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也日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即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均呈现顺差状态。

这种双顺差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

一、成因1.外贸优势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出口实力。

加之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旺盛,出口量大大超出了进口量,造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资大幅度流入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外商投资政策的放开,大量外资涌向中国,形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

外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资金,也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供了机会。

3.汇率政策影响我国的汇率政策一直较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也造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二、影响1.国内产业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导致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大量资源被浪费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而高附加值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2.汇率波动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一旦汇率大幅波动,将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金融安全风险资本账户的顺差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安全风险。

大量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过热,股市和楼市泡沫的膨胀,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调整外贸结构应该调整外贸结构,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外贸技术和品牌的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强汇率政策调控应该加强对汇率政策的调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科学设置汇率浮动范围,适时进行干预,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capital account surplus)的存在,已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出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
的影响。

首先,双顺差可以推动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在双顺差存在的情况下,资本账户上显
示出顺差,而经常账户则出现逆差。

我国进口商品多,却出口不多,所以必须向外国付款,但是可以得到资本账户上的顺差带来的现金,使我国现有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可以在经
济当中起到稳定的作用。

其次,双顺差促进了我国的投资水平的提高。

在双顺差形势的存在,外国的投资者有
可能使大量的资金流向我国,这种情况下,我国投资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实现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双顺差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

由于外国资金向我国投资,我国外商投
资企业将得到政府支持,这将加快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加产品质量和外
销能力。

另外,双顺差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

由于我国拥有可观的外汇储备,可以帮
助用于实施经济转型,即从资源型经济向科技型经济转变,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我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它对我国经济发
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双顺差在增强我国外汇储备、促进投资水平提高、推动科技进步、加
速经济转型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

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

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

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

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精)

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精)

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

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关键词:双顺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外商直接投资1 “双顺差”的现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呈现增加趋势。

按照国际收支平衡的原理,在一般情况下,一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应该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但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在经常项目出现顺差的同时,资本与金融项目也是顺差。

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双顺差15年以上,在国际经济历史上绝无仅有。

而外汇储备的累积正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集中体现,双顺差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

截至到2007年3月为止,中国已经累计了12020.3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2 “双顺差”的成因2.1 经常项目从结构上看,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收益和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下面将2000年至2006年的经常项目账户差额的明细表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经常项目的顺差额基本上都来源于货物贸易账户,同时经常转移账户的顺差值也逐年增加。

除2005年和2006年的收益项目表现为顺差外,服务贸易账户和收益账户从1997年到2006年都是逆差状态,但逆差的规模远小于货物贸易顺差额。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经常项目的顺差额主要由货物贸易顺差带来,且顺差的规模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

(1)货物贸易项目。

我国的货物贸易项目顺差主要源自其中的加工贸易,这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

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

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虽然近几年的物价水平上升,国内流动性过剩,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都不足带动过高的储蓄,而高储蓄带来的就是利率一直很低,降低了借贷成本,导致大量的投资,在国内的消费还没有投资那么旺盛的情况下,导致高投资形成的过剩的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虽然最近几年顺差额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明显。

原因之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

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原因之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原因之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

中国国际投资双顺差原因及影响

中国国际投资双顺差原因及影响


双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 (一)不断增加的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通贷膨 胀 • (二)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 (三)导致国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 击
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 减少经常项目应从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 民消费需求着手,而要扩大消费就要完善 社会保障机制和提高居民收入 • 在引进外资时,我国必须注重质量而不是 数量,此外我国还应该立足于本国企业的 发展,通过提高自身技术和改善技术约束, 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从本质上解 决我国引进FDI的问题。
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建议
• 为了预防国际性投机资本大规模进攻而导 致国际顺差的继续扩大,我们必须建立有 弹性的汇率制度。 • (1)首先应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适当增加汇率弹性,将增加国际投机资本 流动收益的不确定性,有利于遏制资本大 规模单边流动,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 (2)其次还应该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 管,密切关注金融市场上的动向,及时披 露真实的金融信息,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 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的市场干预。
中国国际投资双 顺差原因及影响
主要内容
• • • • 1、双顺差定义 2、双顺差产生原因 3、双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4、改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性 建议
双顺差
• 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 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 呈现顺差。 呈现顺差。 •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 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 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 项目。 项目。 • 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 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双顺差指经常 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一、引言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定义与特点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分析五、结论与建议【正文】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定义与特点“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我国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同时保持顺差的状态,即我国的贸易顺差和服务顺差同时存在。

