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注塑模具装配图“公差”规范
注塑模具工程图“公差”规范第一部分:配合公差部分备注:重复配合部分,不重复说明(精度到千分位0.001)一、定位圈:与浇口套配合(实际按三维是否需要):H9/f9与T上固定板配合(小径):H9/f9二、浇口套:与T上固定板配合:H7/m6(过渡)与R脱料板配合:锥度配合,采用基本尺寸三、T上固定板:与部分拉料针配合:H7/f6与导柱配合:H7/m6 ,其中导套与导柱配合:导柱固定端与模座之间一般采用H7/m6或H7/k6的过度配合,导柱的导向部分通常采用H7/f7或H8/f7的间隙配合。
四、R脱料板:与部分拉料针配合:H7/g6五、侧面限位拉板:与侧圆柱定位销配合:N7/h6(略紧)六、A母模板:与侧圆柱定位销配合:H7/h6(略松)与模仁配合:H7/m6与零度定位块:K7 ,其中槽深公差:+0.1mm与导套配合:H7七:S活动板:与模仁配合:H7/m6与零度定位块:K7 ,其中槽深公差:+0.1mm与导套配合:H7八、B母模板:与模仁配合:H7/m6与导套配合:H7与EF板的中托司导套配合:H7九、E上顶针板:与导套(中托司)配合:H7 ,其中导套与导柱配合:间隙配合(标准)与回针配合:十、F下顶针板:与垃圾钉配合:H7/p6顶针孔深度公差:与中托司孔位配合:K7十一、斜导柱、侧滑块:与导滑槽配合:H8/f8;与成型部分接触,防止溢料,采用H8/f7或H8/g7;十二、顶针:与模架(或模仁)配合:H8/f8(直径大、材料流动性差);反之H8/f7与型芯配合(八连管盖)配合:H5/g6十三、尼龙拉钉:与之相配合的孔位,均给配合:H7十四、键:键公差:h8与键槽轴的配合:H9(松)/N9(正常)/P9(紧)与毂(gu)的配合:JS9十五、轴承:与模架配合:M7与轴配合:k6第二部分:几何公差部分一、各块模板:平面度:0.015mm侧边与平面垂直度:0.01mm上下平行度:0.01mm模仁配合侧边与平面垂直度:0.01mm孔:位置度0.015mm二、顶针、复位杆等长轴类:直线度:0.01mm圆度:0.01mm同轴度:0.015mm三、定位圈:面轮廓度:0.01mm四、带锥度型芯:面轮廓度:0.01mm,2个锥度标注一个直径尺寸同轴度:0.015mm第三部分:技术要求部分模仁的技术要求:1.工件除模具成型部位外,其余锐边均须倒圆角:R1;2.工件中所有的公差孔以及公差尺寸边的粗糙度为Ra1.6;上下两面须磨加工;3.工件中外形定位面应保证其与基准C的相互垂直以及其对应边与基准A、B的相互平行;4.未注尺寸公差为IT13级,未注圆角为R1;5.模具成型部位及四周10度斜面须抛光,抛光后粗糙度为Ra0.4,抛光加工时请勿刮伤其余工件表面;6.材料粗加工单边须留0.8-1mm余量,粗加工后工件淬火热处理,硬度至48-52HRC,热处理后再精加工到图纸尺寸;7.其余未注尺寸请参照三维图或咨询设计人员。
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量和单位、技术文件标准精选
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量和单位、技术文件标准精选公差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量和单位、技术文件标准精选:1.公差与配合标准2.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3.表面粗糙度标准4.量和单位标准5.技术文件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邮价1.公差与配合标准G321《GB/T 321-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9.60G1144《GB/T1144-2001 矩形花键尺寸、公差和检验》14.40G1167《GB/T1167-1996 过渡配合螺纹》9.60G1181《GB/T1181-1998 过盈配合螺纹》12.00G1800.1《GB/T 180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36.00G1800.2《GB/T 1800.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62.10G1801《GB/T 18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25.20 G1803《GB/T1803-2003 极限与配合:尺寸至18mm孔、轴公差带》14.40G1804《GB/T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9.60G2822《GB/T 2822-2005 标准尺寸》12.00G3672.1《GB/T3672.1-2002 橡胶制品的公差:尺寸公差》14.40G3672.2《GB/T3672.2-2002 橡胶制品的公差:几何公差》12.00G3177《GB/T 317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25.20G5371《GB/T5371-2004 极限与配合: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18.00G5847《GB/T5847-2005 尺寸链计算方法》14.40G6414《GB/T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12.00G11334《GB/T 11334-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圆锥公差》14.40G12360《GB/T 12360-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圆锥配合》15.60G12471《GB/T 124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木制件极限与配合》32.40G13914《GB/T13914-2002 冲压件尺寸公差》12.00G13915《GB/T13915-2002 冲压件角度公差》9.60G13916《GB/T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9.60G14486《GB/T 14486-2008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16.80G15055《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16.80G15755《GB/T15755-1995 圆锥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14.40G16743《GB/T16743-1997 冲裁间隙》7.20G17864《GB/T17864-1999 关键尺寸(CD)计量方法》9.60G18776《GB/T18776-2002 公差尺寸英寸和毫米的互换算》12.00G19763《GB/T 19763-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应用指南》9.60G19764《GB/T 19764-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化整值系列的选用指南》12.00G20911《GB/T 20911-2007 锻造用半成品尺寸、形状和质量公差》12.00G21299《GB/T 21299-2007 玻璃容器公差》12.00G24636.1《GB/Z 24636.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术语、定义和基本概念》21.60G24636.2《GB/Z 2463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统计公差值及其图样标注》19.20G24636.3《GB/Z 24636.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零件批(过程)的统计质量指标》36.00G24636.4《GB/Z 24636.4-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统计公差:基于给定置信水平的统计公差设计》25.20GJ11《GJB/Z11-1990 尺寸链计算导则》36.00GJ20《GJB/Z20-1991 尺寸链计算书》18.00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24.00H352《HB/Z352-2002 航空精密仪器仪表金属制件的尺寸稳定化处理》18.00H5800《HB5800-1999 一般公差》18.00H6103《HB 6103-2004 铸件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12.00HB6220《HB 6220-1989 公、英制尺寸的相互换算》14.40H7388《HB7388-1996 锻件和铸件尺寸控制》12.00H7741《HB 7741-2004 复合材料件一般公差》9.60H7748《HB 7748-2004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相互关系及其选用要求》26.40 H8233《HB 8233-2002 橡胶零件的尺寸极限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12.00WJ2212《WJ2212-1994 枪械公差与配合》18.00WJ2556《WJ 2556-2000 兵器产品用三棱形孔、轴》9.60QC266《QC/T266-1999 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12.00QC267《QC/T267-1999 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QC268《QC/T268-1999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QC269《QC/T269-1999 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QC270《QC/T270-1999 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12.00CB829《CB 829-1998 水中兵器产品未注公差的规定》12.00J6753《JB/T6753.1~5-19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12.00J7557《JB/T7557-1994 同轴度误差检测》21.60J9146《JB/T9146-1999 矩形花键加工余量及公差》6.00J9184《JB/T9184-1999 统计尺寸公差》24.00J10478《JB/T10478-2004 热轧环形件机械加工余量及公差》12.00J10744《JB/T10744-2007 涂附磨具产品非标准尺寸公差换算》12.00SJ10628《SJ/T10628-1995 塑料件尺寸公差》6.00SJ20810《SJ20810-2002 印制板尺寸与公差》24.00YC235.5《YC/T 235.5-2007 一般公差第5部分:由塑料半成品加工制成的塑料件》12.00 JJ1059《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24.00B4.3《ASME B4.3-1978(R1999)米制尺寸产品通用公差》(中文版) 24.002.