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指南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血液及相关组织的病理状况,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多种疾病。

针对这些疾病,本诊疗指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准确的诊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一、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贫血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减少,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对于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贫血的类型。

常见的贫血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 营养不良性贫血的诊疗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由于机体对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营养状况。

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量,并加强运动锻炼。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补充铁剂和其他相关药物,以促进红细胞生成。

2.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

治疗的关键在于补充铁剂和改善铁的吸收。

患者可以口服铁剂或注射铁剂,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功能异常导致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造血功能。

对于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和造血功能。

二、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或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导致的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对于白血病患者,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1. 白血病的诊断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穿刺和周围血液的检查。

骨髓穿刺可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存在及其数量,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等测定。

周围血液检查可以观察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改变。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白血病类型,并评估患者的病情。

2. 白血病的治疗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疲乏、头晕、心悸、气促、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床苍白、运动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贫血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神经系统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

在诊断贫血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铁蛋白、铁蛋白和铁饱和度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还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实验室检查,例如地中海贫血的血清电泳和遗传学检查等。

贫血的治疗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定,主要包括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基础疾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输血和造血刺激因子治疗等。

在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旨在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贫血,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贫血临床诊疗指南的最新版内容。

一、分类和病因贫血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造血障碍性贫血三大类。

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出血量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导致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造血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机体无法正常生成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根据贫血的病因,还可将贫血分为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贫血性心脏病等多种类型。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引起的贫血,常见于儿童和孕妇。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代谢障碍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常常伴有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的贫血,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溶血性贫血。

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常见血液病诊疗指南第一章缺铁性贫血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属全球性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备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其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它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20%,孕妇40%,儿童高达50%。

二、【临床特征】主要有贫血表现,如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气短;组织缺铁表现,如发育迟缓、体重降低、易怒、烦躁、注意力差、感觉异常、性格改变等神经、精神异常及异嗜癖、吞咽困难。

还有口角炎、舌炎、胃炎等黏膜损害,皮肤干燥、毛发易脱、反甲,及原发病表现。

三、【辅助检查】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2.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4.血清铁蛋白;5.骨髓涂片及铁染色;6.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红细胞铁蛋白;7.大便潜血、虫卵;8.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9.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10.肝、肾功能。

四、【诊断要点】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g/L;2.血清铁﹤50μg/dl,总铁结合力﹥35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15%;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4.血清铁蛋白﹤14μg/L;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3.0μg/gHb;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7.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7条中任2条以上可诊断。

五、【常见并发症】六、【治疗】1.去除或治疗病因。

2.补充铁剂治疗:首选硫酸亚铁,每次0.1~0.3 g,每天3次;富马酸铁0.2 g,每天3次,琥珀酸亚铁0.1~0.3 g,每天3次或元素铁150~200mg/天。

于进食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铁剂忌与茶同服,否则易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宜吸收。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 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1], 是发达国家唯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以及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在育龄期女性更为常见。

ID和IDA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肿瘤、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并发ID/IDA的发生率分别为61%[2]、45%[3]、24%〜85%[4]以及43%〜100%[5]。

ID/IDA降低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是慢性疾病不良预后因素,及时诊断和处理ID/IDA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

目前国内缺乏对于ID/IDA的诊治和预防的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相关学科专家参考近年国内外诊治指南及相关文献,广泛征求同道意见,达成了以下ID/IDA诊治和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

一、铁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正常成年男性铁总量50〜55 mg/kg,女性35〜40 mg/kg,分布于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贮存池、不稳定池、组织铁池、转运池等,以水溶性的铁蛋白或非水溶性的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完成,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血红素转运蛋白1(HCP 1)直接将肠腔中的血红素铁转运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在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血红素的卟琳环被打开而释放出Fe2 +。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不可溶的Fe3 +存在,Fe3 +首先需要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膜上的细胞色素b高铁还原酶1(Cybrd 1)的作用下还原为Fe2 +,才能被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转运入小肠绒毛细胞。

