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布局要点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清真寺空间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清真寺空间要求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宗教场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
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社区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建筑设计规范中,清真寺的空间要求被严格规定,以确保信徒可以顺利开展宗教活动,并提供舒适的环境。
下面将从不同层面来论述清真寺空间要求。
1. 寺院平面布局清真寺的平面布局通常采用方形或矩形,以保持统一和和谐的整体感。
它通常包括以下常见区域:- 大殿(主礼拜厅):这是清真寺最重要的区域,用于进行礼拜和集会。
它应该足够宽敞,以容纳大量信徒,并且通风良好。
- 小圆顶区:有些清真寺会在大殿的顶部设置小圆顶,以提高通风和光线的效果。
- 教室:用于宗教教育和学习的空间。
这些教室通常位于主殿的附近。
- 声音区域:用于放置呼唤信徒礼拜的喇叭和音响设备。
2. 清真寺内部布局清真寺内部的布局应该简洁明了,以便信徒可以专注于宗教活动。
以下是清真寺内部布局的要求:- 祈祷方向:所有清真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指示礼拜方向(朝向麦加)的区域,如墙壁上的指示牌或其他标志。
- 清洗区:清真寺内部应该设有洗手间和清洗区,供信徒在礼拜前进行必要的净化仪式。
- 适当的照明:清真寺内部应该有足够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确保信徒可以清晰地看到。
同时,照明要柔和,不刺眼。
- 空气流通:清真寺内部应该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排除异味和烟雾。
3. 清真寺装饰要求清真寺的装饰通常以阿拉伯式的艺术风格为主,注重细节和精致。
以下是清真寺装饰的要求:- 地板:清真寺的地板通常由大理石、花岗岩或陶瓷瓷砖制成,以便清洁和维护。
- 墙壁:墙壁上可以绘制经文、阿拉伯文字或花纹,以增强宗教氛围。
- 柱子:清真寺的柱子通常采用大理石或花岗岩制成,可以雕刻或装饰以增加美感。
- 穹顶:穹顶是清真寺的重要特色,可以是壁画、彩色玻璃或者是其他装饰材料。
综上所述,清真寺的空间要求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得到准确而严格的规定。
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细节,都要符合清真寺的宗教要求和信徒的实际需求。
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杂说2011-02-28 18:27:58来自: 广志(talkbox: ratmickey)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寺庙基本布局图
过天王殿,中道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威德至上的意思。殿内供迦 叶佛、如来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 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 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 伏“五阴魔”、“烦恼魔”、 “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 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 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 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 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 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 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 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 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 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 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 “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 “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 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 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 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建筑寺庙全部方案
建筑寺庙全部方案建筑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建造风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建筑寺庙的全部方案。
建筑寺庙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许多方面。
首先,应该选择一个适合修建寺庙的地点,通常会选在山间或者风水宜人的地方。
然后,设计师需要根据寺庙所供奉的佛教菩萨或神祇的形象和特征来确定寺庙的整体设计风格。
一般来说,寺庙建筑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山门是寺庙的入口,通常会有门楼和门神的雕塑,寓意着神佛保佑。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要大殿,供奉着主要的佛菩萨或神祇,殿内通常会有佛像或神像,以及供奉香炉、经座等。
佛塔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用来供奉佛经和佛骨舍利。
