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晋
(前秦)
(265—316) 西晋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南北朝
北朝 建立:386
东魏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隋 陈 589
北魏
统一:439
南朝
宋420
220年, 曹丕代汉,
265年, 司马炎代魏,
汉 魏 故 事 ”
“
建立魏国(曹魏)
建立晋国
三国鼎立, 三分天下
263年司马昭灭蜀,两权争霸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 十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 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男夫 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 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
作用: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取代了豪强地主 把持的宗主督户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教育、礼乐制 度、统治制度)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 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为后 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民族融合的特点:
• A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具有双向性 • B依据:民族融合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 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双向的: (1)游牧民族的汉化(政治上帝制,经济上农 耕与互市,学习文化儒家经典,这是民族融合的 主流) •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相对落 后,认同并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民族融合的 一个重要方面(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十六国时期 胡主的汉化措施等)
3、南北朝时期
北朝 东魏 十六国 三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朝 北齐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魏(220—265年)
(B.C.202—A.D. 8) (25—220年)
秦 西汉
新
(8—25年)
东汉 三国
(220—280年)
蜀(221—263年) 吴(229—280年)
(B.C.221—B.C.206)
西晋
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
1、西晋的短暂统一
公元265年
西晋
公元263年
公元280年
吴
• 西晋统一全国后,统治状 况如何? • 统一维持了多长时间?
西晋的短暂统一(280—316年)
司 马 昭
司马炎
晋
晋惠帝司马衷
八王之乱
291——306
•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 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 统治危机,北方少数民族乘机作乱,永嘉五年 (311),匈奴族南下,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 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馀人, 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永 嘉之乱开启“五胡乱华”之局,西晋政权名存实 亡,316年,正式灭亡。
胡床
跪坐
胡饼
烤羊肉串
胡椒、胡饼、胡羹、酪乳、奶酥…
3、民族融合的作用
• (1)统一:缩小民族差异,增进团结,为大统一 奠定坚实基础 • (2)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新的活 力。 • 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内涵(胡乐、 舞蹈、诗歌),改变生活习俗。 • (3)民族:增强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不断发 展壮大 • (4)经济: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农耕和畜牧业经 验,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交流,丰富物质生活。
2、表现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
圩田
江 巴蜀 湘赣 浙
南朝青瓷带盘转杯
扬州在南朝,是鼓铸的重要地,建 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业) 有东西二冶,工人多用囚徒。铁的 产量多,梁铸铁钱,堆积如丘山, 市上交易,用车载钱。梁武帝用铁 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足见南朝 铁产量是丰富的。梁武帝曾令尚方 造刀剑,装饰极精巧。
三、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合
1、民族融合的方式 (1)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民间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2)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 胡族君主的身体力行 经济:鼓励农耕 a.表现 政治:采用汉制 文化:研习汉籍、提倡儒学 b.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集权中央 政治上 地方 “三长制” 冯太后改革 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 经济上:均田制 迁都洛阳 禁鲜卑语,通用汉语 禁胡服,通用汉服 孝文帝改革 改鲜卑复音姓氏为汉单音姓氏 仿汉族体制定官制和律令 极力促进胡汉通婚 尊崇孔子,实行礼制 作用: 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2、民族融合的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3、影响: 缩小民族差异,为再次全国一统奠定基础,充实并传承中华文化
(5)改籍贯:
移 风 易 俗
凡迁到洛阳的鲜 卑人一律以洛阳
为原籍
(6)通婚姻: 提倡鲜卑人同汉 人通婚 (7)尊崇孔子, 实行礼制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 南,不得还北。于是代 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 阳人。”
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促进了北魏农 耕文明的确立和巩固(农业、手工业、商业)
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 主持 侧重点是:汉化政策 (1)迁都洛阳
迁都原因: 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 守势力十分强大 ②经济上地处偏僻经 济比较落后 ③军事上强敌柔然时 常骚扰很不安全 ④地理上难以有效控 制中原地区
(2)移风易俗
说汉语
“不得以北 俗之语言于 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 居官。”---《魏书· 高祖孝文帝本 纪》
3.俸禄制 俸禄制
租调制
吏治得到改善, 农民安心从事 生产,北方农 业生产得到迅 速发展。
A、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 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 B、编户齐民增多,增加 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 孝文帝改革运动的发起人与 主持者之一。冯太后是位典 型的“铁腕女人”。在朝廷 内部政治斗争中,沉着果断, 坚忍精明,牢牢地掌控了北 魏朝廷的军政大权,在献文 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 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 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 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
