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11.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如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①蒙古贵族招降吐蕃,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释疑解难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元朝的历史地位

三、新制度
首创行省制度,设岭北、辽阳、云南行省,加 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 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对后世乃至今天影响深远。
四、新民族
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新高峰。边疆各族包括 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唐 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 畏兀儿等长期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元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一、大统一
元朝是继秦、西晋、隋之后的一次大统一。 它 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 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 1279年统一全国。
二、大繁荣: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劝课农桑,推广种植棉 花,促进经济发展,开辟了河运和海运,解决南 粮北运问题。商业繁荣,全面通行纸币。对外贸 易发达,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东西 方交往盛极一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口述 的《马可∙波罗行纪》反映了东方的富庶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元朝的历史地位
知识难点解疑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詹耀强
历史难点解疑
元 朝 的 历 史 地 位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 和元朝建 立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 通史》中说: “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由 于其性质和持续的时间较短,没有给这 个国家留下深刻的印记。可能选择北京 为首都是最持久的一个贡献。”
对元代历史地位的评价

对元代历史地位的评价
建国初期,一些学者承袭传统的史学观点,把元代说成黑暗的时代。
后来,这种说法遭到摒弃。
许多学者指出,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元朝的大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第二,大统一为南北方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三,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上,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第四,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此外,它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产生过巨大的作用。
但是,对由蒙古统治者所实行的各种制度和元代经济的发展状况,学术界的看法则不尽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有元一代,各种制度大抵是损益唐宋以来的旧制而成,同时也采用了不少其他民族特有的制度,从而加强了民族压迫的色彩。
至于经济,总的来说,元朝耕地面积有所扩大,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开发,是北宋、南宋不能相比的;棉花的种植普及了,这在穿衣问题上是个很大的改革。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元朝的政治制度是蒙古与金朝制度的拼凑。
从严格意义上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
因此,蒙古统治者在政治社会领域中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并对后代产生重大的影响。
至于经济的发展,从两宋到明末形成明显的马鞍形,这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西方探险与地理发现的启示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西方探险与地理发现的启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时期,然而,无论如何,元代在世界历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探险与地理发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将从元代政权的建立、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元代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元代是由蒙古人所建立的政权,其建立与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13世纪中叶,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元代政权的建立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这也为后来的西方探险提供了一定的背景与条件。
元代政权的统治范围远远超过了中国的边界,包括了现今的中国大陆、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地。
元代的政权建立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这种交流带来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为后来的西方探险提供了土壤。
二、元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这种繁荣也为后来的西方探险提供了影响与启示。
元代政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推动农田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得中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这种经济繁荣为后来欧洲国家的探险提供了财政支持和经济动力。
元代的经济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兴盛。
元代是汉文化与蒙古文化、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的阶段,在元代,同一时期存在着多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为后来的西方探险提供了文化背景与启示。
三、元代对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元代对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对西方探险与地理发现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元朝建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最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元代政权推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如设立葡萄牙人的驻华商馆,这些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商人和探险家来到中国。
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后来的西方探险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许多西方商人和探险家受到元代国际贸易的吸引,他们来到中国寻求商机,并借此机会探索未知海域。
历史 重要知识点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注释:红色字体是重点知识点,要求记忆,黑色字体的部分了解)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元朝时,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1.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中书省——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政务;
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监察。
2、地方:建立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注:行省制度的影响:
①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总原则:因地制宜管理边疆
2.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意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4.西藏——蒙古时期:设驿站
——元朝时期: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注: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奠定了基础
②大体确定了中国疆域的轮廓
③极大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世界农业与农业技术的贡献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世界农业与农业技术的贡献元代(1271年至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的地位与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还对世界农业与农业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对世界农业与农业技术的贡献。
