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本的管理
企业人本管理的问题和方法
企业人本管理的问题和方法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人本管理是指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人本管理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人本管理的问题和方法一、当前企业人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传统色彩”较浓,现代人本管理理念淡漠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重管理、轻开发”的管理理念,过分强调企业的使命和劳动、工作纪律,多采用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对员工进行调配、管理和监督。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真正建立起“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产”的人本理念,忽视了员工的个性差异,未充分珍视员工潜能的开掘和利用。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一是在物质激励效果不佳,由于企业采用身份职务管理,工资福利待与员工身份职务直接挂钩,并以职务分配为主,因此通过自身职务职级的提高来提高个人物质收益的意愿与高层职位稀缺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精神激励作用小。
年底的评先评优轮流转,导致“先进”含金量不高,“标兵”作用不突出,荣誉的精神激励作用十分有限。
3、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较窄,员工全面自由发展渠道不畅企业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主要有职务职级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而这仅有的两条晋升渠道也不够畅通,表现为:一是职务晋升的竞争机制不完善,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职数的严格控制、能上不能下的干部任用机制、选人用人的低公信度、“论资排辈”现象的盛行,使多数人对职务晋升的“独木桥”望洋兴叹,进而消沉怠工。
二是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太低,供需矛盾尖锐,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大为减弱。
二、运用人本理念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现实必然性1、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与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即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以心为本开展经营心得体会
以心为本开展经营心得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不知不觉本人担任店里班组长一职已有一年,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一直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现就自身工作总结一些体会,同时也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批评与指点。
作为门店管理者重要的是思维清晰,严已例人,灵活处事。
1.不管企业大小都会有规矩有制度。
一个书店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好的团队是靠大家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情况良性发展。
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自己要按照制度去做好,去带动大家,要让大家看你怎么做,如果别人嫌脏嫌累的活你去干,别人遵守不了的你去遵守,这样下来,你的员工会自觉的去服从与支持你, 因为你给他们树立了榜样,不严已如何例人,否则也很难管理员工。
2. 管理者的带动性,人与自然性,积极性.这很关键,主动带入至员工的队伍里,介绍员工,并协助员工消除工作中发生的问题。
不要每天板个脸皮拎领导的架子,搞事情不要拎个人情绪,每天必须积极主动的横越在客人与同事之间,使自已开朗和优质的服务病毒感染大家,只有随心所欲的氛围才可以使员工积极主动,使客人难受。
3.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应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偏袒。
纪律严明,一视同仁。
为上进的员工给予表扬,为工作不认真懒散的员工给予批评,作到奖罚分明。
4. 秉持保护与自学,我们必须通过自学电池去保护店的声誉品质,立场平衡。
不断努力学习图书业务知识和有关工作科学知识,更必须多非政府店里员工的自学和自学机会,把技能学多了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不断创新,就可以给客人吸引力,就可以使员工存有上进心满足感。
5. 服务质量,在我们这个服务行业,就要明白顾客是上帝,以顾客是上帝为宗旨,对待客人要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
要员工们都要做到,要让员工们都明白只有服务好了,信誉才好,利益才好,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自己的利益。
以上几点是本人的几点心得,在工作中,尚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做细,做精。
前不久,公司非政府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感慨颇多,下面Mirebeau心得体会:老一套不是艺术,老一套也不会有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心为本研究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心为本研究摘要:文章以对“心”的管理为核心,探讨了以心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笔者希望,通过该研究能为我国企业管理提供智力指导,进而保证我国企业朝着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利润。
关键词:以心为本现代企业管理可持续一、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方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期间出现了好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改革不彻底;薪酬结构有问题;经营者心理因素等)。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但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
就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研究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二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加强;三是企业软件需要完善(如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等);四是企业要素市场建设需要稳定。
其中,企业要素市场中的“人”的要素研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以心为本理念的提出(一)西方的人本理论在西方,关于人本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古希腊的德斐尔神庙矗立的石碑上,就铭刻着“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
近代启蒙主义高扬人的主体性,开人本学视野之先河。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管理学已经发展有上百年的历史,物本管理和人本管理是管理学理论所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
