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_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发展策略与实践研究——以盐城市经济技术园区为例
产城融合发展策略与实践研究——以盐城市经济技术园区为例摘要:产城融合是应对产业功能转型、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双向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城市发展由注重功能分区及产业结构转向更加关注融合发展、人的能动性和创新发展,因此产城融合是产业园区纵深发展的趋势规律。
本文以盐城市大市区产业园区在产城融合方面的战略创新与规划实践,以期对我国其他园区产城融合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园区产城融合近年来,盐城市大市区重点经济技术园区顺应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新趋势、新要求,结合区位特点,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载体建设水平,产城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对照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为此要加快推进盐城市大市区园区产城融合发展。
一、盐城市城市建设现状一是规划布局逐步优化。
结合大市区“三组团三中心”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高新区、盐城环保科技产业园、亭湖经济开发区和盐南高新区。
各重点经济技术园区突出产业特色和区位特点,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产业区域和功能服务区域。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中韩(盐城)产业园区目标定位和发展实际,围绕“产城融合、南产北城,高档配套、高端产业”总体思路,逐步形成国际水准、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格局。
盐城高新区按照“三生协调、三创融合、四化协同”发展思路,突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协同发展,布局形成“一环四轴四核四片”总体发展结构。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按照构建大交通体系的目标,园区在抓好区域间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园区内道路交通网络,每年实施一批重点道路工程,目前基本形成了对外互通、内部循环的“快速交通网”,与大市区实现了“无缝对接”。
同时,电力、消防、通信、燃气、环保及污水等其他配套也日趋完善,主要园区实现了“九通一平”。
三是功能配套加快推进。
政务服务大厦、研创大厦、翔宇商业综合体等一批综合性服务平台项目投入使用。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产城融合理论概述 • 产业新城规划原则与方法 • 产城融合在产业新城规划中实践 • 产业新城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2
3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日 益紧密,产城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新城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 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
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产业新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包括清洁能 源利用、绿色建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多元化产业布局
未来产业新城将更加注重多元化产业布局,通过引入不同产业类型的 企业,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产城融合实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等方式,推动产业与 城市融合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同质化竞争、城市功能不完善、生态环境压力等。
产城融合对城市规划影响
空间布局优化
被动收入是指个人投资一 次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次或被动收入投资一次 次或少数几次后,被动收 入是指个人投人投人投人 投资一次或被动收入投资 收入投收入投
内涵解析
产城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产城融合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产城融合经历了从产业集聚到产城互动,再到产城融合的演变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 级,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状概述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与产业之间的融合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产城融合是指城市和产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和环境,与产业相互渗透、互动、合作,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形态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推动我国产城融合发展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分析1. 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产业结构依然相对单一,主要以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服务业的比重较小。
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导致了城市产业空间的碎片化和不平衡发展,制约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 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路径的不同,城市的空间布局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中心区域过度拥挤,而郊区地带产业发展滞后。
这种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不利于产城融合的发展,也不利于城市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
3. 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不高,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
二、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对策1.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为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我们需要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
还需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为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我们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促进城市空间的整体和谐发展。
还需要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建设等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3. 提高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为了提高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和产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形成城市和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型合作关系。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报告: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我市工业园区已经开始实施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
