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完整篇(汇编)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第一章整数第一节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法一、自然数和自然数列1.自然数的产生和概念自然数是一切等价有限集合共同特征的标记。

2.自然数的大小定义设自然数a与b分别表示有限集合A与B的元素的个数,那么:(1)当集合A与集合B等价时,就叫做a等于b,记作a=b,就是:如果A~B,那么a=b;( A~B表示集合A与B等价)(2)当集合A的一个真子集A'与集合B等价时,就叫做a大于b,记作a>b, 就是:如果A ~B,那么a>b;(3)当集合A与集合B的一个真子集B'等价时,就叫做a小于b,记作a<b ,就是:如果A B,那么a<b.3.自然数列及其性质定义:从“零”起,逐次添上一个单位,就得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一列数:零、一、二、三……这样由全体自然数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性质:(1)有始:自然数列最前面的一个自然数是零。

(2)有序:在自然数列里,每一个自然数后面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后继数(即紧挨在它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并且除了零以外,每一个自然数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先行的数(即紧挨在它前面的一个自然数)。

(3)无限:自然数列里没有最后的一个自然数,因此,它是一个无限的数列。

在自然数里,排在后面的数,比它前面的任何一个数都大;排在前面的数,比它后面的任何一个数都小。

4.数数从数数的过程可以看出:(1)数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与所数事物的顺序无关。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里,数教室里有多少学生,无论是按行数,还是按列数,只要每个学生都数到,并且都数一次,那么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2)数一种事物可以用另一种事物代替,然后再数,数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数一个班学生的人数可以用数这些学生的名字代替,数学生名字结果与直接数学生人数的结果相同。

(3)只要继续有事物可数,数数是永远数不完的。

5.基数和序数定义:自然数作为一切等价有限集合共同特征的标记,可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常称为基数。

小学数学教案一至六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一至六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一至六年级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读,并能够进行简单计数。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读和计数。

教学难点:数字4和7的认读。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2. 计数棒或者珠算珠子教学步骤:1. 初识数字1-10,让学生看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10。

2. 利用计数棒或者珠算珠子让学生进行数数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3.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游戏,加深对数字1-10的印象。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途径认读数字1-10,如数数玩具、数书上的数字等。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排列数字1-10,加深对数字的认知。

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学生掌握1-20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简单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2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的进位和退位。

教学准备:1. 加减法计算卡片2. 珠算板或计算工具教学步骤:1. 复习数字1-20,并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教授数字1-20的加法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卡片练习加法。

3. 教授数字1-20的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卡片练习减法。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珠算板或计算工具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回顾总结:通过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学生掌握1-9的乘法和除法,培养学生简单的乘除法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9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时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1. 乘法和除法计算卡片2. 珠算板或计算工具教学步骤:1. 复习1-9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2. 教授1-9的乘法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卡片练习乘法。

3. 教授1-9的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卡片练习除法。

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材部分

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教材部分

第十章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研究第一节义务教育阶段数与代数内容研究数与代数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它的思想与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进而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形成正确、完整的数学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紧扣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从而把研究对象一般化、或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及解释、应用和反思数学模型的过程。

同时,强调为每个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学生获得运用代数的思想和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证明的能力、数学表示与交流的能力,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认识和感受。

鉴于《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属于通常所说的小学阶段,而第三学段(7-9年级)属于通常所说的初中阶段。

下面我们仍按照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分别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特点。

一、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特点(一)第一学段第一学段的学生,其思维的特点往往是具体形象的,其认识事物的方式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其认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数学对象(数、图形等)的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

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

正因为如此,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设置了如下内容: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感受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简单的数量关系。

从课程内容特点上说,本学段的数与代数比较重视数字的现实意义,强调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数字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同时,强调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和人为的非本质术语。

1.数的认识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字。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内容(15篇万能).doc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内容(15篇万能).doc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内容(15篇万能)小学数学教案通用内容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基础。

2、教材地位:本节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2)能力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难点A、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B、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直尺(10厘米以上)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二、说教法1、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2、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旅程中来三、说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教导学生学会怎么学习为己任,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1、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

2、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有一天,小新跟妈妈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小新跑到熊仔饼的货架上拿熊仔饼,突然,小新叫起来了:“妈妈,妈妈,快来啊!熊仔饼怎么涨价了?”小新妈妈,跑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起来。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一、内容的编排(一)、原则:1、注意加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2、符合儿童的知识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二)、教材编排的特点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2、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配合;(1)数、形相结合;(2)口、珠、笔三算相结合;(口算是基础知识,笔算是重点,珠算是一种辅导工具。