(二)中国的以心为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三支重要的源流,那就是道家、儒学以及禅宗。
可以说,这三支重要的源流均以心为本,遍及人文、哲学、宗教以及心理学等许多领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例如,《老子·七章》说:“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论断说明:天地能够永恒的原因是因为它本身是无私的,天地生长万物的目的不是因为天地本身,因此能够长存。
有道德的人应该学习天地的无私精神。
(三)以心为本的内涵以心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升华,心灵的外在感动转为内在自觉是它的核心体现。
经营企业要做到“以心为本”
经营企业要做到“以心为本”《坛经》中五祖弘忍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其实无论是做人做事,什么都如此,不识本心,做人无益,不识本心,做事无益。
不识本心,要么迷失,要么愚昧,要么烦恼丛生。
故,应以心为本。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参惮悟道,也适用于经营企业。
对于修行者而言,如果无法认识禅理的本心,就会不理解佛教的要义;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如果不能够把握人心,就不能觅得经营的要诀。
稻盛和夫说:“我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就是在企业建立起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比人心更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只要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就没有什么比人心更牢固、更可靠了。
”人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核心因素,而心是人的主宰。
因此,“以心为本”经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日企“以心为本”经营的缘起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资方和劳方是一对“冤家”。
资方,即经营者,为了获得资本最大化,想尽办法用增加工时、降低工资、削减劳动保护费用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
劳方,即工人,他们却希望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劳资对立的局面促使了旨在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工会组织的出现。
自此,劳资的对立逐渐演化成经营者和工会的对立。
由于工会与经营者的利益诉求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冲突,经营者往往对工会心存忌惮,把工会视作“令人头痛的组织”,衷心希望这种组织的消失。
这个时候,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公司和劳工组织的目标毕竟还是一致的,那就是企业发展、利润增加,使得劳工生活乃至全体国民的生活都有所提高。
具体来说,双方又是制约和促进的。
只有公司发展了,才能给劳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和丰富的福利待遇、优美的工作环境;也只有给劳工提供了充分的生活保障等等,才能调动员工的热情和干劲,促进企业发展。
因此,无论哪一方面,首先应该采取合作协调的、而不是对立的态度。
形成合力对双方才有利。
因此,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双方‘和谐相对关系’的意义,也要诚心诚意地向员工说明,以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
心本管理理念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
心本管理理念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
而心本管理理念的核心与中华文化所提倡的“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明确提出了“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练是管理的基础”。
本文对心本管理的理念进行介绍与分析,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心本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智慧1.11.2心本管理的概念所谓心本管理,就是把心作为根本来管理。
构成“心”的因素有情感、思想、意志、感觉、知觉等。
而把握“心”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情感、思想、意志、感觉、知觉等多种心灵因素的发掘、整合与正确导向,产生综合之力,也就是所谓的“心力”。
这样,才可以把握心灵的最大价值性。
心本管理的价值心本管理的价值主要强调:整体提升管理者的精神境界,心本管理的智慧就是提高管理者心性修养的大智慧,强调以心服人,以德服人。
1.3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是管理的根本管理心灵是管理一切的前提,管理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在于他的心灵一直处于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心理的自我修炼决定人的行为。
心灵锻炼是一个永远的过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培养“忍功”。
管理者首先要强调管理好自己的心灵,强调心灵的自我修炼,这才是管理的根本。
2 心本管理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2.1护理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是管理的基础对心本管理者而言,首先是管理好自己的心灵,不断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提升,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和心性修养的提高,从而实现其良好的管理效果。
心本管理理念提示我们,护理管理者不仅要注重自己心灵的自我管理,而且更应时时做好内功修炼,即不断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弘扬医院文化,做文化的影响者和践行者,同时还要真心真情做人,全心全力做事,以情感人,以真心尊重人;以心换心,畅通心灵渠道;凡事注重白省、自律,对人坦荡大气,客观公正,不断提升修养,带动护理团队积极进取。
护理管理者善管自己的心,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士气价值,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实现预期目标,努力从“控制服从”的被动管理,转变为发挥创造力的参与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销售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以人为本”是强调领导工作要以人为管理工作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我对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考是: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关注人的需求管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复杂的。
因此,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
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之外,我们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
