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益,通过建立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等措施,确保业务运行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1. 建立完善的管理层面责任体系:商业银行应明确内控相关岗位职责,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层级体系,并将内部控制相关岗位纳入领导责任体系中,确保高层管理人员对内控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2.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通过建立风险分类及风险评估模型,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确保风险可控。

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业务操作流程、授权审批权限、制度执行和监督等方面。

特别是对敏感业务和高风险业务,应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确保操作规范和风险可控。

4.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强内控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内控工作的数字化水平。

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内控流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效率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5. 增强内控文化建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内控意识培养和教育,推广内控文化。

通过加强内控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内控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增强内控工作的操作性和执行力。

6.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内部审计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

7. 加强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系统,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需要加强领导责任、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员工培训、加强内部审计、加强技术支持和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各因素分析和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各因素分析和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各因素分析和改进建议1. 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内控)管理对于风险防范、业务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内控管理旨在通过制度建设、流程优化、监督检查等手段,确保银行运营合规、资产安全、信息准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其稳健发展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分析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内控管理不足的因素分析2.1. 制度建设不完善商业银行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内控制度不健全、更新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等,这容易导致内控管理缺乏明确指导和有效执行。

2.2. 风险识别和评估不足部分银行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存在欠缺,如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识别手段不足、对新兴风险关注不够等,这会影响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2.3. 内控流程设计不合理内控流程设计不合理是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一个普遍问题,如流程过于复杂或不透明、控制节点设置不当、业务流程与内控流程脱节等,这些都会削弱内控的执行力。

2.4. 监督与检查不到位内控管理需要持续的监督与检查以确保其有效性。

但一些银行可能在这一环节投入不足,如监督检查频率不够、审计范围有限、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2.5. 人员素质和技能不足内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内控效果。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如员工内控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等。

2.6. 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信息技术在内控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一些银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存在不足,如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治理不规范、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足等。

3. 改进建议3.1.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其前瞻性、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3.2.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应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监控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新兴风险的预警和应对。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随着商业银行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因此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控制是指银行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制订的一系列组织、方法和程序,用以保护资产、推动工作效率和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确保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建议商业银行应将内部审计视为全面评估和改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方式,加强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监管合规、业务规范等方面的审核力度,确保审计工作能够覆盖到银行各个业务线和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应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专业水平和成效,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引入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为银行经营管理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

二、加强风险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加强风险管理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建议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机构设置、内部控制流程、风险评估和监测控制等方面,各部门和岗位都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形成上下贯通的风险管理网络。

加强对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项风险的监控和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确保银行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三、建立科技化内控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商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建立科技化内控体系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建议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内控体系向科技化、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内控,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系统稳健性等方面,加强对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监控和保障,提高内部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人是银行的重要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进步,银行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对银行内部控制不断提出挑战。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着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创新,经营管理压力空前加大,如何在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增加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经济案件、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基层行经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操作风险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管理力量和精力投入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后,围绕市场拓展、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增长逐渐成为全行日常工作的重心,资产、负债、收入等指标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基层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在承担着市场营销和经营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对管理投入的力量和精力往往显得不足,两手抓,没有达到两手硬,支行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专职分管内控管理的,分管行长既管经营、又管内控,有些分管领导面对经营压力投入精力较多,相对管理投入精力较少,不同程度上表现有“四多四少”现象:定期分析市场多,分析内控管理中问题状况少;日常关心经营指标多,关心检查问题是否一一落实整改少;组织推动营销活动多,推出针对性强化内控管理举措少;经营上投入绩效费用多,内控管理上投入的奖励费用少。

(二)制度建设存在“滞后”。

有的新业务推出没体现“内控优先”原则。

在改革发展中,为业务竞争需要,一些经营产品推出较快,而一些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相对“滞后”,导致管理出现一些断层甚至空白点。

如某支行代发工资业务开办多年,一直没有完整的管理办法、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协议格式要求,直至2006年省、市行才下发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又如,近年来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险公司多、保险产品多,但在风险计量、评估、控制上跟不上,缺乏系统的流程和风险检查、控制办法和措施,在业务内控管理上甚至出现了一些边缘化的倾向。