以迁都洛阳为界,改革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由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均田制 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 无主荒地 ⑵目的:保证政府收 入,缓和社会矛盾 ⑷性质:封建国家土 地所有制 ⑸影响:均田使许多 隐匿户口成为国家编户。但 奴婢、耕牛受田之法,并未 太多触动大土地所有制,因 而,推行此制的基本精神是: 在不触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 主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把更 多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成 为国家编户,以确保国家租 调收入和徭役征发。
二、经济上——南方经济的开发
1、背景: 生产技术: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 居平原,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社会环境: 自然条件: 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温热,土地肥 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经济区 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北方作物的引进 丝织、冶铸、制瓷、造船等手工行业发达 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 展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本课概要
一、政治上——政权更迭
1、西晋的短暂统一 2、东晋和五胡十六国时期 3、南北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二、经济上 ——南方经济的开发 三、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合
一、政权更迭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220—265) 魏 (221—263) 蜀 吴 (222—280)
统一(280—316)
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
2、东晋和五胡十六国
1.东晋(317-420)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 政权退守江东。公元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 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2.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439)是指自西晋末年 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 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 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 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 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 等 秦3(秦山)、凉5(凉物)、燕4 (淹死)、 赵2(赵2爷)、夏(吓) 、成汉(汗)
穿汉服
(3)改汉姓 鲜卑族姓 氏 汉族姓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长孙氏 刘氏
(4)定门第等级
移 风 易 俗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拔拔氏 独孤氏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 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 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 氏门第最高外,以穆、 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为首,其门 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 卢、李、郑)相对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中华民族形成方式: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 族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中实现的。
中国民族融合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居民与周边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融合,共 同形成汉族
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胡南下,鲜卑族改革等实行了汉化;胡族的生活方式也 影响了汉族
三是宋元时期
契丹、党项、女真占据中原,直至蒙古元朝的大一统、大 融合
(2)农耕民族(汉族)学习游牧民族
• 1)民族性格: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 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 • 2)经济多样化: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 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3)胡族的生活习俗对汉族产生影响: • 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流行,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 居方式完全改变。 • 胡服、胡食(胡饼、奶酪、烧烤等)丰富了人们的社会 生活 • 4)文化: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融合,为传统艺术文 化增添了色彩。
(北朝439—581年)
北方
东魏
北齐
577年
十六国 西晋
(265—316年)
北魏
宋
(304—439年) (439—535年)
西魏
梁
北周
陈
581年
隋
东晋
(317—420年)
齐
589年
南方
(南朝420—589年)
(1)、北朝起始于北魏
鲜卑拓跋氏原居于东北大 兴安岭,后逐渐南下,为 氏族游牧民族。
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
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
流域。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2)、南朝起始于宋
东晋(317-420)年灭亡后,南方先后 出现宋、齐、梁、陈四朝(420-589) 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南朝”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 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 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 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 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 会经济的发展较快,南北经济趋于平 衡。
建康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 中有四个市,又秦淮河北岸 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 建康以外,京口、山阴(会 稽郡治)、寿阳、襄阳、江 陵、成都、广州等地也是商 业城市。
此图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图》,展现南北朝时期国家间友 好往来的繁盛场面。现存此图为残卷,描绘十二位使者朝贡时的形 象,从右往左依次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 邓至、 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自题、末国的使者。
刘宋时中国船西到幼发拉底河的 希拉地区(今那杰夫Najaf)。与波 斯湾以东地区,还保持着“舟舶 继路,商使交属”的局面。其后 的齐、梁二朝,与海外往来仍岁 时不绝。 越窑鸡首壶
王羲之上虞帖
王献之黄汤帖
南朝书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 纸。麻纸可供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写字,精美可以想见。纸 到南朝完全代替了竹帛的地位,是和造纸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