除了这三个部分,寺庙还有经堂、斋堂、客堂等辅助建筑,用来举办佛事活动、接待香客等。
在建造寺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为寺庙通常会遇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所以建筑师需要合理布局寺庙的结构,使用坚固的材料,以确保寺庙的安全。
此外,寺庙的建筑风格也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建筑寺庙的装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寺庙建筑通常使用黄色、绿色、红色等鲜艳的颜色,寓意着祥和和繁荣。
寺庙的屋顶通常采用柔和的弧形设计,有重叠的瓦片和彩绘,突显了寺庙的尊贵和庄重。
寺庙的壁画和雕塑也是寺庙建筑中的重要元素,寓意着宗教故事和神佛形象。
此外,建造寺庙还需要注意寺庙的功能性。
寺庙通常需要有合适的空间供信徒膜拜和礼佛,还需要有可供游客参观和学习的场所。
在寺庙中,还需要为僧侣提供适宜的居住和修行环境,包括房屋、寺院和禅堂等。
总之,建造寺庙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建筑结构和功能等多个因素。
寺庙建筑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佛寺布局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
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
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
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
“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
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
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华建网中标快讯招标评估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
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
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
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寺院七室建设内容
寺院七室建设内容
佛教寺院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地方,更是现代游客常去参观的地方。
中国的寺院建筑主要有塔院、石窟、殿堂等形式,其建筑布局可以概括为“伽(qie切)蓝七堂制”,也就是说一般寺院建筑主要有七座。
中国的佛寺寺院建筑布局多为坐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修建若干建筑,通常一般顺序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
在中轴线的两侧还建有一些配殿,通常建有:放生池、钟楼(东)、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西)、客堂(待客室)、禅堂、斋堂、寝堂、西净(卫生间)等。
寺院的主体建筑
1、山门:因寺院多选择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山门是进山或进入寺院的大门。
大多数寺院的山门是一座有三个门洞的牌楼式建筑,因此也称之为“三门”。
它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
正中的门是所谓的“空门”,是指皈依佛门要达到“四大皆空”。
古印度哲学认为,物质是由“四大”要素组成的,即土、水、火、风,人只有达到“四大皆空”的认知程度,才能成佛。
左边的门叫“无相门”,是指人进入此门可以达到“脱离表相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程度。
右边的门叫“无作门”,是指人进入此门可以“扬善、防非、止恶”。
通常人们所说的“了却尘缘,遁入空门”,就是指人要忘却人间的一切烦恼,
进入山门,出家为僧。
这“三门”其实是反映古印度的一种哲学思想。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化的象征。
下⾯我们⼀起看看寺庙雄伟巍峨的殿阁建筑风格以及特有的⽂化特点。
汉传佛教寺庙⼀般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式对称分布,从前⾄后依次建有⼭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丈室等。
禅宗有“伽蓝七堂”之说,“七堂”⼀般是指:塔(安置佛舍利)、⾦堂(⼜称佛殿,安置本尊佛。
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作僧坊,即僧众宿舍。
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即三⾯僧房)和⾷堂(⼜称斋堂)。
⼀、⼭门⼭门,为寺庙中的第⼀道⼤殿。
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建于⼭林,因此称寺庙正⾯的第⼀道楼门为⼭门。
⼀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作门,左边为⽆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空门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皆空”之意,这种哲学思想是⼀门⼤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
⽆作门在右边,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
代表的是努⼒⾏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道慈悲法门。
⽆相门在左边,主要是告诫⼈们不要固执⼰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我为中⼼,要尊重众⽣万物,处处顺其⾃然,所以说懂得了⽆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便之门。