(三)制度执行力衰减。

一是信息传导不畅通。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各因素分析和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各因素分析和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各因素分析和改进建议1. 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控管理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前存在许多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安全的威胁。

因此,本文将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原因分析2.1 管理体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内控管理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银行存在职责不清、权限分散、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的监管和执行不到位。

2.2 人员素质不足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素质的不足也是内控管理不足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履行内控职责;另一方面,一些员工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2.3 技术支持不足现代商业银行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技术支持不足也是导致内控管理不足的因素之一。

一些银行的信息系统老化,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足,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的威胁。

2.4 内部审计不到位内部审计在保障内控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不足。

审计人员的数量不足、能力不足,审计流程和方法不规范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的效果不佳。

3. 改进建议3.1 健全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优化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监管和执行到位。

3.2 加强人员培训商业银行应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3.3 提升技术支持水平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更新和升级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对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

3.4 加强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规范审计流程和方法,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 结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足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不足、技术支持不足和内部审计不到位等因素。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内控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自我监督与纠偏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建设,整体内控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与不足,成为妨碍业务稳健发展的掣肘。

一、存在问题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金融环境,银行业界时刻上演攻坚战、保卫战,发展压力不断膨胀的同时,经营风险也相伴而生。

一些银行尤其是基层经营机构,迫于考核压力或受利益驱动,重发展、轻内控的思想与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致使很多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打折扣,埋下了风险隐患。

突出表现在:片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资产增长速度,随意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资金营运风险加大;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准备不够充分的前提下,急于迎合市场推出金融新产品、新业务,过度推崇创新却放松监管,不知不觉中又注入新的风险源。

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技术性风险控制相对滞后。

随着计算机在金融企业的广泛使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技术管理相对薄弱的矛盾日渐突显,一些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尚未完全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如在会计核算手段日趋高效化、科技化的同时,原有的会计内控监督机制已不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要求,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内控措施没有及时配套,形成了部分控制领域的空白点。

二是制度防范风险出现盲点。

顺应市场变化与需求推动,许多新兴业务应运而生,如开办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保函业务及各类代收付业务等。

一些新业务在发展初期往往无章可循或是风控措施不健全,导致出现制度上的控制盲点,加大风险防范难度。

三是制度执行没有落实到位。

现在银行的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有的甚至完善到近乎完美的地步,但制度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却不容乐观。

有些业务管理部门,在制度管理上只顾发文不抓落实,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其稳健经营和客户资金安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下面给出几点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1.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各项业务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包括风险管理、贷款审批、资金清算等。

这些政策和流程需要具体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并且要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

还需要确保制定的政策和流程能够贴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和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和更新。

2. 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对于不同的风险类型,银行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以及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

3. 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制,确保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运作。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银行的各项业务和流程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计,及时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和风险。

还需要加强对内部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内部不当行为和操作。

4.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在银行业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银行应当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银行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控,包括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设备的投入、信息系统日常维护等。

银行还应该为员工提供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和意识。

5.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标准、内部控制流程和内部控制组织等方面。

框架要求银行全面覆盖,在内部控制目标方面,要求别具一格、有针对性的迈进。

6.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注意其制度文件的严谨性和完善性。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文件,能确保内部制度的操作性、规范性。

控制制度文件包括目标、责任、程序、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和信息等内容。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内控)管理对于风险防范和保障银行业务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问题分析1. 内控制度不健全许多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指导,难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2. 风险识别与评估不足在内控管理中,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基础环节。

目前,部分银行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够重视,缺乏系统化和持续化的风险评估机制。

3. 内控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系统的落后导致内控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

4. 内控监督不到位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控执行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5.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员工在内控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目前部分银行员工内控意识和专业素质不高,增加了内控风险。

原因分析1. 管理理念落后一些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

2. 内控文化建设缺失内控文化建设不足,未能在银行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影响了内控管理的效果。

3. 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合理,未能充分调动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积极性。

4. 技术更新滞后在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内控管理的需求。

解决路径1.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应制定具体、明确的内控操作流程,确保内控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银行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3. 提升信息系统能力加大信息系统的技术投入,构建高效、安全的内控信息系统。

4. 加强内控监督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5. 培训和提升员工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员工的内控意识和专业素质。

