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专题是:“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

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旬进行鉴赏。

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本文增加目标:初步了解李清照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一、导入南宋词风格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的时期既有经历南渡的悲歌慷慨,又有极婉约之致的浅吟低唱。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沉痛感伤。

靖康巨变,使无数爱国志士发出慷慨激昂的歌声。

岳飞的名作《满江红》,气吞山河,光照日月,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陆游词前期回响着“从军乐”,后期则满蕴着“爱国泪”。

其词或激昂,或飘逸,或绵密,具有多种风貌。

姜夔词于“婉约”、“豪放”之外,以“清空骚雅”别立一宗。

其写丧乱的作品句句沉着,回肠荡气;咏物之作,更是寄慨遥深,隐约幽微。

二、教学《如梦令》1、朗读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介绍作者和有关背景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皆有成就,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如梦令导学案

如梦令导学案

如梦令导学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早年的一首小令。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如梦令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如梦令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如梦令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比较阅读:《如梦令》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

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优秀教案

《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优秀教案

《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优秀教案《如梦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三、德育教育目标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

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板书目标1)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

(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叫词牌?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指名回答)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1(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三)完成目标2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

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1、抢答题.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诗歌注释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领会诗歌中的感情和情感表现。

3.通过写作、朗诵等方式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1.挖掘诗歌中的深层意义。

2.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布置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诗,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做好诗歌注释,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重点讲解1.诗歌的语言特点:用词简练、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2.诗歌的结构特点:韵律工整、意境绵延。

3.诗歌的意义分析:描绘出了一个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表达了人们经常会陷入的人生困境和痛苦。

3. 情感交流1.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感受。

2.个人写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写一篇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自由文章。

4. 课堂总结通过诗歌的学习和交流,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感悟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美的追求。

五、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注重从作者角度来深入挖掘诗歌意义。

2.互动交流法: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诗歌深层结构,建立情感桥梁。

3.个案辅导法:注重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六、教学评估1.定期测验:培养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撰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3.小组评价:要求小组内相互评价和反馈,以此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读胡令能的《如梦令》。

2.学生能够理解《如梦令》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1.理解《如梦令》中的意境和感情。

2.探究《如梦令》中的词语和句式。

3.运用课文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难点1.理解《如梦令》中的比喻和象征。

2.运用课文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世界。

2.老师对于《如梦令》的作者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兴趣。

学习课文(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朗读《如梦令》。

2.老师逐句解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境和感情。

3.提醒学生注意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探究语言(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如梦令》中的词语和句式。

2.学生分组对于所发现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语言。

创作诗歌(3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创作一首诗或者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2.老师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欣赏和提出建议。

总结(5分钟)1.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老师总结《如梦令》的意境和感情,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进一步探究《如梦令》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继续尝试创作诗歌,并完善已有作品。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如梦令》。

2.学生能够掌握《如梦令》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教案标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意境。

2.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进行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

2. 《如梦令》的诗歌原文。

3. 学生的诗歌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和李清照的作品。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介绍《如梦令》这首词的背景。

二、理解诗歌(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如梦令》的诗歌原文,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 导读学生阅读诗歌,并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三、诗歌创作(20分钟)1. 分发纸和笔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2. 提供一些主题或词语作为创作的启发,如“雨”、“梦”、“风”等。

3.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分享和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全班同学。

2.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诗歌,或者将其展示在课堂上。

3. 全班同学可以对诗歌进行评论和交流,提供建议和鼓励。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包括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诗歌创作,并组织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思:评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专题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设计(含答案)

专题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设计(含答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专题导语南宋一百五十年间,始终与内忧外患关联。

悲愤、抵御外侮、恢复失地是这一朝代的最强心态,也造就了时代文学的主旋律。

词也不例外,李清照的词打上了那个动乱时代特有的印记,而辛弃疾、陆游的词则唱出了南宋词坛的最强音,他们以高亢的歌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宣泄壮志难酬的郁愤,词风悲壮直率。

此外,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派词人讲究词法,重视词的艺术技巧,追求“雅正”、“凄美”的风调。

与北宋相比,南宋词人词作的数量都大大增加了,词的风格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突破北宋的框架而达到“极其工”、“极其变”的境界。

学习本专题,应重点掌握:1.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词学大家俞平伯说:“五代之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

”学习本专题,除了要反复诵读外,一定要抓住“深”字来学习。

要理解词人通过意象寄寓情感的深沉,使用艺术技巧的精深。

一、词人名片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以散文见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少时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诗词酬唱之余,校勘金石书画,收藏颇丰。

徽宗大观元年,因赵明诚父赵挺之狱事,夫妇离京,屏居青州乡里十余年。

宣和三年,赵明诚起知莱州,后改任淄州。

靖康之变,仓皇南渡。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调任湖州知州,不久病逝。

此后,李清照只身辗转流离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一带,所收藏金石文物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赴杭州,后卜居金华,为赵明诚遗著《金石录》作后序,备述一生哀乐参半。

