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府之国”的酒文化与社会基层的酒德观(一)

合集下载

四川的酒文化.doc

四川的酒文化.doc

对酒当歌,祖上几何欧阳修说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觥筹交错,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大多和酒有解不开的情结。

陈年出佳酿。

历代文人寄情于酒,在今人看来无异于赵本山植入春晚的“1573”。

作坊都是同样的作坊,窖池也是大同小异的土坑,无论汉唐,无论明清。

老酒虽好,再显赫的祖上光荣,在市场经济语境里无非炒作的噱头。

酒同源,文同质。

求祖宗保佑,不如切实地酿出自己的品质来。

代言,谁最给力?以市场经济的视角回顾历史,历代文人可谓生不逢时,全凭个人嗜好免费代言,留诗若干,没换得半两酒钱,杯具啊杯具。

唐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对天下名酒记载道:“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剑南之烧春……”李肇虽籍籍无名,但足以令今天的剑南春梦回唐朝。

比较给力的是唐德宗。

《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皇帝与朝臣不谈公务,竟然商讨起“剑南烧春”的进贡事宜。

这才有了那句经典广告语: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

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对泸州老窖的代言比较含蓄:“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我悠思兮,落笔成赋。

”显然,司马先生对植入厂告不太感冒。

同样含蓄的还有开一代诗风的大诗人陈子昂。

他拿舍得酒的前身射洪春酒摆了一桌人情宴。

子昂赴东都洛阳诣阙上书时,设“金樽绮筵”,以春酒宴请故老,射洪春酒才得以名入京华。

反倒是诗圣杜甫老师,喝起酒来,全然不避广告之嫌。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老师自梓州游历至射洪,到金华山凭吊陈子昂,品春酒,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咏叹。

杜老师也许生活窘迫,走到哪儿,只要有酒喝,便有传世佳作。

好在没和厂家签下独家代言合同,少了程序繁缛的官司。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5月,杜老师从成都浮流东下,路过人才荟萃的古城泸州,寓居时日,把盏叙诗。

《泸州纪行》便是其间一首:“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成都酒文化是怎么样的

成都酒文化是怎么样的

成都酒文化是怎么样的成都酒文化是怎么样的成都酒文化你知道吗?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拥有一切酿酒的基础,加之当地的民风民情的彪悍,堪称是“巾帼不让须眉”。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成都酒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成都酒文化四川自古以来酿酒业发达,川人爱酒,饮酒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酒肆在汉代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可以佐证。

至唐宋以来,成都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酿酒业进一步繁荣,酿造出许多风格各异的美酒。

酒的品种、数量,都大大增加,歌馆酒楼,更是锦城特色。

从万里桥到青羊宫、浣花溪这20里的梅花香阵中,酒家林立,酒香阵阵。

酒家门前高飘着酒店的标志,吸引了无数的饮者和游人。

诗人墨客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许多著名诗人都喜爱成都的'美酒,留下了极多的赞咏,形成了巴蜀极为丰富的酒文化遗产。

说起酒来,我们自然会想到几个最出名的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茅台等等。

这几种酒可以说是在全国范围内知名的酒,比各地的地方酒高出几个档次。

其中前三个都是四川的名酒,业内人士都知道,造好酒最重要的是好水,只有有了好的水,才有可能造出好的酒,这么说,四川的水应该是最适合造好酒的了。

四川不只是出好酒,四川人的酒量也大。

在北方,多数省市出的是低度酒,在四川,低度酒是没有人喝的。

他们说,喝那样的酒还不如喝水舒服。

在四川的酒文化里理解了为什么有了李白的杯酒诗百篇,飘洒的浪漫,知道了为什么有了宋词中苏轼的豪放一脉,以致后世甚至无法借鉴,明白了为什么四川有那么多有才性的文人,产生那么多醉人的诗篇。

可能由于文化的原因,在山东,很少有女人能喝酒,也许她们的酒量也不小,但没有机会让她们展示,因为,在山东,传承几千年的孔子的儒家文化影响最深,她们这方面的才能从出生就被埋没了。

在四川,在酒文化上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女人常挂在嘴边的是“女人自带三分酒”,只要想喝,男人们多不是她们的对手。

