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
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合规性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能损害企业的商业声誉,还可能导致法律责任与沉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成为了各大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合规管理的关键要素与应用实践。
二、合规性风险定义合规性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政策及伦理规范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这类风险可能源自多种因素,包括:•法规变更•员工培训不足•内部监管乏力•外部审计及评估失误三、案例背景选择某知名跨国企业______(填写企业名称)作为案例。
本企业在全球多个地区开展业务,原本凭借其良好的品牌信誉和运营管理获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其合规性风险逐渐凸显。
1. 事件概述在______(填写年份),该企业因未能遵循某地区的环保法规而被处罚,罚金金额高达______(填写金额)。
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还导致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2.风险分析在事件发生后,企业进行了深入的风险分析,识别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员工培训不足:缺乏针对合规性法规的培训,导致一些员工对纪委的政策和法规不够了解。
•内部控制不严: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导致合规执行过程中的漏洞。
•监管环境复杂:各地区法规存在差异,给企业的合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四、合规性风险管理措施面对挑战,该企业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合规性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员工培训实施针对性的合规性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员工了解相关法规及企业合规内部政策。
设立定期考核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重新审视现有的合规性管理制度,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合规责任,提高监督力度。
3. 建立合规管理小组成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小组,负责监测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高层管理层汇报合规性风险状况。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合规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根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内部规章制度,运用合规管理手段和措施,主动识别、预测、评估和控制相关风险,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的过程。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具体指企业在合规风险管理中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首先,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相关制度、流程和控制措施等。
例如,企业可以制定合规政策和规范,明确内部合规组织架构和职责,建立合规审查机制和合规培训制度等。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及时识别合规风险,并进行评估和分类。
其次,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合规风险。
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合规控制矩阵,明确内部合规控制流程和岗位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合规控制措施。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和合规自查等方式,进行合规风险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主动举报合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最后,企业应加强合规风险的监督和管理。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合规监督机制和监测系统,加强对内部合规培训和宣传的力度,定期组织合规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并建立合规风险信息报告制度等。
此外,企业还应不断学习和借鉴行业内外的合规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措施。
案例分析是合规风险管理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公司的反洗钱合规风险管理为例,该公司在合规风险管理实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公司建立了反洗钱管理办公室,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其次,公司开展了员工反洗钱意识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然后,公司制定了反洗钱合规政策和规范,明确了反洗钱业务的流程和控制要求。
最后,公司建立了反洗钱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和合规自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反洗钱风险。
总之,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是企业进行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框架,采取控制措施和加强监督管理,企业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合规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建筑施工企业合规典型案例解析及风控指引
建筑施工企业合规典型案例解析及风控指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建筑施工市场迅猛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保证自身的合规经营,防范风险,是摆在企业家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违规行为及其风险,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风控措施。
案例一:虚构项目,骗取贷款A公司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扩大规模,他们虚构一些项目信息,然后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审核时,只是简单地通过调查了解了一些资料和情况,没有深入核实,从而骗取了银行大量贷款。
最终,银行发现了问题,查封了公司,并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企业被迫倒闭,员工失业,投资人损失惨重。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虚构项目、伪造合同等手段的违法行为,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案件,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从风控角度来看,银行如何有效地避免这样的风险呢?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对于一些业绩和资质等方面存疑的企业,应该加以核实、评估,了解企业真实情况。
2.建立完善的背景调查机制,了解企业主要股东、管理层人员的个人情况。
熟悉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了解公司业绩的真实情况。
3.在项目交易及贷款审批过程中,加强现场考察、审计和尽职调查,严格把关,防范风险。
案例二:漏报税收,避税B公司是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他们为了节省成本,故意漏报收入,少交税款,从而获得税收优惠和避免税收扣罚。
但是,税务部门及时发现了这种违规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最终,B公司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必须严格遵守税收法规,如实申报、缴纳税款。
该案例如果从恶性税务风险措施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确保完整的发票和凭证,避免漏报税收。
新版《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背景:前招行行长马慰华先生曾经说过:银行业的本质就是对风险的经营。
自2005年4月29日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提出了银行合规管理与合规部门建设的10项指导原则,可以说这是为国际银行业的合规管理确立了一个标准;同时也为我国银行的合规管理提供新的思考,随着合规管理理念在金融业的不断深入,合规已经是我国银行业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
课程收益:1、树立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的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合规管理的能力;2、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员看到银行各风险事件背后的真实起因;3、分析他行血淋淋的真实案例,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4、让学员深刻的理解:合规是维护银行和自身利益的根本所在。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
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
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
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
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擅长领域:战略管理 /领导力系列 / 经典营销 /新营销 /大数据营销授课风格: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运用相关的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诠释授课内容,理论与实战并举,侧重实战,结合视听教材,帮助学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全面提升。
法律遵从风险管理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其业务领域涉及金融、房地产、能源等多个行业。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也逐渐暴露出法律遵从风险管理的不足,导致一系列法律纠纷和经营风险。
二、案例描述1. 事件起因2010年,XX公司投资一家房地产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公司法律遵从意识淡薄,忽视了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导致项目合同中存在重大漏洞。
具体表现为:(1)合同中未明确约定项目进度和款项支付方式,导致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纠纷。
