中,“危”字拓失已久,此临依前文涂路“歮难”语补作“歰难”,非是。

曾见精拓旧本,“危”字之形尚依约可辨。

即就近拓谛察之,仍存有“危”形,审是“危”字。

至于文中“隆”字皆略而不书,则避其先德文安公讳也。

文安公亦工书,颇风发,韵流不似蝯叟之朴茂醇古。

余幼时得见其家刻帖四册,先大父有题记。

先大父盖文安公所取士,此帖为其所赠,旧庋长安寓庐中,今则佚矣,殊可惜也。

闻蝯叟所临石门颂曾有刻本,未尝得见,不知文中“危难”字如何临写耳。

约持兄惠示此册,颇获启发之益,辄题数行奉教。

廿九年(1 940)四月四日,尹默。

二、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

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

工诗文,擅书画。

书法家排行榜

书法家排行榜

历代优秀书法家排行榜1.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名的作品尚有《官奴帖》《奉桔帖》《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2.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楷书四大家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3.颜真卿:书风饶有筋骨。

悲恸处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后世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4.柳公权:大凡小学生练毛笔基本都是从柳体开始的,柳体秀丽端庄又是适合初学者。

柳体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

5.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6.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宋朝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苏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8.黄庭坚:书法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9.米芾: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0.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11.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12.张旭: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13.怀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何绍基书法特点

何绍基书法特点

何绍基书法特点
何绍基书法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其作品风格优美、大气、
传神,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

何绍基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笔法传神、韵律流畅
何绍基书法作品笔画流畅、舒展自如,且充满生命力。

其笔法变
化多端,以游刃有余、布局得当而著称。

在墨迹与布局上则注重韵律,追求整体美感。

二、书法意趣高雅、寓意深刻
何绍基书法作品意境空灵、意趣高雅,常常寓意深刻,充满了诗
意和哲理。

例如其《喜见棠梨》一作,全篇掌握了流水般的节奏感,
且在构图上精妙独特,喜获专家评价。

三、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创新意识强
何绍基书法有着敬畏传统的精神,但同样充满了对现代的认识和
理解。

他熟练掌握了传统与现代书法技巧,创新意识强,经常尝试用
新的构图、新的形式展现传统书法的魅力。

四、笔墨功夫深厚、注重夯实基础
何绍基书法的笔墨功底深厚,其练字精湛,前期注重基础训练,夯实了书法的根基,功夫在平日。

何绍基书法体现的是所谓“融会贯通”的精神,其笔墨功夫对广大书法爱好者具有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何绍基书法既具有传统书法的积淀,又有新时代书法的新意,既展现了传统书法的古典魅力,又充分感染了现代书法的时代气息,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尤其应注意夯实基础,注重创新,融会贯通,方能成就一名优秀的书法家。

何绍基

何绍基
何紹基
演講人:朱沈彧
前言:
進入道光時期,隨著碑學理論的逐步完善和影響迅速擴大,碑派書法創 作也發展到一個繁榮階段。一方面,嘉慶時期一些傾向於碑派的書家在進入 道光年間后,依然在社會上具有很大影響。如錢泳、張廷濟、姚元之等人皆 以擅長隸書享譽書壇,他們的主張和實踐使乾嘉之際取法金石碑刻、重視篆 隸書體的風氣不致中斷,一直延續下來。另一方面,鄧石如,伊秉綬等嘉慶 時期碑派書法代表人物的名譽和影響日益擴大,其學生和後代多已成為高官 顯宦或學術界,藝術界的知名人物,通過他們的推崇和宣傳,取法碑版石刻 的觀念逐漸普及和深入人心。 在這一碑學迅速發展蔓延的過程中,湧現出以何紹基,楊沂孫,楊峴,張 裕釗,趙之謙等人為代表的一批出入金石碑版,具有獨特風格的碑派書法大 家。他們的實踐遍及篆、隸、楷、行各個書體領域,推動著清代書法進入到 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當代書家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 一文中,對蝯叟隸書評價道:「其隸書的好處, 在有一縷真氣,用筆極靈空,極灑脫,看過處很 潦草,其實他不肯絲毫苟且的.至於他的大氣 盤旋處,更非常人所能望其項背.他生平遍寫 各體隸碑,對於(張遷)的功夫最深.他的境界 雖沒有像伊秉綬的高,但比桂馥來得生動,比 金農來得實在,在隸家中,不能不讓他站一席 位次」可見其隸書在書家心目中的崇高地 位.
余既性嗜北碑,故模仿甚勤,而購藏亦富。化篆, 分入楷,遂爾五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 可比肩《黑女》者。每一臨寫,必回腕高懸,通身力到, 方能成字。約不及半,汗浹衣濡矣。
使用這樣一種違反人體生理機能的用筆方式, 寫起字來艱苦勞累,汗流浹背也是無法避免的。 但何紹基依靠堅韌刻苦的毅力,在熬過了最初的 不適應階段以後堅持下來,熟而生巧,竟也闖出 一條生路,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并形成了自己獨 特的藝術風格。

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简介

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简介
何绍基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编修官。他博学群书,通经学,
小学及金石文字、工书法。草书为一代学者之冠。先后为人书写
楹帖数以千计,无雷同。晚年以篆隶法写兰草、竹子、石头,寥
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随意挥
毫,取境荒寒,得石涛晚年神髓。画以长题,题多佳句,惟不轻
作,兴至为之,常常画完后又立即毁掉,故留传者不多。
为旧志所无。所收稔军史料尤为可贵。
何绍基一生治学严谨,而无道学气。广东人桂文灿曾称:“绍
基内行出于天性,处家庭间,恂恂孝友,于学无所不窥,博览而
详说文”。福州人林昌彝亦称:“其读书数万卷,下笔如潮如海,胸
次高旷浑穆,游其门者,如坐春风之中。”可知绍基博学高文,
早为儒林所重,徒以为书法盛名所掩。世人知尊其学与文的不甚
为。
何绍基通经史,精律算。曾据大戴礼记考证礼经,贯通制度,
颇精切。对《水经注》进行考证,写成水经注刊误一书。何绍基
嗜好金石,精于书法。行书、楷书学颜真卿,运肘手追,遂成一家,
世皆重之。《印林跋语》上说:“其执笔用 用悬肘,
若开强弓劲弩,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绍基每到一处,求运笔
州书局,校定《十三经注疏》楷洁端正,无一笔草率,兼管孝廉
堂讲席,学者们慕名前往拜访者甚多,以和绍基交友相夸耀,绍
基每听到哪里有名山名水,便从容自在地前往游历。1864年秋,
寓居上海,后又寓居苏州,1872年卒于吴县,享年75岁。生平对
人诚恳忠厚,谦虚谨慎。正直不阿,深知古今成败得失,慷慨敢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年号猿叟。道州(今湖南道县)
人,1799年生。其父曾任户部尚书。绍基幼年慧敏好学,受过良

