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提高社会公平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方面,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金主要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政府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并建立了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包括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多种形式。
而在中国,养老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企业和个人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
但是中国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且养老金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
二、医疗保险在医疗保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全民医保、商业医保和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能够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而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着城乡差异、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分割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基层群众的医疗保障难题。
三、失业保险在失业保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健全的失业保险金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再就业援助等多种形式,能够帮助失业人员渡过难关。
而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存在很多不足,失业人员的救助水平相对较低,再就业援助措施较少。
四、社会救助在社会救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特困救助等多种形式,能够覆盖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而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相对薄弱,覆盖面较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扶持还有待加强。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全面的保障,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福利。
中美医保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医保制度比较研究随着中美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保制度逐渐成为了两国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
然而,中美两国的医保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区别。
为了更好地研究比较中美医保制度,本文将从医疗保障体系、医保政策、医保费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比较。
一、医疗保障体系中美两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联合组成,而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则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
在医疗保障的层次上,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上分为三级: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提供的医疗保障(如Medicare、Medicaid 等)、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和个人购买的健康保险。
而中国的医保体系则划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其中基本医疗保险被认为是中国医保制度的基石。
二、医保政策在医保政策上,中美两国也较为不同。
美国的医保政策多样化,医疗保障由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作实施,各州可以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而中国的医保政策比较一致且统一,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实施,各地区的医保政策相对较为一致。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对待不同人群的医保政策也存在区别。
在美国,老年人、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低价医保,而中国基本医保全民参保的原则覆盖了所有的公民。
三、医保费用中美两国医保费用的负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医保费用主要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承担。
个人需要购买相关的商业保险,而企业也需要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险。
政府则出资提供给低收入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医保服务。
而在中国,医保费用主要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公民可以通过单位或个人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并支付一定的医疗保险费用,同时政府也会对低收入和弱势人群提供一定补贴。
四、医保覆盖范围中美两国的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联邦控制的医保只覆盖了65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群体,而州控制的医保则覆盖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但不同州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
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

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社会救助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概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主要功能,强调了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揭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立法保障、财政投入、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外社会救助制度的典型模式和实践案例,总结了不同国家在社会救助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保障、增加财政投入、优化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政策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它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通过国家财政支持,结合社会各界的参与,为那些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多个方面。
这些救助措施覆盖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拾生活信心。
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中国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生活救助体系。
通过设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他们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中国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提供特困供养服务,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疾病治疗、住房保障、教育救助等方面的帮助。
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

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社会或组织为了解决社会成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提供各种保障手段的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的调查与分析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评估和研究的过程。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关社会保障改革的参考。
一、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的重要性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和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对社会保障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效果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为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有助于发现制度的漏洞和改进的空间,为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
因此,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的方法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常用的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社会保障参与者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评价。
问卷调查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进行,以全面获得数据和信息。
2.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深入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实地调研可以帮助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和问题,对制度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3.数据分析:利用已有的大数据和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制度的效果和影响,发现有待改进的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对比研究:将国内外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其差异和优劣。
