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尿培养尿标本的培养方法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尿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正确的尿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以及要点说明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非常关键。
以下是尿培养标本采集的详细操作流程及相关要点说明:1.获取适当的尿样:尿样的采集应尽量在清洁干净的环境下进行。
首先,患者应接受适当的清洁步骤,包括清洁外阴部和尿道口。
推荐女性患者使用清洁的纸巾将阴部外壁从前至后擦拭,而男性患者应提起包皮,将阴茎头部擦拭干净。
然后,将第一次排尿排出,这是因为尿道口可能存在的细菌数量最多。
2.采集中段尿:接下来,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
中段尿是指尿道开口区域的尿液,它可以代表患者体内泌尿道的状况。
在接尿过程中,注意避免容器触碰到外界物体,以防止细菌污染。
3.适量尿样:尿培养所需的尿样量通常在5-10毫升之间。
太少的尿样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而太多的尿样则可能稀释了细菌的浓度,降低培养阳性率。
因此,尽量确保尿样量适当。
4.快速送样:收集完尿样后,尽快将尿样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因为尿样中的细菌会在一段时间后开始滋生,导致结果不准确。
通常建议在采集完尿样后的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室要求进行保存。
5.标记尿样:在送到实验室之前,务必在尿样容器上标记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和采样日期。
这有助于实验室对尿样进行正确的鉴定和处理。
6.保护尿液:尿液在送样之前需要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通常要求储存于2-8摄氏度的冷藏环境中,以防止细菌增殖或其他异常改变。
7.注意卫生:在尿样采集过程中,注意卫生特别重要。
避免尿样污染,源于尿路感染的细菌可能会附着在尿道、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区域,采样时要特别小心。
8.避免使用抗菌剂:在采集尿样之前,避免患者使用任何抗菌剂,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细菌的培养结果产生干扰,降低阳性率。
9.全面记录:除了标记尿样容器,还需要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例如病史、症状和用药情况等。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尿培养样本的采集方法1.清洁中段尿。
尽量留取早晨第一次尿液,先用清水清洗会阴部,然后消毒会阴部和尿道口,最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干消毒剂,弃去开始的尿液,以冲刷尿道口的细菌,留取能代表膀胱部分病原菌的中段尿10-20ml,直接排入专用的无菌广口容器中。
2.导尿管尿。
方法一:先夹住导尿管,用酒精拭子消毒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
操作时应防止混入消毒剂,注意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方法二:采用无菌操作将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获取膀胱尿液,可减少尿液样本污染,准确反映膀胱受感染情况。
但这样做有可能将下尿道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
3.耻骨上膀胱穿刺。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两厘米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
此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样本困难的婴儿、脊柱损伤患者的尿样本采集。
4.回肠造口导管尿。
摘除导管,弃去里面的尿液,清洁吻合口。
将导尿管插入清洁的吻合口,直至筋膜的深度,收集尿液。
二、采集尿培养标本的容器采集尿培养的容器应由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应洁净、无菌、加盖、封闭、防渗漏;容器内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容器应广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量大于50毫升,容器盖子易于开启。
三、尿培养样本采集过程1.清洁中段尿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正确取样本。
2.尽量不采用导尿管采集样本,以防医源性感染。
3.尿液中不得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4.多次收集或24小时尿不能用做培养,以免污染菌误导临床。
5.集尿袋内和尿管末端的尿液也不能用于培养,因为很难避免尿道菌群的污染。
6.除非是流行病学调查,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常规尿培养没有临床意义。
7.未能及时送检的样本应于4摄氏度保存待送8.结核分枝杆菌长时间存在于尿中会造成损伤,并且24小时尿会增加污染机会,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不宜采集24小时尿液。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尿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关于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解释。
一、标本采集方法:1.收集首次晨尿标本:清晨最好是第一次尿液,因为此时尿液中的细菌浓度较高。