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一直保持收支双顺差状态,且顺差金额逐年扩大,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顺差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额。

三、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1、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将加速经济转型和发展作为战略任务之一,并且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不断开放国门、扩展经济活动和扩展贸易业务,使我国出现异常的贸易顺差。

同时,对国外市场需求的适应和对内部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发展。

2、服务行业发展的提升我国服务行业的提升也对我国双顺差的产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其它国家对我国商品的需求与我国对其服务的需求的增加,服务行业日渐发达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新动能。

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信用和支付结算的新标签,大幅度降低了我国的进口成本。

这也是我国保持外汇储备和国际结算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服务行业的提升我国投资升级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以及服务业的推进是双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加大投资的力度,使我国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而这也是我国保持双顺差的一个强劲动力。

5、外资资本进入与监管的加强外资资本进入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增大外资投入的同时,也要求监管加强,才能使我国保持收支双顺差的动力。

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分析1、促进经济的稳健增长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也反映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重要地位。

在国际分工中,中国被定位为“世界工厂”,这一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稳健增长。

2、加强对金融安全的维护中国积累了可观的国际储备,可以加强对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的债务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政策的自主性。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它记录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效劳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影响本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到达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一直保持总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的幅度有一定波动。

主要表现在各个记账工程差额的波动,尤其以经常工程和资本和金融工程的变动最为突出。

自2005-2011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但顺差的规模有所减少。

2011年,我国经常工程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2211亿美元,下降23%;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工程顺差、资本和金融工程逆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

但这与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作,由以往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转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顺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根底还不结实。

2013 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重新反弹。

经常工程顺差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1187 亿美元,增长7.0倍;国际收支总顺差2171 亿美元,增长1.4 倍。

其中跨境资本流动出现较大波动。

2012 年底以来,在主要兴旺经济体相继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经济缓中企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增加。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两年来,对外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是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攀升、国外资本流入速度加快,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就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出现高额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反映。

但是,近年来我国持续高额、甚至是巨额的双顺差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风险,尤其是给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下面分别就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正负影响面加以分析:(一)双顺差的正面影响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扩大,有利于刺激国内需求,扩大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入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边际进口倾向比较低,外贸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的倒数,所以外贸乘数比较大,从而使得经济增长的规模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净流入和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规模。

由于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小于1,因而投资乘数总是大于1,在FDI投资乘数作用下,经济增长规模大于资本项目顺差额。

2.双顺差可增加外汇储备,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双顺差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增强了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此外,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3.双顺差增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

虽然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是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使得我国资本流动性比较大,双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效应,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并且双顺差有利于弥补财政赤字,平衡经济总量。

(二)双顺差的负面影响1. 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从而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成本和难度。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原因(一)国际环境因素1.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走上市场经济轨道。

正是经济体制的开放,满足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渴望,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主要面向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又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输出。

在发达国家资本输出过程中,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并主导全球资源的配置,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近年来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美国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直接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亚洲国家形成大量贸易盈余,从而改变了世界贸易差额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明显失衡:美国对欧盟、东亚两个区域的贸易由“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转变为“双逆差”,欧盟从“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对美顺差、对东亚逆差),而东亚则持续“双顺差”运行格局,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出现迅猛增长。

2.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过程的必然现象。

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力布局、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我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凸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见图1)。

另一方面,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对外经济政策取向是以实现资本积累为主,而资本输出是次要的。

