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排队数学问题,如顺序、前后、长短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理解排队的顺序和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实际问题。

2. 比较与排序:通过排队活动,学习比较和排序的方法,理解其数学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排队中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排队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排队游戏道具、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排队游戏卡片、练习册、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排队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顺序、前后、长短等。

3. 实践:进行排队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板书设计1. 快乐的家园排队中的数学问题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排队问题、比较与排序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

2. 实践作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排队中的数学问题,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排队数学问题,如顺序、前后、长短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用数数、点数等方法来确定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3)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队伍的顺序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排队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排队的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每个人在队伍中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2. 排队的方法和规则:引导学生学习用数数、点数等方法来确定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排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排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自觉地进行排队。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队伍的顺序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排队图片、卡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上学排队、购物排队等,引起学生对排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每个人在队伍中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3. 排队的方法和规则: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讲解用数数、点数等方法来确定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排队。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排队的意义和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排队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排队活动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对排队方法和规则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排队中的学问》市级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排队中的学问》市级优质课教案

《排队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9页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通过实际活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的优化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的优化性。

教学准备: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师(出示小动物排队图):大森林里正在举行运动会。

看参加拔河的队伍正向我们走来。

从前往后数排在第1的是谁?师:排在第5的呢?它的前面还有几只小动物?2、师: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吗?二、交流汇报,探究新知(一)看图体验,交流信息1、师:(出示小动物排队图,部分动物被遮住)还有一支队伍也来参加比赛了。

它们参加的是什么项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呢?(预设):我想知道被树挡住了几只小动物?师:也就是说小兔和小马之间有几只小动物,是吗?(板书问题)师: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能解决吗?师(出示数据):现在你又知道了哪些新的信息?师:好的,你真会找数学信息。

你觉得它们之间有几只小动物呢?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导,同桌交流。

3、师: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呢?(预设一):○○○△○○○○○☆师:你跟大家说说,你认为他们之间有几只?你是怎么想的?(预设二):△○○○○○☆师:还有一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这个画法跟刚才哪里不一样了?你猜猜看他问什么这么画?师: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真的可以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是不是直接从第4个开始数起?(教师演示画法)(预设三):10-4=6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有没有同学跟他是一样的呢?(预设):不对,应该是5只。

追问:那么问题在哪呢?(预设):要把小兔和小马去掉。

师:那算式应该怎么列?(预设):10-4-1=5。

师:这个1指的是谁?(预设):指的是小马。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学科领域:数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的规则和顺序。

2. 培养学生数数、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排队中的顺序和规则的理解。

2. 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数、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排队图示2. 数字卡片3. 小奖品教学环境:1. 教室2. 队列队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排队游戏,引出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教师通过排队图示,向学生讲解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

3. 教学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数学技能。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排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排队方法。

5. 总结和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排队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以及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排队实践和数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的理解,以及数数、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排队游戏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指定的顺序排队,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过程:教师给出排队规则,学生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排队游戏,感受排队的乐趣。

2. 活动二:数数、比较和排序目的:培养学生数数、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6.4排队中的学问 教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6.4排队中的学问 教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数学一上《排队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用画图方法解决求整体的特殊情况在依据信息画图过程中,试图以和文字表达建立起联系,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

2.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体验用画图解决问题简洁、直观的优势。

3.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法】情境演示法直观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排队给熊猫照相)小丽排第几?(10)小宇排第几?(15)2.讨论“之间”是什么意思?之间:指两数中间间隔的数据。

这道题中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二、探究新知分享解题方法方法一:数一数课件出示排队人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第10 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4人)学生数图片中人数:10、11、12、13、14、15,来确定小丽和小宇之间有方法二:画一画(确定小丽和小宇的位置,画圆形确定位置)学生画出小丽和小宇之间缺少的圆形:10、11、12、13、14、15,确定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方法三:算一算课件出示计算过程讲解两数中间间隔问题,不包括两端的小丽和小宇所以计算时两个人都要减去。

15-10-1=4(人)口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三、巩固提升出示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排队玩滑梯)玲玲排第几?(4)东东排第几?(8)学生根据所学方法选择喜欢的方法完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说一说。