2.进行外阴清洁:使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外阴区域,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女性需将阴唇手动分开,确保清洁彻底。
3.收集中段尿标本:开始排尿后稍停一下,然后收集中段尿液,即尿液绝大部分已排出时。
避免采集开头或结束的尿液,因为这些尿液可能含有细菌或其他污染物。
4.使用尿杯收集尿液:选择干净、无菌的尿杯,以容纳20-30毫升的尿液。
尽量避免用其他容器,如塑料袋或纸杯。
5.避免污染:避免将尿液与尿杯外部或任何其他物体接触,以防止细菌污染。
6.确保标本完整:尽量采集足够多的尿液,以便于后续实验室进行必要的培养和检测。
二、注意事项:1.尽量保持尿液无菌:在采集尿液之前,应提前清洁双手,并选择干净的尿杯。
尽可能避免尿液与手部或尿道开放部位接触,以防止细菌污染。
2.避免采集污染:尽量避免将尿液与尿杯外部或其他物体接触,以防止细菌污染。
同时,避免将尿液滴入马桶或便池中,以阻止其他细菌的混入。
3.不要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清洁剂:在清洁外阴区域时,不要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最好使用温水和肥皂进行外阴清洁。
4.避免尿液污染:女性在清洁外阴后,使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等清洁自下而上,以避免将尿道口处的细菌带入尿液中。
5.尽快送交实验室:尿液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通常在2小时内。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应将标本存放在冰箱内冷藏,但不要冷冻。
尿液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验,能够识别尿液中是否存在致病菌,有助于及早发现尿路感染等疾病。
通过正确和规范的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以及严格遵守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尿培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了解和遵循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尿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简述尿细菌定量培养的尿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简述尿细菌定量培养的尿标本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细菌定量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的方法,也被称
为尿液细菌计数法。
该方法是通过实验室将患者的尿样进行培养,然后计
数尿液中存在的细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尿路
感染等疾病。
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1.准备工具:清洁毛巾、肥皂、消毒液、无菌尿杯。
2.尿液采集前,请注意清洁自己的手部,并将外阴部用温水和肥皂清
洗干净。
3.将采集尿液的尿杯置于你的外阴部下方,紧贴皮肤,采集中段尿液。
尽量不要采集开始或结束时的尿液。
4.安全直线称取15毫升的尿液样品,并注明尿液的采集时间和日期。
5.立即将尿液带到实验室,因为长时间的储存会使细菌数量减少。
1.尿液采集应尽量避免细菌的污染,因此,使用无菌杯子进行采集时,不应接触任何物体。
2.采集尿样时,女性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阴道分泌物掺入尿中,男性应
注意不要将精液或前列腺液掺入尿中。
3.他人无法为您采集标本时,您应确保清洁且使用无菌尿杯进行采集。
4.若您已正在接受抗生素或其他抗生素治疗,应尽可能避免采集尿液
标本做尿液细菌定量培养。
5.搜集样品之前,您应检查是否填写且标注好委托单信息,需要保持威望和正确性。
总之,尿液细菌定量培养法是对尿液中是否有细菌进行检测的有效方法,是确诊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采集标本时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失误或误差。
同时医生在进行此项检测时也要依据标准化的流程进行。
(完整版)尿培养留取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尿培养是指对正常尿液里的细菌进行培养。
目的是用于细菌学检查和细菌敏感试验,以了解病情,协助诊断与治疗。
正常尿液虽是无菌的,但外尿道寄居有正常菌群,故一般尿的病原体检查无临床意义。
▪如果结果<1000个/ml,一般以正常标本处理。
▪如果结果1000-100000个/ml,可能感染,重新留标本检验,或过几天再查。
▪如果结果>100000个/ml,确诊为尿路感染病人,进行鉴定,做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集步骤:A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尿情况、配合程度。
B核对医嘱,准备用物及标本容器上的条码信息。
C对患者身份(基本信息),洗手。
D采集方法:▪1、中段尿液采集法: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用灭菌的纱布或无菌纸巾擦干;男性需翻转包皮冲洗,用0.1% 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用灭菌纱布或纸巾拭干,用医院检验科提供的无菌广口瓶收集中段尿5ml~10ml,立即加盖送检。
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最常用的尿培养标本收集方法,但很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由医护人员采集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患者正确留取。
▪2、导尿采集法:按常规方法对会阴局部进行消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人膀胱,采集导尿管的尿5~10ml于无菌容器中,可减少尿液标本污染,准确地反映膀胱感染情况。