结果显示,我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1.背景概述我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城市经济的支柱。
为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成立了多个工业园区。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区规模和服务功能逐渐扩大,逐渐转变为集中产业、商业、住宅和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大型产城融合区域。
产城融合发展既是一种空间层次的融合,也是一种多元要素的融合,是推进城市化、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
2.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的要素,以产业、住宅、交通、环境等方面为切入点,采用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市多个工业园区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研共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园区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园区内企业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以及服务能力等。
(2)园区住宅和人口情况:了解园区内住宅建设情况和人口规模。
(3)园区交通情况:了解园区与城市、乡村间的交通联系和交通设施的完善情况。
(4)园区环境情况:了解园区环境治理情况和环境改善措施的实施情况。
3.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我市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3.1 园区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其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
园区内企业的产业升级缓慢,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园区服务能力有限,企业的科技研发和营销难以得到有效支持。
3.2 园区住宅和人口情况我市工业园区内现有住宅面积相对较少,多数企业员工仍需在周边城市或乡村居住,如此一来容易造成通勤压力和能源浪费。
此外,园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也面临许多困难,如缺乏便利设施、高房租等问题。
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一、调研目的与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的工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加,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但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工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
为了促进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
三、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工业园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撑。
2. 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产城融合发展。
3.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工业园区产业单一,吸引和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有限,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欠缺,限制了产业发展和产城融合的进程。
四、调研结论与政策建议1. 多元化产业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应在继续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2.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引入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产城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3. 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工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提升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更好的交通、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和产城融合提供保障。
五、调研成果的应用本次调研的结果将为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市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探讨
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探讨作者:姚秀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0期摘要:以建设产城互动的复合型产业新城为目标,探讨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产业新城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目前阶段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城市建设中各类开发区层出不穷。
大多数开发区往往功能比较单一,是单纯的工业集中区。
作者在参与东台经济开发区整合规划的过程中,力图从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律分析入手,将产城互动的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当中,探讨产业为先导的新城区开发的规划途径。
规划背景目前从东台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趋势较好,经济总量逐年提升,但由于产业区和生活区的相互脱离,目前产业区发展仍旧强烈依赖主城区支持,通勤交通复杂。
随着经济开发区逐渐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低污染的高端产业转变,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空间分布上看,本次规划整合的运河以东地区,目前有两个发展主体,经济开发区和城东新区。
目前两个区行政上单独管理,功能上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功能为主,城东新区以生活功能为主,形成了南生活北产业的空间格局。
理论探讨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建设,大致有以下规律可循。
首先,起步阶段往往是产业先行,一开始是纯粹的工业集中,继而发展出与产业相关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这个阶段人口一般不会在区内集中,新区强烈依附于老城,依靠老城提供各种生活配套服务,这个阶段发展总体较慢,长时间内都会保持这个状态。
而后,随着产业聚集规模的扩大,开发区本身进入良性发展,集聚的资源越来越多,人口也在区内逐渐出现集聚,为工业区配套的居住区开始逐渐出现,这个阶段开发区已经不是单纯的工业集中区,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产业和居住出现齐头并进的局面。
最终,随着居住规模的扩大,居住区不再是依附产业区发展的产业配套,逐渐形成新城生活区,越来越多的不在开发区就业的城市人口逐渐迁入,到此为止,产业新城逐渐形成。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02