对比研究可以从其他经验中汲取借鉴之处,为本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提供参考。
三、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社会保障调查与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隐私:社会保障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需要得到保护。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失业、 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明显提高。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感谢观看
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在城市,社会保障体 系相对完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大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保障项目不全、保障水平 低等。具体而言,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新农合、新农保和农村低保等, 但仍缺乏全面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其次,我们还需要宋朝社会保障体系与其他历史时期、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 体系之间的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朝社会保障体系的独特 性和历史价值,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经验,为现代社 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启示。
最后,我们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虽 然宋朝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之处。例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社会救济对 象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和帮助。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地如何提高社会保障体 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生活福利。
参考内容三
浏览次数: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10年来,党和国家为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颁布实施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覆盖人群迅速扩大,社会保 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宋朝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未来 的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宋朝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实践。 这包括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和措施在 城市和农村的实施情况。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朝社会保障体 系的整体面貌和城乡差异的具体情况。
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趋势和内容分析

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趋势和内容分析一、引言21 世纪以来,社会保障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学术界,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内学界、实务界就此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专著、期刊文献。
“从目前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研究的总结、回顾来看,基本上还是从社会保障特定主题领域出发,基于少量文献的定性评述为主”[1],定量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词频分析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内容热点和趋势,希望对社会保障研究工作者相关工作的进行有所裨益。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文以《社会保障研究》2005年至2012年的所有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并以所有文献题目、关键词和摘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关键词、高频词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从侧面上反映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趋势和特点。
三、研究过程及主要结论(一)《社会保障研究》期刊发文量通过对CNKI知网期刊――《社会保障研究》的搜索,按年份选择,得到期刊2005年至2012年的文献发布数量(在知网搜索的最早年份即为2005年),并剔除掉少许征稿启事、会议通知等文章,绘出了结果统计图。
图1 《社会保障研究》期刊发文量 2005-2012从图1可以看出,该期刊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发文数量并不多,从2009年开始有了显著的增长,说明我国社会保障研究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二)“国内研究”与“国外及中外比较研究”对比通过浏览《社会保障研究》每年的文献题目,笔者发现期刊中对国内社会保障的研究和对国外及中外比较的研究随着年份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将该期刊每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数量和国外及中外比较研究的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得出下图。
图2 国内研究和国外及中外比较研究相应文献数量(注:剔除了少量对港澳台地区的研究)从图2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7年,该期刊中国外社会保障研究及中外比较研究的文献数量多于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数量,并且在2005年和2006年中,研究国内社会保障的文献数量大大少于对国外及中外比较的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Introduction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成为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究其共性与差异,为我国优化社保体系提供参考。
Chapter 1: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抗议保险。
这五种保险均由雇主、工人和政府按比例缴纳,因此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十分稳定。
德国社保体系的优点在于,它同样为所有的工人提供了相同的保障,减少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德国的社保体系还包括了灵活的就业政策,允许被遣散的工人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失业保险。
这有利于减轻失业工人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Chapter 2: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更为复杂。
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除了这些联邦和州政府的社保计划之外,美国政府还有一些针对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计划。
这些计划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联邦预算和州政府。
美国社保体系的优点在于,其市场化特点使得运营效率非常高。
但美国社保体系的缺点在于,由于政治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压力,政府并未全面覆盖所有美国公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
Chapter 3: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与德国类似,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抗议保险。
不同的是,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 sup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另外,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允许了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家庭主妇被纳入社保范围,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权利。
日本政府还推出了多项社会福利政策,如家政服务计划、生育福利计划和长寿社会计划。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平等和稳定,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Chapter 4: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和日本是两个经济发达、文化深厚的亚洲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尽管两国面临着类似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但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开展中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发展历程、政策框架、制度设计、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异同点,明确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劣和互补性,并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两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期为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中国和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其发展概况;(2)比较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政策框架;(3)对比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设计和经济效果;(4)分析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首先通过收集和整理中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政策框架;其次,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了解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经济效益;最后,通过对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找出两国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技术路线: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
