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智慧城市的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由一个数据支撑平台基础之上的“11个智慧应用主题”构成。一个智慧城市支撑平台包括资料标准体系、数据交换系统、目录管理系统、三维GIS管理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和一个数据中心组成。11个智慧主题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边防、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食药监、智慧市民卡等。

项目建设一期主要建设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边防(包含安全、指挥应急、边境防控)其余的为二期建设

网络层互联网

移动通讯网:GSM 、GPRS 物联网:ZigBee 、GPS 、北斗、WIFI

感知层天:卫星空:无人机地:各类传感器

公共基础设施

网络资源

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

数据支撑平台

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政府部门

企业

公众

安全保障管理体系

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电力

交通

水利

智慧水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能源

旅游

智慧旅游

数据资源管理目录管理系统三维数据管理系

统GIS

公共服务数据数据交换管理系统

公共基础数据

公共业务数据接口与服务系

智慧城管智慧食药监智慧边防

智慧环保智慧市民卡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电网第一批建设第二批建设其他图3.1 智慧城市框架图

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技术、RFID 射频识别技术、WSN 无线传感器技术和Zigbee 传感技术等。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

几种主要的感知手段是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类传感器。

网络层

网络层是智慧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物联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网融合等网络。

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1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公共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或传统模式来构建。在云技术模式下,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公共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

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智慧城市”的应用框架包括服务对象、业务应用、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标准化执行体系和推进体系。在框架中,服务对象覆盖市委领导,政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居民、外来人员和外籍人士;业务应用领域覆盖社会、经济、居民、环境和资源;信息资源包括基础数据、业务应用数据和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基础设施包括1市对外服务网络、1市办公网络、1市无线网,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管理体制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运行维护等;标准执行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等执行;推进体系包括领导小组决策机制、专家咨询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运维保障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等。

信息服务层包含11个智慧主题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边防、智

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食药监、智慧市民卡等。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平台

长春市**科技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广义数据集的智慧城市核心平台。项目以住建部的智慧城市标准为基础,建立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文件数据为基础的广义数据集基础上的,为给各个智慧系统提供信息交换服务的平台。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智慧政务管理员

运维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监控报警应用管理故障管理

运维管理系统

分布式数据总线

关系数据库集群

数据库同步分发

数据库管理内存数据库磁盘数据库

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元数据管理

访问控制冗余策略

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云存储系统

综合数据云存储管理系统

服务注册服务注销

服务变更服务审核服务设计服务发布

服务管理系统

广义数据集云服务数据库访问实时数据库访问文件系统访问

数据库访问服务数据库缓存

推荐系统智能分析统计报表

业务逻辑服务

数据缓存

Web Service API

适配器核心处理后台处理数据元提

安全管理终端管理租户管理接入管理

安全认证

数据交换服务

分布式调度系统/分布式工作流引擎

3

457

智慧市政智慧环境智慧社区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园区

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企业智慧创业

(1)智慧城市云存储平台:由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文件型数据组成的,并在多个存储设备间构成的云存储系统,设备之间通过关系数据库集群技术、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技术和机群文件系统技术实现协同工作,保证集群数据库同步的物理一致性,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共享性、安全性、分布透明性、实时性、可靠性等,管理、存储文件系统中的元数据,提供并发元数据访问支持。

(2)智慧城市数据库云服务:依据系统访问者的特点,

提供服务注册、服务设计等功能,解决I/O传输过程中效率问题,增加缓存机制,挖掘大数据中的信息与知识,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对于政府、企业及个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推荐结果。

(3)智慧城市数据交换平台:开发适配器接收模块,核心处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数据元提取、安全控制5个子模块,采用直接交换、背板交换、异步式存储等多种交换形式实现多个信息系统统一问题;利用底层整合的信息资源,为门户、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提供数据交换、资源管理等基本服务接口,以实现各部门决策数据在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三、智慧城市与外部的关系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智慧城市”是“数字白山”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外部的接口关系如下图3.3所示:

图3.3 1市智慧城市与外部关系图

1、根据国家总体框架,实现与1市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共享

国家信息化领导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对于国家整体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都具有重大意义。文件的出台,为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深化实施,指明了方向,文件特别突出强调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是电子政务整体工程的重要支撑体系。智慧城市在规划上采用国家整体电子政务工程使用

白山市

1市智慧城市

1市委办局

1市下属区、县

信息 下传

基础数据 应用支撑

信息 上报

获取基础 数据申报

通报交流

协作

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标准结构,依据本区与1市电子政务工程的需要,实现双向数据共享与交换。

2、与横向其他单位的接口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在本区内实现整合政务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网连网,网套网”的一站式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其巨大的优势。同时智慧城市在规划上与其他区域平台也留有接口,连接与其相关联区域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四、平台定位

平台的定位是利用信息技术,为跨组织机构之间,包括大政府与公众,政府各部门多层级、多职能(咨询、服务、管理、决策、监管)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数据接入和信息服务的关系。平台的建设以“服务民生”为导向,以社会建设和公众服务为核心,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类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实现集“公众事务办理、信息咨询回复、纠纷投诉处理、社情民意征集、惠民资金监管、服务效能监察、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与服务。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蓝草咨询,快乐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6e17512642.html,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方案 目录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1) 1.1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2) 1.2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2) 1.3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 (3) 1.4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 (4) 1.4.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4) 1.4.2 智慧产业与经济 (8) 1.4.3 智慧建设与宜居 (5) 1.4.4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 (8) 1.4.5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 (6) 1.5标准与规范体系 (9) 1.5.1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 (9) 1.5.2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10) 1.5.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10) 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0) 2.1总体架构设计背景 (11) 2.2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12) 2.2.1 先做设计后实施 (12) 2.2.2 一体化整合原则 (12) 2.2.3 有所为有所不为 (12) 2.2.4 先共性后个性用 (12) 2.2.5 主客体分开建设 (12) 2.3总体架构设计技术要求 (13) 2.3.1 创新性 (13) 2.3.2 实用性 (13) 2.3.3 智能化 (14) 2.3.4 扩展性 (14) 2.3.5 兼容性 (15) 2.3.6 安全性 (15) 2.3.7 规范性 (16)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从信息化现状来看,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或多或少已分散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需要按统一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整合、升级,逐步迈向智慧城市系统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如下: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1、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a)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b) 网络通信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为主体的核心传输网,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蜂窝无线网络,以及,以及集群专网等一些专用的网络等; c)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d)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

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e) 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f)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 g)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h)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是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主线是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主要手段包括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等;其宗旨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 复杂巨系统。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系统。通过将功能完全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形成的“系统的系统”,其复杂度将随着构成系统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

智慧城市多源异构大数据处理框架

智慧城市多源异构大数据处理框架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心已由传统IT系统和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转变为数据的深度挖掘利用和数据资产的运营流通。大数据中心是数据资产管理和利用的实体基础,其核心驱动引擎是大数据平台及各类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讨论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功能架构,围绕城市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的实际需要,对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的架构进行了拆分讲解,并以视频大数据处理为例,阐述了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的运转流程。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多源异构;视频分析 1 引言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逐步由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迈入数据资产集约利用与运营管理阶段,城市大数据中心已成为智慧城市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的重要工具。一方面政府借助大数据中心建设可以将有限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集中高效管理和利用,大幅降低各自为政、运维机关庞杂、财政压力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大力支持的政策东风下,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动政府各部门职能由管理转为服务,提高数据共享利用率和透明度。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构建城市驾驶舱,实现城市运转过程的实时全面监控,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针对不同部门的数据源,由数据收集系统完成数据的汇聚,并根据数据业务类型和容的差异进行粗分类。为避免过多“脏数据”对大数据平台的污染,对于批量数据,不推荐直接将数据汇入大数据平台,而是单设一个前端原始数据资源池,在这里暂时存储前端流入的多源异构数据,供大数据平台处理调用。 图1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功能框架