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那里,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
关心了解原工的精神需求,员工会觉得领导和他之间有心灵的沟通,他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凝聚人的智慧人都有愿意展现自己智慧的冲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面对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单个人的智慧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于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智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因此大家就会比较的压制自己的智慧本能的发挥。
如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于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措施,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一个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激发人的潜能就像我们参加拓展训练所证明的结果那样,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没有外部力量激发的时候,由于人的惰性使然,许多的潜能埋伏于人的内心深处。
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
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提升人的技能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膨胀,工艺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替马不停蹄。
以心为本--稻盛和夫的经营法则
以心为本--透过浮躁找到自己那颗永恒不变的真心从“佛道”到“人道”再到“商道”,日本的稻盛和夫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都陶瓷和日本第二电讯电话公司,赢得了日本“经营之神”的称号;又从“商道”到“人道”再到“佛道”,晚年的稻盛和夫毅然捐出自己企业的全部股份,皈依佛门,稻盛和夫演绎出了人生的至臻境界,同时也总结归纳出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准则。
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可以归纳为:人格的修炼是决定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因素,而人格的是否健全在于“心”。
在人生和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稻盛和夫一直贯彻着“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始终认为:无论是在人生中还是在事业上,要产生最佳结果,对事物的思考方法和心态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事业和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心。
“爱”、“诚”和“和谐”决定着一个人的心性。
做到有爱心,诚实心和希望周围的人都始终幸福生活的和谐之心,就达到了敬天爱人的状态。
我们要牢记这一价值观,并做到,无论外界如何纷扰,都不让这一价值观为之改变。
这一价值观融会贯通了中国古代儒家、佛家、理学家和中国其他国学经典的精髓,当今中国社会很多人都抛弃了她,而稻盛和夫却将她拾起来细细打磨,成为人生的准则和当代管理的法宝。
大致说来,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工作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是自我实现人格“精进”的道场。
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
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需要哲学?”这是人生和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答案就是为了要提高自己的心性,并利用自己的心性,为自己和为他人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而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个人价值,第二个阶段是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第三个阶段是为社会带来价值。
二、人生方程式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出身、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
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第一篇: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人本原理,是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以人为本”已是现代社会的潮流所向。
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第一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
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
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
激励必须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刺激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诱发人的“潜在的需要”,一旦潜在的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就会引起动机。
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1)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
(2)企业管理和谐目标的三个层次的涵义。
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人本管理理论
2010年12月22日论文人本管理理论人本原理,是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以人为本”已是现代社会的潮流所向。
从人性出发来分析、考察人类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活动,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第一企业管理,从管理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
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
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东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领导行为的过程,它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才会引起动机,所以它是激励的起点。
激励必须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外部诱因,刺激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诱发人的“潜在的需要”,一旦潜在的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就会引起动机。
人的需要,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因此外部诱因也应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诱因刺激人们相应的需要。
