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分析法

合集下载

酶学分析技术范文

酶学分析技术范文

酶学分析技术范文酶学分析技术(Enzyme Assay Techniques)是一种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酶活性的方法。

酶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化学、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酶学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光度法。

光度法基于酶催化反应产生物质的颜色变化,并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酶活性的方法。

典型的酶学分析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测量指标是酶促反应后产生的NADH或NADPH的浓度。

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异,可以计算出酶的催化速率。

其次,酶学分析技术中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是荧光法。

荧光法基于酶催化反应后产生荧光分子的原理,通过测量荧光信号来确定酶活性的方法。

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检测低浓度的酶活性。

常用的荧光剂包括荧光底物和荧光探针,可以通过酶催化反应后的荧光信号强度或颜色变化来确定酶活性。

此外,酶学分析技术中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方法,例如比色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比色法通过测量反应物质的颜色变化来确定酶活性,常用的比色剂有碘化钠、邻联二硝基苯胺等。

电化学法基于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变化来确定酶活性,常用的电极包括氧化还原电极、工作电极和对比电极等。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酶催化反应产物的质荷比来确定酶活性,可以用于分析复杂的代谢途径和检测微量物质。

总的来说,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酶的活性和底物/产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酶的催化机制和生理功能。

酶学分析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酶的活性、底物和产物的含量,还可以用于筛选和优化酶的性质,例如通过变异酶突变、构建重组酶等方法。

此外,酶学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生物工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总结起来,酶学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酶活性的重要方法。

其原理和实验步骤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光度法、荧光法、比色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了解酶的催化机制、优化酶的性质,以及在药物研发、生物工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

酶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

酶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

酶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酶是一种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细胞和生物体中,对于保障生物体代谢正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酶的结构和功能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课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酶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

酶的结构分析方法酶的结构分析是了解其结构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的酶结构分析技术有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

1.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酶结构分析技术,利用X射线对酶晶体进行衍射研究,可以分析出酶的三维结构信息。

这种技术对晶体的质量和组分要求甚高,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收集、计算及分析,但是得到的结果非常精确。

近几年来,软件自动化工具的发展,使得这一技术能够自动进行晶体处理和数据分析。

2.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技术,它可以分析出分子的三维结构、动力学以及反应机制等多种信息。

在酶的研究中,核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小型分子和部分较小的蛋白质。

但是,核磁共振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瓶颈,比如分子体积较大时,数据收集时间较长,难度也较大。

除以上两种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新技术在逐渐成型,比如电镜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等,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酶的结构分析手段。

酶的功能分析方法酶的功能分析是了解其催化作用的手段,目前主要的酶功能分析方法有比较法和定量法等。

1. 比较法比较法是酶功能分析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含有同类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酶之间的催化差异,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验室使用的优点。

但是该方法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并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以确保比较的可靠性。

2. 定量法定量法是另一种酶功能分析方法。

以酶催化的产物或底物的变化量作为酶活力的定量指标,从而了解酶的功能。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也是目前常用的酶活力检测手段之一。

除以上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酶功能分析手段正在被不断研究和发展。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 掘代谢物与生物体生理状态之间的关联。
结果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理解和解 释。
03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
术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准备

选择特异性针对目标代谢物的酶,确 保酶的纯度和活性。
底物
准备目标代谢物的标准品和待测样品, 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
酶与底物的结合
酶具有特异性,能够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引发催化反应。
3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
酶催化反应遵循米氏方程,反应速率受底物浓度、 酶浓度、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代谢物检测原理
代谢物的提取与纯化
从生物样本中提取代谢物,并通过适当的纯化方法去除干扰物质, 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06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
术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方向
高通量分析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将更加注 重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分析方法开发,以满足 大规模样本分析的需求。
多组学整合分析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将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 技术进行整合,以全面解析生物体的代谢调控网络。
结果解读
结合实验目的和背景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代谢 物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04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
术应用实例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对体液(如血液、 尿液)中特定代谢物的 酶法分析,可以辅助诊 断某些疾病,如糖尿病、 肝病等。
药物研发
利用代谢物酶法分析技 术,可以研究药物在体 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 物,为新药研发提供重 要依据。