何绍基书法的艺术性研究

何绍基书法的艺术性研究

何绍基书法的艺术性研究【摘要】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书法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艺术精神的主要载体之一。

在我国的历史中除了不少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等对后人的书法影响颇深,何绍基的书法深受前代书法大家的影响并推动了我国书法进一步发展。

在本文主要探讨了何绍基书法的艺术性与其书法思想。

【关键词】何绍基书法艺术性书法思想一、引言在何绍基众多的书法作品中,其行书的成就最高,获得后人的广泛好评,其中《争座位帖》是体现其艺术思想的重要临摹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反复欣赏与对比分析,发现何氏作书善用长锋羊毫,这样与古人不同的书写工具却成就了绍基行书书法。

整幅作品中又有正欹变化、大小参差的美感,字与字之间很少牵丝连带,但笔意不断,相互呼应。

可以说,楹联成就了何绍基书法,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同时扩大了何氏书法的传播范围。

绍基用行书大量进行楹联创作,这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对其行书书法面貌的改变产生了影响。

二、何绍基《争座位贴》的艺术性特点何绍基的《争座位贴》虽极力模仿颜真卿的原著,体现出作品原有的气质,但是由于两者写作时的心境与个人成长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即使模仿再好,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从中也能感受到何绍基自身的艺术修养。

通观整部作品,其主要特点是具有“篆隶遗意”的行书,将此作品与其行书比较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别,这体现出了何绍基对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笔画处理上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从作品字体的整体处理看来,何绍基在《争座位贴》中的字体处理上,从表面上是属于行书的范围之内,但是细观其特点,与传统行书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别。

在《争座位贴》的字体中,何绍基在处理字的结构与其用笔的力道方面均体现出了何绍基书法的精髓,如“长”“也”“宇”“而”等字。

何绍基在书写字体时使用行书的字体构成方式,每个字皆属于一气呵成,如“而”的书写,从开笔到字成均一气呵成。

其次在《争座位贴》中最后一笔的处理上还是有与传统行书的不同之处。

何绍基书法的技法

何绍基书法的技法

何绍基书法的技法
何绍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
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同时对于国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他的书法作品以笔法刚健、巨大的气势和鲜明的个性著称,
那何绍基书法的技法都有哪些呢?
首先,何绍基书法的技法之一就是勾线。

勾线是一项书法的基础
技巧,而何绍基却把它做到了极致。

他的勾线显得尤为厚重,充满了
力量感和纵深感。

一些装饰性笔画更是通过他的勾线技法形成了独特
的特色。

当然,要做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书法家有充足的笔力和经验。

其次,何绍基书法注重“神韵”。

所谓“神韵”是指书法作品的
整体风味,是文字和笔法所营造出来的情感、氛围和特色。

何绍基在
书写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握每个字的韵味,最
终打造出独特的“神韵”。

另外,何绍基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环绕的笔画,这也是他的特色
之一。

环绕的笔画除了能够强化作品的笔画结构之外,还能够增加书
法作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何绍基的此类笔画技法在繁体字和篆书等
古老的书法体中也有所体现。

此外,何绍基还对线条的运用进行了不少探索。

他尝试将垂直和
水平的笔画相互穿插和运用,营造出新颖而富有美感的效果。

在一些
汉字中,他巧妙运用直线和弯曲线条的组合,使线条显得极为灵活自如,富有动感,这也是何绍基书法所具有的独特美感。

综上所述,何绍基书法的技法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在
技法上融入了时代的特质。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无数书法爱好者的学
习对象,还成为了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何绍基隶书特点

何绍基隶书特点

何绍基隶书特点
1. 何绍基隶书那古朴醇厚的特点可太迷人啦!就像一杯陈酿老酒,韵味无穷啊。

你看他的字,笔画沉稳有力,是不是感觉特别踏实?比如说《张迁碑》里的字,那真叫一个绝!
2. 何绍基隶书的雄浑大气,简直让人惊叹不已!这就好比仰望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崇敬啊!像他写的某些大幅作品,那气势,哇,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呀!
3. 何绍基隶书的奇趣横生,真的太有意思啦!如同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惊喜的世界一样。

他对一些笔画的处理,哎呀,太独特了,咋能这么有创意呢?
4. 何绍基隶书的灵动多变,哇,那真叫一个精彩!就像是在看一场变幻莫测的魔术表演呢。

比如他在字的结构上的巧妙安排,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啊!
5. 何绍基隶书的苍劲有力,这可太震撼了!简直像一阵强劲的风刮过。

他的某些字的线条,那力量感,哎呀呀,太厉害了吧!
6. 何绍基隶书的宽博大气,真是没得说!就好像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让人心情舒畅。

瞧瞧那些大气的字形,这得有多大的气魄呀!
7. 何绍基隶书的韵味深长,真心让人回味无穷!如同咀嚼一颗味道浓郁的橄榄。

他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股味道,真的是太独特啦!
8. 何绍基隶书的独特风格,那是独树一帜啊!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耀眼。

他的隶书,真的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呀!我觉得,何绍基隶书就是书法世界里的一座丰碑,永远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何绍基行书及其书学思想分析

