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1~2题。

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①生态旅游②生态住宅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详细分析:第1题,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

第2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A 2.C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详细分析: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为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4题,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是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3.C 4.B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青藏高原上空6.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详细分析:第5题,伍拉斯顿群岛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靠近南极洲,受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归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概述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①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②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②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①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②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二、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①依据:产生原因。

原生环境问题②分类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 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②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威胁生态平衡(2) 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①主要特点a.事故带有突发性。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人类与环境教案 湘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人类与环境教案 湘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人类与环境教案湘教版选修6本节重难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勾画相关知识点,预计时间15min2、依据学案,学生自主完成以下问题,预计时间15min①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能力,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②分析P15表格“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经历哪些阶段?不同阶段人类对自然态度如何?出现哪些环境问题?③人类怎样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呢?3、小组讨论探究:①分析P14图1-11,讨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学会运用结构图来掌握知识的技能;②自然生态有哪些价值?③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都是负作用吗?为什么?④为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我们就应该禁止开采矿产资源,这样做可行吗?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梳理知识的主要方法展示课设计展示重难点问题:预计30min1、指定某小组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说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体现哪两方面,其他小组可讨论补充。

2、指定某小组说出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然的态度及出现的环境问题,其他小组可补充。

2020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2020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草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
第十五页,共37页。
探究
探究(tànjiū)
(tànjiū)一

探究 (tànjiū)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解析:该题利用简单的同心圆图的形式考查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人类生 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生产活 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 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物输送给环境。 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 互相 制约、 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人类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则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与环境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如果人 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则会产生严 重的环境破坏,同时环境会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反作用于人类。
响的。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 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 断向前发展的。
第四页,共37页。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S 随堂练习
HONGDIAN NANDIAN
UITANG LIANXI



(2)A 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

;B 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
环境中去。
又要排放到
第十四页,共37页。
探究(tànjiū)
探究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1~2题。

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①生态旅游②生态住宅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1题,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

第2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A 2.C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解析: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为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4题,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是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3.C 4.B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青藏高原上空6.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解析:第5题,伍拉斯顿群岛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靠近南极洲,受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2019-2020同步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突破讲义: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概述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同步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突破讲义:第1章 第2节 环境问题概述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1.结合典型环境事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搜集最新事实材料,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3.通过新闻、网络查阅总结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2013年10月18日,北京多地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北京日前通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分为四个预警响应级别.最高级红色预警时,将实施面向全社会的“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停车、停课和冲洗道路”等“六停一冲"措施,以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造成的各种危害。

3.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2。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难点)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环境问题分类的方法很多,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种类成因问题举例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或自然因素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次生环境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中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问题能发生变化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1.下列环境问题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①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②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③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④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⑤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提示】①③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力引起的;②④⑤属于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同步课件:第1章 第3节 人类与环境

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同步课件:第1章 第3节 人类与环境
答案:(1)A (2)C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发展历程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环境问题也由区域性蔓延到全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反作用于人 类,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又使人类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认 识到人类只有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所以,善 待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下列人类活动,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是( )
A.退耕还草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伐薪烧炭
(2)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林木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列行为中,人与环境关系不和谐的是( ) A.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一起装袋放置垃圾箱 B.在旅游景区多设置垃圾箱 C.在城市的树木上设置一些人造鸟巢 D.在近海区域堆放人工鱼礁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课前自主预习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没能处理好 ①__人__类__活__动__与 ②_自__然__生__态__环__境___的关系而导致的后果。 2.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人 类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依 赖 于 ③__自__然__环__境__ ; (2) 人 类 可 以 ④__改__造__环境;(3)环境又⑤_反__作__用___于人类。
3.环境的反馈作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吗? 环境的反馈作用可分为有利于人类生活生产和不利
于人类生活生产两个方面,如植树造林后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修 建水库对河流径流的调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引起的温室效应 与酸雨等等。
4.阅读课本第 15 页表格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虑) (2)为什么要谋求可持续发展?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章整合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章整合

