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腐败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党内腐败现象不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1.腐败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相生相伴的。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为腐败的滋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足又使腐败现象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能使私有制、剥削阶级以及私有观念彻底地成为历史,腐败现象就仍然有其滋生土壤。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转移的。
(1)中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历代王朝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惩治腐败的条例,但仍然腐败风行,造成无官不贪、无吏不污的现象。
北魏规定贪污绸缎10匹者杀,太和八年(228年),贪官获罪被杀者40余人。
宋代建隆年至开宝年间,因贪污获死罪仅将军以上即达10多人。
明洪武九年(1346年),全国发配贪官1万余人。
清嘉庆四年(1799年),大学士和珅被告以贪赃枉法而抄家,全部家产8亿两白银,竟相当于清政府当时20年的国库收入。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搜括,聚敛起巨大的财富。
1946年,其企业资本占国统区全部企业资本的80%。
全国解放后,贪污腐败风气大为好转。
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挪用公款171.6万元(其中贪污数万元),被处以极刑。
(2)国外腐败现象从历史上看,无论西方发达国家或是前苏联,在其发展商品经济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腐欲横行。
近年来,腐败丑闻几乎年年冲击东西方国家的政坛。
美国国防部官员几十人舞弊,中饱私囊,数目达数百亿美元。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与全斗焕涉嫌不正当交易先后被捕。
全斗焕胞弟全敬焕贪污100亿元被捕。
前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受贿65万卢布被新闻媒介曝光。
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涉嫌行贿案,被迫辞职。
2.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本身就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是题中应有之义(1)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包含了反腐败的内容。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形势默认分类
2001年以后,中国的腐败出现了四个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腐败在一些领域还较严重。
近年来中国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越来越“外向”,积极寻求反腐的国际合作。“透明国际”组织作为全球知名的民间反腐机构,与中国政府有了密切合作。我国采取国际合作的态度,把反腐败问题放在全球来研究,依靠国际合作来找到外部反腐败动力和机制,这是反腐败斗争的新趋向。
二、正确认识、分析腐败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反腐败的决心和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但国内也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反腐败越反越腐”,他们的理由之一就是腐败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中国反腐败斗争在过去10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建立起了一个反腐败的法律框架、并正在朝向建设一个以预防、教育和打击三者并重的国家廉政体系。现在,死刑用得少了,但是,事前预防的措施增多了,法律的威慑力提高了。
2006年以“反地产腐败风暴”为龙头的反腐败行动声势浩大,将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一年中,一批因“地产腐败”的贪官和不法奸商被查处。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权力密集、制度缺陷密集、暴利密集、含金量最大、群众意见最大的领域。而且参与‘地产腐败’者都是在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树大根深,关系错综复杂,只要揪出一个,就有一批、一团、一窝、一串的腐败官员和不法奸商被查出来,能在当地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反腐败风暴。”
再加上我国的民主公开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查处的案件除了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外其他基本都向社会公开。因此有人就认为我国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达到了无可就药的地步,腐败是是越反越多,没法治了。丧失了对反腐败的信心。
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
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看待腐败问题的观点关系着祖国以后的发展,廉政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能彻底解决的大问题,从团员到党员到领导干部,每个层次的干部都需要经历大学生这个身份,所以我们怎样看待腐败问题的意义很重大。
当今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
10多年来因腐败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虽略有减少,但仍出现某些位高权重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
他们损害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又导致家庭支离破碎。
再细说,从最贴近我们的事件看,每个成年人都有机会考公务员,然而,当上了公务员的人却很多是有“背景”的“亲戚朋友”,这样的赛场,对那些埋头努力而家贫的人公平吗?这将是多么惨重的人才流失啊!由这些“公务员”所组成的政府,要怎么廉政呢?!现在政府办事公开了,但日常生活中的上学、看病、办事等,要找关系、要讲人情、要送礼才办得好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笑贫不笑贪”的颠倒荣辱观,“金钱至上”、“有钱就有社会地位”的不良倾向,还有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发生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这会使腐败泛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公众陷入既“痛恨腐败”却又“不自觉地身入其中、身行其事”的怪圈,连政府官员这么高素质的人都参与腐败,叫人民怎么能逃脱呢?!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各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正在不断升温,为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作为精神层面上的廉洁理念、廉政信仰,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甚至在社会公众中,离入脑入心进而发挥对行为的主观控制作用还有较大差距。
