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校实际实施校本课程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XX学科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范文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首先需要进行细致的需求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工作。
师生需求方面,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往往存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需要能够获得符合自身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课程设置,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色和教育理念,结合师生需求进行精心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确保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
2. 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设计课程评价:设计合适的课程评价方式,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课程时,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案的建议:1.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实施科学的课程管理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定期进行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培训和专业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3.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实践教育课题中校本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实践教育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摘要】实践教育活动课具有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要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真正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育校本课程能力培养一、校本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1.新的教育哲学观——以学习者为中心。
面对21世纪的新的教育哲学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才培养,应从学科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更高整体化的求知方式。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排斥教育过程中教师、教材和教学组织等基本因素的作用,只是要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本格局之下。
由此,将牵动着教育思想、教育具体目标、教学过程、课程结构乃至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的改革。
我们所构建的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正是由这样的哲学观指导下的一种实验。
2.新的课程结构的特征——实行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综合。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中,学科教育是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服务的。
这种系统性,必须同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紧密综合性相互联系,构成新的课程结构。
我们研究的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就是把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信息学、思维学、人文学、自然学等知识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变传统的静态的“知”的传授转向动态的“知”的以课题研究式的自我学习。
3.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要素是——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创造性地学习。
在小学实践教育校本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的重点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凸现学生经历认知过程,为他们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改革整个教育和学习方式,即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造性学习”,即不仅使他们接受现代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的问题。
在这种方式下,教师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要求什么,而是如何支持学生学习。
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学生需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校校本课程《传统文化与礼仪》为例,探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二、校本课程《传统文化与礼仪》概述《传统文化与礼仪》是我校针对初中生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礼仪规范、传统艺术、民间风俗等。
三、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1)引入故事、案例:教师通过讲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设置悬念: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开展互动游戏:利用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与礼仪。
2. 突出课程特色,丰富教学内容(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文化底蕴、地理位置等特色,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
(2)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与礼仪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与礼仪的魅力。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强化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学相长(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论文
浅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办学讲规范,育人求全面”,迎秋里实验学校不负师生及家长的厚望。
随着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的今天,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的活动,使我校在教育百花园中更加异彩纷呈。
从古到今,学习都与勤奋、刻苦等词相连,这让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望而却步。
对此本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创了“校园电视台”,“迎秋里校报”,“少年军校”等校本课程。
自开设这些校本课程以来,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今天的课真有意思!”“我好喜欢这个老师!”。
我们常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从学生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厌师、厌学的情绪已经悄然消失在欢乐的笑声中。
校本课开设不久,那浓厚的学习兴趣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达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新境界。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
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以学校为基地,根据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即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意和特色、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课程自主进行规划和革新。
它由实际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专家等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价,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
校本课程论文.完整版
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东昌府区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内容提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
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的生活的环境、爱大自然,从而影响带动他人,使学生成为有公众意识、社会责任感强的环保小卫士。
主题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一、研究目的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
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爱学校、爱老师、爱集体、爱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增光的责任感。
在校本课程环境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学会欣赏和爱护环境、古迹及动植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北京、了解江北水城的热情,关注周边环境。