第八页,共15页。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
人类活动 废水 固体废弃物 CO2、CH4 等 废 氟氯烃等 气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乱垦
不合理 滥伐 的开发 植被破坏、污
染、滥捕等
出现的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 垃圾污染和危险废物转移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遭到破坏
酸雨蔓延
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森林锐减、水土流失
第五页,共15页。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续表 人口状况朝代区域 人口密度(人/千米 2)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每百年泛滥次数 5.7 10.3 37.5 37.5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 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 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 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本章(běn zhānɡ)整合
--11-
第一页,共15页。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第二页,共15页。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第三页,共15页。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例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河以其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浇灌了中华文明。但历代 以来,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洪水经常溃堤泛 滥。因此黄河曾被称为“中国的忧患”。20 世纪末,黄河下游连年断流,给下 游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仅据 1995 年统计,由于黄河断流给下游带来 的损失就达 60 亿元。黄河连年断流,最终是否变为一条“内陆”河流,已成为 世人关注的华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三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整合提升1.什么是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旅游活动三要素的关系是怎样的?2.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3.什么是旅游资源?4.旅游资源的特性是什么?5.旅游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6.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是什么?7.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景观的影响是什么?8.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是什么?9.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是什么?教材P 4~5活动本题属于实践性的题目,按照活动的要求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究旅游人群的旅游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他们倾向的旅游类型以及发展变化趋势,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1)周密计划,明确步骤调查活动一般要分三个步骤完成,如下所示:调查准备→实施过程→结果处理(2)选取对象,有所侧重不同的人群往往有不同的旅游需求,受到个人条件、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出游的次数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在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恰当的旅游人群。

例如,学生的旅游消费侧重于发展性消费,工作人员的旅游消费则是补偿性、发展性和娱乐性并存,退休人员以及其他不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的旅游消费主要为娱乐性。

(3)费时较多,课外进行旅游行为和旅游类型的调查,耗费的时间和人力较多,建议利用周日或假期等课余时间进行。

教材P19活动1.提示:红色旅游景点确定的原则:具有革命精神的承载体,如纪念地、标志物、博物馆等;具有感人的革命事迹。

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中“合理”的含义:最近,即路线以直、快捷为准;不重复。

开展本活动时,可以先开展调查,弄清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把它们标画在地图上,然后设计合理的路线。

2.红色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应分以下几项调查:(1)直接经济效益:调查游客人次,门票收入。

(2)间接经济效益:向游客出售当地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特色小食品以及开餐馆、跑出租等经济收入。

(3)社会效益:调查就业人数,包括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

(4)环境效益:生态服务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调查发展旅游业后,为环境的投资所得到的回报。

版课堂坐标地理湘教版选修六同步课件:第1章章末归纳提升

版课堂坐标地理湘教版选修六同步课件:第1章章末归纳提升

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所列项目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 ) ①铁矿石、水产品 ②煤渣、污水 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④植树造林、 治理污染 A.a① b② c③ d④ B.a① b② c④ d③ C.a② b① c③ d④ D.a② b① c④ d③
第二,人类与环境相互转化。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 能量、信息的不断交换,人体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因此与地壳中各种化 学元素平均含量相适应。人类种群在个体的生生死死与不息的繁衍中实现与环 境的相互转化。
当人类活动违背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人地关系趋于失衡、失调,于是 环境问题产生了。当人类活动的主观性与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一致时,人地 关系趋于平衡、协调,二者则共同向前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就是既相互统 一又相互对立的。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 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82021/11/182021/11/182021/11/18
人类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改造、保护环境的能力。虽然天然环境孕育了人 类,但它已不适合现代人类的生存发展。当代环境是人类对天然环境长期改造 的结果,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只有坚持规划、建设、维护、管理,人工 环境才不致荒芜。人类与环境就是这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离开其中一 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2)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 ) A.东南沿海的台风 B.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 C.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D.贵阳地区的“冬无三日晴”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课件: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整合

同步备课套餐之地理湘教版选修6课件: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整合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162021/11/16November 16,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162021/11/162021/11/162021/11/16
2.学校、机关、商业中心、公园等处的环境质量较好。因为这些地方的 大气、水等很少受到污染。而大型钢铁厂、化工厂、采矿区、垃圾场附 近的环境质量较差,水源和大气受污染较重。 3.报纸、电台、电视台、各级党政和环保部门、网络、新闻发布会、信 息公告亭等。 4.环境质量越好,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举例略。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62021/11/162021/11/1611/16/2021
教材P17 活动探究 1.增加喂养牲畜的数目。 2.同样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3.不会。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牲畜数量无限制地增加,牧场质量不 断下降,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并 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教材P4 活动思考 (1)(3)属于原生环境问题;(2)(4)(5)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理由略。 教材P14 活动探究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可以改 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而这时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说整台•迟故知新.章末整合提升I •环境的内涵是什么?2. 什么是自然环境?什么是社会环境?3•环境因素通常指哪些?4•环境质量的形成原因是什么?5•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分别是什么? 9•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II •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环境问题?12. 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措施有哪些?! ----- ■教材P3活动■-------------------------------1 •奥运会期间采取了以下临时减排措施:控制施工扬尘;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及废气排放。

