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版《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6.1质量的概念与测量;6.2密度的概念与测量;6.3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量筒、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质量的定义与测量:讲解质量的定义,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密度的定义与测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讲解密度公式,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3.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
(2)计算题:应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实验题:设计实验,测量某一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升。
但在密度公式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附录:作业答案1. 填空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源自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1节《质量》。该节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以及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质量的定义与单位:介绍质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以及常见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拓展资源:
(1)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物理和科学的科普书籍,如《物理的奇妙世界》、《探索物理奥秘》等,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在线科普文章:介绍一些与质量相关的在线科普文章,如《质量的起源与发展》、《质量与宇宙的演化》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质量的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
(3)科学实验视频:推荐一些科学实验视频,如《质量的测量实验》、《密度实验演示》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质量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如质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质量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
-探究物质的密度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特点,并尝试解释这些特点。
-研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了解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沉入水底。
4.思考作业:
-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质量与密度在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教学重点: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进行问题分析。
对于这一难点,我计划采取以下教学设想:
-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如设计一系列与质量、密度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强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如通过图表、公式等工具,帮助学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互动式教学:
-利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
-通过角色扮演,如让学生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等。但在质量与密度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质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密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代数运算、函数关系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实践性教学:
-设计一系列由简到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质量的定义与测量方法;密度的概念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实验用不同物质(如水、盐、沙子等)。
学具:每组一台天平、砝码、尺子、实验用不同物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质量的大小。
2. 讲解:介绍质量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讲解: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
7. 例题讲解:讲解与质量、密度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与质量、密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 密度的概念及特性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质量、密度。
(1)一个铁球的体积为50cm³,密度为7.8g/cm³。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质量为500g。
2. 答案:(1)质量:390g;密度:7.8g/cm³(2)质量:500g;密度:1g/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物理教学中,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而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因此,设计一份既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质量的本质,又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密度的教学案例,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质量守恒原理和密度公式,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想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例如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到质量的存在和重要性。
2.通过展示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质量变化,如水中的物体浮力现象,让学生对质量的理解更加深入。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展示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等物理概念的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步一步脚印走出来的。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概括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3.实践题:
-让学生在家中找到不同的物体,使用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观察日常生活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如做饭、混合液体等,并简要描述。
4.分析题:
-提供一个质量守恒问题的情景,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质量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化学实验等,并撰写一篇短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测量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填空题:
-解释质量的概念,并说明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关系。
-列出质量的主要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描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
2.计算题:
-给出两个物体的质量,要求学生计算它们的总质量,并解释在计算过程中如何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4.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在封闭系统中,物体的质量在形状、状态、位置改变时保持不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关系;
b.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如何运用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等因素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质量与密度概念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密度、浮力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质量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3.质量与生活的联系,质量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能够运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为学习下一节“密度”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涉及质量的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详细内容包括:6.1质量,6.2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6.3密度,6.4测量密度的方法,6.5密度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正确读取天平的测量结果。
3. 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质量的测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物体(如石头、木块、水等)、密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石头和一个木块,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质量更大。
提问:质量是什么?它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 教学内容展开(1)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质量的测量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质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密度的概念解释密度是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计算公式为ρ=m/V。
(4)密度的测量演示如何利用密度计测量密度。
让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5)密度应用讲解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体积等。
3.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质量和密度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性质。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支铅笔的质量和长度,计算其密度。
作业答案:(1)密度=质量/体积,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自行计算。
(2)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指导实验: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激发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个体差异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抽象概念的理解:质量与密度是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实验技能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测量需要学生熟练使用天平和相关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学生需要将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是一大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态度。
此外,我还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在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质量与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练习。
-在实验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实验心得,提高实验效率。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拍照或录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3.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课堂上进行讨论:
-质量与重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涉及到质量测量?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针对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可选择性地布置以下拓展作业: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76页的练习题1、2、3,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知识。
-练习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练习题2:进行质量单位换算,强化单位间的转换关系;
-练习题3:结合实际情境,运用质量知识解决问题。
2.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质量,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家长签字确认。
4.阐述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讨论如何测量它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质量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测量工具的误差、物体形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8.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强调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2.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kg=1000g,1g=1000mg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1节《质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2024最新-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
物质密度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度的教学设计,希望你对物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里是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物质密度教学设计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密度》的教学设计篇一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属性。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2.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实验探究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