4. 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从宏观层面上全面比较中国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具体阐述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政策框架,深入分析其制度设计和经济效果,找出两国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可以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和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社会保障优秀的调查报告

社会保障优秀的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调查结果概述•分层分析和比较•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建议•调查局限性及改进方向•参考文献和附录目录01调查背景和目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状况社会背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政策背景国家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支持和指导调查背景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探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参考调查目的研究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哪些问题?02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1调查方法23通过发放问卷收集信息,确保调查对象准确理解问题并做出回答。
问卷调查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更详细、具体的信息。
访谈法调查人员直接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环境,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实地观察从相关社会保障部门收集官方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政府部门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获取他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社会组织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研究资源和数据成果。
研究机构数据来源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群体的特征和状况。
代表性样本随机抽样特殊群体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避免选择偏见和误差。
针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
03样本选择020103调查结果概述为深入了解社会保障问题,制定更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查背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高社会保障质量和效率。
调查目的调查结果总览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调查发现,虽然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但覆盖面不够广泛,还有很多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合理的社会保障权益。
调查关键发现图表展示通过图表清晰展示了社会保障政策覆盖人数、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等数据。
对四种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对四种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社会保障模式比较1.概述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对其公民提供的福利保障体系。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差异,本文将对四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2.社会保障模式一:撒拉逊模式2.1.撒拉逊模式概述2.2.撒拉逊模式的特点2.3.撒拉逊模式的社会保障机构和责任2.4.撒拉逊模式的融资方式2.5.撒拉逊模式的优缺点3.社会保障模式二:大陆模式3.1.大陆模式概述3.2.大陆模式的特点3.3.大陆模式的社会保障机构和责任3.4.大陆模式的融资方式3.5.大陆模式的优缺点4.社会保障模式三:波斯模式4.1.波斯模式概述4.2.波斯模式的特点4.3.波斯模式的社会保障机构和责任4.4.波斯模式的融资方式4.5.波斯模式的优缺点5.社会保障模式四:北欧模式5.1.北欧模式概述5.2.北欧模式的特点5.3.北欧模式的社会保障机构和责任5.4.北欧模式的融资方式5.5.北欧模式的优缺点6.比较分析6.1.四种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点6.2.四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优缺点对比6.3.对于不同国家选择合适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建议附件:本文档附带的相关材料包括统计数据、研究报告等,具体内容请查阅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社会保障:国家对公民提供的福利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2.撒拉逊模式: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个人责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模式。
3.大陆模式:一种以为主导,社会团体参与的社会保障模式。
4.波斯模式: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模式。
5.北欧模式:一种以高福利政策和强制性公民保险为特点的社会保障模式。
大庆市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程度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大庆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比较

从 6.万人 增长 到 10 万 人 , 0 8 4. 4 增长 了 2 多 , 倍 第一 个十 年增 长 了 3 万人 , 二个 十年增 长 了 4 万人 , 5 第 6 第三个 十 年减少 了 3 万人 , 四个 十年又 减少 了 2 第 万人 , 最后 8 年
市总人 口 8.万人增 加到 27 万人 ,增长 了 3 从 5 8 7. 2 倍多 ; 1 6 — 9 0年 增长 了 4 90 17 5万 人 ;9 0 1 8 17 — 9 0年增 长 了 6 8万
第一 个 十年 增长 了 9 多人 ,第二 个 十年增 长 了 2 万 万 2 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 在一定 人, 第三个十年增长了 3 万人 , 四个十年增长了2 万 1 第 6 的意 义上说就是要 繁荣 发展农 村文 化 、大力办 好农村 教 人 , 最后 8年增 长 了 2 O万人 ; 村 16 年 到 20 农 90 0 8年人 口 育事业 、 促进农 村医疗卫 生事业 发 展 、 健全农 村社 会保 障 体系 。这就 要求我们 必须切 实 了解 和把握 城乡社会 保 障
第21年第5 00 期 ( 第 30期 ) 总 5
商 业 经 济
S HANG E JNG I Y I J
No5, 01 . 2 0 Toa .5 tl 3 0 No
【 编号】 10—o32l) —040 文章 09 64(O O 01—3 O 5
大庆市社会保 障城 乡 差异程 度对 比分析 研究
况。20 年《 09 大庆市统计年鉴》 也集中地反映了大庆市国
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全貌 。 () _ 大庆市从 16 一 9 0年至 2 0 0 8年城 乡人 I 的变 化 Z l 据资 料显示 , 大庆 市现 有总 人 口 27 万人 , 中城 7. 2 其 镇 16 万人 , 村 10 万人 ,男性 19 万人 ,女性 3. 8 农 4. 4 3. 7
比较研究法有案例精选

比较研究法有案例精选在研究领域中,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得出结论。
本文将通过精选案例,对比较研究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引言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也被称为对比研究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不同的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因素等,从而获取关于问题、现象或事件的更深入的了解。
比较研究法广泛用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比较研究法的特点1. 比较研究法注重异同比较:比较研究法的核心是对研究对象的异同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不同对象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2. 比较研究法具有广泛适用性:比较研究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研究对象,可以用于国际比较、跨国比较,也可以用于地区内的比较研究。
这使得比较研究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3. 比较研究法强调统计和定量分析:比较研究法通常基于大量的数据和样本,强调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客观地了解研究对象、问题或现象。
三、比较研究法的案例精选1. 比较教育制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编排等方面的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教育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从中获取启示,提出改进意见。
2. 比较企业管理模式: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沟通等方面的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优化企业的管理体系。
3. 比较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4. 比较市场经济模式: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在市场竞争、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差异。
中日社会保障比较分析

中日社会保障比较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在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差异、优劣进行详细分析,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制度差异的具体影响。
