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 游3-6
肛门期 阴茎期
自主对羞怯 主动对内疚
练习性游 戏
角色扮演
• 自我发展的心理社会阶段=个体发 6-11 潜伏期 勤奋对自卑
展的文化环境+心理性别的发展阶 段
青春期
生殖器期
同一性对角 色混乱
• 游戏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
青年期
亲密对孤独
•
附图: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发展
• “复演说”——消除原始的本能 • “剩余精力消耗说”——消耗过剩的精力 • “松弛消遣说”——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
力 • “预演说”——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11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 儿童的游戏一方面是学习面对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超越真实生活 的限制,寻求个人的自由
• 朗格威尔: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 • 游戏的三种功能:(1)儿童从游戏中学习到生活的原则和规则,在
游戏的基本属性
活动即目的 探索自然的趋势 意外性
同化 活动本身即目的 自发性 娱乐性 自由的组织结构 自由的发生冲突
工作的属性
目的是主要的 结果是可预见的 计划性
顺应 外加的目的 强制性 功利性 有序性 竞争
自愿的活动 假想的 自由的、闲暇的
充满想象和虚构的 游戏是变化而有种类的
固有的动机 大量的经验 流动的经验 精神的游戏
18
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尊敬认可需要
社会性交往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解环境的需要
认知需要
影响环境的需要
身体活动需要
基本生存需要
安全需要
19
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 (一)游戏与工作的对立 • (二)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 • (三)儿童游戏就是工作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材的第二章“游戏的基本理论”和第三章“游戏类型的分析与指导”中,详细学习游戏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游戏类型的分类方法、各类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能够分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游戏类型的分类方法及各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案例、游戏道具。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游戏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引导学生学习。
3. 内容讲解:a. 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功能b. 游戏类型的分类方法c. 各类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4. 例题讲解:以具体游戏为例,分析其类型、特点及指导策略。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游戏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2. 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3. 游戏类型的分类方法4. 各类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游戏案例,指出其类型、特点及指导策略。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和课堂讨论,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学习幼儿游戏的理论和实践。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件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第四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一、 游戏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儿童“去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自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 实现社会化的关键,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发展。 儿童要想摆脱自我中心,就必须与人相互交往,逐步使自我意识达到高级阶段,在自我意识发展 的基础上,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相互关系中的位置,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 另外,儿童在游戏中,往往会遇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想法不一致的情况,这也要求儿童必须学 习协调和接受别人的想法,逐渐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变到以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步学会从别 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
第一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二、 游戏对学前儿童运动能力的作用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活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指导和支配下的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 是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也是人体进行 体育活动的基础。 幼儿运动能力一般包括:平衡能力、协调、灵敏性、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 需要提醒的是: 第一,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个阶段的欠缺会导致后面阶段的延误, 第二,通过游戏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教师必须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避免成人化和小学化
第二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四、 讨论