如何正确认识反腐败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反腐败的问题当前,在人们对我国反腐败问题的认识中有两种观点值得警觉。
一是认为当今世界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不可能根除;二是把我国腐败问题的存在归咎于中国共产党。
这两种观点很能蛊惑人心,特别是它可能动摇人们对党领导人民反腐败的信心,因此必须与之辩明是非。
分析第一种观点产生的思想根源,可以有内外两种原因。
其外因,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的宣传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
多年来,由于西方不断利用一切手段和时机宣传其落后腐朽的思想,渲染和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声称共产党解决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使那些思想认识上易产生偏颇的人,对我们党和政府在反腐败问题上的信心和决心产生了误解。
其内因,首先是因为一些人误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不可避免;其次,是主观地认为“无官不贪”是历史规律;再次,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清。
多年来,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在思想上悲观失望,或者放松了警惕性,从而给腐败酿造了得以滋生蔓延的温床,这是多年来腐败问题趋于严重的主要根源。
事实上,腐败分子在我国许多经济建设领域得以兴风作浪,就与一些重要岗位上的个别人失去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意志力不无关系。
从产生第一种观点的内外两种原因来看,在我国,腐败的蔓延和存在本来是人为的,尽管它是一种顽疾,但终究有药可治。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第一种观点存在的后果,是它使一些人忽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彻底清除腐败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在这里,我们说有信心,是因为腐败的性质和党的性质水火不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腐败分子则只会从根本上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腐败分子则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思想基础。
我们说有决心,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不是腐败亡党,就是党彻底治理腐败。
我们说有能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又是我们党反腐败的力量之源和执政之基。
我对反腐倡廉的认识与建议
我对反腐倡廉的认识与建议反腐倡廉,是指反对腐败行为,倡导廉洁正直的行为准则。
腐败是社会秩序的毒瘤,破坏社会公平和正义,阻碍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有效进行。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对反腐倡廉的认识和建议如下。
首先,我认识到反腐倡廉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循法律法规,摒弃腐败思想,做到廉洁从政,廉洁行业,廉洁生活。
同时,政府和党组织也应该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的机制和制度,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我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多种方式,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反腐倡廉的意识。
第三,建立健全的反腐倡廉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打击腐败行为,加强监管和审计工作,严惩腐败分子,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职位晋升制度,避免权力腐败的发生。
此外,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对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反腐倡廉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公众应该积极主动地揭露腐败行为,勇于发声,敢于举报。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通过举报渠道和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党员干部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加强法治建设,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坚守廉洁的底线,共同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
这就是我对反腐倡廉的认识与建议。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了把这一部署落到实处,把反腐倡廉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必须在思想上纠正部分干部群众对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的认识误区,从而更加坚定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赖,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伟大。
一、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古往今来有之据史料记载,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他曾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
羊舌鲋之贪,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大发邾国战争财。
二是借兵威胁索贿卫国。
三是扣押鲁国人质索要钱财。
羊舌鲋身为代理司马、代理司寇,不能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从而成为第一个被以墨罪(中国古代将贪污罪定为“墨罪”、“贪罪”或“赃罪”)论处、杀头示众的人。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前就已有腐败现象产生,也有惩治腐败的记载。
所以,腐败现象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有的,也不是新中国所特有的,更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一种历史现象,只是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色不同而已。
二、腐败是一个全球问题,中外各国存在众所周知,外国政党和政府同样存在腐败现象。
尼日利亚前总统阿巴查在当政期间贪污6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秘鲁前总统藤森受到秘鲁官方提出的贪污腐败指控,赃款金额达6亿美元;南非前副总统雅各布祖马赃款金额达30万美元;德国前国防部国务秘书路德维希赃款金额达160万欧元;危地马拉前总统阿方索波蒂略赃款金额达5亿美元;印尼已故总统苏哈托因贪污罪受到法律追究,法庭令其子女为其父出庭审判,并追回贪污的15亿美元公款。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还是小国,腐败现象无处不在,没有绝对清廉之地,只有程度不同而已。
