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ppt课件

预制叠合梁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安装叠合梁底支座→叠合梁吊装就位→调整复测→叠合梁节点钢筋绑扎→节点模板支设→砼浇筑→检查验收
预制叠合板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板底支撑安装→叠合板吊装就位→预制叠合板校正→叠合板现浇带拼缝处理→水电线路敷设→叠合板上层钢 筋绑扎→墙板钢筋定位卡具放置→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10
7
9
6
8
5
4
2
3
10
79
1
6 12
5 11
13
1
4
3 2
图4.11-1 注浆料配制及扩散度检查
1 4 23 5 67
1
6
4
2
7
3
5
6
1
9
2
7
3
4
5
8
图4.11-2 竖向构件注浆
4.12 预制楼梯节点连接
1、楼梯平台强度达到75%以上时进行梯段安装。 2、梯段上端采用固定铰连接,下端采用滑动铰连接; 梯段上端预留洞采用C40级灌浆料灌至距梯段表标高 30mm处,再采用砂浆封堵密实;梯段下端预留洞内 距梯段表面标高40mm处安装4mm厚的铁垫片,采用螺 母固定牢固,内部形成空腔,再采用砂浆将预留洞 口封堵严密。 3、梯段与平台梁间缝隙用聚苯板填充至距梯段板上 表50mm处,再嵌入20mmPE棒,最后用打胶枪打30mm 厚密封胶封堵密实。
对混凝土建构筑物进行合理拆分设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装配式建筑20203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2020312临时道路及构件堆场布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构件厂构件运输进场构件验收构件堆放预制墙板及柱吊装调整验收套筒灌浆现浇节点施工叠合梁板楼梯吊装调整验收线管安装叠合层现浇施工首层转换层插筋施工预制墙板安装流程
预制叠合板安装流程: 测量放线→板底支撑安装→叠合板吊装就位→预制叠合板校正→叠合板现浇带拼缝处理→水电线路敷设→叠合板上层钢 筋绑扎→墙板钢筋定位卡具放置→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10
7
9
6
8
5
4
2
3
10
79
1
6 12
5 11
13
1
4
3 2
图4.11-1 注浆料配制及扩散度检查
1 4 23 5 67
1
6
4
2
7
3
5
6
1
9
2
7
3
4
5
8
图4.11-2 竖向构件注浆
4.12 预制楼梯节点连接
1、楼梯平台强度达到75%以上时进行梯段安装。 2、梯段上端采用固定铰连接,下端采用滑动铰连接; 梯段上端预留洞采用C40级灌浆料灌至距梯段表标高 30mm处,再采用砂浆封堵密实;梯段下端预留洞内 距梯段表面标高40mm处安装4mm厚的铁垫片,采用螺 母固定牢固,内部形成空腔,再采用砂浆将预留洞 口封堵严密。 3、梯段与平台梁间缝隙用聚苯板填充至距梯段板上 表50mm处,再嵌入20mmPE棒,最后用打胶枪打30mm 厚密封胶封堵密实。
对混凝土建构筑物进行合理拆分设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装配式建筑20203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2020312临时道路及构件堆场布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构件厂构件运输进场构件验收构件堆放预制墙板及柱吊装调整验收套筒灌浆现浇节点施工叠合梁板楼梯吊装调整验收线管安装叠合层现浇施工首层转换层插筋施工预制墙板安装流程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件课件(PPT65页)

01 楼盖构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理培训
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理培训
Ⅱ板侧支座钢筋构造
• 叠合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 应小于60mm;
✓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理培训
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3
基本构造要求
4
基本构造要求
5
基本构造要求
6
基本构造要求
7
基本构造要求
8
基本构造要求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理培训
基本构造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理培训
1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培训课 件(PPT6 5页)管 理培训 教材财 务业务 培训绩 效管理 PPT课 件人力 资源管 理培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楼板构造 ppt课件

PPT课件
17
• 叠合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 应小于60mm;
✓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
PPT课件
18
(一)预制叠合板的端部节点
Ⅰ板端支座钢筋构造
• 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
PPT课件
28
❖ 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PPT课件
29
❖ 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PPT课件
30
❖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PPT课件
31
❖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PPT课件
32
❖ 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PPT课件
33
❖ 悬挑板连接构造
PPT课件
34
叠合楼盖板底板拼缝构造
双向板支座处搁置长 度10mm。
PPT课件
2
• 装配式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当主要受力预制构件之间通 过后浇混凝土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连接时,可足 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 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
PPT课件
3
基本本构造要求
PPT课件
5
基本构造要求
PPT课件
PPT课件
41
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无法安装上部钢筋时,可以将梁的上部钢筋 暂不绑扎,预放在叠合梁上部。
PPT课件
42
也可采用预制板底板钢筋无外伸的节点构造,采用附加连接钢 筋的方式。
❖ 单向板中间梁支座板端连接构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简介-PPT演示文稿

