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pdf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六章
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习题 16(多选题 ) √正确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历史发展阶段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习题 17(多选题 ) √正确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谈判 统治阶级彻底觉悟 暴力革命 和平过渡 习题 13(多选题 ) √正确 列宁的“政治遗嘱”主要包括
《日记摘要》 《论合作社》 《论我国革命》 《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 习题 14(多选题 ) √正确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 习题 15(多选题 ) √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
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联合 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是不是规定有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习题 18(多选题 ) √正确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无产阶级是先进阶级 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人数最多的阶级 习题 19(多选题 ) √正确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执政党的发展需要 习题 7(单选题 ) √正确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紧密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为什么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问题?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就全国而言,允许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首先,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公有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容纳社会化大生产,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其次,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具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使生产不断发展,逐步满足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基本特征——兼谈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基本特征——兼谈中国模式

富裕和同时富裕。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 的基本特征,可以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大根据我国社会区域之间、个人之间收
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富裕的速度必然 主义经济的手段和目的、条件和结果统 人差距呈现出拉大的趋势,强调指出,
有快有慢,富裕的程度必然有高有低。
一起来,从而避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模式;本质属性;基本特征;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2—736X(2009)1 2一0049—04
On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Socialis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lts Basic Features:Chinese Mode
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 特征。
入差距越大越好,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
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达到 共同富裕的大政策。他认为这是一个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经济制度、经济机
展和共同富裕。实行这个大政策,还必 须防止两极分化。他强调:“我们的政
“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 策”。o邓小平提出这一大政策的落脚点 和出发点都是实现共同富裕。体出了社
征之一,与两极分化是相互对立的。邓 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是承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允
同富裕,但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 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渐进式改革道路 许收入差别的存在和在一定程度内的拉
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突出的
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导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忧考整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标。

(注)①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起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个⼈收⼊分配的主要⽅式,社会⽣产⽬的是满⾜劳动者物质和⽂化需要。

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把防⽌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标。

②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第⼀,“先富”政策,就是指在收⼊分配中承认差距的存在,允许⼀部分地区和⼈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同时富裕⼜不现实,只有先富才能带动共富。

第⼆,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

即依法保护合法收⼊,取缔⾮法收⼊,整顿不合理收⼊,调节过⾼收⼊,保障低收⼊者基本⽣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标的实现。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强有⼒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的现实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这一判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过设想。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的这一设想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一般结论。

但是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社会主义并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诞生于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的国家。

这就决定了在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结论。

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和判断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便成为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划分,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划分,有三种形态说。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一,两种经济同时并存,其中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相结合。

第二,政治上主权沦丧,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第三,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的政治基础。

第四,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五,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的程度,为世界所仅见的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研究综述

声明: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 “
第五 , 人们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境界。 , P (( ] 六特征论 。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六个基本特征为:
[ 收稿 日期 ] 09 0 — 1 2 4 , , 17 一)女 山西太原人 , 中共 中央党校 2 0 0 7级科 学社会主 义专业博 士生。
基本特 征 , 应该 是不 断变化 、 断发展 的 。 也 不 因此 , 在
消灭私有制。 第二, 实行按劳分配。 这是对资本主义 按资分配的否定 。 第三 , 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并消 灭商品和货币。 四, 第 过渡时期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 专政 , 最后 国家和阶级逐渐消亡。[ 2 ] 五特征论。从未来社会 的生产力 、 所有制 、 社会 生产、 分配制度 、 国家制度等方面总结马恩关于未来 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一 , 生产力高度发展。 第二, 生产 资料社会 占有。 第三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旦达到了 定程度 , 不仅 阶级压迫和剥削消灭 了, 而且一切阶 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也消灭 了。第 四, 国家逐渐消亡。
V0 .2 No 3 13 .
第 3 2卷 第 3 期
社会 主义基本特征研 究综述
邵 沁妍 , 严振 书
( 中共 中央党校 , 北京 109 ) 00 1
[ 摘要] 社会 主义基本特征作为认识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 之一 , 一直是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界研 究的热点。 文章 从三个方面总结了 17 以来我 国理论界( 98年 包括 中国共产 党) 对社会 主义基本特征研 究的理论进展 : 一是 学者们对 经典作 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的预测的认 识 ; 二是学者们对传统社会 主义基本特征 的认识 ; 三是 中国共产 党对 中 国特 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哥达纲领批判》为视角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哥达纲领批判》为视角

