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七:诗歌比较鉴赏

合集下载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比较阅读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比较阅读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比较阅读董营涛编者按:高考习题,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与其做山寨习题,不如反复做高考习题,从中梳理出命题规律,从中总结失误原因,从中探索出答题技巧。

诗歌复习就是要反复做高考真题,反思错误原因,总结答题规范,摆脱题山题海。

群文阅读是教材改革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更是诗歌命题难点。

高考诗歌命题从比较角度测试学生群文阅读能力,从比较角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

最近三年,几乎每年都要从比较角度命制诗歌习题,2020年高考习题也不会例外。

先从高考习题中总结比较型诗歌种类以及对策,进而帮助师生把握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命题分为三类:类型一客观选择题比较,类型二主观题比较,类型三组诗比较。

类型一客观选择题比较命题特征就一句诗歌与考纲必背篇目比较手法上的异同。

例如:(2018年全国1卷)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

就整首诗艺术特征与必背篇目比较异同。

例如:(2018年全国3卷)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就一句诗的手法与课外诗歌比较相同点。

例如:(2017年北京卷)“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2020年复习对策考纲64篇必背篇目,不但要会背会写,更要在相似诗歌中比较鉴赏全面理解;既要宏观把握全诗艺术特征,更要微观掌握写景用了哪些手法;做到逐句理解,做到同一类型诗歌同一作者诗歌异同分析;鉴赏诗歌手法,学会课外迁移。

高考真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2018年全国1卷)点评:身处逆境,乐观自信,爱国自强;联系《李凭箜篌引》与《雁门太守行》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3页ppt课件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3页ppt课件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 达技巧 》53页p pt课件
《官仓鼠》答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3页ppt课件
参考答案: (步驟1)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 人的修辞手法。 (步骤2)比喻作用:将那些只知道吮吸百姓血 汗的贪官污吏的丑恶本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 来。夸张作用:将那些吞食 民脂民膏的贪官 污吏的丑恶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对比作用: “健儿无粮百姓饥”与官仓鼠朝朝入口进行对 照,将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鲜明地摆在了读者 面前。拟人作用:作者用一个“君”字是把 “官仓鼠”当作人来称呼,收到了强烈的讽刺 效果。 (答出两种即可)
类题指津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3页ppt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选择其中两种修辞说出其表达效果。
思维轨迹:由题干可知,答题范围是整首诗, ‘‘哪些修辞 手法”“选择其中两种”说明修辞手 法最少有三种。题干还要 求指出两种修辞的表达效 果,说明在指出修辞的同时还要指 出诗句哪里体现 出了这种修辞手法。
考查形式: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3页ppt课件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 达技巧 》53页p pt课件
知识方法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3页ppt课件
真题热身
答案:
①使用对比(映衬)手法。②如上下句之间 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 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 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③ 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渲染手 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 (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 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形象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2020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2020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③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孤身飘零的凄惨); 《暮春山间》①表达喜春之情,②写作者缓步春山
所见,流莺不语,只有燕子飞来飞去,桃花飘落,桃香
飘溢,山间一片寂静,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③ 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或:闲适之情)
比较方法1
①明确诗歌内容:写景?叙事? ↓
②写景诗——抓景析情 ↓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问: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歌内容 →
辨异:①两诗主要意象?②各自意境特点?③情语?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 异同?(5分) 【答】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
异:①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 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2分)。②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 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感情悲凉哀怨。 (2分)
设题角度
1、比较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内容(形象) 4、比较语言
应对方法?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古诗(写景诗和叙事 诗)思想情感的方法; 2、做到答题格式、答题步骤规范。
回顾知识:读懂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❶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 情基调)
抓景:意象、意境、情语
求同:笛、芦管——思乡 辨异:抓景析情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日照市2014高三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秋夜曲
秋思寄子由①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
漫漫轻云露月光。
小虫催女献功裘。
秋逼暗虫通夕响,
老松阅世卧云壑,
征衣未寄莫飞霜。
挽著沧江无万牛②。
[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 被贬为筠州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 难以动摇”。
▪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 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 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 分)
▪ 【答案】特点:(1)诗人认为墨梅画中的花风韵清姝, 体现了墨梅高雅、清丽的气质,远胜于桃李的浓艳; (2)以相马名手九方皋为典,突显画师作画在意不在 形的特点。
(七)14年江苏卷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1)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 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 性的赞颂。
答案 (1)《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 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
(2)《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 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2013·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斋独宿
▪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 [唐]韦应物 ▪
[金]赵秉文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第01讲整体把握诗歌文本(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①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①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①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

