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突破难点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篇•教育技术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刘颖(山东省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山东济宁)摘要: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有很强操作性的学科,如果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会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容易实现。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让学生更好的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方式;重点难点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首先要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知识点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它使课本的知识结构和课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在教学中,老师要不遗漏、不忽略地把各个知识点掌握清楚,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准确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找出学习中的难点,并加以分析,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处理,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熟练运用各种策略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从而确定自己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录制声音》这一课中,老师就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小调查:“(1)你自己录制过声音吗?(2)你知道电脑里有录音机这款软件吗?(3)会用吗?”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从而确定了本课的重点:硬件设备的连接、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本课的难点:声音的录制与加工。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善于引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
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该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
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难点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教学重点内容,其他内容都围绕重点内容展开。
这些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
教师不能强硬的塞给学生,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接受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
然而,当信息技术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时,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比如在解决《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个重点时,可以制作幻灯片,根据文章内容,把这个情节整体分解成“廉颇跪地请罪”、“背负荆条”、“双手捧荆条给蔺相如”等几个局部画面,教学时再逐渐整合起来,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画面,使学生更易于体会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才处处避让廉颇的这种宽宏大量,进而明白将相顾全大局,注重团结,使赵国这个区区小国得以发展、强盛的主要原因。
小小几张幻灯片,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文章主题步步深化,无须教师多费口舌,重点明显突出,难点轻松解决。
再如《琥珀》一课中,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利用动画给学生演示之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
所以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的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
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二、把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以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
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的指导有了针对性,也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的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
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
在个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互交性很强,充满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学什么内容,练习,测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点选。
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这在传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
我们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冲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楚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踊跃思考,主动探讨,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一、丰硕生活素材,冲破教学内容,抽象形成的重难点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接触代数入门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为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同窗年龄是9—10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若是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能取得好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含义,那么他们将对方程的熟悉和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生活中许多与字母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增强感性熟悉,积累经验,又出示老师本人及孩子年龄数量关系的图片,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展示动态效果,冲破静态思维,形成教学重难点人类已进入信息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本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电脑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丰硕的色彩和动态的转变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引导探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这样为冲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方便,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三、突显关键所在,冲破复杂、抽象的关系形成的重难点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合法你讲得超级兴奋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学生已经茫然地望着你,不知何时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你的全力讲解可能还不如多媒体资源里一张小小的幻灯片。
四、创设生动情境,冲破枯燥内容形成的重难点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数学内容枯燥而产生了畏难情绪,乃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对自己学好数学失去信心。
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课堂教学要顺利的达成知识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演示内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例如我们在讲解《回声》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当的抽象,无论你用多么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往往都会一头雾水。
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演示出来,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说明,学生自然会理解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
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
而录像就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
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
怎样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怎样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更高,教学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所以说把握重难点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们不妨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节课要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教学方式?然后再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大致情况,如学习能力,操作能力。
从中分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二、确定主题,把握重点。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技能目标基本是固定的,但教学主题却是可变的。
我们在确定或选择教学主题时,要把握其中的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关键性的知识点,围绕主题进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完成主题任务,在任务中去体验和操作关键性的知识点,即教学重点。
三、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任何新知识新操作技术的学习,都是基于原有知识结构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特别是对一些难点部分,要做到有层次感,可将其分解成若干分小活动,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引导,步步为营,逐步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构建新知的目的。
四、板书设计,理清思路。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上述方法不解决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工具,如板书设计。
如我们选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内容。
五、强化感知,巩固练习。
当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操作之后,我们必需要及时巩固,训练操作,强化感知。
这一步在我们信息技术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许多学校每周只有一节课电脑课,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能在当天或隔天就能进行巩固性操作的。
因此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回家作业调查应该成为惯例。
当然课堂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教学关键还在于其内涵,而不在于其形式,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教学重难点的含义和特点,才能科学地研究、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策略(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策略全国各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情况不一,有的三年级开课,有的五年级开课,使用的教材也不同。
但普遍的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少。
那么教师对教学内容巧妙处理,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熟练运用各种策略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一、教学重难点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合称。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通常,教学重点是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它可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对确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重点是确定的。
教学难点是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而每个学生因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学难点因学情而异。