这种体系的优点在于未改变传统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能适用现浇混凝 土相关的规范,抗震性能好,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梁构件、楼板构 件,外挂板构件均为平面构件,有生产、运输效率较高等优点。与预制剪 力墙灌浆套筒连接方式相比,降低了现场安装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 约了施工成本
5、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案例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抗震等级 四 四 三
房屋高度(m) 18 15 12
房屋层数 6 5 3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长沙远大学院
7 其他结构体系--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从厚度方向划分为三层,内外两层预制,通过桁架 钢筋连接,中间现浇混凝土;墙板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通过附加钢 筋实现间接搭接。
技术特点: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 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是两者优点的结合。这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主 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 预制柱、梁构件、楼板构件均为平面构件,生产、运输效率较高。
3 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4、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材料
(1)灌浆套筒 (2)灌浆套筒连接钢筋 (3)灌浆料
(1)灌浆套筒
钢筋套筒应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灌浆套筒可分为全灌浆套 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两端均采用灌浆连接方式,大多数用于水平构 件的连接;半灌浆套筒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钢筋,另一端采用其他方式连 接钢筋的灌浆套筒。竖向构件多数采用的灌浆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制作灌浆 套筒常应用的材料可以采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等。
水平结构部分叠合
5、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案例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抗震等级 四 四 三
房屋高度(m) 18 15 12
房屋层数 6 5 3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长沙远大学院
7 其他结构体系--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双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从厚度方向划分为三层,内外两层预制,通过桁架 钢筋连接,中间现浇混凝土;墙板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通过附加钢 筋实现间接搭接。
技术特点: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 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是两者优点的结合。这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主 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较高, 预制柱、梁构件、楼板构件均为平面构件,生产、运输效率较高。
3 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4、其他结构-内浇外挂体系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材料
(1)灌浆套筒 (2)灌浆套筒连接钢筋 (3)灌浆料
(1)灌浆套筒
钢筋套筒应具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灌浆套筒可分为全灌浆套 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两端均采用灌浆连接方式,大多数用于水平构 件的连接;半灌浆套筒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钢筋,另一端采用其他方式连 接钢筋的灌浆套筒。竖向构件多数采用的灌浆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制作灌浆 套筒常应用的材料可以采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等。
水平结构部分叠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19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

5
19.2 与预制构件连接处现浇混凝土施工
19.2.3 现浇混凝土的养护
现浇混凝土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 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待 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其重点要求如下: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现浇板混凝土养护期间,当混凝土的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
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如需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部位的冲击力影响。
2
19.1 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施 工工艺,新的工种,新的机具等。
(1)新增的施工工艺有:预制构件安装、套筒灌浆(或浆锚灌浆)、内架独立支撑体系、 外架安装、外墙打胶、缝隙封堵等;
(2)新增的工种有:吊装工、灌浆工、起重工、打胶工等; (3)新增的机具有:墙板斜支撑、叠合板水平支撑(独立支撑)、灌浆机、墙板存储架 等; (4)新增了一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的专用材料,在第17章中有详细叙述。 本章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及关键工艺进行介绍。包括与预制构件连接 处现浇混凝土施工(19.2),安装放线(19.3),预制构件吊装及临时支撑架立(19.4), 灌浆作业(19.5),后浇混凝土施工(19.6),临时支撑拆除(19.7),构件安装缝施工 (19.8),现场修补(19.9),特殊构件安装(19.10),表面处理(19.11)。
