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楼板构造ppt
合集下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楼板构造ppt课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楼板构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cee3d9d4d8d15abf234e20.png)
21
Ⅱ板侧支座钢筋构造
•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
• 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在板的后浇混凝土 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22
叠合楼盖板板端支座和板侧支座构造
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图
23
叠合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4-附加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4
24
25
25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6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贴边设置
27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8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9
线; 叠合板无外伸钢筋时,附加钢筋锚固长度≥15d,伸入板内。 • 叠合板板侧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线; 叠 合 板 无 无 伸 钢 筋 时 , 附 加 钢 筋 锚 固 长 度 ≥ 15d , 伸 入 板 内
≥15d 。
45
46
47
48(二)预制叠合板之间的Fra bibliotek接节点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
基本构造要求
4
基本构造要求
5
基本构造要求
6
基本构造要求
7
基本构造要求
8
基本构造要求
Ⅱ板侧支座钢筋构造
•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
• 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在板的后浇混凝土 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22
叠合楼盖板板端支座和板侧支座构造
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图
23
叠合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4-附加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4
24
25
25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6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贴边设置
27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8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9
线; 叠合板无外伸钢筋时,附加钢筋锚固长度≥15d,伸入板内。 • 叠合板板侧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线; 叠 合 板 无 无 伸 钢 筋 时 , 附 加 钢 筋 锚 固 长 度 ≥ 15d , 伸 入 板 内
≥15d 。
45
46
47
48(二)预制叠合板之间的Fra bibliotek接节点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
基本构造要求
4
基本构造要求
5
基本构造要求
6
基本构造要求
7
基本构造要求
8
基本构造要求
装配式建筑ppt课件
![装配式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3f34086529647d272852b2.png)
土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化施工,具有节约劳动力、克服季节影响、便于常年施 工等优点。推广施工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v 2、装配率 (又称PC率) 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
比率称为装配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 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v 3、装配化率 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比率。国家暂无统
一的明确规定,一般由地方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过 程中管控。
v 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
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 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 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
按当前业内成熟的设计和 施工方法,水平构件采用叠 合式构件,竖向构件采用现 浇,结构体系视为整体式结 构体系,可符合抗震要求。
符合科技部《“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绿色建造与 施工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任务
一、相关概念简介
v 1、预制装配式建筑 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
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 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 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 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 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 2、混凝土预制构件 (PC) 是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采用混凝
装配式建筑介绍
目录
u前言 u一、相关概念简介 u二、施工工艺简介 u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u四、常用结构体系 u五、相关政策简述 u六、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u七、结论与展望
前言
我国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施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 式工业化程度不高、设计建造比较粗放、建筑产品质量不稳定、建设效 率低、劳动力需求量大、材料损耗和建筑垃圾量大、资源和能源消耗较 大,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求。
v 2、装配率 (又称PC率) 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
比率称为装配率。通常按正负零以上部分核算,国家暂无统一的明确规定。 装配率指标反映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装配率越高,工业化程度越高。
v 3、装配化率 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比率。国家暂无统