【作业布置】1.第80页练习十八,2.第5题、第6题、第7题。

【板书设计】排队中的学问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15-10-1=4(人)口答:第十和第十五之间有4人。

排队的学问一年级教案

排队的学问一年级教案

排队的学问一年级教案教案标题:排队的学问一年级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了解到排队的重要性以及排队的基本规则。

2. 学生将能够正确地排队,遵守队伍中的规则和秩序。

3. 学生将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心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排队的重要性。

2. 掌握排队的基本规则。

3. 培养学生遵守队伍中的规则和秩序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排队的场景。

2. 手势或道具用于模拟排队的动作。

3. 学生个人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展示人们在不同场合中排队的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排队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2. 向学生解释排队的概念和作用,例如在学校、超市、公园等场合中,排队可以保持秩序、避免混乱,并且能够更好地享受服务和资源。

3. 介绍排队的基本规则,如保持队伍整齐、不插队、不推搡、不喧哗等。

示范与实践:4. 请几名学生上前进行排队示范,向全班展示正确的排队姿势和动作。

同时,教师可以用手势或道具模拟不正确的排队行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误之处。

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进行排队练习。

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巩固与拓展:6.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如模拟排队购物、上课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排队规则。

7.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排队,如在食堂、操场等场合中自觉排队,并及时表扬他们的表现。

评估与反馈:8. 观察学生在排队练习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9. 教师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让学生通过模拟排队的场景展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活动:10. 邀请学校保安或其他相关人员来班级进行讲解,分享他们在维护秩序和管理队伍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排队的重要性和基本规则,并能够正确地排队,遵守队伍中的规则和秩序。

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实践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排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排队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排队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排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的概念,理解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排队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排队的概念2. 排队问题的应用3. 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排队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排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排队的情况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步:讲解排队问题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排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队的概念。

2. 教师讲解排队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

第三步:讲解排队问题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买票、排队进教室等。

2.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排队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四步:讲解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先来后到、按顺序排队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解决排队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第五步: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排队问题的实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排队问题的概念、应用及解决方法。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排队问题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排队问题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讲解排队问题的应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在解决排队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步骤”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复习课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用画图方法解决求整体的特殊情况(求和加1、求和减1),在依据信息画图过程中,试图以和文字表达建立起联系,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体验用画图解决问题简洁、直观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纯粹从推理计算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想到用画图架起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

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图的形式支撑从而是问题更加生动直观,为学生沟通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图形表征便于学生能用最原始的“数”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活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便于学生为画数学图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形象支撑,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排队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算要减去,少算要加上。

教学难点:辨析何时需要加1,何时需要减1。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初步体会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排队做游戏、排队买东西。

排队可十个数学问题,动物王国中正在进行队列比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感受一下排队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1.依据信息画图。

羚羊队出场了,羚羊队长在队伍的最前面,它说: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你能猜猜我的小队一共有多少运动员吗?(1)依据提供的信息画图,学生画图。

【原创教案】排队中的学问

【原创教案】排队中的学问

排队中的学问教学背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00页中有一道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的排队问题。

教学目标:1.能用画图方法解决排队中求总数的问题(少数要加上,多数要减去),学会将图和文字表达建立联系,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

2. 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初步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观察、比较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排队问题,理解多算要减去,少算要加上的算理。

教学难点:在观察和对比中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排队做操,排队买票。

今天动物王国中正在进行运动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排队中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用画图方式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型1.建立“漏数加上”的模型。

(1)出示主题图(录音:企鹅代表队出场了。

)(2)学生找信息,提数学问题。

(“我的前面有 3只动物,后面有 4只动物。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3)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师: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摆一摆,或者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算一算。

(4)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巡视,收集小朋友的作品。

(5)全班交流,学生上台汇报。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把图和文字建立联系。

(6)针对算式结合图理解。

追问:算式3+1+4=8,题目中没有 1,为什么要加1呢?(7)回顾解题过程小结:企鹅队长的前面有3只,企鹅队长的后面有4只,都不包括企鹅队长,所以求总数少数了1个企鹅队长就要加1。

