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要求。
2. 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领会并掌握不同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2. 学会分析和解读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诗歌作品的创意思维和多元解释的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背景知识评析诗歌。
3. 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高考诗歌鉴赏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PPT或者幻灯片展示材料。
3. 活动或练习题和答案。
4. 样例诗歌作品和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首经典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作用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
2. 介绍常见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结构分析等。
3. 分析不同年代和流派的诗歌特点和风格。
三、诗歌解读与分析(40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作品,逐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练习与互动(2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析所给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 针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进行答疑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技巧。
2. 激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激情。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
2. 带领学生参观文学馆或诗歌展览,拓宽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和体验。
3.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鉴赏比赛,并为优秀作品颁发奖励。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难点1. 诗歌形象的具体分析与理解2. 不同类型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
2.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授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写、感受情感、分析象征等。
4.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七、诗歌形象类型讲解1. 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景物形象: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事物形象:探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如器物、动植物等,理解事物形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完美版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案【高考要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赏析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语言风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审题规范作答的能力。
【题型剖析】炼句炼意型★命题形式:诗中××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凝练且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赏析诗句不仅要读懂其字面含义,还要联系全诗主旨、表达技巧仔细推敲、揣摩其言外之意,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鉴赏古人炼句炼意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释句意,点出诗句的表面意或言外之意;第二步,明手法,说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三步,点情景,概述该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创设了怎样的意境;第四步,析感情,指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时第一步可以省略。
★答题示例:(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这句诗借景抒情(明手法),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廖的景象(点情景),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析感情)。
赏评语言风格型★命题形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教案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注释】
白下驿:在江宁县(今南京市)白下门外。少府:县尉的别称。在县治中主管治安的事。穷交:指患难之交。昌亭:即南昌亭。韩信为布衣时,家贫,常寄食于淮阴县下乡南昌亭长家。亭长妻患之,提前开饭。信往,不得食,怒而绝去。见《史记•淮阴侯传》。浦楼:水边酒楼。“长安”句:《世说新语•夙惠》载:晋明帝幼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曰:“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向往。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答案】A
【解析】“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相知何用早?”是一个反问句,“何用”一词表示反问语气,何必用,即没必要用,不用。这里属于关键词语解说错误,曲解愿意。“怀抱即依然”句说明两个人心意相通就可以了,就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怀抱:心心相印。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铱艳绝人”。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考语文诗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2. 掌握高考语文诗歌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3.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4. 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包括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
2. 解释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包括抒情、写景、抒怀等常见主题。
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高考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经典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诗歌鉴赏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高考诗歌题目,要求他们独立进行鉴赏和理解。
2. 学生完成后,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步:巩固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诗歌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解答等形式。
2. 学生独立完成并批改,强化对诗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重视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发表观点等。
2. 练习题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后完成的练习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诗歌鉴赏评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经典和现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诗歌讲座或分享会,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一课时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重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课时安排:4课时明辨题型: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示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示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示例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示例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示例1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理解景物诗的方法: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示例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示例2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示例3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问:“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第三课时、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比喻性意象: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烘托性意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象征性意象: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意象之情感示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示例2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示例5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⑵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医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四课时、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示例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示例: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2分;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2分示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示例3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法探究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志向、节操等)。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景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诗中景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第一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以抒发情感、咏史抒怀、描绘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等。
2. 分类:律诗、绝句、词、赋等。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 了解作者背景:研究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时期,了解其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2. 把握主题思想:通过诗句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3. 分析艺术特色:关注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
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三、唐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
2. 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四、唐诗的鉴赏实例分析1. 李白的《静夜思》2. 杜甫的《登高》3. 王维的《鹿柴》4.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三章:宋代词鉴赏五、宋词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宋词是中国文学中一种以抒情为主,以音乐性为特点的文学体裁。
2. 特点:文字精炼,情感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六、宋词的鉴赏方法1. 了解词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2. 把握词的主题与情感。
3. 分析词的结构与修辞手法。
七、宋词的鉴赏实例分析1. 李清照的《如梦令》2.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第四章:元明清诗歌鉴赏八、元明清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特点:诗风多元,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 代表作家:杨慎、辛弃疾、纳兰性德等。
九、元明清诗歌的鉴赏实例分析1. 杨慎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2.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第五章:现代诗歌鉴赏十、现代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特点:形式自由,内容多样,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思想。
2. 代表作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
十一、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 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寓意。
2. 分析诗歌的形式与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案名称: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高考诗歌鉴赏考试的要求和要点。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内容:1. 高考诗歌鉴赏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2. 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和解题策略。
4. 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讨论和引入话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和热情。
2. 介绍高考诗歌鉴赏考试的要求和要点,包括考试形式、时间分配和评分标准等。
3. 提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并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解释和示范。
4. 分析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如注释题、鉴赏题、鉴赏与解读题等,并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5. 基于具体的高考诗歌题目,进行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解答,并进行讨论和评析。
6. 总结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巩固。
7.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和解析多篇高考诗歌,以及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2. 诗歌鉴赏参考书籍和资料。
3. 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
4.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参与程度,评估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内容的情况。
2. 布置的课后作业,通过批改并给予反馈,评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形式的诗歌鉴赏竞赛,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绩水平。
教学建议与指导:1. 针对高考诗歌鉴赏考试的要求和要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诗歌进行解读,提供学生更直观和具体的学习材料。
2. 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合适的题目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风格的诗歌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得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得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得方法,鉴赏诗中得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得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得诗海中,伟大得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得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得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得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得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得将士,哀民生之多艰得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得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得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得诗人形象“我”,一般指得就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得“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得景物形象就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就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得主观感情形象,也就就是含有“意"得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得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得事物来表明自己得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得“事物"与送别诗中得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就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得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就是抒情主人公自己得形象,
二就是诗人作品中刻画得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得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得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得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得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得形象:主要就是写羁旅在外得乡思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宫女得形象:主要就是写宫女百无聊赖得生活与精神状态。
突出宫人之“怨"。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4)思妇得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得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得对象一就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就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隐士得形象:多描绘隐居田园得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得向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正就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得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得她,以田园诗人与隐逸者得姿态,赋予菊花独特得超凡脱俗得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得灵性。
3、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
(1)分析人物得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得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得具体景物得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得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得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4、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得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烘托、对比等.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得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得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得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得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得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得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得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5、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例文展示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得陆鸿渐得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就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得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得隐居之地得景物描写,表现了她得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得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得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得塑造表现了她对隐逸生活得向往与追求。
解析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得基本特征;
3、形象得意义。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简析词中得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得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得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得特征与意义。
(1)词后“沧州”得注释,暗示此词就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得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就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就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得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得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得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得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得塑造,
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得形象.(4分)
步骤:性格、身份+依据+主旨情感
(步骤一)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得形象。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得神态。
(步骤二)只有抱膝枯坐得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得身子。
表现了诗人内心得孤寂之感与思家之情.(步骤三)“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得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得思念.
六、小结。
诗中得形象,就是作者情感得寄托。
就是解读诗歌得关键,我们要学会按照科学得方法,规范得答题,去探寻那份神秘,让它变得清晰,让您感到精神得愉悦,激励自己得人生.
七、作业。
找出近三年高考卷中关于诗歌形象得相关题目并归类。
板书设计
抒情诗
诗
歌(叙事诗
意象(写景诗)
形
象带主观色彩得物象(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