一的明确规定,一般由地方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过 程中管控。
v 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
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 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 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
按当前业内成熟的设计和 施工方法,水平构件采用叠 合式构件,竖向构件采用现 浇,结构体系视为整体式结 构体系,可符合抗震要求。
符合科技部《“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绿色建造与 施工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任务
一、相关概念简介
v 1、预制装配式建筑 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
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 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 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 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 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 2、混凝土预制构件 (PC) 是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采用混凝
装配式建筑介绍
目录
u前言 u一、相关概念简介 u二、施工工艺简介 u三、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u四、常用结构体系 u五、相关政策简述 u六、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u七、结论与展望
前言
我国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施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 式工业化程度不高、设计建造比较粗放、建筑产品质量不稳定、建设效 率低、劳动力需求量大、材料损耗和建筑垃圾量大、资源和能源消耗较 大,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求。
房屋建筑学第九章楼梯构造.ppt
![房屋建筑学第九章楼梯构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85f032770bf78a6429546e.png)
踏面宽取250 ,8*250=2000mm 8*300=2400mm
3.楼梯段宽(2600-240-100)/2=1130mm 4.楼层半平台进深(5200-240-2000)/2=1480mm,
半平台取1200mm 5.一层入口处梯段高 156*11=1716mm
平台梁高300,踏步4级, 1716+175*4-300=2116mm 第一段梯段长 10*250=2500mm 一层平台进深 5200-240-2500-1200=126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支模现场
钢筋混凝土楼梯主体浇灌结束现场
板式楼梯设计实例之一
板式楼梯设计实例之二
•板式楼梯梯段的传力不 一定是传给平台梁,只 要设计合理的传力途径 即可,不必拘泥于一种 传力方式。
9.3.2 装配式 1.特点: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抗震较差 分: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中、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9.3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现浇式、装配式、细部构造
9.3.1 现浇式 1.特点:整体性好、尺寸灵活、形式多样,工序多、速度
慢。 2.形式与构造 (1)板式梯段:梯段、平台荷载传给平台梁。受力简单、
底面光洁、易于支模。 (2)梁式梯段:梯段荷载传给斜梁(可一边搁在墙上),
斜梁再传给平台梁,平台也搁在平台梁上,梯段板厚减薄。 分明步、暗步。
9.3.3 细部构造: 踏步及防滑 栏杆及扶手
1.踏步及防滑----表面耐磨,便于清洁,应有防滑措施。
2.栏杆及扶手 (1)扶手及栏杆或栏板常用尺寸 (2)栏杆(栏板)、扶手安装
平接
鹤颈
梯段转折处栏杆扶手处理
硬接
梯段转折处栏杆扶手处理
9.4 台阶与坡道 台阶:踏步宽度300~400mm;高度100~150mm 坡道:坡度1/6~1/12之间,≻1/8时需做防滑处理。 注意:与主体连接考虑变形缝(沉降)
3.楼梯段宽(2600-240-100)/2=1130mm 4.楼层半平台进深(5200-240-2000)/2=1480mm,
半平台取1200mm 5.一层入口处梯段高 156*11=1716mm
平台梁高300,踏步4级, 1716+175*4-300=2116mm 第一段梯段长 10*250=2500mm 一层平台进深 5200-240-2500-1200=126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支模现场
钢筋混凝土楼梯主体浇灌结束现场
板式楼梯设计实例之一
板式楼梯设计实例之二
•板式楼梯梯段的传力不 一定是传给平台梁,只 要设计合理的传力途径 即可,不必拘泥于一种 传力方式。
9.3.2 装配式 1.特点: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抗震较差 分: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中、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9.3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现浇式、装配式、细部构造
9.3.1 现浇式 1.特点:整体性好、尺寸灵活、形式多样,工序多、速度
慢。 2.形式与构造 (1)板式梯段:梯段、平台荷载传给平台梁。受力简单、
底面光洁、易于支模。 (2)梁式梯段:梯段荷载传给斜梁(可一边搁在墙上),
斜梁再传给平台梁,平台也搁在平台梁上,梯段板厚减薄。 分明步、暗步。
9.3.3 细部构造: 踏步及防滑 栏杆及扶手
1.踏步及防滑----表面耐磨,便于清洁,应有防滑措施。
2.栏杆及扶手 (1)扶手及栏杆或栏板常用尺寸 (2)栏杆(栏板)、扶手安装
平接
鹤颈
梯段转折处栏杆扶手处理
硬接
梯段转折处栏杆扶手处理
9.4 台阶与坡道 台阶:踏步宽度300~400mm;高度100~150mm 坡道:坡度1/6~1/12之间,≻1/8时需做防滑处理。 注意:与主体连接考虑变形缝(沉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ppt课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311672580216fc700afdfc.png)
预制叠合梁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安装叠合梁底支座→叠合梁吊装就位→调整复测→叠合梁节点钢筋绑扎→节点模板支设→砼浇筑→检查验收
预制叠合板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板底支撑安装→叠合板吊装就位→预制叠合板校正→叠合板现浇带拼缝处理→水电线路敷设→叠合板上层钢 筋绑扎→墙板钢筋定位卡具放置→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10
7
9
6
8
5
4
2
3
10
79
1
6 12
5 11
13
1
4
3 2
图4.11-1 注浆料配制及扩散度检查
1 4 23 5 67
1
6
4
2
7
3
5
6
1
9
2
7
3
4
5
8
图4.11-2 竖向构件注浆
4.12 预制楼梯节点连接
1、楼梯平台强度达到75%以上时进行梯段安装。 2、梯段上端采用固定铰连接,下端采用滑动铰连接; 梯段上端预留洞采用C40级灌浆料灌至距梯段表标高 30mm处,再采用砂浆封堵密实;梯段下端预留洞内 距梯段表面标高40mm处安装4mm厚的铁垫片,采用螺 母固定牢固,内部形成空腔,再采用砂浆将预留洞 口封堵严密。 3、梯段与平台梁间缝隙用聚苯板填充至距梯段板上 表50mm处,再嵌入20mmPE棒,最后用打胶枪打30mm 厚密封胶封堵密实。
