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元明清时期建筑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与风格特点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与风格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从经济和文化方面都经历了重大变革,这也影响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这篇文章将介绍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一、建筑结构在明清时期,传统的wooden and dougong结构(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梁柱杆结构)被广泛采用。
但是,由于民间技术的改良和进步,一些新的建筑结构也应运而生。
例如,在清代,大规模使用了砖墙和石柱支撑的建筑结构。
这些结构给予了建筑师更大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和精美的建筑。
二、建筑风格1.后期官式建筑官式建筑一般指皇宫、城池、官署、府邸等建筑,它们在明代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平,但自中期以后,逐渐趋于平庸。
而到清代,这种官式建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清代官式建筑注重定规、奉承之美,强调规矩、庄严、正直。
这是因为清代社会思想诣要求“恭敬、积德、修己、齐家”,“节俭、持身、公正、自强”,并推崇“公心、公理、公道”,因而官式建筑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2.民居建筑明清时期的民居结构和流派大致相同,但在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在民间,门楼比城墙更受欢迎。
在装饰方面,使用了花纹、繁复的几何图案和精细的雕刻来点缀建筑物。
而同时代的汉白玉雕刻和石雕也经常用于装饰建筑中。
3. 园林建筑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的风格被称为“江南园林”,它的特点是注重虚实结合和无穷无尽的变化。
这种风格要求建筑师创造出一种空间感,使观者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同时,它还要求园林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4.寺庙和道观明清时期的寺庙和道观建筑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后期的寺庙建筑更加注重纯净和简洁的外观。
这是因为这些建筑物必须表达出一种精神和宗教的氛围。
与此同时,这些建筑也需要体现出一个文化和哲学的继承传统。
总结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建筑师们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注重细节的雕琢和图案的装饰。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建筑艺术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的住房和仰韶文化的遗址,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和城墙,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始终是人们瞩目的焦点之一。
从本文旨在探讨宋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建筑传统与文化。
元代民居建筑由于元代从外族入侵的蒙古人统治中国,因此在建筑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异化。
但在民居建筑方面,元代的建筑风格与呈现出前代的特色。
元代的民居建筑多采用独特的方法,例如穹顶绘画、披中庭。
同时,虽然元代经历了多次战争和人口迁徙,但仍然保留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和传统。
例如坐北朝南、重量于前、轻量于后、大院为主体等建筑原则。
明代民居建筑明代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建筑风格与元代有所区别。
明代民居建筑在space与symmetry方面有所提高,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而且在彩绘方面也很强调。
明朝遗留下来的木构建筑多以床架为主,例如唐代遗址,都有标志性的床架建筑形式。
清代民居建筑与元代和明代不同,清代在建筑方面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代的民居建筑相对于宋元明时期,更加注重实用和功能,例如善于运用各种功能构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实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期的房屋建筑更加注重空间的隔断和布局,在居室的设计和家具的摆放方面,都处处表现出对生活、性能、质量的高度追求。
例如清代的四合院建筑,一般以进深十米左右的前厅为中心,四周布置房间,中间是花园和室外走廊。
在布局上,建筑师们注重功能性和美学性的平衡,以达到优美、实用、舒适的居住体验。
此外,清朝时期的建筑也比较重视豪华与繁复的彩绘装饰,这一点在庭院中的屏风、斗拱等部分中比较明显。
总的来说,宋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和特点是相较于古代汉族文化而言,不断的有所变迁的。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艺术一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且在并不断地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历史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角色。
元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
元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鼎盛时期。
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时候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两个方面,来探讨元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
在元代,蒙古人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元朝。
元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非汉族建立的朝代。
在城市规划方面,元代城市一般以宫殿和皇陵为中心,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例如,元大都(今北京)以宫城为中心,九宫格式的布局使城市分割成规模均衡的区域,交通便利,市井繁华。