大数据平台是城市大数据中心运转的核心驱动引擎,主要完成多源数据导入、冗余存储、冷热迁移、批量计算、实时计算、图计算、安全管理、资源管理、运维监控等功能[1],大数据平台的主体数据是通过专线连接或硬件复制各政府部门数据库的方式获得,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登记信息等。部分数据通过直连业务部门传感监测设备的方式获得,例如监控视频、河道流量等。大数据平台的输出主要是结构化关联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以方便各类业务系统的直接使用。 不同部门间共享与交换的数据不推荐直接使用原始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原始数据容密级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原始数据容可能存在错误或纰漏。推荐使用经过大数据平台分类、过滤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不同使用部门经过政务信息门户统一需求申请和查看所需数据,所有数据的交换和审批以及数据的监控运维统一由数据信息中心负责,避免了跨部门协调以及数据管理不规等人为时间的损耗,极提高了数据的流通和使用效率。另外,针对特定的业务需求,可以基于大数据平台拥有的数据进行定制开发,各业务系统属于应用层,建设时不宜与大数据平台部署在同一服务器集群,并且要保证数据由大数据平台至业务系统的单向性,尽量设置业务数据过渡区,避免应用系统直接对大数据平台核心区数据的访问。 目前主流大数据平台都采用以Hadoop为核心的数据处理框架,例如Cloudera公司的 (Transwarp)的TDH(Transwarp CDH(Cloud er a Distribution for Hadoop)和星环信息科技() Data Hub)、Apache Hadoop等。以Hadoop为核心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占大数据市场95%以上的份额,目前国80%的市场被 Cloudera占有,剩余20%的市场由星环信息科技()、红象云腾系统技术、华为技术等大数据公司分享。随着数据安全意识的增强、价格竞争优势的扩大,国企业在国大数据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大数据的应用历程可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面向互联网数据收集、处理的搜索推荐时代;第二个阶段是面向金融、安全、广播电视数据的用户画像和关系发现时代;第三个阶段是面向多数据源与多业务领域数据的融合分析与数据运营时代,并且对数据处理规模和实时性的要求大幅提高。 本文在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基础上,阐述了多源异构大数据处理的框架和流程,并以最典型的非结构化视频大数据处理为例,介绍了多源异构大数据处理框架运转的流程。 2 多源异构大数据处理框架 2.1 系统整体架构 多源异构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2],为适应此类数据导入、存储、处理和交互分析的需求,本文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系统框架,主要包括3个层面的容:基础平台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展示层。其中,基础平台层由Hadoop生态系统组件以及其他数据处理工具构成,除了提供基本的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外,还提供分布式流计算、离线批处理以及图计算等计算引擎;数据处理层由多个数据处理单元组成,除了提供基础的数据抽取与统计分析算法外,还提供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转结构化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容深度理解算法等,涉及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容理解、文本挖掘与分析等,是与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的层,该层数据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业务应用层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客户体验;应用展示层由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及多类前端可视化工具组成,对应用层的约束是比较宽松的,主要是对数据处理层结果的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以满足具体业务的需要。系统框架的使用优先推荐开源生态系统及其组件,系统存储主要依托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HBase,同时支持Oracle、MySQL等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计算框架涵盖MapReduce、Storm、Spark以及定制分布式视频流处理引擎,可视化系统基于SSH框架设计,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及应用概述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及应用概述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及应用概述 X公司 X年X月X日

目录 一、总体框架 1、城市基础设施及计算网络 2、城市公共资源数据中心 3、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二、基础网络建设 1、政务城域网络 2、行业应用专网 3、无线网络建设 4、宽带网络建设 5、数字化有线电视网建设 三、公共基础数据库 1、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2、城市公共应用数据库 3、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库 四、公共信息平台 1、支撑数据 2、数据交换服务 3、数据整合服务 4、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5、目录管理与服务 6、接口与服务

7、平台门户 五、应用平台 1、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2、位置服务信息平台 3.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建设与研发…………………..