(5)在装配式结构中,现浇混凝土养护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构件连接部位,为了不影响构件安装施工,宜采 用涂刷保护液(如薄膜养生液等)的方式。对于叠合板上的现浇混凝土,宜选择淋水方式进行养护。对于柱或梁部位的 现浇混凝土,宜选择覆膜或喷洒养护剂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
19.2 与预制构件连接处现浇混凝土施工
19.2.3 现浇混凝土的养护
现浇混凝土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 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待 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及时覆盖和保湿养护,其重点要求如下: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现浇板混凝土养护期间,当混凝土的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
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如需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部位的冲击力影响。
2
19.1 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有较大不同,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施 工工艺,新的工种,新的机具等。
(1)新增的施工工艺有:预制构件安装、套筒灌浆(或浆锚灌浆)、内架独立支撑体系、 外架安装、外墙打胶、缝隙封堵等;
(2)新增的工种有:吊装工、灌浆工、起重工、打胶工等; (3)新增的机具有:墙板斜支撑、叠合板水平支撑(独立支撑)、灌浆机、墙板存储架 等; (4)新增了一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用的专用材料,在第17章中有详细叙述。 本章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及关键工艺进行介绍。包括与预制构件连接 处现浇混凝土施工(19.2),安装放线(19.3),预制构件吊装及临时支撑架立(19.4), 灌浆作业(19.5),后浇混凝土施工(19.6),临时支撑拆除(19.7),构件安装缝施工 (19.8),现场修补(19.9),特殊构件安装(19.10),表面处理(19.11)。
(5)在装配式结构中,现浇混凝土养护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构件连接部位,为了不影响构件安装施工,宜采 用涂刷保护液(如薄膜养生液等)的方式。对于叠合板上的现浇混凝土,宜选择淋水方式进行养护。对于柱或梁部位的 现浇混凝土,宜选择覆膜或喷洒养护剂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与识图课件(共33张PPT)

预制楼梯低端滑动支座构造
12
固定支座,与支持结构连接。考虑到楼梯的安全
性能,不应采用此类连接形式,地震时可能会出现楼梯与主 体结构相互作用损坏影响逃生,一般只有低层民用建筑采用 这种连接形式。
13
预制楼梯—高低端均为固定支座
预制楼梯高端固定支座构造
固定节点(楼梯端部预留连接钢筋):预制楼梯预留的钢筋伸入梁或板结构中后浇
保温材料在阳台板处 是截断的。
叠合板式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详图
叠合板式阳台
叠合板式阳台
25
全预制板式阳台节点详图
保温材料在阳台板处 是截断的。
全预制板式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详图
全预制式阳台 全预制板式阳台
27
全预制梁式阳台节点详图 (全预制梁式)阳台板与主体结构安装平面图
全预制梁式阳台节点详图
8
预制楼梯—高端固定铰支座、低端滑动铰支座
预制楼梯低端滑动铰支座构造
9
预制楼梯 (二)一端固定支座与一端滑动支座 • 设置要求:预制楼梯上端设置固定端,与支持结构连接,下
段设滑动支座,放置在支持体系上。
10
预制楼梯—高端为固定支座、低端滑动支座
预制楼梯高端固定支座构造—后浇混凝土连接
11
预制楼梯—高端为固定支座、低端滑动支座
20
预制楼梯连接高低端均为固定支座节 点构造
高低端均为固定支座
02.预制阳台与预制空调板
07
(一)预制阳台板
• 预制阳台分类:按构件型式分类包括叠合板式阳台、全预制 板式阳台、全预制梁式阳台。
不带叠合层的 整体预制阳台板
带叠合层的 预制阳台底板
叠合板式阳台节点详图
钢筋桁架顺阳台长度 方向布置。
12
固定支座,与支持结构连接。考虑到楼梯的安全
性能,不应采用此类连接形式,地震时可能会出现楼梯与主 体结构相互作用损坏影响逃生,一般只有低层民用建筑采用 这种连接形式。
13
预制楼梯—高低端均为固定支座
预制楼梯高端固定支座构造
固定节点(楼梯端部预留连接钢筋):预制楼梯预留的钢筋伸入梁或板结构中后浇
保温材料在阳台板处 是截断的。
叠合板式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详图
叠合板式阳台
叠合板式阳台
25
全预制板式阳台节点详图
保温材料在阳台板处 是截断的。
全预制板式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详图
全预制式阳台 全预制板式阳台
27
全预制梁式阳台节点详图 (全预制梁式)阳台板与主体结构安装平面图
全预制梁式阳台节点详图
8
预制楼梯—高端固定铰支座、低端滑动铰支座
预制楼梯低端滑动铰支座构造
9
预制楼梯 (二)一端固定支座与一端滑动支座 • 设置要求:预制楼梯上端设置固定端,与支持结构连接,下
段设滑动支座,放置在支持体系上。
10
预制楼梯—高端为固定支座、低端滑动支座
预制楼梯高端固定支座构造—后浇混凝土连接
11
预制楼梯—高端为固定支座、低端滑动支座
20
预制楼梯连接高低端均为固定支座节 点构造
高低端均为固定支座
02.预制阳台与预制空调板
07
(一)预制阳台板
• 预制阳台分类:按构件型式分类包括叠合板式阳台、全预制 板式阳台、全预制梁式阳台。
不带叠合层的 整体预制阳台板
带叠合层的 预制阳台底板
叠合板式阳台节点详图
钢筋桁架顺阳台长度 方向布置。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ppt课件

• 因此两者结合形成钢筋混凝土,既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又充分发挥了钢筋的抗拉强度。
• 钢筋又是一种耐久性、防火性很好的结构受力材料。 • 思考: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7
❷型钢
• 型钢分为普通型钢和优质型钢 • 普通型钢分为:工字钢、槽钢、角钢、圆钢等。
8
9
10
❸混凝土
60
预制构件的连接
• 7、单层房屋或高度不大于20m的多层房屋,其装配式楼盖的预制 板、屋面板的板侧边宜做成双齿边或其他能够传递剪力的形式。 板间的拼缝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灌筑,缝的上口宽度 不宜小于30mm。对要求传递水平荷载的装配式楼盖、屋盖以及 高度大于20m多层房屋的装配式楼盖、屋盖,应采取提高其整体 性的措施。
57
预制构件的连接
