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精品教案
《渔夫的故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渔夫的故事》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夫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渔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智慧。
三、教学准备1.课文《渔夫的故事》2.生字词卡片3.小组讨论记录表4.角色扮演道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渔夫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渔夫的有趣故事。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故事。
(三)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分析故事情节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析渔夫在故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故事。
(二)深入分析渔夫的智慧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渔夫为什么能成功地解决遇到的问题?2.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角色扮演1.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2.各小组展示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二)拓展活动1.请同学们以“渔夫的智慧”为主题,进行创意绘画或手抄报制作。
2.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分享创作心得。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渔夫的故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故事理解渔夫的智慧与勇气,学习生字词。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渔夫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二)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最吸引你们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好,我们一起来找出故事中的关键信息,看看渔夫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渔夫的故事 教学设计优秀5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所以开课后,我先请学生带着大家认读生字词,然后默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段。
有三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对第二和第三段的分法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第一段的分法却各不相同。
怎么才能把它们的思路统一起来呢?我说:通过你们刚才对段意的总结,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能紧紧围绕渔夫和魔鬼的角色展开情节。
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
第二、三部分同学们的分法没有异议,第一部分分到哪里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同学们集中思考起来。
较后他们确定,一叁自然段写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我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浩浩很积极地站起来,但是从他一开始的发言中,我听出他是打算细致地复述课文,我提醒他:听清老师的要求,我是请你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浩浩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抓住这三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进步很大。
我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了他。
接下来,我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开始带着学生研读课文。
通过问题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了他呢?让学生知道魔鬼的狡猾、凶恶、谎话连篇。
让学生看到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因为对所罗门心有所惧,所以一出来时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等听说所罗门已死了,须臾间,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3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了解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故事揭示的道理。
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象与作品的想象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这节课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到阿拉伯领略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魔之争《渔夫的故事》。
(二)了解民间故事和《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可分5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
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像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大著名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再如《燕昭王筑黄金台》等故事,早已载入史册。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民间口头创作的丰碑,也是一部流行世界各国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我国旧译为《天方夜谭》。
《一千零一夜》的初稿是由十世纪伊拉克文人哲海什雅里收集整理的。
他以一本古老的波斯故事《赫左尔艾夫萨乃》(即《一千个故事》)为蓝本,并邀请民间说书艺人记录他们认为最优美的民间故事。
高尔基认为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宏伟的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三)检查预习1、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锡xī 撬qiagrave;o 魔moacute; 耸sǒng 桅weacute;i 吻wěn撬(qiagrave;o)去啰唆(suō)挪(nuoacute;)弥(miacute;)漫丑陋(lograve;u)宝藏(zagrave;ng)抡(lūn)起作揖(yī)张牙舞爪(zhǎo)2、解词:【照例】按照惯例。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三篇
【导语】《渔夫的故事》极其⽣动地叙述了渔夫打鱼,遇见魔⿁,最后战胜魔⿁的经过。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这*间故事学⽣是⾮常熟悉的,许多学⽣都曾读过,但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对⼈物的简略分析的层次上。
这篇⽂章怎样上出新意,怎样上出深度?我思考了很久,决定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
先请学⽣介绍作者,说说他们以前读这则故事留下的印象,然后让学⽣概括毕淑敏的散⽂的⼤意,使他们意识到经典的⽂章是常读常新的。
在分析⼈物和主题时,不是架空的分析,⽽是着眼于⽂本的研读,在朗读、品味、揣摩中感悟。
课堂⼩结的步骤我也请学⽣来说他们对⽂章的新的解读,课后的作业也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布置。
⼆、课时设计及说明 按照我校⽬前倡导的情境导学法(将学⽣的学习置于适宜的思考状态之中,注重教师有效地启发引导。
创设情境的⽬的是激发学⽣的积极思维,推动学⽣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我将本课计划为两课时,第⼀课时是⽼师带着学⽣⾛向知识,是教给学⽣⽅法,培养学⽣⾃学的能⼒,以⾃主学习和交流讨论为主。
第⼆课时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思想指导下,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使清晰的问题准确,模糊的知识明确,肤浅的认识深刻,从⽽在反馈矫正中实现课堂的⾼效。
使学⽣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把教师的主导作⽤不断转化为学⽣的独⽴学习能⼒。
三、学习⽬标 1、通过⾃主和合作的⽅式研读⽣动的⼈物描写,概括⼈物的性格特点,探究⽂章的主题。
2、在阅读中初步了解⽂学鉴赏的⽅法,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个萨桑国,国王⼭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
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个王后,到第⼆天早上就把她杀掉。
当时宰相的⼥⼉⼭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辜的⼥⼦,⾃愿嫁给国王。
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7这篇略读课文是世界名著,是一首童话叙事诗,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诗人。
这首著名的童话诗讲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对知恩图报的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后一无所得的故事。
全诗鞭挞了那些凶狠、贪婪、不劳而获的人,同时也批评了老渔夫对丑恶行为的姑息、忍让和他的软弱无能,启示我们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全诗共10节,以空行相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
第1~2节,交代故事的起因。
第3~8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
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的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
第9~10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
诗歌在叙述故事时,主要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用大海的变化体现金鱼的变化,即由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到恢复老太婆贫穷的原状,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故事情节分析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比较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