何绍基行书及其书学思想分析

何绍基行书及其书学思想分析
藏子杰
【期刊名称】《河北画报》
【年(卷),期】2024()8
【摘要】何绍基是中国近现代书法界的重要人物,其行书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在书学思想上也有深刻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旨在通过对何绍基行书艺术风格和书学思想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定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章首先对何绍基的生平进行简要介绍,梳理其艺术成长的背景,并结合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何绍基行书风格的形成和演变。

其次,文章通过对何绍基代表作品的形态学分析,揭示其行书的艺术特色,包括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其如何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此外,本文深入探讨何绍基的书学思想,包括其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教育的观点以及对书法创新的态度和主张。

通过分析何绍基的书法批评和理论著作,阐释其在书法实践与理论之间建立的桥梁,以及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启示。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藏子杰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
【相关文献】
1.从何绍基对王羲之书法的矛盾心理谈其“篆分遗意”书学思想
2.武侯祠藏何绍基行书七言“似游麻源”行书联赏析
3.何绍基的“尚碑”思想与书学实践
4.融会碑与帖——何绍基的书学思想
5.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今往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下面就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十大著名书法家都有谁。

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师承卫夫人、钟繇。

著有《兰亭集序》。

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

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

2、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开元间中进士。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何绍基及其书法特色

何绍基及其书法特色
四、博学多识 笔耕不辍
在中国书法史上,何绍基属于那类具有
5
[清]何绍基 临《张迁碑》 30.5×25cm×2 纸本 1860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悬臂回腕法”
丰厚文化底蕴的书家,学识渊博,诗文俱佳。 晚清学者林昌彝(1803—?)在《何绍基小传》 中尝称:“师内行出于天性,处家庭间,恂恂 孝友,于学无所不窥,博涉辞书。于六经、子、 史,皆有著述,尤精小学,旁及碑版文字,凡历 朝掌故,无不了然于心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6.09 总第83期
何绍基及其书法特色
□刘刚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 期,被称为“书道中兴”的时代。之所以能称为 “书道中兴”,主要是因其中期以后金石、文字 学的盛行带动了碑学的兴起,随后碑学的崛 起,改变了当时书法式微的局面,为书法艺术
4
直接、也更深。 何 凌 汉(17 7 2 -18 4 0),字云门,一 字仙
槎,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嘉庆十年(1805) 进士,为一甲三名— 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曾先后任广东、福建、浙江、山东、顺天等地乡 试主考官和福建、浙江学政,累官顺天府尹、 大理寺卿、户部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尚书、 户部尚书等。服官40年,品行端正,办事谨慎。 “平生服膺许郑之学,而于宋儒之言性理者, 亦持守甚力”,“以文章道德系中外望者数十 年”。任顺天府尹时,审理案件执法严明。主持 浙江乡试时,偕同督臣程祖洛查明山阴、会稽 官绅幕僚联合舞弊案,受到道光皇帝的赞扬。 道光二十年(1840)二月病逝于京师,赠太子太 保,谥文安。著有《云腴山房文集》。
何凌汉在书法上对欧、颜体的崇尚,直接 影响着何绍基的审美取向,而颜体更是左右了
何绍基一生。

真草隶篆归一,,回腕高悬得法

真草隶篆归一,,回腕高悬得法

真草隶篆归一,,回腕高悬得法打开文本图片集曾国藩曾有云:“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有所传于后,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当时的诸多名人都对何绍基的书法做出了颇高的评价。

他早年学习书法由颜体入手,对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用功极深,因此早年的书风与此接近,后来在阮元等人影响下崇尚北碑,遍寻各处的碑版古迹,临写《张迁碑》《礼器碑》等碑几百遍。

尤其是在济南购得《张黑女墓志》之后,潜心研习,几近痴迷,独创了回腕悬臂的运笔方法,“回腕法”要求书写着回腕高悬,臂力、腕力精进,却能将魏碑古拙的韵味表现出来。

何绍基认为“书法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现于笔墨之外”。

何绍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将碑学观点发扬光大,王镛先生在《中国书法简史》中评其“在取法北碑、變革行草笔法以及在楷、篆、隶等方面所获得的成就,标志着碑派书法的审美原则在各种书体领域的全面落实。

”现将山东省潍坊地区存世何绍基书法精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行书《苏轼前赤壁赋》(图1),共计12条幅,绢本。

每幅纵167.2、横45厘米,青州博物馆藏。

所书内容为苏轼的《前赤壁赋》,首起自“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始,止于“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

”落子贞何绍基款,并钤有“子贞”“何绍基印”“御赐怪物”三枚印章。

此作乃何绍基存世作品中少见的大尺幅,结字开合有度,下笔坚实,浓墨涩行,有筋有骨。

此十二条屏一气呵成,笔断意连,看似随意而为之的笔画间颇具法度。

一般人在处理字体结构时,往往斜侧取势,而何绍基却偏偏化险为夷,避虚就实,并将其贯穿于整体布局中。

这件作品乍看起来,字迹凌乱,笔画不整,似天女散花,不合规范,但细究起来,纵横欹侧的布局,使通篇生动、活泼。

在运气上通过字与字之间的大小、轻重、肥瘦的对比,错落而行,使之产生了虚实相间的效果。

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

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

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1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2何绍基楷书书法欣赏3何绍基个人成就: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

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

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使黔草自序》、《与汪菊士论诗》)。

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不名一体,随境触发,较为真挚为“宋诗派”重要倡导者之一。

他有过讥刺时政的诗作,如《沪上杂书》“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对外国侵略者盘踞租界深为愤慨。

但由于仕途挫折,性情拘检,他说“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皆所不喜,亦不敢也”(《东洲草堂诗钞自序》),而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

所以诗作大都是登临唱和、书画题跋及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很少涉及社会政治内容,如《沪上杂书》感慨外国侵略者盘踞之类很少。

他的山水诗善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白描客观景物,颇有特色,如《山雨》、《望飞云洞》等。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
隶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主要流派之一,在中国书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历届隶书全国获奖作品的介绍。

一、赵孟頫《祭侄文稿》
赵孟頫是南朝梁时期的书法家,是隶书的代表人物。

他的隶书作品《祭侄文稿》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此作品体现了赵孟頫独具匠心的书法风格,线条工整规矩、憨态自然。