浅析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建议

浅析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建议

浅析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的难点及建议1. 引言1.1 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是保障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创新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内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化,内控合规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合规是商业银行面对监管政策和法规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向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公示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功能。

内控则是商业银行自我监督、自我审查和自我整改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规范银行经营行为,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合规和内控密不可分,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有效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内控合规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树立良好市场形象、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难点一: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是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难以完全掌控和预测。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其风险管理模型,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商业银行内部操作的难度。

不同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性,各类投资工具和交易方式层出不穷。

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交易情况和风险因素,确保内控合规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风险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强大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应对潜在风险。

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给商业银行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字数:239】2.2 难点二:不断变化的监管政策和法规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在内控合规方面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监管政策和法规的挑战。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保障银行业务稳健运行与客户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重要举措。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也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以期为银行业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确立风险管理责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

要想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让每一位银行员工都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他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需要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在机构层面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要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开展审计工作;要建立科学的审计计划和程序,确保对所有风险领域和重点业务都能够全面覆盖;要加强内部审计报告的使用和追踪,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三、优化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确保其符合业务需要和风险管理的要求。

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要进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宣传教育。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显得愈发重要。

精细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协作化成为了商业银行内控的现代化管理趋势,因此,本文就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一、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代表,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控、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

其中,内控机制包括制度、工作流程和检查与监督等三个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内部控制手册、风险控制策略、内部审计制度、保密制度等,以规范内部各项业务运作。

其次,在工作流程方面,商业银行应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做到全流程、全业务的掌控,减少人为干预,从而确保每项业务的规范性和规避潜在风险。

最后,在检查与监督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合规管理及业务检查等手段对于整个内部控制机制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数据管理与信息监管随着金融业务渠道不断扩大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需要完善数据管理和信息监管。

商业银行应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和信息监管体系,对于整个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增强对于数据和信息的质量验证和保障,避免出现质量不高、存在错误或者遗漏的问题。

三、强化员工培训和授权管理商业银行内部的员工是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员工的内控意识和岗位职责授权管理。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岗位分工体系和内部考核制度,规范员工的业务操作和职责分工,确保员工在业务操作中尊重程序和规范,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

四、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内控管理应用数字技术助力内控管理已成为金融行业的趋势,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来助力内部控制的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建设可靠、安全的IT系统和网络环境,建立多层次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保护商业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业务实施。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与解决路径问题分析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流程不规范,风险控制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缺失,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流程不规范,风险控制不到位。

2. 人员管理问题:一些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素养和经验,无法有效执行内控策略,导致内控管理效果不佳。

人员管理问题:一些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素养和经验,无法有效执行内控策略,导致内控管理效果不佳。

3. 信息系统安全不足: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不足: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4. 内部沟通不畅: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内控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内部沟通不畅: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内控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原因分析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1. 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内控职责和流程,导致内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内控职责和流程,导致内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2. 人员素质不高: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团队中的一些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应对内控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人员素质不高: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团队中的一些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应对内控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3. 投入不足:一些商业银行对内控管理的投入不够,导致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支持和保障。

投入不足:一些商业银行对内控管理的投入不够,导致内控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支持和保障。

4. 技术水平不够: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安全威胁。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内部控制是确保资金安全、有效风险管理和合规运作的重要保障。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银行运作效率,降低风险,还能增强市场信心,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1. 确立明确的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手段,需要在组织内部确立明确的控制框架,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流程和标准。

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内部控制的执行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

2. 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在内部控制方面,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机制,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团队,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

银行还应当定期开展风险自评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隐患。

3. 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银行的内部流程、规章制度、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的审计。

内部审计应当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合规运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4. 加强信息技术内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来进行日常运营。

加强信息技术内控,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数据安全保护、系统备份和灾难恢复等,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5. 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