此外,元代还有许多其他建筑规划出众的城市,如开平故城、元织维城等。
元代的建筑艺术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汉族传统建筑在元代较少出现,而草原民族建筑则开始进入中国的建筑领域。
元代的寺庙、佛塔、城楼等建筑都有鲜明的蒙古草原建筑特色。
例如,北京的白塔、广东的罗浮塔等。
这些建筑以高大、宽阔、气势磅礴为特点,显示出蒙古人对于力量和尊贵的追求。
此外,元代的瓦厂也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瓦的需求量非常大,元代特别建立了专门的瓦厂,供应各类瓦片,如琉璃瓦、灰瓦等。
这些瓦片不仅在建筑中起到了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而且还成为了元代建筑艺术中的一个独特元素。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在城市规划方面,明代城市的规划呈现出一种更加宏伟和壮观的特点。
明朝的首都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城区以四方道路划分,形成了整齐划一的格局。
而另一座重要城市北京,明代开始兴建了紫禁城,并围绕紫禁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此外,明代的水道交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苏州的运河、杭州的西湖等,成为了明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古典与雄伟相结合。
最著名的明代建筑当然是万里长城,这是为了防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防御工事,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
此外,明代的寺庙、宫殿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
例如,北京的庙宇建筑群、南京的明孝陵等,都体现了明代建筑中的独特韵味。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江浙地区民居
浙江东阳有大量的明清民居,它们以院落的形式出现,但严谨、规整, 左右对称、具有明显的理性。其中较小的,有朝南正房三间、左右两头 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一间,称为“九间头”,组成三合院。较大有正房3 间,东西厢房各5间,称“十三间头”,组成三合院。其正、厢房屋全为 两层楼房,并有前廊朝向内院。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 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奉天殿,华 盖殿,谨身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 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
西晋末年,黄河流域的部分汉人因避战乱南 迁,至赣、闽、粤地,被当地人称为“客家”, 即“客居异地之人”。
闽南龙岩、上柱与永定一带的客家圆楼,是 一种聚族而居的堡垒式民居。它夯土筑墙.高度 可达5层,直径达70m以上,在中国乃至世界民居 中都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形式。3层楼的圆楼,底 层供炊事、贮藏和圈养家畜用,不开窗。上两层 住人,向外开窗,内侧则为贯穿全楼的走廊。圆 楼中央有平房祠堂,是族人祭祀的地方,也是族 人活动的公共场所。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北京四合院民居 北京四分院是北方院落民居中最
有代表性的,是具有高级文化形态 的民居类型
北京四合院有大小之分,小的只 有一个院,大些的有前院和后院。 典型的四合院平面约为正方形,四 周建房,以房之后墙为院墙。正房 坐北朝南,尺度最大,地位最显; 左右为东西两厢,正房与厢房间的 庭院是交通、绿化用地和家人的活 动场所。庭院南端正个有垂花门, 出门,为一东西向的狭长小院,其 南的房子称“倒座”,是客房、男 佣住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院子的 大门开在在东南角,在明清人看来。 此乃吉利的方向。
明清时期建筑
顶部为精致的藻井,以蟠龙 作为装饰。位于轴线上的宝座和 后面的屏风金漆雕龙,置于高台 上象征皇帝至高无上。宝座周围 象征太平的“象驮宝瓶”,象征皇 帝贤明。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 以及焚香用的香炉等。太和殿前 幅设有前廊,进深一间,是内外 空间的过渡。前廊外有一个平台, 向南突出,丹陛之上陈列着18座 铜鼎和一对铜龟铜鹤。鼎为国家 重器,庄严而神圣。鼎为18座, 与柱数为72根一样,均合崇“九” 的寓意。
谢谢欣赏
小组成员:魏昌森 刘家磊 陈杰 陈红春
清代彩画的特点: (一)色彩反差大,因而具有华美 艳丽的特点。清代彩画往住直接 用原色,故常常结人以大红大绿 的感觉。但总体并无不和谐之感, 主要是因为采取几个有效的办法: 一是退晕,使色阶变化有层次, 不突然;二是使用黑白色,因为 黑白色是中性色,能与任何颜色 协调共处;三是使用金色。金色 属光泽色,能反射周围的颜色。 (二)图案纹饰多样,善于在不同 的部位使用不同的图案,尤其喜 欢使用有寓意的吉样图案。 (三)形制严密,有明确的等级明 确的规定。不同等级彩画在内容、 格式、设色上有不同的要求。
雕饰
雕饰用于外檐者多,用于内檐者较少。 在室内,砖雕、石雕主要用于神坛的须弥座和柱础。明清石雕柱 础式样丰富,远远超出宋《营造法式》的规定。 明清木雕题材多样,技法纯熟,在室内已经成为分隔空间、文化 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木雕技法与石雕相似,也有线刻、阳活(浮雕)、 大挖(透雕)等多种。 室内木雕主要用于隔扇、罩和梁柱上。隔扇的木雕多在裙板和绦 环板。隔心上的长、圆卡子花也属于木雕件。藻井是木雕与斗拱、木 作的结合,雕刻题材多为龙云等。
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指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家具。其广式家具的基本特征,用料粗大,充裕; 讲究材种一致,即一种广式家具,或用紫檀,或用红木,绝不参杂其他木材;装饰 纹样丰富,除传统祥纹外,还使用一些西方纹样;常使用镶嵌工艺。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清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后世的建 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宫殿、园林、寺庙等 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装饰繁复
元代建筑注重细节装饰,常采 用雕刻、彩绘等工艺,使建筑 外观华丽繁复。
建筑群布局
元代建筑群布局强调中轴线对 称,主从有序,体现封建礼制
。
元代建筑代表作品
01
02
03
北京故宫
元朝时期,北京故宫作为 皇家宫殿,是元代建筑的 杰出代表。
山西永乐宫
位于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 元代道教建筑的重要遗存, 其壁画艺术价值极高。
03
