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八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农业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是一本教材,主要涵盖了地球系统、人口与资源、城镇与农村、经济与农业、经济地理、交通与通信等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章: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系统的组成。

地球由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地球系统。

第二章:人口与资源人口与资源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增长与分布、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章:城镇与农村城镇与农村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的特点与发展、农村的特点与发展、城乡发展差距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城镇与农村的差异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经济与农业经济与农业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与农业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第五章: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章主要介绍了区位与交通、工业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地理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第六章: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的基本概念、交通工具与设施、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交通与通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是一本很重要的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增强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剖析(湘教版)

“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剖析(湘教版)

“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剖析(湘教版)作者:陶乙萍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12期“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中国地理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之后,首次系统学习人地关系中最基本的活动——农业活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并且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材将“农业”放在“中国的主要产业”的第一节,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全书中起着开篇启迪的作用。

一、课标解读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确定本节的评价标准:一是要求“运用资料说出……”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对农业分布特点的表述情况,包括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的表述;二是“举例说明……”重在评价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将中国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发展联系起来,以达到学生能在总体上认识中国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之目的。

在具体内容的编排方面,文字简明扼要,大量使用图表资料,直观形象;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利于教师引导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第一框题:“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阐述什么是农业,通过醒目的标题,凸显农业离不开土地,通过农业分解图的漫画与学生活动,说明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通过介绍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来阐述我国农业历史的悠久。

第二框题:“我国农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的条形统计图充分肯定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涉及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农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农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农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农业知识材料,制作好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以便进行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现象,如丰收的场景、农业工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业在我国如此重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农业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农业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的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农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农业的多样性,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增强对农业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难点: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材料等,直观地展示中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农业的类型、分布、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分布、畜牧业的养殖条件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农业的理解和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农业问题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2.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特点和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展问题等。

2.制作PPT,内容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使学生对农业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北方的小麦种植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农业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与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制定讨论规则。

3.准备农业知识测试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农业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结合已学的知识,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学会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小组展示、评价、抢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章节,主要对区域界线和区域划分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介绍“秦岭——淮河线”,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强调地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和地理界线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认识“四大地理区域”。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较浓厚,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对“秦岭——淮河线”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产生地理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约1分钟)1、师生问好2、学生喊口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大胆质疑。

二、教学引入(约2分钟)1、课件展示展示祖国各地的景观图片,导入章节课题“中国的区域差异”;2、情景展示:课件展示《晏子楚使》,由“橘生某某则为橘,生于某某则为枳”引入本节内容“秦岭——淮河线”。

三、教学新内容(约33分钟)(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约8分钟)1、看图5—1,圈出“秦岭——淮河线”,说出“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结合我国政区图,说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阅读P3阅读材料,了解“秦岭和淮河”的情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第2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第2课时)

《农业》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分布;(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掌握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归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多媒体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在农业这个大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哪一个部门?你知道这个农业部门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明确: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是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等。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二、新课学习(一)主要农作物分布展示图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明确这些粮食作物都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

展示图片,提问:下面两幅图,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学生看图回答)明确:第一幅图是北方地区,主食是面食;第二幅图是南方地区,主食是米饭。

提问: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1.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展示“中国水稻小麦分布图”提问:我国水稻、小麦的分布有何特征?(学生回答)明确: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为水稻,以北为小麦。

北方地区的小麦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

作物熟制也不相同: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两熟到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古长城以北一年一熟。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呢?(学生回答:气候)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提问:小麦和水稻的分布各位于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小麦的分布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中温带;水稻的分布地区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中国的农业》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的现状、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现状。

教材从农业的定义、农业的分类、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身边的农业》,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农业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大多数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分布,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和分布。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农业的分布。

然后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的基本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农业教案(第2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下)