(2)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使得公司无法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2. 事件经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合同漏洞,对方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项目进度,导致XX公司资金链紧张。
双方多次协商无果,最终对簿公堂。
法院审理后,认定XX公司胜诉,但此时项目已经严重亏损,公司不得不承担巨额赔偿。
3. 事件后果(1)经济损失:XX公司因该项目亏损超过10亿元。
(2)声誉受损:事件曝光后,公司形象受损,客户和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3)管理漏洞:公司法律遵从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类似事件频发。
三、法律遵从风险管理措施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XX公司采取了以下法律遵从风险管理措施:1. 建立法律遵从管理体系(1)设立法律遵从部门,负责公司法律事务的审查、咨询和监督。
(2)制定法律遵从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法律遵从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2. 加强合同管理(1)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签订、审查、审批、履行等环节的流程。
(2)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3. 加强合规培训(1)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法律遵从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2)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
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法律遵从情况进行审计。
(2)定期对法律遵从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法律合规风险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合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标准等而可能导致的损失。
本文将以某大型企业违规操作事件为例,分析其法律合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大型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金融、投资等领域。
近年来,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知名企业。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因违规操作被监管部门查处,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受损的风险。
三、案例经过1. 违规操作情况(1)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该公司在2018年与关联方进行了一笔金额巨大的交易,但未按照规定及时披露。
(2)虚构业务,虚增收入。
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等手段,夸大了公司业绩。
(3)违反环保法规。
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处理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
2. 监管部门查处在接到举报后,监管部门对该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了调查。
经查实,该公司存在上述违规操作情况,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四、法律合规风险分析1. 违规披露关联交易信息该公司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信息,违反了《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此举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公司股价和市值。
2. 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该公司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此举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给公司带来法律责任。
3. 违反环保法规该公司违反环保法规,未按规定处理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
此举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和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
五、防范措施1. 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明确合规责任,加强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
2.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各项业务合规。
3. 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设立合规部门,定期开展合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及案例分析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1980—2001年的21年间,国际上商业银行仅仅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超过207亿法郎,其中既有巴林银行倒闭案,也有被称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丑闻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清盘案;从国内银行业情况看,2000年以来,涉及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内部欺诈案件达到17起,涉案金额超60多亿元;特别是国内近期频频发生的系列金融大案要案,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和正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防范经营中面临的多种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防范金融经营风险的认识,加快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内控系统,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败典型案例给予银行业者的警示:山西“7·28”等系列金融大案;1、案情简介:2004年7月28日,ΧΧ山西省分行发现涉嫌诈骗案件;8月3日、8月5日、8月11日,山西省太原市其他三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发生涉嫌诈骗案件;这些案件的作案手法类似,先是犯罪分子给付一定比例费用,要求出资企业将资金存入其指定银行,然后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以假印鉴等方式诈骗银行资金;因此,这一系列案件以及后来发现的相关案件统称为“7·28”金融大案;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涉及5家商业银行共17个分支机构,涉案金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损失7亿元;“7·28”金融大案对银行业的金融声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我们银行业者以深刻教训;2、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合规风险管理角度剖析“7·28”金融大案,暴露出银行业机构在合规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控制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第一,对经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措施不足;防范“资产业务风险”多,关注“负债业务风险”少;不能及时修订和完善适应现实风险控制要求的规定;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违法违规疑点未能有效识别并给予持续关注;第二,内部控制文化缺失,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监管约束失效;一是部分员工法律和风险意识淡薄,不懂法,对领导违规要求不能加以抵制;二是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权力过大且缺乏约束;三是人员使用只重业绩、能力,不重道德,只重使用,不重管理;第三,内部控制技术手段落后;表现为:一是金融电子化进程严重滞后,各行之间电子数据交换渠道不畅通,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对企业的资金流向难以有效掌控;二是对各种金融票证、印章及其他凭证缺乏现代化防伪技术和手段;三是对大额资金和异常支付监测能力弱,无法及时采集、整理和分析资金异常流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与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付系统缺乏联系,支付结算管理安全系数低;第四,没有妥善处理“防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7·28”金融大案涉案银行业机构多数存在盲目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忽视风险防范和发展质量问题;第五,不恰当的业务考核机制损害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当前,一些银行业机构仍以存款业务作为对下级行的重要考核指标,一些上级行对基层营业机构以拓展存款业务为目的的一些不合规行为较为放任,对一些“优秀”营销人员监督较为放松;现实中出现要“发展”,还是要“合规”的矛盾时,“合规”往往让位于“发展”,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营风险管理存在问题1、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首先,缺乏对经营风险的整体把握;其次,在风险防范上未能做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在实践上总是采取“亡羊补牢模式,就事论事,缺乏事前防范和系统管理;”最后,在风险控制责任认定上,认为经营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性不强;而银行经营过程中,各类业务风险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趋于集中化不同,经营风险存在于各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日常行为中,这个特点决定了具体业务部门及其相应岗位在经营风险管理方面必须承担第一位责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层监督力度不够,责任不清,未能在银行内部创造一种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意识,已成为银行经营风险认识缺失的根本表现;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任何大量损失的产生都反映出管理层未能重视控制文化,控制文化的松弛,造成银行内部缺乏适当的激励以鼓励管理部门保持高效的控制意识;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也成为经营风险重大隐患;2、内控制度疏漏一是在内控管理部分环节无章可依;普遍缺乏对内部欺诈异常指标和业务活动监测的相关制度,对基层机构