8酶法分析

8酶法分析

下图是根据反应前后酶反应体系的吸光度或荧光 强度的总变化,测定产物(或底物)的量。 (1) CA、CB和CC 3个底物浓度对吸光度 变化的影响,吸光度最 初变化快,以致反应在 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此 方法仅需知道最初和最 终吸光度; (2)根据(1)中的数 据,得到底物浓度和吸 光度总变化的相关图
终点法的优点

该法的原理是
SOD亚硫酸 盐氧化酶
存84天。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 灵敏度测定法
8.2.2
A+B C+D A+Y C+X • 如果待测底物A的量极微,无法直接测定时,可 将以上两式偶联,构成一个酶反应循环系统,将 A的产物C再变成A,如此经过多次循环,产物 D的量将随反应时间不断积累而增多;如果选择 适当的反应条件,在一定时间后使循环反应停止 时,D的生成量将与被测物质A的最初浓度成比 例。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微量物质A,经过循环 反应后,通过测量D就能定量微量的A。
(4)选用乙酸萘酯作为底物
• a-乙酸萘酯+水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萘酚+乙酸 固蓝B 显色产物
• 在68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检出限在 mg/kg级别。不可检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法分析技术的种
类及其基本原理
龙肇. 马硕
8.2 酶法分析技术
8.2.1 多酶偶联测定法 8.2.2 通过酶反应循环系统的高灵敏度测定法 8.2.3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8.2.4 酶标免疫检测法 8.2.5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食品酶学分析中采用终点法所需 要的某些酶的浓度
底物 葡萄糖 甘油 尿酸 延胡索酸 酶 已糖激酶 甘油激酶 尿酸氧化酶 延胡索酸酶 Km 1.0×10-4(30℃) 5.0×10-5(25℃) 1.7×10-5(20℃) 1.7×10-6(21℃) 酶浓度 /(IU/L) 1.67 0.83 0.28 0.03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酶法分析是一种通过酶的催化活性来测定样品中特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它基于酶与底物之间的专一性结合和催化活性,利用底物的转化率与被测物质的含量成正比的原理进行分析。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酶的选择性: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转化为特定的产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特异性分析。

•底物浓度与酶催化率的线性关系:酶活性与底物浓度呈线性关系。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的催化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而当底物浓度较高时,酶的催化率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

•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测定底物消失速度、产物生成速度或酶底物复合物的稳定性等指标来确定有关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 酶法分析的应用酶法分析由于其高度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性,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物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领域。

以下是酶法分析的几个主要应用:2.1 生物医学领域酶法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常被用于检测血液、尿液和其他生物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葡萄糖、胆固醇、尿素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2.2 食品安全领域酶法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防腐剂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酶法分析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2.3 环境监测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酶法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监测。

通过测定水样、大气样和土壤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4 药物研发与生产领域酶法分析在药物研发与生产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纯度、活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酶法分析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以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简议酶分析法

简议酶分析法
含量。
在一 定 的条 件 ( p 值 和 温 度 ) 如 H ,测 定 反 应 的初 速率 ,而 反应 的初 速率 与被测 物质 的浓度成 一 定 比例关 系 ,因而 可通 过反应 的初 速率来 计算 ,或
用标 准 品对照 来计算 待测 物质 的量 。
方法 有 ,利用 待测 物质作 为酶促 反应 的底物 的 测定 法 ;利用 待测 物质作 为酶 促 反应 的辅 酶或抑 制
增 加或减 少 。包括 有紫外 一可见分光 光度 法 、荧光 分 析法 、酶偶 联测 定法 。 取 样测定 法 。将酶 和底 物混合 后 ,反应一 定 时
Me i a u p n 1 2 No 1 d c lEq i me tVo . 4, . 2
3 2
问 ,然后 停止 反应 ,定 量测定 底 物减少 或产 物生 成
行酶 活力 的测定 。酶 活力测 定还 可用 于评价 产 品原 料 的质量好 坏 。 3 酶活力 测定 的方法 。 .2
条 件 和测 定 方法 。
2 .2 特 征 。
选择性高。原则上 讲 ,一般 酶 只催 化一种 反 应 ,或者说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化合物或对特定的 化学键起作用。 灵敏度高。一般可测到 1 一m lL 0 o 。如与荧光 / 法联用,可高达 1 m lL 0 o 左右。 / 反应速度快 ,条件温 和。大多数 酶促反 应在
酶 是高效 、高度专 一 的生物催 化剂 ,它 和生命 活 动 密 切相关 。酶 主要 应用 于 :制造某 些产 品 、去除某 些 物质 、识别 某种 化合 物 、测 定某 种物 质 。酶分析 法 是其 中的重 要 内容 ,作 为 一项 公 认 的分 析技 术 , 正 在临 床诊 断 、食 品加 工发酵 、药 品生 产等方 面 广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概述酶法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利用酶在特定条件下对物质的特异性催化作用进行定量测定。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因此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 基本原理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酶催化底物与受体结合生成产物的特性,通过测量产物的数量来间接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酶的选择性不同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结合和催化能力不同,可以选择与目标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的酶作为分析方法的基础。