但在分角色朗读时对诗文的声调、节奏等把握不够到位,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引导,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表演故事时,学生很难一下进入角色,教师要多指导学抓住人物特点,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有些学生表演时只顾自己,与同学配合不默契,表演时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探究的习惯。
和角色对话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可能语言表达不连贯,语意不清,教师要多指点。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4、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
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5、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而以下是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老师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二、教学达标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
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
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
(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
(做用力拉鱼网状)4、学生排练: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
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三、开拓扩展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四、能力延伸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五、欣赏体会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
《渔夫的故事》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渔夫的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渔夫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介绍:讲述一个渔夫辛勤劳作,最终捕获一条大鱼的故事。
人物分析:分析渔夫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坚韧、乐观等。
主题探讨:探讨渔夫的精神品质和对生活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渔夫形象的分析与解读。
渔夫精神的领悟和思考。
2.2 教学难点对渔夫精神深层含义的理解。
学生个人体验与故事主题的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分析人物。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渔夫精神的理解。
写作法: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和渔夫的看法。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故事情节和渔夫的形象。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渔夫生活的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展示渔夫劳作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渔夫的兴趣。
简述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分析渔夫的形象。
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4.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渔夫的精神品质和对生活的态度。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渔夫的形象特点和渔夫精神的重要性。
强调尊重和理解渔夫辛勤劳作的精神。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于渔夫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找出其他有关渔夫的故事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5.2 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课后作业,分享意见和建议。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的作业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渔夫的故事》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渔夫的故事》,了解渔夫的形象特点,学习渔夫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渔夫的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己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渔夫的形象特点,学习渔夫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分析渔夫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看渔夫捕鱼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渔夫的生活环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渔夫有什么印象?他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述《渔夫的故事》,让学生认真聆听。
2. 学生回答故事内容,教师点评。
(三)分析故事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渔夫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渔夫的品质,强调渔夫的善良品质。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渔夫的善良品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3.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渔夫的善良品质。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渔夫品质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渔夫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渔夫的形象特点,学习渔夫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第五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的善良和勇敢。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精品3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4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善良、机智、勇敢,魔鬼邪恶、残暴、愚蠢。
2、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复述的方法,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课文,激发兴趣(一)游戏导入师:在这个故事的单元,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接触了民间传说,深入了解了希腊神话,今天啊,我们将一起走进一篇阿拉伯民间故事。
在走进这个故事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如果我说一句故事中的台词,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第一个,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师:第二个: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最后一个: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渔夫的故事(二)资料袋介绍师:这些故事都选自《一千零一夜》,请你浏览资料袋,了解这部神奇的故事书。
生浏览资料袋师旁白: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由264个小故事组成,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今天我们也将走进一个《天方夜谭》中的奇妙故事,它的题目是?生:渔夫的故事(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来看一看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吧!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刚刚在朗读的过程中,想必你一定碰到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它们吧。
PPT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们来带读。
重点字:撒、散。
再读课文,梳理情节师:看来生字的障碍大家已经扫除了,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使用我们学过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出示PPT主要内容页,给出主要内容支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梯度地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指名回答,边听边评价边板书:捞胆瓶、放魔鬼、杀渔夫、胜魔鬼生:这个故事是讲渔夫在无意间把魔鬼住着的胆瓶捞了上来,而他救了魔鬼一命,魔鬼却恩将仇报,然后,最后还是渔夫以他的智慧压制住了魔鬼的妖气。
课文《渔夫的故事》教案范文
课文《渔夫的故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渔夫的故事》的背景知识,理解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渔夫的形象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懂得诚实、善良、勤奋等品质的重要性。
(3)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渔夫的形象特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寓言故事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渔夫的故事》的背景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渔夫的形象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4. 实践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诚实、善良、勤奋等方面的寓言故事。