Fe2 +以铁蛋白的形式贮存在细胞内,或被基底膜侧的铁转运辅助蛋白或铜蓝蛋白氧化为Fe3 +,再通过铁转运蛋白1(FPN1)转运出细胞,进入血浆而被重新利用。

人类没有铁排泄的生理机制,正常机体的铁稳态即肠道铁的吸收与机体需要的相对平衡状态,铁调素在维持铁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铁调素是由肝脏特异性表达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肽,属于高度保守的防御性蛋白,负性调控细胞内铁的转出,限制铁释放入血浆,其水平下降导致肠道吸收铁和巨噬细胞释放铁的增加;炎症和感染均可导致肝脏合成和分泌大量、高浓度铁调素,导致小肠铁吸收下降。

中医内科贫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贫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贫血贫血是指血液循环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而言。

包括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抗贫血因子缺乏所致的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原因的贫血。

中医学统称血虚,属于"黄肿病"、"虚劳”等范畴。

其原因很多,如失血、虫积、饮食失调、素体不强或病后体虚都可耗伤气血,而致脾肾亏虚,不能生化气血,甚则影响心肝等脏。

【诊断】1.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指甲、口唇和睑结膜颜色苍白,头晕耳鸣,甚则困倦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

血液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量均减少。

2.询问有无失血、胃肠道功能障碍、营养缺乏、接触或使用过有害于造血组织的物质或药剂,或慢性感染,严重心、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病史;体检时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黄疸、舌炎,心肺有无异常特征,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情况,再结合血液常规化验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骨髓象检查,以判断贫血的性质和病因。

【治疗】一、辨证论治对于贫血病的治疗原则,当以补血为主,但应同时重视补气,因益气可以生血。

并需辨别脾虚与肾虚的主次,分别予以补脾和补肾的方法,以加强气血生化之源。

此外,还需掌握导致贫血的原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适当处理。

1.气血两虚面色眺白,或萎黄少华,头昏眼花,或心慌气短,疲劳乏力,甚至面足虚浮,或有一时性昏倒。

女子月经不调,经闭。

口唇及爪甲淡白,舌质淡,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补气益血。

方药举例:十全大补汤加减。

当归IOg,黄英15g,党参10g,白术10g,熟地黄12g,炙甘草3g,红枣5个。

加减:心惊失眠,加熟枣仁10g,五味子3g。

2.脾虚湿困面色萎黄虚浮,腹胀食少,或能食而无力,或有异嗜症,舌质胖淡,苔腻。

治法:健脾燥湿。

方药举例:绛帆丸加减。

苍术IOg,厚朴5g,砂仁(后下)3g,当归10g,制鸡内金10g,六神曲12g,燃皂矶(分吞)1,5gO3.肝肾阴虚心悸,耳鸣眩晕,时有烦热,口干,或牙龈出血,肌肤有瘀点、瘀斑,舌质红,脉细数。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

血液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IDA)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产所需要时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分型:缺铁性贫血早期、中度缺铁性贫血、重度缺铁性贫血.
(三)诊断标准: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g/L,MCHC<31%;
2.有缺铁的依据: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血清铁低于8.95umol/L;总体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u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Hb>4.5ug/gHb;
3.存在铁缺乏的病因,补铁治疗有效。

(四)临床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多与慢性失血或长期消化道疾病有关,儿童与喂养有关。

除贫血症状外,可伴指甲或毛发发育异常,脾脏一般无明显肿大。

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

对铁剂治疗有效。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如血清生化指标符合缺铁改变。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

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临床上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数量是否低于正常值来做出诊断。

最新: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

最新:铁缺乏(ID)和缺铁性贫血(IDA)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

最新:铁缺乏(ID )和缺铁性贫血(IDA )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诊断建议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 诉口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 )是普遍影响儿童、绝经前女性(尤其是孕妇)和老年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

一、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耳鸣。

其他可见易怒/抑郁、脱发、头发或皮肤干燥、匙状甲、口角炎、运动耐量下降和不宁腿综合征。

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异食癖,多见于女性和儿童,原因尚不清楚。

体征可见面色苍白、舌乳头减少、唇裂、口角开裂。

但这些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Blank等研究显示,35%有缺铁症状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倦怠或慢性疲劳等。

因此,怀疑IDA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指标1 .血常规:Hb水平是诊断贫血的标准,但是对铁状态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须与其他铁代谢指标结合进行诊断。

不过,一旦确诊IDA , 跟踪治疗反应中的Hb浓度则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

IDA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0 f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 <27 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 ,但与血清铁等铁代谢指标相比,这些变化相对较晚,MCV在非缺铁状态下(如地中海贫血或炎症性贫血)也可能降低。

