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管理理论的特点

中国管理理论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其优秀的理论和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中国管理文化,从古至今,既影响了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也影响了其他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中国式的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点,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并且吸收和提炼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丰富的管理思想和中国管理实践家的成功经验。

从根本上说,中国式管理现代化包括合理的组织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体现在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人的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现代化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思想是基础,管理组织是体系,管理人才是核心,管理方法是途径,管理手段是条件[1]。

一、中国管理学的特点1、人是管理的主体,中国式管理强调“人管”。

中国的管理学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为没有了人就没有组织,没有了成功的可能,所以中国管理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牺牲效率和利润来维持人的发展,中国人在识人用人待人的方面可以说是作到了无微不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向来是中国人在用人方面的名言谨句。

但是中国人的人情和面子又是内部人控制问题出现的根源,内部人控制容易引起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和耗用资产,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资产所有者的剩余,转移侵犯国有资产,逃避债务等问题。

2、兼容并包,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学派的优秀管理思想和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得益于它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的优秀先进部分,从古代的“吾三日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管理对于不断吸收学习的重视是一脉相承的,经久不衰的,这种思想远比当前炒作的学习型组织要早上千年的历史.[2]正是这种极具包容性的管理文化才使得中国管理学能博采众长,汇纳百家学说融为一体。

因此我国的学者提出西方管理向中国管理的世纪回归,也是源于这一特点的。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1.科学性: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活动需要依靠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并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管理活动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性: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是许多学科综合运用的产物,需要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支持下进行。

3.系统性: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即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整体。

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组织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便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4.灵活性:现代管理理论注重灵活性和变通性,认为管理活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革。

管理者需要灵活应对不同的环境和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1.科学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倡导科学管理,即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管理活动。

管理者需要依靠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来做出决策,并将这些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

2.人本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强调重视员工的需求和激励,认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发展,并通过激励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幸福感。

3.决策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将决策作为管理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强调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者需要依靠数据和信息进行决策,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后果预测,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系统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组织内外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

管理者需要注重整体思维,关注系统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效果。

5.反馈控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过程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组织的运行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改进。

管理者应该通过设定目标、测量绩效、纠正偏差等方式进行控制。

6.灵活适应: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需要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体来说,现代管理理论通过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决策理论、系统管理、反馈控制和灵活适应等观点,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思路,以应对当代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管理需求。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与基本问题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与基本问题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与基本问题作者:郑熠州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4期摘要:现代管理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范畴,其时代特征直接体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国情特点、社会要求、发展逻辑与理论特色,涵盖着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伟大梦想。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与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特征;基本问题现代管理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核心范畴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下,现代管理理论有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基于这两点进行分析。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1)国别性色彩西方管理理论与西方国家自身的情况有密切的关联,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管理的本质就是改革,管理理论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进行创新,就我国的情况来看,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是不现实的,需要根据我国特色的历史背景来制定新的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制定需要针对当时社会发展现状,一旦与社会发展现状脱离,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早在2004年,国家就针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与任务来制定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现代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调动起各类积极的因素,提升社会创造活力,推进管理体系模式的创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这种现代化既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涵盖到国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设,其本质就是在我党的带领下,制定出由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共参与的管理格局,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这就给现代管理理论赋予了新的特征。

(2)实践性特征现代管理理论是源于实践的,从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任何的社会生活本质都是具有实践性的,现代管理理论也是如此。

在不同的年代中,现代管理理论具有不同的实践性特征,在理论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科学看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类矛盾,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教学课件PPT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教学课件PPT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 管理思想现代化
(一)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 1.在对人的看法上。从“科学管理”到后来的“管理 科学”,都将人看作是“经济人”;行为科学将人看作 是“社会人”;而现代管理论将人看作是“复杂人”, 认为人是怀着不同需要加入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 需要类型;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2.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管理科学” 主要是计划与控制方面,涉及的主要要素是技术、组织 机构和信息;行为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组织活动中的人际 关系,包括了人和团体的,所涉及的组织要素主要是人、 组织机构和信息;现代管理理论适用的管理范围是组织 的整个投入——产出过程,涉及到组织的所有要素。
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 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 条件。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科技革命带动 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 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从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 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73年 末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从这时开 始资本主义世界进人了经济滞胀时期,这也是对经 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
4.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中化工 业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资本的统 治也和战前不一样,资本主义世界企业发生了如下的一 些变化:(1)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2)垄 断企业混合合并。(3)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发展。(4) 企业的股份高度分散化。(5)企业不断向国际化方向 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