把男人放倒以后,她们会说自己是闻着酒香长大的。

巴蜀文化—四川的酒与酒文化

巴蜀文化—四川的酒与酒文化

巴蜀文化—四川的酒与酒文化巴蜀文化—四川的酒与酒文化川酒史话天府之国的四川,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四川酿酒历史悠久,素有名酒之乡的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作为四川一大支柱产业的川酒,也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异彩,香飘海内外。

一、关于酒的传说与酒的起源酒是一种非常奇特而美妙的饮料。

世界上几乎没有不饮酒的民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那么,酒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开始酿造的呢?古书上说法不一。

较多的传说有两种:一是仪狄开始酿酒。

《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

”《战国策·魏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另一种传说是杜康发明造酒。

杜康何许人也?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陕西人,有人说是河南人。

有的说他来自民间,有的说他出身贵族。

《说文解字》则说:“少康,杜康也。

”少康是夏禹的儿子启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第五世君王,少康即杜康,那么杜康就是一个君王了。

杜康造酒的影响颇为深远,后来成了酒的代名词。

曹操在《短歌行》中曾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今日杜康酒,即由此而得名。

值得注意的是,许慎在《说文解字》“酒”条中,先说“古者仪狄作酒醪”,后说“杜康作秫酒”。

这就是说,仪狄在先,杜康在后。

仪狄造的“酒醪”,是一种汁滓混合的谷物酒。

杜康造的则是“秫酒”。

秫是高粱的统称,就是说杜康造的是高粱酒。

高粱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尤其含有少量单宁,是酒中芳香族物质的主要来源,所以高粱是一种很好的酿酒原料,四川的不少美酒如泸州老窖、五粮液、郎酒、剑南春等都是以高粱为重要原料酿造出来的。

既然仪狄造酒比杜康早,而仪狄又是夏禹的一个部下,那么,夏禹又是哪里人呢?在四川古史传说中,以夏禹为中心的传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禹生石纽。

《蜀王本纪》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

浅谈中国酒文化.doc

浅谈中国酒文化.doc

浅谈中国酒文化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底韵深厚的民族。

五千多年的泱泱历史长河中,酒文化却成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

酒文化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并开始。

作为一种集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于一身的特殊文化,酒,对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民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精神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关键字:中国酒酒文化影响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二、酒文化和中国封建政治由于使人亢奋和稀缺等特性,酒在远古属于奢侈品,最早酒被作为“通神之物”,是“圣液”,用于祭祀、庆典、战争等隆重场面。

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

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祭祀活动中,酒作为“超自然之物”,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

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令禁止“群饮”、“崇饮”,违者会处以死刑。

悲哀的是,这种神秘液体协助统治阶级一时,却不能使保佑他们一世。

统治阶级独占美酒的同时又陷入了自我迷醉,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直到毁掉了他们的江山。

杜甫在悲愤之极写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已经成为揭露古代统治者纸醉金迷、腐朽反动的千古名句。

三、酒文化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酒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酒文化论文2000字

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析中西酒文化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

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

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文化差异文化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

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

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

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传说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种植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

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从宗教方面来讲,基督教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