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G157《GB/T157-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12.00G1182《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43.20G1184《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25.20G1958《GB/T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62.40G4096《GB/T4096-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棱体的角度与斜度系列》12.00G4249《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19.20G4380《GB/T4380-2004 圆度误差的评定两点、三点法》14.40G6062《GB/T6062-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14.40G7234《GB/T7234-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圆度测量术语、定义及参数》12.00G7235《GB/T7235-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评定圆度误差的方法:半径变化量测量》16.80G10610《GB/T10610-1998 轮廓法测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12.00G11336《GB/T11336-2004 直线度误差检测》30.00G11337《GB/T11337-2004 平面度误差检测》36.00G13319《GB/T13319-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位置度公差注法》14.40G16671《GB/T 166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39.60G16857.1《GB/T16857.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词汇》19.20 G16857.2《GB/T 16857.2-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用于测量尺寸的坐标测量机》12.00 G16857.3《GB/T 16857.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配置转台的轴线为第四轴的坐标测量机》21.60G16857.4《GB/T16857.4-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在扫描模式下使用的坐标测量机》12.00G16857.5《GB/T16857.5-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使用多探针探测系统的坐标测量机》14.40G16857.6《GB/T 16857.6-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计算高斯拟合要素的误差的评定》15.60G16892《GB/T16892-1997 形状和位置公差:非刚性零件注法》7.20G17773《GB/T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延伸公差带及其表示法》7.20G17851《GB/T17851-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基准和基准体系》12.00G17852《GB/T17852-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轮廓的尺寸和公差注法》7.20G18778.1《GB/T18778.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滤波测量条件》12.00G18778.2《GB/T18778.2-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用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12.00G18778.3《GB/T 18778.3-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用概率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15.60G18779.1《GB/T18779.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12.00G18779.2《GB/T18779.2-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 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26.40G18779.3《GB/T 18779.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关于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达成共识的指南》21.60G18780.1《GB/T18780.1-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要素:基本术语和定义》12.00 G18780.2《GB/T18780.2-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圆柱面和圆锥面的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12.00G19765《GB/T 19765-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和检验的标准参考温度》9.60G19804《GB/T 19804-2005 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12.00G20308《GB/Z 20308-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总体规划》14.40G24630.1《GB/T 24630.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平面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1.60 G24630.2《GB/T 24630.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平面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21.60 G24631.1《GB/T 24631.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直线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1.60 G24631.2《GB/T 24631.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直线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19.20 G24632.1《GB/T 24632.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1.60 G24632.2《GB/T 24632.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19.20 G24633.1《GB/T 2463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25.20 G24633.2《GB/T 24633.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21.60 G24634《GB/T 24634-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GPS 测量设备通用概念和要求》39.60 G24635.3《GB/T 24635.3-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CMM)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技术第3部分:应用已校准工件或标准》25.20G24637.1《GB/Z 2463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几何规范和验证的模式》46.80G24637.2《GB/Z 24637.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通用概念: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25.20G24638《GB/Z 24638-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线性和角度尺寸与公差标注+/-极限规范》21.60G24734.1《GB/T 24734.1-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术语和定义》19.20 G24734.2《GB/T 24734.2-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数据集识别与控制》16.80G24734.3《GB/T 24734.3-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数据集要求》21.60 G24734.4《GB/T 24734.4-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设计模型要求》16.80G24734.5《GB/T 24734.5-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产品定义数据通用要求》36.00G24734.6《GB/T 24734.6-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几何建模特征规范》25.20G24734.7《GB/T 24734.7-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注释要求》16.80 G24734.8《GB/T 24734.8-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模型数值与尺寸要求》21.60G24734.9《GB/T 24734.9-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基准的应用》21.60 G24734.10《GB/T 24734.10-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几何公差的应用》43.20G24734.11《GB/T 24734.11-2009 技术产品文件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通则:模型几何细节层级》19.20H7779《HB7779-2005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9.60QJ3002《QJ 3002-1998 大尺寸圆周分布孔位置度的测量方法》18.00QC714《QC/T714-2004 汽车车身覆盖件未注形状与位置公差值》12.003.