2 .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含量的金标准。

骨髓穿刺因其侵袭性不常规用于ID/IDA诊断,但对复杂病例的诊断仍有价值。

3 .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是反映体内储存铁能否有效利用的指标,TSAT<20%提示ID o TSAT是根据铁和总铁结合能力(TIBC )计算的,其水平受这些值变化的影响,也受患者炎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导致诊断ID/IDA的可靠性降低,且日内变化较大。

4 .血清铁:日内变化较大,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大,其水平随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而降低,随肝脏疾病而升高。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病史、临床表现1 病史追问:注意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3体征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

核分裂细胞多见。

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

对于贫血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贫血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贫血的药物治疗指南贫血的药物治疗指南贫血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它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等养分不足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如慢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引起。

药物治疗是贫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给予对贫血药物治疗的指南,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 贫血的分类和诊断贫血可分为不同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遗传性贫血等。

准确的诊断是药物治疗的先决条件。

医生通过实验室检查血液样本、问诊和体格检查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

补充铁剂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常见的包括硫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并遵循给药时间和剂量。

如果口服铁剂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能需要考虑静脉铁剂治疗。

3.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的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常由于消化系统疾病或饮食不当引起。

补充维生素B12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通常,口服维生素B12剂量较高,每日剂量在1000-2000微克之间。

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肌肉注射或鼻腔喷雾剂来补充维生素B12。

4. 叶酸缺乏性贫血的治疗叶酸缺乏性贫血常见于孕妇、酗酒者和叶酸吸收障碍患者。

补充叶酸是治疗的基础,口服剂量通常为每日0.4-1毫克。

对于吸收障碍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来给予高剂量叶酸。

5. 遗传性贫血的治疗遗传性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例如,羟基脲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可提高红细胞生存时间。

6. 贫血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此外,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的生活方式管理同样重要。

均衡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介绍了贫血的药物治疗指南,包括不同类型贫血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妊娠合并贫血对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均会造成近期和远期影响,对母体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对胎儿和新生儿可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患病率为19. 1%,妊娠早、中、晚期IDA 患病率分别为9.6%、19.8% 和33.8%。

当母体铁储存耗尽时,胎儿铁储存也随之减少。

补铁可增加母体铁储存。

本指南用于指导妊娠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 和IDA 的诊治。

本指南的循证证据等级评价及推荐建议说明:(1) 证据等级Ⅰ:证据来白至少1 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Ⅱ-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Ⅱ-3:证据来自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干预措施效果的差异;Ⅲ: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委员会报告等的专家意见。

(2) 推荐建议A:证据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B:证据较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C:现有的证据间不一致;D:有一定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E:有相当证据建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F:没有足够的证据。

一、妊娠期铁缺乏和IDA 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浓度<110g/L 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根据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 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 g/L) 和极重度贫血(<40g/L)。

目前,铁缺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20 μg/L 诊断铁缺乏。

IDA 根据储存铁的水平分为3期:(1) 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及Hb正常。

缺铁性贫血临床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临床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约有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约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中,亦有20%的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缺铁。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

铁除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外,还参加体内一些生化过程。

如果铁缺乏,会造成机体多方面的功能紊乱。

故缺铁性贫血除了贫血的症状外,还会有一些非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红细胞生成受到影响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将缺铁性贫血分为:1.缺铁(或贮存铁缺乏)期;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3.缺铁性贫血期。

临床上缺铁性贫血应与慢性病贫血相鉴别。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慢性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偏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铁补充不足以及妊娠、月经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临床表现】1.贫血的症状头晕、头痛、乏力、易倦、眼花、耳鸣,活动后有心悸、气短。

2.非贫血的症状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异食癖。

3.体征皮肤苍白、毛发干枯、无光泽、易折。

指甲扁平、易裂,严重者可现匙状(反甲),舌炎。

【诊断要点】1.存在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及体征。

2.实验室检查:(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孕妇低于100g/L;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1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小于28pg/Cell,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2)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pg/L。

(3)血清铁(SI)<8.95^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TIBC)>64.44μmol/L(36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WHO指南:贫血了如何应用铁剂