二、董其昌《黄庭经》
董其昌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黄庭经》是一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既体现了董其昌的书法功底,也反映了他对“黄庭经”经书的深入理解。

此作品因其典雅清秀、线条流畅而成为董其昌的代表之作。

三、何绍基《汉碑隶书》
何绍基是宋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汉碑隶书》在书法界也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

何绍基的隶书风格独特,他不拘泥于仿古碑刻,而是将自己的创意与技法融入其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加活泼灵动。

四、郑板桥《李公秉公房金石记》
郑板桥是明朝著名书法家,他的隶书作品《李公秉公房金石记》是一件非常有名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作品体现了郑板桥的创作精神和对隶书的深刻理解,线条流畅、疏密相宜。

历届全国隶书比赛中,这些获奖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书法家对隶书的热爱和深入理解。

其饱满的笔力、流畅的线条、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创意,使这些作品在书法艺术领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书法学习素材和借鉴。

行书书法何绍基作品欣赏

行书书法何绍基作品欣赏

行书书法何绍基作品欣赏行书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常见且最具特色的一种书写方式,以其流畅的笔画、奔放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律感成为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追捧对象。

在行书书法领域中,何绍基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展示了行书的精髓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何绍基行书书法作品的欣赏及其艺术成就。

何绍基,字古琴,号维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于1937年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何绍基从小就表现出对书法的兴趣和天赋,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砺,他逐渐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行书书法家。

何绍基的行书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艺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具有狂草的豪放、洒脱与楷书的端庄、秀丽相结合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行书字体饱满圆润,筆势流畅自如,字体的笔画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具有独特韵律的美感。

作品中展现出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何绍基的行书作品主题广泛,涉及到历史人物、文化名篇、诗词歌赋等多个领域。

他擅长以行书书写中国古代文人的诗句,通过字体的运用和布局的设计,使每一个字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效果。

他的作品不只是字体的展示,更是他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何绍基注重作品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他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古代篆刻技法和意境表达,通过融会贯通古今之间的优秀传统,为观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他注重气势的宏大和意境的表达,使得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何绍基的行书作品还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并多次获得大奖。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出色的技艺赢得了艺术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结起来,何绍基的行书书法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技艺,展示了行书的魅力和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又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观者呈现出一种新颖而又独特的视觉享受。

通过欣赏何绍基的行书书法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何绍基隶书千字文

何绍基隶书千字文

何绍基隶书千字文
何绍基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著称。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千字文》。

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隶书,字形端庄俊秀,万分有力。

何绍基的隶书字体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在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部经典文献,它由1000个单个
汉字组成,并以韵律形式写成。

这部文献内蕴着深刻的道理和想法,
可以视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学习和理解《千字文》,
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并且获得在人生道路上思
考和指导自己的启示。

何绍基的隶书通过《千字文》得以得到最好的展现。

在书写这部
经典文献时,他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表达能力,让这部传
世之作充满了动人的诗意和人文情感。

虽然《千字文》是一部千年古董,但它却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何绍基的书法艺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他
的隶书也被认为是中国书法中最为优美的一种字体之一。

通过欣赏何
绍基的书法作品,人们可以找到顿悟和领悟,感受到内心的舒畅和愉悦。

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文化
素养。

综上所述,何绍基的隶书和《千字文》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传世之作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而且也让人们对
艺术和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学习何绍基的隶书和《千字文》,
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何绍基楷书六屏释文

何绍基楷书六屏释文

何绍基楷书六屏释文《何绍基楷书六屏》是一件明代著名的书法作品,作者何绍基是明代中期的书法家,擅长楷书。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真草隶书为主,其楷书作品独树一帜,堪称书坛瑰宝之一。

《何绍基楷书六屏》即以楷书为主题,收录了六位知名书法家的作品,是何绍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是在丙子之变之后,何绍基在崇祯年间所创作的。

整个楷书六屏字迹周正工整,并且力度均匀,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第一屏,题诗以答无何氏:此屏以“题诗以答无何氏”为题,用的是何绍基的楷书风格。

整体布局匀称,字体整齐,笔画简练,气势恢宏。

这幅作品中,何绍基运用了大篆和小篆的笔画特点,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第二屏,题庐鲁青山之梅花:此屏以“题庐鲁青山之梅花”为题。

在这幅作品中,何绍基采用了小篆的字体,整体线条流畅,错落有致。

整个作品以梅花为主题,梅花的形态生动逼真,墨色深浅适度,富有立体感。

第三屏,金陵秋韵,二唐之柳:此屏以“金陵秋韵,二唐之柳”为题。

这幅作品中,何绍基以二唐之柳为题材,运用了行书的笔法,力度雄健有劲,颇有草书的特点。

整幅作品中,字体变化丰富,笔画纵横交错,呈现出一种飘逸自如的姿态。

第四屏,琴瑟之友:此屏以“琴瑟之友”为题。

这幅作品以楷书为基础,运用了行书的笔法。

整个作品墨色含蓄,气势磅礴。

在表现上,何绍基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字体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谐美的境界。