对混凝土建构筑物进行合理拆分设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装配式建筑20203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2020312临时道路及构件堆场布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构件厂构件运输进场构件验收构件堆放预制墙板及柱吊装调整验收套筒灌浆现浇节点施工叠合梁板楼梯吊装调整验收线管安装叠合层现浇施工首层转换层插筋施工预制墙板安装流程
预制叠合板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板底支撑安装→叠合板吊装就位→预制叠合板校正→叠合板现浇带拼缝处理→水电线路敷设→叠合板上层钢 筋绑扎→墙板钢筋定位卡具放置→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10
7
9
6
8
5
4
2
3
10
79
1
6 12
5 11
13
1
4
3 2
图4.11-1 注浆料配制及扩散度检查
1 4 23 5 67
1
6
4
2
7
3
5
6
1
9
2
7
3
4
5
8
图4.11-2 竖向构件注浆
4.12 预制楼梯节点连接
1、楼梯平台强度达到75%以上时进行梯段安装。 2、梯段上端采用固定铰连接,下端采用滑动铰连接; 梯段上端预留洞采用C40级灌浆料灌至距梯段表标高 30mm处,再采用砂浆封堵密实;梯段下端预留洞内 距梯段表面标高40mm处安装4mm厚的铁垫片,采用螺 母固定牢固,内部形成空腔,再采用砂浆将预留洞 口封堵严密。 3、梯段与平台梁间缝隙用聚苯板填充至距梯段板上 表50mm处,再嵌入20mmPE棒,最后用打胶枪打30mm 厚密封胶封堵密实。
对混凝土建构筑物进行合理拆分设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装配式建筑20203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2020312临时道路及构件堆场布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构件厂构件运输进场构件验收构件堆放预制墙板及柱吊装调整验收套筒灌浆现浇节点施工叠合梁板楼梯吊装调整验收线管安装叠合层现浇施工首层转换层插筋施工预制墙板安装流程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简介-PPT演示文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简介-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739c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7.png)
这种体系的优点在于未改变传统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能适用现浇混凝 土相关的规范,抗震性能好,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梁构件、楼板构 件,外挂板构件均为平面构件,有生产、运输效率较高等优点。与预制剪 力墙灌浆套筒连接方式相比,降低了现场安装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 约了施工成本
5、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案例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抗震等级 四 四 三
房屋高度(m) 18 15 12
房屋层数 6 5 3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长沙远大学院
7 其他结构体系--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从厚度方向划分为三层,内外两层预制,通过桁架 钢筋连接,中间现浇混凝土;墙板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通过附加钢 筋实现间接搭接。
技术特点: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 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是两者优点的结合。这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主 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 预制柱、梁构件、楼板构件均为平面构件,生产、运输效率较高。
3 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4、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材料
(1)灌浆套筒 (2)灌浆套筒连接钢筋 (3)灌浆料
(1)灌浆套筒
钢筋套筒应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灌浆套筒可分为全灌浆套 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两端均采用灌浆连接方式,大多数用于水平构 件的连接;半灌浆套筒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钢筋,另一端采用其他方式连 接钢筋的灌浆套筒。竖向构件多数采用的灌浆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制作灌浆 套筒常应用的材料可以采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等。
水平结构部分叠合
5、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案例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抗震等级 四 四 三
房屋高度(m) 18 15 12
房屋层数 6 5 3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长沙远大学院
7 其他结构体系--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从厚度方向划分为三层,内外两层预制,通过桁架 钢筋连接,中间现浇混凝土;墙板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通过附加钢 筋实现间接搭接。
技术特点: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 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是两者优点的结合。这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主 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 预制柱、梁构件、楼板构件均为平面构件,生产、运输效率较高。
3 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4、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材料
(1)灌浆套筒 (2)灌浆套筒连接钢筋 (3)灌浆料
(1)灌浆套筒
钢筋套筒应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灌浆套筒可分为全灌浆套 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两端均采用灌浆连接方式,大多数用于水平构 件的连接;半灌浆套筒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钢筋,另一端采用其他方式连 接钢筋的灌浆套筒。竖向构件多数采用的灌浆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制作灌浆 套筒常应用的材料可以采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等。
水平结构部分叠合
(完整版)装配式建筑 ppt
![(完整版)装配式建筑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2fb2704a7302768f993950.png)
一、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内墙板
由轻质混凝 土制作而成的 非承重墙体。
一、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叠合板