表面粗糙度标准G131《GB/T 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21.60 G1031《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19.20G3505《GB/T 350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25.20G6060.1《GB/T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7.20G6060.2《GB/T 6060.2-2006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磨、车、镗、铣、插及刨加工表面》12.00 G6060.3《GB/T 6060.3-2008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工表面》16.80G6062《GB/T 60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25.20G7220《GB/T7220-2005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术语参数测量》9.60G10610《GB/T 10610-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19.20G12472《GB/T12472-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木制件表面粗糙度》12.00G14234《GB/T14234-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7.20G14495《GB/T 1449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木制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19.20G15757《GB/T15757-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表面缺陷术语定义及参数》15.60G16747《GB/T 1674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波纹度词汇》21.60G18618《GB/T 18618-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图形参数》25.20 G18777《GB/T 18777-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相位修正滤波器的计量特性》19.20G19067.1《GB/T19067.1-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实物测量标准》14.40G19067.2《GB/T 19067.2-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测量标准》14.40 G19600《GB/T 19600-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校准》15.60H7786《HB7786-2005 零件化学铣切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一般要求》9.60J9924《JB/T9924-1999 磨削表面波纹度》12.00JJ1105《JJF1105-2003 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19.20B46.1《ASME B46.1-2002 表面结构特征(表面粗糙度、波浪度及形态)》(中文版)100.004.量和单位标准GBZ183《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19.20G3100《GB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20.40G3101《GB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16.80G3102.1《GB3102.1-1993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14.40G3102.2《GB3102.2-1993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12.00G3102.3《GB3102.3-1993 力学的量和单位》16.80G3102.4《GB3102.4-1993 热学的量和单位》16.80G3102.5《GB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20.40G3102.6《GB3102.6-1993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19.20G3102.7《GB3102.7-1993 声学的量和单位》18.00G3102.8《GB3102.8-19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20.40G3102.9《GB3102.9-1993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8.00G3102.10《GB3102.10-1993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20.40G3102.11《GB3102.11-1993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19.20G3102.12《GB3102.12-1993 特征数》12.00G3102.13《GB3102.13-1993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6.805.技术文件标准G5094.1《GB/T5094.1-2002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基本规则》30.00 G5094.2《GB/T5094.2-2003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项目的分类与分类码》15.60G5094.3《GB/T 5094.3-2005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应用指南》21.60G5094.4《GB/T5094.4-2005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概念的说明》15.60G5703《GB/T5703-1999 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21.60G5704《GB/T 5704-2008 人体测量仪器》19.20G7947《GB/T7947-1997 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9.60G9969《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16.80G10853《GB/T 10853-2008 机构与机器科学词汇》64.80G12707《GB/T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7.20G13306《GB/T13306-1991 标牌》14.40G13400.2《GB/T 13400.2-2009 网络计划技术第2部分:网络图画法的一般规定》21.60 G13400.3《GB/T 13400.3-2009 网络计划技术第3部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一般程序》21.60G14237《GB/T14237-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生产者就其出口产品合格的声明》7.20G14436《GB/T14436-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7.20G15241.2《GB/T15241.2-1999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设计原则》12.00G16251《GB/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19.20G16511《GB/T16511-1996 电气和电子测量设备随机文件》12.00G16784《GB/T 16784-2008 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总则》12.00G16784.2《GB/T16784.2-1998 工业产品售后服务:维修》9.60G16948《GB/T16948-1997 技术产品文件词汇:投影法术语》14.40G16949《GB/T16949-1997 字体和符号模板基本要求、识别标记及槽宽尺寸》7.20G18048《GB/T 18048-2008 热环境人类工效学代谢率的测定》24.00G18725《GB/T 18725-2008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48.00G18922《GB/T18922-2002 建筑颜色表示方法》14.40G18976《GB/T18976-2003 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规程》18.00G18978.1《GB/T18978.1-2003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概述》15.60G18978.2《GB/T18978.2-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任务要求指南》9.60G18978.10《GB/T18978.10-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DT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对话原则》12.00G18978.11《GB/T18978.11-2004 使用视觉显示终端(VTDs)办公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可用性指南》16.80G19045《GB/T19045-2003 明细表的编制》16.80G19097《GB/T19097-2003 技术产品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及文档分配》14.40G19529《GB/T 19529-2004 技术信息与文件的构成》15.60G19547《GB/T 19547-2004 感官分析方法学量值估计法》16.80G19678《GB/T 19678-2005 说明书的编制构成、内容和表示方法》30.00G19679《GB/T 19679-2005 信息技术用于电工技术文件起草和信息交换的编码图形字符集》15.60G20523《GB/T 20523-2006 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12.00G20527.1《GB/T 20527.1-2006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和框架》19.20 G20527.3《GB/T 20527.3-2006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工效学第3部分:媒体选择与组合》36.00G20528.1《GB/T 20528.1-2006 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概述》16.80 G20649《GB/Z 20649-2006 电子成像在WORM光盘上记录证据文件的电子记录系统的推荐管理方法》12.00G21051《GB/T 21051-2007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支持以人为中心设计的可用性方法》33.60 G21273《GB/T 21273-2007 环境意识设计将环境因素引入电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21.60 G22121《GB/T 22121-2008 装备制造业通用零部件数据字典元素注册规范》16.80G22187《GB/T 22187-2008 建立人体测量数据库的一般要求》21.60G22188.1《GB/T 22188.1-2008 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26.40G22900《GB/T 22900-2009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16.80G23698《GB/T 23698-2009 三维扫描人体测量方法的一般要求》25.20G23699《GB/T 23699-2009 工业产品及设计中人体测量学特性测试的被试选用原则》21.60 G23700《GB/T 23700-2009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周期过程描述》32.40 G23701《GB/T 23701-2009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人-系统事宜的过程评估规范》82.80G23702.1《GB/T 23702.1-2009 人类工效学计算机人体模型和人体模板第1部分:一般要求》21.60G24256《GB/T 24256-2009 产品生态设计通则》21.60G24463.1《GB/T 24463.1-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1部分:互操作性体系结构》28.80 G24463.2《GB/T 