三、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权力形影相随,不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腐败是权力的影子,权力走到哪里,腐败就会跟到哪里,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乘虚而入。
腐败
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计算
腐败每年给各国经济所造成的损失总额高 亿美元。 达15000亿美元。 亿美元
如今腐败现象已呈现“全球化” 如今腐败现象已呈现“全球化” 趋 势:
1、发达国家腐败丑闻频发 、 ——欧洲 欧洲 • 意大利政客与黑手党勾结敛财 ; 意大利政客与黑手党勾结敛财 政客与黑手党 • 法国高官腐败案层出不穷; 法国高官腐败案层出不穷; 高官腐败案层出不穷 • 德国前总理科尔遭到检察员调查; 德国前总理科尔遭到检察员调查; 科尔遭到检察员调查 • 英国布莱尔和工党政府因涉贿金饱受指责; 英国布莱尔和工党政府因涉贿金饱受指责; 布莱尔和工党政府因涉贿金饱受指责 • 欧盟委员会 1999年3月15日涉弊集体辞职。 日涉弊集体辞职。 年 月 日涉弊集体辞职
产生腐败行为的根本原因: 产生腐败行为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1998 年 7 月 陈 希 同 被 判 刑 16 年
08年4月陈良宇被判刑 年 年 月陈良宇被判刑 月陈良宇被判刑18年
2000 年 9月 月 14日 日
成 克 杰 被 处 死 刑
2000 年 3月 月 8日 日
胡 长 清 被 处 死 刑
•2004年2月12日王怀忠被处死刑 年 月 日王怀忠被处死刑
这些年我国查处的腐败分子
• 包括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罪、玩 包括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罪、 陈希同 忽职守罪,被判刑 年)、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忽职守罪,被判刑16年)、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 记陈良宇(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刑18年)、原全国人 陈良宇(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刑 年)、原全国人 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罪,合伙受贿 万元, 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罪,合伙受贿4109万元,被判执行 成克杰 万元 死刑。另外被判执行死刑的省部级干部还有原江西省副省长 死刑。 胡长清、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 胡长清、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王怀忠 郑筱萸),等等。 局局长郑筱萸),等等 局局长郑筱萸),等等。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李本刚报告摘录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社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本刚,围绕《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解读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中肯意见。
现将报告予以摘编,敬请关注。
●聪慧的人善于把他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经验,愚蠢的人则以自己的教训教育他人。
●权钱交易一旦披上了“老朋友”的外衣,就会变得冠冕堂皇,变得温情脉脉,似乎真的变成了平常的人情往复,变成了友谊的象征,让人防不胜防。
●贪欲是人心中的恶魔,不注重防范的话,就会像潘多拉盒子,放出的妖魔把人毁掉。
●当一个人以权谋私,超越法律、纪律的规定寻求亲情的时候,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最终的结局不仅是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而且会给自己的亲属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哀。
●面对金钱、权力、美色,要管住自己的手———莫伸手,要管住自己的眼———不眼热,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动心。
●“廉洁从政十要”:要像圆规,找准立足点,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要像直尺,公正无私,认真执纪执法;要像火车,没有越轨行为,直驶目的地;要像太阳,眼睛向下,给人温暖;要像大地,忍辱负重,让高山脱颖而出;要像小溪,不畏艰险,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要像竹子,谦虚谨慎,每前进一步做一次小结;要像绿叶,朴实无华,乐于做花的陪衬;要像荷花,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要像蜡烛,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反腐败是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李本刚指出,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是我们做好工作,统一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所谓形势,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形”是指人们容易感受到的现象和情况,“势”是指决定这些现象走向和发展趋势的内在因素。
所以,判断形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静态的即对事物现状的描述,一个是动态的即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分析。
我们研究反腐败斗争形势,即要防止夸大成绩,盲目乐观,也要防止对问题严重性过分渲染,丧失信心。
大学生怎样看待腐败问题(资料整合)
腐败问题1.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正确分析和认识反腐败斗争形势,是做好工作、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以更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更科学的态度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考,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和决策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诸多困难和复杂情况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从容面对,妥善处理,牢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
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消极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和健康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还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反腐倡廉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
