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实施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课程实施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1-09-27T16:16:17.40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刘爱玲

[导读] 同时在小组讨论学习时,也提醒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对能力弱的同学多加帮助,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刘爱玲

(洛阳市第三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新的课程改革在洛阳已经实施一轮了,新课程理念也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广大教师都在积极地实施课程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一下是笔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愿与同行交流。

一、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长时间地、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绪论”课的教学。在讲“绪论”时,可对教材的内容做一些处理:从物理学的伟大成就、物理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声、光、电、磁等事实和资料,说明物理科学与人类的关系,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2)适时设置悬念。设置悬念即通常所说的“吊学生胃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紧迫心理,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就感。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物理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更新、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特意选择和介绍一些当今物理学研究的最新领域和信息,并通过对我国目前物理学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对比,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决心,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直接兴趣能逐步转变成为一种稳固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和知识学习并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我们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会解题得高分,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教学活动始终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会走很多弯路,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如: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因此,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一说做实验就精神来了,别以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目的地准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抱着好玩的心理进实验室的,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看、热闹、没有课堂作业。有时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没有动过手,完全是一个看客。如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时,学生将电路接通后,电灯发光了,他们就以为实验任务完成了,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实验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痛的事。另外,鉴于中学阶段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设施的限制、学生认识物理的能力的限制等诸多因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只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每节课都有一个探究能力作为重点。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将探究活动与知识学习并重。

三、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新教材的编排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探究、观察、实验等,但每种活动之中,都有讨论这一项,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存在的问题互相启发、分析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1)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2)气氛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参与,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屑讨论,只顾看书;(3)小组分享交流时,有的小组无人回答,有的常常只有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如此下去,课堂讨论将名存实亡,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需要恰当运用一些课堂管理技巧,比如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真正负起责任;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并对各成员分工情况张贴在教室里;各学习小组进行比赛等等。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能倾听别人的见解”,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其实倾听别人的见解,首先是对别人的尊重,且有时能使自己思路大开,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展示讨论成果时,必须是小组中任意一位学生都能回答出问题,才算小组完成任务,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小组中学习能力比较弱、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交流时笔者也有意识地把机会留给这些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在展示成果时所闪现的思维火花及时发现、及时表扬。慢慢地这些学生逐渐有了学习的信心。试想,有那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愿争先?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他们之所以甘愿成为老师、学生眼中的差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丧失了自信,自己把自己给打倒了,因此在教学中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小组讨论学习时,也提醒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对能力弱的同学多加帮助,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积极地实施课改也是身在教学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钻研新教材,积极探索和尝试,提高自身素质,获得真正有活力的物理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