24463.2-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2部分:用户界面与功能要求》32.40 G24463.3《GB/T 24463.3-2009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第3部分:公共源数据库要求》142.60 G26099.1《GB/T 26099.1-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1部分:通用要求》16.80G26099.2《GB/T 26099.2-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2部分:零件建模》19.20G26099.3《GB/T 26099.3-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3部分:装配建模》19.20G26099.4《GB/T 26099.4-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4部分:模型投影工程图》16.80 G26100《GB/T 26100-2010 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21.60G26101《GB/T 26101-2010 机械产品虚拟装配通用技术要求》16.80G26102《GB/T 26102-2010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导则》19.20GJ36A《GJB36A-2008 Z 飞行员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12.00GJ131《GJB/Z 131-2002 Z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138.00GJ150.1《GJB/Z 150.1-2007 Z 军用电子设备安全设计指南第1部分:电击防护》27.60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138.00GJ215《GJB/Z215.1~3-2004 军工材料管理要求》18.00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12.00GJ1310A《GJB 1310A-2004 设计评审》14.40GJ1362A《GJB1362A-2007 Z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18.00GJ2366《GJB2366-1995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7.20GJ2742《GJB2742-1996 工作说明编写要求》12.00GJ2830《GJB2830-1997 挠性和刚性印制板设计要求》30.00GJ2873《GJB2873-1997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115.00GJ2993《GJB2993-199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9.60GJ3206《GJB3206-1998 技术状态管理》14.40GJ3268《GJB 3268-1998 舰船完工文件编制和提交规定》24.00GJ3273《GJB3273-1998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24.00GJ3540《GJB3540-1999 舰船设计阶段图样和技术文件成套性要求》36.00GJ3629《GJB3629-1999 军用通信装备使用手册编写规定》9.60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42.00GJ3968《GJB 3968-2000 军用飞机用户技术资料通用要求》24.00GJ4057《GJB4057-2000 军用电子设备印制板电路板设计要求》48.00GJ4205《GJB 4205-2001 通用电子对抗装备设计定型文件编写规定》36.00GJ4346《GJB4346-2002 电子对抗装备维修技术资料编写导则》16.80GJ4951《GJB 4951-2003 军用通信装备维修手册编写规定》12.00GJ5159《GJB5159-2004 军工产品定型电子文件要求》9.60GJ5237《GJB5237-2004 图形用户接口设计要求》69.00GJ5432Z《GJB5432-2005 Z 装备用户技术资料规划与编制要求》16.80GJ5439K《GJB5439-2005 K 航空电子接口控制文件编制要求》16.80GJ5462Z《GJB5462-2005 Z 军用通信装备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9.60GJ5463Z《GJB5463-2005 Z 军用通信装备随机文件配发和使用要求》12.00GJ5881K《GJB 5881-2006 K 技术文件版本标识及管理要求》9.60GJ5882K《GJB 5882-2006 K 产品技术文件分类与代码》9.60GJ5921K《GJB 5921-2007 飞机有寿件目录编制要求》9.60GJ5922K《GJB 5922-2007 飞机技术通报编制要求》15.60GJ5923K《GJB 5923-2007 飞机飞行手册编制要求》51.60GJ5967K《GJB 5967-2007 保障设备规划与研制要求》12.00GJ6067Z《GJB6067-2007 Z 军用地面雷达使用说明书编制要求》15.60GJ6177Z《GJB6177-2007 Z 军工产品定型部队试验试用大纲通用要求》18.00GJ6178Z《GJB6178-2007 Z 军工产品定型部队试验试用报告通用要求》15.60GJ6871Z《GJB6871-2009 Z UTM类产品测评方法》40.80HB0-83《HB0-83-2005 航空附件产品型号命名》16.80HB6-67《HB 6-67-2003 航空仪表产品商标》9.60HB6-68《HB 6-68-2003 航空仪表产品标牌》9.60HB212《HB/Z 212-1991 工作说明编写指南》12.00HB6121《HB 6121-1999 航空机载设备外贸履历本及产品合格证》18.00HB7128《HB7128-1994 多余物控制要求》7.20HB7271《HB7271-1996 电子设备中测试装置设计准则》9.60HB7291《HB7291-1996 预研质量管理要求》14.40HB7503《HB7503-1997 测试性预计程序》12.00HB7594《HB7594-1998 轻型燃气轮机成套设备设计图样和设计文件的编号》9.60 HB7749《HB 7749-2004 设计师系统文件管理通用要求》16.80HB7796《HB7796-2005 航空产品数据管理通用要求》14.40HB7797《HB7797-2005 航空产品工装文件分类与代码》12.00HB7798《HB7798-2005 飞机数字样机评审要求》12.00HB7805《HB 7805-2006 工程更改控制》15.60HB7807《HB 7807-2006 航空产品技术状态(构型)管理要求》24.00HB7815《HB 7815-2006 航空产品工艺文件分类与代码》9.60HB7833《HB7833-2008 数字化产品数据交换与传递要求》9.60HB9131《HB9131-2007 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12.00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 TA MA TRIX码的质量要求》21.60 HB7836《HB7836-2008 航空工业电子公文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15.60HB7837《HB7837-2008 航空产品数字化文件档案管理通用要求》15.60HB7838《HB7838-2008 数字化产品数据审批与发放要求》9.60HB9102《HB9102-2008 航空产品首件检验要求》15.60HBJB58A《HBJB 58A-2001 海军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可靠性信息表格》30.00WJ3(合)《WJ3~10-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173.00内含以下标准:WJ3-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WJ4-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编号方法WJ5-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完整性WJ6-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格式及其填写方法WJ7-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设计文件的更改方法WJ8-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产品借用件图样的管理规定WJ9-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术语WJ10-1995 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文字和表格内容设计文件的编写规定WJ258《WJ258-2005 标牌规范》12.00WJ430《WJ/Z430-2005 产品协同设计工作环境构建指南》14.40WJ2533《WJ2533-1999 兵器工业文书档案的建档要求》46.00WJ2557《WJ 2557-2000 产品设计文件分类编号方法》18.00WJ2671《WJ 2671-2005 枪械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编写规则》12.00WJ2676《WJ 2676-2005 兵器产品零件分类与代码枪械》36.00WJ2677《WJ 2677-2005 兵器产品零件分类与代码小口径火炮》14.40QJ13A《QJ 13A-1997 设计文件的分类编号》207.00QJ1010A《QJ 1010A-1995 任务书的编制与管理》14.40QJ1334《QJ 1334-1988 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编制规定》24.00QJ2311《QJ 2311-1992 设备技术等级划分标准》138.00QJ2878《QJ2878-1997 科技文件与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制备规则》24.00QJ3069《QJ3069-1998 产品出厂编号的编制规定》7.20QJ3132《QJ 3132-2001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编写指南》85.00QJ3133《QJ 3133-2001 航天产品项目阶段划分和策划》20.40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21.60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13.20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14.40QJ3262《QJ 3262-2005 高可靠性实时嵌入式软件设计指南》27.60QJ3298《QJ3298-2008 航天产品数字化设计文件签署规定》14.40CB743《CB/T 743-2004 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30.00J5055《JB/T5055-2001 机械工业产品设计和开发基本程序》14.40J5056.1《JB/T 5056.1-2006 网络计划技术术语图形符号》12.00J5056.2《JB/T 5056.2-2006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的绘制规程》18.00J5059《JB/T 5059-2006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14.40J5062《JB/T 5062-2006 信息显示装置人机工程一般要求》14.40J5995《JB/T5995-1992 机电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定》6.00J6843《JB/T 