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影像学
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CT和MRI哪一项比较好?

肝脏影像学检查,超声、 CT和 MRI哪一项比较好?研究发现,人体第一大消化器官为肝脏,若机体出现肝脏病变,临床借助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其属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可尽早对肿瘤分化程度加以明确,对患者弥漫性肝病进行综合评估,如脂肪变、炎症、纤维化程度等,但该项诊断方式仍有创伤性强、取材受限等缺陷,临床应用受限,因此肝脏影像学检查顺势出现,具无创、检查时间短及检查范围广等优势,提供多项成像形式,从不同角度对疾病组织学特征综合反映、应用范围较广,常见方式有超声、CT及MRI检查,但3者检查方式的优势仍有较大争议,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1.超声检查近年来研究表明,超声具备无创、操作简便、实时性强、成本低廉及无辐射等优势,在诊断肝脏疾病中有积极意义,常见技术如下:①超声动态增强造影(DCE):该项技术以微泡造影剂为基点,超声作用下,微泡出现振动、有强回波产生,可将组织信号对比度提高,有效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利于对肝脏疾病情况实时性观察,且借助微泡造影剂标记,可对肝脏组织局部血管生成情况、炎症分子影像特征直观反映,但kupffer细胞易吸收微泡、影响诊断结果,临床应用受限;②超声弹性成像:该技术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激励在肝脏产生的剪切波进行采集,对肝脏实质的弹性参数、成像进行计算获得相关数据,可对肝纤维化程度综合评价、尽早明确患者疾病情况,但腹水、肥胖等因素易影响诊断结果。
其次,该技术在诊断肝脏肿瘤中应用广泛,但不易对肝脏良恶性肿瘤进行区分,实际应用时还需辅助其他手段、利于尽早明确病情。
1.CT检查①能谱CT:经研究发现,同一组织采用不同能量X线穿过时,表现为不同的衰减程度,肝脏疾病患者借助能谱CT诊断,可予以患者高低能量扫描,获得相关扫描数据,利于分离物质、保证获得图像及参数较丰富,且该技术可对组织解剖、形态学改变清晰显示,对组织能量学的差异性进行量化,继而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但该技术实际测定相关参数时,使用造影剂易引起过敏、慢性肾功能损害等,不适用于年轻群体;②CT灌注成像:从既往研究结果来看,该项诊断技术是对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动态扫描患者肝脏情况,获得时间-密度曲线,以不同数学模型为基点,对各种灌注的相关定量参数进行计算,利于对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直观反映,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灌注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为常见的参数。
肝脏增大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脏增大影像学诊断标准
肝脏增大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是,在一般情况下,肝脏的大小应当是长径25公分乘上下径15公分乘前后径16公分。
如果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大小超出上述标准,可以考虑肝脏肿大。
同时,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明确肝脏的其他病变。
能够造成肝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肝淤血、中毒性肝炎、肝占位等。
除了可以采用CT 检查的方法来确诊疾病之外,还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要想明确肝大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治疗,还需找出根本原因,比如是因为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免疫因素还是其他疾病影响。
同时也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考虑,比如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学习

肝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病因的识别和控制,如抗病毒治疗 、戒酒等。预防肝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肝脏损 伤的因素,如控制饮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肝硬化
Hale Waihona Puke 01肝硬化的CT影像表现
肝硬化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规则,肝裂增宽
。同时,脾脏可能增大,门静脉可能出现扩张。
02 03
不均匀密度
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疾病引起的肝脏密度不均匀。
弥漫性密度改变
可能是脂肪肝、肝炎、肝硬化 等疾病引起的肝脏弥漫性密度
改变。
肝脏血管异常
血管扩张
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引起的肝 脏血管扩张。
血管走行异常
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引起的肝 脏血管走行异常。
血管狭窄
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引起的肝 脏血管狭窄。
正常CT影像与病理对照
正常CT影像与病理对照是学习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照,可以更好地理解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异常病变的特征和表现。
有助于提高医生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02 肝脏异常CT影像
肝脏形态异常
01
02
03
04
肝脏体积增大
可能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等疾病引起的肝脏肿大。
病灶,形态规则,边缘清晰。
脂肪肝与肝硬化
脂肪肝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 ,肝实质呈不均匀的片状低密度 ;肝硬化则表现为肝脏形态改变 ,肝裂增宽,肝实质呈结节状改
变。
05 肝脏CT影像病例 分析
病例一:肝炎CT影像表现
总结词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性疾病,其CT影像表现包括肝脏肿大、密度不均和强化不均 等。
肝脏实性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肝脏实性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肝脏的实性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根据影像学