在内部控制方面,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确保内部管理的透明和规范性。

6. 加强内部培训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和落实。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部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员工了解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并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
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教 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 和应对能力。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风 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 ,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 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提高风险 管理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
建设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着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多样 的风险因素。为了确保业务的稳健运营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建设银行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03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 效机制的构建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0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加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
严密的监控与检查
建设银行通过内部审计、监察、风险管理部门等对各业务 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查,确保了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可 控性。
良好的信息沟通与反馈
建设银行注重信息沟通与反馈,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反馈机 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研究展望
持续完善内控机制
随着业务发展和市场变化,建设银行应继 续完善内控机制,更新规章制度、优化业
务流程,确保与业务发展保持同步。
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建设银行可进一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优 化信息传递路径,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
加强风险识别与防范
针对新兴业务和复杂风险,建设银行应加 强风险识别与防范,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 技术和方法,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建设银行应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员 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各项内控 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权威性。
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加强对风险 导向的审计,重点关注高风险领 域的审计,确保及时发现和纠正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问题的根源与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问题的根源与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问题的根源与应对措施根源问题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人员问题:缺乏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员工可能会导致内控管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员工可能泄露客户信息或滥用权限,从而引发潜在的风险。

2. 流程问题:内部流程不规范或不透明可能导致内控管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缺乏明确的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可能导致内部操作失控。

3. 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系统的不完善或不安全可能导致内控管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系统漏洞或数据泄露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

4. 监管问题: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或监管政策的缺失可能导致内控管理方面的问题。

例如,监管不严或政策不明确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存在盲区。

应对措施为解决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专业团队:组建专业的内控管理团队,确保员工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2. 优化流程:规范内部流程,建立明确的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确保流程透明、高效。

3. 强化技术安全: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修复。

加密敏感数据,确保客户信息安全。

4. 加强监管合规: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及时了解监管政策和要求。

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确保符合监管要求并及时调整内控措施。

5.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保障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应对措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解决内控管理问题,提升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确保业务的稳健运行。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商业银行特殊的经营对象――货币资金,特殊的经营方式――信用中介,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高负债”、“高风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国民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既是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过程中安全稳健运行的可靠保证,更关系到保障存款人利益,保障市场体系正常有序地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论是对决策层的权力控制,组织设置中的权力制衡,还是操作层的岗位监督,都不是新课题。

但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被兼并,再一次以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巨大风险,再一次反映了全球业的内在不稳定性和各国央行监管措施的脆弱性,如何建立规范、系统、可靠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地防范商业银行巨大的经营风险,再一次成为银行家和金融家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则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还处于建立制度、摸索的阶段,尽管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有了一定的改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控制体系不完善,控制机制不健全,控制时效滞后以及在实际运行当中的“悬空”等。

要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内部控制,以及从哪些方面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

一。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对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世界各国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就内部控制本身而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为完成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美国师协会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在业务营运过程中为保证资金安全,检查会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是否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管理制度不同,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也各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美国会计师协会又是从整个经济范畴来定义内部控制的。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建立其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围绕货币资金经营,维护金融资产完整,保持资金合理流动,规范经营行为,确保金融机构稳健运行来进行。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保障银行业务运作正常和安全的重要机制。

本文首先概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接着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其可以有效规范业务操作、防范风险和保障资金安全。

同时也揭示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人为因素、技术风险等挑战。

最后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包括加强内控机制、提升员工培训等措施。

结论强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关键意义,指出只有健全的内控机制才能保障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和客户利益的保护。

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重要性、问题、改进、思考、关键意义。

1. 引言1.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金安全、提高管理效率而建立的一整套制度、规章和程序。

它包括监督和管理银行各项业务的机构、职能和程序,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合规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保障资金安全,同时也能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述涉及到对银行整体运营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需要从制度建立、执行情况、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银行的经营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和银行的长期稳健发展。

2. 正文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确保银行运作有效、稳健和合规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失误和欺诈,确保银行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银行管理层有效监督和管理风险,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减少经营风险。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其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障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下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包括明确的管理层职责分工、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与合理、反洗钱等政策与程序,制定合适的内控手册,明确内控目标,阐明执行路径,并据此制定季度、年度内控检查计划,及时纠正偏差。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强调。

强化风险管理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的辨识、评估、监控和控制措施,形成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符合、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模式,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第四,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是评估和监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规则,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定期的、全面的审计。

第五,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是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之一。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电子交易系统等方面的规划和实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六,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

外部监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力量。

商业银行应与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动接受监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报告内部控制风险,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运行和保护客户利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强化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以及充分发挥外部监管的作用,商业银行可以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确保金融机构稳健运营。