一、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概括为“三个基础、两大体系、一大平台、多项应用”。 “三个基础”是指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公共资源数据中心;“两大体系”是指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一大平台”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多项应用是指智慧交通、应急联动、环境监测等各行业智慧应用体系。 图 1-1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从技术层面讲简单理解是由分散在大量不同部门、不同物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组成,通过政务网、专用网、互联网、无线网、物联网等通讯网络资源从信息通路上进行链接;如果部门之间、系统之间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建立联系,一些共性的、基础的功能每个系统重复投入建设,对于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是非常不经济的。通过构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统一运维,将极大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成效,降低成本、提高能力、规范建设、平滑扩展。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紧紧围绕数据统一格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智慧XX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1、总体要求 智慧XX建设的关键是要抢抓全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图谱和互 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多样化发展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以资源增和利用为核心,以满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XX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旨在打破个 部门、地区、行业的孤岛式运营,高度整合,高效共享城市资源,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智慧XX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统一的涵盖经济发 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定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2、总体框架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两大体系”,“五个层面”分别是智慧 信息基础设施层、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智慧领域应用层、智慧融合应用层和交互与展示层,“两大体系”分别是运行保障及标准规范体系和行宫计划系 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具体为“一大库、二大中心,三大领 域、四大平台”,既以XX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慧XX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两大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满足政务管理、产业 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应用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智慧XX大数据平台、智慧XX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智慧XX只能门户服务平台 为核心,推进智慧XX建设。 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政府以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其 中感知层包括:RFID、视频、传感器和手机等终端和设备组成的感知网络;基础 同喜网络层包括无线宽带网、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内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电信运营商IDC中心、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国家商务 部数据灾备中心等内容建设。信息基数设施以云台为架构,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加强共建共享、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重点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整合现存的多个委办局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形成XX公共基础数据库,打破部门、行业分割,实现城市级重要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利用。建设XX大数据平台,提供对整合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手段挖掘数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建设应用能力支撑平台实现统一对外提供数据和工具服务。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 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必要性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

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致力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落地,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优化技术与资源,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之中,服务于覆盖民生得各个领域。 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公共照明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市场监管平台、IOC(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移动终端安全管控平台、智慧家庭、智慧园区、社区网格化等. 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主要从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统一得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缺乏统筹而出现得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提供信息化系统建设得整体设计方案,促进系统间得无缝整合,相关数据得相互融合,以及资源得充分共享。目前此项业务向全国蔓延,承接/完成山东青岛、广西、上海、内蒙古、吉林通化市、广州市海珠区、南沙区、增城、惠州市等地得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 智慧照明 智慧照明包括智慧路灯、路灯物联网综合传感网。采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城市道路照明得信息采集上报、智能状态分析、远程控制、后台软件管理、地图定位等功能,通过统一得信息化通信技术与管理平台,解决当前城市照明存在得电能浪费,人工巡检延迟大、投诉多、安全隐患大,缺乏科学得数据统计与能效分析,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荣誉,成功在广州、东莞、江门鹤山、佛山、北京、西安、南京、贵州、云南、沈阳等地大规模推广. 3. 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聚焦于政府移动信息化领域得基础平台与关键应用研究,以基础平台解决政府移动信息化得安全与运维管理等瓶颈问题,并基于此平台孵化具有市场竞争力得移动应用,推动政府移动信息化相关技术能力得市场化与产业化.承接并实施海珠区移动终端管理系统项目、上海松江区大联动平台、南沙区政企移动云终端平台项目等。 4.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包括智慧园区与社区网格化.其中智慧社区以云平台数据中心与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将各项基础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得整体,通过同一平台操纵各种数据实现管理,最大限度得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办公自动化、园区管理智能化得目得。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一个个得“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得单元。政府通过整合政务资源,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为辖区内得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得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得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主题和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主题和框架 (一)智慧1建设的总体需求 1市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服务为着眼点,以提升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枢纽服务功能、促进低碳绿色创新发展、增强核心城市的凝聚力为导向,以“以人为本、智慧服务”为发展愿景,围绕智慧的交通运输、智慧的产业支撑、智慧的城市管理、智慧的政务服务、智慧的社会服务、智慧的文化传承六大主题展开。 智慧的交通运输是智慧1不可或缺的主题。发挥1市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围绕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要求,打造与区域核心和枢纽相匹配,与港澳可衔接,与国际先进水平可比较,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口岸“五位一体”的智慧化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支撑体系,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将区位上的枢纽和核心转化为交通运输出行服务功能上的枢纽和核心,吸引国内外资金、货物、商旅人群在1的聚集、加工、中转、增值。 智慧的产业支撑是智慧1助力和推动1科学崛起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围绕大力推动“三高一特”产业发展、推进东部发达区域优势要素向西部转移扩散、强化与港澳经济纽带关系和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经济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等方面的产业发展道路,智慧1建设要面向企业,提升经济服务水平,打造高端