清代建筑
清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继承与发扬
建筑类型多样
清代建筑在继承前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不断发扬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 格。
清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园林 、寺庙、民居等,满足了不同阶层和功能 的需求。
建筑布局严谨
装饰精美
清代建筑布局严谨,注重中轴线对称,追 求建筑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民族交融
元代建筑多元融合的特点促进了不同 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 建筑的内涵。
02
明代建筑
明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结构严谨
明代建筑在结构上严谨,注重建筑的 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多采用木结构和 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装饰精美
明代建筑注重装饰,常采用雕刻、彩 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华丽精美。
建筑群布局规整
清代建筑装饰精美,采用木雕、石雕、砖 雕等多种工艺,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
清代建筑代表作品
故宫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 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 构古建筑群,展现了清代建筑的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最为繁荣和丰富多样的时期之一。
明清古建筑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并分析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明清古建筑概述2.1 明代古建筑特点在明代,中国建筑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包括宫殿、陵墓、庙宇、园林等各种类型的建筑。
明代古建筑注重平衡与对称,追求整体美感,并且承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风格。
2.2 清代古建筑特点清代继承了明代古建筑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
清代古建筑注重规制和秩序,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也得到了建造和发展。
3. 明清古建筑的风格特点3.1 结构与布局明清古建筑强调均衡、对称,注重空间的整体性。
建筑结构多采用榫卯和楼柱等传统工法,保持了房屋整体稳定性。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特色窗户设计,如雀替窗、回字窗等。
3.2 美学与装饰明代古建筑注重斗拱砖石的雕刻技术,使得建筑更加精美和华丽。
清代则注重彩绘技术的运用,在墙面、门扇、天花板等装饰上添加各种图案和题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3 色彩与材料明清古建筑在色彩上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导,搭配黑白灰等简约颜色作为辅助。
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象征尊贵地位,蓝色寓意平静宁神。
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砖石,并注重质感和光泽度。
4. 明清古建筑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1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明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独特理解。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发展。
4.2 保护与传承明清古建筑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对于维护历史连续性和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如今,许多明清古建筑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广泛保护。
5. 结论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明清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是一个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元素,融汇了汉、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艺术。
一、明清建筑的特点明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阶段,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色彩内敛明清建筑大量运用斗拱、梁架等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常常使用黄、红、绿三种颜色,是比较内敛的色彩,这与中式家装的风格很相像。
2、形式简练明清时期建筑表现出了规整、整洁、流畅等特点。
建筑物大多使用石材、瓦片、窗棂等进行装饰。
建筑造型简析,尺度明确,纸盈则扣,如同一件艺术品,细节处讲究。
3、线条流畅明清建筑主要注重线条的流畅,光滑的线条与优美的曲线构成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各种装饰图案中的曲线、花纹,都有着鲜明的线条特色。
4、韵味深厚明清建筑注重韵味深厚的气氛。
从造型设计、装饰图案到施工工艺的精湛,都体现出明清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
5、富丽堂皇明清建筑是皇家及其贵族居所的代表。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私人豪宅,都注重富丽堂皇的气势。
斗拱、灵棂、飞檐、雕刻、彩绘,这些豪华的装饰构件,使明清建筑显得华丽而不俗。
二、明清建筑艺术的代表养心殿、圆明园、颐和园、故宫等明清时期的建筑,都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
这些建筑的建造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分支。
它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也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