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

因此基督教将葡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

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

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

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

酒文化与道德传统酒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酒文化与道德传统酒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酒文化与道德传统酒德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and deep-rooted historical association with alcohol. The culture of drinking wine or liquor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 ceremonial, and even religious practices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wine culture and the moral tradition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known as "jiu de," in Chinese society.1. Historical Origins of Wine Culture in ChinaThe origins of wine culture in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It is believed that Chinese people started making alcoholic beverages as early as the Neolithic period, using various grains and fruits as ingredients. Over time, the brewing techniques evolved, and different types of wine were developed, each with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brewing methods.Wine culture flourished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where it became an essential part of religious rituals and royal banquets. The consumption of alcohol was not only seen as a way to enjoy oneself but also as a means of establishing social connections,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promoting harmony among individuals.2. The Significance of Wine Culture in Chinese SocietyWine culture holds immense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society. It serves as a medium for social bonding, establishing trust, and building relationships. Drinking together fosters a sense of camaraderie and helps to ease socialtensions. For centuries, wine has provided a platform for people to connect, resolve conflicts, and celebrate memorable occasions.Moreover, wine culture has a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y traditional herbal remedies involve the use of alcohol as a solvent for extracting and preserving the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plants and herbs. Wine is considered to have medicinal qualities that can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promote digestion, and even relieve pain when consumed in moderation.3. The Concept of Jiu De - Moral Traditions of AlcoholIn addition to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concept of "jiu de" plays a vital role in Chinese society. Jiu De can be translated as wine virtue or moral tradition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These ethical principles guide individuals on how to consume alcohol in a responsible and respectful manner.Jiu De emphasizes moderation in drinking, discouraging excessive consumption that may lead to intoxication or irresponsible behavior.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elf-control and the need to refrain from excessive indulgence in order to maintain one's dignity and integrity.Furthermore, Jiu De promotes the practice of drinking alcohol as a way to show respect, fellowship, and hospitality. In Chinese culture, serving and toasting alcoholic beverages is considered a gesture of goodwill and respect towards others. It reflects the values of generosity, harmony, and mutual trust.4. The Preservation of Wine Culture and Jiu DeAs China undergoes rapid modernization, the preservation of wine culture and the moral traditions of Jiu De fac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drinking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excessive drinking habits pose a threat to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consumption.Efforts are being made to promote responsible drinking and preserve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wine in China. Public awareness campaigns,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cultural events are being organized to instill the values of moderation, respect, and social harmony associated with drinking. Additionally, integrating wine culture and Jiu De into formal education and social norms can help reinforce their importance in Chinese society.In conclusion, wine culture and the moral traditions of Jiu De hold immense importance in Chinese culture. The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ocial interactions, religious practices,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even personal development.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se traditions is crucial to maintaining the cultural integrity and moral fabric of Chinese society. By upholding the values of moderation, respect, and fellowship, wine culture can continue to enrich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and foster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品酒论道

品酒论道

品酒论道(一)酒与德常言道:文有文德,武有武德。

饮酒自然有酒德。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古代饮者就注重酒德,这是我国之所以没有饮酒成为社会公害的关键所在。

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王朝失败于酗酒,第一次提出饮酒要限制的主张。

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酒有了鲜明的个人见解“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喝不少酒,但应以不酒为限。

当时的“君子”对饮酒的态度是“酒以成礼,不继为谣,义也,这里的“谣”是指饮酒过量,为了保持酒德,古人还专门制定“酒礼”,《礼记•乐记》中说到:“一献之礼,其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备酒祸也”。

这里说的是在繁冗的礼仪中,采取延长每喝一盅酒的时间来防止酒祸。

当时饮酒之礼规定的很具体,规定能饮酒的人,可以饮,不能饮酒的人,可以不饮,决不可以强灌,要做到不沉不湎,饮而成欢,不生是非。

更有趣的是在酒席上,为防止有人不遵酒德,还采取处罚的手段,如果有谁喝醉出言不逊,或随意骂人,失态损德,就罚他上交无角的羚羊,就连饮酒之器也在警示人们节制饮酒,如用来罚酒的斗制作人形,意在提醒酒友不要重蹈国君酗酒而亡国之后尘。

为了提醒酒德,周代曾专门设置一种叫“萍氏”的官职,督察提醒人们饮酒必须谨慎有节制。

另外,古人反对在夜间饮酒,明代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这大概是觉得夜幕下饮酒最容易超过酒德之轨或是情不自禁违背“酒后不可色”的行为规则。

前秦苻坚的黄门侍郎赵整目睹苻坚与大臣们终日泡在酒中,就写了一首劝戒的《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纣丧殷邦、桀倾夏国。

由此言之,前危后侧”。

以前人酗酒亡国之例警训苻坚,使之反省而接受这一劝谏。

对一些执迷不悟的酒徒,古人习惯以形象实例规劝从酒德。

元朝名相耶律楚材一天指着酒槽对酗酒无度的元太祖说:“这是铁器,都被酒腐蚀得这个样子,更何况人的五脏?”,陶渊明的先祖陶侃也是个酒瘾君子,但他根据自己的酒量,定下标准,从不喝醉,有一次,他和殷浩一起喝酒,不觉兴至限量,本可在喝一点也不醉,但他却说:“年少时尝试之”。