尤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庞大的国有资产和公共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范、失察、失控,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居安思危,越是取得成绩,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同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指导和深化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正确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全面系统地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明确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未来的社会栋梁,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刻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工作心得:正确认识并有效治理“微腐败”行为
工作心得:正确认识并有效治理“微腐败”行为“微腐败”是长期流行于社会的一种隐性“病变”。
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国人对待小腐败、微腐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是应该被原谅的。
“微腐败”有着腐败因子,流淌着腐败的血液,是腐败形成的前兆,很难用法律衡量并给予监控,其实质是公务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作风问题。
由此出发,注重公务员“微腐败”现象的研究,对于改进和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就具有特殊重要意蕴。
一、“微腐败”的特点“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
总结归纳下,发现其有四个典型特点:一是小。
小得有些微乎其微,小得有时微不足道,小得我们常常忽视它,小得我们愿意容忍它。
在很多人眼里,与那些涉案金额巨大的腐败大案相比,这些小额的贪污受贿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小意思,不但不属于“老虎”,连“苍蝇”也算不上,顶多算是贪小便宜的“蚂蚁”,不属于腐败范畴。
微腐败常常因为涉及金额少、影响小而被容忍或忽视,正是在人们的忽视中,这些微腐败得以长期在我们身边出现,以至于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导致小贪变成大贪,小错酿成了大错,小腐败滋长成了大腐败。
二是多。
多得我们司空见惯,多得我们习以为常,多得我们熟视无睹。
自古以来,上门提点小礼物,过节、过生日送点礼金,远行归来带点土特产,表示一下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和“敬意”,接受服务对象的私人宴请,在为其办事时打“擦边球”,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不显贵重的物品等等行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再正常不过。
的确,一箱土鸡蛋,一条香烟,两瓶白酒,几包茶叶,这些微腐败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贻害无穷,值得警惕。
三是隐。
随着当下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送礼行贿的手段呈现出花样翻新的势头,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手段成为一些特殊群体的“送礼神器”。
由于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都是依托网络、移动终端进行交易,非常隐蔽。
而且,电子红包面额往往相对较小,容易让工作人员放松警惕。
腐败不仅披上了“隐身衣”、涂上了“保护色”,更搭上了电子科技的顺风车,玩起了“七十二变”,更难察觉,更具隐蔽性。
充分认识腐败的危害性 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充分认识腐败的危害性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20XX年全县领导干部廉政暨法制培训班上中共盐津县纪委案件审理室钟勇按照会议的统一安排,由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一些知识内容。
今天,我的发言题目是《充分认识腐败的危害性,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所要说的主要是把自己平时学习中积累的一些资料和体会,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这些论断,说明了腐败的危害性,也说明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
对此,我把前苏联共产党亡党的原因向大家作一个讲述。
对前苏联共产党的原因,我国的理论界已谈得很多。
比如帝国主义的颠覆破坏和和平演变活动;苏共长期拒绝改革开放,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的经济停滞和落后;还有后来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背弃马克思主义原则,削弱党的领导等等。
但起决定性的还是腐败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前苏联共产党最终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
为什么呢?从下面的故事中可以找到答案。
十月革命初期,曾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粮食人民委员(相当于粮食部部长)瞿鲁巴因饥饿而晕倒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
在饥荒时期,瞿鲁巴拥有调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但是,他却没有从中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一小口粮食。
他的崇高品质使在场所有的人无不动容。
列宁得知后,亲自倡议在格拉诺夫斯基大街为病弱的国家机关人员设立“疗养食堂”,目的是要把这作为在饥荒年代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员承受超负荷工作重压的必要措施。
这种做法,当时的人民群众是完全理解和接受的。
微腐败整治心得体会范文
微腐败整治心得体会范文微腐败是指在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不端行为,虽然单个行为的影响较小,但积少成多会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整治微腐败现象,提升社会风气,从个人做起,我深入调研、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从中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
一、正确认识微腐败的危害性微腐败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大家都采取了这种不端行为,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日益败坏。
微腐败行为会逐渐侵蚀人们的道德底线,使得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守逐渐减弱。
此外,微腐败行为也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了不公平的结果,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微腐败的危害性,切实净化自己的行为。
二、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观念修养道德品质是防止微腐败的根本手段。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
通过不断学习、阅读,了解和学习优秀的道德模范,以崇高的道德追求来激发自己的良知和道德行为。
三、自觉纠正不端行为,做到见义勇为纠正微腐败行为需要量力而行,从自己做起。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自觉纠正自己身上的不端行为。
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微腐败行为时,应该立即改正,不惜一切代价,勇于承担责任。