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

要使这一系统能够持续高效率、低消耗地输出高功能,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一、现代管理学的特点纵观管理学各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

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强调系统化这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

系统化,就是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所以,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

(二)重视人的因素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而人又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中工作,但是他们在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

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求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做出贡献。

(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这就是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这个群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人们彼此感情融洽。

利用非正式组织,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愈来愈显得重要。

所以,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信息工作由于普遍强调通信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等的要求愈来愈高。

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作者:张佩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3期【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企业迫切地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用科学的理论代替传统的管理。

【关键词】现代管理理论;管理;发展趋势一、管理的起源及历史背景管理(Management),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在某些人的监督下,将人们的努力组织起来,这些监督者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种活动已存在几千年。

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表明,在几千年前,人类就能够完成规模浩大的,由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工程。

金字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建筑一座金字塔要动用10万人干20年。

谁来吩咐每个人该干什么?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让每个人都有活干?答案是管理。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尤其是从上一个世纪开始,管理才被系统地加以研究,逐渐形成一种共同体系,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

在经济学课程中,经常会提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名字,这是因为他对古典经济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一书,以及他的关于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光辉论断,为古典管理注入了核心内容。

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劳动分工,使当时企业产生了经济效益。

但在20世纪前,贵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产业革命,它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的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

直到20世纪初叶,建立正式管理理论的尝试才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二、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性质与构成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中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过程与规律性的科学,是对中国追求与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管理实践、管理理论的客观归纳、概括与总结。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依其目的、性质、特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1)新民主主义及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理念、理论、思想、学说;(2)辛亥革命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3)我国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包括香港、澳门以及1949年后中国国民党治下台湾的管理思想、理论、学说。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宗和静;陈羽逸
【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实际问题的客观体现.认识并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对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客观总结与科学探索,同时有助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宗和静;陈羽逸
【作者单位】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3;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J], 王毅武;陈首哲
2.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时代特征 [J], 汤芸
3.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J], 王毅武
4.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基于对管理理论丛林的反思 [J], 王宁
5.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基于对管理理论丛林的反思 [J], 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作者:XXX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4系统管理学派1、贝塔朗菲;2、维纳;3、申农;4、普里高津、5、哈冃;6、托姆;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在4— 50 年代系统技术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信息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从60 - 80年代,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向更加广泛的实践领域的发展。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5计量管理学派兰彻斯特和希尔;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1、计量管理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

也有人把计量管理学派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2、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计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的,系统的观点是要求从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进行理论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

管理学派认为,组织中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相关冋题。

6权变理论学派1、伯恩斯和斯托克;2、钱德勒;3、琼•伍德沃德;4、劳伦斯和洛希;5、卢桑斯;6、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 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在不断促进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扁平化管理等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创新、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现代管理理论的趋势。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进入转型期,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步阶段。

此时,人们开始注重管理知识的总结和前沿理论的引入,试图使中国的企业在管理上有所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期,管理学理论在中国得以普及,开始出台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

21世纪,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管理经验,逐步形成了以“以人为本”、“管理创新”、“扁平化管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

中国的企业界开始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渐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理论。

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一直是现代中国企业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

管理创新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管理方法的改良和创新,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方针。

其目标是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和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手段,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更好地实现利润最大化。

管理创新包括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

企业要做到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市场竞争先机,不能停止变革和创新。

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导向着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

在业务经营方面,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导向,以这种导向达到在全社会上规模化和品牌影响力的目标。

同时,企业文化还应整合公司内部的资源和核心价值,以增加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新时代的管理思维与理念。

机遇和挑战并存,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除了实现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之外,还需要在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流程管理等方面,结合数字技术和新型互联网应用,实现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重新构造。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管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它对其他所有资源起到综合运筹作用,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

因此,研究管理理论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后,管理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动向,主要是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促进科学社会化进程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促进了新理论的产生。

这些新理论被称为“管理理论丛林”,主要包括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和管理过程学派。

在70年代后,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管理重点由基层向高层转移,由业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在管理思想上强调系统观念和应变观念,称为“系统热”和“权变热”。

战略热”出现的原因是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内部效率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紧跟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战略决策。

只有在战略决策正确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才有意义,否则战略决策错了,效率高反而失败得更惨。

因此,管理学家重视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

在管理思想中,第二个重大变化表现在管理指导思想上,即“系统论”和“权变论”。

系统论强调对管理工作要有全局观念,仅仅抓住某一项管理因素或仅采用一项管理方法是不够的,无法应对环境的挑战。

系统管理就是根据系统原理及其原则,采用各种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讲究管理艺术,对管理对象全面科学地管理。

