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管神经性晕厥
常见于体弱的青年女性;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发作前 常有无力、头昏、汗出等症状,立即坐下或平卧可缓 解或消失。倾斜实验有助于鉴别。
2.排尿性晕厥
多见于20~30岁男性,偶见于老年人;于直立位排尿 过程中或排尿结束后发生,夜间睡眠起床时发生者更 多。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多次发作。
3.心源性晕厥
《伤寒杂病论》论厥,发挥了《内经》中关于厥为手 足逆冷的观点,重点阐述感受外邪而发厥。如《伤寒 论》说,“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此说也为温病 学说所延续,属于外感导致的发厥。一是内伤致厥。 有些医家强调了内伤杂病导致的发厥,突然发生神志 改变是辨识厥证的关键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景岳全书厥证》中指出:“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 也。”
厥证以气机突然逆乱,阴阳失调,升降失常为 主要病机,治以调和阴阳、宣畅气机为主。发 作时急宜回厥醒神,实证宜芳香开窍,虚证宜 补虚固脱;缓解后调治气血以增强体质。
1.外邪侵袭
外感六淫或秽浊之邪,内犯脏腑,郁闭气机,使气机 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发为昏厥。六淫之邪,以 暑邪为多。暑为阳邪,内侵人体,传入心包,扰动心 神;且暑多夹湿,湿阻气机,合而为厥。
2.七情内伤
忧思恼怒,大喜大惊,致使气机逆乱,当升不升,当 降不降,气机郁闭而为昏厥,此为厥证的主要原因。 如大怒则肝阳暴亢,气血随之上逆,扰动神明而为昏 厥。
厥的含义较多,首见于《内经》,除《素问》有“厥 论”专篇外,还有多处论述。《内经》中厥的含义大 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猝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 厥论》说:“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一 是指手足逆冷,如《灵枢.五乱》指出人体气机“乱于 臂胫,则为四厥”。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一是外感致厥。
第十八节 厥证
内容
【病因病机】 【辨病思路】 【辨证论治】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引起的以突 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中医内科急症之一。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间内苏 醒,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 导致死亡。发作时多无抽搐表现,醒后无肢体不遂、 语言謇涩等症状。
6.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大失血、失液等所致血浆或其他液体丧失,出现面 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有助于诊 断。
7.中暑
伴有高热(直肠温度41°C)、无汗,多发生在高温环 境或者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有头痛、眩晕、 疲劳等前驱症状。
8.癔症性木僵
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 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没有言语和随 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此时患 者的肌张力,姿势和呼吸可无明显异常,以手拨开其 上眼睑,可见眼球向下转动,或紧闭其双眼。
明朝张景岳则系统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按虚实治疗厥证的 观念。
清代的《医宗金鉴》明确地提出有无口眼歪斜和偏废是中 风与厥证的鉴别要点,切中临床实际,也表明了对厥证认 识的深化。
厥证既包括内伤杂病中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 知人事,伴或不伴有四肢逆冷表现的病证,也应包括 外感病出现神志改变,并伴有四肢逆冷的病证。至于 后世列为“厥”范畴的中风表现,则不属于本节的讨 论范围。
【辨病思路】
根据古人对厥证的描述,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系 统性疾病导致广泛的大脑功能障碍诱发的突然 意识丧失。至少在发病的初期,这种损害是完 全可逆的,包括西医学所指的“晕厥”、内分 泌代谢异常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休克等;在 古人的观念里,中暑、分离转换性障碍(癒症) 的某些类型也属于厥证范畴。
引起晕厥的原因有很多,如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心脏疾病、脑部疾病以及血液成分异常均可引 起,其中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最多见;内分泌 代谢异常导致意识丧失情况也很多,如高血糖、 低血糖导致的昏迷,甲亢危象、电解质紊乱导 致的意识障碍;此外,还有感染、低血容量导 致的休克等;以上都可以参照厥证进行辨证治 疗。本节讨论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病种:
3.素体虚弱
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而停聚为痰,偶遇剌激, 痰随气逆,蒙蔽心窍;或素体阴亏,水不涵木,肝阳 偏亢,又因暴怒伤肝,肝气上逆,气血逆乱于上;或 素体亏虚,又遇劳倦太过,过度饥饿,或房劳过度, 致元气涣散,均可为昏厥。
可见,厥证的病因虽多,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阴阳 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涉及五脏六腑,与肝关系 密切。病性不外虚、实两端,实为气机郁闭,虚为气 血亏虚。
临床上本病证需与痫证、中风相鉴别。痫证可以出现 发作性神志异常,表现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 昏仆,不知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口中怪叫, 四肢抽搐,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中风也可 以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醒后常遗留有口眼歪 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病因病机】
厥证的发生多有明显的病因可寻,常因外邪侵 袭、情志异常、劳倦饥饿太过,导致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致。
【辨证论治】
厥证首当辨虚实,虚者为气血亏虚,多表现为 面色苍白,呼吸低微,自汗肢冷,脉细;实证 为气滞、血瘀、痰阻、暑闭,多见呼吸急促, 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喉中痰鸣,或面红身热, 脉实有力。其次当分病因,如血厥虚证多见于 大失血,实证多与精神刺激有关;痰厥多见于 素有咳喘宿痰,或恣食肥甘,多湿多痰之人; 暑厥则多发于暑热夏季或高温环境。
《诸病源候论》描述尸厥,“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 而形无知也”。
还有古代医家认为,外感和内伤均可致厥,这在古代也有文献依据。
如宋代的《卫生宝鉴厥逆》初步提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 点。至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 病厥证。
元代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论述了厥证的种类,除了寒 厥、热厥、尸厥、风厥、气厥外,还补充了痰厥、酒厥之 证。
有心律失常、瓣膜狭窄、原发性心肌病等心脏病史; 伴有心悸、胸痛、气促等症状;心电图、心脏B超检 查有助于诊断。
4.高血压脑病
多有高血压病史;暂时性晕厥,伴有剧烈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血压急骤升高,视神经乳头 水肿。
5.低血糖状态
多与饥饿、胰腺疾病、肝病等有关;发生于空腹或劳 动之后;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