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以的用法

文言文翻译以的用法

夫文言文,古之文章也,言辞古朴,韵味悠长。

其中,“以”字,用法繁多,意义深远,实为文言文中之要字。

今试论“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以飨读者。

一、表示手段、方法“以”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动作的手段或方法。

例如: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是以吾欲与子偕行。

(《论语·卫灵公》)译:那些只知道吃肉的人是鄙陋的,不能深谋远虑。

因此我想与你一同出行。

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者得焉。

(《庄子·逍遥游》)译:所以我写下这篇寓言,以期待那些观赏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二、表示原因、理由“以”字在文言文中也常用于表示原因或理由。

例如:1. 以吾从先进于师也,故吾言甚略。

(《孟子·离娄上》)译:因为我跟随先贤学习,所以我的言辞非常简略。

2.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以其不能以礼制之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译:君子的恩泽,五代之后就会消失,因为他不能用礼制来约束自己。

三、表示目的、结果“以”字在文言文中还常用于表示目的或结果。

例如: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故乃伐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译:因为他对晋国无礼,同时又背叛了楚国,所以我们就攻打他。

2. 以其无信,故吾弗信也。

(《论语·为政》)译:因为他没有信用,所以我才不相信他。

四、表示条件、限制“以”字在文言文中还可以表示条件或限制。

例如:1. 以其不孝也,故吾弗与也。

(《论语·为政》)译:因为他不孝顺,所以我才不与他交往。

2. 以其不仁也,故吾不与也。

(《孟子·离娄上》)译:因为他不仁,所以我才不与他为伍。

五、表示凭借、依靠“以”字在文言文中还可以表示凭借或依靠。

例如: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

(《论语·为政》)译: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天,不要因此就轻视我。

2. 以吾之力,足以胜彼矣。

(《孟子·告子下》)译:凭借我的力量,足以战胜他们。

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丰富多样,既可表示手段、方法,又可表示原因、理由,还可表示目的、结果、条件、限制以及凭借、依靠等。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以字作为动词的用法
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

赠~鲜花。

文言文以字作为连词的用法
1.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

~广视听;~待时机
2.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

《礼记·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文言文以字作为名词的用法
1.为;行事:《论语·为政》:“视其所以。


2、此;这些:《礼记·射义》:“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3、通“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4、通“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今两侯以出。


5、与:《诗·召南·江有汜》:“子之归,不我以。


6、及;及于:《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7、作语助。

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以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以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以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1.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1、作动词:用;使用。

例句:战国时期·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白话译文: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作动词:做。

例句: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白话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3、作动词:认为。

例句:战国·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白话译文: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以拼e799bee5baa6e79fa5e88e69d音:yǐ释义: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

以苦为乐。

以身作则。

以邻为壑。

以讹传讹。

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

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

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

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

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足以[zú yǐ]完全可以;够得上。

2、以来[yǐ lái]方位词。

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方位词。

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

5、难以[nán yǐ]难于。

2.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

“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

《说文》:“以,用也。

”《尔雅》:“以,用也。

”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

以字文言文翻译

以字文言文翻译

以字⽂⾔⽂翻译以字⽂⾔⽂翻译 以字在⽂⾔⽂中有多重解释,想要了解更多,下⾯请看⼩编给⼤家整理收集的以字⽂⾔⽂翻译,供⼤家阅读参考。

1、⽤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种情况: (⼀)“以”字表⽰动作、⾏为所⽤或所凭借的⼯具、⽅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拿""凭借""依据""按照""⽤(凭)什么⾝份"等。

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 愿以⼗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

(《⾚壁之战》) 是时以⼤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五⼈墓碑记》) (⼆)“以”字起提宾作⽤,可译为"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动作、⾏为产⽣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且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为发⽣的时间和处所,⽤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 余以乾隆三⼗九年⼗⼆⽉,⾃京师乘风雪,……⾄于泰安。

(《登泰⼭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道多绝,难⾏。

(《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动作、⾏为的对象,⽤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 (公⼦)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2、 “以”字⽤作连词。

⽤法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于转折关系。

以的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以的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以的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以下是 9 条关于“以”的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1. “以”可作介词“用”呀。

