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
合唱教案模版
合唱教案模版合唱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形式,它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默契。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教案模版,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演唱。
下面就是一份合唱教案模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合唱教学。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演唱技巧。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选曲,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音域的合唱曲目。
2. 歌词学习,让学生逐句学习歌词,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 音准练习,通过练习音阶和唱调,提高学生的音准感。
4. 和声练习,教导学生唱和声部分,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
5. 舞台表现,教导学生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包括站姿、表情和动作。
6. 合唱排练,安排学生进行合唱排练,不断完善演唱效果。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1. 歌词学习,通过分段学习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 音准练习,进行音阶练习和唱调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感。
3. 和声练习,教导学生唱和声部分,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
4. 舞台表现,教导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技巧,包括站姿、表情和动作。
5. 合唱排练,安排学生进行合唱排练,不断完善演唱效果。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定期进行合唱演唱评比,激励学生努力提高。
3. 对学生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模版的指导,相信老师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技巧,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舞动。
合唱课程教学教案
合唱课程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合唱课程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技巧: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清晰度。
2. 合唱音乐欣赏:介绍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3. 合唱曲目学习: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合唱曲目,进行学习和排练。
教学步骤:第一课:合唱基本技巧1. 导入:播放一段合唱音乐,引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2. 介绍合唱基本技巧: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清晰度。
3. 进行呼吸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并练习合适的呼吸方式。
4. 发声练习:带领学生进行声音的放松和发声练习,注意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声音的共鸣。
5. 咬字清晰度训练:通过练习发音准确和清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咬字清晰度。
第二课:合唱音乐欣赏1. 导入:播放一段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介绍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古典、流行、民族等,展示不同的合唱风格和表现形式。
3. 合唱作品分析:选择一首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
4. 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第三课:合唱曲目学习1. 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合唱曲目,并播放录音示范。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曲目。
3. 分声部练习: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能力,分配不同的声部,进行声部练习。
4. 整体合唱练习:逐渐将各声部合并,进行整体合唱练习。
5. 个别指导和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和调整,提高整体合唱的质量。
第四课:合唱排练和表演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 合唱排练:进行整体合唱的排练,注意声部的协调和合唱的统一性。
3. 表演准备:练习合唱曲目的舞台表演,包括动作、表情和舞台布置等。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教案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合唱的定义、合唱的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记忆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4. 通过合唱教学,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合唱的定义、合唱的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
2. 合唱的技巧:呼吸技巧、发声技巧、音准控制、节奏感培养、音乐记忆力训练。
3. 合唱曲目:选取适合高中生的合唱曲目,如中外名曲、校园歌曲等。
4. 合唱实践:分声部练习、合唱组合练习、合唱演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曲目。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指导学生学习。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协作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合唱成果,如合唱比赛、演出等。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进行声部选拔。
2. 第3-4周:分组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3. 第5-6周:学习合唱曲目,进行分组合唱实践。
4. 第7-8周:进行合唱组合练习,选拔合唱队伍。
5. 第9-10周:进行合唱演出筹备,组织合唱比赛。
6. 第11-12周:总结合唱教学成果,举行合唱总结音乐会。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音乐教材及相关合唱教程。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话筒等。
3. 乐器:钢琴、吉他等。
4. 合唱服装:统一合唱服装。
5. 合唱场地:音乐教室、礼堂等。
七、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面部肌肉和身体。
2. 发声练习:练习音阶,培养音准和节奏感。
3. 分声部练习:根据学生嗓音特点,分组进行声部练习。
合唱教学教案幼儿园
合唱教学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合唱;
2.能够正确地唱出学习的歌曲;
3.熟悉并能够正确运用唱歌时的基本姿势和技巧。
能力目标
1.提高幼儿的听觉感受和音乐表现力;
2.训练幼儿的听音跟唱和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素材
1.儿歌《小白兔》;
2.儿歌《小兔子乖乖》;
3.儿歌《两只老虎》;
4.其他符合幼儿音乐教学的歌曲。
2. 教学步骤
(1)前期活动
1.制定顺序,安排讲解幼儿的动作姿势及其名称;
2.给幼儿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然后引领幼儿跟着节奏的节拍动起来;
3.教唱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如嘴巴。