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思路及措施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思路及措施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思路及措施发展的建议和意见银行内控管理是保障银行经营稳健、风险可控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个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金融环境下,银行内控管理工作要求更加严谨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和内部的风险挑战。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做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推动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提升内控管理意识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提升银行全体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

银行应该加强员工内控管理意识的教育培训,让员工深刻理解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营造全员参与、全员共建的内控管理氛围。

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

银行应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内控管理框架和制度体系,明确内控管理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确保内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风险管理风险是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挑战之一。

银行应该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对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

四、优化内控流程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流程优化是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银行应该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优化,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五、引入新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也应该借助新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提升。

银行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内控管理工作的精准度和自动化程度,实现内控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六、加强内控监督和评估内控监督和评估是内控管理工作的保障和促进环节。

银行应该加强内控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内控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内控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七、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银行应该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紧跟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内控管理制度,使内控管理制度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
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内控管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自我监督与纠偏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建设,整体内控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与不足,成为妨碍业务稳健发展的掣肘。

一、存在问题
(一)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金融环境,银行业界时刻上演攻坚战、保卫战,发展压力不断膨胀的同时,经营风险也相伴而生。

一些银行尤其是基层经营机构,迫于考核压力或受利益驱动,重发展、轻内控的思想与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致使很多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打折扣,埋下了风险隐患。

突出表现在:片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资产增长速度,随意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资金营运风险加大;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准备不够充分的前提下,急于迎合市场推出金融新产品、新业务,过度推崇创新却放松监管,不知不觉中又注入新的风险源。

(二)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技术性风险控制相对滞后。

随着计算机在金融企业的广泛使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技术管理相对薄弱的矛盾日渐突显,一些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尚未完全跟上业务发展的
步伐。

如在会计核算手段日趋高效化、科技化的同时,原有的会计内控监督机制已不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要求,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内控措施没有及时配套,形成了部分控制领域的空白点。

二是制度防范风险出现盲点。

顺应市场变化与需求推动,许多新兴业务应运而生,如开办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保函业务及各类代收付业务等。

一些新业务在发展初期往往无章可循或是风控措施不健全,导致出现制度上的控制盲点,加大风险防范难度。

三是制度执行没有落实到位。

现在银行的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有的甚至完善到近乎“完美”的地步,但制度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却不容乐观。

有些业务管理部门,在制度管理上只顾发文不抓落实,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

一些基层行甚至视内控制度为业务发展的绊脚石,自我监控与纠偏的力度不足,防微杜渐作用效果不明显。

(三)人力资源配置不适应内控管理要求。

产品推陈出新、业务迅猛发展,在不断增加业务量与工作强度的同时,基层经营机构的风险控制力度也在不断弱化。

部分银行人力资源配置还停留在定编定岗的旧模式上,往往出现增加了业务品种,相关岗位却未及时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客观上造成混岗操作、一人多岗等现象,使得岗位制约与相互牵制的控制机制出现缺失,不可避免产生操作风险和管理漏洞。

受网点人员老化、柜员配备不足、人员工资费用偏少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基
层机构管理层忙于跑业务、争绩效,自身基础管理不精细、不到位等现象也慢慢凸显。

(四)内部监督制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金融企业业务主管部门既是业务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业务经营监督的责任者,“自我监督”的力度与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实际操作中,为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管理部门往往注重抓业务拓展,而相对忽视业务监督。

加上部分商业银行各业务主管部门相互之间管理界线不清、监控职责不明,要不齐抓共管,要不相互推诿,难以形成协调、有效的监管合力。

甚至有的业务主管部分过多地将监控责任推给内控合规部门,未能切实履行条线尽职监督职责。

而合规管理部门因独立性相对缺失,往往难以无所顾及地使用监管手腕,再加上部分检查人员素质不高、原则性不强,使监督检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监督检查成果利用与违规行为治理上,各级行也存在对纠偏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片面就问题纠正谈整改,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各类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难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成因分析
(一)内控观念存在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银行从业人员认为内控管理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罗列与汇总,未认识到内控管理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反映在银行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经营风险习惯性采取事后补救的办
法。

管理层面虽然也借助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推动、督促,然而,各级行充分认同、全员参与风险控制难以达到共识,以预防为主的内控格局短期内难以实现。