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对自我和学习自信的态度,发展个性,陶冶性情。
我校的六项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校史教育篇:记载了中心小学的十几年校史,有市区知名的老教师,也有身在海外,仍然关注学校发展的老教师和老毕业生。
历任领导一贯重视双基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文明的校园,优化教学环境,突出学校绿色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道德教育篇:我校周围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范筑先故居、孔繁森纪念馆、敬老院居委会等教育基地是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思考与实践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组成部分。
它充分体现出一所学校自身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现出校长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凸显一所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特色。
校本课程从本质上讲,不是知识本位的课程,而是需求本位的课程。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任何理想的课程方案都是也只能是在学校里面变成现实。
对于具体的学生而言,老师比专家更了解他们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所以说老师有设立课程的发言权,学校有开设课程的决定权。
由于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学生有学习课程的选择权。
校本课程的关键词即为:学生喜欢、教师开发、学校决定、行政监控。
一、开发与实施实行“六步走”我市70余所中小学于2003年秋季正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运行阶段之后。
即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艰苦探索。
为了帮助学校顺利启动,市教育局以当教普[2003]26号文件印发《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举行了四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后在河溶小学、干溪中学召开现场学习观摩研讨会,推出研讨课28节,展示学习材料120份,8所中小学介绍自己的作法,帮助广大校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上弄清课程的性质、意义、要素、原则、开发的重点环节和操作程序等基本要点。
我们归纳并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六步走”:即:①确定目标;②学生需求调查;③课程资源分析;④确定开发内容;⑤完成设计并实施;⑥评价修订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提出“立足地域特色,开发社区资源,发挥教师专长,确立重点主题,循序渐进开发,逐步丰富完善”的开发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活动。
然后进行课程资源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校教师的特长、能力,设计成“当阳市××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意向申报表”,让教师根据自身能力承担开发的重任;二是学校自身的教育基础,比如过去开展了哪些活动课、选修课之类,在此基础上予以拓展;三是社区的资源,包括当地物质特产、地容地貌、风土人情、历史遗址、旅游景点、山川河流、民风民俗等。
结合学校实际 实施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实施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地品位,可以使教师形成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实现教育功能的全面转化。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还能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自我反思平台,不断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功能协调发展。
土地丰饶、民风淳厚的胡集镇处于乐胡路和220国道交叉处,有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胡集书会”,在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闻名全国的曲艺盛会。
这成为学校校本化、特色化发展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为此,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按照《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深挖“书会文化”这一资源,使之校本化,一系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一、精心选择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课程研发小组成员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校本实施方案,确定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具体内容,编写了教材和教学建议,形成了相对健全的校本课程体系。
1、低年级:知书达礼,培育谦谦君子学校开发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以“诵读经典诗歌美文,传承中华千古文明”为宗旨,摘录了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儒家的经典片段,优秀唐诗、宋词,让孩子们在享受祖国语言之美的同时,接受中国蒙学和诗词文化的熏陶,为孩子们人生发展奠定人文根基。
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模仿易教化的特点,学校引导学生不仅知书,还要达理。
组织开发了校本课程《小学生文明礼仪》,让小学生学习中国拱手礼、鞠躬礼、食礼等礼仪,美化、礼化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知家爱乡,把根留住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胡集》侧重于通过查阅资料、民间采访、社会参观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胡集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特有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更是抓住“胡集书会”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让学生感受胡集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热爱、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得以激发。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范文(6篇)(最新)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
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
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小学校本课程论文:《指尖上的传承——基于《一剪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指尖上的传承——基于《一剪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摘要: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指尖艺术。
我校致力于《一剪美》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着力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的呈现、评价机制这五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学习剪纸技艺,养成良好的剪纸习惯。
此次研究,为剪纸校本课程常态化开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剪纸水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课程文化,彰显了学校特色的内涵,推进了学校特色建设稳步发展。
关键词:一剪美校本课程剪纸级制1 引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我校结合办学传统,依托农村资源优势,把剪纸作为学校特色加以发展。
我校剪纸校本课程开设已久。
有研究,才会有成长。
《一剪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探索,把我校剪纸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剪纸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我校从“了解剪纸的文化寓意”、“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促进剪纸习惯的养成”、“参与剪纸活动的程度”四个角度出发,确定了剪纸校本课程的目标。
3 剪纸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的研究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课改精神,在市剪纸协会的鼎力支持下,在广泛吸取了其他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针对学校文化特色深入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讨,之后,组织老师编写了剪纸艺术校本教材——《一剪美》。
教材的编写有四大特点:一、板块呈现。
二、知识链接。
三、点面结合。
四、立足乡土。
在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从以下三方面入手:3.1 了解剪纸的文化寓意中国民间剪纸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吉祥观念、民间习俗和戏曲故事三个方面。
吉祥图案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窗花。
中国人有过年贴窗花的习俗,所贴的窗花纹样都蕴含着丰富的吉祥文化寓意,以鱼、莲花纹样窗花为例。
在汉语中,“鱼”和“余”谐音,因此在中国文化中,鱼就成为了富贵有余的象征。
民俗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日常起居、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劳动娱乐和民间信仰。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论文