⼭门内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将,⾯相凶猛吓⼈,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
他们⼿持⾦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虽然在佛界中地位不⾼,但与佛祖朝⼣相伴,属于最亲近的⼈。
传说佛的五百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卫队长密迹⾦刚。
他原来是法意王太⼦,皈依佛教后担当把守寺院⼤门重任。
因为⼀个⼒⼠不符合中国的对称美,所以传⼊中原后⼜增加⼀位⼒⼠,⼀左⼀右⼆将守在⼭门两侧。
⼆、钟楼、⿎楼进⼭门之后,有钟、⿎⼆楼相对。
左为钟楼,右为⿎楼。
⼀般早晨先敲钟,以⿎相应;傍晚则先击⿎,以钟相应。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
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
相传中国第⼀座古寺,东汉永平⼗年所建的⽩马寺,就是⽤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枣鸿胪寺改建的。
中国⼈从⼀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隋唐以前的佛寺,⼀般在寺前或宅院中⼼造塔。
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
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
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
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门、西净、浴室。
较⼤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楼等建筑。
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抵⼀致。
佛寺殿堂的配置⼤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南往北,依次为:⼭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东侧为僧⼈⽣活区,包括僧房、⾹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
西侧主要是云会⼭门⼀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相门、⽆作门。
⼭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刚⼒⼠,守护佛法。
⼭门⽽后的天王殿,中供⼤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称为“未来佛”。
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部洲的⼭河⼤地,⼜称为“四⼤⾦刚”。
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
⽐较常见的是:⼀佛⼆弟⼦:释迦佛、阿难、迦叶。
⼀佛⼆菩萨:释迦佛、⽂殊、普贤。
⼀佛四弟⼦:释迦佛、⽂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佛:阿閦佛(东)、宝⽣佛(南)、⼤⽇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迪庆香格里拉藏传佛教寺庙布局浅析
迪庆香格里拉藏传佛教寺庙布局浅析迪庆香格里拉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一个著名的藏传佛教传统文化区域。
在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寺庙,这些寺庙不仅是藏传佛教的学习和修行场所,同时也展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
本文将对迪庆香格里拉藏传佛教寺庙的布局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I. 寺庙布局的概述1. 整体结构迪庆香格里拉的寺庙大多按照传统的藏传佛教建筑风格进行布局,包括主殿、经堂、僧舍、转经楼、藏经楼等部分。
寺庙的布局通常围绕着一定的中心轴线进行设计,主殿位于中心位置,其他建筑围绕主殿而建,形成独特的建筑群落。
2. 建筑特点迪庆香格里拉的寺庙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屋顶多为歇山顶或抬檐歇山顶,檐下常有精美的彩绘、木雕和壁画。
寺庙的布局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多依山而建,融入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使得寺庙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II. 主要建筑及布局1. 主殿主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通常是寺庙最大、最重要的建筑,用于供奉佛像和举行法事。
主殿通常位于整个寺庙的中心位置,周围围绕着其他建筑,象征着佛法的中心地位。
主殿通常设有供奉佛像的大殿,供僧众诵经礼佛的经堂,以及用于存放经书和佛教法器的藏经楼。
2. 转经楼转经楼是寺庙内供信徒和游客转经礼佛的地方,通常位于主殿的一侧或庭院中。
转经楼内设有转经筒,信徒们可以在此转动转经筒,以示诚心礼佛念经。
转经楼的建筑风格与主殿相似,多采用木结构,并常常配有彩绘和雕刻装饰。
3. 僧舍僧舍是寺庙供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地方,通常位于寺庙的一侧或后部。
僧舍的布局简单而朴素,多为木质结构,包括禅房、厨房、起居室等。
僧舍的建筑布局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与主殿的宏伟气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II. 寺庙布局的意义1. 宗教意义寺庙的布局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宗教教义和信仰体系,主殿作为佛法的中心地位,象征着佛陀的加持和呵护,是信徒们礼佛念经的场所;转经楼则代表了信徒们对佛法的虔诚信仰,通过转经礼佛来祈福祈福;僧舍则为僧人提供了清净安宁的修行环境,有利于修行者修身养性,潜心修学佛法。
佛教寺院建筑(精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寺 院 平 面 布 局 图