一、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农业经济最为繁荣与发展的时期之一。
元代实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政策,鼓励粮食种植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同时,元朝政府还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
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加,使中国农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农业之一。
二、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还体现在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上。
元朝政府注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改良寓有广泛的农业栽培与养殖技术。
例如,在农业栽培方面,元代推广了雨水收纳技术和灌溉种植技术,提高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
在养殖方面,元朝大力发展畜牧业,提倡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畜牧养殖模式,如马、牛和羊等的养殖和繁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技术改良和创新对世界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农业产品的交流与传播元代是东西方农业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时期。
作为一个庞大的扩张性国家,元朝将中国的农业产品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
象牙、丝绸、香料等中国农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亚大陆,并对当地的农业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元朝自身也从世界各地引进了许多农业作物,如高粱、玉米等,丰富了当地的农业品种。
这种农产品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农业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四、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还体现在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
元朝致力于保护和发扬中国的农业文化传统,通过书籍、画作等形式将丰富的农业知识传播给下一代。
元代的农业文化在世界上备受瞩目,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与农业专家前来交流学习。
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得历史地位“乾哉大元”,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当时就因瞧到了《周易》中得这句话而将自己建立得政权定名为“元”得,如果这属实得话,则说明了忽必烈在重视接受汉族文化得同时,她本人也很迷信,“君权神授”得思想成为历代帝王最乐于接受得命题之一。
然而以后得历史告诉我们,“大元”并没有象忽必烈事先设计得那样“与天同寿”,11帝97年得中原统治,使后人毫不犹豫地将其归入“短命王朝”行列。
但就是在此值得一提得就是“大元”在它短暂得97年生命历程中给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政治上:1、元得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得几个政权分立与割据得局面,出现了空前得统一。
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仅见得,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得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就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得,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得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朝得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
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就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得一些地区,也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
正所谓“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随着吐蕃诸部归附元朝,西藏地区就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得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政府在此设立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自此西藏得政治制度与宗教制度开始确立。
也就是在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就是中国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得行政权力机构。
所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得影响都就是极为巨大得。
2、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
当时全国共分设了11个行省。
其中包括了唐时所谓得“羁縻之州”。
行省制度就是元朝得一个创举,就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得发展,对后代行政区划影响很大,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得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就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得一项重大变革。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中亚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中亚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元代(1206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时期之一,由蒙古帝国建立。
在整个元代统治期间,中亚丝绸之路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中亚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元代在中亚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政治方面元代蒙古帝国的崛起对中亚丝绸之路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统一了整个中国大陆,并扩张至西亚、中亚和东欧等地区,将世界各个地区的贸易纳入其统治范围。
元代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亚丝绸之路的发展。
首先,元代的统治者秉持着“通商”的政策,鼓励贸易的繁荣。
他们开放了中国的海港,为外国商人提供了便利,使中亚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此外,元代还设立了行商部门,为商人提供护送和保护,保障了经商的安全。
其次,元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中亚丝绸之路的管理。
他们修筑了一系列驿站,使商队能够在途中得到休息和补给。
同时,他们还设立了绿卡制度,方便商人通过关卡,加速贸易过程,进一步促进了中亚丝绸之路的繁荣。
最后,元代控制了整个中亚地区,使中亚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他们通过设立属地政权,统一了各个地区的政权,并铺设了许多驿站和战略要塞,加强了对中亚丝绸之路的控制。
这种稳定的政治局势为中亚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地进行贸易提供了保障。
二、经济方面元代的统一和繁荣使得中亚丝绸之路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通道之一。
元代在中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地位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代蒙古帝国的席卷使得贸易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来自东、西方的商人纷纷涌入中亚丝绸之路,带来了极其丰富的商品和文化。
丝绸、陶器、茶叶、金银、香料等产品在中亚丝绸之路上频繁流通,刺激了各地经济的繁荣。
其次,元代对中亚丝绸之路的管理和开放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转运。
元代修建的优良道路系统和驿站,使商人能够更便捷地在中亚丝绸之路上行进。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1)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元朝时期行省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西藏由宣政院管辖和澎湖巡检司的设立不仅隔绝各族人民的相互联系,后来成为各巩同了祖国的边疆,而且证明了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是这种政策没有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推翻元朝的催化剂。
元朝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尽管在统治方式上比较落后,但却是古代中国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的科技有如此大的进步?