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合唱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以下是一些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1. 确定合唱曲目: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和音乐水平的合唱曲目。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旋律优美,富有韵律感的歌曲。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还可以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或儿童歌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参与。
2. 分工合作:针对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合唱团,进行分工合作。
根据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分别给予不同的声部。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渐进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掌握能力,采用渐进式教学法进行合唱教学。
先从简单的曲目开始,逐步增加曲目的难度和复杂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解乐句,教授不同声部的音符和节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唱曲目。
4. 温暖身体和声音:在合唱练习之前,可以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如体操,拉伸等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体和声带。
通过练习发声,呼吸和调整发声位置,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发声技巧。
5. 节奏和和声训练:合唱中的节奏感和和声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教授节奏打击乐器,如木鱼,手鼓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节奏的重要性。
可以进行和声练习,教授简单的和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和声中。
6. 表达和情感:合唱不仅仅是唱歌,也是表达和情感的载体。
在合唱练习中,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感表达的技巧,如音色的转变,音量的控制等。
通过学习歌曲的内涵和背景,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7. 演出和展示:合唱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合唱练习完成后,可以组织合唱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可以安排校内演出或参加音乐比赛等,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唱歌和表演能力。
8. 练习和巩固:合唱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的持续练习和巩固。
可以设置每周合唱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有时间进行合唱练习。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相关推荐小学音乐合唱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合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合唱艺术不但可以培养人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
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
选拔队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一)、合唱训练1、姿势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
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
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
《合唱》教案
《合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唱的概念、特点和形式。
2. 学习基本的合唱技巧,如发声、音准、节奏等。
3. 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合唱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力。
2. 教学难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一些著名的合唱作品,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合唱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合唱的特点和魅力。
2. 知识讲解(10 分钟):- 讲解合唱的概念、特点和形式。
- 介绍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发声、音准、节奏等。
3. 练习环节(20 分钟):- 发声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注意喉咙的放松和声音的统一。
- 音准练习:通过唱音阶和简单的歌曲,训练学生的音准感。
- 节奏练习:使用打击乐器或拍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掌握基本的节奏。
4. 合唱排练(20 分钟):- 选择一首适合初中学生的合唱歌曲,分声部进行排练。
- 引导学生注意歌唱的和谐、统一和表现力。
5. 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让学生分组或全班进行合唱表演。
-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6. 总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合唱水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合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合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练习和表演,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学生在音准和节奏的掌握上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小班歌曲合唱简单教案
小班歌曲合唱简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3. 通过合唱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合唱的基本技巧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难点,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合唱曲目,并熟悉曲目的歌词和曲调;2. 准备好音乐播放设备;3. 确定好学生的合唱排练时间和地点;4. 准备好合唱指挥棒。
四、教学过程:1. 初步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合唱是指多人同时演唱同一首歌曲,要求音准和节奏一致。
并且要求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2. 教师播放选定的合唱曲目,让学生先听一遍,让学生对歌曲的曲调和歌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整体感。
4. 教师分配学生的合唱声部,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分别练习各自的声部。
5.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部的合并排练,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声部和其他声部的配合。
6.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整体的合唱排练,让学生在整体的合唱中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和乐趣。
7. 教师对合唱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表现。