6843-1993 仪器仪表可靠性设计程序和要求》12.00J6980《JB/T 6980.1~2-1993 塑料薄膜和纸压敏粘贴标牌》14.40J7517《JB/T7517-1994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评审》12.00J7540《JB/T7540-1994 机械设备成套项目质量管理导则》18.00J7559《JB/T7559-1994 机械产品可靠性研制试验通则》18.00J8422《JB/T8422-1996 机械工业制造业MRPⅡ系统结构》18.00J8823《JB/T8823-1998 机械工业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分类编码导则》12.00 DL1108《DL/T 1108-2009 电力工程项目编号及产品文件管理规定》14.40DL5229《DL/T 5229-2005 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18.00TB1120《TB/T1120-2000 通信信号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编号原则》21.60SY0009《SY/T0009-2004 石油地面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程》92.00SY6705《SY/T 6705-2007 石油工业数据元设计原则》19.20SJ207.1《SJ/T207.1~3-1999 设计文件的分类、格式、文字内容和表格形式》114.00 SJ207.4《SJ/T207.4-1999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设计文件的编号》117.60SJ207.5《SJ/T207.5-1999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设计文件的更改》30.00SJ207.6《SJ/T207.6-2001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项目代号》18.00SJ207.7《SJ/T207.7-2001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电气简图的编制》92.00SJ207.8《SJ/T207.8-2001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图样编制》36.00SJ211《SJ/T211.1~4-1996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18.00SJ211.5《SJ/T211.5-1997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编号方法》48.00SJ211.6《SJ/T211.6-1999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设计文件:设计文件的更改》7.20SJ10151《SJ/T10151-1991 电子产品设计文件的标准化检查》12.00SJ10466.14《SJ/T10466.14-1994 设计质量控制指南》9.60SJ10526《SJ/T10526-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设计文件的计算机编制规范》36.00SJ10629《SJ/T10629.1~6-1995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文件管理制度》14.40SJ10630《SJ/T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9.60SJ10695《SJ/T10695-1996 专用工艺装备设计文件编制方法》7.20SJ10718《SJ/T10718-1996 电子元器件设计文件编制示例》94.00SJ10719《SJ/T10719-1996 电子设备设计文件编制示例》149.50SJ11144《SJ/T11144-1997 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138.00SJ11156《SJ/T11156-1995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文件档案管理制度》9.60SJ11362《SJ/Z 11362-2006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69.00 SJ20439《SJ20439-1994 印制板组装设计要求》14.40SJ20609《SJ20609-1996 电子设计交换格式》173.00SJ20612《SJ20612-1996 微波电路参数文字符号》9.60SJ20710《SJ/T20710-1998 军用表面组装电路设计指南》31.20SJ20778《SJ/T20778-2000 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103.50SJ20812《SJ20812-2002 军用电子设备三防设计的管理规定》12.00HBG20668《HBG/T20668-2000 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172.50HBG20688《HBG/T20688-2000 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80.50HBG20692《HBG/T20692-2000 化工企业热工设计施工图内容深度统一规定》149.50 DZ0163《DZ/T 0163-1995 地质仪器产品设计文件分类编号方法》138.00HBG20505(合)《HBG20505、20507~20508-2000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1)》92.00HBG/T 20505-2000 过程测量与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附条文说明)HBG/T 20507-2000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08-2000 控制室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20509《HBG20509~20515-2000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2)》92.00HBG/T 20509-2000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0-2000 仪表供气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1-2000 信号报警、安全连锁系统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2-2000 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3-2000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4-2000 仪表及管线伴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 20515-2000 仪表隔离和吹洗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20516《HBG20516、20699~20700-2000 化工自控设计规定(3)》92.00HBG/T 20516-2000 自动分析器室设计规定(附条文说明)HBG/T20699-2000 自控设计常用名词术语HBG/T20700-2000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BG20519《HBG20519.1~40 -1992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285.00 HBG/T 20519.1-1992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HBG/T 20519.2-1992 图纸目录HBG/T 20519.3-1992 设计说明(包括工艺、管道、隔热、隔声及防腐设计说明)HBG/T 20519.4-1992 首页图HBG/T 20519.5-1992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HBG/T 20519.6-1992 分区索引图HBG/T 20519.7-1992 设备布置图HBG/T 20519.8-1992 设备一览表HBG/T 20519.9-1992 设备安装图HBG/T 20519.10-1992 设备地脚螺栓表HBG/T 20519.11-1992 管道布置图HBG/T 20519.12-1992 软管站布置图HBG/T 20519.13-1992 管道轴测图HBG/T 20519.14-1992 管道轴测图索引和管段表索引HBG/T 20519.15-1992 管段表及管道特性表HBG/T 20519.16-1992 特殊管架图HBG/T 20519.17-1992 管架图索引HBG/T 20519.18-1992 管架表HBG/T 20519.19-1992 弹簧汇总表HBG/T 20519.20-1992 特殊管件图HBG/T 20519.21-1992 特殊阀门和管道附件表HBG/T 20519.22-1992 隔热材料表HBG/T 20519.23-1992 防腐材料表HBG/T 20519.24-1992 伴热管图和伴热管表HBG/T 20519.25-1992 综合材料表HBG/T 20519.26-1992 设备管口方位图HBG/T 20519.27-1992 管道常用的缩写词HBG/T 20519.28-1992 流程图;设备、管道布置图;管道轴测图;管件图;设备安装图的图线宽度及字体规定HBG/T 20519.29-1992 管架编号和管道布置图中管架的表示法HBG/T 20519.30-1992 隔热及隔声代号HBG/T 20519.31-1992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设备、机器图例HBG/T 20519.32-1992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管道、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图例HBG/T 20519.33-1992 管道布置图和轴测图上管子、管件、阀门及管道特殊件图例HBG/T 20519.34-1992 设备、管道布置图上用的图例HBG/T 20519.35-1992 设备名称和位号HBG/T 20519.36-1992 物料代号HBG/T 20519.37-1992 管道的标注HBG/T 20519.38-1992 管道等级号及管道材料等级表HBG/T 20519.39-1992 垫片代号HBG/T 20519.40-1992 垫片密封代号HBG20546《HBG20546.1~5-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范》250.00HBG 20546.1-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HBG 20546.2-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BG 20546.3-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专业技术管理规定HBG 20546.4-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HBG 20546.5-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规定HBG20549《HBG20549.1~5-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276.00HBG/T20549.1-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HBG/T20549.2-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BG/T20549.3-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技术管理规定HBG/T20549.4-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专业提出的设计条件HBG/T20549.5-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HBG20557(合)《HBG20557~20559-1993 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上下)690.00 上卷内含以下标准:HBG 20557.1-1993 工艺系统专业的职责范围与工程设计阶段的任务。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5、重要配合尺寸的形位公差选用5~7级。