(结合板书)2.建立“重复减去”的模型(1)出示主题图(录音课件)瞧,奶牛队雄纠纠气昂昂过来了!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从左往右数,奶牛队长排在第3,从右往左数,奶牛队长排在第4,一共有几只?)(2)学生闭眼想象一下奶牛队长的位置再睁开眼睛。

(师描述其他奶牛队员的位置)(3)学生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排队问题教案5篇

排队问题教案5篇

排队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排队问题教案排队问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各种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体验生活中处处又数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排队问题,你们感兴趣吗?你们看陈老师把谁请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出示喜羊羊排队图片师:这里也又数学问题呢?从前数灰太狼排在第几个?从后数他排在第几个?一共又多少只小动物?师:这排队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板题:排队问题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1、出示题目: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数小军站在第5个,从后数小军站在第4个,你知道这列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1)借助学具摆一摆指一名投影下演示(2)你能看图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出来吗?4+3+15+34+4 如果不看图,根据题目中给的信息怎样列式来解决呢? 5+4-1 说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减1 出示一列队伍,验证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队伍发生了变化,请你在心里默读队形是怎样变化的。

出示: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小军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这列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摆一摆怎样用列式的方法解决呢?5+4+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意思?为什么加一,加的是谁师: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需要减1呢?三、运用知识(1)有一些盆花放在走廊里排成一排,有一盆是菊花,菊花的左边有7盆花,菊花的右边有4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想好后和同位说一说汇报,你是怎样思考的7+4+1(2)出示楼房图片,口述题目:老师家住在这样的高层里,从下数老师住在第9层,从上数老师也住在第9层,这幢楼一共有多少层?把答案写在书上 9+9-1四、拓展训练出示题目:12个小朋友排队做游戏,从前数,小雨排在第5个,从后数小雨应该排在第几个呢?借助学具摆一摆师:如果不用数,不用摆,你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吗? 12-5+15、出示画外音,喜羊羊图片五、小结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排队问题新村小学陈蘷蘷第二篇:排队问题教案排队问题知识要点在排队问题中,中间这一个人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案
利用林荫道上的一群人,提醒孩子有部分人被绿化树挡住,想通过一个一个点着数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孩子容易发现“我前面有9人,后面5人”而忽略了隐藏的信息——说话的我。所以在引导时特别的提醒这个信息。从而引导孩子完整构建排队应用题结构。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文字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既抽象又复杂,利用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来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结合摆好的直观图画引导孩子把图画和文字建立起联系,建立完整的构型结构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动态的南飞大雁和大雁的叫声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刺激孩子的神经,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孩子尝试解答后讲解并出示答案,强调“有没有加上我自己”再一次巩固排队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办法。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利用孩子熟悉的旋律《劳动最光荣》配上动感的蚂蚁运粮的画面进行拓展探究,一是防止孩子出现疲劳,二是激起孩子的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三是要让孩子明白:排队问题中隐藏的数字不一定是1,要因题而异。让孩子体会到认真读题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一开课就用一群可爱的动画小松鼠带出排队问题主题,激发孩子的兴趣。利用运动中的车队引导孩子模拟开始学习之旅,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模型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5辆直视可见的客车和文字应用题结合,让孩子图文结合起来。把文字题里的隐藏条件通过可以一个一个点着数的图画引起孩子的注意。初步感知排队问题的基本结构。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2.组交流:怎么排的?
3. 汇报操作结果。
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点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挂图
课前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收集并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序号
个性化教学过程
自我调整
一、情境,引出课题
二、动中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三 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四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五 课堂小结
课题
排队中的学问
课型
新课
课时
5
设计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排队中的学问

一年级数学上册-排队中的学问

排队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挡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喜羊羊家族出游动态图。

(当小羊们走到树后)提问:你知道有几只小羊躲到了大树的后面吗?谁能来说一说?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就连排排队,都会出现有关数学的好多好多问题,比如:队伍中有几个人?哪个小朋友排第几?等等,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更多排队中的学问。

出示例题:小朋友们,看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的两个人交流一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几?小宇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谁能来说一说?方法一:数数字。