浅谈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高中选修ⅱ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摆在了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面前。
然而,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再开一门新的,甚至不是本专业的课,其难度可想而知,要么疲于奔命,要么敷衍了事,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不是一件好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施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同仁参考。
一、成立课程小组,多人共同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立课程小组,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样每个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并不多,有利于精心研究,专心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而且,课程小组内部同事之间还可相互讨论课程的开发思路、策略和各个环节,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相得益彰,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合理。
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是校本课程的好选题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问题是开什么课,如果仅是本专业的必修、选修课的延伸,这样就变成了提高班,不仅学生不喜欢,也违背了开设校本课程的初衷。
可是,如果所开设的课程与本专业完全无关,那么知识的准确性就可能有差错,而且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多才多艺。
所以有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题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特别是交叉学科。
相关学科的教师成立课程小组,不同学科的教师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问题,既有差异,又可相互补充。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也就会更加开阔。
例如我们课程小组对有关胡杨树的一篇文章《会流泪的树》进行共同研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文中对胡杨树的赞美、讴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但生物教师分析该文章时就提出异议:“作者过于强调胡杨树因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种种形态、生理的变化,这样的观点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观点。
胡杨树这些适应荒漠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胡杨树自己努力改变的结果。
”在相关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将这些思想的碰撞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我们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少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一课论文
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一课摘要: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它开发的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其本身就是在学习专科知识之余获得课外知识的过程,只有课程内容丰富了才可以更加吸引人。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习生活、自身发展、兴趣爱好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
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对学业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
让课程有新的创新,我对校本课程有了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课程首先应该立足学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和学校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全体教师的群体智慧结合起来。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每位教师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积极发挥教师群体的潜能和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群体,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都得到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开发、开设、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很多老师还不太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有改革课程的愿望,但不具备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更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让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课程实施方案范文4篇
课程实施方案范文4篇一、指导思想我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是以“促进全体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针。
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将拓展型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
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加强指导,逐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
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按兴趣选课与在教师指导下选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
注重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能力三、课程目标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在保证学生生命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1、拓展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诚信意识、公民意识。
5、以实施拓展型课程为契机,挖掘学校资源,形成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结构1、保留学校传统项目,并开发一些新型项目,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2、有选择地使用《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包》,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3、部分教师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竹韵悠扬》的内容。
4、开拓学校的乒乓、棋类等拓展课程项目。
五、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开设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立足于保证和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校本课程
教育部校本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部校本课程是指由教育部授权或委托的相关单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设计和开发的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制定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校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参与,促进终身学习。
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
通过开展课程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突出学校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设计和开发的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课程。
通过制定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和发展目标,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创新。
校本课程是教育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通过倡导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校本课程的实施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一、课程设计和开发难度大。
校本课程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设计和开发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和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不足。
