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高二政治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高二政治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前预习】1.什么是文化(1)含义: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文化是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要通过呈现出来。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提醒]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3)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是基础,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提醒]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4)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文化与文明都是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2.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领的功能。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服务社会,满足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点,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本文将介绍文化生活第十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征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艺术风格等非物质层面的创造性成果。

2. 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普遍性、历史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

它通过传承和交流,不断发展演变。

二、文化的分类1. 材料文化和非材料文化:材料文化指物质领域的文化成果,如建筑、工艺品等;非材料文化指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无形文化。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的文化形态;现代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产生并逐渐形成的文化。

三、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1.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中庸、礼仪,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责任。

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文物。

2. 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以宗教为核心,尊重生命,崇尚和平与宽容,有着多元化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3. 美国文化:美国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强调人权和机会平等,对科技和时尚有着深远的影响。

4.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强调纪律、秩序和团队合作,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1.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文化的互补和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2. 文化冲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误解、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传统文化的保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修复古建筑、传习古艺等。

2. 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新鲜事物,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六、文化与个人发展1. 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引导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4.1复习笔记一、文化的含义与特性1.文化的含义(1)德国学者普芬多夫认为,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按照这个定义,文化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

(2)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各种能力与习惯。

文化的特点是: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它为人类所共同享有。

(3)学者对文化所做定义的共性:①文化是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切知识、思想、价值观和物质财富(近似于前述的普芬多夫定义);②文化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近似于前述的泰勒定义)。

(4)本书的观点。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文化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

2.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文化的超生理性或超生物性,指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

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或创造的,而不是通过生物遗传获得的,遗传学上也从未发现过文化的遗传因素。

人类学习文化主要依靠符号性学习和意义性学习。

①符号性学习是将事物、知识、技能用符号来替代,通过知识的符号化,人们可以将其储存和积累起来,然后通过教育和传授实现代代相传。

②意义性学习指人们是在把握和了解各种事物及行为的意义基础上而习得文化的。

在文化学习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某些事物本身,而且要理解它们之于生活的意义。

意义性学习使人类的文化学习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多样性。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超个人性也被称为文化的共享性。

个体、个人虽具有接受文化或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

文化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

文化的社会学含义及其特征(一)文化的社会学含义文化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

从原始人的石器到现代社会的机器人,从兰州街头的拉面馆到美国的麦当劳快餐连锁店,都可以用一个名字来称呼,即文化。

文化这一术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社会一词。

汉字“文”与“纹”义相通,即交错画成的线条,这是最原始的花纹,亦即是最早的艺术。

文的反面是野,文化是一个过程,是由野变文的过程,亦即由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的过程。

“文治教化”,文指道德、礼乐、典章制度,化是指感化、教化。

用一定的道德、礼乐去教化人民就是文化。

“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

古籍《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含有“文化的意思。

汉朝刘向的《说苑》也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话,这里,“文化”实际上是指文治教化的意思,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

在文化的发展史上,与食物有关的文化,居于首要地位。

英文CULTURE来自拉丁文CULTUS,有耕作的意思,也有为拜神而劳作的意思。

它主要的意思是指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出来的事物,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一般人类的日常生活,都不外乎拜神与耕作这两件事,后来才发展出现代意义的文化和知识。

可见,文化既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

文化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属性的体现。

人是文化的生产者,又是文化的消费者。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

人是文化的产物。

人创造文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通过劳动,一通过交往。

凡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都可以称为文化。

在一定的人口和环境的前提下,劳动以文化的创造具有决定性意义。

文化历来是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甚至是心理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所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和研究对象。

英国文化人类学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文化的起源》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泰勒认为,文化是人后天获得的广义生活方式的总和,而非天赋本能的东西,同时也含有精神、理念性的价值。

社会学 第三章 文化

社会学  第三章 文化

二.主文化、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 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接受的文化。对社 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 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 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可 分为民族的、种族的、职业的、区域的、 宗教的、社会阶层的、越轨的等类型。
4、物质文明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各自的物质文明,它 是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 集合体,包括技术、工具、住宅、食物、服 饰、书籍等人工制品。
二、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层次(内部构造)