• 2、当柱与柱、梁与柱、梁与梁之间的接头按刚性设计时,钢筋 宜采用机械连接的或焊接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接头。装配式结构在 安装过程中应考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等不利 影响。宜较现浇结构适当增加构造配筋,并应避免由构件局部削 弱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当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还应注意焊接程 序并选择合理的构造形式,以减少焊接应力的影响。当接头的构 造和施工措施能保证连接接头传力性能要求时,装配整体式接头 的钢筋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方法。
58
预制构件的连接
• 3、装配整体式接头的设计应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 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
• 4、当柱采用装配式榫式接头时,接头附近区段内截面的承载力 宜为该截面计算所需承载力的1.3-1.5倍(均按轴心受压承载力计 算)。此时,可采取在接头及其附近区段的混凝土内加设横向钢筋 网、提高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设置附加纵向钢筋等措施。
• 钢筋又是一种耐久性、防火性很好的结构受力材料。 • 思考: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7
❷型钢
• 型钢分为普通型钢和优质型钢 • 普通型钢分为:工字钢、槽钢、角钢、圆钢等。
8
9
10
❸混凝土
60
预制构件的连接
• 7、单层房屋或高度不大于20m的多层房屋,其装配式楼盖的预制 板、屋面板的板侧边宜做成双齿边或其他能够传递剪力的形式。 板间的拼缝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灌筑,缝的上口宽度 不宜小于30mm。对要求传递水平荷载的装配式楼盖、屋盖以及 高度大于20m多层房屋的装配式楼盖、屋盖,应采取提高其整体 性的措施。
57
预制构件的连接
• 2、当柱与柱、梁与柱、梁与梁之间的接头按刚性设计时,钢筋 宜采用机械连接的或焊接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接头。装配式结构在 安装过程中应考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等不利 影响。宜较现浇结构适当增加构造配筋,并应避免由构件局部削 弱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当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还应注意焊接程 序并选择合理的构造形式,以减少焊接应力的影响。当接头的构 造和施工措施能保证连接接头传力性能要求时,装配整体式接头 的钢筋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方法。
58
预制构件的连接
• 3、装配整体式接头的设计应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 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
• 4、当柱采用装配式榫式接头时,接头附近区段内截面的承载力 宜为该截面计算所需承载力的1.3-1.5倍(均按轴心受压承载力计 算)。此时,可采取在接头及其附近区段的混凝土内加设横向钢筋 网、提高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设置附加纵向钢筋等措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简介-PPT演示文稿

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施工基础知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种类 二、灌浆连接技术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种类
1、灌浆连接 2、后浇连接 3、干法连接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灌浆连接
连接方式
灌
套筒灌浆
浆 连
螺旋箍筋浆锚搭接
接
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
长沙西雅韵项目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层全装配墙-板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全部的墙、板均采用预制构件,通
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干法施工
6 其他结构-多层全装配式混凝土墙
盒式连接连接是通过预埋在墙板内伸出的预留螺纹钢筋或螺栓套筒与相 邻墙板的预埋连接盒子螺栓连接,后在连接盒子内填充混凝土,主要用于多 层建筑。多层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的房屋层数与高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且层高不宜超过4m。
7 其他结构体系
随着桁架钢筋技术的发展,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欧洲,尤其在德国,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叠合体系慢慢引入中国市场。 为了适用我国的要求,尚在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与改良中,双面叠合墙板通过 流水线进行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同时 具有整体性好,防水性能优等特点。目前,叠合板式的剪力墙结构应用于多 层建筑结构或市政工程。远大住工将这种技术改进后应用到地下室和地下综 合管廊,现被广泛应用。
使用结构 多层 多层
二、灌浆连接技术
灌浆连接
钢筋套筒灌浆连 接
浆锚搭接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1、发展简介:受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技术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有近50
年的历史,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多年的应用历史。上述国家和地区对钢筋套筒灌 浆连接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用这项技术的建筑物也经历多次地震的 考验,这项技术广泛由于预制构件受力钢筋的连接,同时也用于现浇混凝土受力 钢筋连接。目前在国内装配式建筑中被大规模的使用,是形成各种装配整体式混 凝土结构的重要基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10章预制构件吊运、存放与运输

重量t 40t 8t
25t 30t
高度
高度4.5米是从地面算
m 4.5m 3.2m 3.5m 3.5m
起总高度
特殊 宽度 3.75
审批 m m 3.75m 3.75m 3.75m
总宽度指货物总宽度
情况 长度
m 28m 9.6m 13m 28m