案例一:如何关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兼顾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个体爱好。可是在区域活动中, 总是有那么几个幼儿不知道自己该玩什么,这里看看那里站站。一旦发现某个区域发生了好玩 的事情,就不讲秩序地加入进去,这样理所当然就会引起其他孩子的反感,把他驱逐出去。于 是他又会转悠到别的区域,茫然地看着人家玩。在区域里玩的幼儿一般都有自己的角色,或者 都有喜欢的事情做,所以孩子们玩得很专心,根本不喜欢别人的打扰。这样一来无所事事的幼 儿的瞎转悠常常就会引起小纠纷。遇到这类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1 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 所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2 学 文前化教与育教的育内容、手段和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
LOGO
1
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第四章 幼儿教育目的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2
目录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七章 幼儿园的游戏 第八章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第九章 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第十章 幼儿教师
3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二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三
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14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1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
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2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① 教育可认为是文化的一个因素,是根据一定社会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而设计、创建的一种文化形式,一种 文化行为。
② 文化传递与教育 ③ 文化选择与教育
17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3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作用
① 中介作用; ② 渗透作用; ③ 制约作用。
4 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① 对教育目标的影响; ② 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③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 第一节 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 一、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 (一)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 ※游戏与儿童知识增长 • ※游戏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 ※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 ※游戏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 (二)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 (三)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
• • • •
●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 改造 创设 ●发展适宜性原——全体与个别的关系 ●参与性原则
(三)室内游戏区规划的要点
• 第一,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规划室内 游 戏环境。 • 第二,将幼儿表现出来的探索兴趣、经验、作品 作为环境规划的内容源泉。
• 第三,动态与静态游戏区域分配得当,尽量避免 静态活动区域与动态活动区域相邻。 • 第四,根据班级幼儿人数提供活动区。 • 第五,常设区域与变换调整区域并存。
• (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重申
• • • • •
•
•
《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 这样几方面的精神: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 式。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再次重申 《指南》在关于游戏地位的论述上,主要为: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 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 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 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 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 (二)意义
1.有利于老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 2.有利于儿童与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满足幼儿探求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 3.让儿童有序而自主地游戏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
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
体”
24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34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35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19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二章课件
(一)发展幼儿的智力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因为在游戏中,由于角色的需要,幼儿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的缺点,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与完善。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幼儿的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自控力均较差。在游戏中,幼儿自愿担当了一定的角色之后,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榜样。游戏要求幼儿时刻拿自己的行为和角色应有的行为作对比,并根据角色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否则便会遭到游戏伙伴的异议。再者,角色游戏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按照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为了在游戏中表现角色,自愿地服从规则,努力克服困难,使游戏顺利地进行,这无形中就提高了其自我的控制能力,从而培养了其意志品质。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和决定游戏主题、游戏内容、游戏情节、游戏角色、游戏材料以及游戏规则等。游戏过程中幼儿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并进行情境转换,这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