1、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文化特质:具有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 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形式 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形式。
产生相同的文化。
第三,人类环境资源的限制与影响。地球环境相同、
可利用材料与资源相似,产生相同的文化
第四,文化接触与传播的影响。

文化差异性来源于人类满足其相同的基本需要时,
所用的途径或方法不同。
一是地理环境不同,提供给人类可用的资源不同,
有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二是被孤立的程度,接触面不同,则其文化按照特
第三章 文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 文化的要素与结构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联系着社会 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 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是社会学中的 重要概念。
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 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 的东西。
殊的方向发展。 三是各民族的自我导向不同。自我导向是指各民族 兴趣发展的趋向。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各个群体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技术知识、艺术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群体之间差异的核心。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多样性:世界上的文化千差万别,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多样性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个体提供了选择和适应的空间。

2.传承性:文化通过教育和社会化的过程在不同群体中传承和发展。

每个人都会在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中接收并传承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动态性: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适应性:文化是一种适应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方式。

它可以帮助个体和群体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5.价值导向: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文化的一些共同特征:1.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人类交流和传播文化的工具。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价值观。

2.艺术: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承载了文化的精神内涵。

3.宗教:宗教在不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对神灵、宇宙和生命意义的信仰和崇拜方式。

宗教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社会习俗:文化通过社会习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礼仪、节日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文化对社会秩序和个体关系的要求。

5.社会组织:文化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不同文化对权力、家庭、婚姻、教育和经济等方面有不同的理解和组织方式。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文化一词有多种定义;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道德等..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一定社会经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的总和;偏重于狭义文化的方面探讨..文化具有习得性、共享性、无形性、发展性等的特征;下面将一一阐述..一.. 文化的习得性每种文化都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得到的;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者是"文化继承";即学习自己民族或群体的文化..正是这种学习保持了民族或群体文化的延续;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或群体个性..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民族风格与个性;仁义、中庸、忍让、谦恭的民族文化心态表现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就是随大流、重规范、讲传统、重形式等..而西方文化则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性消费..二者是"文化移入";即学习外来文化..在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融进其他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内容;甚至使其成为本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的典型特征..中国人习惯了穿西装系领带就是学习西方简约的服装文化的结果..二.. 文化的共享性构成文化的东西;必须能成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所共享..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在传播文化中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而媒体中的广告则不时地向受众传递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怎样穿着才合适;怎样装饰自己才体面;拿什么样的食品招待客人才不落伍等等..三.. 文化的无形性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和引导就如同商品的价值一样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比如我们每天刷牙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刷牙或以不同方式刷牙;这些是受到卫生文化的无形影响的结果..四.. 文化的发展性为了满足需要的功能;文化必须不断改变;以使社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导致文化变迁的原因很多;诸如技术创新、人口变动、资源短缺、意外灾害;在当代文化移入也是一大原因..文化的变迁;最明显的是表现为流行时尚的演变..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概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人的消费及其他行为;因而对于珠宝营销人员而言;充分了解和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此简要的介绍几种与消费心理有关的核心价值观..一.. 中庸之道大理学家朱熹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通俗的讲;中庸的主要涵义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标准或常规;超过或者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或常规都不利于事本身的发展;最理想的结局就是遵守这一标准或常规;做到不偏不倚..中庸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几千来一直深刻地制约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凡事讲究"度";反对超越"常规"的思想和行为;反对根本性的改变;强调持续和稳定..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就是强调与人看齐;强调与社会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即消费心理中的集体主义取向;反对超前消费;反对消费中的标新立异求同、重传统;物品能用则用;实在对付不下去了才买新的;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的精打细算和节俭的精神..二.. 注重人伦中国文化一向强调血缘关系;也就是以家庭为本位;现在虽然家庭小型化;三世或四世同堂的现象不太多;但是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仍然保持着;亲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很明显..个人的消费行为往往与整个家庭紧密联在一起;一个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且更要考虑到整个家庭的需要..所以在推广宣传中应多强调家庭中的夫妻、父母、亲子之间的感情;这对于品牌的形象塑造和终端的销售都是有所裨益的..三.. 面子主义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演变出了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时至今日人们对"面子"更加看重..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人际交往中讲究自己的"形象"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重视"脸面"..近年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脸面"是一个多义的复合概念;它主要有两个小概念构成;即"脸"和"面子"..所谓"脸"是指社会对个人的道德品质所具有的信心;以及由此而给个人所带来的名声..近百年来的研究文献表明;与其他民族相比较;中国人尤其注意通过印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中形成一个好形象;获得一个众人赞誉的好名声..所以;中国人对于"丢脸"之事深恶痛绝;而对"露脸"之事则心驰神往..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给别人和自己留"面子"..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中国人过于看重"体面的"消费;过于看重与自己身份一致、与周围周围他人相一致的求同心理和人情消费;在许多时候甚至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不良消费行为..四.. 重义轻利注重情义和精神价值;轻视物质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道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之一..中国文化的这种重义轻利传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人际交往和正常的工作关系中过于重视超越规则的感情交流;忽视"游戏规则"或者"潜在规范"对双方行为的制约作用;其结果导致非正式的人情关系干预或影响正式的组织作用..二是在人际交往中热衷于互相馈赠各种礼品甚至金钱;以强化相互关系..重义轻利在消费行为中的表现就是人情消费盛行;比如"送礼就送脑白金"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很好地利用了人情消费的契机..五.. 怀旧恋古中国文化一向比较怀旧恋古..对故乡的眷恋;对往事的回忆;对于先人旧友的缅怀;往往超过对未来的憧憬..而在首饰消费上;这种"思古之幽情"的首饰也是很多的;像生肖和福禄寿翡翠、钻石长命锁等..六.. 谦逊含蓄中华文化一向崇尚谦逊含蓄..自我谦逊和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一贯道德准则;像谦称"在下";尊称"您"、"阁下"等;现在还频繁地出现..中国人欣赏的是含蓄、柔和、淡雅、内敛、朴素而庄重、和谐的美;而西方人则崇尚张扬、外露、色彩艳丽的美..消费者在审美情趣上的这种差异会造成对首饰款式的喜好不同..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doc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doc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或掌握如下内容: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3.文化的类型与形态;4.文化与创意策划之间的关系。