在面对不正之风时,要勇敢站出来说话,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到见义勇为,为正义发声。
四、倡导公平正义,践行廉洁自律倡导公平正义是整治微腐败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通过言传身教来引领他人。
并且要从自己做起,保持廉洁自律,拒绝封建迷信、特权等行为。
在权力面前,要懂得自律,做到自问、自警、自励,切实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五、加强监督体制,构建良好环境整治微腐败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督体制。
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等要共同参与监督,对腐败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制止,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
同时,更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肃的追究和惩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只有通过监督体制的完善,才能有效地整治微腐败,营造一个清风正气的社会环境。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结合实际谈如何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形势?我认为还要辩证全面地看待。
一方面,消极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水火不相容的。
我党反对腐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
我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我们反腐败的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治,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这些年的反腐败斗争,我们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逐步成型。
另外,我们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我们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
另外一方面,当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这就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易发、多发。
一些腐败案件,特别是高中级干部的腐败案件,影响非常恶劣。
还有就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有奢侈浪费、挥霍奢侈等问题,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还是非常不满意。
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期待。
所以,我觉得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关键还是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常”、“长”二字,一个是经常的常,反腐败要经常抓,一个是长期的长,就是反腐败必须长期抓。
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两个一百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这“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在2005年的时候,党中央颁布了惩防体系的实施纲要,2008年的时候又颁布了惩防体系的五年工作规划。
正确认识和把握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的关系——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一点体会陈占安今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精神,为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
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是反腐败斗争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治本,一个是治标,二者不可偏废。
首先,反腐败必须注重预防。
能否有效地预防腐败是衡量我们党反对腐败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治本的工作。
只有抓好预防腐败的治本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等等。
这些要求如果能够落实的话,将会给反腐倡廉工作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使人们不想也不敢腐败。
预防腐败的教育当然要面向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反腐败的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但是,这种教育的重点还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因为领导干部是领导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追求,而且关系到他们所领导下的众多的被领导者的前途。
这些人在反腐倡廉这个问题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在接受教育和监督、遵守制度方面的表现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的三重角色的辩证统一。
如果说,与职务相应的领导权力对于领导干部开展领导活动是必要的条件的话,那么,这种权力与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广大的被领导者心甘情愿地给予领导者一定的权力,完全是为了让领导者承担领导责任的。
对腐败的认识与反腐败的启示
对腐败的认识与反腐败的启示一、对腐败的认识1.腐败所带来的危害。
腐败破坏能力惊人,造成后果极端严重,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个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危及政治稳定;二是腐败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经济改革进程;三是腐败会削弱中央权威,造成国家的离心倾向,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四是腐败造成社会思想混乱,使社会失去精神动力,使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五是腐败破坏法制,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六是腐败泛滥对社会心理稳定形成巨大的冲击。
2.腐败是世界性问题。
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腐败都是固有的丑恶现象。
在任何国家的肌体上,都寄生着腐败。
腐败行为源远流长,广泛滋蔓,无空不入地渗透到世界政府的每一个细胞里,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
腐败如同流行性感冒一样,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一个尚未找到预防药的“世界性顽疾”。
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分子的手段越来越繁杂,影响极为恶劣、范围极为广泛、后果极为严重。