第一负责人进行有效约束的制度也不健全,以至于在基层滥用和放大权力现象普遍存在,并成为大案要案发生的首要原因;二是内控制度管理滞后;再好的制度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滞后,因此制度必须被不断控管、检验并及时修订;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科学性和管理效能;三是制度执行缺乏刚性;任何一个案件发生的背后,都存在着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共同原因;例如:一些管理者以人员紧张为由而使岗位轮换和重点岗位的强制休假制度长期难以落实;还有的以优质服务为名,让客户经理以包办的形式替客户提供无限度的服务等;3、职业操守缺乏马克思曾讲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规范的职业操守是制度发挥效力的前提;以近年来国内银行发生的大案表现来看,基层经营机构员工与行外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伪造票据骗取银行贷款,或挪用、盗用客户存款的内部舞弊事件屡见不鲜,这突出暴露了银行个别员工职业操守的沦丧;三、合规风险管理内涵★合规,通俗地讲,就是照章办事;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合规职能的定义是:“合规就是一种判别、评价、咨询、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的独立职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第三条第二款把它定义为“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指引第四条第三款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合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上述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点:1、合规工作的职能是管理合规风险;2、合规风险是指由于没有遵守法律、监管规定、国际惯例和有关标准,而可能受到的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3、合规工作方式有“判别、评估、咨询、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综上所述,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既有和银行内部经营活动直接有关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例如,防止洗钱、泄露公司业务秘密、消费信贷违规等,也需符合外部的客观要求,例如,遵守基本法律银行法、劳动法和税法等、监管当局发布的规则和标准、行业协会颁布的实务标准和社会要求银行遵循的诚信和公平交易要求;4、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关系是有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应给予高度重视;①合规风险是指由于没能遵守法律、监管规定、国际惯例和事务标准等,而可能受到的法律或监管惩罚风险、财务损失或名誉损失;②操作风险是指因欺诈、越权行为、错误、遗漏、低效、系统失灵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③信用风险:是指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或不愿意履行偿债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④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变化所带来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5、合规管理职能界定;合规管理首先是银行各业务经营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其内涵有二:第一是有必要明确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合规管理的责任,树立高管人员的合规管理理念;第二是银行各级机构和员工开展任何活动,都应该依法合规;不论是银行内部规章制度,还是银行外部要求银行遵循的法规、管理和标准,银行的员工都应该遵守;不论从事传统业务,还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银行的员工都应该防止违规风险和法律风险;综上,银行各业务经营单位特别是经营一线及其管理部门应该是合规管理的主体,合规管理也是事前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风险关口前移的表现;依法合规已经是银行稳健发展的需要;银行的发展能力不仅靠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而且靠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和合规意识;无数教训反复证明,建立在违规基础上的业绩回报只是暂时的,违规经营带来的损失终将抵消或数倍于取得的所谓业绩;任何违规行为都会破坏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控制能力,甚至危及银行的生存;四、企业文化中的合规文化法律精神1、企业文化的含义,是指企业职工依据本单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组织形式和物质形式,也包括职工的思想文化责任、企业精神、民主意识、法律观念、职业道德、风尚观、价值准则以及文化环境等;★企业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和核心,制度文化是中坚和关键;★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①企业的物质文化,亦即物质文明,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方面,花园企业、花园宿舍与脏、乱、差、陋的厂区和生活区,是两种明显不同的企业物质文化;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指出:“环境是人的第一位老师,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②企业的社会政治文化,亦即企业的行为文化;表现在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政策方面,怎样处理企业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企业怎样对待质量保证、服务态度、企业“立法”和“执法”方面,以及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行为规范、习惯、企业的社会联系等方面;③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即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法律精神企业是法人、它必须有一种法律精神;企业法律精神首先指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企业既要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利,又要主动履行法律要求的和企业自身行为引起的一切义务;★企业的法律精神除了遵纪守法方面,还表现在加强企业内部立法,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坚决贯彻执行企业自身的各种规章制度方面;在企业管理上必须强调“法治”,不能搞落后的“人盯人”式的管理;要使企业有一种法律精神,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首先要有一种法律精神;★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①一般预防:a、加强并不断完善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b、举办合规培训,提高依法合规的自觉性;c、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各项业务合规、合法性;d、加强银行内法律机构建设和法律专业人员培养;e、制定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相冲突;②特殊预防:对违法乱纪者要依章、依纪追究其政纪、经济,直至法律责任;五、违规经营案件实务的教训与分析1、“假按揭”及合同的法律效力①基本案情1999年1月21日,某商行与购房人徐某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个人住房商业性借款合同、个人住房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银行向徐某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0万元,用于购买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商品房一套,借款期限自1999年1月26日至2014年1月25日共15年,徐某应从99年2月开始按月归还贷款,如连续6个月或累计10个月未按时还款,银行有权宣布合同提前到期,并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全部贷款本息,房地产公司作为保证人为该笔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在徐某无能力还款时,银行有权提前处分抵押物;上述合同经公证后,银行与徐某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取得了房地产他项权利证明;此后,银行按约定发放了贷款,徐某最初也能按月还款,但从2001年11月起开始拖欠贷款本息,致2002年9月9日已累计欠本金694,元,利息30,元;银行多次催收无效后,以借款人徐某和房地产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徐某偿还本金、利息及罚息,徐某不能清偿时,则以抵押房产拍卖款项优先受偿,要求房地产公司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经审理查明:徐某是房地产公司员工,该房地产公司因缺乏项目后期资金,故以公司内部职工名义申请住房按揭,便于公司套取银行贷款;在申请办理住房按揭贷款过程中,房地产公司伪造了首期付款凭证和个人收入证明,再由徐某将这些申请按揭贷款必需材料提交银行;徐某在按揭贷款申请表、按揭贷款谈话记录、按揭贷款担保授权书、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上签字,银行审核后放款;庭审中,房地产公司向法院提交了其与徐某订立的责任承担函,内容是:徐某为房地产公司贷款,所有贷款由房地产公司负责偿还;徐某称,本人购房行为系在房地产公司以工作岗位为要挟的情况下实施,因为怕失去工作,所以只能按照公司要求以购房人名义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法院经两审认为:房地产公司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假借他人名义,并胁迫他人以欺诈手段与银行订立借款合同,经上诉人请求应予撤销;因抵押合同中已约定该合同效力不受主合同效力影响,故抵押合同仍然有效,因此,判决银行有权依法处分抵押物;房地产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对银行处分抵押物不能受偿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徐某对帮助房地产公司以欺诈手段骗取银行贷款是因为受到房地产公司胁迫造成,故免去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银行办理此业务时,内部审查不严也有过错,应追究内部工作人员责任;②“假按揭”产生原因a、开发商为获得优惠贷款而实施“假按揭”b、开发商为缓解楼盘滞销困境而实施“假按揭”c、开发商为欺诈贷款而实施“假按揭”d、银行管理漏洞,违规操作给“假按揭”以可乘之机;③“假按揭”借款合同法律效力★法院依据合同法第54条关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维杯真实意思情况下定理的合同,受损方才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的规定,将借款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而按无效合同处理;★关于抵押合同法律效力:因欺诈行为而签订合同应为可撤销合同,合同是否撤销,应根据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意思表示决定;银行在诉讼中要求确认抵押合同法律效力,加上抵押合同中已约定该合同效力不受主合同效力影响,因而法院认定抵押合同为有效合同;④合规风险防范a、银行应通过严格准入制度,对那些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良好市场信誉,并且具备一定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才应与其建立信贷合同关系;例:具有资产占开发项目总投资法定比例以上;四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销售或预售许可证b、银行应当加强贷款前的调查和审核,辨别真伪后,再决定是否应发放贷款;除要求开发商提供住房按揭可行性报告外,银行业也要形成分析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或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c、对于现有项目中存在问题的按揭贷款,应认真排查,有效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违规贷款;d、规范业务操作,加强内部控制,对造成“假按揭”有关责任人进行调查追查,是合规风险管理的特殊严防措施;2、依法科学确定抵押率是防止贷款出现或然风险时,全款收回贷款的重要一环;案例略①抵押率:是本金利息之和与抵押物作价估价现额之比率;贷款本息总额即:抵押率= × 