导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留存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万象的总概。

它既包括有形的文字、书法、雕刻、建筑、城市等物质层面的符号性内容,更包括习俗、宗教、艺术、制度等精神层面的观念性内容。

文化具有地理性、主观性、创造性、时空性、框架性等特点。

文化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予以区别。

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认知水平下,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形态之中。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承推广需要一定的创意策划予以协助,同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也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展开。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一、文化的含义关于文化的阐述一直以来存在仁智之见。

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清晰地界定出文化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至少有三百种的表述。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中西古代的“文化”观是截然不同的。

(一)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贲卦·彖传》中有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意是说,天生男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

天文与人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的规律,人文是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

意指治国者必察于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明耕作渔猎之时序;且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以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规范,由此推及,以化成天下。

宋代程颐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

文化及其特点

文化及其特点

文化及其特点I.文化的含义不同学者对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通常认为,文化是某一特定人类社会的独特生活方式,即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独特思维方式、观念、感情、信仰与行为。

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为一群体所共有的学习和使用的思维方式的心理层面;二是群体内各成员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层面;三是一群体不同代别之间延续的思维方式与实践的历史层面。

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文化有以下四种特征:(1)文化不是与生固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取得的,是在某个社会群体中成长的个人的经验总结,这个过程称之为适宜(适应)社会存在的文化类型。

(2)文化的众多方面并非独立存在,知识、价值观、信仰、习惯以及其他构成文化的内容互相联系并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

(3)文化具有共享性。

由已有的行为特征所构成的文化为该社会群体所分享,使这一群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4)文化规定着不同群体之间的界限,使不同群体的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任何文化都是为某一团体(民族)的所有成员或大多数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特定的文化支配着特定人群的行为方式。

2.文化的个性与共性人类历史演进中的条件和过程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同时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共同的条件和过程,这又决定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容上的重叠。