2— 7

锴 :论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基 本 特 征
“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的观点避而不谈 劳 动创造财富的基本前提 ,这就掩盖 了生产 资料私人
占有制是产生剥削、压迫 的根源这个社会 的根本 问
上层建筑的分析,揭示 了~种社会形态被更 高社会 形态所代替的一般规律 ,并 以此分析 了资本主义的
— —
以 哥 达纲领 批判》为视 角


( 重庆三峡 医药 高等专科 学校 ,重思批判德国机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在批判拉萨尔的机会主 义过程 中,马克思论述 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次提出了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对所 有制和按 劳分 配原则进行 了全 面的论述 。 由于各国国情不 同,现实 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 思设 想的 社会主义有极大的差异。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 持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我们 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 特征 ,又要从 我国具体 国情出 发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 义。 关键词:哥达纲领批 判;社会主义的基本 特征 ;所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差异
的权力 ,它只剥夺利用这种权力去奴役他人 劳动 的 权力 ” l 。L” J (
的矛盾 ,劳资矛盾没有激化到要通过暴力革命方式 来最后解决。马克 思的社会主义实践没能在发达的 多国同时产生,却在生产力落后的俄国首先产生 。 .
列 宁带领无产 阶级革命者 ,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 首先通过暴 力革命 ,取得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 政 ,随后传入 中国。因此 ,现 实中发展起社会主义
No6 2 1 .. 0 1
第2 7卷 ( 16期 ) J U N LO H NG I GT R EG R E NVE ST 3 0 R A FC O O N H E O G SU I R IY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全世界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同时,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维度,全面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标尺、时代标尺、世界标尺,准确反映了我国这五年来的显著变化,同时为我们理解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分析线索与逻辑遵循。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矛盾,正确把握每一阶段的各类矛盾,着重解决其主要矛盾,既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硕果积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现实国情,牢牢抓住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与道路探索,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纲领路线,带领中华民族创立新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独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党再一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决断,清醒认识这一时期既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立足主要矛盾所制定的纲领,让我国顺利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开始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课题的实践探索。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宣布了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一说法又进行了更清晰严密的表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推动以及理论本身内在的逻辑力量,凸显了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体现了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以此为基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作出了一系列科学预测和设想。

这些设想,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规律,并吸收和总结了一代代先进人物关于社会发展理想中的合理成分,对于后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但社会主义在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并不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

这就使得共产党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从各自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有效的实现形式。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P26~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回答了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田克勤刘洪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2008JYJ026)的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名词解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名词解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家宏观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

它既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按劳分配:所谓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4、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5、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6、创新型国家:是指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实现国家现代化。

7、社会主义民主:所谓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型态的民主,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的原始本意。

在本质上是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的民主的。

8、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是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实体的终极存在,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一种超现实的境界和追求。

我们说共产主义形而上的存在决非虚无飘渺,我们说共产主义形而上的存在决非虚无飘渺,可望可望而不可及,因为人不能在自我的超然性中生成,实践作为人本源性的生存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是在实践中把自己创造成人的,而实践是现实的、具体的,这样形而上的人在形而下的世界中生成,这样形而上的人在形而下的世界中生成,抽象还原到具体,抽象还原到具体,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存在于解决现实矛盾的实践之中。

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共产主义者的行为追求,不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即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也是一种理念的追求或信念的追求,遵循和实践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或信念的过程。

共产主义理想也是社会政治理想 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个人道也是个人道德修养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

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共产主义具有终极性,是古往今来人们的追求,但是其终极性是相对的,它的实现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的实现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我们能否作这样的猜想:我们能否作这样的猜想:共产主义社会也许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新纪元,包含着若干个新意义上的社会形态。

