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如柴油桶的装卸、斧子、盘山公路等,但由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只停留在看到了但不去思考、深究的阶段,进而忽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应用它可以省力,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越省力,懂得变形斜面及斜面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斜面作用及斜面角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设计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发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科学。
三、教学重点:验证斜面省力及斜面角度影响拉力大小。
教学难点:明确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四、教学反思:《斜坡的启示》一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
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
1、贴近生活轻松引入新课: 我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位工人推着摩托车上台阶很吃力。
”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
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 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一些小组实验后竟得出书的高度不同但拉力大小一样的数据,是因为斜面搭靠书的位置变化所至,我就适时的给予引导,提示学生考虑这个极易被忽视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
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
3、巧设游戏突破教学难点: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红色),然后让学生将纸剪成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沿着直角边卷)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红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则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
我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涂成红色,这一做法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巧妙之举,因为若无红色的印迹,学生玩多少遍也很难发现这种变化,所以这一细节的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4、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教材在应用斜面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推轮椅上公交车、开瓶器、高速公路的引桥),但这三幅图片都是我们这里的学生平时很难见到的,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此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立交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应用斜面的工具,此时教师又提出台阶、楼梯属于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明白它们都属于变形斜面,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
同时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