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可以用于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2.2 底物与酶的反应底物与酶结合后形成底物-酶复合物,酶催化底物发生特定的反应,生成产物。

产物的数量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可以通过测定产物的数量来间接测定底物的含量。

2.3 受体结合和信号转导酶催化底物生成产物后,产物会与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

这些信号转导过程可以通过荧光、吸光度、电化学或其他方法进行检测和定量。

3. 应用领域酶法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医学诊断酶法分析在医学诊断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例如,测定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酶(如谷丙转氨酶)可以评估肝功能的健康状况;测定血液中特定酶的活性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某些疾病。

3.2 食品安全酶法分析可以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催化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例如,测定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3.3 环境监测酶法分析可应用于环境监测,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土壤中的重金属、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等。

通过测定目标分子的含量,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

3.4 生物工程酶法分析在生物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测定酶的活性可以用于评估工程菌株的合成能力,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4. 优缺点酶法分析作为一种生化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进行低浓度目标物质的检测。

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酶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利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反应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本文将介绍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 酶的特性与原理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被消耗。

它们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对特定的底物进行反应。

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且受到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常,酶分析法的原理基于底物和酶的反应产生的物质的可测量性。

常见的酶分析方法包括酶反应动力学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3. 酶分析方法的应用3.1 酶测定法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酶测定法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酶活性测定:通过测量酶催化底物转化产物的含量变化,可以确定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活性。

•代谢物检测:许多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特定的酶催化反应转化成可测量的产物,从而快速检测和定量代谢产物的含量。

•蛋白质定量:一些酶能够特异性催化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测量酶反应产生的物质的含量变化,可以间接地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3.2 酶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酶分析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许多疾病都伴随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通过测量酶反应产物的含量变化,可以快速检测和诊断疾病。

•药物测定:酶反应可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例如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以指导药物治疗。

•免疫学研究:酶与抗体结合的酶联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可以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4. 酶分析法的优缺点酶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高灵敏度:由于酶对底物的专一性反应,酶分析法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底物。