重点有可能是难点,也有可能不是。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基本原则(一)确立教学重点的原则1.以课标为纲课程标准是教学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具有统一性。
所以确定教学重点要遵循这一“合法”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们仍没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在延续使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虽然该纲要存在不少问题,如内容过于简单,要求不具体等,但纲要还是大致规定了总体教学的要求,确定了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准,这应该成为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的基本准则。
学习指导纲要并领会精神,并加以精确的分析,然后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的教学重点。
2.通读教材如果孤立地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重点,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困境。
只有纵观全册乃至全学段的教材,才能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如在讲授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图片素材时,建立分类文件夹保管文件是该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文件夹的内容包括新建文件夹及子文件夹、文件夹重命名、文件夹删除等内容。
这些内容多而杂,必须分散到本单元的几个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由于任务的需要,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后,决定对文件分类。
教师顺势引出了为分类保存这些文件,所以需要分类建立文件夹。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1数学是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理思维的学科,其所表现出的学科特质为抽象性较强以及逻辑较为严谨。
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大的困惑。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此种教学模式并非教师仅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教学内容,而是依托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科内容整合,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效率化重整,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的数字化工具对教学内容实现数字化信息处理,可以使学生由新型教学资源的感官刺激,进而提升其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从而对所学到的知识实现自我内化与灵活运用。
一、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概念的形成,进而使学生实现对相关概念的内化理解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语言或者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多为机械记忆,效果十分有限,难以确保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养成。
但是如果依托多媒体技术则大有不同。
因为多媒体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技术,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丰富的感性材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知,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之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概念。
同时,多媒体还能够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再现出来,使学生根据过程的观看,更为深入地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突破重难点,打好数学基础。
二、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轻松化解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通常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会对自身能力产生否定性评价。
针对此种现象的存在,教师应当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图像等形式为学生进行直接展示,从而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官体验,轻松化解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进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稳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速度。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21世纪是开放的、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已渗透、影响各行各业。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非常普遍了,这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的处理不仅关系一节课的成败,而且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
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要求和对象,会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效的一种方法是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以突破重难点。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我们的教学应把知识融入情境,融入生活、回归生活。
新课程提倡的是“将新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自主选择”。
也只有如此,才可真正体现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学习是内在的而非外界强制的。
当前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形式下,要想达此目的,就需借助信息技术只管生动的信息展示方式,创设条件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
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二、运用信息技术,以情感突破重点。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它实质是关注人,是三维目标中根本。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也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
三、运用于信息技术,以时政突破重难点。
任何知识只有运用才有价值,思想政治课程只有结合时代,放眼全球、关注时事、联系生活,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其价值。
四、运用信息技术,以练习法突破重难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
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展。
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精讲精练,把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多做多练,达到学以致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是因为学科知识浩如烟海,无所不包,尽管作为课程的内容已经筛选,但仍然很庞杂,且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那么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比喻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尤为重要。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却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游戏学习法4、猜谜导入法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有趣和活泼。
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中国,以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
没有脑袋会思考;缤纷世界全知晓;万事一点便明了;少了电源就睡觉。
(谜底:计算机)师:由于计算机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所以人们也叫它电脑。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认识计算机。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谜语是大家司空见惯的,通过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善于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
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
所以,教师必须多备几手“导”的技能,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法不灵,再换一法,或激趣导思,或设疑诱思,或换法巧思。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 突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难度,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些重难点,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演示,例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展示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使用数学应用软件进行数学问题的求解等。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网络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数学问题的图形、实例以及解题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交互式教学的设计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很难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互式教学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个性化学习的推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尽相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手段的个性化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风格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五、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支持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让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内容及难点掌握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内容及难点掌握2023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认识和重视。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它的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变。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内容及难点掌握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未来的信息技术教育。
一、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
在未来,编程语言的种类将变得更加丰富。
除了当前常见的Java、Python、C++等语言之外,还将涌现出新的编程语言,这些编程语言将更加适合特定的应用领域,例如AI、VR等等。
2. Web技术Web技术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未来,Web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智能化。
相关技术包括HTML5、CSS3、JavaScript、PHP等。
同时,Web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网站搭建之外,也将涉及到更多的移动应用、IoT应用等。
3. 数据库与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应用在当前以及未来都将变得愈发重要。
因此,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也是信息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未来,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非关系型数据库也将逐渐普及。
数据处理方面,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将使得数据处理更加高效、智能化。
4. 网络安全随着网络攻击事件的不断增多,保障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网络安全也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必修内容之一。
未来,网络安全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例如黑客攻防练习、防范攻击等等。