(二)自主性和创造性
4.加强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游戏的合作性
角色游戏包含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两种游戏规则。在内部规则方面,幼儿有时会做一些角色职责以外的事情。在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掘角色的任务,按照角色间应有的关系行动。对于外部规则,由于幼儿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往往比较乐意接受,所以教师可引导幼儿共同制定完善游戏的规则。
一、角色扮演
第三节 角色游戏的结构
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他们所经常接触的、自认为重要的或者是引起强烈情感的人物。这些角色通常包括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等几类。通常,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对扮演的角色有很强的选择性。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ppt
让儿童在户外环境中探索自然,培养好奇心和观 察力。如捉迷藏、找昆虫等。
社交游戏
户外游戏是儿童之间进行交往和沟通的好机会。 如过家家、角色扮演等。
亲子游戏
互动游戏
家长和儿童一起玩耍,培养亲子关系和互动能力。如挠痒痒、唱 歌跳舞等。
联合游戏
家长和儿童一起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如搭积木、拼地图等。型的游戏 • 游戏材料与设备 • 游戏与学习 • 游戏的安全与保护 •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01
游戏的重要性
促进儿童身体发展
01
02
03
增强体质
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锻 炼身体,提高体质,为未 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 的基础。
促进运动能力发展
游戏中的跑、跳、攀爬等 动作可以锻炼儿童的运动 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和灵活性。
识别情绪
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 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 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 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会冷静
游戏中的冷静期可以帮 助学前儿童学会控制自 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 节情绪的技巧。
情绪转移
游戏可以让学前儿童学 会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 中转移出来,转移到积 极、有趣的事情上。
游戏与自尊自信的培养
成功体验
培养儿童社交技能
提高合作能力
游戏中的合作可以帮助学前儿 童提高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
合作完成任务。
增强沟通能力
游戏中的交流可以帮助学前儿童 提高沟通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情感。
培养社交技巧
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学会社交技 巧,如分享、轮流、协商等,从而 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02
不同类型的游戏
室内游戏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
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约翰逊第一章儿童游戏理论经典理论1、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理论:生物体都能产生一定能力以满足其生存所需,当需求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能量,那就变成多余的能力。
过剩的能力积累会造成压力,必须消耗掉。
因此被视为“无目的的行为”的游戏就是人和动物用来消耗能量的方式。
作用: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在教室里上了一段长期的课后,需要到游戏场上奔跑、追逐,也可以解释儿童会比成人更有精力,以及为何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更有精力。
2、松弛消遣说代表人物:拉扎鲁斯理论: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工作所消耗的能量。
工作会消耗能量使其亏空,但能量可以通过睡眠或者参预彻底不同于导致能量不足的工作的活动得以恢复。
作用:学校生活是按心智活动与游戏活动相互穿插来组织的。
3、复演说代表人物:StanleyHall理论:个体的发展重现种族发展的理论。
儿童通过游戏复演了人类的发展阶段一一动物、原始人到部落人等等,儿童游戏的阶段性也遵循人类进化的顺序。
游戏的目的是消除那些不应在现代生活中浮现的原始本能。
4、预演说代表人物:KarlGroos理论:游戏不是消除原始本能,而是加强未来所需的本能。
新生儿或者动物遗传了一些不够完善的或者部份的本能,而这些本能对生存至关重要。
游戏的目的就是提供儿童一种安全的方法,匡助他们去练习和完善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本能。
对经典理论的评价:不足:适应范围十分有限,只能对一部份游戏行为做出解释。
意义:1、提供了历史上成人对儿童游戏的看法。
2、这些理论的许多观点仍被我们所接受。
3、经典理论促进了现代理论的发展。
现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理论:游戏有发泄的效果,可以让儿童摆脱创伤经历产生的消极情绪。
游戏可让儿童抛开现实,并将儿童从被动的、不良经验的角色中转移出来,发泄其情绪。
埃里克森扩展了游戏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游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反映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创设摹拟的情境,进而匡助自己处理现实中的要求。
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学前儿童期是儿童从幼儿园入学前到入学后的这段时间,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游戏则是学前儿童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运动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对于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根据儿童的兴趣、发展需求和游戏的性质,学前儿童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意象游戏:这种游戏是通过儿童的想象力进行的。