WHO指南:贫血了如何应用铁剂

WHO指南:贫血了如何应用铁剂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依次包括:1. 皮肤、黏膜发白;2. 主要器官缺氧,导致呼吸急促、心悸、乏力、眼花、耳鸣、易疲劳、精神萎靡、嗜睡等;3. 认知、记忆及思维能力下降;4. 对于妊娠期妇女可影响胎儿发育,对于 2 岁以内婴幼儿影响脑和身体生长发育。

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能够极大影响缺铁贫的患病率,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缺铁贫有较好效果。

但是对于高危人群(摄入不足、需求增加、流失过多),预防性使用铁剂是经济有效的控制手段。

预防性使用铁剂WHO 在2016 年发布了3 篇指南,建议特定人群预防性使用铁剂,尤其是在缺铁贫高发的地区(根据WHO 定义为患病率大于40%)。

这三类特定人群包括:婴幼儿和儿童、青春期和成年女性、产后妇女。

再加上2012 年WHO 已发布的孕妇每日补充铁剂和叶酸指南,基本覆盖了所有易患病人群。

根据 WHO 的这四篇指南,对于婴儿和儿童贫血患病率在 40% 及以上的地区,应常规补充铁剂作为预防贫血的手段,每年应连续每日给药 3 个月。

具体给药剂量为:•1.6~23 月龄婴幼儿,每日给药 10~12.5 mg 元素铁,剂型为滴剂或糖浆;•2.24~59 月龄幼儿,每日给药 30 mg 元素铁,剂型为滴剂、糖浆或片剂;•3.5~12 年龄儿童,每日给药30~60 mg 元素铁,剂型为片剂或胶囊。

同时指南指出,对于疟疾流行地区,铁剂补充应与预防、诊疗疟疾同时进行。

如果缺乏对于疟疾的监测和治疗,补充铁剂可能会增加疟疾风险。

上述剂量为预防性用药,如果患儿的贫血诊断已经成立,则应进行治疗性铁剂补充。

如果某地区的贫血患病率在20%~40%,可以进行间断性补铁。

对于青春期和成年女性贫血患病率在 40% 及以上的地区,建议常规补充铁剂作为预防贫血的手段,每年应连续每日给药3 个月。

每日补充元素铁 30~60 mg,剂型为片剂。

对于所有妊娠妇女,建议每日口服铁剂,含元素铁 30~60 mg,叶酸400 μg。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指南解读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指南解读

琥珀酸亚铁(35%)
红源达(46%)
游离铁离子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产生OH自由基对细胞有损伤; 大量服用可致急性中毒
游离铁离子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服用时有金属味; 长期服用会染黑牙齿
无游离铁离子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配合性稳定,溶解性好;
不会引起铁中毒。
28
多糖铁长期使用证实比其他铁剂更安全
1990-1998年向AAPCC TESS 报告的铁产品和PIC暴露事件的结局
2.4
0.2 0.0 44.7 100
1
0 0 342 810
0.2
0.0 0.0 42.2 100
AAPCC TESS=美国毒物控制中心联合会毒物暴露监测系统;PIC=多糖铁复合物。 *可能引起的毒性的暴露定义为人类暴露于一种物质,从该物质的内在毒性和剂量而言,该物质有可能造成临床毒性效应. a χ 2 58.4, df 2; p< 0.001(其他/未知类别被排除,中度、严重和死亡类别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b 数据来自AAPCC TESS公布的年度报告“根据物质和产品的一般类别进行分类的暴露事件的人口统计学模式:药物”2,5-12。
琥珀酸亚铁
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控释片 葡萄糖酸亚铁 蛋白琥珀酸亚铁 口服溶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0mg/片
300mg/片 525mg/片 300mg/片 15ml/支
30mg/片
60mg/片 100mg/片 36mg/片 40mg/支
60mg/次,3次/d
60mg/次,3次/d 100mg/d 36~72mg/次,3次/d 40~80mg/次,2次/d
4
妊娠合并贫血定义
WHO(世卫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Hb 浓度<110 g/L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对母体、胎儿和新生儿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以及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据调查,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19.1%,其中妊娠早、中、晚期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9.6%、19.8%和33.8%。

因此,本指南旨在指导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本指南的循证证据等级评价及推荐建议说明如下:证据等级Ⅰ指证据来自至少1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Ⅱ-1指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指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Ⅱ-3指证据来自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干预措施效果的差异;Ⅲ指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委员会报告等的专家意见。