8. 最后,教师对合唱曲目进行整体的演唱排练,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合唱教学活动,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音乐感知能力。
但在合唱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学生音准和节奏把握不够准确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合唱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合唱活动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这样的合唱活动,让学生们在音乐中感受快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4最新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2024最新合唱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最新合唱校本课程》第三单元《和声之美》。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和声基础知识》1.1节和声概念、1.2节和声构成要素;第二章《合唱和声技巧》2.1节和声演唱技巧、2.2节和声编排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声的概念,掌握和声构成要素。
2. 学会和声演唱技巧,提高合唱效果。
3. 能够运用和声编排方法,进行简单的合唱编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声概念、和声构成要素、和声演唱技巧。
难点:和声演唱技巧的运用和和声编排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合唱谱、教学PPT。
学具:合唱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和声优美的合唱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和声的魅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和声概念、和声构成要素,通过PPT展示和声图例,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简单的合唱曲目,讲解和声演唱技巧,示范演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和声演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
5. 和声编排方法(10分钟)讲解和声编排方法,以一首歌曲为例,进行现场编排。
6. 合唱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教师指导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和声概念2. 和声构成要素3. 和声演唱技巧4. 和声编排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和声编排方法,为《小星星》编排简单的合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提高和声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合唱团,进一步学习和声技巧,提高合唱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4. 合唱实践环节的安排与评价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和声概念与构成要素:这是和声学习的基础,学生需掌握和声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
合唱指导教案范文
合唱指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与表现方法;3.提高学生合作与团队意识;4.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合唱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合唱的基本技巧与表现方法;3.合唱作品的学习与表演。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听一首简单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美妙之处,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
2.讲解: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包括声部划分、声音的协调与融合、节奏的统一等。
3.示范: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的合唱练习,包括统一音高、统一节奏、协调呼吸等。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练习一段简单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意识。
5.合唱作品的学习与表演: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合唱作品,进行深入学习与排练,并最终完成一次合唱表演。
四、教学方法:1.集体讲解法:通过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要素。
2.示范法:通过示范合唱技巧与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合唱的技巧要领。
3.分组合作法:通过小组练习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判断学生是否对合唱感兴趣,是否能认真参与课堂活动。
2.听取学生的合唱演唱,并进行评价与指导,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建议。
3.分组合唱表演时,评价小组之间的协作与团队意识,评议每个小组的表现与进步。
六、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器;2.合唱作品的乐谱;3.学生合唱小组的分组情况。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保持课堂的活跃氛围。
2.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确保整个合唱过程的顺利进行。
3.在评价学生表演时,要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团队协作能力与进步情况,给予全面的评价与指导。
小学合唱社团活动教案4则
小学合唱社团活动教案4则一、教学内容1. 合唱基础知识介绍2. 歌曲学习:《我们的田野》3. 声音训练:音准、音色、节奏练习4. 合唱作品排练:《小星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学会歌曲《我们的田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声音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音色和节奏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唱中的音准、音色、节奏的协调统一。
2. 教学重点:歌曲《我们的田野》的学习与表现;合唱作品《小星星》的排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乐播放器、合唱谱、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合唱谱、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加一场虚拟的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播放优秀合唱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合唱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合唱的认识和感受。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合唱基础知识,如合唱的分类、声部等。
(2)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3)进行声音训练,包括音准、音色、节奏练习。
3.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演唱,讲解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音色、节奏的准确性。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相互指导,提高合唱效果。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5. 合唱作品排练:(1)学习合唱作品《小星星》,分析作品结构,理解作品意境。