管理思想中的“权变理论”,即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不是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模式。

总之,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是多样化和综合化,同时强调战略管理、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在8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关注比较管理学和管理哲学,并强调重点抓“企业文化”。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美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性: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管理者需要依靠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来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和决策,并且通过科学管理手段来组织、调度和控制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系统性:现代管理理论注重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现代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管理者需要把握全局,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各个部分的运行,来实现整个组织的协调发展。

三、灵活性:现代管理理论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

管理者需要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能够根据时代变革和环境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潮流,以及不断创造和开拓新的机会和业务。

四、全员参与: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全员参与。

每个员工都是组织的一部分,都应该承担责任和发挥能力。

现代管理鼓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实现员工的自我实现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之间的有机结合。

五、激励约束:现代管理理论强调激励和约束的结合。

激励是人们工作和行为的动力,可以通过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也需要适当的约束来限制员工的行为,确保其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六、员工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现代组织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并鼓励员工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

这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七、社会责任: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组织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和社会公正,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以人为本、以社会为依归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者:王宁来源:《管理学家》2020年第09期[摘要] 管理理论丛林的存在,体现了管理理论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以管理理论丛林为基础进行剖析,人们认为管理理论丛林仅仅是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对管理进行的阐释。

在研究了多个管理理论流派之后,我们需要提炼其精髓,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的现代管理理论中。

其次,文章试图将中国当代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阐释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在中国客观历史条件下,以具有中国特色、文化气质的现代管理具体理论为基础的管理理论。

[关键词]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丛林;管理思想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19世纪末,我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国民族觉醒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人民走过了艰难险阻,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文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情、社会需求、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的直接反映。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中国梦。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肩负着时代的重担,显示了时代的特点,也是中国当代管理理论的有力支撑。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概念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剖析和处理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主要现实问题的客观体现。

二、管理理论丛林(一)管理理论丛林的概念哈罗德·孔茨首先提出并论证了管理理论丛林的概念。

他认为,管理理论研究中有许多流派,由于种种原因而混淆,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管理理论丛林。

从管理理论丛林的理论层面来看,它代表了管理者对管理涵义理解具有局限性的本质[1]。

(二)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第一个学派是管理过程学派。

此学派认为管理是在一个组织中与他人协作的过程。

它认为管理是一个普遍的过程。

它把管理理论比作一种组织经验,经过对管理过程当中所包括的对基础理论的探究、试验和实践以及教育来强化管理实践。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历史背景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历史背景

2、主要观点
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以消除不确定 性。 所谓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 并通过计算机计算应用于管理。 实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继续与发展,都力图抛弃凭经验、 凭主观判断来进行管理,而提倡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最有 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 。 不同的是,后者的研究,已突破了操作方法、作业研究的 范围,而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方面扩展,要求进行整体性 的管理。


2、研究内容
企业战略是有关企业长远和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 核心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内 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 的全过程,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所组 成。
二、现代管理的主要特点
重视人的因素。管理中心由物向人转变,人性化管理 强调系统、权变、创新等观点。“今天的管理者越来 越关心如何鼓励创新和变革,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已变 得非常动态。” --- Robbins 强调组织形式向多样化扁平化发展。 强调管理目标多元化。 重视战略。重视对组织环境的研究,预见能力和竞争
2)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 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信息沟通
3)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有三个: 确定目标
提供诱因(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六)决策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是赫伯特· 西蒙 ,代表作是《管理决策 新科学》(1960年出版) 2、理论要点
3、研究特征
1)以决策为主要着眼点,在不同程度的不确 定性条件下,求出合理的决策。 2)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注重经济 技术方面的问题 3)以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 的手段,注重解决问题的数量方法和系统方法。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理论毛越一、现代管理学理论的主要特征1 系统化管理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

2 民主化管理民主是现代管理的手段,它可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合理确定,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满足组织成员作为“主人翁”参与管理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民主也是当代管理的目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

3 科学化管理当代管理更强调科学化,表现在,当代管理活动以自然与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了管理活动程序化和管理工作的法制化。

4 法制化管理当代管理的法制化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无论是法制的完善程度,作用的发挥,还是人类的法制观念都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可比拟的。

5 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思想的依据:人是管理的主体,只有人才能担当管理活动的领导者角色;在各种各样的管理要素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为重要;管理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这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6 追求效率人类进入了讲究效率的时代,追求效率,构成了现在管理学的又一特征。