6、粗糙度:外观面~。配合、滑动面等~。
6、上述配合公差及等级为一般精度模具。
7、一般配合尺寸公差不在图纸上标注,只注明本张图纸或某部分尺寸加工等级(既指定公差级别),车间按此等级公差标准进行生产与检验的方法也是一种方法。但从成本与效率及长远角度讲应在图纸上标注为好。
三、运水井孔
位置公差:小于150㎜、±㎜,大于150㎜、±㎜。
深度公差:+1㎜。 直径公差:+㎜。
四、避空位、倒角、底孔钻孔深度、有效牙深度等如下表:
螺纹规格
M4
M5
M6
M8
M10
过孔直径
φ
φ
φ
φ
φ11
杯头直径
φ7
φ
φ10
φ13
φ16
沉孔直径
φ8
φ10
φ12
φ14
φ18
杯头长度
4
5
6
8
10
沉孔深度
9
3)、除上述极端尺寸外,多数模具零件重要配合尺寸选用6级~9级。
2、优先配合孔、轴公差表等相关配合类表依据国家标准。
3、常用公差5~12级和尺寸分段如下表(表一)
基本尺寸㎜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3
4
6
10
14
12
18
30
48
75
20
29
46
72
115
185
290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标准(试行版) 编制:编制:审查:审查:审批:审批:批准:二零壹零年年一月二零壹零年年一月配合类:顶针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0.1mm 。
垂直度≤0.03/30㎜。
㎜。
2、孔表面粗糙度1.6。
3、孔尺寸公差如下表:PP 料顶针取值-0.02mm 顶针孔尺寸公差+顶针孔尺寸公差+0.020.020.02~~0.04mm ABS 料顶针取值-0.02mm 顶针孔尺寸公差+顶针孔尺寸公差+0.030.030.03~~0.06mm4、远胶口位置非胶料冲击位PP 料可略大0.01mm mm。
ABS 料可略大0.02mm mm。
5、若顶针来料、若顶针来料-0.01mm -0.01mm -0.01mm,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6、若采用快EDW 加工,则快EDW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司筒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150㎜、±0.03㎜,>150㎜、±0.05㎜。
垂直度≤0.02/30㎜,㎜,2、孔表面粗糙度1.6。
3、尺寸公差如下表:PP 料 司筒取值-0.02mm 司筒孔尺寸公差+司筒孔尺寸公差+0.010.010.01~~0.03mmABS 料司筒取值-0.02mm 司筒孔尺寸公差+司筒孔尺寸公差+0.020.020.02~~0.04mm5、若司筒来料、若司筒来料-0.01mm -0.01mm -0.01mm,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则公差须相应变动。
6、上述位置度公差为一般精度要求公差、上述位置度公差为一般精度要求公差((非精密模下同非精密模下同))。
7、根据具体产品情况,如果司筒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或采用慢EDW 控制位置度公差。
制位置度公差。
8、快EDW 后,孔表面最后须铰加工。
铰加工。
镶件孔类1、孔位置度公差: ≤150㎜、±0.03㎜, >150㎜、±0.05㎜。
谈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间的协调关系
谈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间的协调关系1. 引言在制造过程中,为确保工件的质量和功能的可靠性,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控制要求会对工件进行多个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其中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工件表面的形貌特征,通常用平均粗糙度Ra来表示。
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摩擦、密封、润滑、耐磨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并与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密切相关。
2.1 表面粗糙度对尺寸公差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较大的工件,其尺寸公差应较大,以避免由于表面形貌不规则而导致的尺寸测量误差。
•当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缩小尺寸公差,以保证工件的尺寸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2.2 表面粗糙度对形位公差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较大的工件,其形位公差应较大,以容纳表面形貌不规则引起的位移误差。
•当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缩小形位公差,以确保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3. 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指工件的尺寸允许偏差范围,常用于控制工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精度。
在制造过程中,尺寸公差的合理设置可以保证工件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3.1 尺寸公差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尺寸公差的工件,可能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表面粗糙度。
•当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缩小尺寸公差,以减少加工过程中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3.2 尺寸公差对形位公差的影响•大尺寸公差的工件,其形位公差应较大,以容纳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
•当工件形位精度要求较高时,应缩小尺寸公差,以确保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4. 形位公差形位公差是指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要求,用于描述工件的几何关系。
形位公差的合理设置可以确保工件在装配过程中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4.1 形位公差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的形位公差要求可能导致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增加。
•当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缩小形位公差,以减少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
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
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常用公差表
常用公差表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
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2.垂直度公差是指以长边为基准,短边对长边垂直度的最大允许值。
3.圆跳动公差各种模柄的圆跳动公差可按下表选取。
与模板固定的导套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可根据模具精度要求选取4级或5级,在冷冲模国家标准中,其圆跳动公差值已直接标注在导套零件图上。
基本尺寸>18~30>30~50>50~120>120~250公差等级8公差值0.0250.0300.0400.0504.同轴度公差阶梯式的圆截面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工作直径与安装直径(采用过渡配合压入固定板内),阶梯式导柱的工作直径与安装(采用过盈配合压入模板内),均应有同轴度要求,其同轴度公差可按下表选取。
注: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直径。
5.圆柱度公差导柱与导套配合的圆柱面,其圆柱度公差一般可按6级精度选取。
在冷冲模国家标准中,其圆柱度公差值已直接标注在导柱、导套零件图上。
三、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模具零件表面质量的高低用表面粗糙度衡量,通常以R a(µm)表示。
R a数值愈小,表示其表面质量愈高。
模具零件的工作性能如耐磨性、抗蚀性及强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表面质量的影响。
模具零件的表面质量越高,其寿命也越长。
但从另一方面看,对模具零件表面质量要求过高,则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
因此,应合理选用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模具零件常用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列于下表,可供模具设计时参考。
使用范围粗糙度数值(μm)GB1031-83(新标准)抛光的转动体表面0.1,0.2抛光的成形面及平面0.2,0.41.压弯、拉深、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工作表面0.4,0.82.圆柱表面和平面的刃口3.滑动和精确导向的表面1.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刃口;凸模凹模镶块的结合面0.8,1.62.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的表面——用于热处理零件3.支承定位和紧固表面——用于热处理零件4.磨加工的基准面;要求准确的工艺基准表面1.6,3.21.内孔表面——在非热处理零件上配合用2.模座平面1.不磨加工的支承、定位和紧固表面——用于非热处理的零件2.模座平面3.2,6.3不与冲压制件及模具零件接触的表面 6.3,12.5 粗糙的不重要表面 12.5,25不需机械加工的表面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注塑模具装配图公差规范
.注塑模具工程图“公差”规范第一部分:配合公差部分0.001备注:重复配合部分,不重复说明(精度到千分位)H9/f9 一、定位圈::与浇口套配合(实际按三维是否需要)H9/f9 上固定板配合(小径):与T/m6(过渡)二、浇口套:与T上固定板配合:H7 R脱料板配合:锥度配合,采用基本尺寸与H7/f6 T上固定板:与部分拉料针配合:三、/m6 ,其中导套与导柱配合:与导柱配合:H7导柱固定端与模座之间一般/f7的间隙配合。