1.1农业教案(第2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下)
全班交流
4、理解巩固
是重要的
2.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师巡视学生
要求:读图1∙7和阅读材料“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完成下列各题:
Q)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舞些地区?
(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4)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
课题
第一节农业
主备人
李永香畅树文
执教人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2
课时
2
审核组长
杨树文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充
地区I
2、掌握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
3、学会分析某地成为农产品出匚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
b料作物、糖1
】基地的条件.
)掌握主要牧I
耕作物、饮料作4
区的名称,了,解
阳等经济作物及分布
品。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3、阅读材料“新型农业”,完成思考题.
自学指导三番牧业的分布
要求:默读课文p8-9并结合图1-10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发展番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如何?
3、我国杳牧业分为IF牧业和IF牧业两大
类,大致以亳米等降水量先为界。其中番牧业占
(2)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有:
Ax辽东半岛Bx山东半岛
C、珠江三角洲D、东北平原
(3)我国的四大牧区是指:
A、青、藏、甘、内蒙古B、甘、青、或、新
并记忆
网络构建
厂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4.1《农业》课时2课件--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_1

4.1《农业》课时2课件--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_1

农业
课堂小结
粮食作物
定义 种类(南稻北麦)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地位 棉花(新疆、黄河流域)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生)
糖料作物(南甘蔗北甜菜)
牧区畜牧业
饮料作物:茶叶
畜牧业分布
(四大牧区,发展条件)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发展条件、地位)
冬至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北方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
(2)议一议,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1)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甲村和乙村均可通过出售菜籽油和鲜李获得收入,除此之外,甲村还利用 农业景观获得了旅游收入,因此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
(2)议一议,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启示?
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大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投入,从而获得更优质、 高产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景观优势发展相关的加 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从而提高农业效益。
①温暖湿润
②光照强烈
③高原荒漠
④低山丘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图中我国农业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B 5.对我国农业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B.棉花是②③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 C.Ⅰ线以东以种植业为主,没有畜牧业 D.③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P86-88,完成: 1.农作物分为哪两种?其代表作 物分别是? 2. 在 图 4-7 中 , 找 出 小 麦 、 水 稻 的分布地。 3.在图4-10中,棉花、甘蔗、甜 菜的分布地。
1.农作物分为哪两种?其代表作物分别是?
①农作物分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②粮食作物:以收获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 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 ③粮食作物种类:主要分为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 如红薯、马铃薯;豆类作物:如豌豆、蚕豆。 ④粮食作物的地位: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天府之国”——四川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天府之国”——四川省

第一节 “天府之国”——四川省一、学习目标1、了解四川省的主要河流及四川的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2、了解四川盆地的工农业生产及人口的分布3、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及旅游资源的分布4、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应注意培养其分析地理环境中某个地理要素与其他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二、知识概览图 长江的名称由来:在宜宾市与岷江汇合,开始有了长江之名 四川盆地的重要河流:岷江、沱江、嘉陵门:工农业分布特点:工农业生产以四川盆地相对集中主要农业区:成都平原,号称”火府之国”人文环境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铁路干线: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黄龙寺、青械山、峨眉山等 三、新课导引四川省地处长江流域,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省级行政单位。

四川盆地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丰饶的特产和勤劳的人民,共同孕育厂特色鲜明的巴蜀文化。

如梦如幻的自然景观,富饶的物产,使四川省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

〔思考讨论〕 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四川省的工农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四川省的交通发展状况如何? 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哪些?四、教材精华知识详解知识点1 四川省的自然环境√长江名称的由来长江从青海省发源,进入四川省内被称为金沙江。

金沙江进人四川盆地后,在宜宾市与岷江汇合,开始有了长江之名。

√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是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

探究交流 〔活动〕 2.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各有哪些城市?(课本第95页)答案 汇合处的城市分别是宜宾、泸州、重庆、涪陵。