(1)北宋结束厂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2)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物质前提。
(3)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4)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是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5)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元朝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元朝的历史地位与评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历史地位和评价备受争议。
元朝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贡献,也有负面的评价。
本文将对元朝的历史地位和评价进行探讨。
元朝是由成吉思汗的后裔、蒙古人窝阔台建立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宋的统治,统一了中国的疆域,恢复了统一、稳定和繁荣的局面。
此外,元朝还推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政治和军事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健全的行政体系和军事制度。
这些改革为后来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元朝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联合政权,蒙古人作为ruling class,管理全国的各个层级。
此举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与此同时,元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然而,元朝的统治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评价。
就政治方面而言,元朝实行的联合政权虽然保障了各个民族的利益,但也导致了汉族的地位下降,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同时,元朝的统治者往往依赖蒙古人担任重要职位,压制和剥削汉人。
这种种族歧视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甚至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和抗元斗争。
在文化领域,元朝虽然推行了“重儒轻法”的政策,但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破坏和削弱。
一方面,元朝注重军事力量和忠诚度,鼓励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元朝对儒家经典进行审查和削减,严格限制了文人的言论和活动。
这种政策导致了元朝时期对儒家文化和学术的抑制,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得到了一定的评价。
元朝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元朝的统治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评价,如对汉族的歧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对于元朝的历史地位和评价,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元朝的历史地位

[键入文字]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元朝的历史地位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元朝的历史地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1271 年—1368 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 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朝等国。
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 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 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 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
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 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元朝的历史地位(一)政治上:1、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 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1。
元朝的历史评价与争议

元朝的历史评价与争议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当有特色的一个朝代,其历史评价与争议也一直存在。
本文将就元朝的历史评价和争议展开论述,以展示不同观点对于元朝的看法。
一、元朝的历史评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创立,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大帝国。
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元朝的历史评价也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不同观点。
积极评价:首先,元朝统一了中国,使各个地区得到了相对的安定和统一。
蒙古族领导的元朝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色,有利于中国历史的进一步发展。
元朝对于文化的宽容和包容也为中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打破了地方封建壁垒,促进了各地文化的融合和一体化。
其次,元朝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政治改革,如实行科举制度、设置行省制度、推行户籍制度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打下了基础,并为后来明清两朝的制度变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元朝也积极推动了对外交流,加强了与欧亚大陆的联系和交往,对于中国的对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消极评价:首先,元朝在政权建立之初采取了残酷的征服手段,不少汉族人被迫迁徙或者被杀害,引起了许多社会不安与动乱。
蒙元统治者也用种种手段剥夺了汉族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导致了后来的汉人的歧视和排斥。
其次,元朝的经济制度过于重商轻农,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严重的剥削。
元朝的税收政策严重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经济衰退。
同时,元朝的高额征税和严格统制也导致了经济的崩溃和贫富悬殊的加剧。
争议:元朝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对汉人和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
元朝虽然是由蒙古族统治,但也接纳了许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才,实行废除了特权阶层的士大夫主义政策,对各民族比较公平对待。
然而,元朝统治者通过设立行省、居住控制以及税收政策等手段来控制不同民族,这也导致了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另一个争议点是元朝统治下的文化特色。
元朝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既有蒙古族自身的文化传统,也吸收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元文化”。
元朝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如何