/f7或H8H7采用H7/m6或/k6的过度配合,导柱的导向部分通常采用H7H7/g6 脱料板:与部分拉料针配合:四、R/h6(略紧)五、侧面限位拉板:与侧圆柱定位销配合:N7(略松)/h6母模板:与侧圆柱定位销配合:H7六、A/m6 H7 与模仁配合:+0.1mm ,其中槽深公差:与零度定位块:K7H7 与导套配合:/m6 H7S活动板:与模仁配合:七:+0.1mm ,其中槽深公差:与零度定位块:K7H7 与导套配合:/m6 H7母模板:与模仁配合:八、BH7 与导套配合:H7 板的中托司导套配合:与EF间隙配合(标准)H7 ,其中导套与导柱配合:上顶针板九、E:与导套(中托司)配合:与回针配合:/p6 :与垃圾钉配合:H7十、F下顶针板顶针孔深度公差:K7 与中托司孔位配合:;与导滑槽配合:H8/f8 十一、斜导柱、侧滑块:;/g7或与成型部分接触,防止溢料,采用H8/f7H8/f7/f8与模架(或模仁)配合:十二、顶针:H8(直径大、材料流动性差);反之H8.../g6H5与型芯配合(八连管盖)配合:十三、尼龙拉钉:与之相配合的孔位,均给配合:H7十四、键:键公差:h8与键槽轴的配合:H9(松)/N9(正常)/P9(紧)与毂(gu)的配合:JS9十五、轴承:与模架配合:M7与轴配合:k6...第二部分:几何公差部分一、各块模板:平面度:0.015mm侧边与平面垂直度:0.01mm上下平行度:0.01mm模仁配合侧边与平面垂直度:0.01mm孔:位置度0.015mm二、顶针、复位杆等长轴类:直线度:0.01mm圆度:0.01mm同轴度:0.015mm三、定位圈:面轮廓度:0.01mm四、带锥度型芯:面轮廓度:0.01mm,2个锥度标注一个直径尺寸同轴度:0.015mm...第三部分:技术要求部分模仁的技术要求:1.工件除模具成型部位外,其余锐边均须倒圆角:R1;2.工件中所有的公差孔以及公差尺寸边的粗糙度为Ra1.6;上下两面须磨加工;3.工件中外形定位面应保证其与基准C的相互垂直以及其对应边与基准A、B的相互平行;4.未注尺寸公差为IT13级,未注圆角为R1;5.模具成型部位及四周10度斜面须抛光,抛光后粗糙度为Ra0.4,抛光加工时请勿刮伤其余工件表面;6.材料粗加工单边须留0.8-1mm余量,粗加工后工件淬火热处理,硬度至48-52HRC,热处理后再精加工到图纸尺寸;7.其余未注尺寸请参照三维图或咨询设计人员。
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和形位公差
与基准孔H
j —— n 通常形成过渡配合
相配的轴:
p—— zc 通常形成过盈配合
31
(二)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①在基本尺寸后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
配合精度明确,标注简单,但数值不直观。这种注法和采用专用量具
检验零件统一起来,以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基本尺寸
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间隙配合 0
29
30
EF F FG
孔0
G 基准孔
H JS J
K
MN
P RS
U T
与基准轴h 相配的孔:
A —— H 通常形成间隙配合 J —— N 通常形成过渡配合 P —— ZC 通常形成过盈配合
基准轴
m n p rs t
轴0
ef
f
fg g
h
js j
k
u
a —— h 通常形成间隙配合
(二)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中的标注方法 2.在零件图中的标注方法
(三)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5
(一) 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1.零件的互换性 在装配机器时,把同样零件中的任一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 便可装到机器上去,机器就能正常运转;在修配时,把任一同样 规格的零件配换上去,仍能保持机器的原有性能。这就称为互换 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但给机器装配、修理带来方便,更重要的 是为机器的现代化大量生产提供可能性。
2.2
3.5
5.4
120
180
1.2
2
3.5
5
8
12
18
25
40
63
90
160 250
0.4 0.63
1
第九讲: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
100
2)被测要素是轴线、球心或对称中心面时, 指引线箭头应与对应的尺寸线对齐;
3)当同一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时, 可将多个框绘制在一起。
(3)基准要素的标注
1)基准要素是表面或直线时,基准符号应靠近 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延长线标注,并与该要素的尺寸 线错开;
A B
100
2)基准要素是轴线、球心或对称中心面时, 基准要素应与对应的尺寸线对齐;
产生的原因:由于切削过程中的震动、 走刀运动留下的痕迹、 材料表面的塑性变形等
表面粗糙度表示零件表面的光滑程度 是衡量零件质量的标志之一,它对零件 的配合、耐磨性、抗腐蚀性、接触刚度、 抗疲劳强度、密封性和外观都有一定的 影响。
2.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及数值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轮廓最大高度 —— Rz
(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大小、方向与尺寸数字 的大小、方向一致。
表面结构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
和读取方向一致。
必要时,表面结构符号可用带箭头或黑点的
指引线引出标注。
如果零件的多数(包括全部)表面有统一的表面结
构要求,则其表面结构要求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标题栏 附近。此时(除全部表面有相同要求的情况外),表面 结构要求的符号后面应有:
表面粗糙度有关内容的注写位置
a——注写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 a和b——标注两个或多个表面结构要求; c——注写加工方法; d——注写表面纹理和方向; e——注写加工余量(mm)。
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
(1)在同一张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 次代(符)号,并按规定分别注在可见轮廓线、尺 寸界线、尺寸线和其延长线上。
b)
b)位置误差
谈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间的协调关系
谈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间的协调关系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三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的不规则程度,通常用Ra值来表示。
表面粗糙度对于产品的摩擦、密封、润滑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制造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来确定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其次,尺寸公差是指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通常用加减公差来表示。
尺寸公差的控制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零件的尺寸偏差,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装配性。
最后,形位公差是指零件的形状、位置和方向等要素之间的差值,通常用最大材料条件来表示。
形位公差的控制是保证零件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零件的形状偏差和位置偏差,保证零件的功能和装配性。
在实际生产中,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越小,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就越小,因为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可以减小零件的尺寸偏差和形状偏差,从而减小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要求。
另外,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之间也存在着协调关系。
一般来说,形位公差的要求比尺寸公差的要求更高,因为形位公差的控制可以保证零件的位置精度和功能性能,而尺寸公差的控制只能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
因此,在确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时,需要根据零件的实际要求来确定其优先级和控制范围。
总之,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三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制造工艺的特点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直观学机械”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
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
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区别和联系及选择方法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区别和联系及选择方法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
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
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第8章零件图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和形位公差
班级
学号
姓名
答 案
答 案
返回
1. 零件的主视图是复合剖视。
2. 零件的长度方向尺寸的主要基准在直径为Φ90圆柱体的右端面。
3. 该零件左端面的 缘有3个螺孔,公称直径是M5,螺纹的和度是13。
4. 该零件左端面有6个沉孔,定位尺寸为Φ72.5,定型尺寸为Φ12、Φ6。 5. 零件上有二处形位公差,它们的名称是垂直度和同轴度,基准是
6.3
表
面粗糙度值为Ra=6.3。 5. Φ32f6的上偏差-0.025,下偏差-0.041,最大极限尺寸为31.75,最小 极限尺寸为31.59,公差为0.016。
6. 在图中作出C—C移出断面图。
返回
径向基准 轴向基准
返回
7-3 读零件图(二) 看懂套筒零件图,并完成填空 看懂套筒零件图,成完成填空。 8-3 读零件图(二)
(3)右端面对φ 20H7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15mm。
答案
7-28-2 读零件图(一) 看懂输出轴零件图,成完成填空。 读零件图(一)看懂输出轴零件图,并完成填空
答 案
1.该零件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答:主视图并且采用了局部剖视,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 简化画法。
2. 找出零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 答案 3.主视图上的尺寸195、32、14、23、Φ7属于哪类尺寸。 总体尺寸195;定位尺寸14、23;定形尺寸32、Φ7。 4. 图中右上角注出的“其余﹨ ”的含义是零件其它表面的
班级
学号
姓名
答 案
1. 38H11表示基本尺寸是38mm,公差代号是H11,基本偏差是H、 下偏差为0,上偏差为0.160.
