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原文、诗意及赏析
《西洲曲》介绍及原文阅读
《西洲曲》介绍及原文阅读《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西洲曲》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
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西洲曲》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曾选用“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两句,这两句描写的是秋天莲子成熟时的盛景,而“莲”谐音“怜”,“莲子”谐音“怜子”,表明了女子对情郎既怜且爱的深情,用在《荷》文中,和前文独具朦胧之美的“荷香月色”呼应,使得荷塘的境界陡然开阔、明朗了。
【西洲曲全文】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相关注释】〖西洲〗地名,未详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
〖下〗落。
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
〖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
鸦雏,小鸦。
西洲曲原文翻译赏析
西洲曲原文、翻译、赏析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西洲曲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
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
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赏析】《西洲曲》乐府民歌
【赏析】《西洲曲》乐府民歌《西洲曲》乐府民歌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戴着翠绿钗钿的她。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
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
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子熟得红透了。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只能)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鸟儿,走上青色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太高看不到郎君,整天依靠在栏杆边上。
栏杆有十二个弯曲,(女孩)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
卷起帘子天显得更高,海水荡漾空显出一片深绿。
海水像梦一般地悠悠然,你忧愁我也忧愁。
南风知道我的情意,把梦吹拂到西洲(与她相聚)。
概述《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西洲曲》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
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西洲曲注音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注音原文及翻译西洲曲注音原文及翻译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
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西洲曲注音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来查阅!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出处、解释、译文及赏析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出处、解释、译文及赏析名句: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出自:南北朝的《西洲曲》解释: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原文:《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赏析西洲曲赏析1西洲曲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译文及注释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西洲曲》鉴赏、赏析和解读
《西洲曲》鉴赏、赏析和解读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
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作古辞。
沈德潜的《古诗源》,又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民歌,后又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
这首民歌抒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怀念。
设想的巧妙和手法的独特,使诗写得感情深挚,格调缠绵,音韵谐婉,曾被人誉为“言情之绝唱”(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
此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换韵处往往辞意亦作变化推进。
全诗顺序构成折梅寄远、采莲怀人、登楼望郎三个主要情节。
开头“忆梅下西洲”四句,交待地点、季节、人物和行为。
“西洲”大约是男女主人公幽会的地方,从温庭筠《西洲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句子看,很可能在武昌附近。
“梅”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或许这一对男女就是在西洲的梅树下定情的,梅花成了他们纯洁爱情的见证。
所以当过了一年梅花重又开放的时候,女子要忆梅而往西洲,折梅而寄江北,用以寄托对远方情人的怀念,并表达渴望他早日归来的心情。
“单衫”两句是说女子身穿杏红色单衫、双鬓像小乌鸦的颜色那样乌黑发亮,表面上只写其衣服发饰,实际把女子活泼秀美的神态音容都极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由“折梅”和“单衫”看,其时当在春天。
“春女善怀”,美好的春光触发起女子对情人的相思,十分自然。
这几句写得言近旨远,蕴藉委曲。
“西洲在何处”两句,进一步点明西洲的方位,并引出女子的住处。
西洲曲_西洲曲的诗意及解析
西洲曲_西洲曲的诗意及解析《西洲曲》乃心系西洲、怀念郎君之作。
其所涉地点只有两处,一是郎君所在地西洲,一是女子所在地南塘附近;一在江北,一在江南,且相距甚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西洲曲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
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原文:《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
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
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尽日:整天。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原文:西洲曲南北朝:佚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荷塘月色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西洲曲》原文:《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与她相聚)。
《西洲曲》鉴赏
《西洲曲》赏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但《古诗源》认为是梁武帝的作品,这个问题目前很难成定论。
但毋庸置疑的是,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西洲曲》是一首最折磨人的情诗。
一首诗前后粘连不断,这首诗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春到秋,再由秋到夏;一会儿折梅,一会儿采莲,一会儿登楼,一会儿是现实,一会儿是回忆,说到最后竟然是在梦中。
本诗前一句是第一人称,后一句就变成了第三人称,人称转换全无交待。
就是这样一首很难读懂的诗,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各种选本都有收录。
究其实,是因为此诗前后由一个“情”字贯穿,折梅是情,采莲是情,登楼是情,吹梦是情,但能体会出这个“情”字,也就基本读出了此诗的深意。
诗篇从追忆开始,“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又是一度梅花盛开的季节,这位少女又忆起了去年梅花开放时节下西洲的事情。
西洲是古渡口,想来也是梅林所在。
少女折梅一枝,寄送江北。
如此看来,应该是女子在江之南,男子在江之北。
有人把“忆梅”中的“梅”字解释为谐音“某”,即“郎”的代称。
但是如果联系下句“折梅”一词来分析,把“梅”解释为“郎”又是不合适的;也有解释“西洲”就在江之北,西洲是男子所去之地,那么这样西洲折梅就说不通了。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西洲曲》意思-赏析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西洲曲》意思|赏析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思念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作者:佚名《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
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
《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
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
接下来是几幅场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
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原文阅读及赏析