前者成为文化的个性,后者则成为文化的共性。

社会根据传统思想和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集体意志与社会机制来管理、组织和规范个人,并制定规则以约束个人,因此不同的文化培育了不同的个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某种文化所要求的行为来源于自小的学习与模仿,而它所造成的一种行为特征的总体就形成每一成员个性的核心,并贯穿于他的一生,使得个性的特色在不同文化之间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国人的个性、日本人的个性、德国人的个性.尽管同一文化中不同人的个性也存在差别,但在与其他文化比较时,某种特定文化的各成员会展示出这种文化所特有的风格和特点。

人类文化的共同内容即共性则反映了人类一般的生理特征和他们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一般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1、文化的含义: 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 义的文化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 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 化。
1、文化的含义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 、政治 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社会。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 现。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民健身运动 奥运会
(2)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
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 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 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 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 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 念。”
1、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大的层次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 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 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如道德风尚、思想 理论、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哲学、宗教等等 精神方面的内容。教材中讲的文化指的是狭义 的文化。
文化的特征
●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是指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民族 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国民品性、人格追求、 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 民族气派的表现。文化的民族性,能够反映特定民族 文化类型的基本特质,具有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文化心 理和文化结构;能够反映特定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 超越时代、阶级的内容和精神,与民族存亡共始终。 ●时代性:文化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性。人的认识和行 为有时代性。 ●世界性: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都既是民族 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 融 ,呈现了文化的全球性。

文化 名词解释

文化 名词解释

文化名词解释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是指生活中各类习俗和规章制度,包括宗教、饮食、婚丧、社会、国家制度等,这是一种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心理文化是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具有共享性、多样性、传递性、发展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它不仅代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身份,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同时,文化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文化”的名词解释,建议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

第四讲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讲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讲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非生来就有能在特定的 栖息地生存的、严格复杂的行为模式,而是必须学 习和发明种种办法以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从冰 天雪地到没有人烟的荒原再到现代都市。这些世世 代代流传下来并不断得到修改的生活方式就是社会 学家所说的“文化”。人类创造了文化,创造了自 己的社会环境。文化是人和其它动物分野的标志, 也是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
• (二)文化的特征
• 1. 超个人性和习得性。后天习得和创造而非生理遗传。文 化形成不在于个人,而在于人类的交往互动。
• 2.共享性。文化非任何个人所特有,而为所有社会成员共 同创造并共享。
• 3.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 范围。 民权运动口号:Black is beautiful!
• 4.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纵向传递 ——“社会化” ,横向传递 ——传播。
• 5.多样性。每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乃至地区都有自己独 特的文化。
• 6.普遍性和特殊性。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普遍存在, 但特定国家、族群、地域又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样式。
• (三)文化的分类
• 2.文化边际。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中心地带往往是其起源地或附近, 边际文化常常远离文化中心,因而处于一种不发达的状态。
• (三)文化整合和文化变迁
• 1.文化整合,当各个文化特征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 一致性时,就是文化整合状态,也称为文化一体化。
• 2.文化变迁,任何文化都在发生变迁,文化变迁主要 有两种方式来推动:
一、文化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 (一)文化的含义 • 1.什么是文化? • 文”:文字、文章、礼乐制度等; “化”:教化、教

文化的相关概念

文化的相关概念
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做同一事物的两个方
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面。
“文化〞既是一个最普通、最常见的概念,又是一个最复杂、最难以说明的概念。 文化本质含义表现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定人群的生活方式;
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就由其中的 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
文化的演进性。 但是,各种解释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
方面,是人的活动成果与人的活动方式 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
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
的辨证统一。耕耘〞, 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
但是,各种解释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
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 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文,对西方自 1871 年至 1951 年期间关于文化的 160 多
种定义作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根底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
态成果,“化〞是动态活动。“文化〞 〔3〕文化是由一定的风俗、习惯、观念和标准形成的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4〕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文化知识点

文化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总结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①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养成的。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以民主和法制观念为标志的公民政治文化素养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的渗透、入侵与反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作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塑造人生)(3)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

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

谈谈中国文化的特征和你的理解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自然、和谐、礼仪、忠诚、敬畏神明等特征深入人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独具一格的东方文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并展示个人的理解。

1. 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其文化已经传承了5000年。

这个传统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传统感。

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忠于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文学艺术、艺术美学等方面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历史渊源悠长,包括夏、商、周、秦、汉、唐等各个朝代。