老师想啊!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在知道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开始在心里想了,中间有几个人呢?一边想一边就开始数了起来,那你们数出来中间有几个人了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指出:小丽是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所以中间就有4人了。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有话要说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者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都可以和大家说一说。

方法二:画图法。

有小朋友说了,我还可以用一个圆形来代替一个学生,把这里的小朋友给画出来,这样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中间有几个数了。

教师出示课件,师:但小朋友要注意哦!在这里,小丽和小宇算不算是中间的人,(不算)既然不算的话,那我们就要把画出来的小丽和小宇去掉,剩下的才是中间的人数。

方法三:算式计算其实呀!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解决无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列算式。

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板书:15-10=5)学生找出原因得出:15-10=5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标准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标准版

学科数学主备教师辅备教师一数组授课
时间
11、29
课题排队中的学问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
5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过程
与方法
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与手

采用讲授法、游戏法和谈论法。

育才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排队中的学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课题是《排队中的学问》。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以及如何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排队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能够用加减法来解决简单的排队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以及如何用加减法来解决排队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队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小玩具和小卡片,用来模拟排队的情况,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排队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模拟排队买票的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排队的过程,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排队的规律。

2. 讲解排队方法:我会用小卡片和小玩具来展示“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排队的方法。

3. 解决排队问题: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排队问题,让学生们用加减法来解决,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于排队方法和解决排队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用图示和文字来展示“先排头,再排尾”的排队方法和解决排队问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加减法解决一些排队问题,并写出解题的过程和答案。

答案:(1)小明排在第3位,小红排在第5位,小明和小红之间有多少人?答案:2人(2)有5个人排队,每个人都有1个气球,第4个人给了第2个人1个气球,请问现在有多少个气球?答案:4个气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排队的方法和解决排队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标题: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排队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排队的概念及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排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排队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入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队伍中有5个人,每个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何计算整个队伍的长度?”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和乘法,计算出队伍的长度。

4.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10个人排队,每个人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如何计算队伍的长度?”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出每个人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整个队伍的长度。

4.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生活中的排队现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如超市结账、电影院购票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排队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排队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数学方法。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问题的定义和场景。

2. 如何解决排队问题:计算、排列、组合方法的初步介绍。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使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排队问题。

重点:让学生明白排队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排队问题的模型和实例的图片或视频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关于队列、顺序等知识。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例操作。

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解决排队问题,然后全班分享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与排队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授新课:首先解释排队问题的定义,然后通过实例详细解释解决方法。

3. 巩固练习:提供几个排队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解决,然后全班分享。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2. 对学生在解决排队问题中的表现给予正面反馈,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3. 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八、作业布置:1. 提供几个排队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解决。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排队问题中的经验和感想。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排队问题相关的实例。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成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对排队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未能完全掌握。

下次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机会。

第6单元 第5课时 排队中的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6单元 第5课时 排队中的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6单元第5课时排队中的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排队的含义和规则。

2. 培养学生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含义和规则2. 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排队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排队的含义和规则,培养学生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讲述一个排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排队现象的关注。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排队情况,讨论排队的意义。

2. 学习排队的基本规则- 老师讲解排队的含义和基本规则,如先来后到、依次排队等。

-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际操作,理解排队的规则。

3. 探究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排队场景,如购物、乘车等。

-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解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提出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队伍中有多少人、每个人需要等待多长时间等。

- 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家里的排队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排队中的问题,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队含义和规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排队活动中表现出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排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数学问题卡片或练习题。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排队现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

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

一年级排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排队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2.通过排队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3.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排队游戏,引出排队问题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练习巩固:通过一些具体的排队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归纳小结: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解决方法。

难点:如何将排队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课件。

3.教学软件和计算器。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2.练习法: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排队问题。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课件和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理解程度。

3.反馈与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八、作业布置与要求1.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题:排队中的学问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6,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按顺序填数:(视机讲解“之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数之间填了几个数。