《西洲曲》原文阅读及赏析《西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他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对《西洲曲》进行原文阅读及赏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原文阅读《西洲曲》共有3174字,分为13个段落,围绕主人公鹿门山人从避乱生活到和平见面、友好相待,再到最后不舍别离的故事展开。
本篇文章只介绍其中几个较为重要的段落:1、"绵绵烟雨看蓝田,东望还家路益萦,采择残花归梦里,童年多在凤凰城"。
这明确了诗人之旅的起点和终点,是个显而易见的寓意。
诗人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到处寻找、虚度阳间。
他渴望回到家中,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追寻往日的记忆与情感,获得一种安抚。
2、"赤县仙人值清明,半夜仙女下荧屏,炉中盛药愿人万古铭,归来不惑身已轻"。
这段表达的是对仙境的渴求和追寻,并非现实中可得,但在这种寓意下,他找到了自处的心态。
仙境象征着人们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和渴望,然而诗人不能一直追逐幻想而需要坚持理智和现实,这是诗人在文学上的一大价值。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可能是《西洲曲》最为著名的一句诗句,也是现代人常引用的名句。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初恋和最初的美好感情的向往和幻想,但现实常常让人感到沉重和悲哀。
这也是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经验的总结。
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有影响力,大家都会在用到它时,注意到它所指的及其内部所使用的中文单词的意思和特点。
二、赏析1、文学价值《西洲曲》以山水仙境为场景,描绘了一位思慕故乡欲决心回归之旅,以及在路上所经历的奇遇和感悟。
诗歌采用了自由度较高的七绝体,韵律流畅,思路连贯。
诗中不仅有山水自然的美景,还有对生命的感悟与阐释,是一篇极具特色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2、人文价值《西洲曲》是一部人文的篇章,它描摹了一个人内在的挣扎和激烈的思想斗争。
诗中鹿门山人的经历与感悟,对于传统歌颂人性的价值的体现,以及对荒废人生、失落意义的主题给出的关键性的启示,具有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和价值。
古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翻译赏析
古诗西洲曲·忆梅下西洲翻译赏析【前言】《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
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
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
然从内容、修饰和风格看,它应当是经过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十分精致流利,广为后人传诵。
《西洲曲》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
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西洲曲
《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赏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
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一、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
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
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
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
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
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
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
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二、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
“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
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西洲曲注释: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2023年西洲曲的赏析
2023年西洲曲的赏析西洲曲的原文赏析《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
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
”《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
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
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
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5]《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
“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
“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
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
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
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
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
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
西洲曲_西洲曲的诗意及赏析
西洲曲_西洲曲的诗意及赏析这首《西洲曲》,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类,认为是“古辞”。
《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不载。
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西洲曲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
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原文:《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这首诗是南朝民歌。
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
下,往。
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
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
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
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
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尽日:整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洲曲》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意】:
记忆中,梅花飘落时,我们在西洲相会,现在梅花又开了,折一枝寄给江北的你。
我穿着一件杏红色的单薄衣服,双鬓的头发像小乌鸦羽毛那样油黑发亮。
西洲在什么地方?拨划两下桨就可以至桥头渡口。
黄昏时候,伯劳鸟低低飞过,风儿轻吹,乌臼树沙沙作响。
树下就是家门口,屋门半掩,露出头上美丽的翠钿。
打开门情郎却没有来,于是出门去采红色的莲花。
到了秋天,在南塘采莲,莲花开得很艳,枝茎都超过了人头。
低头轻轻拨弄着莲子,莲子青青,我的爱纯洁如水。
把莲子放在怀里袖中,莲心都红透了,正如我爱你的炽热的心。
思念情郎,情郎却不来,仰起头,眺望那飞翔的大雁,盼望大雁能把书信捎来。
西洲上空,满是飞翔的大雁,盼望情郎,登上高高的青色阁楼眺望。
阁楼虽然很高,却仍然望不见,我只能整天都倚在栏杆上。
栏杆回环曲折,我低垂的手颜色像玉一样明净。
掀开珠帘,天空自然显得很高,江水空自摇动绿波。
梦思像江水一样悠悠不边,你满腹忧愁,我也满怀忧愁。
希望南风知道我的心思,把我吹到西洲,在梦中同情人相会。
【点评】:
《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属于杂曲歌辞,题为古辞。
关于这首诗的时代和作者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从其格调及词句的工巧来看,它应是经过文人加工修润的南朝后期的民歌。
《西洲曲》”声情摇曳而纤回”(《古诗归》),有些诗句不很联贯,意思不够明显,所以对其内容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
大致来说,这是一首作者的侧面描绘与人物的自我抒情相互结合的情歌。
它表现一个居住在西洲附近的女子当爱人到江北去后,她思念和等待爱人回来的思想感情。
诗从一个女子折梅寄夫开笔,叙写了她对情人由春到秋,由早到晚的诚挚思念。
主人公的感情随着时节景物的不同而波澜起伏,不断地变化。
中心是一个“思”字。
梅花忆寄,伯劳引思,莲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远眺表示怀恋的深切。
最后四句寄情于梦,写出了无穷的哀思,感情容量极大。
作者很善于紧扣住节候和客观景物
的变化来刻画女子细腻、缠绵的情感。
诗中多用”接字”和”钩句”,以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节奏感。
这种婉约、雅致的风格正体现了南朝民歌的特色,说明它可能是《吴歌》、《西曲》最成熟阶段的作品。
全诗语言清秀俊丽,层次分明,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情调缠绵悱恻,音节合谐婉转,不愧是一首优秀的南朝五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