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总结比较分析结果,提出启示和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差异,为未来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日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差异、优劣、案例分析、发展趋势、总结、启示、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社会保障制度是两国关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体系,旨在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服务。
中日两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着诸多差异,比如在制度设计、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既受到各国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反映了各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取向和重点关注领域。
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政策选择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借鉴和学习对方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自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优劣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中日社会保障制度是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探讨其优劣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为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两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推动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进步,提升国民福祉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旧农保”与“新农保”方案对比研究

路径为探索试点、 稳步发展、 整顿规范。我们把这个阶段的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险。 外来劳务人员, 原则上在其户口 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 资金筹集: 基金筹集以 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 家政策扶持三方相结合的原则。在三者关系中, 以个人为 主, 个人缴纳部分要占一定比 一般不得低于保险费的 例,
职业, 0 为2 周岁至 6 周岁。 0 设计上比“ 旧农保” 有较大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深入细 缴纳保险年龄不分性别、
陶纪坤
( 西财经 大学 江 财税 与公共管 理学 院 , 江西 南昌 30 1 ) 30 3
[ 摘要 】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是 当前及今后我 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的重要任 务。作者认为 ,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 险制度既要充分利 用过去 实施“ 旧农保” 所积 累的成 熟经验 , 又要在过去“ 旧农保 ” 的基础上 进行制度创新 。“ 农保” 新
其他对象。具体办法由地方政府制定。
结合模式。此模式由两部分构成 , 一是基础养老金, 由政府
确保老年农民基本生活, 同时根 《 基本方案》 规定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月缴费标准设 2 提供的非缴费性补贴构成,
元 、元 、 元、 元 、 4 6 8 1 0元、2 、 1元 l 4元、6 、 l元 1 8元、0 2 元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 旧农保” 。从 20 年开始, 04 一些地
基本模式: 旧农保在制度模式上实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
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基于下沙区以及开化县的调查报告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杭州310018摘要基于调查问卷,考虑到我们的调查群体并不符合社保受益人的年龄群体,然后能够对社保有一定了解的认读还是达到了66%,可见中国社保内容的普及程度已经有了相当的程度,并且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制;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这不得不说是当今中国社保模式建设的巨大成就;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保的普及;建设;成就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个层面与多个领域的资源,通过收入再分配,使得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由于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基本生活能够不受影响;在做到这些基础的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逐步调整结构、完善体系,从而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提升国民生活的质量,加快我国全面小康的建设;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生态的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个人安全需求的普及以及增长,社会保障这个词不断频繁的出现并且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作为一项衡量国家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存在了;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策的运行,事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那么关于这样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决定从小地方开始,从身边展开,从家乡、以及我们大学生活的地方调查起;因此我们选择的地域非常明确,即杭州下沙区以及衢州开化县地区的人民群众们;我们对此进行了网络访问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当地的一些政策情况,同时我们利用网络这个高效的工具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传播,我们还走访了我们一位小组成员妈妈的公司,了解他们公司的关于社保的一些情况,获得了一些资料;本文就下沙以及开化两个区域部分群众以及相关机构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中国社保模式改革的效果,探索中国社保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社保,从政府来讲,也是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配合政策普及以及落实;一、中国社保模式建设状况事实上,我国目前关于社保的理论研究呈现多样化的情况,夸张点来说可以说是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在我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方面较为权威的专家郑功成教授认为:现阶段应以家庭保障为基础,构筑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家庭保障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保障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代社会保障模式必须认真考虑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问题;而李建立、杨宜勇等则主张我国应以德国模式为基础,博采众长,和我国特色经济社会体系相结合;而蒲晓红主任认为:应开征社会保障税,这不仅能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并且还能推动税制改革;而陈萌则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村环境下的政府责任存在越位和缺位的状况,使其建设进度严重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可以得出这样一点,中国是一个有自己独有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我们得社会保障模式也应道是如此,所以出现这样有众多观点情况是正常的;因此本小组成员对当今中社保体系中的一些政策与福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根据我们搜索到的对于社保内容的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观点做出以下分析:(一)社会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中,最受到群众谈论以及关心的就是社会保险;大家口中常说的五险一金其中的五险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就是社会保险;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是失业是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乍一看有这样的机制感觉已经面面俱到,其实不然;1.尚未成熟的医疗保险医疗事业可以说是每个国家都必须并且非常注重的项目,在我国也不例外;医疗保险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关注最多同时也是涉及最广的保险项目,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医疗卫生安全水平也是一项判断公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指标;就我们调查的地区来说,杭州以及开化的医疗报销政策尚且是一种典型的分离政策;其内容根据保险对象可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生长在农村的笔者也是对此深有感触,也确实曾受过医疗保险的惠利入了农村医保后,凡是去医院都有相对较大的百分比可以报销;就实际的运行情况来说,中国医疗保险建设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了,从混乱的医疗体系到“十三五”明确的医改计划,从没有保险机构到已经审理明确可以申办相关内容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管理局;就这些个项目上,中国目前的医保建设确实有所成就;但是由于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及经济能力,相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差距;总之,中国现在的医疗保险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头是可以确定的;2.