100%抵押物价值②抵押率的确定:应根据抵押物在抵押期内的市场变化、价走势和抵押物在抵押期内的磨损和新旧程度变化,再考虑处理抵押物时所发生的费用,最后再确定抵押率,并根据抵押率考虑对借款人的授信额度;③影响抵押率高低的四个因素a、贷款风险因素;抵押贷款本息之和与抵押物作价现款估价额之间有个差额,抵押率反映了这个差额幅度;这个差额一般都是抵押贷款额小于抵押物作价额,即抵押率小于100%;银行对贷款风险的估价与抵押率成反比关系;风险大的,抵押率可以低一些;风险小的,抵押率可以高一些;b、借款人信誉;信誉高的,抵押率可以高一些;信誉低的,抵押率可以定得低一些;借款人信誉评价内容主要有五点:一是不良率;二是逾期贷款率;三是借款人现在生产经营情况、盈利水平;四是借款人现有固定资产净值;五是借款人在银行开立账户时间、年限;c、抵押物种类;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等;银行在选择确定质押、抵押物时,首先应选择那些易于保管、转让、变现处分及适销适用的财产作为抵押物;d、贷款期限;抵押率应与贷款期限成反比;对期限较短贷款,短期市场预测相对容易,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相对减少,市场容易把握,抵押率可以提高;对贷款期限较长贷款,抵押率要相对降低;综上所述,抵押率确定是否妥当,是关系到发放抵押贷款成功或失败的重要一环,抵押率确定的准确性越大,贷款的安全性越大;抵押率确定的误差性越大,贷款的安全性就有保证,抵押贷款的作用就难以发挥;3、违规更换预留印鉴,银行承担赔偿责任;①案情简介2002年8月8日,深圳市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某与赵某、孙某就共同开发佛教T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书”,协议约定由向某先注入资金50万元,用于筹建T项目前期工作,赵、孙某负责办理相关手续;8月14日,赵某受张某委托,与佛教协会订立协议;同日,T项目筹建处在某商业银行A支行开立账户并预留印鉴为“T项目筹建处财务专用章”、“向某印”、“孙某印”;8月22日,实业公司以向某个人名义汇入A支行开设的T项目筹建处账户50万元;9月5日,T项目筹建处常务副组长赵某、财务总监孙某到支行,以“单位急需用款,预留印鉴中‘向某印’带到外地”为由,申请变更预留印鉴,即在原有印鉴中去掉“向某印”,保留原“T项目筹建处财务专用章”和“孙某印”;A支行主办会计要求二人提交单位书面申请,赵、孙二人再次表示用款特急,以后一定补办;A 支行会计碍于情面,在没有书面申请材料情况下,违规为T项目筹建处办理了更换印鉴手续,并办理了首笔15万元现金取款业务;截止2003年3月27日,赵、孙二人以更换后印鉴陆续取现和汇款万元;后向某以单位存款被赵、孙取走使用为由,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经查,赵、孙所取款项除用于T项目办公及业务支出外,大部分被用于二人购买名车、住房、家具等消费品或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最终被法院认定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7年和4年半有期徒刑;2003年实业公司向法院起诉A支行,以支行办理会计业务中存在过错为由,要求银行赔偿由此造成的部分经济损失;A支行抗辩中提出,更换印鉴是公司员工职务行为,支行更换印鉴与公司损失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法院审理认为:A支行工作人员在赵、孙出示的提取现金支票和银行汇票所加盖印鉴与预留印鉴不相符情况下,将存款支付给赵某和孙某,并被其非法占有,导致T项目筹建处账户内资金流失;A支行工作人员“依据赵某于2002年4月10日出具的通知,在存款已被转走情况下,变更预留印鉴,其工作人员视为负有过错,对造成T项目账户内资金流失并被赵、孙非法占有具有直接因果关系,A支行对此应直接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判令A支行、赵某、孙某共同赔偿实业企业万元;2003年3月,A支行上诉到市高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②银行违规操作上的问题A支行在变更预留印鉴过程中,违反了银行关于办理变更预留印鉴相关程序规定;“应提交正式公函证明,或以更换印鉴申请书代,写明变更原因、新签章启用日期等,并加盖原预留签章和与原签章有明显区别的新签章,经开户行审核同意后,办理更换手续;……”本案中,银行工作人员碍于情面,在赵、孙二人未提交T项目筹建处变更印鉴申请书情况下,仅凭口头说明便为其办理了预留印鉴的变更,并在没有书面手续情况下,使用新的印鉴为赵某、孙某二人转账,最终导致T项目筹建处近50万元款项被二人取出用于个人挥霍,教训十分深刻;对策与反思: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杜绝因人情废制度和因开展业务而不依法合规经营的做法;该案发生充分证明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此案是“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法律”造成恶果的典型案例;因此,“周到服务”必须建立在“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风险防范”则是“周到服务”的前提和出发点;4、执法机关来行查询、冻结、扣划过程中违法、违规办理业务被处罚的教训;①违法转移开发商存放在银行保证金帐户内款项,被法院裁定对直接责任人拘留15天,对单位罚款3万元人民币;②银行工作人员对法院隐瞒企业存款,并通知企业归还银行贷款,该银行受到法院①责令该行立即退还扣收资金;②对总会计罚款1000元人民币,拘留15天;③对临柜人员罚款1000元人民币,对单位罚款3万元人民币;③法院冻结、扣划企业在银行账户存款10万元,该企业实际账户只有8000元,银行经办人员未查询客户账户当时余额,就按法院冻结存款通知书中10万元要求办理冻结手续,法院扣划时以银行未实际履行应协助扣划款义务,使法院所冻款项被转移为由,向银行下达裁定书:①扣划银行账户存款人民币10万元,或查封、扣押相应价值财产,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②扣划银行账户存款人民币3万元缴纳罚款,上缴国库;六、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1、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部分单位重视不够,人员变动频繁,缺乏严格管理,反洗钱工作质。
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案例与分析方法
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案例与分析方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规性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不遵守法律法规、内部政策或行业标准而导致的潜在损失。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企业合规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实践。
一、案例分析:某大型制造企业的合规性风险管理1. 背景某大型制造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环保法规。
企业长期以来对合规性问题重视不足,导致其在某些地区因环境污染问题遭到重罚,并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股东信心。
2. 问题识别在进行内部审查时,企业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缺乏合规意识:大部分员工对合规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合规性主要是法律部门的责任。
•内部控制薄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合规性风险。
•信息沟通不畅: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合规风险管理的落实不到位。
3. 风险评估与分析企业通过召开专门的合规性风险评估会议,识别出以下风险:•法律风险:因不遵守当地环境法规,可能面临高额罚款;•财务风险:合规性失误导致的法律诉讼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声誉风险:公司若持续出现合规性问题,将损害其品牌声誉。
二、风险管理对策1. 建立合规文化企业决定从上至下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使合规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公司还制定了明确的合规目标,激励员工共同努力达到目标。
2.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重新设计了内部控制体系,并引入了合规专员,负责监督和管理合规性风险。
此外,企业建立了合规监测系统,定期审核各项运营活动,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3. 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跨部门合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合规性风险管理会议,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
公司还鼓励员工举报合规性问题,确保合规性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分析方法1. 风险识别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信息,识别潜在的合规性风险。
保险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保险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案例保险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案例:案例一: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公司之一,公司积极致力于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在合规方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从制度建设、培训教育、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合规机制。
该公司建立了合规规章制度,明确了员工行为准则、反腐败和反洗钱等方面的要求。
并成立了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的合规监管和风险控制工作。
同时,公司注重员工合规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合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在风险管理方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对公司的各项业务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同时,公司建立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等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事件。