(2)学生分组排练,教师指导,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全班合练,达到协调统一的合唱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合唱乐园合唱基础知识歌曲学习:《我们的田野》声音训练:音准、音色、节奏合唱作品排练:《小星星》2. 歌曲结构及情感表达《我们的田野》:抒情、赞美《小星星》:温馨、梦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合唱基础知识,了解合唱的分类、声部等。
(2)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注意音准、音色、节奏的准确性。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品味的重要场所。
在音乐课堂上,合唱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合唱的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音乐表现力、锻炼音乐技能等。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合唱教学的意义合唱是指由多个人同时演唱同一首曲子。
它强调的是群体的协作和和谐。
合唱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通过合唱,学生可以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合唱教学的方法1.选曲方法合唱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曲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音乐素养和课程要求来选取曲目。
一般来说,小学生适合演唱音域较窄、旋律简单、节奏规律的曲子。
曲目可以从儿歌、民歌、校园歌曲等中选取,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分声部教学合唱通常由多个声部组成,包括高音、中音、低音等。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音域特点和水平来分声部教学。
教师可以以模仿、分组、段落分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声部的技巧和演唱方法。
3.声乐训练合唱教学中的声乐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发声、气息的控制、咬字的准确等方面进行训练。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呼吸、放松喉咙、正确发声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声乐练习曲、声乐游戏等方式进行声乐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表演技巧训练合唱不仅要求学生唱得好,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演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动作编排、舞台表演等方式进行训练。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手势、表情、姿态等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让学生在演唱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合唱教学的策略1.积极的编排排练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编排和排练。
编排是制定合唱动作和表演形式的过程,排练是反复演练让学生掌握曲目的过程。
教师应合理安排编排和排练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曲目。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编排和排练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合唱课教案课程设计
合唱课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发音清晰和音准控制。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演唱不同节奏、音调和音乐符号,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合唱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合唱技巧,参与合唱表演,展现良好的音色和音准。
2. 学生通过合唱实践,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协调感。
3. 学生能够独立识谱,并运用音乐理论知识进行歌曲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 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但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唱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合唱基本技巧:正确呼吸方法、发音技巧、音准控制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节“合唱基础知识”- 内容列举:呼吸训练、发声练习、音阶练习等。
2. 乐理知识:节奏、音调、音乐符号等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二章节“音乐基本理论”- 内容列举:学习五线谱、音符、休止符、音程等。
3. 合唱作品学习:选取适合学生年级和水平的合唱作品进行学习。
- 教材章节:第三章节“合唱作品分析与实践”- 内容列举:经典合唱作品介绍、分析及演唱实践。
4. 团队合作与协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协调感。
- 教材章节:第四章节“合唱团队建设”- 内容列举:合唱队形排列、声部配合、集体协作练习。
合唱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合唱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2)熟悉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3)了解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和合唱团的组织与管理。
2. 技能目标:(1)具备良好的音准、节奏和呼吸控制能力。
(2)能够独立演唱合唱作品,并与其他团员默契配合。
(3)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指挥。
3. 情感目标:(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激发创新思维,提高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知识:(1)合唱的定义、特点及历史;(2)合唱作品的分类、风格及演唱技巧;(3)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4)合唱团的组织与管理。
2. 合唱技能训练:(1)音准训练;(2)节奏训练;(3)呼吸训练;(4)合唱作品演唱技巧;(5)合唱指挥技巧。
3. 合唱作品欣赏与演唱:(1)中外著名合唱作品欣赏;(2)合唱作品的演唱与排练;(3)合唱比赛的参与与观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合唱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合唱技巧和指挥方法。
3.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演唱水平。
5. 比赛法:组织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合唱基本知识讲解,合唱作品欣赏。
2. 第5-8周:合唱技能训练,合唱指挥技巧讲解。
3. 第9-12周:合唱作品演唱与排练,合唱比赛参与与观摩。
4. 第13-16周:合唱作品演唱与排练,合唱比赛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与度等。
2. 技能考核:包括音准、节奏、呼吸、合唱指挥等技能。
3. 合唱作品演唱:对合唱作品演唱的音准、节奏、和声、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合唱比赛:对学生在合唱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初中合唱校本教案
初中合唱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合唱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知识:合唱的定义、特点、组织形式等。
2. 合唱技巧:发声方法、呼吸技巧、音准、节奏等。
3. 合唱曲目:选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国内外优秀合唱作品。
4. 合唱排练:分声部排练、整体排练、舞台表现等。
5. 合唱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合唱比赛,提高实战经验。