3. 思考课文的寓意,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水平。
4.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 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课堂情境。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教案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渔夫的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分析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有益的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
(3)故事道理的提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
(2)故事道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故事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道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了解故事背景,提出疑问。
3. 教学资源:故事文本、多媒体课件、讨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渔夫的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深入剖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理,指导生活。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故事道理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渔夫的故事教案公开课
渔夫的故事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渔夫的故事背景介绍1.1 故事背景:渔夫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一个小渔村,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渔夫在一次捕鱼过程中,意外地救了一位落水的神仙,从而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冒险之旅。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渔夫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第二章:渔夫与神仙的相遇2.1 故事梗概:在一次捕鱼过程中,渔夫救了一位落水的神仙,神仙为了感谢渔夫的救命之恩,赋予了他特殊的能力,并告诉他一个重要的秘密。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夫与神仙相遇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渔夫的行为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章:特殊能力的赋予3.1 故事梗概:神仙赋予渔夫特殊的能力,使他能够感知到鱼群的位置,从而捕获更多的鱼。
3.2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特殊能力对渔夫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特殊能力在故事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特殊能力的赋予。
第四章:渔夫的冒险之旅4.1 故事梗概:渔夫在拥有特殊能力后,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长为一位勇敢的渔夫。
4.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渔夫的冒险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冒险对渔夫成长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渔夫的冒险之旅。
第五章:渔夫的故事结局5.1 故事梗概:渔夫在冒险过程中,学会了勇敢、智慧和善良,最终成为了渔村的英雄,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5.2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夫的故事结局,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5.3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结局。
第六章:渔夫故事的主题探讨6.1 故事主题:本故事主题是关于勇气、智慧和善良的价值观。
2021年《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10篇)
2021年《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10篇)《渔夫的故事》教案1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
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2、领会__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教学达标: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
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只撒四次,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
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
(做撒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
(做用力拉鱼状)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
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开拓扩展: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能力延伸: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欣赏体会: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6篇】
《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6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本单元专题是“中外古典名著”,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内容?(师生共同回顾,包括课外阅读的`内容,目的是引导课内外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大量阅读实践。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
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
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1.快速默读课文。
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说出大意。
2毙∽楹献骼识量挝摹;ハ嗾音,读通读顺。
3卑凑“事情发生的原因——事情发展的经过——事情的结果”思路理清全诗线索。
再按照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理出重点部分的线索。
可在课文上做出标记,画出重点诗句。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1.朗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本文这三位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非常鲜明突出,其实这应该归功于作者对这三位人物的语言的精彩描写,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一段∽2.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发现“对比”、“反复”、“用海水变化象征金鱼情感的变化”、“用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等表达方法,并领悟其表达效果。
) 3倍灾魅斯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上找依据。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为充分把握人物特点,理解课文,进行表演做准备。
四、拓展延伸1.分小组或自由组合剧组,表演课文内容。
(在尊重原作基础上,可增加细节,创造情节。
)2.课外阅读古典诗歌名著,制作读书卡片,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作准备。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小伙伴们。
自古以来,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而《渔夫的故事》一课就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再加上全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而是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
学生们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恩将仇报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其次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而且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
正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狡猾的魔鬼与聪明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师生面前,最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的故事》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而且是最长的课文。
对于这么长的故事,我们该如何找准突破点呢?我想首先得关注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渔夫与魔鬼。
就这篇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脉络之后,可以首先抓住“魔鬼”这个恐怖的形象。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渔夫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渔夫的故事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爱读故事吗?都读过那些故事?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zhēn),就把她杀了。
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
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
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
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
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