• 镇 江 禅 寺 平 面 图
白马寺鸟瞰图
• 山门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
寺院建筑 三门殿
• 山门,多 为歇山式 并列三门, 也叫山门 殿、三门 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寺院内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
弥勒佛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塑像
大雄宝殿
• 大雄宝殿,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正殿,是 寺院最主要的宫殿。供奉的主要佛像, 常见的有一、三、五、七尊类别。
• 供一主尊的,多供释迦牟尼佛像。但在 净土宗的寺院中,也有在大殿供阿弥陀 佛的。
大雄宝殿
• 供三尊佛的有三种安排方式。第一种是供“三身 佛”,中尊为法身佛,左尊为报身佛,右尊为应 身佛。第二种是供“横三世佛”,中间一尊为释 迦牟尼佛,左尊为药师佛,右尊为阿弥陀佛。三 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 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 萨。第三种是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佛。正 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天 王 殿 内 弥 勒 佛
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
在 弥 勒 佛 像 背 后 , 面 向 大 雄 宝 殿
抢 之有 天 走 一八 佛 ,神 王 骨 位将 殿 , 居, 内 韦 韦 陀 神陀 韦 及 将是 陀 时 之南 菩 追 首方 赶 。增 萨 , 释长 四 奋 迦天 大 力 涅王 天 。 夺 磐属 王 回 时下 每 。 ,八 人 常 邪神 手 站 魔将 下 32
佛教寺院建筑
• 1)寺:僧人居住、供奉佛像、礼拜上香的地方。
• 2)布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 等。生活区常在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 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 茶堂(接待室)等。在中轴线的西侧前(南)一 般是“接待区”,设有“云会堂”,以接纳四方 来客。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寺庙空间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寺庙空间要求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具有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要求。
在建筑设计规范中,针对寺庙空间的规定主要包括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旨在为寺庙提供恰当的宗教仪式和信仰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寺庙空间要求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寺庙的建筑形式寺庙的建筑形式是寺庙空间设计的基础,也是外观特色的体现。
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寺庙的建筑形式通常包括主体建筑、塔刹、庭院和门楼等。
主体建筑是寺庙的核心,其高度、平面布局和风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塔刹作为标志性的建筑元素,也需要具备规定的高度和外观特征。
庭院和门楼的布局和比例也需要符合规范的要求,旨在创造宁静、祥和的寺庙环境。
二、寺庙的空间布局寺庙的空间布局需要满足宗教仪式的需求和信徒的参拜活动。
建筑设计规范中通常要求寺庙具有合理的流线和布局,保证信徒的流动和参拜的便利。
寺庙通常包括大殿、庭院、禅堂、钟楼、经堂等功能区域。
同时,根据规范,这些功能区域的大小和相互的位置布局都要符合宗教仪式和信徒行为的需要。
例如,大殿通常位于主体建筑的中央,是信徒进行礼拜和祭祀的重要场所;禅堂则用于修行和默念经文;钟楼的位置通常较高,方便信徒听到钟声。
通过规范指导下的空间布局,能够提供良好的参拜体验和信仰感受。
三、寺庙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规范中还包括对寺庙建筑材料的规定。
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其建筑应体现庄严、祥和的氛围。
因此,在材料的选用上,规范要求通常倾向于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同时,规范还强调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使用无毒、耐久、易于保养的材料。
通过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可以确保寺庙空间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对信徒的尊重和关怀。
四、寺庙空间的光线与氛围寺庙空间的光线和氛围对于信徒的宗教体验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规范中强调在寺庙空间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并避免强烈的日照和阴影。
同时,为了创造平静、安详的宗教氛围,规范还要求适度使用柔和的照明和色彩。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PPT精选文档
图22 海岛观音
35
5、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寺庙中轴线的后部。藏经楼的“藏”,读zàng, 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 意思。
藏经楼的功用一般用于藏经,也可以用于僧人阅读经书的 场所或是接待贵宾的场所。
藏经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毗卢阁,楼上藏经书,楼下 供奉毗卢遮那佛;二是转轮殿,所有经书放在一个大转轮 上,人们只要将转轮转一圈就代表读经书一遍。
23
图16 弥勒佛