因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必然出现大量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国内因素1.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1年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往来的总和,它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部分。

而其中的双顺差则是指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同时存在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表现出双顺差的现象,这一现象虽然在短期内给予了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从长期来看,双顺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对外投资方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在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鼓励进口和使用外资,以实现国际收支的盈余。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

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稳定了国际收支,增强了国际支付能力;双顺差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输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但与此双顺差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低成本优势,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而陷入被动地位,也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促进投资和外贸平衡发展,扩大进口,增加对外投资,降低国际收支的盈余,避免外汇储备过多积累。

还需要通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金融风险。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我国国际收支实际状况出现了同时贸易顺差和服务账户逆差的现象。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也随之产生。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成因包括外贸层面的原因、金融及投资层面的原因以及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原因。

外贸层面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出口历史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1994年以来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减少态势,比如受中国地区国家货币贬值影响,美国、欧盟和日本大量进口,使我国出口面临很大压力,而缺乏有效的出口增加措施,导致贸易收支存有差额,存在双顺差现象。

金融及投资层面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等导致的投资和外汇流动性减少,影响到了资金的流动性,而随着投资投资者的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也因此变得容易外流,导致服务收支出现了负值,造成双顺差现象。

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原因是我国人民对对外投资的渴望,尤其是对外国货物的购买力强大,把消费销售的货币转移到外国,使得我国的服务收支产生了大量逆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财政赤字的增多,还会加剧我国外汇储备的流失,对实现经济稳定步伐和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举措:一是积极引进外资,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外商投资项目,促进外资流入;二是加强出口促进,加大出口扶贫补贴,极力吸引外国投资者购买我国产品和服务;三是提高对内需,加强对内外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改革;四是有效监管奉行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五是及时应对汇率波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汇率波动,以降低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造成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外贸层面、金融投资层面、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其影响有时会造成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如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出口促进,提高对内需,有效监管奉行政策以及及时应对汇率波动,共同努力克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和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第一、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应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

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

我国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这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

第二、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1、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

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

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2、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

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3、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1、经常项目顺差,指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

2、资本项目顺差,指入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双顺差的影响1.积极影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国内外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对外部门表现强劲,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此外,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2.消极影响:一是跨境资本流动形成冲击。

尽管由于实行资本管制,国际意义上的纯粹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我国还不大可能。

但是,资本的趋利性使得很可能在未来本外币利差、汇率预期等有所变化时,资金又转为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流出。

正如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资本大进大出很可能引发货币金融危机,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二是外部均衡对内部均衡的影响。

首先购买外汇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过分宽余的货币供给,如果集中在商品市场,就是通货膨胀;集中在资产市场,就可能形成泡沫经济。

我们更不希望两者同时发生。

其次金融资本大量回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经济资源闲置。

目前我国居民、企业和国家持有大量外汇资产,在境外运作。

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资金供应者。

这无疑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际经济复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中国来讲,利弊尚需分析比较。

此外,外汇资金数量巨大,也增加了经营的难度和风险。

最后延缓结构调整,影响国际竞争力提高。

企业对价格竞争力依赖较大,必然会影响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更新改造的积极性,影响品牌创造、市场营销、相关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力的提高。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 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 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 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 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 国际收支不平衡。
9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
构调整
2 、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体系 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10
3、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 展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加大,国内经济得 发展更多的依靠扩大出口和投资扩张的拉 动,一但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会对 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
不断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的 对外清偿能力。 2、较高的清偿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信誉, 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可 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到各类贷款
8
3、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缓解了通 货紧缩的压力
4、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 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 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1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 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 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我国的国际收支 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 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
2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及趋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 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 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方面出现的出口大于进口和资本净流入的情况。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竞争优势: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从而促使出口增加。

2. 强劲的内需市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市场规模庞大,内需市场强劲,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和动力。