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但是,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义务教育科学类课程标准。
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提出对探究教学的目标要求。
本文尝试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学设计。
密度知识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对理解压强、浮力也很重要的。
所以说,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
在课时安排方面,本节将分2课时。
2.教学资源分析(1)结合教材插图,查找一些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2)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利用图像描述实验结果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
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优秀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质量”和“密度”这两个重要物理量.通过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密度概念的引入和测量,使学生对物质及其属性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质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用“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测量密度”,让学生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用ρ=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让学生了解密度与温度的联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知道密度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能力目标方面:在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在素养目标方面:让学生在使用天平、量筒测质量、测密度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物质密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质量、密度的理解,密度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质量 1课时第2节物质的密度 1课时第3节测量密度 1课时第4节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 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了解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三、素养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实验方法.2.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天平.【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并能正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2.能正确理解质量、物质、物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具准备】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杆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新课】一、认识质量1.物体与物质师我们首先来搞清楚物体与物质的区别,请同学们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它们谁是物体,谁是物质.生: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木材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②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况下,书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4)当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没有改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归纳:“四不变”.师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归纳: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二、测量质量师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生:电子秤.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生(踊跃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中衡……师同学们回答正确,说明你们平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大家就应该这样善于观察.其实,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结构”,然后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归纳: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两个)、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及相配套的砝码.2.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何利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2.如何利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3.如何利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和液体?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上面这些问题.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师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它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操作,否则会测量不出正确的结果,甚至损毁天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多媒体课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底座水平.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注:为了保证天平测量的精确性,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一定要牢记并完成以上两个操作)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直至平衡;称量结果=砝码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调节天平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0刻度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3.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如果是右边高左边低,又该如何调?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1.游码的左边对齐0刻度线.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可以总结:调节天平平衡时,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往哪端调.(便于学生记住)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加砝码时,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教师可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两种加砝码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哪种容易,便于较快进行测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更加便于测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刻度线和砝码,然后思考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请你观察砝码盒里有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砝码?2.请你说说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标尺上最右端表示多少克?3.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5.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砝码盒里一般有4种砝码(50g\,20g\,10g\,5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全部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即m物=m 砝+m游提醒:计算物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且计算结果必须要附上单位.归纳: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水平放置调节横梁平衡: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哪端高就往哪端调)测量:左物右码;按从大到小增减砝码;砝码不够,移动游码物体质量=砝码+游码示数(m物=m砝+m游)记录结果:数值+单位整理器材4.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质量.师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在第五章学习温度计的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去推知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生(踊跃回答):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量程”,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②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师我们要称量30g左右的盐和要称量20g左右水.应该如何测量?生:测量粉末状的物体或化学药品时可以将它们放在纸上进行称量.(不过,为了称量准确应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再调节天平平衡)师大家回答很正确请大家思考,如何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如称取22.5g的水.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表看法: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然后称量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二者之差即为水的质量m=m2m1.师思路很正确,但是如何才能做到两者之差刚好是所需要的水的质量呢?生: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要称取的水与容器的总质量就为m1+22.5g,那么在称量总质量前,不妨在右盘中加入m1+20g砝码,游码移到标尺上2.5g刻度值处,然后在左盘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为止.教师将这个称量22.5g水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提醒学生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吸取或添加少量的水.学生分组进行“称量固体质量”、“称量液体质量”、“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表示质量大小的单位及质量的测量工具,我们知道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属性量,它不随物体形状、位置和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共同学习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如何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时,可以采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这样更易于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使用说明书”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学习,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形式,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4.课后作业设计: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质量这一概念时,容易与重量混淆,而且对于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也不够熟悉。因此,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决定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区分质量与重量,并熟练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展示实验器材,如天平和砝码,激发学生对质量测量的好奇心。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概念,阐述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电子秤等,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讲解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等,让学生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
2.设计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关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本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质量的概念和特性。
2.利用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质量的测量任务。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6.1《质量》教案
课题第一节质量主备人授课教师备课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和阅读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5、经历“质量时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学法指导演示实验、小组交流、教师板书共同完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的图片。
以图片形式展示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再让学生看周围的物质又是用什么做成的?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质的概念。
预习导学1、质量的定义及符号。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前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
课堂研讨一、质量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用“m”表示。
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知道,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国际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常用单位:如克(g)、毫克(mg)、微克(μg)、吨(t)。
1t=1000 kg=103kg 1kg=1000g=103g 1 g=1000 mg=103mg 学生看109页小资料二、质量的测量——天平生活中常用秤利用多媒体出示托盘天平的图片,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教师提问总结。
[投影]托盘天平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a.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b.为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中成立?
