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摩擦力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教案
摩擦力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教案教案标题:摩擦力公开课一等奖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摩擦力的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电脑和投影仪。
3. 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如:你有没有遇到过摩擦力的例子?它们是如何发生的?探究:2. 通过实验展示摩擦力的存在,例如:将一个物体放在桌面上,然后用手推动它,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物体为什么能够停下来或继续滑动。
4. 通过实验和观察,概括出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5. 使用图示或动画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6. 解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并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练习:7. 设计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8.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重要性和应用。
10.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拓展:11. 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如推荐相关书籍、视频或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评价:12. 设计一些评价手段,如小测验或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奖励。
教学延伸:13.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摩擦力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与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比对和分析。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摩擦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试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试验技能和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试验态度,熬炼思维力量、抽象力量,运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试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现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同学思索,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状况下才会消失?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争论。
同学争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试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试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转变压力,转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试验:6人一组进行试验,留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老师巡察。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沟通争论:共享试验中的数据和试验细节,误差处理等;争论掌握变量法的留意事项,即掌握无关变量相同,只转变探究的'物理量等;试验平安问题、爱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试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推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争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同学争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摩擦力》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对摩擦力的认识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影响。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探究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认识摩擦力1.拔河比赛导入【课题:摩擦力,配图拔河】同学吗,你们喜欢拔河比赛吗?最近,我们学校将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赛前,孩子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选鞋子时却开始纠结。
【P2两双鞋子的照片】如果让你选,你觉得穿哪双鞋子更合适?为什么?2.认识摩擦力你们的意思是要增大摩擦力的话,鞋底要选粗糙一点的。
那什么是摩擦力呢?(板书课题:摩擦力)举起你的右手,停止在空中,你感觉到明显的摩擦力了吗?那你能不能用你的右手和身边的物体制造一个摩擦呢?大家有没有发现,摩擦需要几个物体接触?现在这两个物体接触,他们发生摩擦了吗?还得让它们运动起来或者想要运动的时候,摩擦就产生了。
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3.生活中的摩擦力【出示书中的4幅图】这里也存在摩擦力吗?谁和谁之间有摩擦?这时摩擦力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你还在哪里接触过摩擦力?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测量鞋子的摩擦力(1)再回到拔河的话题。
【拔河的场景】拔河的时候,脚与地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呢?这个时候,摩擦力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那么不同的鞋子,摩擦力真的不一样大吗?(生猜想:鞋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板书: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那么摩擦力究竟该怎么测呢?老师带来一个测力计,就用它来测测你们今天笔袋在桌面运动时的摩擦力。
《摩擦力》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情景:举例生活中的摩擦力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
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
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擦黑板、扫地、铅笔写字。
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所学影响摩擦力因素角度,分析讨论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轮胎、鞋底的纹路)2、增大压力(拔河选体重大的队员,用力握紧球拍,刹车)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面加润滑油)2、减小压力(顺着竹杆往下滑,手不能握太紧)3、滑动变为滚动(装轮子、用轴承)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Ⅰ、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Ⅱ、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Ⅲ、与压力的大小有关(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①分析3、4两次的实验记录,(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Ⅰ;②分析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Ⅱ;③分析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Ⅲ。
一、滑动摩擦力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接触面产生的阻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粗糙程度三、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⑴、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⑴、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⑴、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⑴、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⑴、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精选10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精选10篇摩擦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篇二第4、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教材分析】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
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
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二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控制变量的方法。
(5)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摩擦 《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
摩擦《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这4篇《摩擦力》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摩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摩擦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表达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
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
将辩论引入课堂。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
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表达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测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摩擦力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摩擦力概念及分类1.1 摩擦力定义: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2 摩擦力分类:解释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和特点。
1.3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走路、开车等。
第二章:摩擦力的大小2.1 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介绍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润滑程度等因素的关系。
2.2 摩擦力测量方法:讲解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的原理及应用。
2.3 摩擦力大小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大小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第三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1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讲解如何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2 减小压力:介绍如何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
3.3 增加润滑:解释润滑剂的作用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3.4 使接触面分离:探讨使用磁悬浮、空气垫等方法减小摩擦力的原理。
第四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4.1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讲解如何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2 增大压力:介绍如何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4.3 减少润滑: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减少润滑可以增大摩擦力。
4.4 采用摩擦增益技术:探讨使用摩擦增益材料、结构设计等方法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第五章:摩擦力在工程应用中的应用5.1 摩擦力在车辆行驶中的作用:讲解摩擦力在车轮与地面、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5.2 摩擦力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介绍摩擦力在轴承、齿轮等机械部件中的应用。