但有可能将下尿道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一般不提倡使用。
▪3、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①应先夹闭尿管。
②消毒导尿管与注水处分叉外下端,按无菌操作方法,用10 ml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10ml尿液弃去,再换用另一个新的10 ml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10ml尿液,注入尿培养瓶。
③开放尿管。
操作时应防止混入消毒剂,注意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E再次核对,将条形码标签贴于尿液收集器上,注明留取时间,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等。
▪F整理床单位,协助取适体位,询问需要,再处理用物,洗手。
备注:▪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4℃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8h,但应注意冷藏保存的标本不能用于淋病奈瑟菌培养。
说出收集中段尿细菌培养的正确方法。

说出收集中段尿细菌培养的正确方法。
摘要:一、引言二、收集尿标本的方法1.尿容器的选择2.尿样的收集时间3.尿样的保存三、尿细菌培养的操作步骤1.尿样的接种2.细菌培养的条件3.培养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四、尿细菌培养的结果解读1.菌落计数2.菌落形态观察3.菌种鉴定五、尿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1.尿路感染的诊断2.尿路感染的治療3.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六、结语正文:一、引言尿细菌培养是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诊断尿路感染。
正确的尿细菌培养方法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
在此,我们为您介绍收集中段尿细菌培养的正确方法。
二、收集尿标本的方法1.尿容器的选择尿标本容器应选用无菌、干净的容器。
最好使用医院提供的专用尿标本容器。
2.尿样的收集时间最佳收集时间为清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
此时,尿样较为浓缩,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3.尿样的保存尿样应在收集后尽快送检。
若无法立即送检,应将尿样置于室温下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三、尿细菌培养的操作步骤1.尿样的接种将尿样分别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上和麦康凯平板上。
接种过程中,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2.细菌培养的条件将接种好的平板放入37℃的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3.培养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培养结束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和形态。
菌落计数≥10^5CFU/ml为阳性结果。
四、尿细菌培养的结果解读1.菌落计数根据菌落计数结果,判断感染程度。
2.菌落形态观察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初步判断菌种。
3.菌种鉴定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
五、尿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1.尿路感染的诊断尿细菌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
阳性结果可证实尿路感染的存在。
2.尿路感染的治療根据培养结果,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加强卫生习惯、避免久坐、多饮水等。
六、结语掌握正确的尿细菌培养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尿路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中段尿 培养 注意事项

中段尿培养注意事项
中段尿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的感染。
在进行中段尿培养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收集标本:选择一种干净、无菌的容器收集尿液标本。
女性在收集尿液时,需要将外阴清洁干净,并用棉球将其分开以避免分泌物污染尿液。
2. 避免感染:在收集尿液之前,要先清洗双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避免感染或污染。
3. 注意尿液量:尽量收集中段尿,即将初尿排空后再收集中间的尿液,避免尿液中的细菌或真菌来自尿道口或尿道。
4. 严格遵守收集方法:按照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尿液收集,确保正确的时间和方法。
5. 及时送检:尿液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一般情况下在收集后的2小时内送检。
6. 注意温度:尿液在送检前应保存于室温下,避免过热或过冷。
7. 记录信息:在送检时,需要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临床相关资料,如症状、
病史等。
注意事项的遵守有助于确保尿液标本的质量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实验室人员。
尿培养留取标本方法行标