中国的饮酒文化-精品

中国的饮酒文化-精品

礼仪/饮食礼仪中国的饮酒文化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酒有少量的果酒,主要是以粮食原料酿制而成的,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这成为东方酿酒业的典型代表。

近代以来,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之一。

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

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

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

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

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总之,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

中国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 ,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国酒文化论文西南交通大学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期末论文简论中国的酒文化年级:2014级学号:2014115069 姓名:汤逸琳专业:汉语言文学2015年6月摘要:中国自古便是一个酒的国度。

酒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

酒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酒,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化历史,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

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绵长的酒文化,已经流进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流进人们的文化精神深处。

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

关键词:酒、酒文化、历史起源、影响。

一.酒现代科学对酒的定义: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成了酒香浓郁的酒。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量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最容易发酵成酒。

二.中国酒的起源从先秦编年史《春秋》起,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也记载有关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

在这些史籍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关于酒的故事,但都没有记载酒是怎么发明的。

对于酒的发明人传说甚多,综合起来,这些记述主要有下面几种。

1. 上天造酒说自古以来,中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常常把不能解释的现象归为上天的杰作,这是很常见的事情。

2. 杜康造酒说最流行的说法是,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造酒的方法。

由于生活中偶然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感,这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杜康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真可以称为及时启动创作灵感的发明家。

酒德与酒礼仪文化

酒德与酒礼仪文化

酒德与酒礼仪文化历史上,儒家思想被视为正统的治国安邦观,酒俗也受到儒家酒文化观的影响。

儒家讲究‘酒德’二字。

“酒德”一词,x,最早出现在《尚书》和《诗经》,意思是饮酒者要有德,不能像王那样“颠覆爵德,浪费在酒上”。

《尚书酒诰》中,儒家的酒德集中体现,即“只为祭祀而饮”(祭祀时才可饮);“无驿酒”(不要经常喝酒,平时少喝酒省吃俭用,生病时才喝);“举行集体喝酒”(禁止人们聚集喝酒);“不要放纵”(不要喝太多)。

儒家不反对喝酒,用酒祭神,为老人服务宾客,都是美德。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古代已经形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礼仪。

有时候这种礼仪很繁琐。

但是,如果你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不遵守,你将被怀疑犯了叛乱罪。

因为喝多了,控制不住自己,容易闹事。

制定饮酒礼仪非常重要。

明代袁宏道见饮酒者饮酒不守酒礼,深感长辈的责任,于是从古籍中搜集了大量资料,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觞政》。

虽然这是为喝酒的人写的,但对于普通的喝酒人也有一定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饮酒有以下礼仪:与主人和客人喝酒时,要互相鞠躬。

年轻一代在长辈面前喝酒,通常要先鞠躬,然后坐在第二个座位上。

只有长辈吩咐晚辈喝酒,晚辈才能举杯;长辈杯子里的酒还没喝完,晚辈不能先喝完。

古代饮酒礼仪大约有四步:拜、祭、吐、死。

首先做一个崇拜的手势,表示尊敬,然后在地上倒一点酒,为大地的肥沃之德献上感谢;然后品尝美酒,赞美它,让主人开心;x向后靠在杯子上。

宴会上,主人会向客人敬酒(称赏),客人也会回敬主人(称易),敬酒时还会说几句祝酒词。

客人之间还可以互相敬酒(称为旅游奖励)。

有时我不得不轮流向人们敬酒(称为走酒)。

敬酒时,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都要“避开桌子”站起来。

普通吐司是三杯。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中,除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一般不喝酒外,其他民族都喝酒。

饮酒的习俗在各民族中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1。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论文摘要:酿酒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自酒出现后,便与生活紧密相连。

从文化意义上说,酒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一方面,酒是物质的饮料,另一方面,酒承载了中国乃至于世界精神的心理诉求。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诗文,科技,艺术乃至于安邦治国的道理,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酿酒酒文化安邦治国组成部分1、中国酒文化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