这些措施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如天变蓝、水变清。

2•工业产生的废气影响大气质量,大气污染反过来也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区域环境质量。

3 •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大气环境质量,从环保局了解水质状况。

4•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根据身边实际情况举例即可。

! ----- ■ 教材P4活动(上)■-------------------------- 1(1) 、⑶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

(2) 、(4)、(5)属于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 ----- ■ 教材P4活动(下)■-------------------------------------- 1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又有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 ----- ■教材P9活动■-------------------------------1 •酸雨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②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④腐蚀建筑物;⑤危害人体健康。

2 •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的产生,因此世界酸雨分布区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

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

! ----- ■ 教材P14活动■ --------------------------- 1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漫长演化的结果,人类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要注意珍惜。

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表明,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科学发明,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两则材料表明人类与环境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 ------ ■ 教材 P i5活动 ■ --------------------------- 11.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由“自然之王”过渡到“自然之子”,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 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

2.如《孟子 梁惠王上》讲,“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

《淮南子》讲,“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这些古语都渗透了对大自然的利用与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思想。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1〜2题。

1. 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A •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 •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 .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 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①生态旅游 ②生态住宅 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第1题,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 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 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 的对立。

第2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A2.C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C . 土地荒漠化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 •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 •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 .农作侵入牧区B .森林锐减 D .矿产资源枯竭 )解析: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为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4题,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是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3.C 4.B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 .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青藏高原上空6.臭氧层位于()A •对流层顶部B .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 .高层大气中解析:第5题,伍拉斯顿群岛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靠近南极洲,受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影响。

第6题,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答案:5.B 6.C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污染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7〜8题。

7•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A .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解析:第7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8题,退耕还林、丘陵缓坡(小于18 °我国小于25 )修筑梯田、适度开采地下水均属于合理利用资源。

答案:7.B 8.D9•图中哪个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容量之下()A. AB. BC. CD.无法判断10. C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增大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自然下降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企业进行生产A .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B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自然环境容量之下。

第10题,读图可知,C时间点之后,经济持续发展,但环境污染程度下降,说明工业无害化技术在进步,环保投入在增大。

答案:9.B 10.C二、综合题(共60分)11.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家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图屮羔带尊淡朗乙甲匝水參地区的托殖业图屮羔带尊淡朗乙甲匝水參地区的托殖业(1)图甲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4分)⑵图乙中的组成要素与图甲相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分) ⑶图丙与图甲相比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如何?(3分)解析:图甲主要是由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图乙、 图丙皆是经人工改造的环境,只不过图丙说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答案:(1)组成要素有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 了自然环境。

(2) 图乙中出现了人工养殖场、船等,它们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 改造的社会环境。

(3) 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12 .阅读下面的一幅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该漫画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⑵漫画说明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人与人、个人与群体间的利益应如何调整?(6分)答案:(1)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能正确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任何人对待环境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环境,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会限于个人,而 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保护环境不仅需要个体和群体的努力,还需要区域之间、 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13.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 (2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通过光化 学反应使 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分解。

(6分)(3)此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2分)解析:(1)漫画反映出臭氧层遭到破坏。

(2)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向大科ft臨.大下天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平流层中的臭氧层。

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臭氧层遭到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

(2) 氟氯烃平流层臭氧(3)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系统和农林牧副渔业造成破坏。

14.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0分)(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⑵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答案:(1)主要环境问题:次生盐碱 (渍)化。

原因:经常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风沙危害 (风力的侵扰)。

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15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 农业方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 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依据材料一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3分)①回补地下水②地下热水③污水处理厂⑵结合材料一判断度假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3)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5分)解析:(1)结合图中字母及其指向箭头的内容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