)(3)加强基础知识,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意直观启发思维,重点分析(解决问题);(4)集合、函数、数理充分有机地渗透在各部分数学内容之中;(5)注意直观(方法)和发展学生抽象(目的)思维的结合。

感知——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感知的发展;横象直观图片、摸样;直观教学实物直观真实性、典型;语言直观生动形象、有艺术性;(6)数学知识系统性和数学教学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7)巩固和进取相结合(加强数学的巩固性,提高教学效果);(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三)、确定教学方法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

2、教学要考虑到教学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要适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3、教学要有利于正确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发展学生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4、教学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学方法1、概念:(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工作方法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方式的总和;(2)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3)要遵循教学规律(从感性—理性;从形象—抽象);2、教学的基本方法:(1)谈话法;(2)讲解法;(3)练习法;(4)直观演示法;(5)发现法;(6)试验操作法;简单的问答式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A、谈话法所讲提的问题组织成若干个小问题,引讨论式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到结论。

(注意:问题要提得好,富有启发性,防止形式主义,在问题关键转折处设问。

)B、讲解法: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备好课的重要环节。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学生研究中需要重点掌握、难点攻克和关键突破的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在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能力,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三、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含着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

通过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分析教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基本功,包括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

2)发现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现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数学概念和规律,如通过画图、拼图等方式发现几何形状的性质。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数学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数学思想和原理,如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数列的规律。

3、发现法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要让学生发现什么问题或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一篇: 学校数学教案1、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实践力量。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熟悉。

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

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熟悉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直角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5篇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5篇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5篇在人类历史进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讨论现代科学技术必不行少的基本工具。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学校数学教案范本篇1教学内容:学校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同学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看、比较,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转化的思索方法在讨论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育同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同学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外形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师:假如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同学思索一下)你认为应当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任选一种)(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学校数学教案范本篇2教学内容:教材p73--75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同学初步感受多位数,培育同学的实际分析力量。

2.使同学把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标前言部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数学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入地位:“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它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目的是给学生从小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有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用:“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新大纲》指出,“掌提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不间的人在数学上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处理还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020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教材结构
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一般按照知 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同时 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 逐步深入的方式呈现知识。
教材特点与难点
特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在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 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
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如分数的运算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此外,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 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VS
详细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动问答等方式进 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 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 成任务。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等多种能力。
03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发现教学中的问 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知识的更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掌 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教育理论,以
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技能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参加培训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活动,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06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 反思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 践。
教分数在生活中的应 用。
案例二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C)和发展性。

A. 多样性B. 选择性C. 普及性D. 巩固性2、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数学课程是学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具有强大的( B)的功能.A. 鉴别B. 育人C. 选拔D. 激励3、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A)的过程。

A. 富有个性B. 浪漫C. 严肃D. 紧张4、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社会性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或(D)。

A. 基础数学B. 迷人数学C. 趣味数学D. 生活数学5、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D )、推理能力。

A. 作图能力B. 想象能力C. 速算能力D. 应用意识1、( C ),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 机械的教学形式和方式B. 严厉的教学方式C.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方法D. 高标准严要求2、“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的过程。

A. 通俗化B. 简易化C. 数学化D. 一般化3、学生( A ),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A. 原有的知识储备B. 学习态度C. 学习心情D. 学习习惯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B)过程。

A. 获得新知B. 主动建构C. 再学习D. 发现知识5、有效的教学课件应该符合学科特点,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应(C)。

A.学困生的需要B.优等生的需要C.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D. 学生的兴趣1、小学生,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统计与概率”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 C )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 学生过去的知识B. 统计案例C. 现实的情境或材料D. 统计报表2、实践性的原则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是学生(B),这种参与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参与。

A. 被动参与B. 主体的参与C. 多做练习D. 认真听课3、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D)。

A. 空间观念B. 解题能力C. 计算能力D. 统计观念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代数、几何、(D)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结构的重要变革。

A. 三角B. 函数C. 算术D. 统计与概率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C)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A. 数学技能B. 思想道德C. 思想方法D. 思想观念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有价值的数学”应包括在理解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CD)和应用意识等等。

A. 口算B. 速算C. 统计观念D. 推理能力2、数学是(BCD)A.训练学生解题的海洋B.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C.人类的一种文化D.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3、形成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BC)A. 舒适的环境B. 学习材料有意义C. 有有意义学习的方法D. 有好的教师4、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像以及(ABCD)。

