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前工业社会的“意图”是“同自然界的竞 争”:它的资源来自采掘工业,它受到报酬 递减律的制约,生产率低下;工业社会的 “意图”是“同经过加工的自然界竞争”, 它以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利用能源 来把自然环境改变成为技术环境;后工业社 会的“意图”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在那种社会里,以信息为基础的“智能技术” 同机械技术并驾齐驱。
6
从后工业到生态文明
科学文化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 发达国家首先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工业 社会。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工 业化达到其最高成就,以及它所带来的 问题严重化,促使工业社会面临历史性 变革。西方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预感到 传统工业时代的结束,广泛使用“后” 一词,作为一种综合形式来说明西方社 会正在进入的时代。
10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贝尔把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 会和后工业社会。他认为,前工业社会 依靠原始的劳动力并从自然界提取初级 资源。工业社会是围绕生产和机器这个 轴心并为了制造商品而组织起来的,工 业社会在生活节奏和工作组织方面就是 现代西方社会结构(即:经济、职业体 制、阶层体制)的特定含义。
的理想追求完全建立在“靠天吃饭”的基础
之上,人们对于自然乃至于人类自身都缺乏
必要的了解,表现出一种听天由命的无奈。
由此决定,农业文明只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一种被动性的自在文明状态。
3
工业文明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
近代工业文明肇始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速 发展,因而以工业化大生产为其基本特征。 工业文明立足于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自身的 生存需求,以人类征服自然为基本的价值取 向。正是在这种人定胜天的价值取向驱动之 下,工业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人类社会创 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铸造起以工业化为 标志的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摆脱自在 状态,开始步入自主自为发展的标志。
8
如何来表述未来社会的发展样态,也就 是说,在工业文明走到尽头之日,人类 文明将向何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什 么?这已经成为有远见的未来学家、社 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共 同关心的问题
9
工业文明的最大矛盾在于经济发展与资 源、环境、人口之间产生深刻矛盾,这 促使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改变 发展方向,向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 化方向发展,生态化将渗入到社会结构、 经济活动、生产技术、文化教育等多个 领域。
4
就人类社会发展的底蕴而言,超越现代恰恰是现代 化的本质特征。工业化的发展铸造了现代工业文明, 同时也在呼唤着新的社会文明形态。深重的生态环 境危机必将导致人类价值取向的再度深刻转换,促 使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超越工业文明,指向人与环 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
从农业文明经过工业文明而生态文明,这将是人类 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文明将以人与生 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同步发 展。相比较而言,生态文明将是一种互动性的自觉 文明形态。
第五章: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
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架构
1
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
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 果总和,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 的范畴。换言之,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中进步、合理成分的积淀,文明的发展水平 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事实 上,任何一种社会发展,其最终指向都在于 追求人类社会的更高级的生存方式,实现更 高层次的文明状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 文明发展已相继经历了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 代以来的工业文明。
2
农业文明是被动性的自在文明状态
人类社会自摆脱蒙昧状态以后,最先确立起
来的是以个体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血缘关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系及个体人际交往为纽带加以维系的农业文
明。作为人类社会最初的生存方式,农业文
明产生并存在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农业社会,
以农耕牧渔的手工生产为基本特征。农业文
明展现出的那种“天人合一”,田园牧歌式
12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首先是社会结构性 质的变化,是社会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整 个构造的变化。描述它的情况,有三个 组成部分:在经济上,它从制造业转为 服务业;在技术上,它是以科学为基础 的新工业的中心;在社会学上,它是新 的技术贵族的兴起以及新的阶层原则的 开始。
13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首先涉及社会 结构方面的变化。贝尔以美国作为实例,提 出“后工业社会”的五大基本内容是:(1) 在经济上,由制造业转向服务性经济;(2) 在职业上,专业与科技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 于社会的主导地位;(3)在中轴原理上,理 论知识居于中心,是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 源泉;(4)在未来方向上,技术发展是有计 划、有节制的,重视技术鉴定;(5)在制定 决策上,依靠新的“智能技术”。
14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意义在于:(1)它强调 科学的作用与认识的价值为社会基本结构之必需; (2)它使决策更具有技术性,这就使科学家和经 济学家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3)它使现有 的脑力劳动科层化倾向不断加深,从而造成传统意 义上的知识的目的和价值发生一系列变化;(4) 它产生和发展了技术知识分子,从而提出了技术知 识分子与文科知识分子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总之一个新型社会的出现将带来财富、权力和地位 的分配问题,这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中心问题。
5
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 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过度 的工业化不仅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也使人类自身的社会环境 受到了伤害和冲击。这种异化现象的产 生,深刻暴露出了以工业为主体的社会 发展模式与人类的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将人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尖锐地提交给了全人类。
7
德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伦多夫认为他 们生活在一个后资本主义社会里。美籍 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认为他们处在 “后文明”时代的开始。以美国学者丹 尼尔·贝尔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 在今后30年至50年间,我们将看到 “后工业社会”的出现。作为一种社会 形态,它将是二十一世纪美国、日本和 西欧社会结构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