优势要素扩散,提升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吸引和激发创新要素孵化成长并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发展产业信息化及信息化人才培育服务业。 智慧的城市管理、智慧的政务服务和智慧的社会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共同主题。智慧1需要强调1市“易商环境”的改善,强调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强化信息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高标准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面向户籍人口、旅居人口、过境人口的社会服务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支撑形成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创造能够与欧美先进国家媲美的宜居环境。 围绕“建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建设要求,智慧1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无边界传播作用,智慧的文化传承是智慧1建设的重要主题之一。同时,1市正处在率先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支撑率先转型发展的关键,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需要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建设任务来抓,发展信息化人才培育等高端服务业。 (二)智慧1建设的具体需求 1.智慧的交通运输主题 智慧的交通运输主题的核心诉求是:面向枢纽城市的物流、人流提供智慧出行服务,构建与区域核心和枢纽相匹配,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总体框架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总体框架建设方案 (一)智慧城市总体需求 城市市智慧城市建设以社会安全立体化、行业管理效率化、民生服务智慧化为着眼点,坚持高规格、高起点进行顶层设计,以提升粤东北核心城市的枢纽服务功能,发挥辐射粤赣闽的地理优势,促进低碳绿色创新发展、增强核心城市的凝聚力为导向,以“以人为本、智慧客都”为发展愿景,围绕“八个一、六大要求、三个阶段、三大行动计划”(8633建设理念)展开。 智慧安全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主题之一,以公安、应急、安监、食药监为核心,构建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智慧的交通运输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主题,发挥城市市处于粤赣闽的区位优势,构建智慧化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支撑体系;智慧的产业支撑是智慧城市助力和推动城市科学崛起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强化与赣闽经济纽带关系,智慧城市建设要面向企业,提升经济服务水平,打造高端优势

要素扩散,打造吸引和激发创新要素孵化成长并形成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发展产业信息化及信息化人才培育服务业。智慧的城市管理、智慧的政务服务和智慧的社会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共同主题。智慧的民生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阶目标之一,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让市民、企业能够更快捷、更方便的享受城市提供的各类服务,提高民生服务的效率,最终提供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环境。智慧城市强调“易商环境”的改善,强调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强化信息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高标准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八个一、六大要求、三个阶段、三大行动计划”(简称“8633”建设理念)。 1.八个一 “八个一”(智慧城市子系统)就是建设一卡(市民卡/社会保障卡)、一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厅(网上办事大厅)、一页(市民网页、企业网页)、一库(企业信

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公司 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二O一五年七月