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中国酒的渊源比诗要早。

今天我们主要讲唐诗和酒文化的融合,对于酒的渊源只能大致描述一下,中国的酒文化一点也不比诗歌逊色,无论是对生活、某某某治、历史的影响,还是对华夏文化特别是诗歌的贡献,完全可以和其它文化媲美的。

溯本求源,酒的历史从尧舜以前就开始了,其中就有上天造酒说,星象文化中的28星宿中就有酒旗星,传说是专管造酒的酒神。

在《周礼》中有记载,距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不可谓不古老。

再有几种则是:(1)“猿猴造酒说”,(2)夏禹时代的“‘仪狄’造酒说”,(3)相比之下后来杜康造酒的传说记载更详,更可信一些。

一般来说,关于酒的起源比较通行说法是,猿猴在山中造出了果酒,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粱酒的创始人。

四川的酒文化范文

四川的酒文化范文

四川的酒文化范文四川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之地,素有“江河百酿、聚集天府”之称。

被视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的泸州老窖的诞生地就在四川,而且这里还拥有众多的酒文化传统和底蕴。

四川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一千余年的西戎时期,四川地区就开始酿造酒了。

四川的酿酒技术在唐代更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酒产地之一、当时就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句:“酒儿不用梅兰竹,天地间有蓬莱山。

”这是形容四川的酒如此之好,不需要遮掩的彩蝶花香,自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四川地区的酿酒工艺独特,有着自己的特色。

泸州老窖是四川最著名的酒品牌之一,是中国的白酒产业的代表。

泸州老窖是以高粱为主料,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经过发酵、蒸馏、陈酿等多道工序制成的。

这种白酒色泽金黄透亮,香气纯正浓郁,口感醇厚悠长。

泸州老窖是四川酒文化的一张名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四川的农村地区,酒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当地的农民在农忙时节,常常把酒作为劳动和庆祝的方式。

他们认为,酒能够帮助他们排解疲劳,增加体力,并且可以提高食欲和消化功能。

在农民的生活中,酒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

不论是家庭聚会还是邻里欢聚,少不了一壶好酒。

在这里,酒代表了亲情、友情和乡情。

四川的酒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的酒产业也逐渐向多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白酒之外,四川还涌现出许多新的酒品牌和种类。

比如,在四川成都,兴起了一股以酒吧文化为主导的潮流。

成都的酒吧街区是四川年轻人最喜欢的夜生活场所之一,这里有各种风格的酒吧和酒廊。

年轻人们可以在这里畅饮,品尝各种口味独特的调酒和鸡尾酒。

这种新形式的酒文化为四川的酒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四川的酒文化还反映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

四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而在四川的饮食中,酒更是不可或缺的配角。

四川人喜欢在饭菜中加入一些适量的酒,以增加菜肴的鲜味和风味。

著名的四川火锅更是少不了一杯烈酒的陪伴。

四川的酒与酒文化

四川的酒与酒文化

四川的酒与酒文化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素有“中国第一风味之乡”的美誉。

四川酒是四川特产中的重要代表,培养了地道的酒文化。

四川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体现了四川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豪放的个性。

四川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蜀文明。

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酿造和饮用酒。

在《尚书·禹贡》中就记载着“著于锜,盛于汉”。

锜即是酒坛,汉是盛酒的器皿。

这说明当时的四川人已经开始运用锜和汉来储存和享用酒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的酿酒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四川酒以浓香型白酒为主要代表,主要有泸州老窖、剑南春、陈年花雕等。

其中,泸州老窖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酒品牌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酿造工艺,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剑南春则是四川另一知名白酒品牌,以其高雅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享誉全国。

陈年花雕是四川的传统名酒,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酒体颜色红润,香气浓郁,口感独特,深受四川人的喜爱。

四川酒的特点在于酒体醇厚、香气浓郁、口感柔和。

这与四川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四川位于亚热带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拥有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这为四川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四川地势复杂,地域广阔,土壤肥沃,适宜种植高粱、大米等酿酒原料。

这样的地理优势为四川酒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川的酒文化也体现在酒的饮用方式和相关习俗上。

四川人爱酒,酒是四川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喜庆的婚礼、团圆的年夜饭,还是朋友之间的聚会,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川的宴席讲究热烈和乐观的气氛,酒杯不停,敬酒致辞慷慨激昂。