的表现特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1. 囊肿:肝囊肿是肝脏中最常见的良性实性病变。
在影像
学上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
无壁结节或间隔。
囊肿的内部多为液体或稀薄液体。
2. 血管性病变:包括肝脏血管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
肝脏血管瘤常呈多发性结节状病变,具有良好的强化性质,动脉期呈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
肝脏海绵状血
管瘤则呈点状或条状高密度灶,常伴有钙化。
3. 炎症性病变:包括肝脏脓肿和肝脓肿。
肝脓肿通常呈圆
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域,边界清晰,周围可伴有水样密度
区域,与肝周的间隙相通。
4. 脂肪肝:肝脏脂肪肝是指肝脏中脂肪含量增多,形成脂
肪团块。
在影像学上,肝脏脂肪肝呈现为肝脏密度的改变,肝脏密度减低,呈现高密度的脂肪沉积。
5. 肝脏肿瘤:包括肝细胞瘤、肝转移瘤和肝内胆管细胞瘤
等恶性实性病变。
肝细胞瘤通常是单发病变,呈均质的低
或等密度,周围可有强化环。
肝转移瘤则是指其他器官恶
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呈多发性结节状病变,常伴有门脉和
肝动脉的强化。
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肝脏实性病变,如肝内胆管纤维化症、肝内胆管扩张和孤立性肝输尿管等,它们的影像学表
现也各有特点。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肝脏实性病变分类及
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具体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
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呈低密度灶。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脏弥漫性增密、肝脏边缘模糊、脂肪肝斑块出现等。
2、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重塑的结果。
在影像学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外形不规则,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脏边缘锐利,肝内血管走行不规则,门脉高压等。
此外,肝硬化还常伴有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脾脏肿大、腹水等表现。
3、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肝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包虫病表现为肝脏内团块状或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为液性密度。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囊肿与肝实质之间有完整的分界、囊壁呈弧形而非凸出等。
4、肝肿瘤肝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囊性腺瘤等。
在影像学上,肝肿瘤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同时可观察到肿瘤周围的肝组织改变。
不同类型的肝肿瘤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如肝细胞癌出现动脉期强化,胆管细胞癌可出现胆管扩张等。
5、肝结核肝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可出现炎性改变。
此外,肝结核还常伴有肝门淋巴结增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6、非肝细胞肝癌非肝细胞肝癌是指起源于肝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侵犯肝脏。
在影像学上,非肝细胞肝癌表现为肝外占位性病灶直接侵犯肝脏,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
同时,影像学还可帮助鉴别非肝细胞肝癌与肝内肿瘤的区别。
7、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在影像学上,肝囊肿表现为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囊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液性密度均匀。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且无需处理。
8、肝脓肿肝脓肿是肝脏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脓肿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内部可见气体或液体。
同时,肝脓肿常伴有周围炎性改变。
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

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出现占位病变,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这些病变,影像学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内容。
一、肝脏占位病变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应症,医生在选择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肿块的形状、大小、血供情况等信息。
它对于明确肝脏占位病变的存在与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为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提供帮助。
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例如肿块的边缘特征、内部组织结构、周围器官的侵犯情况等。
此外,CT检查还可以通过使用增强剂来提高对血供情况的观察,并能够进行三维重建,更好地展示肿块的位置和形态。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多参数综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不同于CT检查,MRI对于软组织的对比显示更好,对于检测肝脏病变的边缘、结构和血供情况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此外,MRI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序列来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和相位特点,进一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