叠合板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预制部分
在施工的时候起模板作用,完毕后和现浇部分形成 整体,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一、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预制楼梯
一、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预制阳台
相关政策简述
二、相关政策简述
五、装预配式制建筑构施件工示的意安图 装
施工现场工序示意图
构件施工现场检验
构件施工现场编号核对
构件支架现场质量、标高、位置核验
构件细部尺寸核对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工序示意图
构件吊装就位
构件装配质量验收并记录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预制柱吊装示意图
PC柱吊装准备 柱轴线位置复核
吊装就位 柱轴线位置复核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预制楼梯吊装示意图
楼梯吊装
楼梯就位
楼梯吊装完成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施工现场
五、预制构件的安装
BIAD IBC大连万科城项目装配式实验楼施工模拟.mp4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六、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绿色施工 实现了建筑全流程完全可控
大可控
1、质量
解决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渗漏、不隔音、 不隔热、精度差等 “质量通病”;
2、进度
施工周期是传统建筑方式的1/3左右, 高层建筑含精装修可在一年以内全部完成;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01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01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fd76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a.png)
37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4.1连接方式概述
38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4.2主要连接方式简介
1、套筒灌浆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整体式结构最主要最成熟的 连接方式,美国人1970年发明,至今已经有40多年 的历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日本应用最多,用于 很多超高层建筑,最高建筑208米。日本套筒灌浆连 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经历过多次地震考验。 套筒灌浆连接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连接的带肋 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对接”,在套筒内注入高强早 强且有微膨胀特性的灌浆料,灌浆料在套筒筒壁与钢 筋之间形成较大的正向应力,在钢筋带肋的粗糙表面 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由此得以传递钢筋的轴向力。见 图1.4-2、图1.4-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
第1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
目录
CONTENTS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1.3 预制构件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5 预制构件制作概述 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概述 1.7 设计、制作、施工协同概述
2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5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1.1.5 什么是PC
PC 是英语 Precast Concrete 的缩写,是预制混凝土的意思。 国际装配式建筑领域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简称为 PC 建筑。把预制混凝土构件简 称为 PC 构件,把制作混凝土构件的工厂简称为 PC 工厂。
6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7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8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9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4.1连接方式概述
38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4.2主要连接方式简介
1、套筒灌浆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整体式结构最主要最成熟的 连接方式,美国人1970年发明,至今已经有40多年 的历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日本应用最多,用于 很多超高层建筑,最高建筑208米。日本套筒灌浆连 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经历过多次地震考验。 套筒灌浆连接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连接的带肋 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对接”,在套筒内注入高强早 强且有微膨胀特性的灌浆料,灌浆料在套筒筒壁与钢 筋之间形成较大的正向应力,在钢筋带肋的粗糙表面 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由此得以传递钢筋的轴向力。见 图1.4-2、图1.4-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
第1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
目录
CONTENTS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1.3 预制构件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5 预制构件制作概述 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概述 1.7 设计、制作、施工协同概述
2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5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1.1.5 什么是PC
PC 是英语 Precast Concrete 的缩写,是预制混凝土的意思。 国际装配式建筑领域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简称为 PC 建筑。把预制混凝土构件简 称为 PC 构件,把制作混凝土构件的工厂简称为 PC 工厂。
6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7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8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9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19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19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c2b20d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4.png)