每个朝代都留下了不同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遗产。

例如,唐朝的壁画、宋朝的雕塑、明清的建筑、清代的诗词歌赋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西安的兵马俑、故宫的紫禁城、黄山的奇峰、杭州的西湖等现在仍然吸引着大量游客。

2. 自然与和谐的观念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在人与自然之间追求和谐发展的均衡状态。

中国文化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崇尚自然之美,注重和谐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这种观念与西方文化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不同,更加注重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与合作。

例如,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作品中经常运用自然元素,如山水、花鸟、云烟等。

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也强调人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且互为整体,相互内蕴,在这一思想中,人们自觉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弘扬安居乐业、和衷共济的精神。

3. 礼仪与人文背景中国是一个奉行礼仪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特色从古至今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象征。

礼仪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显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人文色彩。

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和亲情、友情、爱情有关。

中国传统社会中,长者的尊重、家庭的和谐、婚姻的圆满、足以反映出中国文化中的家庭公德和社会文化,礼仪之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素质。

形势与政策专题五课件

形势与政策专题五课件

文化产业的规模大 文化人才辈出、 幅提升,文化企业 济济一堂,涌现 的竞争力大幅提高, 出一批有国际影 形成一批有国际竞 响力的文化艺术 争力的文化企业和 大师。
文化产业集团,在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
中起到引领作用。
4
5
文化版权贸易由净 国家文化软实力 进口变为净出口, 大幅提高,能够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提出引领国际经 在世界文化贸易当 济社会发展潮流 中发挥主导作用。 的议题,在构建
首先,“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决定性作

第三,“十八大”指出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意义
其次,“十八大”延续了党对社会 道德和文明风尚的培育的一贯重视,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诚信体系
第四,报告强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竞争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文化 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增大。
三、推进的路径:事业产业双向驱动
(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1.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① 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投入机制。

加强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的服务主体建设。

提高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第二讲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三、推进的路径:事业产业双向驱动
第一讲 文化与文化强国
三、 “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二)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总体看来,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或特点有:
第一,十八大报告对 文化的本质、价值和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 定位及作用的认识, 准确到位。
第二,十八大报告对 文化建设道路及“两 为、双百、三贴近、 四面向、双发展、三 特点”的内涵的概括, 更加清晰凝练。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传统、行为、信仰、语言、艺术等。

它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可与民族、语言和宗教等地位相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化。

1.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指一类人的特定文化惯例、信仰、道德、风俗等。

它主要与它们的历史传统、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语言有关。

文化是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它塑造了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 文化与传统文化和传统有密切关系。

传统是指长期被人们遵循和继承的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文化可以在世代之间传承下去。

它们共同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文化与行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人们根据文化模式表达他们的观点和信仰,制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在社会中相互交流。

文化可以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使人们更加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行为方式的精神内涵。

4. 文化与语言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语言是沟通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和知识。

人们的语言和文化方式可以反映出文化的特点和独特性。

因此,语言和文化可以彼此影响和塑造。

5. 文化与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和表达,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示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音乐、绘画和文学等可以被用来表达文化价值、历史和传统。

艺术也可以传递观点和情感,这种传达过程补充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总结文化是复杂而多样化的。

它与传统、行为、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紧密相连。

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

人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和社会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 文化和社会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 文化和社会

• 三、社会结构 • 1。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制度 • 2。社会结构的分类 • 1)社会经济结构 • 2)社会上层建筑结构 • 3)阶级阶层结构 • 4)人口结构 • 5)民族结构 • 6)家庭结构 • 3。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P86-88) • 1)斯宾塞和涂尔干的社会进化观 • 2)马克思的社会结构二层论 • 3)帕森斯的社会结构论
• 3。对社会——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
四、文化变迁
• (一)文化变迁的必然性 • 1.文化是适应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而产生的,而自然、
社会环境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之相适应文化必然随 之发生改变; • 2.文化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某种物质、精神和秩序的需 要而创造的,而人的需要是多样性的、无止境的,文化的 创造也将是无止境的; • 3.文化具有可传播的活性特点,本身就蕴涵了文化的可 变性。
• 二、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概念 • 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的总称,是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 2.社会关系分析的社会学视角 • 1)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 • 2)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 • 3)人际关系与群际关系 • 4)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 5)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 • 6)工具型关系与情感型关系 • 3。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源 • 强关系(strong tie) • 弱关系(weak tie)
第四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 一、社会的基本要素 • 1.人口资源 • 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人
口资源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 然属性、社会属性。 • 2.自然资源 • 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外部条件。分为: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 自然资源和社会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影响制约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人类影响、改 变着自然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3.文化资源 •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物质的和精 神的)的总和。包括各种知识、技术、规范、艺术、习俗等。