A. 描述和表示B. 联想C. 模拟D. 分析和推理5、下列(CD)是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A.能熟练地计算B.能进行逻辑推理C.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D.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1、在教学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对所有的环节,都设计出一些令小学生(ACD)的好形式,那学生就会喜欢数学,喜欢做数学练习,喜欢思考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的产生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非常有用的。

A. 喜闻乐见B. 紧张C. 轻松活泼D. 新颖别致2、内容设计科学化是指(CD)。

A. 使用数学语言B. 时间分配要合理C.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D. 设计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AB)。

A. 数与式B. 方程与不等式C. 空间图形D. 概率4、“空间与图形”在(AD)方面,具有其他分支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A. 联系现实世界B. 建立数学模型C. 提高计算技能D. 构建直观模型5、要突出用观察、操作、思考、想像、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活动方式来探索(ABCD)。

A. 图形的形式B. 图形的运动C. 图形的测量D. 图形的位置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应该着眼于生活中问题的探索,体现(ABCD)原则。

A. 现实性B. 过程性C. 情境性D. 实践性2、统计与概率教学情境的设计要遵循(BC)。

A. 情境的虚拟性要求B. 情境真实性的要求C. 情境连贯性的要求D. 情境的严肃性要求3、“实践与综合应用”把解决(ACD)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

A. 现实B. 复杂C. 综合D. 有挑战性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内容可以从(ABC)中选择素材。

A. 现实生活B. 从知识领域的延伸C. 从游戏活动D. 课堂5、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是(ABD)。

A. 适当的趣味性B. 适量的综合性C. 丰富的艺术性D. 适度的挑战性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你认为对的打一个“√”,认为错的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 )3、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不需要一定的数感。

(× )4、“双基”是指学生的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 )5、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间具有蕴涵关系,是必然性推理。

(√ )1.教学目标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后再来考虑。

(× )2.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来导入新课是唯一有效的导入方式。

(× )3.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 )4.估算是发展符号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 )5.“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 )1.只有经历了统计的全部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 )2.统计与概率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的抽象问题。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实践与综合应用通常从科学技术领域中选取素材。

(×)5.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运用和整体把握。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_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心理氛围_等等。

3、《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_,激励学生的学习和_改进教师的教学_。

4、统计观念主要表现有:能从_统计_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_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_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_决策_的作用;能对_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_进行合理的质疑。

5、数感是人们对_数与运算_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_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___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__。

1、教学设计,就是对_教学的过程_进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供下一步进行教学的一个_行动方案_,做出行动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2、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策略是_内容设计科学化_、_形式设计趣味化_、_结构设计生动化_。

3、为了实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生活化的过程,“数与代数”的教学必将强调_以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_创造丰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_,使学生体会用数和符号表示及交流的作用,感受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4、“数与代数”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公式和法则。

学习这些内容,重要的是使学生_主动去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解决问题_,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

5、学生结合_日常生活_,通过_观察、操作、实验_等形成的对图形的直观体验,掌握的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体验的有关图形变换、确定位置的方法,又需要在_解释、应用与拓展_的过程中加以强化并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

6、“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一些数学史实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_丰富的历史渊源_,了解_祖先的智慧_,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空间与图形”_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_,了解_“空间与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_,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加深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理解。

1、要使学生建立“统计观念”,必须使他们真正投入_到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_的活动中,以逐步积累经验,并最终将_经验_转化为观念。

2、实践性的原则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是_学生主体的参与_,这种参与是_多层次、多角度_的参与。

3、“实践与综合应用”把解决现实的、综合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学生_自主探索_、_合作交流_,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_提出问题_、_明确问题_、_探索问题_、_解决问题_的过程。

4、要促使学生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_认识_数学、_体验_数学、_应用_数学。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_启发性的问题情境_,引导学生_经历探索过程来实现_。

五、问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是什么?2.“合作者”的含义是什么?3、举例解释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经历(感受)”。

4、新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的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确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什么?2、举一例说明如何将一般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活动化的形式?3、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4、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如何实施过程性原则?5、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多样性的教学素材?1、分析传统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往往也会提供一些真实的数据进行学习,但这些数据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统计的必要性,这是为什么?2、“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如何注意实施方法的现实性?3、《标准》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意义是什么?4、“实践与综合应用”探索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5、—个好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题要表现出适量的综合性是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