总长度指货物总长度
重量t 100t 8t
46t 100t
重量指货物总重量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
第10章 预制构件吊运、存放与运输
1
目录
CONTENTS
10.1 概述 10.2 构件厂内吊运 10.3 构件存放 10.4 构件装车与运输 10.5 预制构件吊运、存放与运输质量要点 10.6 预制构件吊运、存放与运输安全要点
2
10.1 概述
预制构件脱模后要运到质检修补或表面处理区,质检修补后再运到 堆场存放,出货时有装车、运输等环节,有些墙板构件还有翻转环节。 在这些环节作业中,必须保证安全和预制构件完好无损。
6
10.2 构件厂内吊运
10.2.2 摆渡车运输
摆渡车运输预制构件
7
10.3 构件存放
10.3.1 预制构件存放基本要求
1 、需设计给出的存放要求
结构设计师对存放支承必须重视。设计 师给出构件支承点位置需进行结构受力分析, 最简单的办法是吊点对应的位置
做支承点。
2 、存放要点
(1)工厂根据设计要求制定预制构件存放 的方案
国外预制构件专用运输插放架
国外预制构件专用运输车
18
10.4 构件装车与运输
10.4.2 预制构件运输要求
装配式部品部件运输限制表
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开发、制造、施工、装修一体化建造模式; 以远大住工为代表。
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的施工代建模式。 以宇辉集团、中南建设集团等企业为代表。
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以中建国际、宇辉集团为代表。
2.1.1 工程总承包模式框图
设计公司 研发中心
工程总承包公司 (EPC)
具备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条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全 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建设。
凡在行政区二环内新开工的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必须实行全装修。
采用全装修的商品住宅开发项目优先参与各类工程建筑领域的评选、评优。
1.6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2013年上海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模式及发展瓶颈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已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 五. 我司的工程实践及相关工作
2.1 现阶段发展模式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多种发展模式并存:
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 以万科为代表(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
北京: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房和投资中心建设的保障房必须采用预制 装配式建筑。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
济南:工程招投标时,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的投标单位同等 条件下优先中标。优先返还或免收墙改基金及散装水泥基金。
河北、安徽、山东、深圳、合肥等省市均已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目录
2014年住建部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七是加快推进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以住宅建设为重点,抓紧研究制定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
施
1.6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2011年,沈阳市 创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
在城市二环区域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开发建设的项目, 必须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建设,项目装配化率需达到20%以上; 二环区域外的重点区域(商业聚居区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 的新开发建设的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建设,项目装 配化率需达到10%以上。
4
1.3 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的挑 战
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劳动力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招工难
人口红利 消失
建筑业、制造业等 传统劳动密集型 产业面临挑战
① 减少现场作业需要人工 ② 提高效率、节能环保 ③ 规范作业,确保质量和安全
装配式 工业化建造
如何应对? 产业升级
5
1.4 解决建筑业现状问题的途径:预制装配化建造
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 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
建筑业总产值 : 占GDP 的20%以上
建筑业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建筑能耗: 占32%国家全部能耗,是单项能耗最大的行 业
3
1.2 建筑业的现状
以现场建造为主,导致问题:
建造效率低 资源浪费 品质难以保障 对环境影响大
鼓励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住宅单体预制装配率(墙体、 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住宅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应不低 于15%(其中外环线以内区域的项目应不低于25%),住宅外墙采用预 制墙体或叠合墙体的面积应不低于50%,并宜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墙体。
2013年下半年,各区(县)政府应落实建筑面积不少于20%的装配式 住宅,2014年应不少于25%,2015年应不少于30%。
工法 技术培训中心
预制构件厂
专
专
专
专
业
业
业
业
施
安
运
机
工
装
输
电
队
公
公
公
伍
司
司
司
专
专
业
业
……
装
公 司
修 公 司
2.1.2 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
发展阶段
社会形态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高级阶段