4. 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来评估肝功能。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包括肝脏显像、肝功能评估和肝血流动力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对于评估肝脏功能状态、检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二、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肝脏占位病变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不同临床场景中。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1. 肝癌的筛查和诊断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肿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特殊 征象
1、2
3
9
11
7
1、肝硬化 2、AFP阳性
1、青年女性多 见
1、青壮年,女 性多见 2、长期口服避 孕药或激素类 药物
1、青少年多见 2、无肝硬化
1、“瘢痕征”
“快进快出”“快进慢出” 2、周边见增粗
供血血管
1、速升缓降 2、均匀强化
1、速升缓降 2、不均匀强化
“中心瘢痕” T2W呈高信
病例1—临床资料
肝 脏 病 例
• 患者,男性,66岁 • 主诉:阵发性剑突下疼痛3个月,加重5天 • 现病史:阵发性剑突下疼痛,隐痛,无放散
无腹胀,尿色加深为茶色 •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 专科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
及反跳痛,肝区叩痛(+)
• 实验室检查:AFP 正常
第2页/共32页
第25页/共32页
病例10—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CT平扫
例
CT增强动脉期
CT增强门脉期 第26页/共32页
CT增强静脉期
病例11—临床资料
肝 脏 病 例
• 患者,女性,34岁 • 主诉:右上腹胀半年,加重半个月 • 现病史:无腹痛、无咳嗽、咳痰,
二便正常 •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长期口服避孕
及腺体,左乳可触及 腺体
第15页/共32页
病例7—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例
第16页/共32页
病例7—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T1W平扫
T2W
例
T2W抑脂 第17页/共32页
T2W冠扫
病例7—影像学资料
肝
脏
病
T1W增强动脉早期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引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其中包括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和肝癌等。
影像学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
在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可表现为肝脏密度增加,肝脏超声呈现回声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肝脏信号增强。
3、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纤维组织增生。
影像学可以通过评估肝脏的弹性来检测肝纤维化的程度。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肝脏超声弹性成像(ARFI)、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SI)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RE)。
4、肝癌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化。
在超声检查中,肝癌通常呈现为低回声结节,有时伴有内部回声增强。
CT和MRI可显示肝癌的形态、分布和浸润范围,包括血供情况、肿瘤毛刺和转移灶。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肝脂肪变性的超声图像、肝纤维化的弹性成像图像和肝癌的CT和MRI图像。
这些图像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6、法律名词及注释- 肝脂肪变性:脂肪在肝脏内过度积聚的疾病。
- 肝纤维化:肝细胞受损后,纤维组织增生的疾病。
- 肝癌:恶性肿瘤,发生在肝脏组织中。
7、结束语本文详细介绍了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和肝癌。
附带的图像和注释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些疾病。
如有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联系。
肝脏分段解剖影像学

肝囊肿的病理学基础
01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疾 病,其病理学基础是肝脏内出现 囊性病变。
02
肝囊肿的病因可能是先天性发育 异常、炎症刺激或创伤等因素所
致。
肝囊肿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囊壁薄 、内含液体、无恶性细胞等。
03
肝囊肿通常不会引起症状,但当 囊肿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压
通过核医学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是否存在 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03
肝脏分段解剖的病理学基础
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
01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 性肝病,其病理学基础 是肝细胞广泛坏死和纤 维组织增生。
02
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长 期慢性肝炎,如乙型肝 炎和丙型肝炎,以及长 期大量饮酒。
03
肝硬化的病理过程包括 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小叶 结构破坏。
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CT影像学表现
CT影像学是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肝脏的断层图像。
CT影像学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密度和结构,以及肝内血管和胆管等细微结 构。
通过CT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肝脏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肝硬化、出血等病变,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MRI影像学表现