5
19.2 与预制构件连接处现浇混凝土施工
19.2.3 现浇混凝土的养护
现浇混凝土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 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待 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其重点要求如下: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现浇板混凝土养护期间,当混凝土的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
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如需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部位的冲击力影响。
2
19.1 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施 工工艺,新的工种,新的机具等。
(1)新增的施工工艺有:预制构件安装、套筒灌浆(或浆锚灌浆)、内架独立支撑体系、 外架安装、外墙打胶、缝隙封堵等;
(2)新增的工种有:吊装工、灌浆工、起重工、打胶工等; (3)新增的机具有:墙板斜支撑、叠合板水平支撑(独立支撑)、灌浆机、墙板存储架 等; (4)新增了一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的专用材料,在第17章中有详细叙述。 本章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及关键工艺进行介绍。包括与预制构件连接 处现浇混凝土施工(19.2),安装放线(19.3),预制构件吊装及临时支撑架立(19.4), 灌浆作业(19.5),后浇混凝土施工(19.6),临时支撑拆除(19.7),构件安装缝施工 (19.8),现场修补(19.9),特殊构件安装(19.10),表面处理(19.11)。
(5)在装配式结构中,现浇混凝土养护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构件连接部位,为了不影响构件安装施工,宜采 用涂刷保护液(如薄膜养生液等)的方式。对于叠合板上的现浇混凝土,宜选择淋水方式进行养护。对于柱或梁部位的 现浇混凝土,宜选择覆膜或喷洒养护剂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
19.2 与预制构件连接处现浇混凝土施工
19.2.3 现浇混凝土的养护
现浇混凝土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 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待 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其重点要求如下: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现浇板混凝土养护期间,当混凝土的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
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如需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部位的冲击力影响。
2
19.1 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施 工工艺,新的工种,新的机具等。
(1)新增的施工工艺有:预制构件安装、套筒灌浆(或浆锚灌浆)、内架独立支撑体系、 外架安装、外墙打胶、缝隙封堵等;
(2)新增的工种有:吊装工、灌浆工、起重工、打胶工等; (3)新增的机具有:墙板斜支撑、叠合板水平支撑(独立支撑)、灌浆机、墙板存储架 等; (4)新增了一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的专用材料,在第17章中有详细叙述。 本章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及关键工艺进行介绍。包括与预制构件连接 处现浇混凝土施工(19.2),安装放线(19.3),预制构件吊装及临时支撑架立(19.4), 灌浆作业(19.5),后浇混凝土施工(19.6),临时支撑拆除(19.7),构件安装缝施工 (19.8),现场修补(19.9),特殊构件安装(19.10),表面处理(19.11)。
(5)在装配式结构中,现浇混凝土养护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构件连接部位,为了不影响构件安装施工,宜采 用涂刷保护液(如薄膜养生液等)的方式。对于叠合板上的现浇混凝土,宜选择淋水方式进行养护。对于柱或梁部位的 现浇混凝土,宜选择覆膜或喷洒养护剂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简介-PPT演示文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简介-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d6f86026fff705cd170aa0.png)
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施工基础知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种类 二、灌浆连接技术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种类
1、灌浆连接 2、后浇连接 3、干法连接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灌浆连接
连接方式
灌
套筒灌浆
浆 连
螺旋箍筋浆锚搭接
接
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
长沙西雅韵项目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层全装配墙-板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全部的墙、板均采用预制构件,通
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干法施工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
盒式连接连接是通过预埋在墙板内伸出的预留螺纹钢筋或螺栓套筒与相 邻墙板的预埋连接盒子螺栓连接,后在连接盒子内填充混凝土,主要用于多 层建筑。多层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的房屋层数与高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且层高不宜超过4m。
7 其他结构体系
随着桁架钢筋技术的发展,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欧洲,尤其在德国,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叠合体系慢慢引入中国市场。 为了适用我国的要求,尚在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与改良中,双面叠合墙板通过 流水线进行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同时 具有整体性好,防水性能优等特点。目前,叠合板式的剪力墙结构应用于多 层建筑结构或市政工程。远大住工将这种技术改进后应用到地下室和地下综 合管廊,现被广泛应用。
使用结构 多层 多层
二、灌浆连接技术
灌浆连接
钢筋套筒灌浆连 接
浆锚搭接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1、发展简介:受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技术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有近50
年的历史,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多年的应用历史。上述国家和地区对钢筋套筒灌 浆连接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用这项技术的建筑物也经历多次地震的 考验,这项技术广泛由于预制构件受力钢筋的连接,同时也用于现浇混凝土受力 钢筋连接。目前在国内装配式建筑中被大规模的使用,是形成各种装配整体式混 凝土结构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钢筋时,可以将梁的上部钢筋 暂不绑扎,预放在叠合梁上部。