三、教学安排1. 课时:每学期共计16课时。
2. 教学方式:集体授课、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相结合。
3. 教学过程:(1)第1-4课时:合唱基本知识讲解,学习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2)第5-8课时:学习音准和节奏,进行简单的合唱练习。
(3)第9-12课时:选取合唱曲目,进行分声部排练。
(4)第13-16课时:整体排练,舞台表现,准备参加合唱比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唱技巧的掌握情况等。
2. 成果性评价:组织期末音乐会,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评价学生的综合演唱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合唱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
3. 音乐软件:用于播放曲目、教学演示等。
六、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比赛激励:组织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唱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合唱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3. 强化团队意识,教育学生团结协作,共同为合唱事业贡献力量。
通过本学期的合唱校本课程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合唱团艺术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2)了解合唱的历史、风格及发展趋势;(3)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鉴赏能力。
2. 技能目标:(1)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呼吸等;(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3)使学生能够独立编排和指挥合唱作品。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合唱基本理论:(1)合唱的定义、类型及特点;(2)合唱作品的结构、形式及风格;(3)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
2. 合唱技巧训练:(1)音准、节奏、呼吸等基本技巧;(2)声部平衡、音色融合等合唱技巧;(3)合唱中的情感表达与处理。
3. 合唱作品赏析:(1)中外著名合唱作品赏析;(2)不同风格、体裁的合唱作品分析;(3)合唱作品的编排与演绎。
4. 合唱团实践:(1)合唱团的组织与管理;(2)合唱排练技巧与方法;(3)合唱演出与实践。
三、教学安排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2. 教学进度:第一阶段(4周):合唱基本理论、合唱技巧训练;第二阶段(4周):合唱作品赏析;第三阶段(4周):合唱团实践;第四阶段(4周):合唱团排练与演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唱基本理论、合唱技巧等知识;2. 演示法:通过示范、示范教学等手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合唱技巧;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外著名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实践教学法:通过合唱团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书面考试和课堂提问;2. 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合唱技巧展示、合唱团排练与演出;3. 综合评价:占课程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团队协作、社会实践等。
二声部合唱教案范文
二声部合唱教案范文标题:二声部合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合唱的技巧和表达。
2.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配合。
3.不同声部的分工和合作。
三、教学准备1.教学录音或音频设备。
2.合唱曲谱或教材。
3.录音机或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声部独立训练(30分钟)1.通过录音或音频设备播放一段合唱曲目,让学生熟悉曲目的整体效果。
2.针对合唱中的高声部和低声部,分别组织学生进行声部独立练习。
3.高声部练习:老师以榜样唱法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可以用简易的谱子或音频资源帮助学生练习唱准音高和掌握乐曲节奏。
4.低声部练习:同上,老师以榜样唱法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第二课合唱基本知识介绍(30分钟)1.提问:什么是声部?合唱中有几个声部?分别是什么?2.简要介绍二声部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演唱特点。
3.学生一起朗读乐曲的歌词和节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第三课合唱练习与分组(30分钟)1.分组演唱:将学生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让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
2.指导学生在指定节奏下进行声部练习,注意唱准音高和节奏。
3.合唱练习:高声部和低声部一起合唱,让学生通过配合和合作来完成整体的演唱。
第四课合唱表演(30分钟)1.练习时间:用较长的时间让学生熟悉并练习整个曲目。
2.小组演唱:让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合唱成果,并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
3.整体演唱:让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整个曲目,指导学生合作和配合,注意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
五、教学延伸1.拓展曲目:为学生准备一些难度适中的合唱曲目,带领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合唱训练。
2.学生创作合唱曲目:鼓励学生分组自主创作合唱曲目,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分享。
3.参观合唱演出:组织学生参观合唱演出,让他们接触到更多样式和形式的合唱表演。
六、教学总结通过合唱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教学教案
合唱教学教案合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加音乐的知识面;2.通过合唱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合唱曲目、歌词、伴奏音乐;2.音乐教学工具:音乐播放器、投影仪;3.教具:黑板、粉笔。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合唱曲目,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合唱的美妙之处。
随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分组练习(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5-6名学生组成;2.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合唱曲目,并分配各个声部;3.教师给予学生合唱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合唱的基本技巧和要点。