腐败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既有内因、主观原因——政府自身建设严重滞后,也有外因、客观原因——政府对公共权力失去监督制约,主要是高度集权、民主淡化,监督不力、权力异化,制约不严、作风腐化。
3.我国的腐败原因和存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也由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期间,现实情况错综复杂。
同时,由于在一定时期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使某些政府官员抵御腐蚀的能力有所下降。
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侵蚀,甚至摧毁一部分意志薄弱者。
从世界实践看,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腐败问题依然严重,说明搞轮流坐庄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不是根治腐败的必要前提。
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政党,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腐败问题【精选】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腐败问题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周克明内容摘要:本文作者认为,腐败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急功近利的国民教育长期不经意地寄予和酿造的。
反腐败,就必须正教育,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只有普及健康良好的教育,才能提高民众素质、纯洁民众队伍,帮助民众普遍地建立起自我防腐的心理长城,才能从根本上断绝腐败队伍的人的来源。
反腐败,不仅要反对现实之腐,更要防范未来之腐,教育工作者应在防范今天的青年学生可能蜕化为未来腐败分子的方面大有作为。
关键词:腐败 利己 教育 防腐一、腐败的结症源于利己心理多数青年学生,一提到社会腐败,就深恶痛绝、义愤填膺;一听闻有腐败分子被打倒,便拍手称快。
然而,生活中人们对于腐败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总以为腐败只是贪官污吏才有的事,自己平头百姓一个,腐败与自己并不沾边,在反腐败问题上,人们总习惯于用手电筒照人——不照自己,很多人自以为思想觉悟很高,其实也平常得很,青年学生也不例外。
课堂教学中曾设计过这样的一段情境:老师:同学们,你们非常地反对腐败、反对社会不公吗?学生:非常地反对!(大声回答)老师:好,你们都很正义!假设某种原因,国家发给你们班10万块钱,首先分给班长5万元,其余由大家均分(学生情绪有点躁动)。
如果你不是班长,你对这种分配方案持什么意见?学生:反对!(大声回答)老师:为什么?学生:不公平!(大声回答)老师:对,不公平,所以大家反对。
但是,如果得到5万元的人是你,而不是班长,你还有意见吗?学生:没意见。
(语调低平,有人发出自嘲的笑声)老师:那么,请大家告诉我,现在你们还坚持认为自己是非常地反对腐败、反对社会不公吗?学生:嘿……(哑然而失笑)老师:也就是说,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定程度的利己成份。
当一个人的心理被利己的一面完全占据的时候,那就是什么?学生:自私!老师:很好。
当这种自私的心理密集地在贪官污吏身上释放出来时,那又是什么行为?学生:腐败!老师:非常好!所以说,消除腐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容易吗?学生:不容易——(感慨、摇头)老师:不容易在哪里?学生:在我们每个人心底深处。
正确认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正确认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正确认识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前提和基础,对我们党组织来讲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有利于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那么,对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反腐倡廉建设总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二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四是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五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能力不断提高;六是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对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成效,在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腐败仍然易发多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
一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是窝案串案明显增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三是重点领域和环节腐败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改变。
突出表现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交易、矿产资源开发、财务管理等领域和环节,无论从信访反映、查办案件,还是民意调查的情况看,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位居前列。
四是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反映仍然比较强烈。
尽管通过这些年的严肃整治,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在一些部门和行业,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
二、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
医疗单位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心得体会
医疗单位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心得体会医疗单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机构,其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和信誉,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医疗服务水平。
因此,整治医疗单位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迫在眉睫。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谈谈对于整治医疗单位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心得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医疗单位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医疗单位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根源,明确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性质和影响。
腐败问题是在一些医疗单位中长期形成的,它是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监督缺失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腐败不仅包括经济上的腐败,也包括职务上的腐败。