比如角色扮演游戏,儿童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和语言,培养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2.动作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通过儿童的身体运动进行的,如跳跃、奔跑、滑行等。
这些游戏对于儿童的运动发展和身体协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探索游戏:这种游戏是让儿童去观察、探究和思考。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比如制作简单的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等。
4.角色游戏:这种游戏是通过模仿和创造来进行的。
儿童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仿和演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5.智力游戏:这种游戏是通过解决问题、思考和分析来进行的。
比如拼图、堆积、拼字等。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需要遵循儿童心理和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1.感知游戏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感知和认知世界。
他们喜欢玩简单的感知游戏,如摸摸游戏、感官认知游戏等。
这个阶段的游戏更注重儿童对物体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感知。
2.动作游戏阶段(3-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运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身体活动,如跳绳、踢球等。
他们也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来增强社交能力。
3.规则游戏阶段(4-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注重游戏规则的遵守。
他们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规则游戏,如捉迷藏、扔沙包等。
这个阶段的游戏更加注重儿童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幼儿园学前教育学ppt课件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心理社会性发展共有八个阶段,即:
年龄
0——1岁 1——3岁 3——6岁 6——12岁 12——18岁 18——25岁 25——50岁 50——
阶段
主要发展任务 发展的人格品质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成年早起 成年中期 老年期
信任对怀疑 自主对羞怯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角色的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完美对绝望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 昆体良 (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 35 ~ 95 年)
古罗马著名的雄 辩家、教育家,是 西方最早的教学法 学者,被誉为西方 教学论的奠基人。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 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 )。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精神分析学派
典型代表: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美国的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本我:最低层次,追求“快乐原则”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追求“现实原则”。 超我:最高层次,追求“道德原则”。
代表人物:蒙台梭利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和人类发 展生态学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
意大利杰出的幼 儿教育家,创立了蒙 台梭利教育法,被誉 为世界学前教育史上 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 最大的现代幼儿教育 家。
主要特征: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
学前儿童游戏-第二章PPT课件
第二节 影响学前儿童游戏 能力的因素
一、物理环境因素 • (一)游戏场地 1、传统的游戏场地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
响 2、创造性的游戏场地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 (二)游戏时间 • (三)游戏材料
6
二、社会环境因素 • (一)家庭的影响 1、亲子关系 2、育儿态度 3、家庭结构 • (二)伙伴的影响 1、有无伙伴 2、伙伴的年龄 3、伙伴的熟悉程度 4、伙伴的性别 • (三)大众传媒的影响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游戏能力
1
一、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 发展的一种需要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 动机心理学关于认知内驱力的研究 以及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学前 儿童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九种需要。
2
• 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维持生命、安全和机 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最基本的需要
11
• 第二层次的需要是认知水平的需要或称 为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主 要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其 运行机制是心理最佳觉醒水平的维持
• 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性和自我发展的 需要,具体包括社会性交往、学前儿童游戏能力的 产生
• (一)出生后不久产生(皮亚杰) 认为游戏不是学前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而是随着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认 知活动的一种形式,游戏的发生是以学前儿童 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前提的。
• (二)3岁左右发生(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认为儿童3岁之前只有实物活动而没有游戏。
4
三、学前儿童游戏能力的 获得与发展
• (一)儿童游戏能力的获得 • (二)学前儿童游戏能力的发展 1、感觉运动阶段游戏的发展 2、象征性阶段游戏的发展 3、学前儿童末期游戏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基本 活动形式是什么?
•
游戏不仅因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
产生,而且游戏也促进儿童的身体、智
