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
南方寺庙建筑规划书

南方寺庙建筑规划书一、引言南方寺庙作为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规划和设计南方寺庙的建筑,提升其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本文档将提出具体的南方寺庙建筑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提升寺庙的宗教功能,为信教群众提供更好的宗教体验;2.传承和弘扬南方地区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3.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的寺庙环境;4.打造旅游景点,促进经济发展。
三、建筑规划1. 寺庙布局设计在南方寺庙的布局中,应以主殿为中心,周围依次设置副殿、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形成一体化的寺庙建筑群。
主殿应面朝东方,布置佛像和供品,提供供奉和礼拜的空间。
副殿则作为念经和修行的场所,设置座位和经书,供信徒学习和参与宗教活动。
钟楼和鼓楼可以作为信号楼,用于敲响钟鼓,提醒信教群众参与礼拜。
2. 建筑风格选择在南方寺庙建筑风格的选择上,应以传统的南方建筑风格为基础,注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相融合。
可以参考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元素,如悬山、拱门、二层建筑等,展现南方寺庙独特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3. 建筑材料和结构南方寺庙的建筑材料应当选用环保、耐久的材料,如石材、木材、瓦片等。
在结构设计上,应考虑到地震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抗震设计,确保寺庙的安全和稳定。
4. 室内设计南方寺庙的室内设计应以简约、庄重为基调,创造出宗教氛围和平静的空间。
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壁画、彩绘等艺术形式,营造出神圣和祥和的氛围。
同时,为了便于信教群众的参与和聚集,应合理设置座位和空间,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
5. 园林建设南方寺庙的园林建设应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
可以栽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出自然和谐的寺庙环境。
园林中可以设置静修区、回廊、亭台等,供信教群众散步和休闲,增加游客的观赏价值。
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寺庙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环保:在寺庙建筑和设施中使用节能电器、 LED 照明等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

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考虑到庙宇建筑的特殊性质,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宗教文化和信仰的要求,同时结合现代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宏伟气势的庙宇建筑。
首先,庙宇的整体布局应该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信徒的行动方便。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门、正殿、配殿、侧楼等传统的建筑结构,同时在布局上注重对称美和空间流畅性。
大门可以采用硬山门或者标志性的牌楼,以体现宗教的庄严和神圣。
正殿应该是庙宇建筑的主体,要选取高大宏伟的建筑形式,体现出庙宇的尊贵和庄重。
配殿可以设置在主殿的两侧,用于供奉其他神祇或者用作供奉用品的存放。
在建筑风格方面,可以选择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风格或者现代的寺庙建筑风格,或者采用两者的结合。
传统风格可以体现宗教文化的传统和历史沿革,而现代风格可以体现建筑的时代特色和创新。
当然,无论采取什么风格,都需要注重建筑的整体美感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使用传统的木材、彩绘、雕刻等工艺,也可以考虑使用现代的玻璃、钢结构和混凝土等材料,以提升庙宇建筑的质感和耐久性。
光线和色彩的应用是庙宇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庙宇建筑通常被认为是神圣的场所,因此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光线的流动和色彩的渲染。
可以利用自然光线的引入和照明灯光的设置,创造出神秘感和仪式感并使庙宇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同时,在彩绘和装饰方面,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华丽的图案,以营造出宗教信仰的独特氛围。
此外,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运用绿色建筑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建筑周围设置绿植和水景,以提升庙宇的气场和景观质量。
综上所述,庙宇建筑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并融合现代化的技术和建筑风格,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宏伟气势的庙宇建筑。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材料选择、光线和色彩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创造出一个满足信徒需求并具有艺术、文化和宗教价值的庙宇建筑。
五行与中国古代寺庙和庙宇的设计和建筑原则有何关联?