1、养心殿养心殿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是景山皇家御苑中的一座古建筑。
养心殿从设计到落成,花费了整整9年时间,展现了清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殿的设计取自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之说,意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代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到了3500亩,是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建筑文化,展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3、颐和园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明清建筑
明清建筑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明清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总体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
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
其特点一言概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朝代的,那时的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清朝砖建房屋猛然增多,且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
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
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
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代官式建筑用料精良,结构严密,造型庄重,标准化水平甚高。
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突出的是其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
举例来说,明十三陵中长陵祾恩殿采用高贵木料香楠,硕大挺拔,纹理美现,香气氤氲,世罕其匹。
地方建筑如现存明代祠堂、住宅,均能表现明代建筑特点,典雅稳重,做工讲究,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净。
就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
建筑总体特点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藏传佛教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原有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寺庙为代表。
最近,听到对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一些解释:大屋脊寓意着老祖宗在上,梁柱寓意着子孙后代托着老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则无梁柱,老祖宗就要爬到地上了),天圆地方,建筑基础当然是方的,寓意着脚踏实地。
并且,建筑都是拾级而上的,寓意着人往高处走。
明清时期建筑特点
清代民居
• 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 概约地划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 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民居、维吾尔 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1 折叠合院式民居
26
清代民居
2 厅井式民居
3 组群式民 居
27
清代民居
• 干阑式民居
28
• 主要有:第一,砖的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各地建筑普遍使 用砖墙,府县城墙也普遍用砖贴砌,一改元代以前以土墙为主的 状况。此外,还创造了一种用刨子加工成各种线脚作为建筑装修 的工艺,称之为“砖细”,通常用作门窗框、墙壁贴面等。与之 同时,砖雕也有很大发展。。
8
明代建筑特点
• 第二,琉璃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琉璃塔、琉璃门、琉 璃牌坊、琉璃照壁等都在明朝有所发展,琉璃瓦在各地 庙宇上普遍使用,色彩品种增多,中国建筑色彩斑斓、 绚丽多姿的特点已达到成熟阶段。
6
明代建筑特点
• 此外,此时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园林建设非常发达,明式家具也 闻名世界。
• 值得一提的是,风水术在明代已达极盛时期,这一中国建筑史上 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7
明代建筑特点
• 明代的地方建筑也空前繁荣,各地的住宅、园林、祠堂、村镇建 筑普遍兴盛,其中江南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福建诸省最为突出,直到今天,这些地区还留有众多的明代建筑 明朝在建筑技术上的进步 。
• 清代单体建筑造型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几间几架简单长方块建筑, 而尽量在进退凹凸、平座出檐、屋顶形式、廊房门墙等方面追求 变化,创造出更富於艺术表现力的形体。如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23
艺术风格
• 清代建筑艺术在装饰艺术方面更为突出,它表现在彩画、小木作、 栏杆、内檐装修、雕刻、塑壁等各方面
建筑艺术的丰富多彩——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筑艺术演变分析
建筑艺术的丰富多彩——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筑艺术演变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的建筑艺术风格种类繁杂,涉及面广泛。
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本篇文章就来探究一下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丰富多彩。
一、唐代建筑艺术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时期之一,特点是“高大”、“雄伟”。
唐代建筑工艺是古代建筑中最为雄伟壮观的代表,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装饰华丽。
唐代建筑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大道至简”的完美追求,建筑师尝试将自然的线条和形态化为具体的建筑物,把建筑变成了艺术品。
唐代建筑的示范性建筑是故宫和大雁塔。