CHAPTER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原则与策略
生态优先
以产业为引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产业导向
人本关怀
创新驱动
01
02
04
03
鼓励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城市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产城融合。
产业升级与转型
创新模式
探索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新模式,如公私合营、委托经营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生态保护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出行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等,减少机动车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治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减少工业、交通等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05
CHAPTER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研究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引进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使用
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04
CHAPTER
城市功能提升规划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联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公共交通覆盖范围。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意义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产城融合产业新城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国内的长沙、苏州等地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存在问题
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
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产城融合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旨在将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实现城市产业和城市规划的有机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我国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产业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产城融合的重点任务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包括: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产城融合的政策保障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政策保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产城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产城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加大对产城融合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产城融合项目的落地实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城融合项目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多元化。
四、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产城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产城融合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确保产城融合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强对产城融合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
五、产城融合的示范项目产城融合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示范项目主要包括:选择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产城融合项目,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实施推进;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模式和经验;通过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和引领全市产城融合发展。
天府新区龙泉片区产城一体化调查与研究
而生 , 成为现代产业 园区发展的主流模式。
所谓 “ 产城一体 ” , 是 产业与城市协 同发展 的一种 新模式 , 要深入理解把握并协调 处理好产业和城市发 展 的空间关系。这里 , 也要特 别 明确“ 产城一体 ” 并非
发展 的示范 区 , 力争 ‘ 再造 一个产 业成都 ” ’ 。这 样 的
各个 方面 , 使之 成为统筹推进 新 区新型 工业化 和新型城镇化 互动发展 重要抓手和现代城 市新 区的 重要战略 。 实
现汽车产业和城 市发展 “ 双向融合 ” 。
关键 词 : 天府新 区; 龙泉 ; 产城 一体化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8
作者 及单位 : 成都 市龙 泉驿 区委 党校课题 组 : 课题 负责人 熊跃进 , 课 题组成 员 : 郭锡兵 、 杨亚先 、 臧运 吉, 执
模式, 将 产业 园 区建设 和城市 新 区建 设有机 结合 , 大 力加强 汽 车产 业 发展 、 城 市 功能建 设 和 生态 环境 营 造, 加快建 设 “ 世 界级汽 车产业 城 ” 和“ 国际化 生活 品
质城 ” , 最终 建成现代产业 、 现代 生活 、 现代都市 “ 三位
一
体” 协调发展 的示 范区。
产业发展 以城市为依托 , 保持产 业和 城市发展合理的 空 间尺 度 , 将 产业 功能 、 城 市功 能 、 生态 功能 融为 一
、
“ 产城 一体 ” 发展模 式的合理 内涵
我国早期工业 园区基本 是“ 产城分离 ” 的, 布局选
择城郊 , 功能 划分 单一 , 往往只注重建设标 准厂房 、 污 水处理 厂等跟 生产 有关 的要素 , 却忽略 了生活服 务 、
载能 力, 构筑起宜业宜居宜人的城 市发展 新格 局。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规划策略
互动关系松散 区域极化效应
日益密切,反哺母城, 辐射扩散效应
互融互促,一体化发展, 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空间形态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特质一览
1 产城发展路径
产城分离
各自为政
边缘融合
产城融合
产业聚合 结构耦合
功能复合 设施调和
定位契合
规划协和 空间缝合
用地混合 人文融合
图例: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行政用地
文体用地
绿地用地
工业用地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解析示意图
1 产城发展路径
Part
产业园区以往一直是金融与产业发展和集聚的载体,是项目与人才碰撞和汇聚的聚集地,随着中国城市、地产、社会、管理制度、网络环 境和产业能级的不断升级,尤其是随着全球市场条件变化的不可预见增加,产业园区的更新速度已经越来越快。
第一代:1978-1989 零散自发形成的厂房模 式,简单粗放,定位不 明,职能微弱。
‘80S
第二代:1990-2000 统一规划,园区化,智能 化,信息化,产业聚集, 招商为主,初步规划,初 具社会职能
‘90S
第三代:2000-2010 工作,生活,休闲一体街 区化,专业化招商,一定 社会职能,产业链及配套 服务。