就像咱平时说“以笔写字”,这不就是用笔来写字嘛!
2. “以”能表示“凭借”呢。

你想想,“以吾之智,岂不能解此题”,就是凭借我的智慧呀,多带劲!
3. 还可以是“因为”的意思哟。

好比说“以其努力,故有所成”,因为他努力了,所以就有成果呀,这不难理解吧?
4. “以”有时候表示“按照”呢。

你听听,“以例行事”,就是按照例子去做事呀,是不是很形象?
5. 它也能当“在”讲呀。

“以今日之时,当有所为”,在今天这个时候,应当有所作为呀,多有气势!
6. “以”会是“来”的意思咧。

好比说“以促其进步”,就是来促使他进步呀,很直白吧!
7. 可以表示“把”哟。

“以此书予吾”,把这本书给我呀,简单吧!
8. 能用来连接两个动作咧,“以跑代走”,用跑代替走呀,多有意思!
9. 甚至能表示“以至于”呀。

“以其贪玩,以至于功课落下”,因为他太贪玩了,以至于功课都落下了,是不是很熟悉?
我的观点就是,“以”的这些用法真的太常用了,可得好好掌握呀!。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作为动词,“以”可以表示“认为”、“有”、“用”、“举用”等意思。

2. 作为介词,“以”可以表示“因”、“因为”、“由于”、“用”、“拿”等意思,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另外,“以”字还可以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3. 作为连词,“以”可以表示“和”、“就”、“来”、“以便”等意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文言文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者。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举例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举例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举例一、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举例在古代汉语文言文中,以字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它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丰富的举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1. 以字表示方式以字表示方式是指使用某个特定字词来代替整个概念或事物。

例如,“以”可以用于表示方法或手段,“也”可用于代替助动词“是”或强调之意。

“非其财也”,其中,“非”用于否定;“财”则代指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特征,使文章内容更加简练且优雅。

2. 以字引申含义在古代汉语中,许多字可以通过引申而具有新的含义。

例如,"苟"原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如果"、"只要"等连词;"斯"最初表示摆放,并逐渐发展成表示位置、状态等意味。

3. 以字修饰名词修饰名词是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使用适当的字词对名词进行修饰,可以增添额外的描述和情感色彩。

例如,“婉白”中的“婉”表示委婉、柔美,加强了对“白”的修饰。

二、举例解析1. 以字表示方式例一:“以”字用于表示方法或手段。

原文:君子笃于道,以汝邦无尤也。

(《论语·阳货》)译文:君子坚守道义,为的是使你所在的国家没有过失。

例二:“也”用于代替助动词“是”或强调之意。

原文:质直而好直,以礼貌进取而不包藏私欲者也。

(《荀子·劝学》)译文:真实而善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礼服从并追求进步,并不隐藏个人私利。

2. 以字引申含义例三:“苟”原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只要”,“如果”的连词。

原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又新又新。

(《庄子·齐物论》)译文:只要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和改变,每一天都能保持青春和活力。

例四:“斯”最初表示摆放,并逐渐发展成表示位置、状态等意味。

原文:知民去而不辞;好逸於劳,动又恐失爱於民也。

(《礼记·乐记》)译文:了解民众的需求并从不推辞;喜欢轻松舒适,但又担心失去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文言以的用法

文言以的用法

文言以的用法“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以作为通假字的用法通“已”,止。

例:无以,则王乎?通“已”,已经。

例: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文言以作为助词的用法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日观以西峰。

——清·姚鼐《登泰山记》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诗·邶风》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如:可以;得以; 能以文言以作为动词的用法认为,以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文言以作为介词的用法①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翻译为:靠,凭,凭借。

如: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②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翻译为:把。

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⑶介绍动作行为的根据,翻译为:根据,按照。

⑷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的地点,时间。

翻译为:从,在。

如:受命以来——《出师表》文言以作为连词的用法⑴表目的。

翻译为:来,用来,以便。

如: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⑵表原因。

翻译为:由于,因为。

如: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⑶表示结果:翻译为:以致。

如: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⑷表示连接:翻译为:而,或不译。

文言以作为名词的用法原因,缘故 [reason]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诗·邶风》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以闲民。

——《拾雅》候疆候以。

——《诗·周颂》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

如:阿以战争文言以作为动词的用法(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

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同本义。

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以,用也。

——东汉·许慎《说文》以,用也。

——《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文言文专题-字词归纳“以”字用法

文言文专题-字词归纳“以”字用法

文言文专题------字词归纳“以”字用法【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次较高,其含义和用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作动词,译为“认为、认为”。

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三、介词,可译成“因、由于”。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四、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所以”。

比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五、介词,可译为“依靠”。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3、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比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七、介词,译为“依据”。

比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归纳一、表示名词概念在文言文中,“以”字可以用来表示名词的概念,表示依据或基准。

比如,“以民为本”表示把人民作为基础,“以正治国”表示用正义来治理国家。

二、表示目的或结果在文言文中,“以”字还可以用来表示目的或结果。

例如,“以观后效”表示目的是为了观察后续效果,“以求吉祥”表示目的是为了追求好运。

三、表示手段或方式“以”字还可以用来表示手段或方式。

例如,“以智取胜”表示通过智慧来取得胜利,“以武御敌”表示通过武力对敌人进行制约。

四、连接动宾关系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只需要主语和宾语,而没有明确动作,这时就需要使用“以”字来连接动宾关系。