2. M10X1-6H是普通细牙螺纹,螺距是1mm,6H是中径公差。
塑料模具加工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应用标准
模具零件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企业标准选用适度)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零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和控制要求,用于指导本企业模具设计、加工和质量检测,可作用为三坐标检测的合格判定。
凡顾客对模具设计制造提出具体规定的,按顾客的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GB/T 1800 公差与配合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31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 14486 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GB/T 12554 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3.基本规定3.1 模具尺寸和形位公差的一般规定3.1.1模具零件的尺寸公差按IT6~IT8级选用。
附录A:模具零件适用标准公差数值表3.1.2基于制品塑料材料的成形特性和非刚性体的特点,塑件的规定尺寸公差带较宽,模具成型表面的尺寸公差原则上按IT7级选用,同时要按满足制品壁厚公差要求进行校核。
附录B:常用工程塑料件尺寸公差表。
3.1.3模具零件的尺寸标注遵循独立原则,形位公差按尺寸公差的1/2~1/3选取,特殊要求在图样上标注。
3.1.4模具零件的未注公差根据模具单件生产的要求和数控加工的经济精度水平另定,目前图纸公差值参照GB/T1804-2000规定的f级提高约30—50%。
3.2 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3.2.1零件的工作表面加工的粗糙度按不同的工艺方法规定如下:3.2.2推杆配合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3.2.3滑动配合和过渡配合面的粗糙度最低Ra1.63.2.4零件的避空面和模板正面非配合面粗糙度不低于Ra6.3;3.2.5粗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12.53.3.典型零部件的配合:3.3.1分型面的贴合度≥75%且接触点分布均匀,封口部分间隙小于塑料的溢料间隙。
3.3.2 型芯与座框配合要保证实际装配的位置精度,设计取H7/js6。
3.3.3推杆,推管的滑动配合取H7/f6。
3.3.4导柱和导套间的配合按最大实体取H7/f6或H8/f7。
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
件表面,以及最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沟槽、园角、
(4)配合要求高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些。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3)类比法 (5)对防腐性能、密封性能要求高的表面,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
1.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择 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仅选用幅度参数 1)在Ra=0.025~6.3μ m范围内,优先选用Ra。表面过于 粗糙或太光滑时,多采用Rz。
2)当表面不允许出现较深加工痕迹,防止应力过于集中, 要求保证零件的抗疲劳强度和密封性时,需选Rz。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值应小些。
(6)配合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与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应协
调。一般应符合: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
(7)还需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和要求
表面粗糙度检测
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粗糙度的技术要求
1. 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的内容
在零件图上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时,必须 标注幅度参数符号及允许值,同时还应标注传输带、取 样长度、评定长度的数值(若默认采用标准化值,则不 标注)、极限值判断规则(若默认采用16%规则,则不 标注)。 必要时可以标注补充要求,如表面加工纹理及方向、 加工余量、附加的RSm等。
选用的原则: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的前提下,评定参
数的允许值尽可能大(除Rmr(c)外),以减小加工困难,
降低生产成本。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2.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选择方法 1) 计算法
2)试验法
3)类比法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 注标准(试行版)
㎜。斜面方向孔位置度公差:≤10°基准点方向±0.05㎜,非基 准点方向±0.1㎜。 ≤15°基准点方向±0.1㎜,非基准点方向 ±0.15㎜。 >15°基准点方向±0.15㎜,非基准点方向>±0.20 ㎜。(料厚度25㎜) 2、孔配合表面粗糙度3.2,斜顶配合表面粗糙度1.6。 3、尺寸公差: 1)、PP料 斜顶孔 ±0.02㎜。推平斜顶孔线割纹后,斜顶孔取值
螺纹规格
M4
过孔直径 Φ4.5
杯 长度
4
沉 孔 深 度 4.5
沉孔孔口倒角 C1
螺纹孔孔口倒角 C1
底孔钻孔深度 10
M5 Φ5.5 Φ8.5 Φ10
5 5.6 C1 C1 12.5
M6 Φ6.6 Φ10 Φ12
6 6.6 C1 C1 15
M8 Φ8.8 Φ13 Φ14
>10~18 8 11 18 27 43 70 110 0.18 0.27 0.43
>18~30 9 13 21 33 52 84 130 0.21 0.33 0.52
>30~50 11 16 25 39 62 100 160 0.25 0.39 0.62
8、远胶口位置非胶料冲击位配合间隙可相应放宽PP料可略大 0.01mm。ABS料可略大0.02mm。
镶针孔类 1、孔位置度公差 ≤150 mm、±0.03 mm, >150 mm、±0.05
mm。 孔垂直度≤0.05/100㎜。
2、孔配合表面粗糙度6.3。 3、镶针孔尺寸公差:-0.01 mm~+0.02mm ,镶针(顶针代)取值-
精度等级
尺寸分段及平行度公差
≤150㎜ >150~300 >300~450 >450~6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2010-01-27 09:04: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否则,将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冲压件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
一、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分为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及间隙配合三种。
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又不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需要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等。
模具中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见下表。
二、模具零件的形公差
形位公差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它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及圆跳动公差等多种。
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选用其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数值。
模具零件中常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公差等,现分述如下:
1、平行度公差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平面应有平行度要求,一般可按下表选取。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表面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大宽度尺寸。
2.滚动式导柱模架的模座平行度公差采用公差等级4级。
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
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25~40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公差等级
5
公差值
0.010
0.012
0.015
0.020
0.025
0.030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2.垂直度公差是指以长边为基准,短边对长边垂直度的最大允许值。
3.圆跳动公差各种模柄的圆跳动公差可按下表选取。
与模板固定的导套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可根据模具精度要求选取4级或5级,在冷冲模国家标准中,其圆跳动公差值已直接标注在导套零件图上。
>18~30
>30~50
>50~120
>120~250
公差等级
8
公差值
0.025
0.030
0.040
0.050
4.同轴度公差阶梯式的圆截面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工作直径与安装直径(采用过渡配合压入固定板内),阶梯式导柱的工作直径与安装(采用过盈配合压入模板内),均应有同轴度要求,其同轴度公差可按下表选取。
>6~10
>10~18
>18~30
>30~50
>50~120
公差等级
8
公差值
0.015
0.020
0.025
0.030
0.040
注: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直径。
5.圆柱度公差导柱与导套配合的圆柱面,其圆柱度公差一般可按6级精度选取。
在冷冲模国家标准中,其圆柱度公差值已直接标注在导柱、导套零件图上。
三、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表面质量的高低用表面粗糙度衡量,通常以Ra(µm)表示。
Ra数值愈小,表示其表面质量愈高。
模具零件的工作性能如耐磨性、抗蚀性及强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表面质量的影响。
模具零件的表面质量越高,其寿命也越长。
但从另一方面看,对模具零件表面质量要求过高,则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
因此,应合理选用模具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模具零件常用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列于下表,可供模具设计时参考。
粗糙度数值(μm)
GB1031-83(新标准)
抛光的转动体表面
0.1,0.2
抛光的成形面及平面
0.2,0.4
1.压弯、拉深、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工作表面
2.圆柱表面和平面的刃口
3.滑动和精确导向的表面
0.4,0.8
1.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刃口;凸模凹模镶块的结合面
2.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的表面——用于热处理零件
3.支承定位和紧固表面——用于热处理零件
4.磨加工的基准面;要求准确的工艺基准表面
0.8,1.6
1.内孔表面——在非热处理零件上配合用
2.模座平面
1.6,3.2
1.不磨加工的支承、定位和紧固表面——用于非热处理的零件
2.模座平面
3.2,6.3
不与冲压制件及模具零件接触的表面
6.3,12.5
粗糙的不重要表面
12.5,25
不需机械加工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