经受质疑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可以说是仅次于医疗保险的受关注程度较重的保险项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不可被阻挡,高龄、退休、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数目不断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在我国,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和基本养老金;早些年因为养老金目标群体的局限性,养老金经常会被质疑,到底上交的钱有没有用处,这些事情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笔者对此也是非常了解,家中爷爷奶奶尚还在世,亲戚朋友也多老年人群,起初是大多数的人都不认同,认为风险大,一些眼光长远的朋友则是选择了投保,结果也算是因此小赚了一笔因为初期政府政策也在试验阶段,不够完善,所以第一批上交的群体往往有更好的福利;时至今日,养老保险已经深入各位老年人的心,笔者爷爷奶奶也已经能够享受到实质性的养老金补助了这又不得不说,这又是一大成就;3.亡羊补牢的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相对来说,受关注程度不是那么高,但对于劳动者来说,它确实是真正的与自身相关的保险项目;“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以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获得帮助的一种制度;”由于笔者所在的小组均为大学生,对此了解不够深刻,因此我们有幸来到了开化县凌云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收集了一些资料“关于一次工伤事故所需要的材料”;经过了解我们发现,事实上,工伤保险由于它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在劳动者受到足够影响劳动能力的伤残时才会生效,在这样的基础上工伤保险给予的帮助同劳动者受到的实际损失来看,并不能达到真正额保障效果,只能算是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好;在笔者来看,比起事后的补偿,现代的公司应当更加注重于预防,尤其是建筑、机械操作等存在较大危险的,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制度;4.仍欠考虑的生育保险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曾有过计划生育的政策,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开放了二胎政策,因此生育保险在政策上有相当的背景,也是非常必要的的,同时也是在近期比较受到关注的保险;“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妇女补偿生育期间的损失,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笔者的姑姑正好于不久前喜得贵子,所以也从他那边了解了一些关于生育保险的资料:顺产98天,剖腹产113天之后,拿着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以及在医院里的开销的单子去社保中心办理,差不多可以报销总开支的80%-90%一般大部分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护理等都能报销;并且还存在如若自己上交保险金,是不会享受生育保险这样的问题;这不得不说城乡的巨大差异;在当今实际存在的,确实有存在利用生育保险和孕期津贴投机取巧地谋取利益的实例,这也体现出生育保险的制度尚且存在问题,本组成员也暂时无法有更好的观点;5.可有可无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在调查过程当中,确实是最少被提到的项目,实际上可以说也是很难实现的项目;本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想要领取到失业金的要求有两个要点:“一是劳动者必须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二是外地户口无法在当地公司领取失业保险金;”这两点条件看似简单,实则可以说是比较苛刻的,而且其领取流程相较来说复杂冗长,这导致了相比起去申请领取失业金,还不如赶紧换新的工作来的更快;其实古语就有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换用现在的话来说,以工代赈可能更加稳妥,眼光也更加长远,给予其实际的工作岗位永远比任何对失业者的其他补助都要好,也更加的有效;但这会面临新一项问题,如何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在此我们无法多做讨论; (二)社会救济社会救济在中国算是一项比较古老的项目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的赈济,主要针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中国幅员辽阔,历朝历代天灾无数,在这些灾难中就一直存在赈灾的行动,就像现在一些古装剧中播放的差不多,由朝廷拨款拨粮;这样的项目,从国家组织到现在的个人自发,无不体现的人道主义的色彩;社会救济还包括了对孤儿,残疾人,孤寡老人,还有现在学校里存在的家庭困难生,特困生等的都是这一方面的;因此这个项目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特别常见,却在各个方面都有发挥着作用;正是礼记·礼运的大同篇大道之行也中所说的一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然如是说还为时尚早,但这应该是最终的方向;(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与其他的几个项目的重合度较高,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帮助,但是社会福利由于群体广泛,远不如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这两项实行的具体有效,有时候因为这些额外的一些开支导致了社会各方面的财政负担,甚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这是一项再被逐渐分化的项目,可能以后就没有社会福利,被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瓜分了,当然这只是笔者一些猜测;(四)优抚安置优抚安置是对从事特殊工作者,例如军人之类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军人疗养院、光荣院等内容,作为国家力量的保障,军人受到如此的待遇的确是理所应当;但是这样项目与普通人的交集不大,虽然有所零星的从一些参军回来的同学朋友口中有所耳闻,但是设计军费等一些内容,所以暂时无法评价;(五)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相对来说由社会上的团体和成员参与以及控制的较多,其中包括了各种互助基金,国内外捐赠,慈善事业,义演义赛义卖等;经常可以从某媒体上看到某明星或者某基金会等等的自发性的个人或者组织进行一些慈善活动;当然正是由于这种自发性,所以其中混杂了相当多的投机主义分子,所以社会互助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算不上有多好,曾一度被曝光的郭美美,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名声并不是特别好,笔者曾看到某些都市生活的小说中一度将其写成黑十字会;由此可见,社会互助尚缺乏监管,国家政府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监管,能够做出正确引导;二、中国社保模式的缺失一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是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这是一个十分显而易见的问题,我小组成员在探讨各自家乡的社保问题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城乡社保水平差异问题;以杭州这边来说,虽然余杭区那边的农村建立了相应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且针对失地农民从原来的失土保险增加了现在的养老保险,但是经过我们的对比,农村所享受到的保险项目远远少于城镇,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和土地保障;并且,按照农村远没有城市发达的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来讲,如果没有相关的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只会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背道而驰;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保事业确实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城乡保障差距也越来越突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保这块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就拿我们现在普遍都较为关注的养老保险来说,就可以明显的存在差距;“从1989~2009年,全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和受保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农村地区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和城市相比城乡养老保险的差距还有进一步的扩大趋势;”近几年略微有些缓和;我国社保制度多样前文已有介绍不再重复,对于城市来说,各个社保项目已经普遍建立并完善,而农村地区社保只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几项,其它也虽然也在不断完善,但与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就目前来讲,仍然落后于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的城乡差距越来越矛盾化,差距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城乡一体化进程还是需要加速进行;(二)社保系统工作效率以及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以杭州市为例,现在电子政务基本普及,社会保障的一些项目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但是政府各部门缺乏有效配合;分税制将财权和事权进行了分离,降低了组织落实;政府自身的多等级化,官僚机构的程序化,也使得信息和决策等不能得到迅速的传达和解决;社保资金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每年剩余资金太多,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然后事实上在某些地区某些情况下,一些大病医疗保险金大约在15万-35万左右,很多情况下这些金额并不能解决问题,虽然在小病小医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但在真正危机要紧的场合却无法力挽狂澜,这是一种资金问题所造成的执行力虚弱的现象;在工伤保险上,以开化县凌云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申请工伤认定所需材料大概需要:工伤认定申请表,事故过程报告,劳动关系证明,所在公司营业执照,如若机动车引起则需要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如若是建筑工人则还需要工资发放表、考勤表等;需要准备的时间确实不短,大多数情况需要跑很多部门才能完成申请;这不得不说是保障系统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更为复杂的是失业保险具体上文也有一定介绍,不赘述同时根据我们在网络上的查询,群众对失业保险更多的印象就是领取耗时长,在政府工作单位的流程多,偶尔还会有踢皮球,怠忽职守的现象,这依然是一种资金利用率极其低下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也即社保系统工作效率的情况;(三)某些地区人们对如何利用社保观念还存在缺失由于受到20世纪70年代农保政策的失误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等的影响,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这一制度存在质疑,并且由于大多数农民为自雇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参