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预习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学案(附答案)
《阿房宫赋学案(附答案)》摘要:(四)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 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一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族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焉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而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 C.夫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于多于九土之城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下列加点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5.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剽(piāo)掠不霁(jì)何虹嫔嫔媵(téng)嫱 B.缦(màn)回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uán) C.椒(jiāo)兰架梁之椽(yuán)尽态极妍(yán) D.囷囷(qūn)钩心斗角(jiǎo)直栏横槛(jiàn) 6.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荧荧,明亮的样子. B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远听,远远听见. C 而望幸焉 : 幸,封建帝王到某处. D 骊山北构而西折 : 北,向北,“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 燕赵之收藏② 秦人视之不甚惜③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④ 杳不知其所之也⑤宋何罪之有⑥人非生而知之者⑦牛何之⑧多于南亩之农夫 A ①⑦ ②⑥ ③⑧ ④⑤ B ①③⑧ ②⑥ ④⑦ ⑤ C ①⑤⑧ ②⑥ ④⑦ ③ D ①⑧ ②⑥ ③⑤ ④⑦ 8.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 悦亲戚之情话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 六王毕,四海一 C 园日涉以成趣 D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3)天气(4)像明亮的星星一样闪亮(5)可惜 5、一词多义取:(1)掠夺,夺取(2)掠夺,夺取(3)提取(4)夺取,攻下(5)通“娶”(6)着(7)采用,选取(8)拿,与“舍”相对族:(1)族灭,灭亡(2)家族(3)类(4)筋骨交错聚结处(5)众,一般的毕:(1)灭亡(2)尽力,竭力(3)结束(4)全(5)结束(6)终究幸:(1)宠爱,宠幸(2)宠爱,宠幸(3)幸亏(4)希望(5)宠幸(6)幸而,幸亏举:(1)被攻占(2)尽,完(3)举起(4)成功(5)推举(6)举行,发动(7)全,整个(8)举止流:(1)河流(2)淌(3)水流,河流(4)流放(5)淌 6、特殊句式(1)被动句(2)判断句(3)状语后置(二)课文初探: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学案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闫龙一、学习目标 1、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 2、 2、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
阿房宫赋学案附答案
《阿房宫赋》学案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翻译:六国消灭,天下统一。
蜀山秃顶,阿房矗起。
覆盖三百多里,隔断了天上的阳光。
从北面的骊山建起,折向西面的咸阳。
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回廊像腰带曲折,屋檐像鸟嘴高啄。
依随着地势环抱呼应,围绕着中心向外开拓。
曲曲的,弯弯的,好像一格格的蜂房,一圈圈的水涡,不知有几千几万个院落。
长桥像龙卧水上,可哪有风起云涌?复道像虹贯空中,怎没见雨霁斜晖?四周围高低起伏,分不清东西南北。
台前正歌声热闹,春光融融;殿后却舞袖清凉,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一。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翻译:妃嫔媵嫱,公主帝女,出了六国的宫殿,拉上辇车,来到秦国。
早上唱啊晚上弹,为供秦王的欢娱。
化妆时打开明镜,像闪闪星辰;梳头时披散秀发,像朵朵绿云;渭河泛腻,是脂水倾盆;烟雾弥漫,是椒兰香熏。
雷霆震耳,是宫车过门;隆隆地由近而远,不知向哪里停轮。
不同的身材,不同的容貌,摆出各种姿势,久立远盼,等候皇帝驾到,有的三十六年都没见到一面。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学案含答案)
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6.1阿房宫赋学案学习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
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杜牧(808-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杜牧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历任许多官职。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名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字词:【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劝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过秦论》)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怜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过秦论》)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劝学》)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选取)(《鱼我所欲也》)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土大夫之族.(类)(《师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过秦论》)族.庖月更刀(众)(《庖丁解牛》)5.焉盘盘焉.,困困焉.(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然”)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兼词,相当于“于之”)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语气词)(《师说》)且焉.置土石(哪里)(《愚公移山》)6.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使者)(《官场现形记》)7.举戍卒叫,函谷举.(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尽)(《鸿门宴》)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鸿门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陈涉世家》)众议举.宠为督(推举)(《出师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阿房宫赋》导学案(有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知识学习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积累“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2、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学法指导】1、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的《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它们在立论上既有共同特点又有独创性。
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独创性是: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作者、背景、文体见《学习指导》P78【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列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2、解释重点词语。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4.12 阿房宫赋 2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阿房宫赋学习重点1.记:夯实基础,了解作者及“赋”的相关知识。
2.读:感受文章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的特点。
3.写:运用排比手法将材料写成一个议论文片段,论证论点。
4.练:学习从文言文中筛选信息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为君之道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人主有能以民为本者,则天下归之矣。
——《吕氏春秋·爱类》4.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吕氏春秋·贵公》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6.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孔子家语》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黄宗羲《原君》8.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而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其中以诗歌的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三辅黄图》中说:“阿房宫亦曰阿房,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秦灭亡时,尚未竣工,就被项羽付之一炬。
它没有正式命名,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的人就称之为阿房宫。
阿房宫赋学案及答案Word版