5.3 摩擦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探讨摩擦力在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4 摩擦力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摩擦力在走路、拿东西等活动中的应用。
第六章:摩擦力与运动控制6.1 静摩擦力与运动启动:解释静摩擦力在物体启动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静摩擦力来控制物体的启动。
6.2 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探讨滑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滑动摩擦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摩擦力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设计机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摩擦力的定义与分类2.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阻止开始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阻止继续滑动的力。
(3)滚动摩擦力:物体在滚动过程中,受到的阻止继续滚动的力。
2.3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有助于我们行走、驾驶等日常活动,又可能导致物体磨损、能源消耗等问题。
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摩擦力。
第三章:摩擦力的计算与测量3.1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正压力。
3.2 摩擦系数的测定摩擦系数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3.3 摩擦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摩擦系数测试仪等。
第四章:摩擦力的应用与控制4.1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动系统、轴承、轮胎等。
4.2 摩擦力的控制(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正压力;(3)使用润滑剂;(4)采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一:自行车刹车系统分析自行车的刹车原理,探讨摩擦力在刹车过程中的作用。
5.2 案例二:轴承摩擦分析轴承摩擦的原因及影响,探讨如何降低轴承摩擦。
5.3 案例三:轮胎与地面摩擦分析轮胎与地面摩擦的作用,探讨如何提高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物理學科的核心素养的学习,我分析了本节内容在本章的地位。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的第三节内容《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与弹力地位等同。
虽然初中讲过摩擦力,但是静摩擦不作为学习的重点。
在高中教材不仅强调滑动摩擦力,而且强调静摩擦力。
由于静摩擦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若有若无,难以确定,正是本节的难点。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从静摩擦力自然过渡到滑动摩擦力,学生容易接受。
但是,教材没有给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具体实验方案,而是直接给出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公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应用。
教材却要求学生会灵活应用公式解题,要求在生产与生活中,知道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将摩擦力知识灵活应用于生产与生活中。
如果没有重视研究的过程,那么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解题以及应用能力,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这正是新课程标准重视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要充分重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所以我针对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学完运动,力只是学了重力与弹力,虽然在初中学过摩擦力,但学生了解的较简单,常用二力平衡来解摩擦力的大小,。
例题不可太复杂,以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来讲。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因此,设计教学情景,应该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兴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与物理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学习,目的是要让我们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一些简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②会判断摩擦力的类型,有无,大小,方向。
③会应用N F f μ=滑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老师分析生活的摩擦力,学会从物理走向生活。
②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去解决问题的科學思維。
②通过有趣演示实验,激发学生重视科学联系实际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了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与规律。
②会求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
难点:①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③物体的压力求解(不一定始终为重力)
教学器材: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钩码、鼠标垫、气球、玻璃球若干、筷子(竹筷子,铁筷子各一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让学生分别用竹筷子和铁筷子在水中夹玻璃球,谈谈期中的感受,由学生分析由于铁筷子比竹筷子更光滑,不容
易夹起。
用吹出的气球提起杯子,生动有趣。
引入《摩擦力》的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讲解:
1.摩擦力的概念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搓搓手,搓搓衣服,体会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感受,引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指“两个物体分别以对方为参考系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老师用推桌子的方式,引出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
2..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用气球演示)
大小:m ax F F 0≤<静(通过演示实验,得出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
同时,引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N F f μ=滑(由实验得出公式)
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组实验)
①猜想与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的方向、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②设计实
验:
③实验器
材:木块,长木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鼠标垫
④实验原理:水平拉动木块下面的鼠标垫,等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由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情况,就不要求运动速度为匀速,实验误差较小。
如果直接水平拉动木块,那么必须保证是水平匀速,才能认为弹簧的示数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凭感觉拉动很难做到,实验误差就会较大。
所以我选择了拉动下面的鼠标垫,就是这个原因。
⑤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⑥实验表格: 探究影响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
改变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触面积的大小 相对速度大小
速度大小 探究与运动方向 速度方向
⑦分析表格:调用excel 作图功能,直接现场做图表,加深学生的印象。
由实验表格做出的图像可以知道,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木块与接触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压力有关,而且随着钩码均匀的增加,滑动摩擦力会均匀的增加。
⑧得出结论:实验表明,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则有:
N F f μ=滑
μ表示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他的数值跟两个物体接触面的材料有关。
5.例题讲解
例题:有一个奖杯,在下列情况下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受到摩擦力?摩擦力朝什么方向?
①奖杯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没有,因为没有相对运动趋势) ②奖杯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有,静摩擦,方向是沿斜面向上) ③奖杯被竖直握在手中(有,静摩擦,方向是竖直向上)
④奖杯压着一张纸条,扶住奖杯把纸条抽出(有,是滑动摩擦,方向与抽动方向相同)
⑤奖杯竖直握在手中,是不是用的刭越大,摩擦力越大呢?(不
是)
⑥如果奖杯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受摩擦力吗?(受,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三、课堂小结:
(引导提问,由学生回答)
①摩擦力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特点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特点
④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⑤实事求是,严谨思考问题
⑥教师小结
第一:对于分析摩擦力,情况较复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看清楚研究对象,然后再看是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一般抓住运动状态与受力分析的结合,再列方程求解。
第二:分析问题,一定要严谨,全面考虑问题,要学会灵活应用学习方法、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生活就是最好的物理实验,只要你认真观察,用心关注,到处都与我们的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习物理非常有用,非常重要。
四、课后作业:
分析自行车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如果自行车后轮不着地,你能前进吗?一般的小汽车前后轮又是如何?(要求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
①进入高中很多学生与老师反应,听得懂,做不来题目,最根本的就是只听懂了讲的知识点,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解高中物
理题目,是有方法与技巧的,例如;高一的运动学就是要学好运动,力,牛顿运动定律,把运动与力结合在一起来看,力决定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肯定是平衡状态,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就是为零。
所以,教师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准备充分,可以把重难点以最好的方式落实,学生学习效果就更好。
我深刻意识到,在课堂上,不是仅把知识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落实的一个过程,即使用的方法。
不仅教给学生知识点,而且要教会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以这节课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重视解决问题的科學思維方法。
②重视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的例题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体会物理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投入到学习中。
这一节知识点较多,比较抽象,但是把演示实验做给学生看,他们就感觉到很形象,容易理解。
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不采用讲解分析,而是直接通过学生自己做的分组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通过excel作图直接得出结论,直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