为推进智慧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将利用智慧城市先进的建设运营理念和融合的技术,全面参与智慧规划、建设和运营,在面向市民、企业、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将发挥其优良的产业聚集、政府服务和政策优势,积极支持科技在发展。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战略合作协议。 一、全面参与智慧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依托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应用、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应用方面和信息安全服务等的独特经验和优势,为智慧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服务。包括: 1、进行智慧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搭建智慧城市模型,制定行动路线,绘制智慧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蓝图,选择*******为试点(首期工程)先行先试。 2、建立城市云计算中心和城市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城市云计算中心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体系,为智慧建设提供安全、可信、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智慧建设在信息资源层奠定基础,实现部门资源的整合、互通。 3、建设市民服务云平台。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市民网页、民生热线和智慧社区为载

体,融合政务功能和商业功能为一体,面向市民建设全市统一的服务云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服务网点、服务终端、服务团队等。 4、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社区卫生等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协同应用,强化健康服务网络,提高卫生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参与智慧示范工程建设,包括食品安全溯源、智能交通等智慧工程,借助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自身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参与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助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全业务落地 依托上述合作项目,各项业务在的全面落地,并以为基地,向全国拓展类似业务。 三、积极支持工作 1、依法向提供最?????支持,包括市场、资金、税收、服务配套、人才配套等方面。 2、支持发挥自身技术和产品优势,参与智慧建设。 四、成立战略合作协调组,协调推进双方合作事宜 合作协调组组成如下: 方协调组组长:******* 方协调组副组长:*******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1.11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结合1的实际情况,1智慧城市的建设采用如下总体框架: 投融资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维护运行评估升级改造 运行体系 (1)智慧城市空间发展路线: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从智慧

示范园区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再到智慧城市群建设这样一个从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全过程。 (2)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愿景: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三大部分。通过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使城市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产业绿色、信息通衢等美好蓝图,使城市具备生态系统一般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由产业体系和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产业体系是供给方,应用体系是需求方,产业体系支撑应用体系运行,应用体系带动产业体系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产业体系是供给方,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两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带动

产业的发展支撑着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 应用体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几大层次。 (4)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融资、实施、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过程。 (5)综合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准则,这些措施便于企业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上层体系的规范化发展。综合保障措施是整个1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整个1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1.21智慧城市技术架构 感知系统:包括资源层和感知层,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互联互通系统:包括网络层,实现人与人的互操作,人与物体的互操作,及物体与物体的互操作,达到城市要素中“人—机—物”之间全面的信息联通与共享;

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

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 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 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 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 WLAN应达99%以上。 1.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 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覆 盖率应在99%以上。 1.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居民通过各类宽带接入渠道可实际享受的网络带宽。主要包括2个三级指标。 1.2.1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 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智慧城市的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应在30M以上。 1.2.2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实现的室外网络连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1、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a)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b) 网络通信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为主体的核心传输网,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蜂窝无线网络,以及,以及集群专网等一些专用的网络等; c)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d)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e) 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f)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 g)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h)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是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X”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数字经济规模加速增长,充分释放红利的重要阶段,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阶段。为加快推进X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全省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根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X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统筹推进。梳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有计划、分层次统筹推进。 (二)坚持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加快政务云、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提升信息资源管控能力。 (三)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结合实际,着力推进营商环境、民生服务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形成具有X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范式。 (四)坚持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加强对外合作,广泛汇聚社会智力和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重视信息安全工作,以安全促