3.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海外经济合作区等,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外资流入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外资的增加也带动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动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的出口和资本流入增加,可以带动国内生产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2. 改善就业形势: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增加,可以减缓就业压力,改善就业形势。

3. 加强国家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外汇收入增加,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的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影响货币汇率:国际收支双顺差也会对货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本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

2. 改善外贸结构:加大对中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出口力度,减少对原材料和低端产品的依赖。

3. 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企业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资本流入的增加。

4. 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发展力度: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国内市场的繁荣,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始终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

双顺差虽然给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埋藏了很多潜在风险与损失。

下面,我将简单地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成因一、特征和变化趋势双顺差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

进一步观察,1994 - 1997 年这段时间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 - 2000 年之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 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表1粗体数据),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

2001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

2004年开始,两个账户各自交替出现大幅增长。

其中,从2005至2008年,经常账户保持较大盈余,远高于资本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下,2006年较2005年增长57.5%,2007年较2006年增长46.8%,2008年又比2007年增长了14.6%。

至2009年,资本金融账户反超经常账户3000余亿美元。

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表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6 – 2009年,单位:亿美元)然后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变化趋势。

同样,两个子项目也都呈现出持续顺差(盈余) 状态(如表2) 。

进一步观察,2003 年之前,无论是贸易和服务项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年度顺差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

而04 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从549 亿美元调升至791 亿美元,并于07年、08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经常项目72. 4297. 2293. 2156.7205.2174. 1354. 2458. 8686. 61608.22532.73718.34261.12971资本与金融项目399.7299.6-63.276.419.2347.8322.9527.31106.6629.666.6 735.1189.66016年增至1300亿美元之上的高位,然后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在2009年回落至与2006年持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六: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游资纷纷涌向中国,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贷方余额也不断上升,从而使得顺差再次加大。
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原因,中国一直坚持着出口导向型的工业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导致资本项目持续顺差,而大量的资本项目顺差又将经常项目顺差越推越高。
三: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足,效率低。
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现象, 归根到底是由内部经济失衡所致。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落后,老百姓对失业、健康和养老担忧,直接造成了收入与支出两方面不稳定和不确定,抑制了居民消费和投资。如果不能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创新不足、隐性失业增加、贫富差距过大、国内消费和投资疲软等造成国内经济失衡的根本性因素,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就无法得到根本性缓解。
(1)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
(2)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来自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
(4)外汇储备是优质的国际金融资产,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
(5)导致国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引起了外汇储备管理问题。
(6)加剧了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
经济学中讲究均衡,任何失衡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失衡就表示资源的错配或扭曲,所以任何失衡的状态尽管可以维持一时,但从长期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势在必行。
5、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途径,放宽外汇管制,引导资金有序流出,鼓励新兴企业到海外发行上市。
6、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投融资体系,以及价格形成体制,是国内储蓄能顺利的转化为投资的同时,充分反应资源的供求关系。
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国际收支问题,结合本国的现实国情,采取妥善的措施,让国际收支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于我国经济,造福于我国人民。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应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双顺差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1、要加快步伐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协调机制。
2、要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消费,化解国内储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1)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改革现行收入分配制度。(2)尽快实现公共财政的转型。
3、要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
4、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七: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我国前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2004年接受《财经》采访时,曾对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状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进行了如下概括:
其实所谓的顺差就是本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之间的差额,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像中国这样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结果就是贸易顺差,将大量的制造品不断的运往国外,从国外取得丰厚的外汇收入。
造成顺差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费是国际收支顺差的直接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高额的教育投资,医疗费用,以及节节攀升的房价,加上金融体系不发达,使得国人不得不将大部分收入存入银行以备未来之用。这就意味着当前国内经济流动性过剩、资本投入不足,部分高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过剩的生产大量出口到国外,导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同时过剩的储蓄转移到境外,进一步扩大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于是双顺差就这么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
四: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二、消极影响
(1)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和投资膨胀。
(2)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3)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4)国际收支双顺差给人民币汇率造成持续的升值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