其中故宫又被称为大唐宫殿,是唐代建筑艺术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这座宫殿是中式建筑的典型例子,平面复杂,结构集中,堂宇相连,丹楼累礼。
大雁塔又是唐代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是一座高26米的木塔。
整座塔的体系采用了多种构造方式,既有坚固的悬空吊梁和支撑结构,又有细腻的壁面雕刻。
二、宋代建筑艺术随着建筑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宋代建筑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宋代建筑工艺成熟,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建筑艺术形式,如建筑结构形式、建筑设计、雕塑造型等。
宋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灵隐寺和紫禁城。
灵隐寺以建筑群、雕塑整饰、景观环抱的方式展现了画画式的景观效果,是一个极具观赏性的建筑群。
而紫禁城则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风貌,其建筑风格以气势恢宏、尽显权利为特点,是中国皇家建筑中的代表。
三、元代建筑艺术元代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外来文化气息,如伊斯兰教等。
元代建筑艺术以追求对称、修饰华贵、色彩辉煌、结构严谨为特点,有着一种史诗般的气势感,并且强调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元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圆明园。
承德避暑山庄是具有明显构筑特点的古代花园,建筑风格集古、悬、镂、刻、画于一体,肃穆而瑰丽,吸取了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精华。
而圆明园则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享有“万园之园”之誉,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富贵。
中国建筑史 5封建后期元明清
现存大门、大殿
是元代遗物。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平面布局为伊斯兰教方式;全寺占地一公顷。大门朝南,平
面狭而深,分外、中、内三部分,各部分券门的高和宽,逐进缩
小;外门高12.3M,宽6.63M;门口作尖栱形斗八藻井式半园穹窿; 外门顶上是平台,环砌砖雉堞(zhì dié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有斗栱、依柱、菩萨、鸟兽、
花卉等构件,捏制精巧,色泽艳丽,至今仍如新绘;
六、明朝建筑:(1368年—1644年)
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族地主阶 级政权。明初采用各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
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随着经济文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大殿内部
6)山西洪洞县广胜上
寺飞虹塔:
创始于汉,明嘉靖六 (1527)年重修;明天启二 年(1622)添建副阶;八角 十三层,高47.31M,内青 中 国 砖,外贴五彩琉璃砖、瓦。 古 代 建 筑 史
琉璃工艺:
以陶为胎、施
以琉璃釉(主要成 分是氧化铅)再入 窑烧制成的一种工 艺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424年葬
成祖 朱棣 墓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长陵
明长陵 总平面 宝顶
明楼 琉璃牌坊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祾恩殿 祾恩门 陵门(正红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长陵祾恩殿
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尤其江南一带为盛,南京、杭州、苏州及太湖周围许 多城镇都有不少私家园林。 计成《园冶》
8、元 明 清时期建筑特色
太和门前金水桥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 总平面 太和殿为故宫主体建筑,
康熙年间曾重建两次,
重檐庑殿顶,设黄色琉 璃瓦,屋角设10只走兽。
俗称“金銮殿,奉天殿,皇极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 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 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
成祖 朱棣 墓
北京昌平明长陵
宝顶
明长陵总平
面
明楼
琉璃牌坊 祾ling恩殿
祾恩门
陵门(正红门)
北京昌平明长陵祾恩殿
清代
清代是少数满族贵族对各族广大人民的统治,
清初采取了某些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的措施。乾隆
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达到了清代的极盛期。建 筑上大体因袭明代传统。
第一、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建于明永乐十八(1420)年,1928年辟为中山公园。坛内
置五色土,坛为方形,上层5方丈,下层5丈三,高五尺,四 面设台阶四步;上层按五行方位置五色土:中间黄色,东方 青色,西方白色,南方红色,北方黑色. (以五色土建成的 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壤,寓含
了全中国的疆土,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
2)太庙: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
祖先的地方,位于紫禁城
墙御道东侧,与西侧的社 稷坛形成“左祖右社”的 对称格局。始建于明永乐 十八(1420)年,明嘉靖二十
四(1544)年重建保存至
今;1950年改为劳动人民文 化宫。
平面图
太庙
3)社稷坛: 位于宫城前右(西)侧;用以祭祀社稷。历史上太社、 太稷分设,唯明清合并。
四、坛庙建筑
1)天坛: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北京东南郊;明万历
明清时期的建筑及其特色
明清时期的建筑及其特色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建筑艺术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呈现出了华美雅致的风格,更在建筑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一、建筑特点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外观上显得格外华美、繁复、细致,给人以华贵、大气、稳重之感。
而在内部,以多用木材结构为主,富丽典雅的木雕、石雕、铜雕、壁画等装饰令人惊叹。