激励的目的是激发起人们按照管理要求,按目标要求行事。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中生产、生活,就必然要同其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1)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工作效率、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
(2)企业管理和谐目标的三个层次的涵义。
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
团队的五心管理制度
团队的五心管理制度团队的五心管理制度五心管理六个意识五心管理,以心换心所谓“五心”是指热心、精心、齐心、信心和爱心。
对员工,管理人员要热心,特别是在员工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应给予热心的指导和帮助,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对客服务要精心,员工为客人服务,管理人员应该为员工服务,体现“员工第一”思想,许多看似很小的事,实则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员工更要给予精心呵护。
现在是讲究团队精神的时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团队意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使每一个人都觉得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树立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信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培养员工的自信心对于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时,员工的对客服务才可能到位。
对待员工要象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充满爱心,随时随地关心员工生活、工作、心理变化、职业发展等,发自内心,以真心换真心,才会让员工感受到酒店大家庭的温暖,产生归属感,同时要宽容员工的缺点,帮助他们成长。
六个意识:管理意识、销售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是加强酒店建设、保证优质服务的五个核心问题―――管理意识管理是酒店行业的基础,上至总经理,下到部门经理及班、组长,都要强化“管理意识”。
不要认为“管理”是总经理或酒店领导的事。
抓好管理,一是要严格实行层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不能事无具细都靠总经理来抓。
在哪一级出问题,就由那一级领导负责,且上级领导要负连带责任。
二是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
是职责范围内的事,就要尽心尽力去抓去管。
三是要处理好制度与“人情”的关系。
不少人平时关系不错,低头不见抬头见,出了问题不批评、不教育,这是贻害无穷的。
要树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不管是谁,只要违反了纪律、制度,都要严格进行批评和处罚。
四是注重做好思想工作。
要明确“处罚”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教育员工自觉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心本管理
心本管理现实中,为了达到管理目标,我们常常会制订各种管理制度,来规范、制约护士的行为,但无论多么先进的管理制度最终都需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可,才能自觉执行。
怎样才能使护士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呢?这就需要“心本管理”。
所谓“心本管理”就是把“心”作为根本来管理,即要由心出发,不仅要尊重人的内心感受,而且要善于影响人的心灵,从而由心灵的外在感动转化为管理者与员工心灵内在的交流与自觉。
护理工作琐碎繁杂,加之受学历、分工的影响,护理工作得不到普遍尊重和认可,护理人员本身难以有价值感。
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护士,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稳定,人生的盲目、价值的缺失、社会经验的欠缺等一些因素会使他们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厌烦感。
针对这些阻碍护士发挥工作热情的诸多不良因素,如果管理不从心出发,那么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难以发挥最佳效能。
运用好“心本管理”,护理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真心、真情做人,全心、全力做事;以真情感染人,以真心尊重人;以心换心,畅通心灵渠道;凡事注重自省,对人坦荡大气,客观公正,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要从心开始。
管理者对护士的理解、尊重与关注程度极大地体现了护理管理者的主导思想。
一个真心爱护护士的管理者会真正地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和价值,会通过自己的情感、思想、意志影响和发掘、整合护士的心力。
只有护士心灵的力量体现出来,才能创造更大的护理价值,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护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善管”。
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出现了差错,管理者做的最多的是寻找差错人,即便做差错分析,还是在护士的责任心上下结论,而极少有人从管理上反思自己,分析差错的根源,更不会关注护士的感受。
一位平时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的护士是不是就不会出错呢?出了错是不是就是责任心不强呢?是不是出现错误扣分、扣钱就能避免不再发生错误呢?我认为,护理管理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定首先要冷静客观地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是责任心还是工作程序出现了问题;是没掌握工作技巧,沟通、协调不够,还是缺乏团队精神;是管理有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以心为本 自我管理
以心为本自我管理作者:庞中银来源:《江苏教育》2006年第09期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
管人是为了理事,只有人管好了,学校才能办好。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管好人的关键在于师生精神心理世界的管理。
校长的思想影响教师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校长和师生的精神世界的建设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学校管理必须推崇“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
从“以物为本”的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再到“以心为本”的管理,是管理思想的不断升华与超越,被管理学界称为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
“心本管理”符合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和管理哲学。
古代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要做大事必先正心、诚意,追求“内圣外王”。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用精神武器来进行思想武装,他们正是靠这种精神武器建成了伟大的政党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所以管理学家吴甘霖说:“物本管理在美国,人本管理在日本,心本管理在中国。