4.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质量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质量测量装置或实验。要求学生说明设计原理、操作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的教学,学生已具备以下基础知识:在七年级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基本属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学习了基本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内涵和测量技巧的掌握仍有待加强。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质量单位、天平的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等。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此外,我还会强调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质量的相关知识,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物理素养。
在认知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直观的现象和实验有较高的兴趣,但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尚需引导。此外,学生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抱有好奇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因对物理学科缺乏信心而存在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打包4份)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3.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材本节课主要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知识点讲解•引入质量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如称重、秤重物体;•讲解质量的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入密度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水和石头的密度差异;•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互动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几个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与答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提供实验步骤和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互相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课时1. 讲解应用•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如船只的浮力、气球的升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与同桌分享。
2.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疑问,教师做出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质量和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观察案例图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1. 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项小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并根据课堂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案、结果分析等内容;•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报告,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1. 总结与复习•教师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质量的概念;第2节密度的概念;第3节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第4节密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 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测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密度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金属块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天平、量筒、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质量与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关系。
2. 教学质量的测量:讲解质量的单位,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3. 教学密度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引出密度概念,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4. 案例分析: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并计算密度。
六、板书设计1. 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 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3. 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一金属块,质量为200g,体积为50cm³。
(2)一木块,质量为150g,体积为300cm³。
2. 答案:密度分别为4g/cm³和0.5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拓展延伸:探讨密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热胀冷缩等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类型新授及实验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教材完成知识清单。
时间5分钟。
学生代表订正答案,老师点评。
引入课题
1、请学生观察质量(一)课件上图片:请把下列物体分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
分为几类?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点评。
2、讲解: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铁钉和铁锤、桌子和椅子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橡胶、铁、木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含有橡胶的多少不同;桌子和椅子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钉、铁锤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述新课
1.质量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1)千克(kg)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克(g)、毫克(mg)。
板书:2.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出示:1dm 3的纯水。
介绍它的质量是1kg。
请学生看课本图11—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教师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t=103kg、1kg=103g、1g=103mg)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介绍一些物体的质量“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m=×10-5kg=×10-5×103g=×10-2g=80mg。
3.学生观看爱卡米视频: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讨论回答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练习课后3题。
4.学学生观看爱卡米视频:估测常见物体质量。
记录一些常见物体质量在书上小资料上。
练习爱卡米视屏对应习题,教师点评。
5.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工具
教师讲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上街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物体的质量。
那么我们是用哪些工具测出这些物体的质量的呢?
先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生活中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磅秤、电子秤;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对照课本的图形和实际的托盘天平让学生熟悉各个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爱卡米视屏后讨论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及调节方法
A 平衡螺母:称量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调节方法是:横梁的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向哪边调。
B 指针和分度盘:天平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准是在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或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C游码、砝码:能表示所称物体的质量。
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添加一个小砝码。
D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称量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在标尺上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E分度值: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即分度值。
(3)、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要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不要把砝码弄潮、弄脏。
3、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4)天平的使用
教师用投影仪放大边讲解边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同步进行操作:
1、“一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2、“二放”:把天平放在水平的台面上。
3、“三移”: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4、“四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这时横梁水平平衡。
5、“五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注意加砝码时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
6、“六读”: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读数时先读大砝码,再读小砝码。
7、“七整”:实验结束要整理好器材,游码要归零
(三).课堂小结
1.这堂课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质量的测量。
2.再次明确教学要求。
(四)巩固知识
1.看书上介绍的一些物体的质量。
找同学回答:
(1)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约多少千克?合多少毫克?
(2)一名成人的质量约多少千克?若成人的质量按60千克计算,那么,一头大象的质量约是成人质量的多少倍?
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游码已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但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哪个方向调,才能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七、布置作业
课本p112页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