同时,明清时期建筑注重功能性,在不断追求建筑艺术美的同时,更实现各自的功能需求。
1. 建筑结构:明清时期建筑多采用多悬式、多柱式、多翼式的结构形式,使得建筑整体坚固,同时内部空间大而开阔。
建筑的屋脊、斗拱、雕栏、门框、窗户等处都使用了精美的雕刻工艺,增加了建筑的视觉美感。
2. 建筑装饰: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繁多,以众多的木雕工艺和石雕工艺为主。
在墙门、厅堂、天花板等位置处都可以看到各种造型和主题的雕刻,堪称精雕细刻之作。
3. 建筑材料:江南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北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了砖、石等材料来加固建筑结构。
在瓦片颜色上,明清时期使用更为丰富多彩的琉璃瓦,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和花纹,使整个建筑色彩鲜艳。
4. 建筑布局:明清时期建筑布局大多以中轴线为主,由一个中心大堂排列出门厅、中厅和侧厅,主体建筑坐朝园林,布局分明。
而宫殿、庙宇、陵墓等则多以环抱式、对称式、廊式为主要布局。
二、代表性建筑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家宫殿的总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延续至清朝嘉庆年间,共计建筑9700余间。
故宫宫殿建筑精美绝伦,布局合理、秩序井然,其装饰的密度和繁复程度、色彩的浓艳和华丽程度、雕刻、彩绘等技艺的高超程度均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一。
2. 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园内以湖泊、山岳、楼阁、廊亭、花木、彩塑等景观为主体,构成了一个博采众长、精妙绝伦的大型园林景观。
元代建筑
建筑的研究意义
• 建筑不仅是一种技术工程,更是“记录”,是社会思想观念、经 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 情况,是研究社会发展重要的历史资料。 • 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灵魂之光。 在今天西方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利用各种手段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建筑及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研究建筑的昨天,是为了创造建筑美好的今天与明天,以过去为 借鉴,让现在与未来更显光辉。 • 研究历史建筑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民族意识、发展旅游经 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 包括教育技术手段来支持建筑及其文化的发展与教育。
元明建筑主要特点
• • • • 元多族文化建筑交融 崇尚巨大的建筑尺度 各类建筑发育齐备 各民族建筑文化共同辉煌于中华
元多族文化建筑交融
蒙古人以其军事进攻征服了亚洲和东欧的广大地区,但其社会发展 仍处于游牧生产的阶段,住居方式是毡帐,在征服其他民族以后建立的 都城仍利用当地的建筑形式与技术。这种现象在京城、在各地方均可看 到。例如大都的宫殿大明殿。
由于领土广阔,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因素的影响,元代引入产生了 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喇嘛塔,灰行屋顶等。汉族固有的建筑样式在元 代也有所发展变化,如官式木构建筑形式和技术在元代可以直接使用未 经加工的木材等,它们使元代建筑表现出一种潦草直率和粗豪放的独特 风格。
日喀则夏鲁寺
此寺位于日喀则东南,始建于公元1040年。元代,夏鲁是西藏十三“万户”之一。 公元1320年,夏鲁万户长迎请喇嘛教著名僧人布顿· 仁钦珠主持寺务,对寺院进行了大 规模扩建。元帝对此给予了大量资助,并颁赐金银佛像三尊。工程所需木材从藏南运 来,从东部请来汉族工匠,建起木构架、坡屋顶、琉璃瓦殿堂,使内地的建筑式样和 技术传到了西藏地区。 夏鲁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底层为藏式,由前殿、经堂、佛殿组成,环绕佛殿还有 回廊。二层沿纵轴线对称布置四座汉式佛殿,除前殿用重檐歇山顶外,其余三殿都作 单檐歇山顶。四殿屋面均用绿琉璃瓦覆盖,檐下用双下昂五铺作斗拱承托,其形式和 元代内地流行的做法一致。北侧一殿内部木构架做法为:四椽抟上施平梁,平梁上立 蜀柱、脊抟,脊抟两侧以叉手支撑,也是地道的内地元代做法。
第八章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三、宫殿建筑:
(一)元: 宫城大内之后为延春阁,北海之西为兴
圣宫(太后)与隆福宫(太子),结合 园林建成工字形殿。
(二).明清宫殿:——北京故宫
占地72万多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建筑面 积约十五万平方米。
宫墙高10米多,四面辟门,四角设角楼;墙 外环着52米宽的护城河;
4、 环丘
三重白石圆台,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清 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建;
内外二院外方内圆,四面棂星门,丘接天宇,尽 用九、五之数。
三层坛,上层径九丈,高五尺七寸;中层径 十五丈,高五尺二寸;底层径二十一丈,高五尺; 都是一、三、五、七、九阳数。四出台阶各九级。
[坛面]石块,皆取九数叠加环砌。
太庙的建筑群共有三重 围墙,均为黄琉璃瓦 顶红墙身。
在第一重和第二重围墙 之间是浓郁古老的柏 树,清幽宁静的环境 使人产生沉静严肃的 感觉。
在第一道围墙的西边原有三座门: 最南边的称为太庙街门,共5间,通向天安门里; 中间的称为太庙右门,也叫神厨门,共三间,通向端门里; 最北边的称为太庙西北门,通向午门外的阙左门。 三座门都是坐东朝西。
第八章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公元1271—1840年)
一、社会背景:
元朝:1271~1368年 明朝:1368~1644年 清朝:1636~1911年
建筑方面:
元代 1、城市建设:元大都、军事城堡、手
工业、商业繁荣的地方城市 2、产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形式(水磨
作坊) 3、宗教建筑发展:佛教、道教祠祀
附:金都 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 南京 开封(汴京)
(三).元大都——元朝的首都: 1267年由刘秉忠以大宁离宫为中心进行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与文化传承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与文化传承引言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有显著发展,而且在文化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明清时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元明清时期建筑文学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建筑风格逐渐演进和发展。