24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27
图18 韦驮天
28
4、正殿(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是 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此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 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海岛观音像。各地寺庙因地制宜,可能 并不完全相同。
16
图12 山门(三门)
17
图13 金刚力士
18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梵钟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 早晚报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
寺庙立向法
寺庙立向法
有风水学生接到盖寺庙的风水业务,问我应该注意什么。
寺庙是修行的地方,和普通阳宅不同。
普通阳宅求的是丁财贵。
寺庙却是要的香火旺盛,出高僧大德才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无仙则不能声名远播。
寺庙讲究四大皆空,真空中妙有,妙有中真空。
有3点要注意。
1,寺庙正殿要立大空亡向。
这个大空亡不是玄空派的所谓空亡。
而是指八干四维12正向,中间5度。
七十二龙三合派风水,认为八干四维12正向是大空亡,没有五行,不能立向。
本人所学八干四维却有五行,不是空亡,有天机存焉。
2,寺庙正殿佛像要立小空亡向。
这个小空亡也不是玄空说的空亡。
而是说的七十二龙相邻的分金线。
这样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3,寺庙布局要做神助格。
神助格专门利于修行,出高僧大德。
这样才能香火旺盛。
一家之言,大伙参考。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综述=700)window.open('/DownloadImg/2 013/01/0717/29448034_1.jpg');" border="0" alt="中国传统寺庙布局"src="/DownloadImg/2013/01/07 17/29448034_1.jpg"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寺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说它特殊并不在建筑本身的结构与形态上,而是指的特有的整体布局的要求。
从汉、唐以塔为中心的初期布局过渡到明清时期的我们大家常见的布局,也是随着佛教的汉化而逐渐改变成中国建筑形式的。
最小的山庙基本和我们的四合院的形式差不多。
一个小山门,一个简单的照壁,一个主要的神堂(大多供奉佛祖和观音之外的小一些的神),两侧为附属供奉神明。
后进院基本为僧侣生活区。
大的寺院布局就多了很多的层次。
山门在迎客的位置雄居着,一般山门为两到三重。
中间多安置四大天王,其后是左右龟驮碑刻,详细记录寺院的历史和著名事件以及重修、善款施主之类的内容。
紧接着是左钟(楼)右鼓(楼)。
山门后为三重大殿,一般中轴线上的大殿供奉次序的是观世音菩萨、佛祖、弥勒。
有一种解释是说,佛祖有三世。
前世佛是观世音,现世佛为本身,未来佛是弥勒。
寺庙主要供奉的佛神是不一致的,这和道观完全不同。
全国的道观都有三清殿供奉三位老祖。
而佛教由于显宗和大乘佛教教义的影响,所膜拜的各路神佛都有各自的道场。
只要你信佛有佛性,供奉哪个主神是可以有变化的。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菩陀山的观音殿,灵岩寺的罗汉堂,其它寺院的天王殿等等。
一般的中轴线两侧陪衬着其他各路神仙或观音的其他变身相,甚至有的还衬着鲁班庙、神医阁等。
再往后还有做功课的经堂、戒堂、僧房等等。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怎么参拜?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山门向南开,布局基本上是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等组成。
当然,这只是佛教寺院的一般布局,规模比较大的寺院还有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四堂、四台、罗汉堂、禅房、监院/方丈院、大斋堂等等,具体情况还要视规模而定。
一、山门寺庙的大门称为“山门”,因寺庙大多修建于山林之中而得名,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是三个门之谓,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的为空门,东侧的为无相门,西侧的为无作门。
无作指无因缘造作;无相即不取一切相;空门,因缘解体,一切皆空。
所以山门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也是达到涅磐境界所必须经过的门径。
一般的山门两旁有两位大力金刚像,又名“执金刚”,是两位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的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二、钟楼、鼓楼进入山门以后就可以看见东面的钟楼和西面的鼓楼。
佛教有“晨钟暮鼓”之说,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其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
鼓楼为悬挂鼓之建筑物。
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而与钟楼相对望,其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
三、天王殿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其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有的天王殿还有类似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
1、中尊:弥勒佛天王殿一般面向北,供的中尊是弥勒佛,这是因为弥勒作为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涅磐后的继承人,具有崇高的地位。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作大肚弥勒佛,是未来佛,与释迦摩尼(现在佛),燃灯佛(过去佛)一起供奉在大雄宝殿,称为“竖三世佛”;另一作菩萨像装,常带天冠,单独侍奉。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