此外,公司还加强了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提升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合规风险和业务风险,保证了公司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
案例二:美国保险集团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美国某保险集团致力于建设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并降低各类风险。
在合规方面,该保险集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合规制度和流程。
公司制定了全面的合规政策和规定,明确了员工行为准则和合规要求,并通过培训和沟通会议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此外,公司建立了合规监察和内部控制机构,定期开展合规风险评估和监察工作,确保公司的各项业务和操作符合法规和行业标准。
在风险管理方面,该保险集团采取了综合的风险管理措施。
公司成立了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策略和计划。
同时,公司建立了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对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公司还加强了信息安全管理和网络防护,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和公司的商业机密。
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一、引言知识产权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核心资产,合规管理是保护和运营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实务问题展开论述,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和应用。
二、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1. 经济利益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经济利益。
2. 法律合规要求: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法律法规紧密相关,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避免侵权行为。
3. 良好商业信誉:通过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获得更多合作机会与信任。
三、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实务1. 知识产权审查与保护a) 制定知识产权审查流程:企业需要建立内部审查流程,并确保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审查,防止侵权风险。
b) 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涵盖侵权风险评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等,有效规避侵权风险。
2. 职业道德与教育a) 增加员工知识产权意识:进行内部培训、法律意识普及,提高员工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b) 禁止不当竞争行为:明确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的态度和规范,禁止盗用他人知识产权或进行不当竞争行为。
3.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机制a) 合同条款明确知识产权责任:在合作伙伴关系中,明确双方的知识产权责任,防止知识产权侵权的发生。
b) 联合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伙伴共同保护知识产权,形成联合防线,提升维权效果。
四、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案例分析1. 案例一:A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迅速走红,却遭遇到侵权纠纷。
A公司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审查与保护措施,成功维护了自身利益,并对侵权方提起了法律诉讼。
2. 案例二:B公司在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时,详细写明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责任与保护条款。
后续发生争议时,B公司成功依靠合同条款维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益。
五、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未来挑战与建议1. 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更加复杂,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与保护的能力。
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原理实务案例
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原理实务案例企业合规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识别并规避、减少或转移与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行业标准等有关的风险,以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控制、监督和持续改进等环节。
风险识别是合规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与合规相关的潜在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法律法规的缺失、漏洞或不合理规定、市场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不良商业往来等。
风险评估是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包括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合规风险是高风险、哪些是中风险、哪些是低风险,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控制是企业针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过程,包括建立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和实施合规政策和程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风险应对控制措施,可以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减少企业因风险而带来的损失。
风险监督是通过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其有效实施,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风险监督需要建立科学的审核机制和流程,对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外部审核和抽样检查,加强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足之处。
持续改进是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
持续改进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渠道,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
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医药企业为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员工存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医药销售许可证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司面临被监管部门处罚、产品下架、声誉受损等合规风险。
首先,企业通过定期的风险识别活动,发现了员工不正当获取销售许可证的风险。
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确定该风险的概率较高且对企业影响较大。
法律风险合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材料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5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甲公司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2018年,甲公司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建筑材料采购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建筑材料,总价值为10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向乙公司供应了全部建筑材料。
然而,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以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甲公司多次与乙公司协商无果,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二、法律风险分析本案中,甲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中关于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的约定不够具体,导致双方对质量问题的认识产生分歧。
2. 验收程序不规范: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验收,也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其主张权利。
3. 证据收集不足:甲公司在诉讼过程中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提供的建筑材料符合合同约定。
三、合规措施针对上述法律风险,甲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合规措施:1. 完善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前,应详细约定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验收程序、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2. 规范验收程序:在货物交付后,应及时通知乙公司进行验收,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
同时,建立完善的验收记录,作为日后解决纠纷的依据。
3. 加强证据收集: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应收集相关证据,如采购合同、货物质量检验报告、验收记录等,确保在诉讼过程中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甲公司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中关于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的约定不够具体,导致双方对质量问题的认识产生分歧。
乙公司认为收到的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而甲公司则认为其提供的建筑材料符合合同约定。
2. 验收程序不规范: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验收,也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