镇,产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 • 产城关系:园区与城市边界逐渐模糊,生产生活空间高度融合。
上海青浦工业园区是1995年11月25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九大市级工业开发区之一,目前规划面积56.2平方公里。园区不
仅位于长三角“之”字型经济圈的交接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两省的交汇点,而且也是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带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 进产业带的枢纽作用和对长三角、华东地区的辐射作用。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产业园区发展从1.0蜕变至3.0,逐步走向产城融合的园区形态。
本文以杭州富春湾新城灵桥产业区块为例,介绍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产城融合;园区规划;功能配套;用地供给产业园区不断发展,其形态、功能、业态不断演变。
从最开始的简单集聚,到形成产业集群,再到产业生态,带动产业载体从园区1.0蜕变至园区3.0(即科技园区),产业形态、发展动力和物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传统产业以简单集聚为主,围绕大企业产品配套或由于产品的相似而在某一区域形成了产业集聚区,其开发模式粗放、园区功能单一,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而使企业建厂,产业和产业链没有太多核心要素,依赖技术进口,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20世纪以来,产业园区向2.0方向演进,园区逐渐形成在某一领域内,地理上邻近、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形成产业集群,注重产业链的打造,积极向上游研发和下游销售等环节延伸,制造和服务并存,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强,高端产业也开始出现,其发展动力由单纯的投资办厂与创业孵化并举,形成了研发楼宇与工业厂房两种物业形态。
而随着如今我国的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园区更加注重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更加强调产城融合,形成了园区3.0的产业生态,此阶段产业形态不再是单纯的制造业,而是以新兴产业和原创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为源动力,更加强调服务经济的配套。
在空间上去中心化,实现网络化生产的平台型企业,主要由楼宇-公共空间和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形态出现。
从园区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随着园区功能的不断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也不断深度融合。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没有载体支撑,缺乏发展动力;而没有城市完善配套的园区也只是厂房的集合,园区发展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产城融合-百度文库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1)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以蛇口工业区变身高科技产业区为例 1995年 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2002年
形成以地产、物流为核心产业,高科技、园区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新产业格局
2008年
打造成高端服务业基地,主导发展网络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三大产业
功能定位 产业导向
高端 科技 研发
高新 技术 产业
循环 经济
汽车电子
产业
先进装备
制造
新能源
新材料
生物医药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Direction of Industr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生产要素聚集阶段 单个产业 产业主导特征阶段 产业链 横向共生 创新突破阶段 产业集群 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产业网
性越来越强,逐步形成产业新城。
核心产业
研发楼 标准厂房
深圳天安数码城
Tianan Digital Mall, Shenzhen 各功能建筑量配比:
7% 2%
上海浦江智谷
PIV, Shanghai
功能组成与规模研究
• 浦江智谷位于上海闵行区浦星公路东侧。总 体规划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约88万㎡。
十八届三中全会
人的城镇化
2014-3-16
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
人
城镇化
城镇化
产城融合的开发主体
Development Subject of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City
产城融合的开发主体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一、产业发展基础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产业发展基础,为实现产城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措施如下:1. 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建设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推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3. 加强企业发展支持:提供企业融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做好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城服务功能城服务功能是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关键,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城市管理等方面。
具体措施如下:1.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供应能力。
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3.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执法和治安维稳等方面的管理,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满意度。
三、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总体目标根据以上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城服务功能,我提出了以下的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总体目标:1.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形成领先的产业集群。
2. 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城融合模式:在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产业和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具体如下:1. 制定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详细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时序。
2. 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项目落地等手段,推动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