第三步:集体排练(15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指挥,带领小组进行集体排练;2.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3.适当进行合唱曲目的剖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合唱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所练习的合唱曲目;2.教师和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3.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五步:合唱练习(15分钟)1.教师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合唱一首简单的合唱曲目;2.通过全体合唱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3.加强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第六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学生也可以就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排练和合唱展示中的表现;2.听取学生对合唱教学的理解和感受;3.学生合唱的音准、韵律、声音协调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合唱比赛和演出活动,提高合唱实践能力;2.定期举办合唱音乐会,给学生展示合唱成果的机会;3.组织合唱团,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专业合唱培训和演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合唱的理解和实践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合唱是指由多人合作演唱的音乐表演形式,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对小学生来说,参与合唱教学有着许多重要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的几个方
面。
1. 培养音乐素养:合唱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唱教学,小
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音色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
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在团队中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项
任务。
通过合唱教学,小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社交能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
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
力。
4. 提高自信心:合唱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
在合唱表演中,小学生可以感
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合唱表演也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被观众赞赏
和鼓励的快乐,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6. 增进文化交流:合唱教学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
通过合唱教学,小学生可以了
解和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
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交能力、自信心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文化交流。
合唱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小学生合唱训练一、合唱的定义及声部的划分(一)什么是合唱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
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
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合唱本身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合唱艺术最能够体现人民群体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最能提高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二)合唱的分类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合唱的音色也是非常丰富的,按其音色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
同声合唱是由同类的人声组成,它包括三种形式:1、童声合唱(变声期以前);2、女声合唱;3、男声合唱混声合唱由女声部与男声部组成,其基本声部就是高声部与低声部。
一般的混声合唱都有四个声部,即: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也有全部由童声(代替女声)与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
合唱还可以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形式。
无伴奏的合唱是纯声乐的艺术,难度大,最能显示出人声的表现力,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于协调,往往体现出一个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三)童声的类别根据童声的发展阶段来看可分为:稚声期、童声期、变声期。
稚声期:从能说比较完整的幼儿开始至五六岁之间(相当一幼儿园小、中、大班)均属于稚声期。
此阶段儿童声音细小,口腔开度不大,舌部不够灵活,语言速度交缓慢,肺活量小,只能唱句子短小、音域很窄的歌,而且音域只有六至八度,音色稚嫩、清脆,但音准其不稳定。
童声期:从六周岁开始至12周岁属童声期。
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身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及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
严格的来说童声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6至8岁为童声前期,此时期可着重对孩子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从为培养孩子们具有多声部的音乐感觉打下良好基础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龄阶段。
2、9至12岁为童声成熟期,这个时期合唱团已经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品的排练和演出。
此阶段的合唱的总音域为:低声部G —B1,中声部B—D2,高声部C1—G2。
3、12岁至15岁为童声后期,此时属于儿童与青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有的孩子可能尅是进入变声。
童声后期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是在音乐修养、语言、音量、音响幅度、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在演唱技巧等方面,均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很强。
处于此阶段的合唱团我们习惯上称为少年合唱团。
变声期:由于此时孩子已进入新的生理发育阶段,女孩子在14—16岁之间(甚至会早些)就已经开始进入变声期,有的女孩子很快就变完声,有的则稍微长些,少则数周,长则八九个月,所以仍然可以在少年合唱团演唱,由于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合唱训练,声带的适应性较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渡过了变声期。
但男孩子就不同了,他们的变声期较长,特别是现在,由于社会及生活条件的变化,常会有一些男孩子提前进入变声期而年龄却尚处在少年阶段,这时可以让他们在低声部轻声演唱,帮助他们尽快渡过变声期,此时合唱整体的总音域是低声部F—B1,中声部A—D2,高声部C1—A2。
这个时期的合唱团应少女为主体,男孩子如果善于运用假声,则应鼓励他们仍然参加合唱活动。
(四)童声合唱团声部划分的依据童声合唱团声部划分的依据首先是音色,音色细柔些的为高声部,音色浓厚些的为低声部;其次的依据是孩子嗓音的音域,嗓音较高,能唱到e2以上的为高声部,高音唱到d2或唱到e2很费力者为低声部;第三个依据是发声的方法,用真假结合的唱法,唱高音时感觉较容易者为高声部,感觉较难者为低声部,也可以说喊直感较多的宜为低声部,歌唱技法掌握得较好的宜为高声部;第四个依据则是:应按声部人数比例的需要划分。
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
低声部的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以多点、声音可以大些。
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
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作品的要求而定。
总之要把上述四个依据结合起来,综合地划分每人的声部,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对声部划分不合适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划分声部时,把音乐素质偏低的学生都放在低声部的做法是错误的,相反应选择音乐素养好些的学生参加低声部,使集体音响更易和谐,减少跑调情况的发生。