针对每个朝代,我们将详细介绍其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元代建筑风格•简洁大气:元代建筑追求简洁之美,注重整体造型。
•宫殿式样:皇家建筑呈现出华丽壮观、雄伟庄重的特点。
•水乡特色:苏州等地水乡地区充满了独特而美丽的水乡建筑。
明代建筑风格•对称平衡:明代建筑注重均衡与对称,强调整体景观的和谐。
•讲究细节:明代建筑在装饰细节上富于创意,注重雕塑和彩绘。
•园林风格:明代园林以私家花园为主,融入了诗、书、画等文学元素。
清代建筑风格•质朴典雅:清代建筑追求自然、恬静和清雅之美。
•汉族特色:清代汉族民居呈现出独特的传统风格,如四合院。
•边塞特征:清代边塞地区的建筑有着独特的军事防御和生存功能。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元明清时期不仅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文字描绘了当时建筑的设计、结构、艺术表达等方面,并反映了社会背景和人们对建筑的理解。
元代建筑文学元代建筑文学主要集中在皇宫、寺庙和官府等皇家机构。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大都志》和《元史·艺文志》。
明代建筑文学明代建筑作品较为丰富,包括了大量的记述、手册和画册。
著名的明代建筑集子有《万历修造书式》、《萃翰堂工艺目录》等。
清代建筑文学清代建筑文学以记述性为主,内容丰富多样。
著名的清代建筑文献有《皇明九宫图通鉴镜》、《宣统彩绘京师名胜画谱》等。
建筑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保留建筑技艺与设计理念这些建筑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的设计技巧、施工方法和审美观念,对后来者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与设计理念。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教案1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第一章中国古典建筑综述第一节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分类1 宫殿建筑: 例如故宫紫禁城2 宗教建筑例如泰山东岳庙3 民居建筑例如北京四合院建筑、陕西窑洞建筑4 园林建筑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北京的颐和园等第二节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点1 群组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 一单个建筑组成庭院, 再以数个庭院组成院落群2 木构架结构为主抬梁式木构架、穿斗式木构架、井干式木构架3 艺术特色(1)屋顶硬山式、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十字坡攒尖式、(2)门牌楼纪念意义的门汉代的阙门的装饰(3)古代建筑的色彩琉璃瓦、建筑彩绘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1 原始社会穴居与巢居及其发展半坡遗址(今陕西省西安市郊, 新石器时代, 距今6000-7000年前, 母系氏族公社)黄河流域, 穴居的发展:横穴居、深袋穴居、袋形半穴居、直壁半穴居、地面建筑。
长江流域水网地带巢居的发展, 单树巢、多树巢、干阑式建筑, 河姆渡母系氏族聚落2 夏商时期的建筑夏朝宫殿已有夯土台(台基建筑的前身)商代是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约600多年的时间, 是以父权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和青铜制造工艺。
商代的墓葬, 有墓道, 底部有巨大的木料以井干式排布, 称为椁(guo)。
3 西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周朝历时700多年, 周朝建筑, 夯土台基, 整体呈长方形, 从南至北, 依次坐落着屏、门屋、前堂、穿廊、后室。
(四合院的雏形)木梁架的建筑方式在周代被广泛应用, 开始向抬梁式过渡, 斗拱已产生。
砖瓦逐渐开始使用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4 秦汉时期的建筑大量建造宫室秦始皇陵(骊山附近)兵马俑坑用砖铺地砌墙最早秦朝的水利工程, 郑国渠长城的修建汉代建筑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木结构水平有较大提高, 砖石建筑迅速发展汉代宫殿建筑大规模发展, 西汉的未央宫和东汉的洛阳汉朝一个具代表性的礼制建筑——明堂辟雍, 皇帝宣讲教化和接待宾客的地方。
8、元 明 清时期建筑特色
b.承德外八庙——普陀宗乘庙(小布达拉): 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始建,三十六年建成。为汉藏双重风格的山地建筑群。
承德普陀宗乘庙全景
承德普陀宗乘庙塔门
明清道教建筑
武当山玉虚宫、紫霄宫 成都青羊宫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道教指玉虚为玉帝的居处。这里是 武当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之一。 玉虚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规制谨严,院落重重。
北京城的中轴线: 全城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 楼全长7.5KM,采取收、放、虚、实,变换手法, 形成节奏,主要的宫殿,都坐落在城市的中轴线 上,景山为全城制高点和内城南北城墙之间的中 点。
中轴线的序列是: 永定门——正阳门— —大清门——天安门—— 端门——午门—— 太和 门—— 太和殿—— 中和 殿——保和殿—— 乾清 门——乾清宫——交泰 殿—— 坤宁宫——神武 门——景山——鼓楼、钟 楼;内城分割为东半城和 西半城。 (北京城门影 片)
皇乾殿 祈年殿 天 坛 总 平 面 图 坛 西 门
西 天 门
神厨神库
祈年门 斋 宫 皇穹宇
神 乐 署 牺 牲 所
丹 陛 桥
圜丘
神厨神库
⒈祈年殿:
原建成于明永乐十八(1420)年,光绪十五(1889)年毁于 雷火,光绪十六(1890)年重修;1932-35年因年久而修缮。 建于高约6m,底径90m的三重园形台基上,殿身高38m, 径30m,三重檐园攒尖,兰瓦、金顶、红柱、朱门窗,用28根 大柱撑顶,分为内外三层,中间四根大龙井柱,高19.2m,直 经1.2m,承托上层檐,又代表四季。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 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 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元明清时期的宫廷建筑与花园设计
元明清时期的宫廷建筑与花园设计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和花园设计的黄金时期,它不仅在内部布局和外部造型上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果,还加入了诸多新技术和美学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园林和宫廷建筑的独特风格,这些成果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理念。