元朝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如何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王朝,它的成立、发展和衰落都因袭旧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策和制度。
元代自由繁荣的经济,空前的文化繁荣滋长了壮士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的文化素养。
因此,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元朝的成立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规模宏大的南宋王朝统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同时还标志着东亚地区的历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元朝的建立,把汉族王朝血脉中断,也消肆了中国东方文化的鲜”的峙、熏陶。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元朝保留了各种游牧民族尤其是蒙古族的职业、娱乐、宗教仪式等,使元朝政治生活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多元文化,这种多元文化氛围使元朝拥有了令人称道的宽容性和实验精神,不但善于吸收他族文化,而且能较量地将其带入自己的文明体系。
元代官方对汉民族有所恶感,推行蒙古化政策,要求所有汉族官员进行饮马血、装蒙古服饰等等的活动。
由于这些政策的存在,元朝与汉服实上硬币不盈一箩筐,很多文化遗产随之逝去。
元朝的社会经济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统治者禁止农民迁移,严格限制人才的流动,实行专制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和封建农奴制度的发展。
元代的农业现代化得到很大的发展,采取了各种农业技术和方法,如水稻、棉花,另外也出现了很多棉纺织业,以及其他行业,因此经济的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国之一,为国际货币和贸易发挥了巨大作用。
虽然元朝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就,但它的文化扶贫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不仅如此,元朝对汉族文化亦有所排斥,在改革汉字时偏重了蒙古语的音韵,这使得宋、元交替时期,文化生活遭受了一定的局限性,文化繁荣的趋向缺乏超长的时间机会。
总结来说,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王朝,它的成立和发展造就了西北骑马汉族,实现了政治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的迁移,推动了香港至北极圈广阔的地域之间的联结。
元朝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贡献。
元朝还是世界对外贸易很是复杂的、有吸引力的中心之一。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剖析.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一、元朝的历史地位(一)政治方面1.元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
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灭金。
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
1279年,灭南宋。
这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原因:(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意义: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一)政治上:1、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
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
正所谓“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随着吐蕃诸部归附元朝,西藏地区就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政府在此设立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自此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开始确立。
也是在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
所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都是极为巨大的。
2、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
当时全国共分设了11个行省。
其中包括了唐时所谓的“羁縻之州”。
行省制度是元朝的一个创举,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代行政区划影响很大,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二)经济上:经济方面仍以农业为主,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残暴和剥削,元朝整体生产力比宋朝低,但是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
攻打华北时,惨酷的屠杀和劫掠带来很大的破坏。
灭金国后,在耶律楚材劝谏下,成吉思汗同意复苏农业,鼓励汉人垦殖以期长治久安。
忽必烈即位之后,实行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
到元朝时,由于经济作物棉花不断推广种植,与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兴盛。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东亚地区格局的塑造

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对东亚地区格局的塑造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世界历史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并对东亚地区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东亚地区格局的塑造。
一、元代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元代是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所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族群背景完全不同于汉族的朝代。
蒙古帝国的崛起不仅影响到了亚洲大陆,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元代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南宋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大陆。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元代统治下的中国实现了相对稳定和一体化,这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元代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也有着重要意义。
元朝创立了以哈萨克人为主的蒙古元帅府,并通过设立行省、设立行榜等一系列行政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治。
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后来的明朝和清朝政权产生了重要影响。
再次,元代在军事和征服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吉思汗和其子孙征服了从欧洲东部到亚洲西部的广大地区,创造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这使得元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元代对东亚地区格局的塑造元代的统一和强大对东亚地区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塑造作用。