(五)童声合唱团的类型和配置幼儿歌唱小组:7岁以下幼儿组成,人数5—20人,声部为齐唱。
低幼歌咏队:小学低年级组成,人数10—40人,声部为主二声部。
童声合唱团: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组成,人数40—80人,声部为二声部至四声部。
由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品多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作品,超过四个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
所以合唱团的配置一般为:1、二声部配置: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声部配置,只有高与低两个声部。
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配置。
演唱一些小的作品,队员的演唱能力容易达到,也更能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
2、三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声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中声部,这就是三声部配置。
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训练、演唱范围的扩大,队员们演唱能力的提高。
同时可以把女声合唱的作品纳入其中,因为女声与童声的声音相近似。
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其作品表现力上有一定的难度,对队员的音乐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3、四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外声部基础上,加入两个内声部(中高声部和中低声部)这就是四声部的配置。
这样的作品不少,可以包括由器乐作品改编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改编的作品。
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的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指挥也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各声部在人数上的比例大致如下:二部合唱高:低 4 :3 或5 :4三部合唱高:中:低 5 :3 :4或10 :6 :7四部合唱S1:S2:A1:A2 10 :5 :4 :7或10 :4 :4 :7混声四部合唱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 (男低音)10:6:7:6(六)合唱的排列方式1.一般左边为高声部,右边为低声部,可以排为前排为女高、女低,后排为男高、男低。
2.如果是三个声部,可排为女高、女中、女低或前排女高后排为女中、女低,也可排为女高、女中,后边一排为女低。
二、小学生合唱团的组建组建起一支好的童声合唱团,既能体现这支合唱团指导老师的综合能力、活动能力、合唱训练能力、指挥能力等水平,也可以反映这所学校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组建合唱团之前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本校的现状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师资的力量水平,来确立一个目标——合唱团短期内达到的水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依此来确定所建立的合唱团的规模和它的声部配置。
这样,在组建合唱团时会让组建者心中有底,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团,其规模大约在30—60人之间比较合适。
如果少于30人,那只是一支小合唱和小组唱的队伍,同时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多于60人,从合唱水平的提高和组织工作方面都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一)合唱队员的招收与管理具备什么样的歌唱条件的学生才宜于开始训练合唱呢?第一是能够分辨小二度(半音),并能比较准确的模唱;第二是音阶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ti )间的相对高度观念较为清楚(也就是说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基本掌握这二条歌唱能力以及在生理上音域发育较宽时(超过八度)一般应在小学三年级。
对这两条歌唱能力不具备者勉强地提前进行合唱训练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不利于孩子们在音乐素质方面的基础发展,反而得不偿失,欲速不达。
因而幼儿与低年级孩子还是以简易的齐唱主旋律为宜,应选择音域部宽的歌曲来练唱,其学习方向是打好音准节奏和基本声音方法这三方面的基础。
招收方法:其一在音乐课上挑选。
通过平时学生在音乐课上抽查个别学生表演唱,从中了解这些学生的音乐能力(音准、节奏感、表现力等)。
其二在学期音乐测评中挑选,这是挑选队员的好时机,并可以加深对这些学生的了解。
其三在学校和班级举行文艺活动时挑选。
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现一些好的苗子。
招收合唱团队员有不少的要求,如视唱能力、乐理知识、表演水平等,但这些是可以在队员入团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得到提高。
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音准概念、较好的声音条件、较强的节奏感、能胜任本声部的音域,这四个方面的素质和潜力。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考查学生,挑选队员:1、音准(音要准)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而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
考查的办法由三种:一种是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正确。
准确的,则说明这位学生控制音高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二是老师再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如do 降mi sol , do mi sol, Do 升mi sol , 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辨和模唱。
三是半音上下级进的听辨模唱和非自然音阶的大跳音程模唱。
2、音质(声音要自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考察了。
让学生唱一首歌,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以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
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
对于存在着声音个性突出而又融合度差、用声习惯不好等问题的学生的入选,关键则是看老师是否有能力加以纠正解决。
音色要求:音色的自然与优美,有“漂流感”,脆嫩、稚气、明亮、甜美是童声的特色3、音域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
老师们一般习惯根据队员音域的高低进行声部的分配,高音唱得上,就分到高声部,反之就分到低声部。
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组建一支优秀的合唱团。
对于那些既能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老师要按照合唱团及作品的需要出发,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4、节奏感(能模仿拍或唱切分拍)考查时,老师可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如:两条节奏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用手示范,让学生准确地辨别并模仿出来,以考查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
更近一层的考查办法就是考查学生能不能模仿切分拍。
在合唱中拍节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不然一定会唱的乱七八糟。
但要知道一个人对于拍节有没有把握,就必须看能不能唱切分拍,若能唱切分拍,那么他对于拍节一定很有把握。
并且有些曲子在拍节上进行变化才能将曲趣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