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快乐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走进快乐数学课堂
摘要: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
关键词:快乐;数学;课堂
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学业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被无情地忽略了,学生更多体会到的是数学学习的苦涩和知识的深奥。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深信“勤学苦练是 100 分的榨油机”而对儿童是否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则从来没有为孩子想过。
数学究竟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是给孩子们一堆金子,还是给孩子一个点金的手指?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每一位教者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却另一回事。
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
探索者和开拓者。
一、课堂应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接受新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从事数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往往会感慨:“数学教学是一种抽象枯燥无味的教学,”而我认为要想让数学课堂从抽象,枯燥中解放出来,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走进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并能结合教材的知识点创设出一种适宜学生内在欲求的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
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光彩。
二﹑课堂应有活动性,让学生在互动中“顿悟”新知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学生最能理解的就是自己的双手实践的东西,而学生的动手操作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这一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的机械应答,让活动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
例如:教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涉及到余数问题,所以建构对余数的认识,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中,若只是定义式地通过枯燥的语言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余数,以及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我想一定收效甚微。
而我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斗智”。
学生一听说要比赛,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油然而出。
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 6 道算式 8÷2 9÷3 6÷2 9÷2 10÷3 7÷2 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做前面三小题,第二组做后面三小题,限制时间为两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等到了两分钟,第一组的同学几乎全部自豪地举起手,而第二组同学的脸上却带有几分委屈,七嘴八舌地嚷到:“不公平﹗不公平﹗我们不服﹗”“哪里不公平?”我故作疑惑地问。
“他们那一组做的题目简单,而我们这一组做的题目都不好做。
“实在不好”意思,这次比赛的确有点不公平,但老师有一个小窍门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难题,想知道吗?”“想”学生急切地说。
于是我就顺势导出:8÷2=49÷3=36÷2=39÷2=4……110÷3=3……1
7÷2=3……1学生看了恍然大悟,欢欢要再来比赛一次并保证这一次决不会再输。
又经过一次相似类型的比赛,学生对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厨师做一道菜,科学地加上“配料”就能使这道菜独具特色,味道更加鲜美。
同样,教师经过动脑给自己的课堂加点“糖”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或适当地加点“辣”让学生来品味一番。
这样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只要精心引导、巧妙预设,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思维遇阻、产生困惑从而出现思维的碰撞,就能促进学生“顿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
信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才有深度。
这样的教学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应有生活味,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中感悟新知
低年级儿童接触到的大都是一些“源头数学”依靠的是他们生活所积累的生活经验。
因此较之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学习要能体现出较浓的“生活味”。
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儿童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构建儿童化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物体”,我是这么设计的:我利用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时拿出几套积木并告诉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玩积木,孩子们一听说这节课玩积木,顿时两眼放光,有的竟手舞足蹈起来,非常高兴。
然后我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发一套事先准备好的积木在他们中间。
我先在积木堆中找出一种形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积木堆中寻找与我手中一样的形体,看谁找得又多又准。
继而再让学生找正方体、圆柱体。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心应手,易如反掌,轻而易举地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并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可见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
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乐而好学,再难的知识也会变得简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