MRI影像学是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技 术,生成肝脏的图像。
肝脏分段解剖的重要性
1
有助于深入了解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有助于提高肝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3
有助于评估肝脏移植供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肝脏分段解剖的历史与发展
01
肝脏分段解剖最早由德国医生赫尔曼·莫雷于1883年提出,肝脏分段解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肝脏1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 分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Gllisson系统
肝动脉、门脉与胆管三者伴行所构成, 它们在肝内分布,与肝脏大体分叶基本不相 符,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因此以Gllisson 系统为基础,提出新的分叶、分段方法。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生产和分泌胆汁 细菌和毒性物质的解毒 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代谢 肝细胞和间质的再生等
5 肝内胆管:与肝A门脉分布一致。
6 肝脏的淋巴引流
分为深线两组,相互沟通。浅组位 于肝被膜深处,形成淋巴管网,向肝 门、胸骨后、腹腔动脉淋巴结引流。
深组向膈上下腔V旁淋巴结。另一部 分肝门淋巴结。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约 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门静脉:
☻肝外部分
脾 V 和 肠 系 膜 上 V 汇合,在肝门处分为 左、右两支,分支与 主干成“Y”型 尾状叶可由左或右 门脉主干的细小分支 供血。 ☻门 脉 肝 内 段 很 少 变 异 , 定位诊断的依据。
肝静脉
行于肝内各叶、 段之间,主干为 三支,左、中、 右肝静脉。肝右 V直入下腔V,肝 左肝中汇合后汇 入下腔V。
肝动脉
典型肝动脉从腹腔动 脉干发出,以不规则 水平方向从左向右行 进,至幽门处分出胃 十二指肠动脉后向上 由肝固有动脉分出肝 右、肝左动脉
肝动脉分支变异较多, 正常分支为55%,常见变 异: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影像学表现一、肝脏解剖结构在肝脏影像学表现的讨论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腹部,主要由左右两叶组成。
肝脏表面有包膜覆盖,内部则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又由许多肝细胞组成。
肝脏的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和肝动脉。
二、常见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采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方法来进行诊断。
在超声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
CT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低密度区,一般不强化。
MRI影像上,肝囊肿呈现为高信号,T2加权图像上高信号更为明显。
2、肝脏肿瘤肝脏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有肝细胞癌和肝胆管细胞癌。
在CT和MRI影像上,肝细胞癌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或高信号病灶,且常伴有血供异常。
肝胆管细胞癌则呈现为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区或高信号病灶,并可出现胆管扩张的征象。
3、肝脓肿肝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做出诊断。
在CT影像上,肝脓肿呈现为低密度区,边缘可见壁结节,周围有压迫性改变。
MRI影像上,肝脓肿呈现为高信号病灶,T2加权图像上高信号更为明显。
4、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常见的病因有慢性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等。
在超声影像上,肝硬化呈现为肝脏回声增强,结构紊乱。
CT和MRI影像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规则,同时可见肝内血管形态改变。
5、肝血管疾病肝血管疾病包括肝脏动脉瘤、门静脉高压等。
在CT和MRI影像上,肝脏动脉瘤呈现为局灶性增大的动脉,周围可见包膜。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内静脉扩张和侧支循环形成。
6、肝脏损伤肝脏损伤可以是创伤性的,也可以是非创伤性的,如药物性肝损伤等。
在CT和MRI影像上,肝脏损伤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或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可伴有血肿形成。
附件:本文档没有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门静脉高压:也称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晚期的表现,主要特征是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液压力升高。
肝脏肿瘤影像学检测

肝脏肿瘤影像学检测肝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测在肝脏肿瘤的筛查、定位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脏肿瘤影像学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其应用。
一、超声检测超声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的初筛和定位。
通过超声波的高频声波在肝脏组织内的反射来获得肝脏结构和异常区域的图像。
超声检测具有简便、经济、无创伤等优点,但其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小的肿瘤和肿瘤的准确性评估有一定限制。
二、CT扫描CT扫描是常用的肝脏肿瘤影像学检测方法之一。
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以显示肝脏内部的血管、肿块和其他异常结构。
CT扫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增强扫描,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液供应和浸润程度。
然而,CT 扫描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对于孕妇和乳腺癌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慎重使用。