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
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
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
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
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浅析当代寺院建筑的规划与布局
浅析当代寺院建筑的规划与布局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后,佛教元素开始融入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最早的佛教寺院。
寺院建筑的发展也深受中国礼制规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寺院整体布局以中轴线贯穿全寺;②主体建筑皆建造于中轴线之上;③以中轴线为轴左右对称设计、布置建筑;④左祖右社,前朝后寝;⑤全部建筑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长幼有序。
当今,在现代化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佛教建筑仍然保持着蓬勃兴荣的趋势。
笔者工作中参与了不同规模的寺院规划,如庐山东林寺、天台天明寺、鳌江植德寺等。
这些寺院的年代与规模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型寺院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过多次改建与扩建,还有当代新规划新建设的大型寺院;小型寺院多以村里的寺庙形式居多。
但是无论如何,现如今的寺院建设均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寺院的需求,和寺院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建筑基本的佛教功能是不会缺失的。
下面对本人参与过的一些寺院工程做梳理分类,一窥当下寺院功能布局的趋势与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宗教建筑的设计与发展。
第一类:大型寺院改建扩建工程1.江西庐山东林寺祖庭扩建项目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是佛教八大宗净土宗的发祥地,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不断的损毁与重建,时至今日得以形成祖庭和净土院两大寺院的规模。
为了适应不断增加的功能需求和满足源源不断前来朝拜的僧侣居士的活动空间,东林寺仍然需要不断的改造和扩建。
东林寺祖庭的布局现阶段主要集中在主轴线及两旁,主轴线布置的主要建筑从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并通过两侧厢房围合成大小不等三个庭院空间。
平行与主轴线的西侧,在最近的一次规划中,形成了一条新的轴线,以香光讲堂和念佛堂为主围合而成的另一个庭院。
在这两条轴线的两侧,顺次布置了一些僧寮楼,并还在不断增建新的寮房与功能用房,这组成了祖庭基本的大格局,几乎占尽了山脚下的可用面积。
余下的建筑依山而建并与山上现存的建筑相协调:如为了纪念远公而建的远公塔院,结合原有的果公塔院一起规划设计,依傍着上山道路建在两条轴线的西北角;为了临终僧侣设计重建的助念堂和老年僧侣居住养老的思归院,结合设计布置在远公塔院北侧,间隔着一条上山的道路;还有法师闭关房及居士闭关房等大大小小的建筑,也顺势建设在山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院寺庙平面布局要点
寺庙设计寺院规划设计平面布局图要点寺
庙寺院设计的总体布局为中轴线布局,庭院模
式。
一般的寺庙布局是坐北朝南,或者坐西向
东的布局模式。
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
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
第一,寺庙设计寺院设计映入眼帘的山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
第二,寺庙设计其次便是钟楼,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
钟相应。
寺庙设计中,钟楼,鼓楼为标准的建筑,旨在放置在山门的左右
上。
第三,寺庙设计第一重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
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第四,寺庙设计寺院规划设计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
方。
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
其北则
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
殿前各有旗杆一对,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有
的还设一对雕龙柱或一对玲珑塔。
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欢门及各种
法器,使大雄宝殿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
正觉寺内鼓楼
弥勒佛像韦陀菩萨像
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是佛的德号。
“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
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第五, 寺庙设计有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配置,寺庙寺院左右的厢房以及配殿。
从整体上来讲,寺院设计寺庙设计的风格就要大气漂亮为最重要的。
大家如
果有任何的古建筑设计施工的疑问,欢迎留言,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正觉寺大雄宝殿 观音殿及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