例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者,非闻其父母之过而有之也;”,其中“非闻其父母之过而有之也”,这里面的过失和有并无直接联系,但被连结起一同并列出现。

五、与其他副词连用“以”的使用也可与其他副词连用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例如,“以德报怨”表示用德行回报怨恨,“以身作则”表示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等。

六、构成一些特定的词语和成语文言文中,“以”字也可以与其他字连用,构成一些特定的词语和成语,具有固定的意义。

比如“矢志不渝”、“不可逆转”等。

七、表示条件或前提“以”字还可以用来表示条件或前提。

例如,“以情感人”,就是指在有情感的基础上去打动人;“以和为贵”,意思是通过和谐来取得尊贵地位。

八、表达对比关系有时候,在文言文中使用“以…而…”的结构,表示对比关系。

“以德护国而不争天下”,这句话中表示通过道德来保护国家而不争夺天下。

九、表示因果关系“以”字还可以用来表达因果关系。

例如,“有利可图,人们便趋之若鹜。

”这句话中,“利”的出现让人们追求,因此产生了行动趋势。

总结:在文言文中,“以”字有着多种灵活运用的方式。

它可以表示名词概念,表达目的或结果,表示手段或方式,连接动宾关系等。

同时,“以”字还能与其他副词连用构成特定的词语和成语,表达条件、对比和因果关系。

熟练掌握“以”字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作品。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含义和用法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 例句:
•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介词,相当于“用”。
• 例句: •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 亭记》 •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 记》
• 例如: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七、连词,相当于“来、以便”。
• 例句: •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八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 也可不译。
• 例如: •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九、连词, Nhomakorabea为“以致”。
• 例如: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 师表》
•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三、介词,相当于“把、拿”。
• 例句: •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 例句:
•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 生序》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 例句:
•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四、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七、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以在文言文中的翻译

以在文言文中的翻译

以在文言文中的翻译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Budaun见到。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就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予以秦璧。

(《廉颇蔺相如本纪》)(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容。

(《廉颇蔺相如本纪》)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四)“以”字引入动作、犯罪行为出现的时间和除此,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比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容易行。

(《汉书西南夷传》)(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天下依从,王割去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2、“以”字用做连词。

用法和"而"存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无法用作转折点关系。

(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文言中以的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文言中以的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文言中以的用法】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中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中以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中以作为复音虚词的用法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文言中以作为连词的用法(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剑赀财以送其行。

(《五人墓碑记》)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文言中以作为介词的用法(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以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连词,译为“以致”。

例如: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古文以的用法

古文以的用法

古文以的用法古文以,亦称为“以”字句,是古代文言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它的用法灵活多样,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古文以的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重要的语言技巧。

一、强调情感或语气在古文中,通过使用“以”字句可以增强情感色彩或加强语气。

比如,在写景描写时,可以使用“以”的结构来增强描写的力度和效果,让读者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如《红楼梦》中有一处描写道:“忽然东家鸡犬不闻,而西家接踵启爆者方其稿笔未就之时也。

”这里,“而西家接踵启爆者方其稿笔未就之时也”七个字主要通过使用“以”的结构来突出作者尚未完成手中工作,并提示读者此刻有事发生。

二、“以”表示前后因果关系在表达前后因果关系时,我们经常会使用“以”字句。

例如,“曾子曰:‘ 君子泽被於四海,百姓侧听以待。

’ ”其中,“侧听以待”一句,通过使用“以”的结构,将百姓的行为与君子的泽被联系起来,表达了因果关系:百姓之所以侧耳倾听,是因为君子有泽被于四海。

三、“以”表示手段或方式除了强调情感或语气、表示前后因果关系外,“以”字句还可以表示手段或方式。

比如,在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时,经常会用到“以”的结构来表达运用的手法。

例如,《李白集》中有一首名诗《赠汪伦》:“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通过使用“以”的结构,来表达出作者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手段与方式。

四、鉴往知来学习和研究古代文言文时对“古文以”的审阅和理解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和理解古代文人运用“古文以”的用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意图和意义,并将之应用于现代汉语的写作中。

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古文以”的用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非常有益。

总之,“古文以”的用法丰富多样,不仅能够强调情感或语气,表达前后因果关系,还可以表示手段或方式。

通过学习和运用“古文以”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在现代汉语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一语言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文言文中“以”字的含义和用法
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同一个字,含义也各不相同。

所以理解词义时必须根据古汉语语言习惯,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才不至于歪曲了原文的意思。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
纳谏》
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七、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

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

例如: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

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