42
也可采用预制板底板钢筋无外伸的节点构造,采用附加连接钢 筋的方式。
单向板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43
• 预制叠合底板无预留外伸钢筋,采用附加连接钢筋方式。
• 叠合板板端钢筋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21
Ⅱ板侧支座钢筋构造
•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
• 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在板的后浇混凝土 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50
Ⅱ整体式接缝
•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 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
弯折锚固;
51
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 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 直径的较大值);
• 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 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 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弯折处沿接 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 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
构造图
预制板的预留钢筋怎样放进梁内?
38
• 叠合梁的箍筋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或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箍 筋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 整体封闭箍筋;
(a)采用整体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39
2.组合封闭箍筋的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135°弯钩;抗震设计 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 箍筋帽末端应做成135°弯钩;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 小于10d。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 应小于60mm;
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18
(一)预制叠合板的端部节点
Ⅰ板端支座钢筋构造
• 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
9
基本构造要求
10
基本构造要求
11
基本构造要求
12
基本构造要求
13
基本构造要求
14
01 楼盖构造
一、预制叠合楼盖
16
• 如何区分双向板和单向板? 1.单向板的侧边钢筋不伸出底板,双向板的钢筋伸出底板。 2.单向板的侧边上下侧均倒角,双向板侧边仅上部倒角。 3.一般均为双向板。
• 叠合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德建筑技术学院
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 造与识图》课件
基本概念回顾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 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 构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 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 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
19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 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 支座中心线
图6.6.4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0
• 说明: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预制板内的 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应符合现浇楼板下部纵 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1-预制梁;2-开口箍筋;3-上部纵向钢筋;4-箍筋帽
40
• 采用叠合梁时,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箍筋宜采用整体 封闭箍筋。当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纵筋时,可采用开 口箍筋加箍筋帽的组合封闭箍筋形式。由于对封闭组合箍的 研究尚不够完善,因此在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 梁端加密区中不建议采用。
Ⅰ分离式接缝
• 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 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2.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9
叠合楼板底板拼缝构造图
线; 叠合板无外伸钢筋时,附加钢筋锚固长度≥15d,伸入板内。 • 叠合板板侧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线; 叠 合 板 无 无 伸 钢 筋 时 , 附 加 钢 筋 锚 固 长 度 ≥ 15d , 伸 入 板 内
≥15d 。
45
(二)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连接节点
22
叠合楼盖板板端支座和板侧支座构造
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图
23
叠合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4-附加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4
25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6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贴边设置
27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8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9
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0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1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2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3Leabharlann 悬挑板连接构造34叠合楼盖板底板拼缝构造
双向板支座处搁置长 度10mm。
35
单向板拼缝构造图
• 预制叠合楼板端部可以脱开设置,现浇补空板。 • 15G366-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P83节点
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
基本构造要求
4
基本构造要求
5
基本构造要求
6
基本构造要求
7