四川人喜欢三杯两盏,痛饮的场面常常让人震撼。

而且,四川人还有着丰富的饮酒礼仪,如敬酒时要一手提着酒杯,用另一只手将领酒杯的手臂绕过,在眼睛看着被敬酒人,要保持笑容并行酒令等。

此外,四川的酒文化也表现在酒节和酒艺上。

四川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样的酒节,如泸州旅游·动感金酒节、乐山贡酒文化节等。

关于中国文化酒与酒文化之思辨-酒类精选全文完整版

关于中国文化酒与酒文化之思辨-酒类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关于中国文化酒与酒文化之思辨俯察当今知识经济的社会,在我国酒业界正涌动着一股评论“文化酒”和探索“酒文化”的热潮。

应当说,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发展,出现这一现象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对国酒的宣传与营销更是大有裨益的。

自古以来,卖酒吆喝酒,几成定律。

但如今,高明的营销商绝不肯就此打住,而是充分施展其聪明才智,有的放矢,千方百计地制造文化酒广告宣传和酒文化新闻炒作的攻势。

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大致有: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以屈求伸、声东击西等,以达到最终将产品售卖出去的目的。

中国酒界发展至今,归纳起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也就是: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品牌酒、文化酒。

“酒文化”这一概念,则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先远教授首先提出来的。

从概念上讲,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

狭义的酒文化主要是言传身教,缺乏理性的指导。

“主导白酒消费的是文化。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茅台”总经理袁仁国的《迎接文化酒时代的春天》一文的发表,更像是中国酒业市场进入酒文化竞争的宣言书。

自此,各个酒企业先后开展起了酒文化营销活动。

“酒文化营销”就是酒企业尽可能地寻找充足的理论根据,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与文化宣传,赋予产品以文化个性,以期达到让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知、认可并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实现其产品销售的目的,增加销量。

换言之,它是一种将产品推荐给消费者的营销宣传新方略。

可以说,酒文化营销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营销,是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酒文化营销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中在广大消费者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情感”氛围,是酒文化营销的基础。

而酒文化的打造、宣传又成为了酒文化营销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天府之国”的酒文化与社会基层的酒德观(一)
论文关键词酒文化:酒德观论文摘要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

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

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我国是世界三大酒系之一——白酒的发源地,中国的曲药酿造技术和酒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着杰出的贡献,被称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酿酒业。

如果说中国酒文化是一曲旋律优美的交响乐,巴蜀酒文化则是其中一篇最动人的乐章。

这从历代巴蜀名酒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届酒类评比中可见一斑。

距今四千余年成都宝墩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以及其后三星堆与彭县竹瓦街出土的精美青铜酒器,无不表明古蜀先民很早就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

西汉之时,四川酒便以文君当垆的典故引人入胜,汉代的画像砖更是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四川酿酒业的发展盛况。

唐代“剑南之烧春”被作为宫廷御酒,至此,四川酒跻身于华夏名酒之列。

建国以后,四川酿酒业获得空前发展,成为全省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对全省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酒类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一席。

四川名酒之多为全国之冠,享有“六朵金花”的美誉。

时至今日,四川白酒业仍居行业领先地位。

四川酿酒自古兴盛,酿酒的原料、水性、土质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酒乡的四川人,在长期生产酒、消费酒,全方位地与酒打交道的过程中,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年之中,无论是建房起屋,还是婚娶丧葬、祝寿请客乃至饯别,酒都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每逢祭祀、节庆、游赏,酒的需求更甚。

除夕之夜,合家欢聚,有“团年酒”;正月里亲朋好友聚会,有“请春酒”;端午节为图吉利,要喝“雄黄酒”;九九重阳节,成都人要到望江楼或城内之鼓楼蒸酒;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要用酒祭灶。

此外,还有“寿酒”、“婚酒”、“送亲酒”、“满月酒”等等,数不胜数。

可以说,四川人举宴必酒,逢会必酒,会友须酒,待客须酒,就连平时宴请客人,不叫“请吃饭”,而是“请吃酒”。

此外,巴蜀地区世代居住着彝、藏、羌、土家、苗、回、纳西、傈、布依、满、傣、蒙古等众多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酒习俗,其丰富多彩的饮酒风俗给巴蜀酒文化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