三、MRI检测MRI检测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其分辨率比CT扫描更高,对于小肿瘤和肿瘤的微小结构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MRI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成像方式,如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等,通过对比不同成像方式的信号强度和特征,可以帮助鉴别肝脏肿瘤的性质和良恶性。
MRI检测虽然准确性高,但其成本较高且对于患者有一定的限制,如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能进行MRI 检测。
四、PET-CT检测PET-CT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测方法,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进行评估。
PET扫描利用放射性标记的药物注入患者体内,通过显像来显示肿瘤的代谢和功能活动情况,而CT扫描则提供了高分辨率的解剖图像。
PET-CT检测可帮助鉴别肝脏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疾病的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PET-CT的成本较高,使用范围受限。
综上所述,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检测、CT扫描、MRI检测和PET-CT检测等。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之一,具有重要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肝脏影像学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对肝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的结构、形态以及病变。
本文将介绍肝脏在影像学中的表现特点,包括常见的肝脏疾病和影像学所见。
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情况下,肝脏在影像学中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和MRI等,可以观察到下述肝脏的正常表现:1. 肝脏大小和形态: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肝脏呈楔形,右叶较大,左叶较小。
肝脏在影像中呈椭圆形或三角形,边缘光滑。
2. 肝脏密度和信号:在CT和MRI影像中,正常肝脏呈均匀的低密度或低信号,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对比。
3. 血管结构:在CT和MRI影像中,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血供结构,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等。
门静脉和肝动脉呈现为血管树状结构,肝静脉则呈线状。
4. 胆道系统:通过CT和MRI影像,可以观察到肝脏内的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以及胆囊等。
以上是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的主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脏疾病及其影像学所见。
常见肝脏疾病及影像学表现1.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与肝脏的发育和解剖有关。
在超声和CT影像中,肝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部含有液体。
囊肿一般不增强,无明显占位效应。
2. 肝癌: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CT和MRI影像中的肝癌呈不同的表现,包括结节状、浸润状和血管瘤样等。
结节状肝癌通常呈现为圆形、球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
3.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
在CT 和MRI影像中,肝血管瘤呈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呈特征性的早期强化和延迟显影。
4.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病变。
在CT和MRI影像中,肝硬化呈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内血管改变及脾脏增大等特征。
5. 肝脏转移瘤:肝脏转移瘤是其他原发癌症侵袭肝脏形成的病变。
肝脏8段分法的影像学

第一肝门层面CT横断面解剖
左右半肝分界线(肝中静 脉与腔静脉连线)
门静脉右支前分 支为5、8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8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5段
左纵裂为4段与2、 3的分界线
左肝静脉为2段与3 段分界,该静脉前方 为3段,后方为2段
门静脉右支前分 支为6、7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7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6段
肝脏8段分法的影像学解剖
肝脏膈面观及血管投影
肝脏脏面观及血管投影
超声成像显示第二肝 门及相应层面的分段
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
左右半肝分界线(肝中静脉与腔静脉 左缘连线),在该层面为4、8段分界
右肝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7、 8段分界 线。
左肝静脉与腔静脉 连线为2、4段分界
腔静脉右 缘与静脉 韧带的自 然弧线为 T横断面解剖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 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 肝分界,在该层面为4、8段分界
左纵裂为4段与3段的分界, 在该层面左外叶以3段为主。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第一肝门名词解释影像学

第一肝门名词解释影像学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第一肝门名词解释影像学”这个话题呀!
哎呀呀,说起第一肝门,这在影像学里可太重要啦!那到底啥是第一肝门呢?简单来说,它就是肝脏里面一个特别关键的部位哟!
在影像学的检查中,比如CT、MRI 等等,第一肝门那可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呢!它里面包含了好多重要的结构,像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等等。
这些结构对于肝脏的正常功能那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哇!