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元代对东亚地区格局的影响。
首先,元代统一了中国大陆,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这使得中国的统一集权制度得以重新建立,对东亚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统一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吸引力,使得一些地区纷纷向中国大陆看齐,形成了中国的周边影响圈。
其次,元代的疆域扩张促进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蒙古帝国庞大的领土使得东西方贸易得以蓬勃发展,大量的商品和文化交流加速了东亚地区的经济融合。
再次,元代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互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人对各个族群宽容包容的态度,使得元代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期。
蒙元文化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的传统相结合,为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短的朝代,但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先,它是中国多民族统⼀国家空前发展、壮⼤的时期。
⾃唐朝中叶开始出现的分裂局⾯(先是南诏⾃⽴,继以藩镇割据),历五代、辽、宋、西夏、⾦时期的⼏个政权并存状况,持续达五百多年。
⾄元朝,不仅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且实现了包括辽东、漠北、西域、吐蕃、云南等地区的⼤统⼀,幅员之⼴超过汉、唐,尤其是吐蕃地区从此并⼊版图,意义更⼤。
前代封建王朝统治诸边疆地区,多只限于羁縻。
元朝除西域地区为宗藩封国外,基本上都实⾏了统⼀的⾏政建制,署⾏省分治之(宣政院辖吐蕃地区三个宣慰司,藏⽂史籍谓“等于⼀个⾏省”),地⽅官出⾃朝命,⼈民承当赋役,中央政府的管辖程度远⾼于前代。
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密切,⼈⼝⼤批地相互流动,交错居处,促进了经济、⽂化的交流;各民族⽂化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形成元朝⽂化多样性的显著特⾊。
涌现了⼤批精通汉⽂化的⾮汉族⽂⼈学者,尤为前代所未有。
其次,社会经济和⽂化有所发展,若⼲⽅⾯超过前代。
元统⼀后,受到长期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很快恢复,产关系的某些倒退现象逐步消除。
元朝编纂和颁⾏农书以推⼴⽣产技术,棉花⽣产普及于南北,在边疆地区⼤规模开辟屯⽥,都是农业发展的标志。
由于全国的统⼀,驿传制度(站⾚)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国内外交通空前发达,商业⽐唐、宋时代有更⼤的发展,城市⼗分繁荣。
⼿⼯业⽅⾯,新兴的棉纺业达到相当⾼⽔平,瓷器、印刷等业也有较⼤进步。
科学、⽂化⽅⾯,天⽂学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医学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说创作繁荣,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优秀⽂学遗产。
其三,元朝是古代中外交通和经济、⽂化交流的⿍盛时代。
陆路、海路都通畅、繁盛,交往范围扩⼤,⼈员来往多⽽频繁,均⾮前代所可⽐拟。
⼤量科学技术成就和制度⽂化的互相传播,对各⾃经济、⽂化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作⽤。
如中国印刷术⽕药武器西传对欧洲社会的进步,回回天⽂、医药在中国,都有深远影响。
作文《元朝的历史地位如何?》

元朝的历史地位如何?篇一元朝的历史地位如何?要说元朝的历史地位啊,还真有点像我上周去菜市场买菜的经历,挺复杂的。
那会儿我正想买点儿新鲜的蒜苗,结果摊位上挤满了人,各种各样的菜都堆在那儿,看得人眼花缭乱。
元朝的地位,就像这菜市场一样,它在历史上占了个挺重要的位置,但具体有多重要,还真得仔细琢磨琢磨。
首先,元朝是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王朝,这就像突然冒出来个卖东北大碴粥的大叔,把原本卖上海小笼包的摊位都给挤没了,你说这冲击力大不大?想想之前那么多朝代,都是汉族统治的,元朝一出现,简直是历史的“大地震”。
这可是实打实的“文化冲击”,就跟那天我第一次吃云南菜一样,各种辣椒花椒,味道又辣又香,但又让我有点儿不太适应。
不过,不得不承认,那味道确实够独特。
元朝的崛起,也让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影响可比“大地震”还大,绝对是历史格局上的“海啸”。
另一方面,元朝时期,对外交流也比较频繁,丝绸之路再次繁荣,这就好比菜市场又来了个卖进口水果的摊位,各种新鲜玩意儿,以前没见过的都有,一下子就丰富了菜市场的品种,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洋顾客”。
马可波罗来中国,就亲身体验了这番盛况,虽然他在游记里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当时社会开放程度之高。
我记得那天买菜,还碰到一个卖新疆水果的,那些葡萄又大又甜,跟以前吃过的完全不一样,这感觉就和马可波罗当时的心情应该很像吧。
篇二元朝的历史地位如何?继续说元朝,它虽然统一了全国,但统治时间比其他朝代短,这就像那堆新鲜的蒜苗,看着挺多,但卖得很快,没一会儿就卖光了。
元朝的统治时间相对较短,不到一百年,这跟其他一些朝代动辄几百年相比,当然显得有点“短命”,这可能就像菜市场的一些季节性蔬菜一样,春天有春天的菜,秋天有秋天的菜,元朝就像是一道季节性的“特色菜”,出现得轰轰烈烈,但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
这其中当然有它的原因,比如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政治制度等等问题,这就像买菜时,有些菜不好保存,放久了就容易坏,元朝的统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元朝在世界上的地位论述题100字。

元朝在世界上的地位论述题100字。
1、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2、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3、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元朝以及四大汗国等政权的产生,使13世纪之后的欧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东亚、中亚和西亚地区昔日林立的诸多政权顷刻间消失,欧洲的部分地区也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
毫无疑问,残酷的战争,剧烈的社会动荡,曾给欧亚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但是,征服战争以及随之建立的蒙古政权,在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使欧亚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壁垒被打破。
蒙古族统治者鼓励通商的开放政策,便利、安全的驿站交通,拉近了欧亚之间的距离,使各种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成为现实,缩短了欧亚大陆区域之间因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地理空间和人为封闭造成的文明进程的差距。
交流让中国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认识了中国,东西方之间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了新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乾哉大元",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当时就因看到了《周易》中的这句话而将自己建立的政权定名为"元"的,如果这属实的话,则说明了忽必烈在重视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他本人也很迷信,"君权神授"的思想成为历代帝王最乐于接受的命题之一。
然而以后的历史告诉我们,"大元"并没有象忽必烈事先设计的那样"与天同寿",11帝97年的中原统治,使后人毫不犹豫地将其归入"短命王朝"行列。