校本课程需要拥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但目前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评价和监控机制不完善。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控机制,对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但目前我国缺乏全面和有效的评价和监控体系,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基本理念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根本理念论文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最能表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校办学特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老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资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开展。
一、积极探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策略首先,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
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是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表达。
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想办出什么样的特色,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
为此,需要明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的。
我们把我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快乐求知,幸福成长,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培养目的明确定位为: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善学、不断进取、成长本领的人,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进步学生素质,把学习内化为每个学生生命生活的必需,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
我校要求所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工作都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而进展,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施行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其次,立足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此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异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开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整合学校及社区的教育教学资,立足学生全面安康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利用我县特殊的人文历史资、山川自然资、社会风情资和学校的课程资,选择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爱我家乡》,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为家乡开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感;为弥补学生因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造成的民族文化缺失的实际,我们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览胜》、《经典诵读》课程等。
生物论文“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探索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张命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校本课程开发正式迈入课程研究领域。
狭义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良好实施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特点自主开发、编制、实施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课程。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校本课程改变了原本在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只注重成绩、忽略学生能力、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的教育模式等,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文素养。
同时,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特色、使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均得到良好发展。
“关爱生命”是本研究提出来的全新高中生物课程概念,生物是当今社会的重大科学课题,许多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依然了解甚少。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大多注重基础知识的疏导,比如,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能力供应、光合作用原理、遗传表达等,这些“硬”科学知识让学生知识结构得到良好地完善。
然而,笔者所认为的生物课,不仅是已知的基本科学知识灌输,更应该教育学生认识生物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更重要的是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科学思辨能力和实践论证能力。
本研究以“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为例,对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和效果评估进行探讨。
一、“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实践探索本研究开发探索了“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三大模块:关爱生命,指导健康生活;拓展视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1.关爱生命,指导健康生活。
(1)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课程。
生物学首先是关于生命的学科,现代社会中人对于生命最切实的体验就是健康的生活。
“关爱生命”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从学生最关心、最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展开了中学的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及人身安全课程。
本研究选取了以下内容作为课程重点:人类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急救措施,突发情况下自我保护措施,安全避险及紧急救助应急处理方法。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3
立足校本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金塔县南关小学王学才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自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的课程。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了安全教育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识、艺术特长类等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艺术教育天地里主动参与,自主创造,自由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艺术兴趣,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本着立足学校实际、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传统特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理念。
突出一个“本”字,也就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管理特色和育人特色等。
首先是突出学校这个“本”,以学校传统特色为突破口,开发利用本校资源。
其次是抓住教师这个“本”,即教师已拥有的专业水平和特长技能,这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实施和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第三是强化学生这个“本”,从学生家长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特色项目、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特长生培养、课题研究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长、学生需求、社区与家长的优势开发而成。
依据“文化课成绩与艺术特长同生共长,重德与启智相辅相成”的育人目标,特别是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作为主要的校本开发课程,初步构建起以艺术特长型、综合实践型、体育健身型为主的学校课程模式。
设置20多个课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修课),建成“十队”“八组”“十五室”,学生参与率达100%。
(一)按课程内容分为:1、艺术特长型学校课程:电子琴、舞蹈、小号、儿童简笔画、水墨画、素描、书法等。
2、综合实践型学校课程:计算机、十字绣、制作(科技制作、手工制作)、小记者培训、棋艺等。
大连市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行现状分析论文