通过影像学的手段,咱们能清晰地看到第一肝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等。
这有啥用呢?哎呀,用处可大啦!比如说,要是发现第一肝门的结构有异常,比如说门静脉变窄了、肝动脉扩张了,这就可能意味着肝脏出问题啦!可能是炎症、肿瘤,或者是其他的疾病呢!
哇!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影像学的帮忙,咱们怎么能这么清楚地了解第一肝门的情况呀?而且,影像学还能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呢!
比如说,发现了肿瘤长在第一肝门附近,医生就能根据影像学的结果,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然后决定是手术切除,还是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法,这难道不神奇吗?
所以说呀,第一肝门在影像学中的地位那是相当重要的呢!咱们可不能小瞧了它哟!通过影像学对第一肝门的准确观察和解释,能让我们更早地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哎呀呀,这可真是太棒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1、总论(一).肝脏的解剖1.位置与外形:右上腹,呈楔形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3.肝脏的分叶、分段4.肝脏的血液循环双重血供 肝动脉及门静脉二、肝脏的正常放射线表现与异常征象1、CT扫描正常表现和异常征象1)正常表现:密度均匀的实质形,轮廓光滑、整齐、CT值40~60Hu,位于肝门附近的静脉、胆管、肝动脉因粗大易显示,肝门和肝裂(韧带裂),显示为低密度2)异常征象:低密度改变、造影增强改变、高密度改变、淋巴结肿大、腹水2、MR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1)正常表现:T1加权、T2加权均为中等信号,与脾信号相似;扩张胆管T1与静脉血管不易区分,T2呈高信号;胆囊含浓缩胆汁,T1、T2均为高信号,胆汁排空为低信号异常征象;轮廓大小、形态改变与CT相同、信号强度异常、局限性信号改变二、肝肿瘤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 FNH(结节状增生)。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一)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成人最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与乙型肝炎关系密切1.HCC大体类型: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2.临床表现:多样化,与大小、部位、生长速度、有无转移有关。
病灶小时,可无症状。
进展后常见症状:肝区疼痛,消瘦乏力,上腹部包块。
80%以上病人α-FP升高。
3.放射学表现CT平扫⏹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特征⏹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伴有出血或钙化,中心可出现高密度影CT 增强⏹(动脉期)动脉期明显强化。
由于病灶中的多伴有液化坏死,强化不均匀,往往表现为周边强化;动静脉短路是肝癌的特征性表现⏹(门脉期)此时门静脉与肝实质强化,此时病灶CT 值下降,正常肝实质上升⏹(平衡期)此期造影剂在肿瘤组织及肝实质的细胞外间隙达到平衡MR I 平扫T1WI :稍低信号 T2WI :稍高信号 大于5cm ,形态可不规则 80%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脂肪为高信号乙肝肝硬化发生的HCC,包膜出现70~80%有关。
(二)、胆管细胞癌(cholan g io cellular carcinoma)1、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生长缓慢,为少血管肿瘤。
包括周围型胆管癌;肝内胆管癌。
60岁以上多见,早期无症状,发生左右主肝管,早期出现无痛性黄疸,可有肝肿大,腹,痛,消瘦,进行性黄疸重预后差,多无手术切除机会。
2、影像学表现CT⏹低密度灶,增强后,无明显增强效应⏹发生在较大胆管者→近端胆管局限性扩张⏹侵及肝外胆管→肝内胆管扩张更广泛MR I⏹T1 稍低,T2稍高信号,无特异性(三)、肝转移癌( li v er meta s ta s e s )1、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般以门脉转移者多见,消化道转移癌占首位,其次为肺、乳腺癌。