基本构造要求
8
基本构造要求
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钢筋时,可以将梁的上部钢筋 暂不绑扎,预放在叠合梁上部。
42
也可采用预制板底板钢筋无外伸的节点构造,采用附加连接钢 筋的方式。
单向板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43
• 预制叠合底板无预留外伸钢筋,采用附加连接钢筋方式。
• 叠合板板端钢筋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21
Ⅱ板侧支座钢筋构造
• 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
• 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在板的后浇混凝土 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50
Ⅱ整体式接缝
•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 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
弯折锚固;
51
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 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 直径的较大值);
• 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 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 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弯折处沿接 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 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
构造图
预制板的预留钢筋怎样放进梁内?
38
• 叠合梁的箍筋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或组合封闭箍筋的形式,箍 筋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 整体封闭箍筋;
(a)采用整体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39
2.组合封闭箍筋的开口箍筋上方应做成135°弯钩;抗震设计 时,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现场应采用箍筋帽封闭开口箍, 箍筋帽末端应做成135°弯钩;抗震设计时,平直段长度不应 小于10d。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 应小于60mm;
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18
(一)预制叠合板的端部节点
Ⅰ板端支座钢筋构造
• 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
9
基本构造要求
10
基本构造要求
11
基本构造要求
12
基本构造要求
13
基本构造要求
14
01 楼盖构造
一、预制叠合楼盖
16
• 如何区分双向板和单向板? 1.单向板的侧边钢筋不伸出底板,双向板的钢筋伸出底板。 2.单向板的侧边上下侧均倒角,双向板侧边仅上部倒角。 3.一般均为双向板。
• 叠合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德建筑技术学院
201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 造与识图》课件
基本概念回顾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 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 构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 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 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
19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 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 支座中心线
图6.6.4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0
• 说明: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预制板内的 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应符合现浇楼板下部纵 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b)采用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梁
1-预制梁;2-开口箍筋;3-上部纵向钢筋;4-箍筋帽
40
• 采用叠合梁时,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箍筋宜采用整体 封闭箍筋。当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纵筋时,可采用开 口箍筋加箍筋帽的组合封闭箍筋形式。由于对封闭组合箍的 研究尚不够完善,因此在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 梁端加密区中不建议采用。
Ⅰ分离式接缝
• 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 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2.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9
叠合楼板底板拼缝构造图
线; 叠合板无外伸钢筋时,附加钢筋锚固长度≥15d,伸入板内。 • 叠合板板侧构造 叠合板有外伸钢筋时,锚固长度≥5d,且至少到梁或墙的中心
线; 叠 合 板 无 无 伸 钢 筋 时 , 附 加 钢 筋 锚 固 长 度 ≥ 15d , 伸 入 板 内
≥15d 。
45
(二)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连接节点
22
叠合楼盖板板端支座和板侧支座构造
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图
23
叠合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2-预制板;4-附加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4
25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6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贴边设置
27
边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8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29
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0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1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2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33Leabharlann 悬挑板连接构造34叠合楼盖板底板拼缝构造
双向板支座处搁置长 度10mm。
35
单向板拼缝构造图
• 预制叠合楼板端部可以脱开设置,现浇补空板。 • 15G366-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P83节点
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
基本构造要求
4
基本构造要求
5
基本构造要求
6
基本构造要求
7
基本构造要求
8
基本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