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与医疗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缺陷、工作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有很大关系。
而作风问题则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尊重患者,不遵守规章制度,不具备职业操守,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作风问题可能表现为服务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低下、不负责任等。
正确认识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解决腐败和作风问题。
二、加强法规建设和制度建设治理医疗单位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首先要加强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完善医院的管理体制。
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医务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次,加强医院内审计工作、监察机构的建设和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对腐败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
此外,还要加强医院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推动医院的社会化办理,减少部门间的权力交叉和利益输送,提高医院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三、完善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治理医疗单位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需要完善机制,强化监督检查。
首先,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察机构。
内部监察机构应独立、公正,并与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腐败,坚定反腐信心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毒瘤,各国都非常关注。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透明国际‛于2011年11月30日公布了2011年度全球腐败指数报告(183个国家)的相关数据。
排名前十的国家/指数得分1新西兰/9.52丹麦/9.4 2芬兰/9.44瑞典/9.3 5新加坡/9.2 6挪威/9.07 荷兰/8.9 8 澳大利亚/8.88 瑞士/8.8 10加拿大/8.7重点:12香港/8.4 32台湾/6.1 46澳门/5.1 75中国/3.6(比去年上升3位)垫底国家: 182 索马里/1.0 182 朝鲜/1.0全球清廉度排行榜是由监视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腐败指数‛(又译‚清廉指数‛,英文名CPI)。
以各国际组织收集的数据为依据,对各国政治家及公务员的‚清廉度‛按照从0(非常腐败)到10(几乎没有腐败)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
自1995年起每年发布一次。
中国历年清廉指数及世界排名年度得分排名国家(地区)数年度得分排名国家(地区)数2011 3.6 75 183 2010 3.5 78 1782009 3.6 79 180 2008 3.6 72 1802007 3.5 72 179 2006 3.3 70 1632005 3.2 78 158 2004 3.4 71 1452003 3.4 66 133 2002 3.5 59 1022001 3.5 57 91 2000 3.1 63 901999 3.4 58 99 1998 3.5 52 851997 2.94152 1996 2.450541995 2.24041从以上可以看出五点:一是腐败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腐败,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二是欧美国家要清廉些,亚非拉国家要腐败些。
三是民主国家要清廉些,集权国家要腐败些。
四是透明国际的所谓排名到底是不是科学准确的值得怀疑。
五是中国的腐败现象是严重的,不容回避的。
今天我们就相关问题与大家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腐败的基本涵义《百度》‚百科‛有比较系统的解释。
(一)科技名词腐败:食品因变质而产生臭气、刺激味和毒性物质的现象。
(二)汉语词语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三)社会学名词腐败: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
危害: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腐败危害国家,同时也给伤害家人。
人民网有专家最近指出:‚说起腐败,人们往往想到贪污,其实抢劫也是腐败的一种类型。
早期资本主义列强贩卖黑奴、剥削工人、大搞全球殖民地、掠夺全世界的原材料、能源、文物,这不是腐败吗?是腐败。
叫作腐败还不足以体现其恶劣,用‘奴役’和‘反人类’这些词描述更加恰当。
‛腐败无处不在。
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
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身危害极大。
二、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生产力既发展又不发达的状况是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腐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不存在腐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存在腐败。
因此,腐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谈不上‚腐败‛。
共产主义社会不复存在。
腐败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其一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其二是物质财富的相对匮乏,两者缺一不可。
从根本上说,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
人类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问题,最终要靠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换句话说,腐败将长期存在于阶级社会和半阶级社会。
(二)权力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条件权力具有公共性、资源性和代理性的特点。
它决定了权力具有一个重要的内在矛盾,即权力的‚公共性‛与‚代理性‛的矛盾,或者说是权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矛盾。
基于权力具有资源性和稀缺性的特点,作为权力代理者的个人,既有可能利用权力来为公共利益服务,也有可能利用权力来为私利服务。
从现实意义上说,腐败是权力的异化。
只要权力存在分配,腐败就不会消亡。
(三)个体需要的无限膨胀是腐败产生的潜在因素人生存的第一要义首先是要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人之为人,其本质特点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是无限的。
人的需要的无限性,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它也是构成人类灾难和困惑的重要根源。