产城融合解读上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上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是产业园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产城融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背景解读一在国外,“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20 世纪40 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雏形,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二在国内,产业园“孤岛经济“催生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2005年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2014 年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上海的卫星商务城,围绕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级金融服务外包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在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同时,促进商业、居住、教育等生活配套的改善,产业环境与生活环境协同发展,共筑产城一体化;二、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内涵发展阶段空间动态园区发展动力园区特征产业发展需求因素要素集聚阶段园城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纯产业区,空间上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集聚低成本导向:低成本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但要素配置效率低功能:加工型,单一产品制造、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廉价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产业主导阶段园城空间关系:园城相对脱离串珠式;纯产业区,空间上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布局产业链导向: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关联产业集聚功能:关联性产品制造;产业:资本密集型、外向型产业,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为主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研发主要靠外部科研机构和大学,企业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创新突破阶段园城空间关系:园城互动;产业社区,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空间上围绕产业集群圈层布局创新文化:研发和创新吸引企业集聚, 侧向关联产业集聚功能:研发复合;产业: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高速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兴领域高素质人才、良好的信息、技术及其他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园区自身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产城一体阶段园城空间关系:产城融合;综合新城,空间上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完全融合园城优势互补、互促发展,高势能优势功能:城市复合产业、人气、文化、资本;产业: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金融本金三、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产城融合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三大结构的融合;其中:产业结构是动力,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初始驱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社会结构中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空间结构分异;空间结构是载体,随着产业结构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路径的升级,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生活空间,而城市空间功能与产业功能的融合有助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社会结构是保障,居住人群的教育结构决定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不同产业工人对产业、交通空间的需求不一,消费能力的分层也导致了居住、游憩空间需求的多样化;一产业结构的融合产业结构的融合是指园区在产业组织过程中,要结合主导产业的不同需求及特点,既要配备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又要配套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形成网络化产业关联结构;二空间结构的融合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功能区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系统;产城融合将产业的不同空间需求与城市的不同功能区作为彼此联系的网络空间单元,构建起产业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和生态宜居的空间组织方式,从而达到让居民在不同的城市空间单元中就近就业、购物和休闲的目的;三社会结构的融合社会结构的融合是指产业园区内居民的教育结构、从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相互匹配,并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相协调;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直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不同的收入水平使得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导致社会服务需求的差异化,进而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因此城市的居民是否与当地就业需求相匹配成为促进产城融合的基础;随着园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就业人群的构成趋于多样化,消费结构趋于高级化,因此应逐步建立与城市化发展相契合的,由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公共管理构成的产业园区社会管理架构,形成园区与母城一体的、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系统与行政管理体系;总体概况科学城的原计划人口为22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10万人,周边都市区12万人;现今人口,到1988年底,科学城人口为18.8万,其中研究与教育区6.5万,都市周边12.3万,其中有科学研究人员13000人;而拟定未来2030年人口达到35万,其中研究学园地区10万,周边开发区25万;发展历程项目规划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研究学院区根据用途分为城市中心区、居住区、研究和教育设施区三个区域;主要有中心大厦、购物中心、汽车终点站、泊车大厦等建筑及其他用于文化活动、公共管理、商业和研究交流目的的设施;筑波中心大楼中心标志性建筑有筑波中心大楼、筑波会展中心、筑波公共图书馆、筑波文化中心、筑波艺术博物馆等;项目成功因素1、筑波大学成为联系各个科研机构的纽带筑波大学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东京教育大学即是1872 年成立的东京师范学校;1973 年日本众院文教委通过“筑波大学法案”;同年10 月1 