”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我努力把“心本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师生心理培育入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培训、自主发展。
学校的管理目标就是培育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帮助师生实现积极的心理需求。
认识师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师生的内心世界、解放师生的内心世界,激活师生的内心世界,拓展师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师生的内心世界,让师生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关注、顺应、呵护和滋养,让师生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求知需求、渴望学业和事业成功的需求、渴望赏识和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师生才会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强大的工作学习动力,从而学校的办学质量才能提高,学校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师生精神世界的由内隐到外显的展示。
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以心为本
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以心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企业经营管理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在过去,企业经营往往以利润为中心,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人的价值和需求。
然而,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待遇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调整经营管理模式,以心为本,更加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首先,以心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注重关爱员工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员工愿意在一个关怀和尊重自己的机构工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来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
比如,企业可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包括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制度、职业发展规划等,让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
同时,企业还可以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员工过生日时送上祝福和礼物,或者举办员工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彼此的感情。
其次,以心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重视员工的个体发展。
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优势。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个体发展,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企业还可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员工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适当的岗位安排和晋升,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价值和成就感。
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渠道,让员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最后,以心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方式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参与经营决策的过程,让员工的声音得到听取和关注。
企业可以建立员工代表机制,让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来,从而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沟通,通过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团队会议等方式,让员工和企业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以“心”为本 绽放生命的花朵
以“心”为本绽放生命的花朵作者:李享玲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6期摘要: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倡导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个别学生时,我们要以“心”为本,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
关键词:以“心”为本;需要层次理论;交流和引导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倡导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我们的生命教育的途径是“五线育人”,即班主任老师教育主导线,任课老师学科教育渗透线,学生活动教育主体线,生活老师教育指导线和家庭社会教育辅助线。
我们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但在班主任老师教育主导线中,我们更应该“以心为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教师、团体的接纳,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和尊重,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展。
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视、被压抑,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动不断遭到挫败,那么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甚至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其中的少数人则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案例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学生报到时第一次见到他,虎头虎脑的,一脸天真的笑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男孩。
前两天相安无事地过了,第三天中午,我去查寝室时,孩子在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学校,一直陪到天黑才离开。
第四天上午课间,我在教室没见到他,同学说他到超市打电话去了,第四节课上课后才红着眼睛回教室。
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以心为本
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以心为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利润,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新模式。