五行与中国古代寺庙和庙宇的设计和建筑原则有何关联?导语:中国古代寺庙和庙宇作为重要的宗教建筑,其设计和建筑原则受到五行理论的影响。
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与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古代寺庙和庙宇的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色彩运用以及装饰元素等方面,探讨五行与其关联的原因。
一、平面布局1. 望向功用:寺庙和庙宇的主殿多朝向特定的方向,如东方代表日出,寓意新生和希望;南方代表炎热,寓意火元素的力量;西方代表日落,寓意衰老和寂静;北方代表寒冷,寓意水元素的润泽。
2. 建筑布局:根据五行理论,寺庙和庙宇的总布局应符合五行的相生和相克关系,如主殿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布置,以实现吸纳和保护正气的目的。
二、建筑风格1. 柱子形式:寺庙和庙宇的柱子多采用圆形或多边形,旨在营造稳定、安定的氛围,与土元素的属性相呼应。
2. 屋顶特点:寺庙和庙宇的屋顶常以翘角的形式设计,状如飞翔的鸟,寓意飞禽自由的火元素。
三、色彩运用1. 金色元素:寺庙和庙宇的装饰常以金色为主,金色代表贵气和尊贵,是金元素的象征。
2. 木色元素:寺庙和庙宇常以绿色为辅,绿色代表生机和活力,与木元素的属性相契合。
3. 水色元素:寺庙和庙宇常以蓝色为基调,蓝色代表清凉和纯洁,与水元素的特性相对应。
四、装饰元素1. 动物雕塑:寺庙和庙宇的门前常有动物雕塑,如石狮、石龙等,这些动物象征着五行理论中的相应元素和力量。
2. 石雕花纹:寺庙和庙宇的石雕常以云纹、雷纹、水波纹等五行元素为主题,用以彰显建筑的气势和意义。
五、总结中国古代寺庙和庙宇的设计和建筑原则与五行理论紧密相关。
从平面布局到建筑风格,再到色彩运用和装饰元素,都借助五行理论来表达其宗教意义和哲学内涵。
通过合理运用五行元素,寺庙和庙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宇宙的真理和规律,给人以宏伟、神圣的感受,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宗教追求和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建筑寺庙全部方案

建筑寺庙全部方案建筑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建造风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建筑寺庙的全部方案。
建筑寺庙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许多方面。
首先,应该选择一个适合修建寺庙的地点,通常会选在山间或者风水宜人的地方。
然后,设计师需要根据寺庙所供奉的佛教菩萨或神祇的形象和特征来确定寺庙的整体设计风格。
一般来说,寺庙建筑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山门是寺庙的入口,通常会有门楼和门神的雕塑,寓意着神佛保佑。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要大殿,供奉着主要的佛菩萨或神祇,殿内通常会有佛像或神像,以及供奉香炉、经座等。
佛塔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用来供奉佛经和佛骨舍利。
除了这三个部分,寺庙还有经堂、斋堂、客堂等辅助建筑,用来举办佛事活动、接待香客等。
在建造寺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为寺庙通常会遇到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所以建筑师需要合理布局寺庙的结构,使用坚固的材料,以确保寺庙的安全。
此外,寺庙的建筑风格也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建筑寺庙的装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寺庙建筑通常使用黄色、绿色、红色等鲜艳的颜色,寓意着祥和和繁荣。
寺庙的屋顶通常采用柔和的弧形设计,有重叠的瓦片和彩绘,突显了寺庙的尊贵和庄重。
寺庙的壁画和雕塑也是寺庙建筑中的重要元素,寓意着宗教故事和神佛形象。
此外,建造寺庙还需要注意寺庙的功能性。
寺庙通常需要有合适的空间供信徒膜拜和礼佛,还需要有可供游客参观和学习的场所。
在寺庙中,还需要为僧侣提供适宜的居住和修行环境,包括房屋、寺院和禅堂等。
总之,建造寺庙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建筑结构和功能等多个因素。
寺庙建筑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第二章开发条件分析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第四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运第六章项目建设第七章安全系统规划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九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第十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第十一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总论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
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某某寺历史悠久,位于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五社,该寺始建于明初,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
修复某某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某某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极目远眺,某某全景尽收眼底,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修复扩建某某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某某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某某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某某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寺庙寺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寺庙寺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文化定位这座寺庙寺院的建设,不仅仅是一处宗教活动场所,更是一处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脉和宗教信仰,我们将这座寺庙定位为融合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典范。
二、规划设计理念1.设计理念:以“和谐共生”为核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宗教活动需求,又能为游客提供心灵休憩的场所。
2.建筑风格:采用传统寺庙建筑风格,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使建筑既具有历史感,又不失时代气息。
3.空间布局:以轴线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三、具体设计方案1.主体建筑:寺庙的主体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药师殿等,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尊贵与辉煌。
2.配套建筑:设置钟鼓楼、斋堂、客房等配套设施,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和游客需求。
3.景观设计:在寺庙周围打造园林景观,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4.水系设计:引入活水,形成人工湖,寓意财源滚滚,同时增加寺庙的灵气。
四、施工技术及材料1.施工技术:采用现代施工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确保建筑质量与美观度。
2.材料:选用优质木材、石材、琉璃瓦等,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观赏性。
五、项目管理与运营1.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2.运营管理: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包括门票价格、开放时间、导游服务等,确保寺庙的正常运营。
六、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筹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报批、规划设计等。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竣工验收: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运营阶段:开展运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七、项目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提升地区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2.经济效益:吸引游客,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环境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地区环境质量。
图解中国寺庙布局