发展。 (五)坚持需求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质量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二、建设目标 以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为总目标,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支撑环境、整合数据资源、构建城市综合指挥中心等,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到“X”末初步形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培育高端智能、新型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将X区打造成农业科技智慧新城。 三、总体框架 X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3211”的架构进行优化。 (一)落地三类应用 通过对居民、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三大类服务对象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创新与完善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三大类智慧应用。 1.政务服务。主要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安监、智慧信用、智慧食药监、智慧国土、智慧生态、智慧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方案 目录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1) 1.1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2) 1.2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2) 1.3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 (3) 1.4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 (4) 1.4.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4) 1.4.2 智慧产业与经济 (8) 1.4.3 智慧建设与宜居 (5) 1.4.4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 (8) 1.4.5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 (6) 1.5标准与规范体系 (9) 1.5.1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 (9) 1.5.2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10) 1.5.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10) 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0) 2.1总体架构设计背景 (11) 2.2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12) 2.2.1 先做设计后实施 (12) 2.2.2 一体化整合原则 (12) 2.2.3 有所为有所不为 (12) 2.2.4 先共性后个性用 (13) 2.2.5 主客体分开建设 (13) 2.3总体架构设计技术要求 (13) 2.3.1 创新性 (13) 2.3.2 实用性 (14) 2.3.3 智能化 (14) 2.3.4 扩展性 (15) 2.3.5 兼容性 (15) 2.3.6 安全性 (16) 2.3.7 规范性 (16)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从信息化现状来看,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或多或少已分散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需要按统一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整合、升级,逐步迈向智慧城市系统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如下: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 一、智慧城市的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由一个数据支撑平台基础之上的“11个智慧应用主题”构成。一个智慧城市支撑平台包括资料标准体系、数据交换系统、目录管理系统、三维GIS管理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和一个数据中心组成。11个智慧主题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园区、智慧边防、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食药监、智慧市民卡等。 项目建设一期主要建设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边防(包含安全、指挥应急、边境防控)其余的为二期建设

网络层互联网 移动通讯网:GSM 、GPRS 物联网:ZigBee 、GPS 、北斗、WIFI 感知层天:卫星空:无人机地:各类传感器 公共基础设施 网络资源 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 数据支撑平台 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政府部门 企业 公众 安全保障管理体系 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电力 交通 水利 智慧水务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能源 旅游 智慧旅游 数据资源管理目录管理系统三维数据管理系 统GIS 公共服务数据数据交换管理系统 公共基础数据 公共业务数据接口与服务系 统 智慧城管智慧食药监智慧边防 智慧环保智慧市民卡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电网第一批建设第二批建设其他图3.1 智慧城市框架图 感知层 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技术、RFID 射频识别技术、WSN 无线传感器技术和Zigbee 传感技术等。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

最新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2 致力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落地,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优化技3 术和资源,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应4 用于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之中,服务于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 5 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公共照明管理系统、数据6 中心、市场监管平台、IOC(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移动终端安全管控平台、智7 慧家庭、智慧园区、社区网格化等。 8 9 10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11 12 主要从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统一13 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避免由于缺乏统筹而出现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在14 城市建设规划阶段提供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促进系统间的无缝整15 合,相关数据的相互融合,以及资源的充分共享。目前此项业务向全国蔓延,16 承接/完成山东青岛、广西、上海、内蒙古、吉林通化市、广州市海珠区、南沙17 区、增城、惠州市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18 2.智慧照明 19 20 智慧照明包括智慧路灯、路灯物联网综合传感网。采用物联网和21 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城市道路照明的信息采集上报、智能状态分析、远程控制、22 后台软件管理、地图定位等功能,通过统一的信息化通信技术与管理平台,解23 决当前城市照明存在的电能浪费,人工巡检延迟大、投诉多、安全隐患大,缺24 乏科学的数据统计与能效分析,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在国25 内外获得了多项荣誉,成功在广州、东莞、江门鹤山、佛山、北京、西安、南26 京、贵州、云南、沈阳等地大规模推广。

27 28 29 3.移动应用 30 31 移动应用聚焦于政府移动信息化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关键应用研32 究,以基础平台解决政府移动信息化的安全和运维管理等瓶颈问题,并基于此33 平台孵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移动应用,推动政府移动信息化相关技术能力的市34 场化和产业化。承接并实施海珠区移动终端管理系统项目、上海松江区大联动35 平台、南沙区政企移动云终端平台项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