第五屏,五言律诗,绝句:此屏以“五言律诗,绝句”为题。

这幅作品是一首五言律诗,采用楷书字体,笔画端庄工整。

整个作品着力展示了何绍基的字帖功力和书法造诣。

第六屏,唐人墨苍茫:此屏以“唐人墨苍茫”为题。

整幅作品气势磅礴,使用了行草的笔法,并加入了一些草书的笔画特点,给人一种奔放豪迈、亦庄亦谐的感觉。

《何绍基楷书六屏》是何绍基晚年的杰作,集合了多种写法和风格,充分展示了何绍基的创作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幅作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方面,字迹工整,构图匀称,墨色深浅变化适度,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既古朴严肃又流畅动人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文件类型:DOC/Microsoft Word 文件大小:字节更多搜索: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语四乙882073 赖宜茵前言--------------------------------------------------------------------------1何绍基的生平介绍--------------------------------------------------------3生平事谊书香门第书法理论与艺术潮流时代何绍基的书艺成就之各体书赏析--------------------------------------6(一)楷书-主要得力於颜真卿书体,魏碑《黑女志》,欧阳通《道因碑》(二)隶书-源於《张迁》,具有汉隶的神韵,以隶书为第一(三)篆书-出入周秦籀篆,古拙而奇趣(四)行草-取法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裴将军诗》;以颜鲁公《争座位帖》为基础;得颜真卿的笔法何绍基的书学理论-------------------------------------------------------11执笔与运笔-回腕法力道学书「五难」衡平竖直墨气何绍基的书学成就及影响----------------------------------------------15体现北碑精神,意兼南北融合篆隶,融合书体风格趋向后代重要书家多受其陶然影响结论-------------------------------------------------------------------------18参考书目-------------------------------------------------------------------21附图-------------------------------------------------------------------------22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班级:语四乙姓名:赖宜茵学号:882073指导教授:苏友泉老师一,前言清代书法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即清初之际为帖学时期,咸,同以后为碑学时期.帖学盛极而衰,康熙,乾隆之际,屡兴文字狱.一般学者为明哲保身之际,转而研究考古,自此金石学大兴,加以金石出土日多,拓本亦广,不少人由考据进而学书,至使碑学大兴.此时期,鼓吹求变思想最力的是包世臣(一七七五--一八五五年),其后是康有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年),他们继承了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最先倡导的「尊碑」之说,并发扬光大.包世臣所著的《艺舟双辑》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辑》,都力倡碑学,尊碑抑帖,在晚清书坛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何绍基,赵之迁(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年),吴大澄(一八三五-一九0二年)等人,则是崇尚碑学,实践书法艺术求变的书法大家,其中尤以何绍基为突出,他最终能力宗开派,独立於晚清书坛.而且何绍基既在理论上推崇碑学,又仍法唐学颜,还能身体力行新书法之开创,从而成为一代碑学大师.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得到同时代人的赞誉,而对后世的影响更为广泛.吾参照学者何孟侯注1观点: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究其成因可归纳出四点(1)家庭出身,书香门第,书法世家(2)人生阅历与师友之间密切的交往,(3)所处书法理论与艺术潮流时代,(4)个人天份学力和勤奋态度.前三点,是吾对何绍基生平的探讨与介绍的主要方向,望如此而能够更了解何绍基书法艺术之成就的渊源与背景;其次,第四点何绍基的个人的天份学力和勤奋态度,是吾人探讨何绍基书法艺术成就的基础.由於何绍基的天份与勤奋,造就了何绍基的书法地位,也发展出吾人所关心的焦点:何绍基各书体的书艺成就,书学理论,书学成就及影响.近人马宗霍在《霋玉楼笔谈》中评介何绍基:「道州早岁楷法宗楼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座位帖》,《裴将军帖》,骏发雄强,微少涵渟.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黑女志》,遂臻沉著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摹,融入行楷,乃自成家.」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此语道尽何绍基的书学历程,极为中肯.而在书体赏析部分,吾主要是著重在其篆,隶,楷,行,草之成就与特色,学书历程,自身评价,学者评价和作品介绍等来赏析,而较不偏重於其学书时期与阶段,望能对其各书体能有精辟透彻的深入探讨.另外,因其勤学苦练所致,何绍基对其自身作书之理论有其独到的见解.最为人所知即为他强调写字必须用中锋,进一步发明执笔与运笔-回腕法的特殊执注1:引自何孟侯,《何绍基论书—道州的书学观点与书论成就》,美育月刊,第103期,36页. 