力、社会性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实现着它重要的发展价值。这是现代学
前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学前教育以
游戏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的科学
原理。
2021/3/24
精品课件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 第一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 第二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 第三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 • 第四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2021/3/24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 一、游戏与基本动作的发展
• 二、游戏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 三、游戏与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 游戏给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以及轻松、愉悦的心 情,又保证了儿童身体的健康。
不同游戏与问题解决 (不同游戏对儿 童解决不同类型 问题的作用)
邓斯克与席尔曼通过对三组幼儿进行日常 生活用品标准用途和非标准用途测试发现, 游戏条件组的得分明显高于模仿条件组和 绘画条件组。
西尔瓦通过实验发现,游戏条件组的被试表 现出很高的解决问题的热情与执着性,而观 察条件组的被试则明显的两极化,或很快解 决问题,或是很快放弃问题。
精品课件
(一)心理学家关于儿童游戏智力发展作用 的实证研究
• 1.游戏与创造性 • 2.游戏与发散性思维 • 3.游戏与问题解决 • 4.不同的游戏与不同的问题解决
2021/3/24
精品课件
1.游戏与创造性
• 心理学家科琳·亨特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儿 童好奇心和探究的研究,发现儿童好游戏 与创造性能力存在正相关。
比如:在天冷时老师可以带领小孩 在室外蹦蹦跳跳,既能锻炼身体, 还能增强体质适应寒冷。
比如:小朋友做完游戏后都会很 高兴,同时期待下一次的游戏。
2021/3/24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游戏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 (一)心理学家关于儿童游戏智力发展作 用的实证研究
• (二)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2021/3/24
• 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 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 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例如,在户外场地进行的玩 沙玩水的游戏、“踩影子”游戏等都是利用了阳光 、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2021/3/24
精品课件
*游戏与儿童动作的发展*
游戏是成熟引导下的动作自发练习
科琳·亨特通过实验发现,无探索精神的男 孩比有创造精神的男孩缺乏好奇心和冒险 精神,无探索精神的女孩比爱游戏的同伴 在与人交往中更显得局促不安。
儿 童游 戏智 力发 展作 用的 实证
发散性思维
(有助于引发多 样性联想态度)
问题解决
(游戏经验有利于学 习自发行为,减轻解 决问题成败的压力)
研究
2021/3/24
通过实验发现同样是游戏组,由于游戏的 类型不同,其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亦不相 同,集中性游戏经验的效果具有特殊性, 而扩散性游戏经验的效果则具有一般性、 迁精品移课件性。
2021/3/24
精品课件
游戏 对学 前儿 童身 体发 展的 作用
促进身体 生长发育
发展基本 动作和技能
户外游戏增强 适应能力,有 益于身体健康
带来愉快和满 足,保证健康
比如:儿童进行角色游戏和象征 游戏时,需要开动脑筋并且动手 展示。
比如:儿童进行图画比赛游戏时, 需要具备基本图画能力和简单事 物认识能力。
2021/3/24
精品课件
2.游戏与发散性思维
• 心理学家邓斯克与席尔曼在1973年首次就游戏对 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发展作用进行了研究。
• 得出结论是:与物品是否在游戏玩过无关,游 戏有助于引发出多样性联想的态度及在心理结构 的形成与发展。
2021/3/24
精品课件
3.游戏与问题解决
• 心理学家西尔瓦等人,在1976年就游戏对儿童解 决问题作用进行了研究。
• 西尔瓦指出:游戏经验具有有利于学习自发行为 、下位行为向整体行为的顺序化的可能性的探索以 及减轻来自解决问题成败的压力等功能。
2021/3/24
精品课件
4.不同的游戏与不同的问题解决
• 心理学家佩皮洛和罗斯具体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 游戏对儿童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用。
• 指出 :使用集中性材料进行游戏,教会幼儿的是 在此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并促使幼儿去寻找这一答 案。而使用松散性材料进行游戏,教会幼儿的却是 无论什么问题都有许多可能的解决策略,因此,可 以充分地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二章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精品课件
• 游戏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游戏为儿童所喜爱,为儿童身心各方
面发展所需要;
•
另一方面,游戏实现着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发
展的作用。
•
如果说前者是儿童主观上的需要的话,而后者
则是客观上的结果。这二者统一于儿童发展的同一
过程,并同时实现。
2021/3/24
精品课件
基本动作:爬行、走跑、跳跃、抛掷、操作
发展过程:无—萌芽—低水平—熟练—动作技能
生理成熟
自发练习
有意训练
游戏
爬的游戏 走和跑的游戏 跳的游戏 抛掷游戏 操作游戏
2021/3/24
精品课件
成
游
熟
戏
生理成熟 自发练习
教 学
专门训练Biblioteka 幼稚熟练动作
动作
动作 技巧
•任何动作都是从幼稚的新动作到熟练的动作再到完善的动作技巧
2021/3/24
精品课件
儿童游戏智力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可以 通过顺口溜串联来记忆:
• 科琳亨特有发现,游戏与创造性正相关; • 邓斯克与席尔曼,研究发散性思维发展; • 西尔瓦苦心钻研,解决问题靠游戏经验; • 佩皮洛罗斯研究,游戏问题解决会多变。
2021/3/24
精品课件
创造性
(孩子好游戏与创造 性能力存在正相关)
2021/3/24
精品课件
讨论:幼儿园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区别:
体育教学:
游戏:
单一动作的机能性训练 多种动作的综合性练习
同一目标的要求
不同水平的发展
追求的是动作目标的即时性 在不断重复的活动中小步递进
2021/3/24
精品课件
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价值体现和作用可 以通过小故事联想记忆:
• 老师组织小朋友在幼儿园操场学习投篮的 基本动作和技能,这样可以增加儿童对户 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促进身体生长 发育,这可给孩子带来愉快满足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