日筑波大学开学,新校区占地3700亩,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在实际城市发展中,筑波大学很好的发挥了作为各个科学研究机构纽带的作用;科学城以筑波大学为中心,加强科学园内各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机联系,从而使筑波地区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同时,筑波大学也为各个研究机构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后备人才;2、采用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筑波科学城建设的法规相当健全,可以说是世界上新城建设立法最多的城市;这些法律法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制定的法律;二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第一类法律更集中有力,这是筑波科学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分章对“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周围开发地区正被计划”、“基于研究学园地区建设计划及周围开发地区整备计划的事业实施”等作以明确说明;通过立法等手段,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房地产租赁、设备折旧、税收、信贷、外资引进等多方优惠,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科学城区的发展;3、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筑波科学城北倚日本关东名峰筑波山;东邻日本第二大淡水湖霞个浦;南接关东有名的池沼牛久沼;小贝河、樱河和谷田河穿境而过;山地森林平地人工林、农田旱田和水田以及公园绿地等占其总面积的65%以上,特别水绿一体的绿色回廊;更是名闻遐迩;被誉为人和绿色共存的田园都市;筑波科学城建设之初的规划理念就是“科学城的建设应该尽可能的是各种活动达到有机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使科学城的建设能让居民保持健康和文明的生活”,并且一直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为目标,经过4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筑波科学城现有绿地面积1031 8.47hm ,人均绿地水平达到59 58 hm ,成为世人所公认的生态型科学城;4、1985年筑波世界博览会促进了筑波的城市发展日本政府在筑波举办世博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该市作为“筑波科学城”的声誉,使筑波成为国际级高科技研究中心;通过举办世博会使全世界目光聚焦到这座新兴城市,为世博会而建造的设备与基础设施,将有助于该市发挥潜能,逐步成为日本乃至亚洲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中心;。
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导向下产业园区规划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1T05:57:00.941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8期作者:华红[导读] 城市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华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摘要:城市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企业为城市夯实基石,城市为企业提供服务,而企业与城市之间的结合既能够促进企业项目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功能能级。
本文就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相关探讨。
接着,就产城融合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
并再次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工业项目面临的政策问题。
最后概括整理出了促进我国产业园区与城市耦合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产业园区规划实施提供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一、产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产业园区指由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为完成行业建设目标,所创造的独特地域环境。
它是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协调与提升的重大发展空间聚集方式,承载着集中国家科技资源、培植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大任务。
中国产业园区的类型类别繁多,一般涉及国家高新科技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区域、大学科技园、现代工业用地、金融服务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等,此外还有近年来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出的制造业新城区、科技新城区等。
中国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工程,是国家放开、招商引入、国民经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壮大地方高新技术、推进地方行业整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工业园建设于1984年起步。
当时国内的十四个沿海地区开放大中城市都先后建立了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又逐渐演变到以粗放型工业生产主导的各类产业园区,如工业园、科技园、农业园等。
二、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空间布局(一)区位选择一是人才智力原因。
产业园区主要从事的是高级智力活动,急需丰富的科学技术、高科技和高级专业知识的创新人才来支持,所以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城融合的开发主体
产城融合是政府,地产商,企业的共同诉求。
经济效益 投资风险 政府政策
政府
产城融合的开发主体
土地利用率 城市形象 持续税收 经济发展 居民就业
地产商
企业
成长环境 发展空间 经济效益
打造产业新城
工业地产:苏州工业园
产业新城分类-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一般工业圈 高科技工业圈 生态核 居住圈
代表案例 中关村软件园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嘉兴智富城
核心 理念
多元产业聚集融合 城市资源均衡配置 社会管理智能高效
第三代 产品
微缩模型
新型 城市
产城融合是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城发展的政策背景
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
• 从2000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2.6%。但该数据是伪城镇化率,居 住在城市的务工人员并未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若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仅为35%。 • 十八大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 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从2000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2.6%。但是该数据是伪城镇化率。新型城镇化与传 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 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 展”。
建设预留空间。白地的用地性质需与周围地块的性质相协调,或为周围地块提供配套服务,可以根据市场条件融入
周围地块.
灰色用地