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强调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它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新模式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员工往往只被视为企业的生产工具,而被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
然而,现代企业渴望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丰富多样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机会等方式,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强调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措施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例如,企业可以鼓励员工互相支持和学习,定期组织员工的团队建设活动,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具有许多优势和益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减少员工的离职率,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其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业绩的提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它可以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减少员工的压力和焦虑,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
总之,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新模式是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倡导和追求的管理方式。
它强调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心本管理名词解释
心本管理名词解释心本管理呀,嘿,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玩意儿!就好像是给团队或者组织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你想想看,咱们平时工作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碰到那种只知道一味下命令、要求这要求那,却不怎么关心大家内心感受的领导?这样的管理方式呀,就像一阵冷风吹过,让人心里哇凉哇凉的。
可心本管理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心本管理注重的呀,是人的内心世界。
它可不是只盯着那些死板的规章制度和业绩指标,而是真正关心大家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这就好比园丁照顾花朵,要了解每一朵花的特点和需求,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
比如说吧,在一个团队里,如果领导能经常和大家谈心,了解大家的烦恼和困惑,然后给予支持和鼓励,那大家工作起来是不是就更有劲儿啦?这就像是给汽车加了优质的汽油,跑得更快更稳嘛!而且呀,当大家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就会更愿意为团队付出,那种凝聚力可就蹭蹭往上涨啦。
再打个比方,要是一个公司能营造出一种充满关爱和信任的氛围,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那工作起来得多愉快呀!就像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样的团队,那战斗力肯定超强啊,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轻松攻克。
心本管理还强调要激发人的潜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潜力,心本管理就是要把这些都挖掘出来。
这就好像是挖掘宝藏一样,一旦找到了,那可就是无价之宝啊!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多棒呀!你说,要是每个管理者都能用心本管理的理念来对待员工,那我们的工作环境该有多美好呀!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地上班,充满激情地工作,多幸福呀!所以说呀,心本管理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这不就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吗?大家都应该重视起来,好好运用心本管理,让我们的团队、我们的组织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只不过这种认识和理论假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这说明了在整个管理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职能和方法、管理环境等构成。
管理主体是管理活动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一切管理职能都要通过管理主体去发挥作用,而作为管理主体的单个管理者或群体管理机构都只能由人来承担,而且这些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从管理客体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物质资源、科学技术、信息、时间、空间、观念等诸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唯一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没有人的使用和管理再先进的物要素也只是一堆废物,离开了人的实践和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
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突破时间及信息的限制,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
就管理目的而言,现代管理从获得最大效益、最高效率为目的逐步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转变。
尤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能的全面发挥,作为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即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
另外管理的职能和方法及管理环境等,同样必须由人制定创造并控制或实施。
这充分说明人在管理实践中的决定作用。
我们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受历史和社会制约的,具体的人,因此,以人为本决非宣扬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而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以来,对各国的管理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管理者需要有8个“心”,下属才会尽心尽力
管理者需要有8个“心”,下属才会尽心尽力制度不健全或者落实不到位的公司必然管理混乱,但只靠制度来管人理事的公司也未必优秀,原因在于管理对象是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所以,在机制平台基础上,企业应将用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化和提高,做到事事用心,处处用心。
制度为纲,用心为引,员工才能有使命感和归属感,才会尽心竭力地履行职责。
1.尊重之心尊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管理尤其如此。