【5月成都】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合规内控体系建设及风险管理实务
【5月成都】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合规内控体系建设及风险管理实务强化合规管理是建设一流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按照国资委“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要求,结合近期国资委发布《□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法律法规实施等新要求、新情况,□企业必须把强化合规放到贯彻□法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放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全局来部署,放到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层面来推动。
《办法》的发布为央企国企等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央企国企应当以《办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内控、合规、法律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资源整合、有效协同、良性循环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工作,确保企业风控合规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充分发挥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推动企业合规经营、高质量、可持续协调发展。
为全面深化大风控、大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切实做到依法合规经营,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投资协会培训中心与北京中会联信息咨询中心定于5月在成都市举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全流程风险管控实务”培训班,培训班由北京中会联信息咨询中心承办。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第一部分《□企业合规管理办法》重点解读与合规管理实务第二部分数字化时代的风险、内控、合规、法务一体化管理一、风险管控最新要求及政策解读二、集团合规管控与风险管控联动与融合三、国资监管最新要求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建设与优化四、运用大数据构建企业风险管控落地第三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及落地要点一、组织架构及授权审批体系内控实务二、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实务及案例分析三、会计核算体系内部控制实务及案例分析四、销售环节的风险及内部控制实务及案例分析五、采购环节的风险及内部控制实务及案例分析六、内部控制落地执行新思路、新方法1.董事、监事、总经理、董秘及其他高层管理者;2.内审总监、内审经理、内审处长等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及高级主管;3.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部门转岗从事内部审计的负责人;4.风险、法务、内控合规部门,信息化建设部门;5.咨询机构及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的人员。
法律风险合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商业秘密泄露问题。
2019年5月,该公司发现其一项核心技术的商业秘密被泄露,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经调查,泄露事件涉及公司一名离职员工。
本文将对这起商业秘密泄露事件进行法律风险合规案例分析。
二、事件经过1. 商业秘密泄露2019年4月,该公司一名研发部员工小李(化名)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
在离职前,小李曾负责该公司一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据调查,小李在离职前将包含核心技术的研发资料复制至个人U盘,并在离职后将其泄露给了竞争对手。
2. 公司损失小李泄露的商业秘密涉及该公司一项即将上市的新产品。
该产品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若竞争对手掌握该技术,将对公司造成巨大的市场份额损失。
经评估,该事件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三、法律风险分析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小李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即“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四)窃取、利诱、胁迫他人获取商业秘密;……”。
该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小李的法律责任。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小李在离职前泄露公司商业秘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即“劳动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二)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公司可以要求小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该公司在事件发生后,对内部管理进行了反思。
发现公司在员工离职管理、保密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
具体表现在:(1)离职员工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有效防止离职员工泄露公司商业秘密。
(2)保密制度执行不到位,员工对保密意识的认识不足。
(3)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商业秘密泄露行为。
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的案例分享
企业如何加强法律合规风险管理
1 2 3
完善法律合规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规制度,明确各部门和 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业务开展符合法律法规 和监管要求。
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
企业应加强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时发现 潜在的法律合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 范和化解。
强化内部监督和培训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监督和培训,提高员工 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员工能够自觉遵守 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的案例分 享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概述 • 案例一:某公司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风险管理 • 案例二:某金融机构违反金融监管规定
的风险管理
contents
目录
• 案例三:某跨国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管理
• 案例四: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风险 管理
• 总结与展望
司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争取获得更多支持和协助。
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权斗争,A公司成功获得了法院的判决支持,B公司被要求停止侵权 行为并赔偿A公司的经济损失。此外,A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得到了有效维护,
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
06
案例四: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 规风险管理
案件背景与事实
案件背景与事实
跨国企业A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涉及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销
售等领域。
A公司发现其一项核心技术在未 经授权的情况下被竞争对手B公 司使用,并用于生产销售相似产
品。
A公司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 身权益,并启动知识产权侵权风
险管理程序。
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A公司通过内部调查和外部律师团队分析,确认B公司存在侵权行为,且该行为 可能对A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识别合规风险
对每个合规风险领域进行 详细分析,找出潜在的合 规风险点,如客户洗钱行 为、贷款欺诈等。
风险分类与评级
对识别出的合规风险进行 分类,并按照风险级别进 行评级,以便于后续的风 险管理。
合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合 规风险进行评估,如风险 矩阵、风险地图等。
风险评估标准
制定合规风险评估的标准 和指标,如风险发生概率 、影响程度等。
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 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方式,提高合规风险管理团队的 专业水平。
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原因
部分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合规风险 管理的充分认识。
影响
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可能导致银行员工在业务操作中忽视合规 要求,增加违规行为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强全体员工的合规 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合规 意识和风险意识。
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制 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合规风 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业 务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
加强外部监管和合 作
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 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监管要求和 政策变化,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 检查和指导。
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制定 详尽的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确保其有效运转。
应对合规风险的措施建议
建立完善的合规风 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合规风险 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合规风险 管理目标、原则、机构和流程等 。