• 首次在国内出现的城市灰色用地,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2007年修编新一轮苏州工业园区分区规划中产生 的。这次规划对灰色用地的定义是由于土地价值提高需要逐步“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同时相应地提出了四项具 体实施办法:①原则上应在2020 年前实现“退二进三”,最晚不超过2030 年;②允许新批工业用地,但使用年限 应缩短为15 ~ 20 年;③允许现有企业新增投资,土地使用年限可根据投资强度适当延长,最晚不超过2030 年; ④征收地产税,提高运营成本[2]。 • 经过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不仅仅“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可以定义为灰色用地,无法通过规划预期严格 规定用地性质的地块一定程度上均有可能规划为灰色用地。
四、案例分析
1. 保定北部低碳新城—新能源城、汽车城 2. 即墨汽车城 3. 新密银基轩辕圣境黄帝宫文化产业新城 4. 无锡东方田园综合体
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
产业地产的崛起
住宅
写字楼
商业
产业地产的概念
???
国家宏观调控从 严从紧,未来几 年活跃程度将持 续降温
市场开发较为成 熟;同时,尤其 一线城市用地供 应有限
成型期 纯工业
成长期 工业与部分配套
成熟期 综合功能
与城市 的关系
主导空间
生产空间
生产与配套服务空间 消费空间
与城市联系 城市外围,联系弱 与城市联系日益密切 形成新城区
与人口组成 的关系
对人才要求 普通工人,收入低 对功能配套
工人宿舍,配套少 要求
高技术产业人群,出现 收入差异
工业邻里,教育,生产 和生活服务
功能定位
产业导向
新型高 科技园 示范 区域
高新技 术产业 核心发 展区
循环经 济产业 示范 基地
汽车 电子 产业
汽车 电子
先进 装备 制造
新能 源新 材料
生物 医药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生产要素聚集阶段 产业主导特征阶段
创新突破阶段
现代科技都市阶段
工业地产:苏州工业园
产业新城分类-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白色用地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 R A) 在1995 年首次提出并开始试行了“白色地段”(White Site),意在通过预留当时功 能无法确定的用地,为将来提供更多灵活的建设发展空间。后来白色用地开始出现在国内的城市规划中,白色用地 定义为区位极其重要、土地价值高或升值潜力巨大、且不能在短期内明确性质的一类用地,白地主要是为未来开发
• 东部华侨城是国内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 合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盐山公路
盐交 山通 公性 路主
干 路
茶溪谷
云海谷
大侠谷
盐坝高速
• 城市对外交通 • 盐坝高速在华侨城南侧通过 • 盐山公路由南到北贯穿基地 • 道路组织 • 以盐山公路为道路主体,各个 组团片区主要道路与其相连, 形成完整的内部道路系统; • 盐山公路与盐坝高速相连以满 足对外联系需求。
受宏观调控影响 较小,是目前比 较活跃的地产板 块之一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市场的旺盛需求 ➢ 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一个焦点 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的概念
产业地产的概念
• 产业地产是围绕着微笑曲线,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 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附加价值 高
利润空间大
利润空间大
政府
打造 附加价值
产学研产业集群
地产商
企业
高
利润空间大
利润空间大
零
部
试件 制生
模 块 利润空间小
销 售
品产 零
开
部
发
件
低
等
生 产 组装
售 后 服
务 业务工序
上游
下游
产业
依托
地产
载体
产业与城市、人口组成的关系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产业发展
资本积累
城市主导功能转变
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
人的社会需求提高
要素 主导功能
生产运输 农业产业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根据人口结构的复杂性,苏州工业园区的居住和配套设施体系分等级设置
居住体系
居住用地根据住宅密度分为五种类型,可全面满足不同居住人群需求。
产品类型 高密度(公共住宅) 高密度(公馆式公寓) 中密度(公馆式公寓)
弹性绿地
弹性绿地”是在用地性质确定的情况下,由于建设实际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用地过度状态。“弹性绿地”的一边或 两边是不同性质的用地,在规划建设的前期由于实际建设的需要以绿地形式加以保留,随着建设的推进,“弹性绿
地”可以慢慢压缩,最终成为一个小型绿化带。
旅游地产:东部华侨城
产业新城分类-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纵向业集群
产业网
海尔集团: •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在青岛以电冰箱生产起家。在2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厂发展 成为拥有完整家电产业链的跨国集团,包括制造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等。在青岛拥有五大 园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2)单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4-3-16
有质量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
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
人
城镇化
城镇化
产城发展的政策背景
十八大
有质量的城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
人的城镇化
城
人
产城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
2014-3-16
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城镇化
城镇化
从新型城镇化角度解读产城融合:
农业地产:成都三圣花乡乡村旅游区 产业新城分类-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五大景区
占地面积
产业特色
他乡农居
4367亩
西南地区重要花 卉集散批发地
幸福梅林
3000亩
梅花食品 产业
东篱菊园
1700亩
突出菊花多品种的 种植和大规模的菊
园
江家菜地
3000余亩
荷塘月色
1074亩
把传统种植业变为 田园风光成为艺术创 体验式休闲产业 作、乡村音乐的乐园
产业地产的发展方向
产城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
3)功能复合的产业综合体
以北京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规划产品为例:
第一代园区
第二代园区
第三代园区
功能
以产业招商和 产业集群为主
努力实现产业,商务,居住功 坚持打造产业新兴城市,集
能的复合需求,但是仅仅能够 居住,商业,办公,教育,
满足城市简约化需求
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
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人口结构复杂化,规模增大,相应的,要求服务配套设施的规模增 大,种类增多,体系复杂。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分类:
17%
9%
43%
2008年,苏州工业园区人口职业组成:
4%
21%
22%
4% 27% 53%
电子信息 精密机械 生物制药 新材料 其他
专业技术文职 商业服务
旅游地产:东部华侨城
产业新城分类-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
• 东部华侨城拥有二个主题公园、三座旅游小镇、四家度假酒店、两座18洞山地球场、住宅
等精品项目。
项目名 称
数量
占地面 积
Golf
主题公 园
2
1800亩
主题公园片区
居住片区 酒店 4 330亩
Golf 旅游服务片区
住宅 - 1320亩
居住片区 高尔夫 2 3090亩
36%
24%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7% 工业用地 33%
其他用地
• 在规划中引入“白地” “灰地” “弹性绿地”等理念,对于 短期内不明确规划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 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