管理者应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始终保持一颗平等的心态,更多强调员工的重要性,更多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让员工感知到被尊重,让员工从心里愿意和你共事,愿意为你排忧解难,共谋发展。
2.期望之心当管理者对员工表达期望并持续进行的时候,你的管理行为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员工的潜能就能不断被激发出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关键你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将你的期望合适地表达给员工,让员工知道你对他的期望,而且你要不停地去做。
3.合作之心合作是你重新定义你和员工之间关系的必由之路。
现代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者应把员工当成工作当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强调员工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和员工站在平等的地位,主动创建自己与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把员工培养成工作的盟友,共同致力于彼此绩效水平的提高。
4.沟通之心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也是诸多管理问题的共同症结所在,沟通做好了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好,则可能会生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员工离职等都可能发生。
一旦你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并能熟练运用,你将会把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你要保持沟通之心,让沟通成为你和员工共同的工作方式。
5.服务之心管理者是为员工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所谓服务就是把员工当成自己的客户。
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手中的职权和资源为员工提供工作上的方便,为其清除障碍,致力于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建设,让员工体验到管理的高效率和办事的高速度,不断鼓舞员工的士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倡‘以心为本’的管理
吕老师(吕源)
2009年8月26日
(原文出处:/s/blog_4cf6074e0100eyy2.html)
‘以心为本’的提法由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首创。
在日本经济腾飞的时代,产生了
为发展日本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四位实业家,因此被人们尊为‘日本经营四圣’。
这四圣指:松下幸
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和稻盛和夫(京瓷公司、
第二电电)。
稻盛和夫是四圣中目前仍然健在的一位。
说起稻盛和夫,此公的确不简单,其成就应该超过其他三圣。
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和盛田昭夫各自创建了一间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日本企业。
而稻盛和夫亲手创建的两间日本企业(京瓷公司和
第二电电)都名列世界五百强。
在他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不同寻常的经营理念和方法。
日本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经营思想。
稻盛和夫也不例外。
不过,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与其他日本企
业家有些不同。
我这几天在研读他的几本主要著作,包括《活法》(I和II),《人为什么活着?》,《在大萧条中腾飞的智慧》,从中感悟颇多。
我体会稻盛和夫的思想真正带有东方智慧特征。
目前代表东方智慧的管理思想有三个体系:以人为本和以德为本的中国经营理念;以及‘以心为本’的日本管理精髓。
前两种经营理念,即以人为本和以德为本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概
念为基础,综合了崇尚自然法则的道家哲学。
而‘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则来自佛学精华。
以人为本的典型管理方式可以从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得治理手法中略见一斑。
这种方法强调对人
民或者下属的管理从人性出发,鼓励人性中的善,遏制人性中的‘恶’。
不过,‘以人为本’的说法具
有某种‘统治霸权’的意味。
这种说法有点儿像‘人力资源’。
解构这个词的含义是:人不再作为‘非人’的物质,而是作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资源。
本质上,这种提法仍然将人作为某种资源对待,只
不过认识到这种资源不是成本而是带有‘人性’特征的要素罢了。
以人为本的提法也有这个问题。
而以德为本的提法更加贴近的‘善’和社会人心的‘自然良知’。
以德为本的典型代表是山西晋商。
德,这里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等行为准则,其中特别强调‘义’和‘信’这两个字。
以义制利,诚实守信,是以德为本经营的核心。
不过,社会的道德标准首先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变化;其次,不同的
文化价值观念对道德要求也不一致。
在法治较为完善的社会中,法律成为道德参照的底线。
以德
为本的管理在跨文化管理中也许会遭遇冲突。
以心为本不同。
这个概念具有典型的日本文化特征。
我们很多人对日本文化有误解,总以为日本
文化来自中国儒家体系。
这中心态出自‘大中华文化圈’的自大。
读日本历史可以体会到,日本文
化虽然深受唐代文化影响,但是仍然自成体系,有别于中国文化。
相比之下,韩国文化才真正的
继承了中国儒家传统。
日本文化中有包含很浓重的佛教因素。
以心为本,本源应该在佛教。
我觉
得应该深植于禅宗的内心修炼。
事实上,稻盛和夫本人与佛有不解之缘。
他出生的家庭笃信佛教。
在稻盛和夫事业低潮期间,他曾向圆福寺的西山片雪老师倾诉烦恼获得高僧指点迷津。
佛教的众
多概念,如‘孽’、‘报应’、‘善果’和‘心相’,对稻盛和夫的信仰影响至深。
他也终于在1997年正式
1
皈依佛门。
‘以心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是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相,并以自己内心的纯正对待他人。
由此发展,稻盛和夫提出‘利他’这个经营原则。
所以,以心为本的管理首先要求我们每个人要有一个正确对待生活和他人的心相。
一个人的行为和对他人的态度乃至做法映射出自己心相。
我不妨以苏轼与佛印的一则轶闻说明个体心相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苏轼(字子瞻,1037-1101,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
民间流传很多有关苏轼的轶事。
苏轼对佛学很感兴趣。
他在做瓜州太守的时候,与镇江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在一起诗文唱和,也探讨佛理。
佛印禅师(名了元,子觉老)三岁诵读《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当时称为神童。
佛印出家四十年,对佛理研究得很深,是一位得道高僧。
在两个人的讨论中,苏轼往往说不过佛印却被佛印说服。
大概读书人都有些自傲,苏轼对此总是心有不甘,一直想找机会压倒佛印。
有一天,两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讨论物相。
苏轼突然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据
说苏轼身材肥大,圆脸,大概是富态的样子。
佛印看了看他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到这句话很高兴。
两个人走了一会儿,苏轼见佛印不说话,心里有点儿急,忍不住问:“你怎么不问我你像什么呢?”佛印回答说:“问你做什么?我有什么可问的?” 是呀,出家人不会世俗到追着别人问自己像什么的地步。
被苏轼缠得没办法,佛印禅师只好说:“好!我问你,你看我像什么?”