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
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
板书:渔夫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
二、理清课文结构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及其一般特点?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一般特点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0页,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1)自学生字词。
(2)按故事情节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明确1.字词⑴注音弥(mí)漫一缕(lǚ)供养(gōng)口供(gòng)宝藏(zàn g)躲藏(cáng)⑵解词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渔夫的故事教案 1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多媒体和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
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
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
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
”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
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
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
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
”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也叫《天方夜谭》。
你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⑴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通读全文。
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1.小组交流: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渔夫的故事》教案范文
《渔夫的故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渔夫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诚实守信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故事主题思想的领悟。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2)如何运用文中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以故事中的实例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渔夫的故事》相关文本。
2. 课件:故事情节图片、生字词卡片、视频资料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借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渔夫的故事》的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掌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故事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渔夫的故事》教案
《渔夫的故事》教案《渔夫的故事》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夫的故事》教案1预习积累:1.给文段标上序号,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故事。
2.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相关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一千零一夜》及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
2.掌握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渔夫勇敢、智慧的个性,培养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经验。
评价任务: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来。
2.体会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清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
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这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又名《天方夜谭》,它包括了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板书题目)解题:“渔”即打鱼。
“天方”指中东阿拉伯地区,“夜谭”即彻夜深谈。
“轶(散失)事”即世人不知道的史事。
展示并阐释学习目标。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辅导:探讨渔夫“喜悦惊奇——胆怯害怕——机智沉着——坚定勇敢”和魔鬼“恐怖胆怯——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反悔说谎”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读出众多“?”“!”的语气。
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15篇)
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15篇)渔夫的故事篇1【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自主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借助语文课堂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形感,在理解和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魔鬼的丑恶和渔夫智慧和勇敢,以及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在听说读写中领会文中人物的性格,感悟渔夫的智慧和自信、果断,学会对民间故事的语言赏析能力。
【过程预设】一、大致了解《一千零一夜》1、“同学们,你们看过《一千零一夜》吗?里面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现在的哪些国家?(阿拉伯)2、猜一猜“芝麻芝麻,开门吧!”“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恶魔岛、巨蟒”(幻灯出示以上句子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句子分别出自哪一个故事:一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二是《阿拉丁神灯》,三是《辛巴达航海历险记》)二、导入新课1、那我们今天学的是:渔夫的故事(板书)2、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是吗?那我们来读读以下词语撒网打捞拉拢撬去笑逐颜开自言自语堡垒铁* 桅杆山洞喇叭无恶不作恩将仇报下流无耻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二排形容渔夫、三四排形容魔鬼)板书:渔夫魔鬼(此处“魔鬼”二字写得比较大)3、快速地自由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渔夫救了魔鬼,魔鬼恩将仇报板书:渔夫魔鬼救了魔鬼→恩将仇报(捞上胆瓶)(要杀渔夫二、深入课文,赏析人物1、同学们,你们肯定都发现了,刚才老师写渔夫和魔鬼的时候,把渔夫写得小小的,魔鬼写得大大的。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以卵击石——渔夫是鸡蛋,魔鬼是石头,用鸡蛋去碰石头,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突出魔鬼是不可战胜的。
2、通过一大一小的对比,引出文中描写魔鬼不可战胜的文字幻灯出示: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齐读,思考: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魔鬼?(如庞然大物、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等)3、深入体会魔鬼的丑恶嘴脸“魔鬼的外表就已经是如此的可怕,那他的内心是不是也同样的可怕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上面两句魔鬼说的话,去感受一下魔鬼的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案:渔夫的故事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喜欢看故事书吗?那肯定知道不少故事啰!猜一猜!
芝麻开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阿拉丁神灯》
宣布上课!看到同学们这么有精神。
再奖励大家一个吧!
我是一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跟所罗门作对
2.板书课题《渔夫的故事》。
这个故事老师可是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
赶快打开书!
二、初读。
1、让我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
注意你们读完一遍后,可以挑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再反复地读,也可以和别人合作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2、时间到!认为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顺的同学请把小腰板挺挺直。
真自信!
3、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把课文读通
了,接下来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懂,请同学们赶快看看文章上面的这段学习提示,看看它给了我们哪些温馨提醒呢?交流。
4、好,请同学们带第一个问题静静地默读思考,并在书上做做相应的记号。
巡视、指导
过渡:同学们刚才都说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了,并且尝试着去读懂课文了。
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5、指名读词语
捞着锡封金币发誓
规矩恩将仇报倒霉
用上恩将仇报说说文中渔夫的经历。
铁叉文中用铁叉来形容什么?你能把它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吗?指导朗读
看图想象:像
这是一个怎样的魔鬼?读了课文你还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魔鬼?
2、快速浏览,发现特点
2、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师读叙述部分,边读边讨论。
3、指名分角色读,评议。
重点评议渔夫心理活动的一段和第20段。
师当魔鬼:你真的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