晚年寓居临安,境况孤苦凄凉。

二、诗词故事李清照的气节在随南宋朝廷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却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平定后,他被朝廷撤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分析并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情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如梦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情感。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的情况。

2. 学生对诗词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掌握诗词中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的情况。

4.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如梦令》。

2. 相关参考资料和古汉语词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梦令》导学案 1课时

《如梦令》导学案   1课时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1 / 2第十一单元第一课《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

2. 体会作者怜花惜花的愁苦情感。

3. 背诵并默写课文。

【预习导航】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以散文见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少时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诗词酬唱之余,校勘金石书画,收藏颇丰。

徽宗大观元年,因赵明诚父赵挺之狱事,夫妇离京,屏居青州乡里十余年。

宣和三年,赵明诚起知莱州,后改任淄州。

靖康之变,仓皇南渡。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调任湖州知州,不久病逝。

此后,李清照只身辗转流离于越州、台州、温州、衢州一带,所收藏金石文物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赴杭州,后卜居金华,为赵明诚遗著《金石录》作后序,备述一生哀乐参半。

晚年寓居临安,境况孤苦凄凉。

2、诗词故事 李清照的气节在随南宋朝廷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却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平定后,他被朝廷撤职。

李清照很为之羞愧。

二人逃亡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写了著名的《夏日绝句》。

赵明诚读了,自责不已。

丈夫去世后,她的生活更加艰难。

而当朝宰相秦桧的夫人是李清照二舅的女儿,她的亲表姐。

但李清照从不同她们来往,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

3、文题背景 名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山东济南市是一座闻名中外的泉城,大大小小有72泉,李清照故居就坐落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的绿杨深处。

对联中的“漱玉集”,指她的词集《漱玉词》,已失传。

现我们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辑录重编的。

4.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整体感知诗文。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11如梦令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111如梦令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11.1如梦令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 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彖的特点、作用。

3. 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英工”、“极英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 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 学生简介李清照2. 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沢《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霑佳节, 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己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來。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3. 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如梦令》 导学案

《如梦令》 导学案

《如梦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体会其词作的情感内涵。

2、掌握《如梦令》这首词的字词含义、意境描绘及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变化。

(2)掌握词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

2、难点(1)体会词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2)能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写作背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据《李清照集笺注》记载,此词大约作于李清照十六岁前后,当时的她生活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家境优裕,时常与友人出游。

这首词描绘了她一次日暮时分游玩归舟的情景,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四、自主学习1、朗读全词,注意字音和节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2)溪亭:溪边的亭子。

(3)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6)回舟:乘船而回。

(7)误入:不小心进入。

(8)藕花:荷花。

(9)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公开课教案_2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公开课教案_2

《如梦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不同时期创作风格。

2、把握意象,感悟词中蕴涵的细腻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3、总结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意象,感悟词中蕴涵的细腻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总结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研讨生成通性通法通律四、教学工具:导学案,多媒体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

这支女儿花“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力前辈。

”曾受到当时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她十余岁作《如梦令》,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她是谁?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共同走入今天诗词的学习。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她的生活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两期,前期生活美满,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孤独愁苦。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细腻精巧,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谐优美,被称为“易安体”,她有“一代词宗”的美称。

有词集《漱玉集》。

前期内容: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词风:清丽婉约后期内容:伤时念旧、故土之思以及身世之感《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词风:哀婉低沉(三)听音美读,初步感知本词的情感美,同学自读,选代表朗读(四)品读鉴赏A意象美本词运用哪些意象?分别有怎样的内涵?请试着找出1、雨疏风骤:大意:雨点疏狂,晚风急猛内涵:雨急骤迅猛,破坏尤烈,营造了悲凉愁苦的氛围。

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感情基调。

纵横联系,拓展延伸风雨意象内涵:第一,它是能洗尽尘世烦恼、慰藉心灵的清新、明秀、空灵的自然之音。

第二,它是一帆风顺的得意遭际和生活状态的象征符号。

第三,它是人生失意及其所伴生的忧郁伤感情怀的心灵寄托第四,以雨的阻隔表现诗人的孤独感,幻灭感,愁苦心境。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难点:1.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领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诗词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读诗词的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词,突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

(2)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写一篇关于诗词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如梦令》导学案(精选17篇)

《如梦令》导学案(精选17篇)

《如梦令》导学案(精选17篇)《如梦令》导学案篇1学案【学习内容】9 《词两首——〈如梦令〉》【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重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难点: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友情提示:大自然是美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古往今来,词人都喜欢用诗词赞美自然风光。

读读这首词,你会发现这首词表现了生活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自主预习1、用“‖” 标出词的节奏,反复朗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一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互动探究3、《如梦令》是代词人所作。

并非其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可以看出。

郊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可以看出。

词人玩得很高兴,从词中可以看出。

整首词表现了。

读故事,完成练习。

4、这是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

”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意: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兽形的铜香炉内的香料早已烧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从音韵、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诗词的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

(3)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典故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从音韵、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诗词的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诗词。

(2)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词作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如梦令》,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中的典故和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从音韵、意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诗词的美。