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特点

三、在前两层意义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文,犹美也,善也。”(郑玄)
8
化的字、词源含义: 化的字、词源含义:
改易、生成、造化、 化 :改易、生成、造化、变化 《离骚》:“伤灵修之数化” 。 离骚》 伤灵修之数化” 数化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化而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 化而 数(shuò) 为鸟,其名为鹏。 为鸟,其名为鹏。” 性质发 化:多次改 生变化 变主意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阳刚与阴柔的表现:
政治方面;恩威并施,宽严相济 文学方面:豪放、婉约 人生态度:积极进取、消极退隐 园林建筑:曲径通幽
36 下一片
上一片 第一节 第二节 首片

和:事务不同要 2、和与中 素之间、不同事 、 物之间和谐、协 《国语.郑语》:西周最大的弊端是“去 调
而取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和实生物 晏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 同:附合、迎 合、媚谄。 只有“济其不足,以泄 济其不足, 济其不足
上一片 第一节 第二节 首片
几种解释: 几种解释:
(1)泛指一切知识,包括语文知识。 )泛指一切知识,包括语文知识。 (2)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与教化 ) 的总称。 的总称。 “以文教化” 以文教化” 以文教化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14 下一片
上一片 第一节 第二节 首片
3 下一片
上一片 第一节 第二节 首片
文的字、词源含义: 文的字、词源含义: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
4 下一片
上一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二节 首片 首片
文的字、词源含义: 文的字、词源含义:

消费者行为分析: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消费者行为分析: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在文化的适应性演进过程中, 新文化模式的形成或引入会受到 人们感兴趣的程度和是特定社会群体的大部分成员所共有的。因此, 文化通常被看作是把一个社会的成员联系起来的群 体习惯。每个民族或国家,每个城市,每个企业乃 至每个部落和家庭,都会形成不同的民族、国家、 城市、企业、部落和家庭的文化特质,从而构成各 自特有的社会或群体文化。
9
5、文化的无形性
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的,也是自动的,因此人们根据一定文化所 采取的行为通常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通常只有当我们接触具有不同文化价值 观和习惯的人们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
10
谢谢观看
11
8
4、文化的社会性
由上代传承下来的习惯和模式, 包含着促进同一文化中成员间的 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
共同的语言,对象征、符号和生活方式 的共同理解以及共同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 递方法,是某一文化区别于另一文化的重 要标志。正是这些共同的语言、理解和信 息传递方式,促进了同一文化中成员间的 相互了解以及同一文化群体的内部和谐和 群体的相对独立性。社交规则也是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通过提供行为准则和 规范来维持社会的秩序。某一社会和群体 越是坚持某种行为准则,集体对违反这种 准则的成员进行惩罚的可能 性就越大。 文化还通过提供基本价值观念而告诉人们 什么是对的、好的和重要的。因此,文化 是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行为分析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目录
Contents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特征
3
文化
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道德等 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文化一词有多种定义,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道德等。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一定社会经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的总和,偏重于狭义文化的方面探讨。

文化具有习得性、共享性、无形性、发展性等的特征,下面将一一阐述。

一。

文化的习得性
每种文化都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得到的,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者是"文化继承",即学习自己民族或群体的文化。

正是这种学习保持了民族或群体文化的延续,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或群体个性。

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民族风格与个性,仁义、中庸、忍让、谦恭的民族文化心态表现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就是随大流、重规范、讲传统、重形式等。

而西方文化则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性消费。

二者是"文化移入",即学习外来文化。

在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融进其他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内容,甚至使其成为本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的典型特征。