笔法;以「衡平竖直」为衡量笔法优劣的标准.最后,何绍基的书学成就及影响中,其真正实现了清代碑学家的理想,书风体现了北派碑体的精神与实质;不同於阮元二分南北两派,意兼南北,正如其所谓「篆分真草只一事」,南北两派的书法是相容且相通的,且帖学可和篆隶融通,融合书体,对后来书法史上有正面的影响;风格趋向於「朴」的境界,强调「古劲厚远之气」,「参差超迈之趣」,能贯之气力圆活自如运用,化出极丰富的变化.根据李铭宗注2的考证,同治光绪以后许多重要书法家多受其陶染,如湖南谭延闓,谭泽闓昆仲的颜底书,民初李瑞清,曾农髯的篆籀北碑.余如北京翁同龢也是藉何以学颜,一代篆刻大家吴昌硕也运用何道州溯源篆籀的法子,齐白石虽步武吴昌硕,以篆籀之笔入书画,亦实际导源何绍基.由上所述,道州何绍基实无愧开宗风为百世师.二,何绍基的生平介绍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绍基自幼慧静,濡染家学,但乡试数次未中,清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年),始成优贡,时年三十三岁;至三十七岁乡试始获解元,次年(1836)恩科会试成贡士,旋得殿试二甲第八名,注2:见李铭宗,《纪念何绍基诞辰二百周年书法特展简介》成进士.初任官翰林院编修,继供职於国史馆,任最久.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八月简放四川学政,十一月至成都接篆视事;咸丰五年(1853)五月因条陈时务触忌降调,六月解学政印绶,九月启程离蜀,前后在四川任职三年.咸丰六年六月应山东巡抚崇恩之聘,主讲於济南泺源书院;次年三月至北京,期盼能再膺命复官,羁旅京师半载,没有结果,复任的希望破灭,九月返回济南.至咸丰五年六月解四川学政以后,何绍基就再也没有膺任何官职.咸丰十年九月,离开济南,第二年二月返回故乡湖南长沙,主讲於长沙城南书院.同治九年应曾国藩和丁日昌延请赴扬州书局,苏州书局主持《十三经注疏》校刊事宜,兼主孝廉堂讲席.同治十二年秋,寝疾遂不起.是年七月卒,享年七十五.何绍基娴经史,经律算,嗜金石碑刻,尤工书法,真草篆隶无不精妙,其中以行草及隶书最具面貌,是有清一代最重要书家之一.主要著述有:《东洲草堂文钞》,《东州草堂诗钞》,《说文段注驳正》,《惜道味斋经说》,《说文声订》,《水经注刊误》,《玄女室杂记》,《史汉地理合证》,《使闽草》等.何绍基书法艺术成就,与其仕宦生涯和心境转变,都有著极大的相关:主要是以六十岁为分野,由学政生涯转入学术生活,其思想观念书法创作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期,也跳出了传统书法的钟王颜柳的帖派框框.除了上述成因和他自身勤奋努力之外,跟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亦是密不可分的.康熙,乾隆之际,屡兴文字狱.一般学者为明哲保身之际,转而研究考古,自此金石学大兴,加以金石出土日多,拓本亦广,不少人由考据进而学书,至使碑学大兴.此时期,鼓吹求变思想最力的是包世臣和康有为,他们继承了阮元最先倡导的「尊碑」之说,并发扬光大,在晚清书坛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何绍基处於金石考据学勃兴,碑学兴起的书法变革时代,造就了他对碑学极力的提倡和独辟蹊径的创新.且超脱了当时极盛的阮元南北二分书派论点,不仅使其书学上穷究北派的渊源,研究篆隶,更发展出「意兼南北」的立场,认为南北两派是相容且相融的,对后来书法史有正面的影响.何绍基出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影响也是很大,可说是家学渊源,书香世家.父亲何凌汉注3,字云门,本身即是一位学识渊博,书法精湛的朝廷要员.其教子有方,使其四个儿子(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都成了才,特别是在书法方面,被时人誉为「何氏四杰」何绍业字子毅,以荫生官兵部员外郎.精绘画,亦喜书,尤精篆刻,杨翰称:「子毅笔墨超拔流俗,幼年即著名坛坫,善舒嗜琴.」注3:见刘刚《论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纪念何绍基诞辰二百周年书法特展简介》,50页. 何绍祺,字子敬,绍基第.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官至浙江道员.书法颜真卿,能承家学.何绍京,字子惠,别号自娱山房主人,绍基第.道光十九年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书,画及鉴赏名於时,书宗颜真卿,晚兼董其昌.还有何绍基的孙辈何维朴,何维棣等,也都能书善画,尤其是何维朴,以画山水著称,书摹其祖绍基,亦得其神似.由此可见,何氏家族几代人,几乎个个都精擅书法,可谓书法世家,为晚清书坛上绝无仅有的.且端详何绍基之生平,我们可以非常认同学者何孟侯观点: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究其成因,除了其勤奋态度和人生阅历之外,所处之书家世家和书法理论与艺术潮流时代,亦对其有著深大的影响.三,何绍基的书艺成就之各体书赏析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其早期书法多为楷书;中期以后行书多於楷书,行书多参篆意,於纵横敧斜中见规矩,恣肆中透秀逸之气.后期则多为篆书和隶书;晚年的书法风貌独具,将草书,篆书,隶书,行草融为一体,浑厚雄重,独创一格,颇具成就,在晚清书坛上,光彩夺目.现在就其各体之一两件作品赏析其各书体的书艺表现.楷书—主要得力於颜真卿书体,魏碑《黑女志》,欧阳通《道因碑》从何绍基传世的楷书作品来看,其结体横平竖直,整齐凝练,力厚骨劲,气苍韵遒,金石味极浓,完全是得力於魏碑《黑女志》,欧阳通《道因碑》诸碑体.而他的楷书中那种藏锋行笔,笔道较圆的特点,则是吸取了颜体的精髓.这样,便形成了其独具风貌的楷书体势.近代书法家曾熙曾言:「蝯叟从三代两汉包举无遗,取其精意入楷,其腕之空取黑女,力之厚取平原,风之险劲取兰台,故能独有千古.」道光二十年何绍基三月书,「典册法书,众英聚集;紫芝朱草,太平机关」楷书八言联,时年四十一岁.另书楷书七言联「安得仙人九节杖,壮哉昆仑方丈图」,为贺长辈欧阳厚均寿联(见图一),两者约为同期作品.前联中之「芝,朱,太,平,法,英」等字的蚕头鼠尾笔划明显出现,结字丰伟纵逸,风稜射人.而后联望去,则有正人君子之概,充溢刚毅之气,点画圆整,墨酣意足,书作雄伟奇特,有如颜书自足笼罩一代.