与社保又要上交大量金钱相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导致参与社会保障的保积极性不高;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文化价值、生活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年轻一代又出现了一部分啃老族,传统的敬老、养老观念有所淡化;社保观念的缺失使得他们面对养老问题更加困难;那么结合我们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并整理后得出:第三个问题中详见附页,我们提到了答卷者对以下集中社会保障模式的看法,并询问了他们对其中哪几种有所体验,出于调差面向群体年龄的考虑,我们加上了“详细了解也可”这一条注释,结果是以五险一金和志愿者服务作为最高票,其中“五险一金”是整个社会保险项目的概括,在社会上这一名词几乎已经路人皆知,可以说如今只要是找工作单位、事业单位,就需要找公司交五险一金;而志愿者服务则是社会互助的一种项目内容,这也与我国传统美德息息相关,默默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群众也自发性地支持着这种行为,至今也有无数人投身于支教、建设服务;同时也是我们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再说最少票的工赈,施粮,抚恤金等类,或许是在现在和平发展的当代世界主题下,大部分人并没有经历过那些天灾人祸,然而这并不能就此否认这些项目的重要性,正是它,真正帮助到了那些受到苦难折磨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保持心中的那份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人在“中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建立存在哪些问题”这一问中,都没有选择“群众配合问题”,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社会保障这一系列的政策的实行,都是惠及自身的;但是任然存在某几个人可能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说明在这个方面确实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事实上,以上的调查,均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对如何利用社保的观念的缺失,国家投入众多人力物力来建设社保制度,那么“为便民而民不用”这样的情况就是最大的浪费; (四)社保信息安全问题社保系统中存在诸多信息,包括居民身份证、社保、薪酬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暴露,造成的危害不仅是个人隐私问题,还存在被犯罪分子利用,例如复制身份证、盗用信息办理信用卡、盗刷信用卡等等;在2016年11月16日曝出了这样一个报道:“数千万社保用户信息或遭泄露超30省市曝管理漏洞社保系统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悉,目前重庆、上海、山西、沈阳、贵州、河南等省市卫生和社保系统出现大量高危漏洞,数千万用户的社保信息可能因此被泄露;数据显示,超30省市曝管理漏洞;例如,沧州市社保局某系统存在漏洞,270万医疗、养老、社保参保人员敏感信息疑遭泄露;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社保系统漏洞可能泄露全省至少213万农村参与社保人员的信息,黑客可利用漏洞随意修改社保待遇,停发社保金;浙江省永康市社保网上办事大厅存在漏洞,上万单位企业信息或遭泄露,其中包括上百万员工社保信息;江苏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系统出现漏洞,可能导致江苏省2510个单位10万公务员的姓名、身份证、社保信息遭泄漏;本次社保用户信息泄露的总体情况”总体来看,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超过30个,仅社保类信息安全漏洞统计就达到5279.4万条,涉及人员数量达数千万,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多达5000万条的身份信息如若被不法分子盗取,那造成的后果的可怕程度恐怕无法用语言形容了吧;三、创立独特的中国模式在我们的问卷中,我们也曾问道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国社保走到了哪一步”,多数人认为只是建立了初步的体系,仍需要探索,不得不说这个选项是应当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当前的中国依然没有可以称得上是完善的社保模式,而是取“百家之长”的混合制度;当然,这是受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国外学者从文化视角对社保制度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丰收的成功,而国内学者还处在起步与探索的阶段;经过本小组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一)加强社会保障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检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社保的理论研究中,社保文化是一个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地方,虽然经过这么多年也累积了许多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例如,社保文化的内涵社保文化内容社保文化功能等等;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前文本小组的对调查结果分析时也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不得不说是非常好用的;那么我觉得应该研究的有:1.对于处于相似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进行比较;如中日韩三国,也可是英美等;2.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美、英、日、法等;3.则是前文也有所涉猎的城乡问题,这里还可以扩展到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等;(三)微观层面上细化社会保障文化当前社会社保文化大多采用宏观视角,而细化研究则是可分为:1.社会保险具体几项前文有提及文化的研究;2.社会救济文化的研究;3.社会福利文化的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保制度顶层设计的大背景下,中国目前的模式还是颇具中国色彩的,在部分项目上展现出福利性这一特点,同时又兼有强制储蓄和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有体现;中国制度多样,变化繁多,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借鉴他国的优秀部分,最后完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模式,现在来看还任重道远;很多国内外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实践具有普适性,能完全独立于文化或其他主观背景, 随着各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相互借鉴、学习,最终社会保障制度会统一于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最优模式’”;笔者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作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我们相信中国一定存在并且能找到一种属于适合我国的具有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四、总结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学到许多,也对社会保障这一词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作出如下总结:社会保障彰显的是人道主义的精神,突出以人为本,它是每个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它改良了产业结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又帮助国民拜托了生存危机,满足国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它仍需要努力;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需求以及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它正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就其本身来说,它是渐进式的,这几乎有别于任何国家社保制度的改革;他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立法先行,他从1986年来,从自发改革到自觉改革,从单向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渐进过程;其中一方面要追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自身以及与各个项目的协调,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公共财产政策、人口政策等的相关协调,同时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社保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在制度发展过程中就要确立并。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徽标一个重要标志,它对缓解社会摩擦,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改革方案重大的发展,但在实际试运行中前述还存在不少问题,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但阿吕迪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对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失土农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落实,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方向。
为此,通过纵观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经验,就建立组建和完善我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探索研究。
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综述(一)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世界从当前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状况来看,已经已经形成了澳美模式、瑞典模式、德日传统模式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的社会保障模式都是以生产力的高水平和高度操作方式市场化为基础。
在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也就是社会福利制度,其主要功能是从经济发展和的角度,对社会公民的生活提供一种安全性的,以缓和社会矛盾。
它是西方政府非常积极推行凯恩斯主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奉行放任的国策。
从发展历程看,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是其产业结构、价值观念结构和政治结构变化、发展的产物,受本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制约,内容基本相同,一般包括社会保险、三社会法律援助和社会抚恤三大领域,但在保障制度的起点、理论依据、保障范围、具体投资项目设立和资金筹集与管理上却各有具体情况自己的特征。