社会化程度低 专业化分工未形成
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专业化分工合作
发展模式 工程总承包 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
研发设计+管理团队
传统 特点 方式 建造 问题
工业化 水平低
建造质量 难以控制
粗放式 建设
资源浪费 环境破坏
现场手工 施工为主
生产率低
预制 特点 装配化 建造
效果
建造质量 容易控制
部品寿命 提高50%
节约材料、 环保
工厂化 机械化
节材约10%
生产效率 提高30%
6
1.5 国家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2013.1.1):
PC
建 筑
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
术 交 流
2014-04
李 伟 兴
发展现状与相关技术
目录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模式及发展瓶颈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已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 五. 我司的工程实践及相关工作
1.1 建筑业的地位及影响
建筑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障 性住房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
预制外墙预制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面积,但不超过装配式住宅±0.00以 上计容建筑面积的3%。符合条件项目可申请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
1.6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浙江省的相关政策
到2015年,全省PC建筑开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PC率达到30%。 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确保一定面积比例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 采用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示范项目。 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
2.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出台政策,轻视企业支撑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但在推进过程中缺乏企 业支撑,尤其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的建设项目缺乏对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重视技术研发,轻视管理创新
近年来一些企业自发地开展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但忽视了企业的现代 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建立,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推动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预制装配技术;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 一体化的工业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
修。住建部,国家《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加强技术创新和任务”中第3项任务: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 结构件、部品的标准化 提高构配件工业化制造水平 鼓励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
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的施工代建模式。 以宇辉集团、中南建设集团等企业为代表。
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以中建国际、宇辉集团为代表。
2.1.1 工程总承包模式框图
设计公司 研发中心
工程总承包公司 (EPC)
具备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条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全 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建设。
凡在行政区二环内新开工的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必须实行全装修。
采用全装修的商品住宅开发项目优先参与各类工程建筑领域的评选、评优。
1.6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2013年上海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模式及发展瓶颈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已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 五. 我司的工程实践及相关工作
2.1 现阶段发展模式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多种发展模式并存:
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 以万科为代表(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
北京: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房和投资中心建设的保障房必须采用预制 装配式建筑。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
济南:工程招投标时,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的投标单位同等 条件下优先中标。优先返还或免收墙改基金及散装水泥基金。
河北、安徽、山东、深圳、合肥等省市均已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目录
2014年住建部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七是加快推进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建项目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以住宅建设为重点,抓紧研究制定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
施