尿培养留取标本方法行标一、患者准备1. 患者在留取尿标本前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尿道部位应保持清洁,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2. 在留取尿标本前应彻底清洗双手,并使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外生殖器。
女性患者在留取尿标本前还需要用清水冲洗外生殖器。
3. 如果女性患者正在经期,建议选择非经期时间留取尿标本。
二、留取尿标本1. 集尿杯:使用干净、干燥的集尿杯,杯口不能接触到任何物体,以避免污染。
2. 用力拉开外生殖器,男性应用棉球擦拭龟头部位;女性应用消毒湿纸巾擦拭尿道口周围区域。
3. 开始排尿:在排尿前先清洁外生殖器,然后将首次排尿的前段排出,再用集尿杯接收中段尿液,最后再将最后尿液排出。
4. 尽可能多的收集中段尿液,因为中段尿液中的细菌最多,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三、留取尿液标本的注意事项1. 避免尿液的污染:集尿杯的杯口不能接触到任何物体,以免尿液受到污染。
2. 避免时间过长:尿液留取后,应尽快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细菌的增殖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医生的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引和建议,特别是对于患有特殊疾病或正在接受特殊治疗的患者。
四、尿标本的存储和运输1. 存储:留取的尿标本应放置于4℃的冰箱中,以减缓细菌的增殖。
要避免尿标本暴露在室温下过长时间,否则细菌会快速增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运输:尿标本尽快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尿培养检验的患者,应尽快送检。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尿标本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正确的尿培养留取标本方法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留取尿标本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尿液的污染,尽快将尿标本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段尿培养的意义
❖ 明确尿液病原微生物,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 中段尿培养细菌定量计
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 标准
精品PPT
尿培养结果影响因素
❖
(1)尿液收集要新鲜,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细菌大增,
出现假阳性。
❖
(2)膀胱内尿液停留时间短(不到6小时),或饮水太多,稀释
了尿中细菌,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
❖
(7)血源性急性肾盂肾炎、肾实质内小脓肿形成,慢性肾盂肾炎
粘膜病变趋向痊愈,而肾实质病变依然存在;或尿路梗阻并存感染灶和
尿路不相通,则尿中细菌往往呈阴性。
精品PPT
临床意义
❖ 如尿液培养中发现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属、 类白喉杆菌、类酵母菌及乳酸杆菌(女)等 细菌中任何一种都会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因 此尿液培养检查的意义在于监测人体泌尿系 统(包括肾、膀胱、尿道)是否健康、无菌。 如有细菌感染应做出针对此细菌的抗生素敏 感实验,以便指导医生准确准量地使用抗生 素,及早地杀死细菌。 。
中段尿培养尿标 本的留取方法
精品PPT
❖ 中段尿 ❖ 尿培养 ❖ 正确留取方法
精品PPT
什么是中段尿?
❖ 中段尿是指临床上尿液培养中,采取小便 时,让开始的小便将尿道冲洗干净后,截取
中间小便作样品进行培养。目的是防止尿液 被污染。
精品PPT
为什么要用中段尿做尿培养?
❖ 尿培养是指对正常尿液里的细菌进行培养, 而正常尿液是无菌的,但外尿道寄居有正常 菌群,故一般尿的病原体检查无临床意义。 当清洁中段尿菌数超过100000个/ml,可诊 断为尿路感染。
❖ 2.容器要求:无菌、加盖、不含防腐剂及抑菌剂, 无菌试管口及塞子在留尿前后均须用火焰消毒
❖ 3.标本采集后需及时送检,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4.采集尿液,最好留清晨第一次尿液
精品PPT
拓展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法是导致培养高假阴性的 原因之一
精品PPT
❖
精品PPT
❖
步骤五: 拧紧盖子,尽快送至检验科
(未防腐:<2小时)
精品PPT
如何正确留取中段尿标本2
❖ 危重病人的尿培养 如果是病危病人或昏迷病人,应立即诊断
和抢救病人,可用导尿方法采集尿液,在操 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精品PPT
注意事项
❖ 1. 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粪便、前列腺液、精 液、粪便消毒剂 或水等混入
❖
(3)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外阴消毒对尿培养影响很大,消毒液过多而混入ຫໍສະໝຸດ 标本,抑制了细菌生长,出现假阴性结果。
❖
(4)尿培养前曾使用抗菌药物,可出现假阴性。
❖
(5)尿路感染的排菌可呈间歇性,如慢性肾盂肾炎没有急性症状
时,尿培养可为阴性,但在其急性发作时,尿培养则常为阳性。
❖
(6)接种技术上的错误,也可影响结果。
精品PPT
如何正确留取中段尿标本1
❖ 采集步骤:步骤一: 打印检验条码,领取带盖无菌容器
❖
误
步骤二: 容器上贴好标识条码,确认相关信息无
❖
步骤三: 留取标本前,患者应用肥皂水及
1:1000高锰酸钾液或新洁尔灭液清洗会阴部,消毒尿道口
❖
步骤四: 自然排尿,使尿液呈现状流出,弃去前
段,留取中段尿约10毫升于无菌容器中,约 1/3 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