总体上说,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分为类型:一是自由保险型,又称“自由式”。
以美国为代表。
基本特点:一是项目多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不及“公民供给型”高。
如在美国投保者每日领取的养老金只相当于工资的50%。
二是私人保险业并有起带头作用,国家则处于次要地位,保险债券基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交纳,国家主要负责社会救济和公共补贴。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工伤保险等。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区别和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它们的差异以及原因。
一、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按年龄划分的,参加工作的人必须每个月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保险费。
当他们年满60岁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按工龄划分的,参加工作的人必须在工作期间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
当他们达到规定的工龄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比较早期引入的,当时的国情需要一种可以快速支付的制度,因此选择了按年龄划分的方式。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是在工业化发展以后逐渐建立的,当时的情况需要一种可以根据工作时间来计算的方式。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
这两种医疗保险都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保险费,但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要更好一些。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通常是由政府全额或者部分支付的,无需个人缴纳费用。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的,当雇员被解雇时,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一段时间。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通常是由政府全额或者部分支付的,无需个人缴纳费用。
结论。
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 2014 至 2015 学年度第 1 学期)课程名称:_____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评阅日期:年月日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摘要:文章以美国和瑞典为例探讨两种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视角对两种制度选择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美国和瑞典分别是投保资助型和全民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代表性国家。
投保资助型贯彻“选择性”原则,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全民福利型贯彻“普遍性”原则,所有公民无论是否就业,都有权获得基本社会保障。
比较研究两国的保障制度特点及原因分析,更有利于深刻认识两种社会保障制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一、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特点分析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典型地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主张,它以有效率为国家福利的目标。
自罗斯福以后,各届政府建立了医疗健康保险、教育保障、住宅保障等。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公共帮助和社会服务三大部分[1](P164)。
其基本特点有:(1)社会保障项目和失业保险项目采用基金化的运作方式:政府征收“工资税”构成两个专门的保险基金,保险开支完全由基金负担,政府不再直接投入资金。
而在欧洲国家的同类项目中,公共开支一般要占资金来源的三成左右。
(2)没有像瑞典那样面向全民的“国民医疗保健制度”,政府只负责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保险,其他公民的医疗保健由商业保险来实施,老年人的医疗保险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直接公共开支最多的部分。
(3)没有瑞典那样面向全体公民的社会福利制度,美国的“社会福利”相当于瑞典的“社会救济”,瑞典以“居住权”或“公民权”为条件的“社会福利”在美国是没有的。
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通用四篇

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通用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通用四篇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篇1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只有循序从土地剥离出来,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社会保障研究:统筹城乡养老保障的理论与政策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实行了城乡居 民养老补贴制度 。目前, 初步建立 了以城乡老年居 民社会养老补贴
为兜底 ( 非缴费型福利 ) ,以养老保 险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养老
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退休养老制度为主体 ,以被征地农 民基本生活 保障制度为辅助 的基本养老保 障制度体系框架 。 江苏省没有 出台专 门针对农 民工的养老保险 ( 或综合保险 ) 办法 , 但个别地 区出台了一些 “ 土政策 ” 。如连云港 市实行 了本地 的农 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吴江
一
是待遇标准不一。高的,达到 2 0元 ,低 的只有 3 。 0 0元
二是享受条件有别 。有 的无条件享受 ,到龄 即可 ,有 的则有条件 限制 ,如苏
州市区规定必须在 2 0 年户籍制度改革前取得户籍满 2 年的才能享受 , 03 O 而苏州
辖下常熟市则规定只要户籍在本地农村即可 ,也有的市按年龄对 7 O岁以上与 以
,
究 有 利 于 集 中力 量
,
,
深 入 剖析 统筹 城 乡 养 老 保障 方 面 的 问题
,
。
而 充分
、
系统 总
结 分 析 江 苏 省 统 筹 城 乡 养 老 保 障 工 作 的成 效 重 点研 究 江 苏 省城 乡养 老 保 障 制度
及 运 行现 状
,
并 进 行 对 比研 究 从 而 总 结统 筹城 乡养老 保障 的有 益 做 法 和 成 功 经
( )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 2
江苏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执行 国家和省有 关规定 。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
,
。
且 该 省 内部 也 有 经 济 相 对 欠 发 达 的北 部 和 经 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名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研究学生姓名学号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年级专业经济学专业指导教师填写时间目录前言 (2)一、城乡居民参保率的对比 (3)(一)我国近年参保人数现状 (3)(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对比 (3)二、城乡社会保障模式的对比 (4)(一)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模式 (4)(二)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 (5)三、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对比 (6)(一)我国近年社会保障水平 (6)(二)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对比 (7)四、城乡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对比 (8)(一)何为社会保障管理 (8)(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现状 (8)(三)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对比 (8)结论和启示 (9)参考文献 (10)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研究摘要: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它反应了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就我国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导致了我国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特征。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导致农村居民基本保障权益受损,遭受社会不公正待遇,同时产生了一些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基本数据和特征的对比研究,从结论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城乡社会保障对比研究前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稳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变迁与发展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呈现不同的特点与运行方式。
特别是近年来,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经济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无论是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还是处在积极探索和试验的国家,都成为了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前,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政府对城镇和农村居民采取了不同的户籍制度,政府用行政手段将城乡分开来治理,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结果形成了一套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城乡二元体制。
这套体制直接造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差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包含“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此后,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建议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成学界的热点话题。