大连市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行现状分析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校本课程的核心正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教育的“人性化”、“个性化”。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培智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详细分析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培智学校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现状教育是面向未来、影响未来的事业,这既是对国家而言,对每个受教育者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受基础教育课程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自1994年国家教委为适应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而制定了《调整后的全日制盲、聋、弱智学校课程安排表》出台之后,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发展,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发展具有地域、城乡、学校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校本课程的实施具有特殊的意义,了解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现状,提高对校本课程实施规律的认识,对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一、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取得的成就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就不存在这些顾虑,通过实地考察大连市三所培智学校,校领导普遍反映“我们没有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压力,因此,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都不受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发展,这一宗旨,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职业班生活老师:“我们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时候除了自身能力有限以外,其他的什么顾虑也没有,学校领导支持,处处给我们开绿灯,又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生活自理,将来到社会上能够独立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确实进步很大。
”中年级班主任:“我们班开设的校本课程是软陶,学校准备材料学生根据模仿捏小动物等。
我想没准以后这些孩子还能靠这个谋生呢。
家长非常支持,孩子的作品做得非常好,偶尔我们会义卖,买的人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学校实际实施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地品位,可以使教师形成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实现教育功能的全面转化。
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还能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自我反思平台,不断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功能协调发展。
土地丰饶、民风淳厚的胡集镇处于乐胡路和220国道交叉处,有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胡集书会”,在 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闻名全国的曲艺盛会。
这成为学校校本化、特色化发展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为此,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按照《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深挖“书会文化”这一资源,使之校本化,一系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一、精心选择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研发小组成员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校本实施方案,确定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具体内容,编写了教材和教学建议,形成了相对健全的校本课程体系。
1、低年级:知书达礼,培育谦谦君子
学校开发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以“诵读经典诗歌美文,传承中华千古文明”为宗旨,摘录了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儒家的经典片段,优秀唐诗、宋词,让孩子们在享受祖国语言之美的同时,接受中国蒙学和诗词文化的熏陶,为孩子们人生发展奠定人文根基。
本着知行统一的原则,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模仿易教化的特点,学校引导学生不仅知书,还要达理。
组织开发了校本课程《小学生文明礼仪》,让小学生学习中国拱手礼、鞠躬礼、食礼等礼仪,美化、礼化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知家爱乡,把根留住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胡集》侧重于通过查阅资料、民间采访、社会参观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胡集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特有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更是抓住“胡集书会”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让学生感受胡集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热爱、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得以激发。
校本课程《现代常用农业技术探究》,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农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劳动素养,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3、高年级:秉承传统,体验曲艺魅力
充分利用胡集书会的影响力,努力挖掘当地曲艺资源,在四年级开设了《中华评书》,在五、六年级开设了《山东快书》,并聘请
当地富有盛名的山东省曲协委员白曰华先生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学校的曲艺课程开发小组,科学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指导学生表演。
学生乐此不疲,校园里一片“书声”朗朗。
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传统曲艺的表演,更是通过学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使他们能在内心深处永远对自己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二、注重课程科学管理,着力打造长效机制
1、建立课程项目负责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分包各年级段的课程开发指导工作;项目组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负责课程的规划、开发和实施,项目组长承担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导处联合校外专家负责对课程开发方案、实施质量进行检测和评定;家长管理委员会及有关社会人士对校本课程课程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
整个管理体制成为完整的闭合回路,成效得到极大提高。
2、建立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了课程审议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激励奖赏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来保障课程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实施。
将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
《国学经典诵读》在每天的晨读课安排,每周四个半节。
其他课程均每周安排一节,有专职教师负责指导,教务处按照课程表公布的时间进行随堂抽查检测。
3、创新课程评价机制
学校更新评价理念,坚信“展示就是最好的评价”,每学期都在学校计划中安排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如“校园书会”、“传承中华千古文明,诵读经典诗歌美文”、“农科技能大赛”“可爱的胡集”书画摄影展、“中华礼仪比赛”等,在活动中展示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获得的学习成果。
每次活动都热烈隆重,各班的学生为了把自己的亮点展示充分,提前着手准备,从而大大优化了课程的学习过程。
不久的将来,“校园书会”将参加每年一度的胡集书会演出,展示学生们的才艺。
4、建立“一专多能”的师训模式
教师是校本课本课程设计的主体。
校本课程的实施,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专多能”的师训模式。
“专”指专业课,“能”指除专业课之外能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
学校的师训工作目标实现了多元化,努力扬长求精。
安排校本课程师资时,先让广大教师自由申报,经学校审核确定后开展工作,而后依据工作实效进行相应的评价奖惩。
这种自由申报,自己选择的方式不但增加了教师对开发本课程的兴趣,而且让许多有专长的教师增强了自信心,建立了较好的导向机制。
为了让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实施力,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上。
每学期提出有助于教师成长的“五个一”工程:(1)参加一项课题研究。
(2)撰写一篇科研论文或优秀教学案例。
(3)撰写一篇课程故事。
(4)撰写一份教学反思。
(5)上好一堂优质公开课。
在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摸索出
了访一访、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等丰富的学习形式,总结出交流型、表演型,展示型等不同的课堂类型。
此外,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也经常与任课教师一起学习、座谈,揣摩校本课程的宗旨,一起说课、备课、检查校本课教案,鼓励教师备精品课,同时开放微机室、图书室为教师提供信息资源、制作课件,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程开设的优质高效。
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权,甚至有了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专长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