)(夸讲学生真棒,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提问:同学们上体育课时表现的好吗?(好)那你们站排站的棒不棒啊?(棒)其实啊,你们站排的时候就在运用好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排队中的学问呢?(想)板书课题:排队中的学问二、在活动中探索排队的问题教学例61、探索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出示主题情境图)。

(1)认真观察情境图,(师提示:小朋友们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他们中间的人被树给遮挡住了,请问他们之间有几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同桌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小丽排第几?小宇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小朋友们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求他们之间有几人?学生讨论说出可以通过列算式、数数和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以同桌为小组,“□”代表小丽,“∆”代表小宇,其他同学用“○”表示,动手排一排。

(2)小组交流:怎样排的?(3)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学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也就是说明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个同学。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直接数数,11、12、13、14总共是4个数。

师提问:请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注意什么?师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这两个数。

师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和15a指的是小丽和小宇,而题目问的是他们之间的人数,不包括小丽和小宇,所以不能数10和15.(4)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15—10=5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

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减1呢?减10又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说一说: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结合画图或摆学具,学生很容易明白10是哪一部分,1是哪是一部分,为什么减去?)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1)12个同学排成一队,从前往后数,小丽是第9个,小刚是第6个,他们俩中间有几个同学?(找12个同学表示题意,引导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完成本题。

)(2)教材79页“做一做”(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四、拓展训练1、练习十八第5题。

(生同桌小组选择恰当的方法完成后,举手汇报。

师需强调:在星期一的基础上加上推迟的3天。

)2、练习十八第6题。

(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

师需强调:10页和14页也是今天读的,要算在内。

)五、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排队中的学问方法一:11、12、13、14方法二:○○○○○○○○○□○○○○∆方法三:15—10—1=4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黄爱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xx年10月版思想花火我的教学主张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模仿与继承、不思考不创新的层面上,教育应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一项要求,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方法……”。

简而言之,要培养能适应终身学习的学生。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

终身教育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的本真。

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其根本的任务就是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包括:(1)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3)倡导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着眼全人的发展,这必将使课程目标发生深刻的变革。

从数学教学来说,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应提倡“以学论教,发展为本,活化教材”。

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是学生为教师或教材服务。

要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

我们的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更要在数学教育中教育孩子做人。

综上所述,教师应顺应时代,认知新世纪的终身学习理念,应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全面素质,应明确师生平等互动的新型关系,培养适应终身学习需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课堂为小社会,视社会为大课堂,上好每一堂课,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使自己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英国皇家出版局在1981年出版的《库克罗夫报告·数学问题》的这本书中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其中前面两个分别是:(1)为什么教孩子学数学?回答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在商业和工业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数学都有很大的用处。

(2)为什么人们喜爱数学?回答是:数学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人们从中得到了智与美的满足,但有些人可能是因为数学有用而爱好它。

这两个问题对实现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大众化数学”要求是很有启发的。

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育要走一条以大众数学教育为目标的“普及”教育路线。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小学数学中反映和渗透21世纪社会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以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现实活动学习数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课堂必须探索学习的新形式,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一)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树立尊重个性的教育观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Howard Gardner)在学校进行推进教育的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开始对那些不被大多数人认为聪明的学生的“才能”进行关注。

他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综合神经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史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天才儿童、脑损伤儿童、正常儿童及各民族儿童的研究,收集了大量数据和例证,发现并证实了人具有的多种的智能,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聪明,只不过因为人类对于智力的偏颇理解而未被人珍视。

他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智力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告诉人们,人生来具备多种的潜能,比如音乐智能、身体运动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这些潜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组合不同,经过后天适宜环境的刺激,使人具有了不同的能力特征。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实施探究性学习。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2.让儿童去“做数学”。

(1)什么是“做数学”?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可见,“做数学”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将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

(2)怎样让儿童去“做数学”?我们可以借鉴hands-on的理念并将其引入小学数学的教育之中。

hands-on意思是动手活动。

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这一教育思想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什么是hands-on方案呢?其特点是:第一,这一方案强调动手实践活动,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

第二,这一方案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第三,这一方案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第四,hands-on 提倡合作交流。

第五,hands-on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每一个主题都应使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

3.强调体验性学习。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