苏轼可找到机会了,大声说:“我看你像狗屎”。
说完这话,他心里很高兴。
看看佛印禅师没说话。
苏轼心里想:“这回我可算扳回一局。
”
苏轼于是兴冲冲地回到家里。
在院子里面遇见妹妹苏小妹,苏轼得意地说:“今天我总算赢了佛
印和尚。
”
苏小妹文:“你怎么赢得佛印禅师?”
苏轼兴高采烈地将前后过程描绘了一遍,然后炫耀地说:“我说完了那句话,佛印都没话讲了。
” 苏小妹听了,皱了皱眉头,说:“其实,你又输了。
”
苏轼很不理解,问:“我怎么输了?”
苏小妹说:“人家是佛心,所以看一切都是佛,当然看你也是佛了;而你是狗屎心,看人家都是狗屎。
不是你输了么?”
2
这则轶事当然是后人编纂的(历史上没有苏小妹其人)。
不过,它的内容却包含了深刻的佛学道理。
我们怎样看别人实际上是自己心相的反映。
如果我们自己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也肯定会以自己这颗‘向上’的心对待他人。
他人从我们的‘心’感受到自己的定向,也许会像我
们一样更加积极努力对社会做出贡献吧。
有关‘以心为本’的管理我先说到这里。
最后想说几句题外话,中国很多企业老总和官员见庙就上香,见佛就拜,看上去笃信信佛。
其实
他们内心可曾真有‘佛’字。
他们充其量不过将佛工具化,求财,求保佑,以为进的香越贵、捐的
钱越多,自己的心就越诚,也更加会得到佛的庇护。
这种世俗化和实用主义的心态不可能促使国
人真正产生的‘以心为本’的管理。
这么多人整天烧香拜佛,但是从来就没人真正用心思考过佛教
与商业伦理和经营哲学的关系。
哀哉。
以心为本的管理:仁爱之心
吕老师(吕源)
2009年8月29日
(原文出处:/s/blog_4cf6074e0100f0lq.html)
稻盛和夫说:“我到现在所搞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
换句话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
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
”
什么是‘心’?
‘以心为本’这个概念中的‘心’并非指生物学中的心脏,而更多地借鉴传统哲学和文化概念,泛指
思想的器官和主导思想和情感的系统以及状态。
古时候人人们对思维和情感产生的机理不十分清楚,认为思、意识和情感来源于‘心’。
人们常用‘心想’或者‘心说’来描述人的思维和意识活动。
其实,这种说法应该没有科学根据,因为现代生物学已经证明思想是大脑思考活动的结果,而不是
由心脏器官完成的。
不过,这不妨碍人们仍然使用‘心’来说明思考活动,假如这个‘心’也包括脑
力活动系统。
除了‘心想’之外,人们认为情感也是‘心’的产物。
‘用心良苦’,‘好心’,‘狠心’,‘私心’,指的都是
情感产生的出发点。
心,由此成为行动者做某件事的真实动机。
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非常强调‘心’在人生的重要作用。
人的存在以‘心’为基本条件。
心是人
生的主宰。
心在人在,心去人亡。
以心为本的经营首要条件是要建立‘仁爱之心’。
仁爱,都是一种道德规范和人性的品格。
不过,二者的含义略有不同。
3
仁,从字面上结构是‘两个人’,一般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仁,只能对人,不能对物。
这是一种处理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行为方式。
爱,指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深厚感情。
也可以表示喜爱,喜好,和重视。
人一旦具有‘仁爱’之心,对他人和事物的看法与情感将会产生巨大变化。
这里,具有仁爱之心并不是要求回报,而是以一种‘无私’的心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珍惜他人和身外之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