3.在过去没有铁路和公路的情况下,这些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的地点,在地理位置上有哪些优越性?(课本第95页)答案 在过去没有铁路和公路的情况下,这些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的地点,利用优越的位置优势,大力发展了内河水上运输,成为当时人口集中、城市集中、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一:2014年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纳雍县**中学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拟写人:时间:地理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教学过程:引入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3、活动(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活动:(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第三章五大自治区
第一节内蒙古自治区
重点:了解内蒙古的位置、地形、自然环境的差异。
难点:内蒙古的主要矿产资源和分布及贸易条件。
第二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重点:新疆的地形特征主要牧种,绿洲农业
难点:新疆的地形特征
第三节西藏自治区
重点:西藏的位置地形
难点:西藏的农业及资源
第四节宁夏回族自治区
重点:宁夏的地形及农业
难点:运输方式的选择及经济效益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节“祖国心脏”北京市
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华北门户”天津市
重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既有利条件
难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既有利条件
第三节“燕赵沃野”河北省
重点:河北的农业及其发展条件
难点:河北的农业及其发展条件
第四节“辽海重地”辽宁省
重点:辽宁的工业及其发展条件
难点:辽宁的工业及其发展条件
第七节“东方明珠”上海市
重点:上海市的城市职能及其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难点:上海市的城市职能
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重点:香港的国际贸易特征,位置及其组成
难点:香港的国际贸易特征
第十三节“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重点:澳门的经济特征
难点: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重难点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重点:农业概念,部门及有利条件
难点:畜牧业的种类名称及品种
第二节工业
重点: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难点:基础工业的概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
重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难点:高级产业的分布因素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分布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地区北方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东北是XXX麦,华北是冬小麦南方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特色花生和大豆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油菜子甜菜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华南黑龙江、吉林、黄河流域的主产区。

是热带经济作内蒙古、新疆物基地:椰子、XXX、咖啡甘蔗棉花长江流域新疆长绒棉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棉花长江流域是油华南、四川盆地菜子最大产区,和广西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一、畜牧业漫衍:农耕区畜牧业的家畜占主要(80%)两类畜牧地区分布地区主要畜禽种类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我国四大牧区)新疆新疆细毛羊、XXX水草肥壮,畜牧业历史悠久。

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藏绵羊、藏牦牛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四川、湖南、河南、生猪、鸡、鸭、鹅等农耕区饲料丰富养殖业江西、江苏二、影响农业的身分:气候、地势、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量体裁衣: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革: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本地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1.1 农业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下)

1.1 农业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下)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农业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1.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2.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难点: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主要牧区的分布。
教法
选择
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地图多媒体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两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提问: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2.熟悉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3.小组合作完成课后活动题
五、小结(略)
六、随堂练习:课件展示
提问小结
看88页图4-10
2.读“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提问:(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3.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提问:(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四、“畜牧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展示天山牧场、大型养鸡场、专业化养猪场等图片。提问:(1)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是农业的哪一部门?(2)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前一个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后两个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的农耕区。)(3)它们在生产上各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八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农
业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农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为什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过程与方法
1、懂得种植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以及农作物地区分布的特点。

2、读图判断能力——读农业分解图,说出农业5个部门的主要产品,读商品粮基地图,说出这些基地分布的位置及其共同特征。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
难点:分析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1、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2、农业的构成扇形图
导学:
1、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____、_____的国家,也是最早_______,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_____树的国家。

2、我国哪些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5、我国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特点?
6、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____,最大产区是_______流域。

花生的主要产区____ _____。

7、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_____及_______盆地。

_____________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新疆北部。

8、茶主要分布在、、等省
9、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有。

10、什么是旅游农业?外向型农业?珠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哪一个更适宜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1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哪几个?四大牧区的代表畜种有哪些?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上学期的地理课上,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这个学期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自主学习:
目标要求:
1、说说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
农业它主要包括哪五个部门?
2、你觉得我国是以__业为主的国家?
3、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
4、从图1-1和1-3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5、读第5页“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完成4-5页活动题。

6、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激情互动:
小组内讨论并总结:
1、回忆我国耕地和草地的分布地区,它们的分界线是――毫米的等降水量线,我国种植业分布在这条线以――?
2、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是――?
3、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所产的粮食种类一样吗?
4、江汉平原的作物熟制是――,海南岛的作物熟制是――
5、在农业的五个部门中,-占主要地位。

拓展应用:
1、按自北向南的顺序写出图中所示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名
称。

2、写出我们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名称、作物熟制耕地类型。

3、写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的名称。

4、从农业构成扇形图上可看出,我国――业占主要地位,我
国应大力发展――业。

生成创新:
学生进行小结,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反思:本节的重点是粮食作物的分布,因此对课本中小麦、水稻的分布图要熟练掌握,在给时间记忆后,要求能够正确地填注在填充图上。

通过举例,让学生搞清了哪些东西是农作物,哪些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