D.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平生百绕垂虹路张元干①平生百绕垂虹路。

看万顷、翻云去。

山澹夕晖帆影度。

菱歌风断,袜罗尘散②,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

走笔犹能醉时句。

花底自成心暗许。

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

【注】①张元干(1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坚持抗金受秦桧陷害,被捕入狱,出狱后流落苏州,本词写于词人重游苏州垂虹桥之时。

①袜罗尘散: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的美妙景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平生百绕”这一细节,暗示词人对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现了词人重游苏州、孤苦无依的落魄晚景。

C.上阕写景,高低错落,视听结合,有动有静,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蕴丰富。

D.“旧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词人的客居之恨。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刘禹锡: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李贺: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全国卷Ⅲ)《精卫词》王建: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苏轼: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1.选材不拘一格。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创新版2.6.7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创新版2.6.7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题模板
二、题型突破 (一)比较形象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蝴蝶儿 [五代]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①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②。 对对飞。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还似花间见,双双
咏蝴蝶 [北宋]谢逸 桃红李白一番新,对舞花前亦可人。 才遇东来又西去,片时游遍满园春。 【注】①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此处借指少女。②伊:词中指蝴蝶。 两首诗词都刻画了“蝴蝶”的形象,两个形象有何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演示】 1.从“求异”的角度,分析两首诗词中“蝴蝶”的外在形象。 (1)第一首词中蝴蝶的特点:花间成双成对飞舞。 (2)第二首诗中蝴蝶的特点:花前自由自在飞舞。 2.从形象的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蝴蝶的不同作用。 (1)第一首词中“双双对对飞”反衬少女孤单无聊的形象;“惹教双翅垂” 表现蝴蝶对怀春少女的同情。 (2)第二首诗中“游遍满园春”烘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 的情感。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概述]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

其实,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古诗比较鉴赏[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二、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呈现出三个特点1.选材不拘一格。

从全国各地试卷的命题看,从唐宋诗词,到元曲、明清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清代乃至近代佳作;从大家名篇,到以往关注度不高的作家作品,可谓百花齐放。

这是广大考生复习时必须了解的。

当然,唐宋诗、宋词以及大家名篇仍然居主体地位。

2.题材丰富多彩。

田园、山水、边塞、风物、咏怀、咏史、送别、闺怨、羁旅、行役等题材都有所涉及。

3.难度有所加大。

虽然传统的单诗鉴赏题仍是主流,但也出现了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型鉴赏题:有的题目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考点,而是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的不同考点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而且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类的难度较高的题目已有亮相。

三、题型归纳(一)、形象异同比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梅吴渊①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

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

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

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

影落溪南。

又月午无人更漏三。

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

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

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注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

②卓:建立。

③冷淡:“冷澹”,清淡,不浓艳,素净淡雅。

④鼎鼐: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坚贞、高洁、孤独。

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

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①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

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

牛角书生,虬髯豪客②,谈笑皆堪折简招。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怅燕然③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④,歌罢犹须著酒浇。

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

②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

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

③燕然:燕然山。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本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塑造的自我形象或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辛词上片写词人赞颂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冒进误国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的立场和态度,并以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随时准备抗金杀敌的决心,也表现出报国无门的忧虑。

全词塑造了一位为国忧心、老骥伏枥的爱国词人形象。

刘词上片塑造了一位能文能武、期待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借李密、虬髯客的事迹表现所与交游的人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

下片回忆自己未能出击强敌,像古代英雄那样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只能草草归故里的经历,如今华发苍颜,不能再展抱负,只好以酒浇愁。

全词塑造了一个满腔忧愤的爱国词人形象。

精要点拨:诗歌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词语比较鉴赏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门怨齐浣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①更漏②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注①昭阳:宫殿名。

②更漏:报时的漏壶。

“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有的版本作“半是思君半恨君”。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好。

由“珊瑚枕上千行泪”可知,“不思君”是假,其真意恰恰是思念甚深,至于生出怨恨,这是以恨写爱,更能表现爱之深,无理而妙;“恨君”也与标题中的“怨”相照应。

(若答“半是思君半恨君”一句好,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精要点拨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倾斜,歪向一边。

这首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上片借景抒情,通过多重意象的反复渲染,烘托了词人的思念之愁;②下片则主要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通过“愁”“孤”等字眼,直接表达词人的离愁之苦;③这两种抒情方式相结合,使词人的感情抒发既委婉含蓄,又浓烈饱满,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