为了促进管理效率持续不断地提高,大批研究人员投入管理科学的研究工作,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并应用于管理实践当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源源不断的进入管理领域并发挥作用;人力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管理制度走向健全,管理体制日益完善。

7 变革性现代管理学不能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而更加注重变革,这种变革包括对传统管理学学科框架、理论内容、管理方法的变革。

现在管理学的变革性不仅仅表现的当代,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管理学的变革速度也必将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8 开放性为总结概括现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提高管理效率,现在管理学的开放性日益明显,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最新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属性与特征-精品

最新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属性与特征-精品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学科属性与特征有史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管理日益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并且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管理是重要的生产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人类“群居”的社会性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一开始就赋予了管理的必然性与能动性,从而也就决定了管的科学性与适合性。

中国现代是研究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管理行为、活动、观念、理论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既属于现代的学术范畴,又与一般管理学不同,有着自身必要与明显的学科特征。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学科特征的客观性所谓管理,即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基本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既定目标的活动与过程。

就管理的实质内容看,理论层面可主要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基本职能,实践层面则可以通过战略与决策、配置与协调等管理传导作用而体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与过程。

一方面,管理是相对于组织的目标性与绩效性;另一方面,也是相对于组织由于分工的存在而需要合作、协作以及相应的划分与组合。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①这种职能就是管理。

例如,单独的演奏者是自己指挥自己,而合奏的乐队则需要统一指挥。

这里,指挥对于乐队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具体形式的管理,他的行为与方式就是确保乐队的合奏能够协调进行并实现预期目标的必要条件。

一个没有指挥的宏大乐团很难合奏出优美和谐的乐曲。

同理,很难想象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会产生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等。

历史到了今天,管理越来越体现为生产力现代化的必然,同时,也越来越成为生产关系时代化的内涵。

管理不但是科学、是、是素质、是能力,而且是软实力(基础国力、国民素质)、是软环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三配置方式(另有市场方式与计划方式)、是更重要的生产力。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及发展趋势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时期后,管理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特别是二战以后,经济复苏,管理领域中出现百花齐放,百家纷呈局面。

其中既有沿着历史线索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历史源流,也有新出现的思想和主张。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将之概括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多流派研究、多角度分析共同组成一个管理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领域又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是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二是正在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根据对管理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按照时间来划分为: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马克斯.韦伯)、近代管理理论(巴纳德、梅奥)、当代管理理论(孔茨、西蒙、马斯洛、德鲁克等)。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有:一、管理过程流派管理过程流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个学派后来经美国的管理学家罗哈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学丛林中的一个主流学派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詹姆斯・穆尼(J.D.Mooney;1884-1957);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

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

事实上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就是这个学派的开山鼻祖。

管理过程学派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他们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开始了艰难而又复杂的现代化建设,为现代国学的丰富与发展贡献了颇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直接体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国情特点、社会要求、发展逻辑与理论特色,饱含着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伟大梦想。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承载着时代的重任,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支持。

一、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特征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理论的源泉,中国的现代管理理论也应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价值观念、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文化价值、思维模式还是福利水平都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和差异。

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但是对我国经济有用的东西要充分吸收和利用。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围绕着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来展开,必定具有能体现中国实际及其特色的时代特征。

1. 浓郁的国别性。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是结合西方国家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的,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适合东西方企业社会的管理活动。

但是,管理的本质是变革,管理理论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发展创新,照搬别人的管理理论来指导有着和西方国家不同发展背景、经历的中国明显是行不通的,更需要的是适合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例如,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

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天下为公系出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

其中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民权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生主义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与儒家仁的精神的统一。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基于当时中国特有的社会矛盾,指导中国走出独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又例如,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姓社不姓资。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一旦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成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再例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局的工作。

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些已经被证实了的管理理论,都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中国不同阶段的问题,从各方面都证实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浓郁国别性的实现形式。

2. 突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实践范畴引入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最伟大变革,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又回到实践并指导实践。

其坚持理论的实践性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
的一系列观点或结论因突出的实践性作为衡量管理正确与否的依据,被长时间反复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在新时期,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确立了党的路线方针,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同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高度的相一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的表现了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客观规律,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去研究新的情况。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以此来比喻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循序渐进。

邓小平又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目标已定,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我们的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第二步战略目标已于1999年提前完成,我们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显然,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有着实践性的显著特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实践,指导着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建设实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同样,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践者用事实来充分说明了,以在实践中发展的观点把握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才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