1.6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2011年,沈阳市 创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
在城市二环区域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开发建设的项目, 必须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建设,项目装配化率需达到20%以上; 二环区域外的重点区域(商业聚居区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 的新开发建设的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发建设,项目装 配化率需达到10%以上。
4
1.3 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的挑 战
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劳动力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招工难
人口红利 消失
建筑业、制造业等 传统劳动密集型 产业面临挑战
① 减少现场作业需要人工 ② 提高效率、节能环保 ③ 规范作业,确保质量和安全
装配式 工业化建造
如何应对? 产业升级
5
1.4 解决建筑业现状问题的途径:预制装配化建造
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 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
建筑业总产值 : 占GDP 的20%以上
建筑业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建筑能耗: 占32%国家全部能耗,是单项能耗最大的行 业
3
1.2 建筑业的现状
以现场建造为主,导致问题:
建造效率低 资源浪费 品质难以保障 对环境影响大
鼓励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住宅单体预制装配率(墙体、 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住宅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应不低 于15%(其中外环线以内区域的项目应不低于25%),住宅外墙采用预 制墙体或叠合墙体的面积应不低于50%,并宜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墙体。
2013年下半年,各区(县)政府应落实建筑面积不少于20%的装配式 住宅,2014年应不少于25%,2015年应不少于30%。
工法 技术培训中心
预制构件厂
专
专
专
专
业
业
业
业
施
安
运
机
工
装
输
电
队
公
公
公
伍
司
司
司
专
专
业
业
……
装
公 司
修 公 司
2.1.2 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
发展阶段
社会形态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高级阶段
社会化程度低 专业化分工未形成
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专业化分工合作
发展模式 工程总承包 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
研发设计+管理团队
传统 特点 方式 建造 问题
工业化 水平低
建造质量 难以控制
粗放式 建设
资源浪费 环境破坏
现场手工 施工为主
生产率低
预制 特点 装配化 建造
效果
建造质量 容易控制
部品寿命 提高50%
节约材料、 环保
工厂化 机械化
节材约10%
生产效率 提高30%
6
1.5 国家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2013.1.1):
PC
建 筑
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
术 交 流
2014-04
李 伟 兴
发展现状与相关技术
目录
一. 建筑工业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目前发展模式及发展瓶颈 三.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技术 四. 已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 五. 我司的工程实践及相关工作
1.1 建筑业的地位及影响
建筑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障 性住房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
预制外墙预制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面积,但不超过装配式住宅±0.00以 上计容建筑面积的3%。符合条件项目可申请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
1.6 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浙江省的相关政策
到2015年,全省PC建筑开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PC率达到30%。 政府投资项目必须确保一定面积比例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 采用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示范项目。 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
2.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出台政策,轻视企业支撑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但在推进过程中缺乏企 业支撑,尤其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的建设项目缺乏对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重视技术研发,轻视管理创新
近年来一些企业自发地开展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但忽视了企业的现代 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建立,变成“穿新鞋走老路”。
推动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预制装配技术;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 一体化的工业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
修。住建部,国家《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加强技术创新和任务”中第3项任务: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 结构件、部品的标准化 提高构配件工业化制造水平 鼓励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