但是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在它短暂的97年生命历程中给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想就这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政治上:
1、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
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
正所谓"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随着吐蕃诸部归附元朝,西藏地区就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政府在此设立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自此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开始确立。
也是在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
所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都是极为巨大的。
2、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
当时全国共分设了11个行省。
其中包括了唐时所谓的"羁縻之州"。
行省制度是元朝的一个创举,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代行政区划影响很大,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二)经济上: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国内经济的发展。
元代的农业生产从总的来说,不是倒退,而是有所前进,但各地区的发展却并不平衡。
由于蒙古贵族在西征,攻金和灭宋战争中,俘虏了大批工匠,都集中到官营手工业局、院。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手工业局、院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规模较大,分工很细,能工巧匠多,故而生产有了发展。
手工业空前发达,其规模和产量远在宋、金之上。
总之,元代的工商业保持着相当发展的趋势,在中国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均超过前代。
(三)民族关系上:
元朝的大统一为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与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的中国由各民族间的相互厮杀的战场变成了一个民族的大熔炉,因此在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又一个新高峰。
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杂处,互通婚姻,实现融合。
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以及其他多种色目人,与汉人逐渐融为一体,蒙古人也逐渐汉化。
元朝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
我国的"回族"便开始形成于此时。
蒙古汗国西征后,中亚和西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士大批来到中国,他们被称为"回族",为色目人种之一。
在元代,他们受汉文化的深刻影响,明显汉化,但他们保持着信奉伊期兰教和一些独特的生活习惯,后来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四)交通及对外联系上:
元朝的交通十分发达。
不仅陆路有完备的驿传制度,四通八达,(这种制度对国外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俄罗斯,沿用了数百年之久)而且注意发展漕运和海运。
元朝灭南宋后,为了南粮北运,开辟了南北海运线。
海运线自长江口的刘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东行,由成山转西至刘家岛、登州,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口到直沽。
这条海运线成为元朝南粮北运的主要航道。
隋时开凿的大运河在宋、金时已不畅通,于是元世祖决定对运河进行疏浚与整修。
分别开挖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自此元代运河航线不必绕道洛阳,全程缩短了900余公里。
对于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
有元一代是对外开放的时代,进入了中国中外交通,经济文化大交流的活跃期。
陆路通波斯、叙利亚、斡罗思和欧洲其它国家。
海路通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波斯湾,以至非洲各地。
泉
州、广州、明州成为当时三大对外贸易港口。
各国旅行家在元代交往频繁。
马可波罗的《行记》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及亚洲知识的重要来源,对欧洲人编制地图和哥伦布等人的远航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朝时,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等技术发明,先后辗转传入西欧,中医学及纸纱制度传入了中亚。
元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五)文化上:
元代在继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由于国际文化的大交流,它大统一为文化发达提供保障。
经济发展为文人安心从事文化活动提供条件。
"兼容并包"的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空气促成了元代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元文化成了我国封建文化继汉唐以来的第三个文化高峰。
当然,我们在肯定元代对中国历史作出贡献的同时,始终不能忘却,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征服,必然会对农业民族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一)政治上:
蒙古军队在统一战争中,即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控制被征服民族。
元建国之初为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采取了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将全国人分为四等,分别在政治、经济、法律、科举等方面区别对待,构成了人为的民族等级。
以致造成民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成为元帝国短命的重要因素,社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经济上:
蒙古族在经济发展中的落后因素造成了元帝国生产关系某些方面的落后。
如;蒙古军队在统一战争中,在已占领的土地上,退耕还牧,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元朝建立后,又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大量奴役驱口进行劳动。
这种奴隶制的残余形态与中原长期以来的封建生产关系是格格不入的。
然而它竟一直与元帝国相始终,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再如:元代官办手工业中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
重新加强了对手工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致使官办手工业各部门生产效率极低且质量差。
(三)文化上:
元朝虽然最先把程朱理学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
对明、清两代科举制有重大影响。
但是元朝本身对科举并不重视。
有例为证:有元一代,共开科16次,取士人数仅占文官总数的4%。
科举制可
谓跌入了历史的最低深渊,这对文官的素质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之说。
因此元时大批文人受歧视,有的甚至被下放,社会地位极低,以致于不少文人才士隐匿山林。
以上对元朝的历史地位作了一个简要剖析,不免有失当和片面之处,还望得到指正。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