加强合规风险意识 教育
合规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合规风 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报告、 处置和整改等环节。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1对1培训及咨询、百度文库官方认证机构、提供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思维提升之旅!(备注:具体案例,会根据客户行业和要求做调整)知识改变命运、为明天事业腾飞蓄能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
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
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
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
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一.市场营销岗位及营销新知识系列课程《狼性销售团队建立与激励》《卓越房地产营销实战》《卓越客户服务及实战》《海外市场客服及实务》《互联网时代下的品牌引爆》《迎销-大数据时代营销思维与实战》《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企业电商实战全攻略》《电子商务品牌成功之路-塑造高情商(EQ)品牌》《精准营销实战训练营》《卓越营销实战-企业成功源于成功的营销策划》《关系营销-卓越营销实战之打造双赢客户》《赢销大客户的策略与技巧》《如何做好金牌店长—提升业绩十项技能实训》二.财务岗位及财务技能知识系列《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财务分析实务与风险管理》《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有效应收账款与信用管理控制》《总经理的财务课程》《财务体系人员的营销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及实务》《内部控制实务与风险管理实务》《投融资项目分析与决策》《融资策略与实务》《税务管理与策划与实务》《房地产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房地产成本精细化管理》《工厂成本控制与价值管理》三.通用管理技能知识系列《TTT实战训练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沟通与阳光心态管理》《跨部门沟通与团队协作》《压力与情绪化管理》《EXCEL.PPT在企业管理中的高效运用》《艺术沟通与高效执行力》《如何提升管理者领导力及实务》《新任部门主管及经理管理技能全效提升训练营》《中高层管理能力提升训练》《绩效管理与薪酬设计》四.生产/质量/采购物流管理岗位系列培训《金牌班组长领导能力提升》《精益班组长能力提升与实务》。
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引与案例解析
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引与案例解析企业合规管理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要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合规制度和管理措施,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合规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降低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合规要求各国家和地区均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的经营行为,这些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违反法律法规将面临处罚和法律风险。
企业合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了解适用于自身业务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合规制度和管理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行为符合法律要求。
2.规避经营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合同风险、劳动法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
合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
3.提升企业声誉合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
合规管理下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诚信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赖,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二、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引企业在进行合规管理时,可以遵循以下操作指引:1.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各项合规管理制度,包括合规组织机构、合规职责分工、合规流程和合规要求等。
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各项合规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2.开展合规风险评估企业应通过开展合规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合规风险。
评估过程应覆盖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和关键环节,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制定合规管理措施企业根据合规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合规管理措施。
措施可以包括建立相应的合规培训计划、加强合规监督和检查、完善合规报告制度等。
同时,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以应对合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4.加强合规培训与宣传企业应加强合规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对合规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经营风险与合规管理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 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 大小和影响程度。
制定风险规避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 相应的策略以降低或消除 风险。
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 规性和有效性。
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明确 风险管理责任和流程,确 保风险得到及时处理。
合规的定义与要求
合规是指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合规要求企业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正 当性。
合规要求企业或组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经营风险,保障资产安全。
合规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合规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或组织的 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 要求,防范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政策执行与监督
对合规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政策得到 有效执行。
合规监督与检查
设立监督机构
设立专门的合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合规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企业的合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
违规处理与整改
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防止问题 再次发生。
合规流程包括合规风险的识别、 评估、监测和应对等方面的工作 流程。
合规管理体系是由合规政策、合 规组织、合规流程、合规风险评 估和监测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
合规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或组织面 临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 评价的过程。
03 经营风险的应对策略
风险规避
01
02
03
风险识别
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潜 在的经营风险,包括市场 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 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规风险管理实务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1980—2001年的21年间,国际上商业银行仅仅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超过207亿法郎,其中既有巴林银行倒闭案,也有被称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丑闻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清盘案。
从国内银行业情况看,2000年以来,涉及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内部欺诈案件达到17起,涉案金额超60多亿元。
特别是国内近期频频发生的系列金融大案要案,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处在经济转型之中和正在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防范经营中面临的多种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防范金融经营风险的认识,加快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内控系统,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败典型案例给予银行业者的警示:山西“7·28”等系列金融大案。
1、案情简介:2004年7月28日,ΧΧ山西省分行发现涉嫌诈骗案件。
8月3日、8月5日、8月11日,山西省太原市其他三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发生涉嫌诈骗案件。
这些案件的作案手法类似,先是犯罪分子给付一定比例费用,要求出资企业将资金存入其指定银行,然后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以假印鉴等方式诈骗银行资金。
因此,这一系列案件以及后来发现的相关案件统称为“7·28”金融大案。
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涉及5家商业银行共17个分支机构,涉案金额达1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损失7亿元。
“7·28”金融大案对银行业的金融声誉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我们银行业者以深刻教训。
2、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合规风险管理角度剖析“7·28”金融大案,暴露出银行业机构在合规风险管理和业务流程控制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