何绍基的楷书作品中,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见图二)可谓精品,其结体中有较浓的颜体味,饱满圆润,每个字,每一笔划都一丝不苟,无不从横平竖直中来.同一时代的杨瀚於同治十一年在此册上跋文评道:「何真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数十年功力,溯源篆隶,入神化境.此册书(黄庭),圆劲清浑,仍从琅琊上掩山阴,数千年书法於斯一振.如此小字,人间不能有第二本.」道尽了此册的艺术书坛上的历史地位.隶书—源於(张迁),具有汉隶的神韵,以隶书为第一隶书是何绍基晚年才涉猎的的书体,主要是源於(张迁),而於汉隶无所不习,如(衡方碑),(乙瑛碑),(礼器碑)及(石门颂)等有代表性的名品,反覆临摹,挹其精髓,书体是自己的笔法,所具有的是汉隶的神韵,重风神韵致,在把握住用笔的凝重饱厚和字型的方整端庄以后,则全以已意为之,运笔加入顿挫颤抖动作,用笔选择润湿风腴特点,放笔直书,大气雍容.所临汉碑既能不失其精神而又能自成面目,充分体现了其在书法上的融会贯通本领,继邓石如,伊秉绶之后,又为清代碑派书家取法汉隶开辟了一种崭新气象.学者刘刚评其隶书五言联:「驾言登五狱,游好在六经」(见图三),寓流动於平正,藏精巧於古雅,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落笔洒脱,皆随意而自然,有清雅之气.其隶书轴(见图四),婉和韵雅,古茂朴厚,运笔浑圆,笔道洒脱空灵,峻逸.其「颤笔」拙厚有趣,点画之间笔断意连,无做作之气.章法上,虚实相间,字与字虽无牵连之笔,却使人感到气势紧密,生动耐观.注4当代书家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对蝯叟隶书评价注4:见刘刚《论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纪念何绍基诞辰二百周年书法特展简介》,54页.道:「其隶书的好处,在有一缕真气,用笔极灵空,极洒脱,看过处很潦草,其实他不肯丝毫苟且的.至於他的大气盘旋处,更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他生平遍写各体隶碑,对於(张迁)的功夫最深.他的境界虽没有像伊秉绶的高,但比桂馥来得生动,比金农来得实在,在隶家中,不能不让他站一席位次」可见其隶书在书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篆书-出入周秦籀篆,古拙而奇趣其篆书出自周秦籀篆,极重气韵,不以分布为工,而以挺拔隽逸见长,以圆润婉遒见性.晚年所临(蔡殷),(楚公钟),(毛公鼎)等皆自出机杼,用笔上非一概,中锋圆笔,而是方圆尖扁间施并用,以垂露法收锋,故神融笔畅,遒劲古拙而有奇趣.正如杨守敬所指出的「纯以神行,不以分布为工」体现了其「溯源篆分」的追求和努力.《霋岳楼笔谈》称何绍基的篆书:「所临三代鼎彝款识,接自出机杼,兴至时遇纸则书,神融笔畅,妙绪环生,以其法以写小篆,遂尔天机洋溢,独得仙证.」何绍基临习三代,秦汉,六朝篆籀,不是一味地全盘照临,而是如同其学写隶临碑一般,采取「欲先分之以究其极,然后合之以汇其归」的方法,所写出的篆书,看不出是出自何体,但又觉得大有来历,展现出其与众不同的书法风格.何绍基对篆书的书法创作上,作品数量不多,但品味高.如篆书屏(见图五),书於同治丁卯,其严谨的书风无不令人钦佩.该书屏是在吸取古人书艺养分的基础上,将行书的气,隶书的势有机地揉入.笔道上,方笔圆笔,粗笔细笔浑然一体,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篆书风貌.而在凡能体现其风格的楷书,行书,草书及隶书作品中,均参有篆意,形成各种书体都呈现出古拙朴茂之趣,也是他书法最具有特色的一环.行草-取法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裴将军诗》,得颜真卿的笔法何绍基行书根底颜真卿《争座位帖》和《裴将军诗》.三四十岁就已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显得既温柔敦厚,而又和雅内敛.晚岁之笔,则变得生辣奇岖;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之作,因揉合了兰台及北海笔意,故表现得挺拔矫健.他将圆浑饱满的颜楷行书和俊爽锋稜的欧书,自然地融合於自己的笔底,乃能出奇生妙.何氏於碑,无论汉,魏,隋,唐,於临诸如《痊鹤铭》,定武本《兰亭序》,《圣教序》,《怀素小草千文》以及苏,黄,米,蔡等历代书家法帖,均广泛涉猎.尊古创新,别开生面,形成古朴自然的独特行书风格.在行草方面,独创一格.其用笔飞动腾跃,起伏跌宕,造成点画方圆交错,线条精细相间,尤注重整体的章法布白,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疏密错综有序,天然质朴,体现其在艺术上的造诣之深.子贞与方山子论用兵帖(见图六),恣肆遒劲,观其笔势纵逸,法度不失,字体或大或小,笔画粗细不一,运笔复方圆兼用,融篆隶於行草,是以风格古秀遒劲,有争座位与裴将军诗之骏发雄强,更兼纵放之逸趣,是故马宗霍评此作「恣肆中见逸气」晚年所书《题李伯时画》,行草书七行,共九十六字.行书或直或斜,似直非直,似斜非斜.通篇字体大小连贯而又相称.无论其笔亦重抑轻,但皆遒劲古拙,婉转流利.且篆分笔法参染,落笔跳跃飞动,圆劲秀挺,变化多姿,令人莫测.幅中字体,随处可见方正,奇肆,恣纵,虚实,肥瘦等风格.如所书「为,人,文,会」等字的撇,「锋,伯,神,耳」等字,任意挥洒,更具飘逸奇纵.四,何绍基的书学理论何绍基各体的书艺成就,有其独特的风格,不外乎出自於自己本身作字之主要方法及理念.吾根据学者杜裕明《何绍基书论探析—从其对晋以后之书法评论谈起(下)》注5及搜集其它相关的资料,整理出主要有五大点何绍基作书的书学阐述,包括:(1)执笔与运笔-回腕法;(2)力道;(3)学书「五难」;(4)衡平竖直;(5)墨气.现吾分述如下:执笔与运笔-回腕法注5:见杜裕明《何绍基书论探析—从其对晋以后之书法评论谈起(下)》,美育月刊103,页50-51. 何绍基独到的书风与其特别的执笔方法有很重要的关联.他在跋《张玄墓志》时曾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此乃其在实践中体悟「书律本与射理同,贵能悬臂能圆空」,自比汉代名将李广,认为书法如同射箭一般,能圆活自如,势若张弓之气力而能四方运用灵活,因而创执笔--「回腕法」,腕肘并用,手掌反转,指背向左,虎口向上,拇指与四指对擫握管,写字时以立姿为主,通身力到,腕平锋正.