一、元代建筑和花园设计的特征元识元创开创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多元文化、以宫殿为主要形式的大型宫廷建筑和精致的花园建设,元代建筑以挑檐和逐层递进的叠翘为主的工艺和形式被汲取和发扬,这些技术和形式随着清朝的到来而成为下一代中国古代建筑和花园设计的基础。
元代的花园多被设计为水乡景点,以有意疏阔和有序结构为主,通过线条的生动,意识视觉的愉悦,创造了郁郁葱葱的林木和富有变化的小山丘,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开朗。
此外,元代建筑和花园设计都融入了伊斯兰教的文化元素,成为古代中国园林和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明代建筑和花园设计的特征随着元代繁荣时期的终结,明代建筑和花园设计的新时代开始了。
明代建筑注重规制和对称,大量采用了明式梁架和多样化的装饰图案。
明式园林强调内在自然的艺术美学表达,更加强调“山水有形”,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强调把水和大地自然形态整合进来,形成水中拟架和水网景观,将景观与整个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自然美感。
明代建筑的隆盛和花园设计的繁荣,赋予了这个时期的园林与建筑以特殊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表现手法,通过近乎完美的规划设计和精致的施工工艺营造出各类饱含意境和富有想象的空间,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三、清代建筑和花园设计的特征清代建筑和花园设计在元明时期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玄妙隽秀的技艺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清代建筑和花园特征。
清代的宫殿更加重视内部结构的美观和优化,在布局过程中,强调了自然光线的应用,注重用对称和分割的方式展示空间特征和美感,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具艺术性。
清代的花园设计在元和明时期基础上,重点强调自然背景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祈年门,门内四周院墙围成方院,中轴线上祈 年殿,殿南左右有配殿。 祈年殿座落在总高约6m的三层白石圆台上,石 台下层直径90m,圆殿直径24m,三重檐攒尖顶,连 台总高38m。殿内极精美的圆形藻井。 方院之北封闭小方院,内皇乾殿。
天坛艺术主题及表现手法
运用象征和联想的手法来隐喻主题。 大量运用阳数(奇数)。 台面围绕一块圆石(天心石,太极石) 九圈铺石,每圈奇数,九,十八,二十七……八十一 三层台面,每层四向出陛,各九级 最高一层台面直径九丈,“一九”,中间十五丈“三五”, 最下,二十一丈“三七” 石栏板 上层每面栏板 十八块 四面 七十二块 下层 27 108 下层 45 180 总数,三百六十块,周天360度。
两重围墙,东南,西南,方角,西北,东北,圆角。 内重围墙向东偏移,轴线东移200m。 西面二门,偏北一门为正门,正门内东西大道南侧, 神乐署牺牲所,墙内西门路南为斋宫,斋宫外两道围墙 两道护沟。 纵轴线:圜丘,皇穹宇,丹陛桥,祈年殿,皇乾殿 。
圜丘,三层白石圆台,每层台四向都有踏道,台 沿护以白石栏杆,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内外墙四正 面都有三座白石棂星门,墙身红色,青色琉璃瓦。 皇穹宇,圆殿,座落在直径63m的圆形院落后部, 殿前左右各一配殿,圆殿建在白石圆台基上,单檐攒 尖顶,蓝色琉璃瓦,鎏金宝顶,殿内圆形藻井富丽。 成贞门后,南北大道“丹陛桥”,宽30m,长达 40m,高出地面4m,砖石铺砌。
明初,在南京天地合祭,典礼在大祀殿内举行。 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起初合祭,今祈年 殿位臵为方形大祀殿。 嘉靖九年(1530),天地分祭,露祭,大祀殿正南建 圜丘,祭天。原大祀殿改建为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改名大 享,降为祈求丰年之所,形式与现存祈年殿略同,三檐颜 色不一,上檐青,中檐黄,下檐绿。在都城北,东,西郊 分建地,日,月三坛。天坛之西,山川坛,清乾隆时重建 天坛圜丘。 乾陵十七年(1752),改大享殿为祈年殿,三檐一律 作青色。光绪十祭祀建筑 和陵墓建筑
历代祭祀神坻和祖先及古圣先贤的建筑,统称为“坛 庙”(礼制建筑)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其先也, 明乎郊社礼,谛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孔子《中庸》 两种崇拜的祭祀方式:“祀于内为祖,祀于外为社。” “祖”,祭礼多在室内,名之为庙,或称之为祠。 “社”,“露祭”,“望祭”,祭礼,室外露天举行, 通常平地上建方形或圆形展台,称为“坛”。
祈年殿,与农业节历有关, 十二根外檐柱支持下檐,一天12个时辰 十二根内檐柱支持中檐,一年12个月辰 24节气 最内四根“龙金柱”支持上檐,象征四季 28星宿, 上层八根童柱,36根柱,三十六天罡。 殿高九丈九,天数之极 殿顶周长三十丈。代表一月的三十天。
二 曲阜孔庙
明,陵地两处,南京钟山之阳,孝陵,昌平天寿山下, “明十三陵” 。 清,入关前,三处陵墓,建于明代晚期。辽宁新宾永 陵,努尔哈赤祖先,沈阳福陵,沈阳昭陵,北陵。入关后, 两组陵墓,河北遵化,东陵,易县,西陵。 明代陵墓,圆形土堆(“宝顶”),宝顶前串有一系 列院落,纵轴线的纵深构图。宝顶前一座院子:上宫。前 面:下宫,每日奉祭。 明陵恢复在陵前神道两侧树立石像生的形制,设神道。 圆形宝顶,宝顶前建“方城明楼” 明十三陵,群陵成团的布臵方式。以成祖长陵为中心, 其他各陵成弧形,共用神道。 清关内东陵,西陵,从陵制本身到群陵成团的规则方 式都大致沿袭了明代,除了一条对着最早一陵的主要神道 之外,各陵单独建造神道。
一 北京天坛
沿革
天坛在都城南郊,明清每年举行三次祭祀。 正月上辛日,祈年殿,祈谷坛,祈祷皇天上帝保佑五 谷丰登。 四月吉日,圜丘举行雩礼,为百谷祈求膏雨。 冬至,圜丘举行告祭礼,禀告天帝五谷业已丰登。 天坛最重要的建筑物,祈年殿,圜丘坛。 地坛,都城北郊,夏至日奉祀,方形,故又名“方丘” 或“方泽坛” 日坛,东郊,月坛,西郊,方形,于春分,秋分日祭 祀。
三 明代陵墓
十三陵 最北中央山麓下建明成祖长陵,长陵之南6km, 两座东西对峙的孤立小山岗,东蟒山,西虎峪,相对 如阙,之间大红门,门内神道。 陵区前导6.6km神道,以石牌坊为起点→大红门, 碑亭,望柱,18对石像生和一组棂星门。整个陵区共 同的惟一神道。
长陵 前后三进院围以高墙 陵门,砖建,三孔券,单层,单檐歇山顶。 第一进,东侧重檐歇山顶碑亭,院内东西原有神厨, 神库各五间均不存。 第二进,入口裬恩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 歇山顶,裬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殿下三层石台。 第三进,内红门,院内轴线上二柱门,坊北石桌, 称五供桌,后为方城明楼。 明楼,砖墙木檐重檐歇山顶。 楼后直径约250m的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