2、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或被原发肿瘤症状掩盖。
一旦出现症状,病灶常较多且较大,表现与原发肝癌相仿,乏力、呐差、腹胀,恶心,腹部包块等。
α-FP多为绝大多数阴性;对于消化道转移肿瘤:C EA可升高。
3、影像学表现平片及胃肠造影:可发现肝大,右隔升高,腹水等表现,有时可发现原发灶血管造影:较大肿瘤因占位效应可见“手握球征”CT平扫CT: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CT值15~45Hu增强CT:中心低密度,周边高密度的环形强化,使病灶边缘更清楚⏹(结肠、胃、胰腺)粘液线癌、胃癌、肾癌、乳腺癌、胸膜间皮瘤、神经母细胞瘤、睾丸胚胎性肿瘤、黑色素瘤的转移易产生钙化⏹平滑肌肉瘤、结肠癌、黑色素瘤的转移易产生囊性变⏹直肠癌:单发巨大肿块MR I多发的边缘光滑而清楚的圆形肿块: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典型表现为“靶征”或“牛眼征”“光环征”肺癌肝转移癌 肝转移瘤(胰腺癌)4、鉴别诊断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硬化的再生结节、局灶性脂肪浸润肝硬化结节(增强似转移瘤)(四)、肝海绵状血管瘤(Ca v ernou s Heman g ioma o f li v er)可见于任何年龄,50岁以上人多见,男女之比1:4.5,女性多见1、临床表现:肿瘤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压迫症状,肿瘤破裂可引起肝内或腹腔出血2、放射学表现平片:无任何帮助,偶见肝形增大,偶有钙化血管造影:早期可见棉花团状或雪树状影,肿瘤染色明显,时间长。
肿瘤中心有血栓、纤维化或出血,一般不见动静脉短路现象CT:CT平扫: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大于4cm病灶,中央可出现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型或不规则状CT增强:“早出晚归”征象,为血管瘤的特征。
MR IT1WI:稍低信号,呈圆形或椭圆形T2WI:边缘锐利的极高信号灶。
大于5cm,由于瘢痕收缩,常呈分叶状或花瓣状。
高信号中亦可见低信号区(出血、纤维组织、瘢痕)增强⏹整个病灶增强早期均匀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始终为高信号,高于正常肝实质⏹增强早期无强化,为低信号。
门脉期或延迟期可见周边强化,5~10min后病灶大部分填充或全部填充3、鉴别诊断1)与HCC鉴别增强方式不同,HCC表现为整个病灶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血管瘤无包膜,HCC有包膜.包膜的出现高度提示HCC2)与HMC的鉴别✓HMC在T2WI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低于血管瘤。
✓HMC增强扫描多表现为环形强化,但延迟期始终无填充改变。
(五)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 d enoma)20~40岁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本病有致命性的出血倾向,值得重视1、临床表现:年轻女性多见,多无症状,肿瘤大时,可触及包块,停药后可缩小或消失2、影像:血管造影⏹动脉期:可见肿瘤周围血管增多,扩张,肿瘤血管呈放射状不规则排列⏹ 实质期:均匀的肿瘤染色CT⏹多为圆形低密度块影,边缘锐利,少数为等密度,周围有一脂肪密度的包围环⏹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和正常肝组织对比十分清楚,门脉期与正常组织等密度,延迟扫描呈低密度⏹部分可见包膜增强,动脉早期病灶内可见增强血管,边缘出现一过性强化腺瘤合并出血MR I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无任何特征性表现3、鉴别诊断( HCC、FNH、血管瘤)1)HCC⏹有肝炎肝硬化史,A FP常阳性⏹增强后,HCC常有不均匀强化⏹腺瘤除出血区外也可强化,均匀强化⏹腺瘤多发女性,和口服避孕药有关,需结合病史来鉴别2)FNH⏹肝内少见良性病变,血供丰富,强化方式与腺瘤相同⏹腺瘤有包膜,FNH无包膜⏹中心性瘢痕为FNH特征性表现,呈放射状,T2WI高信号3)血管瘤大的血管瘤一般以病灶边缘开始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易于与其区别,腺瘤一般为均匀强化。