虽有些学者主张此种执笔运腕方法不合乎人体生理,十分吃力,每写一次字都要出一次汗.然而根据何绍基他自己的解释,此方法才能令气力灌注於臂腕之间,使落笔之迹蕴含某种力道与韵律,形成个人特色,具有沉厚而不飘弱的美感.现代学者刘刚注6更明确指出其优点是能使气力灌注於腕臂之间,可使精神处於高度集中,无私利杂念,毛笔完全垂直於纸面,是一种心到,眼到,手到的绝对中锋态势,保持了中锋入纸,又略带战掣,从而避免了一味平质光润的现象.由於他这种独特而艰难的书写姿势,手臂运动的方向,角度,压力特殊的方式和挥运幅度,使书法结构也体现出一种特定趣味.力道由於悬臂,何氏之书无疑是著重力道的,且主张书法贵乎「有气注6:见刘刚《论何绍基之书法艺术成就》,《纪念何绍基二百周年诞辰书法特展简介》,页56-57. 有血」,字字力道送及,「锋宜方锐精紧稳,邪入怯出皆所憎」,一股气力,纯用笔心,下笔稳健不怯,使笔若剑而「杀纸有声锋有稜」,足见何绍基追求一种气力具足的笔下效果且在速度上亦倾向於豪快.观其书,即使是以软毫作书,於行笔力道和速度上,仍有明显的变化与发挥.学书「五难」何绍基曾就习书之困难具体归纳出五个方面,为一兼具理论与实务性的论书结晶:为六艺之一,而学者所从事未有限於此者也.一心运臂,臂运腕,腕使笔,笔使墨,墨使指,纸肖心,杆格太多,得於心,不能应於手,一难也.纵习古人碑碣简牍而沿袭肖似,不克自成门径,与此事终不相涉,二难也.师友指示,不能攒吾腕底,不比文章学问可以破昧为明,改懦成勇,又一难也.落纸如铸,无可修饰,又一难也.非砥行言读书多,风骨不能峻,气韵不得深,又一难也.指出作书运笔的方法,自本身的心境和意志为出发点,由稳当沉静的心思驱动而使臂运腕,腕使笔,笔使墨,墨使指,最后将意志集中至使墨之指,书家之真性情自能跃然纸上.其次强调个人的融会体悟,且个人的才情资赋,学养品行之充实与修持,都与学书息息相关.由上所述,何氏不但指出习书当留心的五个层面,并且也具体说明了学书过程中身,心,与周遭外在互动的因果关连,可视为何氏论书中的导论基础.衡平竖直所谓的衡平竖直强调的是笔笔正锋,而贬抑侧笔,偏锋之欹侧态貌.何绍基幼承家学,父何凌汉书宗赵,董,早已能书名世,子贞志学之年就以「横平竖直」四字为学书庭训,且为毕生深信不疑的作书铁律,初由颜真卿入手,颜书无论楷书或争座位帖,祭侄,祭伯父三稿都具衡平竖直,或起止无痕的「屋漏痕」,「折钗股」古法遗意,莫不以此为主.何氏认为写字必须用正锋,此从其反对包氏臣扁笔侧锋,赞赏伊秉绶能平能直的书法可见一斑.其论诗说:「气贯其中则圆,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浑厚,安得不淡远.此事切要握笔时提起丹田,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真圆.」用笔正锋不使欹侧外,何氏论书著重篆,隶古法,篆,隶二体皆为主轴正直之势,而非字势屈左伸右或斜迤,以取姿态为先.故何氏主张「学书重骨不重姿」,「舍骨尚姿,此后世书律所以不振乎」细观何氏之书,纵或有字势斜迤,仍是於平直为主之基础上变化;其作行草书亦少斜侧连笔,不同於宋元或晚明连绵草一路,以发挥若篆,隶,章草及唐人碑版字字分离之章法特色.墨气笔与纸,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用笔的效果,可以由纸,墨反映出来.何绍基平生多用羊毫写字,它弹性不及其他毛笔,吸墨量多,而不易调停,但驾驶得法,写出来的字苍劲有力,无流滑之态,最能体现汉碑那种古朴浑厚,铿锵有力的风貌.清代的羊毫笔书法,到他时可谓集大成.而他平生书法另一大喜好,则用比较粗糙的纸写字,赞同纸张应有一定厚度,并且不很光滑,如此可使笔锋坚入而墨气腾骤,用笔之力道同时亦使墨气腾出,表现某种乾,湿的效果.其书时见飞白与涨墨并存,笔划轻重亦显出多样的粗细墨笔效果,能成气候.从他大量的传世作品中,其字明显地流露出此种涩味,且字越大涩味越浓,程度多取决於纸,纸涩则墨涩,墨涩则字涩,这种涩味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汉碑的气息.五,何绍基的书学成就及影响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可见其风格是独特的,成就是卓越的,在晚清书坛上力尊碑学,身体力行,以渊博的学识,聪颖的性灵和一生锲而不舍的刻苦努力,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确立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诚如晚清书家向燊所说:「蝯叟博洽多闻,精於小学,书由平原兰台以追六朝秦汉三代古篆籀.回腕高悬,每碑临摹至百通或数十通.虽舟车旅舍,未尝偶间,至老尤勤.其分隶行楷,皆以篆法行之,如屈铁枯藤,惊雷坠石,真足以凌百代矣.世称邓石如集碑学之大成,而於三代篆籀或未之逮.蝯叟通篆籀於各体,遂开光宣以来书派.」注7以下分别论述其在书学上之成就及影响:(一)融合书体—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意合篆分,派兼南北」可说是何氏的主要书论立场.其曾自述「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化篆分入楷,岁尔无种不妙」,且其晚年书作益发融合书体之外,再加以变化,自是更佳.颜真卿,李,欧阳通和南朝的《痊鹤铭》均将篆体或隶体之特色运揉入楷,行,即为典范,趋向更古,更具风骨的唐人,汉隶及其以上.后人曾农髯曾赞扬说:「道州以不世之才,出入周,秦,但取神骨,驰骋两汉,和以天倪,当客历下,所临礼器乙瑛曹全诸碑,腕和韵雅,庸庸乎东汉之风度,及居长沙临张迁百余通,衡方,礼器,史晨又数十通,皆以篆隶入分.极晚之岁,草,篆,分,行,治於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何氏耳顺之年更加留意习学注7:《书林藻鉴》卷第十二.汉碑,篆,隶体作品更多,其行草体属於楷书一般笔法之方笔,提按,顿挫和右捺越趋不明显,而代之以起笔藏锋圆笔,行笔提转,收笔不特别回锋,若无起止之痕之「屋漏痕」之古意.体势亦不尽方正而带圆,整体有向篆,隶靠近的趋势.能将行草一类书体如此自在地融入篆,隶特质,而能维持其行草书体,可说是何绍基的一大成就,真正实现了「篆分真草只一事」之理想.何氏此风格使晚清帖学之弊可除,碑版得以发扬,南北二派共治,反得以发挥清代碑学思潮与书学新径. (二)风格趋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