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系列未来社会形态的统称,共产主义是一系列未来社会形态的统称,这些社会形态构成另一轮人这些社会形态构成另一轮人类历史的循环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人的发展等方面概括为:人的发展等方面概括为:生产力极人发展,生产力极人发展,生产力极人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能够熟练地人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在社会化人生产的基础上,在社会化人生产的基础上,在社会化人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全社会的生实现了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社会生产和分配完全由计划来完成,商品、货币和传统的社会分工不复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将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国家、政党已经消亡,代替它们的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整个社会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用。
内容:分析中国在公共服 务体系方面面临的挑战和
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总结中国在公共服 务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
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社会建 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旨在实 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强调可持续发 展,注重环境 保护和资源节 约,推动绿色 发展、循环发 展和低碳发展。
文竞争力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社会建设
THEME TEMPLATE
民生保障体系
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 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 会建设注重民生保障,包括教 育、医疗、社保等方面。
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 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
组成: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组成。
职能:立法、监督、任免 、决定等职能,是实现人 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发展历程:自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召开以来,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在中国得到了 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定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旨 在实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和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 际影响力
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和升级
文化交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 合作
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 化的现代化,增强文化 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育、社保和医疗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论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论析
南方论刊 ・ 2 0 1 3 年第 1 O 期
理 论 前 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论析
刘春丽
( 华侨 大学厦 门工学院 福建厦 门 3 6 1 0 2 1 )
【 摘要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 实践证明能够使 中国走上国家繁荣富强、人 民共 同富裕的唯一正确的道
路 。准确把 握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 义道 路 的基本 特征 ,对 于深入 学 习和领 会 党的 十八 大精神 、进 一 步明确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特点和优势、始终坚持和不断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主义道路 ;基本特征;论析
党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 “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 阔的历史 ,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 ,我 得 出一 个坚定 的结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 “ 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生态文 明 ,促进 人的全面发 展 ,逐步实现 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 ,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2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被实践证明能够使 中国走上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的道 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 ,对于 深入学 习和领会党 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明确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和优势 ,始终坚持和不断拓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①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出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②18世纪以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发展,代表人物有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等。

③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①无产阶级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的内涵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b.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分为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③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认识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革命即使不是在全世界同时进行,也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可能成功;b.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①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三个阶段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把握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讲 稿:这一章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共产主义的问题。

也许有同学心里会说:“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那 么遥远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讲讲社会主义就行了么,为什么要用整整一章的 篇幅来讲共产主义呢。

”有一些这样的想法应该说是不奇怪的,但是我想这里面包含着一些误解,我们认为共产主义的问题还是很有必要谈一谈的。

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不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讲不清楚。

共产主义既是 一种思想和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实际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还是 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这里讲的共产主义,主要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讲,社会主义与西 方的民主社会主义不同,他们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讲社会主义。

他们是只讲社 会主义,不讲共产主义。

只要自己觉得与资本主义略有不同就可以了,自称为社 会主义了。

而我们讲社会主义不仅是与资本主义向比较而言,也是与共产主义相 对比而言的,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可以说,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指的是共产主义 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2007·6·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战略任务,并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具有诸多基本特征。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主导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指向,具有一元性。

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但这种自由选择不是肆意妄为的,而是受着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规约。

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不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混乱。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强烈的主导性和强大的引领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在于它的先进性。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了一元化指导思想,明确了一致性追求,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性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主导性的内在根据还在于它的阶级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劳动者平等互助的劳动关系上,建立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上。

它在经济上消除了价值剥夺的基础,在政治上为价值主体提供了广泛的民主,以保护和促进所有劳动者在一定物质生产条件下相对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和更好地发展自身为目的,是引导和保护劳动人民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武器,也是防止和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观念侵蚀和俘获人们意识的制约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总结陈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总结陈述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总结陈述1.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具有鲜明的我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征。

其本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总体建设理念的突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总体建设理念的突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总体建设理念贯穿始终,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3. 多民主制度的完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还包括多民主制度的完善。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民主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裙众的民主权利。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形成的本质特征还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地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弘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倡导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还显现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 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还包括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实施国防政策,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7.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上多方面的本质特征,其内涵丰富,体现了我国的发展理念和治国理念。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深刻体现了在我国的创造性运用,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充分理解,把握其深刻内涵,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总结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的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显著特征思考

社会主义显著特征思考
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包括实践论、矛盾论、辩 证唯物主义等,用于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重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文化传 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
尊重少数人意见
尽管多数人的意见可能被接受,但少数人的意见也应得到尊 重和关注。在决策过程中,应努力寻求共识和妥协,确保所 有人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考虑。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必须依法进行。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
以德治国
坚持平等互利、合作 共赢的原则,与各国 开展广泛的经济交流 与合作。
0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 征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
坚持党的领导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党始终代表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把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的权利得以实现。
人民当家作主
VS
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积极吸收和融合现代文明成果,推动 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主导权,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 行批判和斗争。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人的全面 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
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基本特征问题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如下概括: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②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

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④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

⑥以共产主义为理想,是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要解决好这些基本特征问题,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