•高选择性:酶对于特定底物的反应非常特异,可以避免其他杂质的干扰。

•快速和简便:酶分析法通常具有简单的操作步骤和快速的反应速率。

然而,酶分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受环境条件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受到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的比活力也称比活性,代表酶制剂的纯度,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 有的活力单位数。对同一种酶来说,酶的比活力越高,纯度越高。
第一节 概述
二、酶促反应条件 选择酶反应条件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待测定的酶分子都应 该能够正常发挥它的作用。这就是说,反应系统中除了待测定 的酶浓度是影响速度的唯一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处于最适于酶 发挥作用的水平。确定反应条件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底物 2.pH 3.温度 4.辅助因子 5.空白和对照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适用于制药类专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物分析基本知识 第三章 生物药物的检查法 第四章 生物检定法 第五章 免疫分析法 第六章 电泳分析法 第七章 色谱法 第八章 酶分析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九章 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一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核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三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四章 药物制剂及工艺用水的分析 第十五章 基因工程药物分析 第十六章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方法与应用
(8-2) 式中,V为测定时的反应速度,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按 反应速度定义:
(8-3) 式中,t为反应时间,k为正反应的速度常数。
第一节 概述
将上式进行积分得:
(8-4)
(8-5)
式中 为初始底物浓度,在半对数坐标纸上, 与t之间呈直线关系,已知t与 , 即可求得 ,并可计算速度常数k。 酶促反应接近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为: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酶催化反应的速 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酶活力的大小,可用酶活力单位来表示。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pH值诸条件均 采用最适条件),1min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 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
第一节 概述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根据产物和底物在某一波长或波段上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差别而建 立起来的连续检测方法。 吸光度测定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简便易行,测定一般可在较短 的时间内完成。
第一节 概述
(2)荧光分析法 它的原理是如果酶反应的底物与产物之一具有荧光,那么荧光变 化的速度可代表酶反应速度。 应用此法测定的酶反应有两类: 一是脱氢酶等的反应。 另一类是利用荧光源底物的酶反应。 主要缺点是荧光读数与浓度间没有确切的比例关系,而且常因测 定条件如温度、散射、仪器等而不同。 优点是灵敏度高。
第一节 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指示酶偶联定量法原理
某些酶促反应中,由于底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易区分,因而仅用单酶
反应难以定量,必须借助另一种酶及其辅酶偶联反应来测定最终产物含量。此时,
偶联的酶及辅酶的改变,可作为酶反应完成的定量指示剂,故又称指示酶。
酶法分析中常用的指示酶有辅酶Ⅰ和辅酶Ⅱ,二者还原后在340nm处均有特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八章 酶分析法
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酶可催 化各种生化反应,并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 高和作用温和等特点,因此酶的应用非常广泛。
酶分析法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酶作为分析工具或分析 试剂,用来测定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于检测的物质,称为 “酶法分析”;另一种是以酶作为分析对象,根据需要对样品 进行酶含量或活力测定,称为“酶活力测定法”。
(8-6)
一般酶促反应的时间较快,2~10min即可完成。设反应完全时间为5min,则: (8-7)
由式(8-2)与(8-3),得 (8-8)
(8-9) 通过式(8-8)(8-9)可计算出该项酶促反应所必须使用的酶活力单位,酶 活性单位的数值等于 。例如,己糖激酶对葡萄糖催化作用的Km为 0.1mmol/L,按(8-9)式,必须使用的己糖激酶活性应达到0.092单位。
殊的吸光度变化。
指示酶偶联反应过程可表述如下:
S
E1 ES
E2
P(8-10)
k1
k2
中间产物ES由于在指示酶E2的作用下进一步反应,故其浓度较小,因而指示
酶反应亦可近似应用一级反应速度方程,其S 、S 0、k1、k2计算均类似单酶反应定
量法,必须加入的指示酶活性单位可按下式计算:
(8-11) 式中的系数1.84是按 必须大于2计算的。
第一节 概述
三、酶活力的检测方法 1.取样测定法 取样测定法是在酶反应开始后不同的时间,从反应系统中 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并用适当的方法终止反应,再选用适当 的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求得酶促反应的平均速度。 在该方法中停止酶促反应通常采用添加酶的变性剂来实现, 另一种停止反应的方法是加热使酶失效。
第一节 概述
(3)旋光度法 某些酶反应过程常伴随着旋光度变化,在没有其他更好 的方法可用时,可以考虑用旋光度测定法。 (4)酶偶联测定法 酶偶联法是应用过量、高度专一的“偶联工具酶”,使 被测酶反应能继续进行到某一可直接、连续、简便、准确测 定阶段的方法。是目前在酶活性测定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2.反应速度法的原理 借助酶进行定量分析时,通常都采用上面介绍的终点测定法。 但是如果很难得到专一地作用于被测物的酶或偶联指示酶时,或 被测物极其微量时,终点测定法往往不能适用,而反应速度法则 可以采用。 反应速度法的原理是通过条件控制,分别使底物、辅酶活化剂 或抑制剂的浓度在酶反应中对反应速度起主导作用,这时酶反应 速度和上述相应因素的浓度间将具有确定的比例关系,这样测定 酶反应的速度就可求出它们的浓度。酶分析法采用的条件和酶活 力测定法的条件基本相同,但其所用的酶量必须一定,被测物以 外的其他反应成分均须保证处于恒定和最适条件。
第一节 概述
2.连续测定法 连续测定法是指每隔一定时间(2~60s),连续多次测定 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出 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3.检测方法 无论是取样测定法还是连续测定法,酶促反应速度都要通 过测定底物或产物来实现。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荧光分析法、旋光度法等。
四、酶含量测定原理 1.终点法的原理 终点法又称总变量法,先借助酶反应(单独的反应或几种酶构成的偶数酶 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然后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 酶物质(第二底物)等的变化量,因此称为终点测定法。 (1) 单酶反应定量法的原理 在单底物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方程可写为:
(8-1) 式中,S为底物,E为酶,P为产物。根据酶促反应动力学推导,若底物浓 度大大小于米氏常数Km时,其速度方程式应为一级反应方程式,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