第一,对经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措施不足。
防范“资产业务风险”多,关注“负债业务风险”少。
不能及时修订和完善适应现实风险控制要求的规定。
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违法违规疑点未能有效识别并给予持续关注。
第二,内部控制文化缺失,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薄弱,监管约束失效。
一是部分员工法律和风险意识淡薄,不懂法,对领导违规要求不能加以抵制;二是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权力过大且缺乏约束;三是人员使用只重业绩、能力,不重道德,只重使用,不重管理。
第三,内部控制技术手段落后。
表现为:一是金融电子化进程严重滞后,各行之间电子数据交换渠道不畅通,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对企业的资金流向难以有效掌控;二是对各种金融票证、印章及其他凭证缺乏现代化防伪技术和手段;三是对大额资金和异常支付监测能力弱,无法及时采集、整理和分析资金异常流动。
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与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付系统缺乏联系,支付结算管理安全系数低。
第四,没有妥善处理“防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7·28”金融大案涉案银行业机构多数存在盲目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忽视风险防范和发展质量问题。
第五,不恰当的业务考核机制损害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当前,一些银行业机构仍以存款业务作为对下级行的重要考核指标,一些上级行对基层营业机构以拓展存款业务为目的的一些不合规行为较为放任,对一些“优秀”营销人员监督较为放松。
现实中出现要“发展”,还是要“合规”的矛盾时,“合规”往往让位于“发展”,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营风险管理存在问题1、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首先,缺乏对经营风险的整体把握。
其次,在风险防范上未能做到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在实践上总是采取“亡羊补牢模式,就事论事,缺乏事前防范和系统管理。
”最后,在风险控制责任认定上,认为经营风险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关联性不强。
而银行经营过程中,各类业务风险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趋于集中化不同,经营风险存在于各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日常行为中,这个特点决定了具体业务部门及其相应岗位在经营风险管理方面必须承担第一位责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层监督力度不够,责任不清,未能在银行内部创造一种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意识,已成为银行经营风险认识缺失的根本表现。
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任何大量损失的产生都反映出管理层未能重视控制文化,控制文化的松弛,造成银行内部缺乏适当的激励以鼓励管理部门保持高效的控制意识。
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强也成为经营风险重大隐患。
2、内控制度疏漏一是在内控管理部分环节无章可依。
普遍缺乏对内部欺诈异常指标和业务活动监测的相关制度,对基层机构第一负责人进行有效约束的制度也不健全,以至于在基层滥用和放大权力现象普遍存在,并成为大案要案发生的首要原因。
二是内控制度管理滞后。
再好的制度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滞后,因此制度必须被不断控管、检验并及时修订。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科学性和管理效能。
三是制度执行缺乏刚性。
任何一个案件发生的背后,都存在着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共同原因。
例如:一些管理者以人员紧张为由而使岗位轮换和重点岗位的强制休假制度长期难以落实;还有的以优质服务为名,让客户经理以包办的形式替客户提供无限度的服务等。
3、职业操守缺乏马克思曾讲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规范的职业操守是制度发挥效力的前提。
以近年来国内银行发生的大案表现来看,基层经营机构员工与行外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伪造票据骗取银行贷款,或挪用、盗用客户存款的内部舞弊事件屡见不鲜,这突出暴露了银行个别员工职业操守的沦丧。
三、合规风险管理内涵★合规,通俗地讲,就是照章办事。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合规职能的定义是:“合规就是一种判别、评价、咨询、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的独立职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第三条第二款把它定义为“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指引》第四条第三款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合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上述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点:1、合规工作的职能是管理合规风险。
2、合规风险是指由于没有遵守法律、监管规定、国际惯例和有关标准,而可能受到的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
3、合规工作方式有“判别、评估、咨询、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
综上所述,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
既有和银行内部经营活动直接有关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例如,防止洗钱、泄露公司业务秘密、消费信贷违规等,也需符合外部的客观要求,例如,遵守基本法律(银行法、劳动法和税法等)、监管当局发布的规则和标准、行业协会颁布的实务标准和社会要求银行遵循的诚信和公平交易要求。
4、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关系是有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应给予高度重视。
①合规风险是指由于没能遵守法律、监管规定、国际惯例和事务标准等,而可能受到的法律或监管惩罚风险、财务损失或名誉损失。
②操作风险是指因欺诈、越权行为、错误、遗漏、低效、系统失灵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③信用风险:是指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或不愿意履行偿债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④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变化所带来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
5、合规管理职能界定。
合规管理首先是银行各业务经营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
其内涵有二:第一是有必要明确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合规管理的责任,树立高管人员的合规管理理念;第二是银行各级机构和员工开展任何活动,都应该依法合规。
不论是银行内部规章制度,还是银行外部要求银行遵循的法规、管理和标准,银行的员工都应该遵守;不论从事传统业务,还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银行的员工都应该防止违规风险和法律风险。
综上,银行各业务经营单位(特别是经营一线)及其管理部门应该是合规管理的主体,合规管理也是事前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风险关口前移的表现。
依法合规已经是银行稳健发展的需要。
银行的发展能力不仅靠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而且靠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和合规意识。
无数教训反复证明,建立在违规基础上的业绩回报只是暂时的,违规经营带来的损失终将抵消或数倍于取得的所谓业绩。
任何违规行为都会破坏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控制能力,甚至危及银行的生存。
四、企业文化中的合规文化(法律精神)1、企业文化的含义,是指企业职工依据本单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组织形式和物质形式,也包括职工的思想文化责任、企业精神、民主意识、法律观念、职业道德、风尚观、价值准则以及文化环境等。
★企业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和核心,制度文化是中坚和关键。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①企业的物质文化,亦即物质文明,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方面,花园企业、花园宿舍与脏、乱、差、陋的厂区和生活区,是两种明显不同的企业物质文化。
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指出:“环境是人的第一位老师,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②企业的社会政治文化,亦即企业的行为文化。
表现在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政策方面,怎样处理企业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企业怎样对待质量保证、服务态度、企业“立法”和“执法”方面,以及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行为规范、习惯、企业的社会联系等方面。
③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即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法律精神企业是法人、它必须有一种法律精神。
企业法律精神首先指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企业既要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利,又要主动履行法律要求的和企业自身行为引起的一切义务。
★企业的法律精神除了遵纪守法方面,还表现在加强企业内部立法,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坚决贯彻执行企业自身的各种规章制度方面。
在企业管理上必须强调“法治”,不能搞落后的“人盯人”式的管理。
要使企业有一种法律精神,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首先要有一种法律精神。
★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①一般预防:a、加强并不断完善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建设。
b、举办合规培训,提高依法合规的自觉性。
c、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各项业务合规、合法性。
d、加强银行内法律机构建设和法律专业人员培养。
e、制定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相冲突。
②特殊预防:对违法乱纪者要依章、依纪追究其政纪、经济,直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