(四)私人利益的贪婪追求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动力利益是能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和条件,或者说,利益是人们需要的社会转化,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的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主体需要。
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利益的内容和形态也是多样的。
有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眼前利益、未来利益;现实利益、潜在利益;直接利益、间接利益等等。
害处也是一种重要的利益,不过是一种负利益。
不同的主体对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和排列次序。
如大多数人由于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倾向于选择眼前的物质利益,除非未来的利益足够大且能确定把握得住。
三、当前中国社会腐败的基本手段和新特征(一)当前腐败的基本手段一是‚玩弄权术‛。
腐败的基础是权力。
如果身负重托者没有把权力看成是责任,看成是人民对他阶段贡献的肯定和充分的信任,反而将权力看成是淘金的大好良机,以至于玩权于股掌之间,贪欲于沦落之中。
二是扭曲‚责、权、利‛的关系。
反正你给我权力我就‚玩‛,如果你监督的厉害,‚权‛也不玩了,事也不干了,虽然肥不了,但绝对饿不死。
不象老百姓如果不挥锄操锨,就有可能颗粒无收,食不果腹。
扭曲错位了‚责、权、利‛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三是钻制度的空子。
所有的制度不可能方方面面安排的到位,制度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不断完善的动态管理体系,世界上没有一步到位的制度。
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同一个国家在同一时代于不同的地区的其笼统制度的漏洞。
而这些漏洞就成了部分人纳财进宝的通道。
四是条件的交换。
某些腐败分子用活了古人所说的‚投之桃李,报以春华‛的道理。
你给我钱物,我给你工程。
总之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没有吃‚亏‛,你没有赔‚本‛。
终其然,皆大欢喜的结果是亏了国家,富了你我。
五是玩个胆大。
明知是不能干的,明知是违纪的,就是要去干。
侥幸心理十足,自认为‚鬼敲门‛的事情总是很少,即便有,别人不怕我怕啥!网既然能捉大鱼还没有我这小鱼漏网的小洞!六是暗箱操作。
暗箱操作就是指发生的行为游离于制度、程序、监督以外的操作。
想象着凡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天地不懂人话,除了你我还有何人能知!忽视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只是系统工程的一个环节。
忽略了你所管的工作只是某一工程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始终,只要一处纰漏,将会很难实现专家多次论证的预期结果。
七是编织腐败网络。
假以名义,自己不会游泳,但在有人推着下水之前,还有充足的时间和所谓的理性找一个比自己稍谙水性、膀大腰圆之人当作救命的稻草,或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或抱着只要营盘是铁打一块,还怕你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八是从被动腐败滑落到主动腐败。
这种情况主要是心理的不平衡造成的。
眼看着周围的人都开始富起来,而自己还挣扎在小康的社会阶层,而不去冷静地想想别人的钱财是否辛勤所得,迅速膨胀和一味的思想失衡变成了最根本的诱因,随之而来的是开始慢慢地收受,并将其转化成为一种恶习或者雅称于一种习惯。
久而久之,则由被动的接受逐步过渡为主动的索取,最终养成取之心安理得,受之处之泰然,危险埋于身边。
(二)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的新特征1.群体化。
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
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2.高官化。
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7人。
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3.巨额化。
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动辄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2009年已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亿元,人均高达l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亿元,人均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亿元,人均1.4亿元。
4.期权化。
‚权力期权化‛交易的是一种‚权力‛,其不直接涉及钱物,因而形式和过程隐蔽,相互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
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用‚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用‚改革代价‛遮掩,过程隐蔽,其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和内容都较为隐蔽。
‚权力期权化‛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
5.潜规则化。
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消极的因素是滋生腐败的条件,如‚潜规则‛文化在官场流行,很多行为规则不公诸于世而是如‚黑市‛交易,公诸于世的规则,大家又不遵守。
同时,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消解制度的倾向,在现实中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还有‚圈子‛文化,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
入围的干部争宠,不入围的干部被剔除,这种示范效果迫使大多数干部去遵从新的游戏规则。
从追求庇护到跑官买官,并按照这一游戏规则提供的激励机制来作出行为选择,使正直的干部越来越难以生存。
6.国际化。
有的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国内犯罪,国外洗钱;有的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为对方牟利后,在境外‚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
一些涉案的党政干部特别是关键涉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即随时出逃。
‚裸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任职期间有意送妻儿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
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
7.新型化。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等方面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少,导致新兴领域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在这些领域中,腐败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特点。
8.情色关联化。
现在,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与异性直接相关的腐败不可轻视。
在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中,有90%的都包养有情人,特别是一个人养多个情人或多个贪官共用一个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