此外,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业务开拓与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加之新业务的监管人才匮乏,使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日趋艰难。

(二)制度建设存在“滞后”。

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本应坚持“内控优先”的原则,然而,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一些银行的一些新产品推出较快,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却相对“滞后”,导致出现管理断层甚至是控制空白。

如惠农卡自助循环贷款业务,循环贷款的期限为三年,贷款到期后,办理收回再贷,客户可以在自助循环机上自行操作完成,对客户再次用信其贷款用途是否有变化、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符合准入条件、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等问题,应该如何进行监督,缺乏明晰的管理措施与制度约束。

又如,近年来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但风险评估、制度控制未及时跟上,缺乏系统的流程和风险检查、控制办法和措施,甚至个别地方已出现影响银行声誉的事件发生。

(三)激励约束机制缺位。

从对银行的基层经营机构检查实践和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商业银行各级机构落实了监管要求,将风险合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但考核导向离合规经营的目标仍存在偏差,表现为“三重三
轻”:一是重业绩、轻合规,对经营行核心考核指标仍侧重于业务经营与发展指标,合规考核权重较低,且合规指标设置达不到科学、量化的考核要求,合规考核成效不明显。

二是重短期、轻长期,对基层营业网点的工作安排简单化、数字化,缺少中长期的业务发展规划,注重眼前利益较多,注重长期发展较少,导致基层网点片面追求以规模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业务发展,忽略员工行为管控、基础管理等可持续发展指标。

三是重约束、轻激励,管理行对辖属机构、各级行对员工的业绩评定与工作考核以逆向约束为主、正向激励不足,往往是违规行为被揭露或风险已形成,往往会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理或行政处罚,但对于合规经营有效、基础管理到位的行为,缺乏明确的奖励与表彰措施。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治理与完善:
第一,提升“三道防线”监督实力。

要充分发挥“三道防线”的整体作用。

业务对口部门必须各司其责、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内部监督合力。

经营行的对口业务部门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在肩负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责任,是业务监控与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识别、评估和控制业务经营风险,及时收集、报告事实或潜在风险点,针对薄弱环节有效落实改进措施。

作为第二道防线的管理行业务主管部门,要针对业务控制的方法、工具、流程,适时
开展培训,促进内部控制和合规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要根据业务管控需要及辖属行执行实际,主要针对业务运行、规章制度执行及内控要求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

兼承第二、三道防线的内控合规部门,应进一步厘清各级机构、各业务部门、各控制环节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能定位和工作分工,充分发挥平台管理与牵头组织作用,有效汇聚各方管理力量,形成内部监督合力。

在具体监督手段上,关注的重点要逐步从合规检查为主向以防范为目标、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管理为主转变,切实关注管理构架、内控机制、业务流程中的系统性问题。

第二,重视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框架,至少应该涵盖以下系统,如授权管理系统、人事监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财会核算系统、授信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清算风险系统、中间业务系统、柜员操作服务系统、计算机风险系统、合规管理信息系统等。

基层行在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既要与上级行的制度建设协调一致,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具体、清晰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工序间的制约。

要使内部管理落实在各项业务制度之中,同时,在流程建设时,要将内控管理的要求与理念“嵌入”到业务流程,使各环节的操作与控制均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充分考虑风险控制的要求,利用人防、机控等多种手段,加强员工操作行为的管控,确保合规操作要求的落实。

第三,着力建立四项机制,即:内控责任机制、考核评分机制、正能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建立内控管理尽职管理责任机制。

要明确各级机构负责人的内控管理职责,落实包括各级行长(主任)、部门负责人、网点运营主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合规管理责任。

二是建立内控合规尽职考评机制,将内控合规尽职工作情况及其效果纳入年度考评,促进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合规履职,从而推动全员合规。

三是建立合规管理正向激励机制。

在全行开展内控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是建全违规责任追究机制。

事实证明,对重要岗位责任人处理不到位,不仅无法产生威慑力,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在责任人处理上,对轻度违规要及时纠偏,对重要岗位重大违规或是屡查屡犯的,要加大惩处力度,检查部门与人事、监察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有效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风险可控、经营健康、发展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