中国人习惯了穿西装系领带就是学习西方简约的服装文化的结果。

二。

文化的共享性
构成文化的东西,必须能成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所共享。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体在传播文化中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而媒体中的广告则不时地向受众传递着重要的文化信息:怎样穿着才合适,怎样装饰自己才体面,拿什么样的食品招待客人才不落伍等等。

三。

文化的无形性
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和引导就如同商品的价值一样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

比如我们每天刷牙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刷牙或以不同方式刷牙,这些是受到卫生文化的无形影响的结果。

四。

文化的发展性
为了满足需要的功能,文化必须不断改变,以使社会得到更好的满足。

导致文化变迁的原因很多,诸如技术创新、人口变动、资源短缺、意外灾害,在当代文化移入也是一大原因。

文化的变迁,最明显的是表现为流行时尚的演变。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概述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人的消费及其他行为,因而对于珠宝营销人员而言,充分了解和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在此简要的介绍几种与消费心理有关的核心价值观。

一。

中庸之道
大理学家朱熹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通俗的讲,中庸的主要涵义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标准或常规,超过或者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或常规都不利于事本身的发展,最理想的结局就是遵守这一标准或常规,做到不偏不倚。

中庸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几千来一直深刻地制约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凡事讲究"度",反对超越"常规"的思想和行为,反对根本性的改变,强调持续和稳定。

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就是强调与人看齐,强调与社会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即消费心理中的集体主义取向);反对超前消费,反对消费中的标新立异(求同、重传统);
物品能用则用,实在对付不下去了才买新的,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的精打细算和节俭的精神。

二。

注重人伦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血缘关系,也就是以家庭为本位,现在虽然家庭小型化,三世或四世同堂的现象不太多,但是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仍然保持着,亲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很明显。

个人的消费行为往往与整个家庭紧密联在一起,一个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且更要考虑到整个家庭的需要。

所以在推广宣传中应多强调家庭中的夫妻、父母、亲子之间的感情,这对于品牌的形象塑造和终端的销售都是有所裨益的。

三。

面子主义
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演变出了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时至今日人们对"面子"更加看重。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人际交往中讲究自己的"形象"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重视"脸面"。

近年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脸面"是一个多义的复合概念,它主要有两个小概念构成,即"脸"和"面子"。

所谓"脸"是指社会对个人的道德品质所具有的信心,以及由此而给个人所带来的名声。

近百年来的研究文献表明,与其他民族相比较,中国人尤其注意通过印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中形成一个好形象,获得一个众人赞誉的好名声。

所以,中国人对于"丢脸"之事深恶痛绝,而对"露脸"之事则心驰神往。

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给别人和自己留"面子"。

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中国人过于看重"体面的"消费,过于看重与自己身份一致、与周围周围他人相一致的求同心理和人情消费,在许多时候甚至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不良消费行为。

四。

重义轻利
注重情义和精神价值,轻视物质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道义,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之一。

中国文化的这种重义轻利传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际交往和正常的工作关系中过于重视超越规则的感情交流,忽视"游戏规则"或者"潜在规范"对双方行为的制约作用,其结果导致非正式的人情关系干预或影响正式的组织作用。

二是在人际交往中热衷于互相馈赠各种礼品甚至金钱,以强化相互关系。

重义轻利在消费行为中的表现就是人情消费盛行,比如"送礼就送脑白金"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很好地利用了人情消费的契机。

五。

怀旧恋古
中国文化一向比较怀旧恋古。

对故乡的眷恋,对往事的回忆,对于先人旧友的缅怀,往往超过对未来的憧憬。

而在首饰消费上,这种"思古之幽情"的首饰也是很多的,像生肖和福禄寿翡翠、钻石长命锁等。

六。

谦逊含蓄
中华文化一向崇尚谦逊含蓄。

自我谦逊和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一贯道德准则,像谦称"在下",尊称"您"、"阁下"等,现在还频繁地出现。

中国人欣赏的是含蓄、柔和、淡雅、内敛、朴素而庄重、和谐的美,而西方人则崇尚张扬、外露、色彩艳丽的美。

消费者在审美情趣上的这种差异会造成对首饰款式的喜好不同。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