彝族谚语说:“汉人贵茶,彝人贵酒。

”“为人不喝酒,白来世上走。

”酒被彝民当作敬献英雄的琼浆,知心相遇的桥梁。

藏族同胞普遍好酒,尤为喜爱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庆佳节,欢呼胜利,嫁娶迎接,至友团聚,别离饯行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羌寨是充满酒香的世界,男女老幼几乎无人不喝咂酒。

土家人平时用咂酒驱除疲劳,客人来时就用其招待,直到酩酊大醉为止。

苗族同胞除饮咂酒外,还酿糯米酒、黄谷酒、玉米酒等,祭祖庆丰收,佳节喜事都喝酒。

迎客有“迎客酒”,招待宾客有“交杯酒”,送客有“送客酒”。

情真意切,叫人不得不喝。

纳西族是豪饮的民族,而且能自酿水酒和白酒。

傈僳族男女老幼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水酒,其待客的最高礼节是饮“双人酒”。

饮酒时,由主人斟好大婉酒,主客各一手捧住酒碗同时饮下,表示宾客之间亲密友好,情谊深长。

悠久的酿饮历史,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使四川人不但与酒结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嗜酒成癖。

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对四川省21个市、州中30个乡镇和30个街道的15岁以上城乡居民共10277人的饮酒状况进行了调查。

其中经常饮酒的为12.5%,男性经常饮酒的为22.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年初,中国保健协会发布了《2007年度关于四川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的调查报告》,四川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6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95克,超出了国际及我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中国保健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根据调查,四川大多数饮酒者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如果以100
分为满分,63.02%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得分在59分以下,属于亟待加强科学饮酒观念的人群;60~74分之间的有30.70%,属于科学饮酒观念有待提高的人群;75~89分之间的人群只有6.14%,属于需要养成良好饮酒习惯的人群;90~100分的人群仅有0.14%,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

佳酿之乡的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与酒结下了深厚情缘。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多,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和手段,在庆功祝捷、结婚祝寿、签字立约、团圆接风等比较隆重的场合往往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而酒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了相当作用。

然而,在不少地方的一些部门,变质的官场酒局应酬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空耗了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必然会产生误导,使下属视应酬为“工作”而仿效之,渐渐疏于职守,正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极易扭曲工作作风滋生腐败,从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不但普通群众上门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即使是下级党委、政府到上面去办事,也不容易。

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易于解决。

于是,为了今后到上面办事容易点儿,下级干部则充分利用请客吃饭这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来,就赔着笑脸来接待应酬。

结果,筷子一举,酒杯一端,谈笑之间很多成问题的问题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均能迎刃而解。

人们在酒局社交中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形成酒桌上的熟人同盟,所以才有了一切情谊尽在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事儿要酒局,没事儿更要酒局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表达。

不可否认,在社会生活中,酒局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许多由专业领域和正式组织领域中产生的原则和制度有一部分被熟人社会中的关系网所战胜,这种强化力量使得酒局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酒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

从“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常喝嫌少,人才难找;……”、“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提升”等调侃、夸张的顺口溜中,多多少少反映了部分基层单位官场酒文化中的不正之风。

但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应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众抱怨,严重损耗了工作精力和身体健康,影响了干部形象。

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酒桌上不分彼此,公事就很难做到公办。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

一些基层干部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情变自然地大于法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豆腐渣工程”、“虚假数字”通过了;不该拨付的款项划出去了;一些“歪”干部提拔上来了……甚至邪念、色欲、胆量也随着酒气的升腾而冲向脑门,于是乎在头重脚轻、歪歪斜斜、晕晕乎乎之时干出了违法乱纪的傻事、坏事。

针对这一状况,有人提出“禁酒”,一些单位明令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

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些干部还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部属请,不喝容易脱离群众;下乡下点,不喝怕被人家猜忌。

更何况,“酒桌能搞调查研究,喝酒可以摸到实情”。

理由既如此堂皇,焉有不大喝特喝之理?!少数基层干部更是把陪领导喝酒作为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不惜“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群众背靠背”。

某些基层单位酒风仍然长盛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