推荐建议A指证据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B指证据较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C指现有的证据间不一致;D指有一定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E指有相当证据建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F指没有足够的证据。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如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根据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 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 g/L)和极重度贫血(<40g/L)。

目前,铁缺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20μg/L时,可以诊断为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根据储存铁的水平分为三期:(1)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低于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及Hb正常;(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红细胞摄入铁降低,血清铁蛋白低于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Hb水平正常;(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Hb明显减少,血清铁蛋白低于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Hb低于110g/L。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缺铁症状两个方面。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乏力、头晕、心悸等,而缺铁症状则包括口腔炎、舌炎、耳鸣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铁蛋白测定等。

其中,血红蛋白测定是最常用的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水平应在130-175g/L,女性应在120-160g/L。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来判断贫血类型。

此外,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直接反映体内铁储备量,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诊断。

在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时,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

常见的需要鉴别的贫血类型包括慢性疾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以排除其他类型贫血的可能性。

总结,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并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以确保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诊断学第八版贫血诊疗指南

诊断学第八版贫血诊疗指南

诊断学第八版贫血诊疗指南引言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贫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诊断学第八版关于贫血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和治疗贫血患者。

诊断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诊断贫血的常用方法:1.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既往疾病史、药物使用史等信息,有助于确定贫血的可能原因。

2.体格检查:包括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以及心率、心音的观察等。

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黏膜苍白等表现。

3.血常规检查: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此外,还可以进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以确定贫血的类型。

贫血的分类根据贫血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可以将贫血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贫血分类:1.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的贫血。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慌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脉补充铁剂。

2.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由于维生素B12吸收不足造成的贫血。

常见症状包括疲劳、舌炎、神经系统损害等。

治疗方法是补充维生素B12。

3.妊娠期贫血:由于妊娠期间胎儿对女性体内铁的需求增加,导致贫血。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慌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脉补充铁剂。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

常见症状包括贫血、骨痛、疲劳等。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治疗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原发病的治疗和贫血的支持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原发病治疗:根据贫血的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口服或静脉补充铁剂;对于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2。

2.支持治疗: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等。

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但需要注意输血引起的风险。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可以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的药物,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贫血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
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
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
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
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
3.血清铁<10.7μmol/L;
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
5.血清铁饱和度<16%;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
准可以提高到<60μg/L);
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
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
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
<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
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
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4.5μg/L骨髓铁染色,
Hb<XXX(女性<110g/L)。

非单纯性IDA(合并慢性病贫血ACD)的诊断标准如下:
1.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6.5ag/细胞;
2.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
3.骨髓铁染色小粒可染铁消失;
4.铁剂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如下:
1.慢性炎症性贫血:基础病;SI、TIBC降低,TS轻度低(15~30%),SF增高,sTfR低,铁染色外铁明显过多;
2.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
红蛋白A2增加,SF及骨髓可染铁增加,SI和TS正常或增高;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与SF增多,总铁结合力不低,
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15%;
4.转铁蛋白缺乏症:SI、SF、TIBC、DF、骨髓可染铁均低。

不同类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特点如下:
1.缺铁性贫血:年龄中青年女性,铁蛋白↓;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年龄不定,铁蛋白↑;
3.海洋性贫血:幼年,Hb异常;
4.炎症贫血:中老年,SF↑。

正常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正常,未饱和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0.15,骨髓外铁升高,铁粒幼C数降低,环铁粒幼C大于15%。

这些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可能患有缺铁
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可发生于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如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此外,铁的吸收不良和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也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治疗缺铁性贫血应首先去除病因,如治疗溃疡病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

口服铁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铁、福乃得、速力菲和力蜚能等。

注射铁剂适用于口服铁不能耐受、失血过快、溃疡性结肠炎或局限性结肠炎病人经
口服铁治疗无效、不能从胃肠道吸收铁剂者等情况。

辅助治疗包括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高蛋白、维生素B 和维生素C的食品,水果如苹果、大枣、荔枝、香蕉等,以及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

输血和中医药如养血饮等也可作为治疗的选择。

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并进行综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八项疗效观察指标的监测,包括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等指标。

首先,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血红蛋白是评估贫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血红蛋白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铁代谢是贫血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铁代谢的变化,及时调整铁剂的使用量和治疗方案。

针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痛苦。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并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八项疗效观察指标的监测,包括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