图解中国寺庙布局寺庙建筑一、寺庙朝向: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
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zà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相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贡高我慢。
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
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2)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钟。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zàng)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xié)侍(shì)。
鼓楼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qié)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3)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古建筑:寺庙设计图纸汇总

古建筑:寺庙设计图纸汇总- 园林相关古建筑:寺庙设计图纸汇总寺庙:寺和庙的通称。
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
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某寺庙斋堂工程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古建设计方案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寺庙主配套建筑建筑结构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某古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修复规划与设计图某寺庙古建施工图某寺庙天王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筑维修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寺庙大殿施工图某寺庙万佛殿立面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古建寺庙工程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建寺庙工程施工图某藏式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建筑施工图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寺庙建筑施工图纸某寺庙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平立面方案设计图某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古建施工图某古建寺庙建筑方案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古建筑寺庙立面图某寺庙古建群建筑结构图某古建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工程建筑施工图某寺庙保护修复规划图某古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建筑方案图某古寺庙设计方案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某古建寺庙天王殿设计图某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寺庙建筑施工图某古寺庙保护修复规划图某寺庙建筑设计图某古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古建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古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古建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古建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古建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古建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寺庙设计施工图某寺庙仿古建筑施工图纸某寺庙建筑施工图纸某寺庙祠堂建筑设计图某寺庙斋堂建筑施工图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供奉佛舍利,汉语称为“浮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
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
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
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
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
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
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
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
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
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
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
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
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
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
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
是“僧园”之意。
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
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
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
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
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
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
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
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寺庙建筑布局图庄严与供具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
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
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
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
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
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
一般以绢、布等制成。
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
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
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
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
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
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
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
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
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
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
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
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
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
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
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佛像前设有香几供台(大桌),其形或长或方。
长的香几安置“三具足”之类,而方供台却是以奉五供(即涂香、花鬘、烧香、饮食、灯明)之用,以丝绣桌围将四面围起。
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
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
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
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
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
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
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
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1.正殿: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
位于天王殿以北。
是供奉佛教的教主——佛陀的大殿。
“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等“四魔”。
《法华经.涌出品》曰:“善哉,大雄世尊。
”《法华经.授记品》云:“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
”新译《华严经》卷四《世主妙严品》云:“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惶,凡有所作无空过。
”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即称大雄宝殿。
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别。
(1)供一尊佛:一般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常见有三种姿势。
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触地印”。
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呈环形,名为“说法印”。
再一种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旃,音zhān;旃檀,檀香)佛像”。
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释迦佛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释迦佛的形象雕成此像。
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所载,佛成道后,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难禁思慕之情,遂请毗首羯摩天造佛形像,此是有佛像之始。
后来仿制的也叫旃檀佛像。
(2)供三尊佛:有多种安排方式。
一种是供“三身佛”: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另一种是供“三世佛”,又分两种:一种是在三个空间世界中存在的佛,中间一尊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