(2)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词中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2)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如梦令》。

2. 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风特点的短文。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深入解读,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导学案1.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2.“肥”“瘦”分别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手法,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6.“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7.8.“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的: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2. 品读李清照的诗词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四.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2.体验到这首词的意境3.重点词解析4.词的技巧分析五.教学难点:1.对诗词的理解2.把握诗词情感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

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

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

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师问: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要学的这首《如梦令》的作者是宋代伟大女词人李清照,那么大家知道的她的诗词还有哪些?对于她,大家还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举手回答一下。

(老师总结同学们答案)(二)介绍李清照生平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师:我们了解过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之后,是不是对她的词也充满了好奇呢?特别是在宋朝那个词作鼎盛的时候,在众多才子里面作为一个女词人能够脱颖而出,也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李清照词作的风采。

)(三)词作初印象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词,知道了(1)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词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蝶”。

又叫“片”或者“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除了小令外,词还有其他两类:;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3)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一.作者简介:同学们:风格分类: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专题导语南宋一百五十年间,始终与内忧外患关联。

悲愤、抵御外侮、恢复失地是这一朝代的最强心态,也造就了时代文学的主旋律。

词也不例外,李清照的词打上了那个动乱时代特有的印记,而辛弃疾、陆游的词则唱出了南宋词坛的最强音,他们以高亢的歌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宣泄壮志难酬的郁愤,词风悲壮直率。

此外,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派词人讲究词法,重视词的艺术技巧,追求“雅正”、“凄美”的风调。

与北宋相比,南宋词人词作的数量都大大增加了,词的风格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突破北宋的框架而达到“极其工”、“极其变”的境界。

学习本专题,应重点掌握:
1.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词学大家俞平伯说:“五代之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

”学习本专题,除了要反复诵读外,一定要抓住“深”字来学习。

要理解词人通过意象寄寓情感的深沉,使用艺术技巧的精深。

一、词人名片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李格非以散文见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自幼颖悟,博闻强记,少时即有诗名,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诗词酬唱之
余,校勘金石书画,收藏颇丰。

徽宗大观元年,因赵明诚父赵挺之狱事,夫妇离京,屏
居青州乡里十余年。

宣和三年,赵明诚起知莱州,后改任淄州。

靖康之变,仓皇南渡。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调任湖州知州,不久病逝。

此后,李清照只身辗转流离于越州、
台州、温州、衢州一带,所收藏金石文物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赴杭州,后卜居金华,为
赵明诚遗著《金石录》作后序,备述一生哀乐参半。

晚年寓居临安,境况孤苦凄凉。

二、诗词故事
李清照的气节
在随南宋朝廷南渡的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却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叛乱平定后,他被朝廷撤职。

李清照很为之羞愧。

二人逃亡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写了著名的《夏日绝句》。

赵明诚读了,自责不已。

丈夫去世后,她的生活更加艰难。

而当朝宰相秦桧的夫人是李清照二舅的女儿,她的亲表姐。

但李清照从不同她们来往,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

三、文题背景
1.名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山东济南市是一座闻名中外的泉城,大大小小有72泉,李清照故居就坐落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的绿杨深处。

对联中的“漱玉集”,指她的词集《漱玉词》,已失传。

现我们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辑录重编的。

2.本词为表达少女怀春之作,别题为“春晚”。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和感慨自己青春易逝的感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这个子夜,青春已如飞鸟般离去;绿肥红瘦的时节,我们的灵魂,在阅读中温习着青春
的片羽。

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稚嫩的沧桑,欲说还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或许,易安居士可解我心。

三、品读,鉴赏评析
1.“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首词构思之巧妙,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
请就此词作赏析。

答案这首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
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2.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

(1)词人问:“海棠花怎么样了?”
(2)卷帘人答:“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动。


(3)词人又纠正说:“你再细看看,那花红见少,绿叶见多了吧。


3.“绿肥红瘦”一句语新意隽,历来被人称颂,说说其中道理。

答案“绿肥红瘦”指的是海棠。

用一“瘦”字,状写雨后海棠由丰茂艳丽而憔悴零落,暗寓青春即将消逝之意,含蓄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伤春情绪。

可见,“绿肥红瘦”,炼字奇巧,造境清新。

4.比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和韩偓《懒起(节选)》诗,想一想,为什么李词比韩诗更给人以意趣横生之感?
懒起(节选)
[唐]韩偓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答案《如梦令》词所表现的心情,与孟浩然《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略同。

写惜花,乃是写其对美好事物之珍惜。

此词主要以对话形式加以表现,尤显活泼。

全词犹如一独幕剧,环境氛围、人物动作情态、对白问答、心理活动,活脱呈现。

词中运用反衬法,以“卷帘人”对花事之淡漠反衬出抒情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问于答,含多层曲折。

和韩诗相比,李词更给人以意趣横生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阕“我报路长”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谩”通“漫”,“枉、徒然”之意。

认真揣摩这两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答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虽有出众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2)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案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①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②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③想像非常丰富;④意境极其开阔。

(写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