(六)、局灶性结节增生(f ocal no d ular h y perpla s ia,FNH)⏹良性占位病⏹病变多位于肝被膜下,肿瘤中心有纤维瘢痕,向周围成放射状分隔⏹多无临床表现,不恶变,确诊后不需手术X线诊断血管造影⏹动脉期:血管增多迂曲,扩张,较大肿瘤可有“手握球”征,明显肿瘤染色,其中分隔,表现为放射状透亮的线状形⏹静脉期可见充盈缺损。
CT⏹无特征性表现,肿瘤多位于肝边缘部(唯一特征),MR I⏹T1WI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中心放射状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体积较大,可产生占位效⏹鉴别诊断(HCC、腺瘤、血管瘤)三、弥漫性肝病⏹肝硬化⏹脂肪肝⏹布-加氏综合症(B u dd-Chiari Sy n d rome )(一)、肝硬化(li v er cirrho s i s)1、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再生结节形成、胶原纤维增生2、肝硬化分型⏹小结节型(酒精性肝硬化)⏹大结节型(肝炎后肝硬化)⏹混合型3、临床表现症状:食欲减退、乏力、腹泻、体重减轻查体:腹水、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4、影像学表现血管造影⏹肝动脉缩小或扩张,肝内动脉分支减少,呈螺旋样屈曲为典型表现⏹脾动脉扩张CT肝脏通常缩小,肝各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表面高低不平、 肝脏密度高低不均。
脾大、门脉主干扩张、脾V、胃冠状V增宽、腹水脾大、门脉高压脐静脉扩张MR I⏹ 形态大小:外形不规则,呈波浪状,肝叶比例失调⏹继发改变:脾大,腹水,静脉曲张⏹ 肝内再生结节压迫肝V移位⏹ MR I在于及早发现恶变结节(二)、脂肪肝(f att y li v er)1、临床表现多无临床症状伴有肝功损害,可出现肝区不适、胀痛2、实验室检查高血脂高甘油三酯β-脂蛋白增高明显3、影像检查1)CT:弥漫性或大小不等的片状低密度影,以弥漫性多见。
如果肝CT值/脾CT值小于1,即可诊断脂肪肝。
典型脂肪肝时肝的CT值低于脾的CT值10~25H。
增强:无强化、边缘不清,与肿瘤不同脂肪肝2)MR IT1WI:高信号,T2W2:不增高,为等信号[肝岛] :弥漫性脂肪肝内可有正常肝组织存在,称为肝岛☑ CT值常在正常肝组织范围内(40—60Hu),以左叶侧段最常见(胆囊附近)内☑ MR I上诊断较准确(三) 布—加氏综合征(B u dd-chiari Sy h d rome)1、病因肝V阻塞或下腔V肝内段阻塞2、临床表现病程长,同时存在下腔V阻塞和门脉高压3、影像学表现CT⏹ 平扫下腔V肝段和肝内V不能显示⏹ 门脉高压表现,侧枝循环形成,脾大⏹ 肝尾叶静脉由肝短V直接回流到下腔V,可免受影响。
⏹ 尾叶体积保持正常或代偿性肥大,增强后密度高于其他区域。
MR⏹急性期:肝弥漫性大⏹亚急性期、慢性期⏹尾叶肥大,其他叶缩小⏹肝静脉变细或闭塞⏹肝内段下腔V变窄⏹门脉高压,腹水等征象三、炎性肿块⏹肝脓肿⏹肝囊肿(一)、化脓性肝脓肿(P y o g enic a b s e ss o f li v er )1、感染途径:通过胆系、门静脉、肝动脉、肝淋巴管或邻近器官直接扩散。
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多见于老年、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病人2、症状:肝区疼痛、肝大、寒战、高热3、影像学表现平片 肝大 、液平面血管造影☑动脉相可见血管受压、伸展、移位☑周围肉芽组织可见新生血管,密度增加☑实质期脓腔呈透亮区CT平扫单或多发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CT值而低于正常肝组织部分液化者,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缘清楚,有液平面CT增强中心液化区无增强周围肉芽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形成双重密度的增强环,称为晕征多脓腔,常显示有多个分隔,分隔有强化。
MR IT1WI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低信号区,边缘多锐利T2WI 高信号,中心信号更高。
周围水肿明显时,在T2WI为极高信号多房性肝脓肿,在高信号区内可见低信号分隔。
增强扫描,动脉期脓肿壁有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