教授罗时璇就总结了学界比较普遍的三种观点,“个别学者持完全否定意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必要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宜早不宜迟”①。
可见,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明确指出要推进城乡体制综合改革,从体制上逐步拆除城乡之间流动的各种障碍,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当前我国总体上己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我国都非常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力求建立统一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就实际而言,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由于经济水平、地域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可能达到完全统一的水平,因此,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差距在将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李迎放教授认为要做到城乡社会保障的完全统一,既不必要、也不可能。
他提议构建城乡“整合模式”或“有差别的统一模式”。
他说:“整合”意味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定意义、一定形式、一定程度的统一,以体现城乡人口平等的国民待遇。
但这种“统一”是建立在承认城乡之间有一定差别的基础上的,即基于不同人群的职业特点、收入水平、人群属性,在制度形式、保障内容、保障水平上体现出不同的保障策略②。
下面将就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某些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一、城乡居民参保率的对比(一)我国近年参保人数现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位列首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具体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温家宝总理就指出:“从今年开始,我们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今年力争覆盖面达到10%。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窄。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2009年底我国总人口数为13347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5707万人,参保率仅为19.26%左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3376万人,参保率仅为10.02%;其他各险种的参保率也很低。
农村社会保障的参保率更低于这一全国平均水平,许多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等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
因此,尽快地扩大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各险种的参保率,是发展社会保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出台,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近五年各种保险参保人数每年呈明显递增趋势。
从制度全覆盖的角度来看,经过长期努力,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各地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大幅度弥补了原有的制度空白,但与全覆盖的要求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未能做到“应保尽保。
”博士刘畅就指出了四种参保率低的人群,“一是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二是建筑、商贸类企业职工;三是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四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中的外地农民工。
”下面将以养老保险为例,对比研究城镇与农村居民的参保率。
③图1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单位:万人(数据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对比这里的参保率数值以城镇或农村参加保险人数占城镇或农村总人口数比率计算得出。
参保率体现了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水平的高低,学者郭影范、高平、郭熙就认为扩大覆盖面积是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准则。
“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水平可以不高,但覆盖面必须要广。
”④从表(1)中可以清晰得知城镇参保率明显高于农村,近五年基本每年都保持在4到5倍左右。
城镇的参保人数从05年的17487.9万人到09年的23549.9万人,涨幅为34.7%,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上涨的水平,可知一套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在城镇较早的建立起来,并在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的参保率近两年出现明显较快的增长,由07年的7.1%到08年的7.8%,再到09年的10.2%,可以说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飞跃,这说明了近两年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的社会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积、参保人数都快速增长。
表1近五年养老保险参保率单位:万人二、城乡社会保障模式的对比(一)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模式从中国城镇社会保障的体系框架来看,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社会救助为基础。
作为社会保障的第一张安全网,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等项内容。
养老保险实行“统帐结合”的制度模式,其目标是将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与储备积累制的个人帐户相结合,既体现社会共济,又体现自我保障。
但是,由于目前资金不足,导致个人帐户“空帐运转”,动摇了养老保险的根基。
另外,我国养老保险平均工资替代率过高(目前达80%),直接影响养老保险多支柱复合体系的建立。
医疗保险是在原有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上,采用“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原则,针对城镇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所实行的制度安排。
失业保险于1999年出台,规定企事业单位职工必须参加,必须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失业可获24个月的失业保险津贴。
在社会保险之外,我国于1999年已正式出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个社会救助方案,从而基本完成了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总之,城镇社会保障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行为主体,个人是基础,单位负有缴费责任,社会承担补充和服务保障,政府规范、组织社会保障。
通过建立了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构成了法定的基本保险、企业的补充保险、互助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是“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相结合,相互补充的模式。
家庭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形成的社会生产基本单位,因其超经济性质使之能够对自身的积累和消费决策保持一定弹性,从而最为适应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农业生产。
家庭承包制使农村家庭经济成为一个基本的单位,为其保障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受工业化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家庭离异现象增多,残缺型家庭越来越多,导致农村家庭小型化趋势加强。
家庭小型化表明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功能逐步开始需要社会来承担。
进入90年代以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到议事日程。
由于家庭承包制削弱了集体经济,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网络丧失,导致农村医疗水平下降。
为此,国家开始倡导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与此同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明确在有条件的地区稳步发展、分类倡导、规范管理,根据规划,将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
另外,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开始构建,针对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保障困难者,提供最低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分担,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土地保障作为农村正规社会保障的补充而存在,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补充。
家庭承包制的土地产权残缺,形成了所谓的成员权,引发了农村土地随人口增减而出现的土地调整。
土地不断细分,使农村土地的福利功能大于生产功能。
农民承包土地可以作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退路,抵御非农产业的就业风险,因此,土地成为了农民的失业保险。
上表中可以发现,中国城镇和农村保障模式存在明显的二元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了农村居民的严重不公平待遇,保障水平低下等问题,对此,国内很多的学者指出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异。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杨华博士认为,“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具体化。
”“社会保障一体化是指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城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未来规划,寻求均衡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为每一位国民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