二、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些难点的掌握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的。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难掌握的内容:1. 算法及数据结构算法和数据结构是程序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但是,学习这些内容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对于一些电子信息类的学生来说,很可能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于从事网络研发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形象具体的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桥铺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此,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新课,寻找生活当中的数学设计,不但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还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激发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动画技术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化解难点。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电脑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引导探究。
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认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尝到自己发现和学习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
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
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的拿了3份。
啊……学生大笑了。
老师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教学课件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
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也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
这时,教师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
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不是很好,而对于一些空间想象更是吃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讲授重难点时,总是显得“力不足”。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形象生动、声形结合,能变直觉为感知,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理解知识,解决教师难以说清、学生难以弄明的内容,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一、研读教材,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寻找重难点突破的“出发点”“巧用”多媒体的前提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白重难点在什么地方。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教师需先将教材吃透,找准每课教学内容所需突破的重难点。
如《二次函数图像》复习课时,学生要求掌握的有图像的画法、图像的平移与旋转、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而教师这时要做认真分析,找到重难点:图像的平移与旋转和给区间求最值的问题。
根据重难点内容的特点,构思化解方法,制作、使用课件突破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重难点后,对于一些用传统教学方法就能很好解决的重难点,决不滥用电教手段。
二次函数的平移常常出错的就是解析式中的加减问题,教师研究后得出,平移实质上就是抛物线顶点的变化。
所以,教师需在这个重难点处做足文章,通过幻灯片演示顶点的变化导致数值是如何变化的。
抛物线的旋转同样只演示开口方向的变化即可。
二、精心构思,在“课件制作”时寻找重难点突破的“着力点”多媒体课件应该成为揭示教学重难点的平台,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直观、简单的将重难点体现出来。
如在新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在黑板上先列表,再描点,最终连线而得,既繁琐又耗时。
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实行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实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理解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观察其对应运动的轨迹,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平移、拉伸和对称变换等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4)
运用信息技术打破课堂授课重难点
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授课,可以创立形象生动的授课情境,如实地传达和反响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种类的变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优化课堂授课,有效地解决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的学
习奏效更好;能有效地培养思想能力,增强感情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经过文字来表现的,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研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
感悟,产生共鸣。
在《新式玻璃》中,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新式玻璃的
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要修业生说说是“经过哪些语句读懂的”。
在
传统的阅读授课中,依照对学生的预设,教师常常开初把语段抄在小黑
板上带到教室里。
这样的授课方式既浪费时间又很难吸引学生。
孩子们为此很少将精力投入到课堂上去,由于没有孩子的配合,
授课奏效也常常是事半功倍。
运用多媒体授课,教师依照学生领悟与感悟的语段放到大屏幕上显现,并用不同样样的颜色或图片作背景来显示,甚至插入音乐。
不用老师多重申,孩子们早已将注意力集中
到大屏幕上来了,而且教师可依照学习者主体参加的研究活动来设置
多媒体。
在研究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间,随着学生研究思路的变化,所
需的情况随之切换,增加了学生思虑、交流的时间,可以使学生由被
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研究知识,真切成为授课过程中的主体。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尝到成功
的欢欣,这样的操作形式,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研究,让学生
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同时又为学生自主、生动地学习供应了极大的便利。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又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一、丰富生活素材,突破教学内容,抽象形成的重难点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接触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为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同学年龄是9—10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能得到好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含义,那么他们将对方程的认识和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生活中许多与字母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增强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又出示老师本人及孩子年龄数量关系的图片,激发孩子的兴趣,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更加深刻。
二、展示动态效果,突破静态思维,形成教学重难点比如,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ppt课件,动态演示小数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从课后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反映来看,都比较有成效。
三、突显关键所在,突破复杂、抽象的关系形成的重难点不少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正当你讲得非常兴奋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学生已经茫然地望着你,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你的全力讲解可能还不如多媒体资源里一张小小的幻灯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对于“1小时=60分”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小格,分针刚好走一圈的动画,使抽象的时间概念清晰起来,学生清楚地看清时针、分针的变化,轻松地理解“1时=60分”的概念,缩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架起了桥梁。
如何更好地突破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如何更好地突破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研修主题如何更好地突破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背景原因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在新课标下,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
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才是一节好课。
活动目标1、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学得更扎实
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活动步骤1、研究教材和课标,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2、根据学生特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3、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4、分析总结,得出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突破难点在讨论如何把脉并突破课堂重难点之前,我们首先要明了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果堂课的重点与难点也难以把握,那么何来的突破?顾名思义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这个关键性的知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而难点主要是指教材中那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认为比较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很可能也是难点但并非所有的重点都是教材的难点,所以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我们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那么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更高,教学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所以说把握重难点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我们不妨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节课要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教学方式?然后再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大致情况,如学习能力,操作能力。
从中分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二、确定主题,把握重点。
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技能目标基本是固定的,但教学主题却是可变的。
我们在确定或选择教学主题时,要把握其中的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关键性的知识点,围绕主题进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完成主题任务,在任务中去体验和操作关键性的知识点,即教学重点。
三、以旧引新,突破难点。
任何新知识新操作技术的学习,都是基于原有知识结构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特别是对一些难点部分,要做到有层次感,可将其分解成若干分小活动,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引导,步步为营,逐步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构建新知的目的。
四、板书设计,理清思路。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上述方法不解决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工具,如板书设计。
如我们选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内容。
五、强化感知,巩固练习。
当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操作之后,我们必需要及时巩固,训练操作,强化感知。
这一步在我们信息技术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许多学校每周只有一节课电脑课,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能在当天或隔天就能进行巩固性操作的。
因此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回家作业调查应该成为惯例。
当然课堂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教学关键还在于其内涵,而不在于其形式,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真正认识教学重难点的含义和特点,才能科学地研究、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