课题:阿房宫赋学习任务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载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匀、庚、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课前预习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报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二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价“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写作背景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阿房宫赋》学案(一)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学案答案(一)1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 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3 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4 盘盘焉.焉:……的样子.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6 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7 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 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9 而气候..不齐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10. 辞.楼下殿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11. 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12. 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13. 为.秦宫人为:成为.14.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15. 雷霆乍.惊乍:突然.16. 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17.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18. 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19. 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阿房宫赋》学案答案(二)一、学习第三四段,解释加点的词语.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2 秦爱纷.奢纷:多,繁华.3 人亦念.其家念:顾念.4 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5 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田间.6 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帛缕:借代衣物.7 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8.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9.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爱:爱护.10.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11. 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12. 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1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四、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
《阿房宫赋》学练设计(附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学练设计(附参考答案)贵州遵义刘承德一、基础知识1.学习汉语,其基本要求就是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能读准字音是汉语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故读准字音至关重要。
日常学习中,一般生字生词我们还不易读错,因是不熟悉没见过的生字生词,我们常会查字典或请教别人。
往往自认为认识的一些字词,我们还容易读错。
究其原因,一是它们可能是多音字,多音字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读音,我们习惯了用熟知的音去读而出错。
二是它们可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声旁一般不能准确表示读音,我们习惯了读半边(声旁)去读而出错。
本课易读错的字词大致就是下列划线字词,请你给这些划线字词注上正确的汉语拼音。
(1)《阿(ē)房(páng)宫赋》(2)盘盘焉,囷(qūn)囷焉。
(3)妃嫔(pín)媵(yìng)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4)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lì),弃掷逦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
(6)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
(7)瓦缝参差(cēn cī),多于周身之帛缕。
(8)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
2.如遇不懂字词,一般可根据汉字的构成原理,分析字形,推测其意。
特别在考试中,如遇到弄不懂的字词,特别是难写难认的字词,可从其字形结构入手分析,依据形旁表意的特点来推测其意。
请解释下列划线之字词。
(1)复道行空,不霁(雨旁,与雨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此处为“雨过天晴”之意)何虹?(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车旁,与车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此处为“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即辇车”之意)来于秦。
(3)鼎铛(钅旁,与金属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此处为“铁锅”之意)玉石,金块珠砾(石旁,与石头有关,再联系语境,推测此处为“石子”之意),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6-1《阿房宫赋》(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东平明湖中学高一语文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体“赋”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并归类总结。
3.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预习内容】一、作者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 晚年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的诗豪迈气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别于杜甫, 世称“小杜”,又因他与李商隐齐名,称为“小李杜”。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曾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古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三、文体知识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始于战国赵荀卿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
至唐代已散文化,称“文赋”“散赋”。
其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四、明确字音水涡(wō)矗立(chù)锱铢(zhū)鼎铛玉石(dǐng chēng)辇车(niǎn)雷霆(tíng)剽掠(piāo)妃嫔媵嫱(yìng)椽(chuán)磷磷( lín) 槛(jiàn)逦迤( lǐ yí)呕哑(yā)戍卒(shù)帛缕(bó lǚ)廊腰缦回(màn)一、基础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词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实用《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
【自主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自主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赋体文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相关知识链接】1.文体简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2.知人论世: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阿房宫赋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牧之杜樊川小杜小李杜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抒情七绝《江南春绝句》《山行》二、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三、参见《讲义》与《细解》第二课时二、1、写作目的:杜牧借此赋讽谏唐统治者要以秦为戒,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依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各段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前两段侧重铺陈描写分别从建筑规模和宫中生活情况描写阿房宫,突出其建筑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荒淫奢靡。
后两段侧重抒情议论,以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导致亡国来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为了突出写作意图,作者在构思上采用了以宾衬主,层层逼进的写法,秦为主,六国为宾;有六国之灭,才有秦阿房之兴;而阿房之兴,已隐含秦亡之因。
六国与秦之亡,皆因不“爱其人”,结论必然是不“爱其人”者必亡。
而秦没有借鉴六国灭亡的教训,更加速它的灭亡。
这正是作者用意之所在。
构思缜密,结语警策,极具说服力。
三、1、作用(1)展现历史背景(2)提挈全篇为下文伏脉(一亡一兴,关键何在?一因一果,让人深思)(3)暗示文章主题语言:落笔不俗,字字千钧,突兀有力,先声夺人,体现了本文语言高度凝炼的特点。
呼应: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作者以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顺序介绍阿房宫。
特点及修辞参见《讲义》P190-191[品味]与[体会]3、作者主要运用了铺陈夸张的手法宫人生活,极具表现力。
通过宫女梳妆场面,尽情渲染夸张,写出了宫内生活的奢靡荒淫;又通过宫女争相献媚望幸,反映了秦统治者的荒淫与残暴。
第三课时1、杜牧改变了汉赋铺写部分只叙不刺的缺点,加进了明显的贬斥批判的语言。
如:(1)“蜀山兀,阿房出”一语讽刺了为建造阿房宫滥砍乱伐。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透视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揭露其动掠行径。
(3)反问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更是痛斥统治者不该如此残酷搜刮民脂民膏而又如此恣意浪费。
阿房宫赋教师点拨提升预习自测答案
“之”字的用法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主谓之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定语后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之间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代词 指黄金珍珠等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代词 指这件事 士大夫之族 代词 这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动词 到、往、去
学科班长总结
1、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本节课的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
作业
非常学案45—46页A层1-9 及15题 B层1-9题 C层1-5题
巩固落实:(5分钟)
明确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整理并落实巩 固。
当堂检测(5分钟)(A层除完成这两个 题外,背诵课文1、2段) 1.出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D) A.六王毕,四海一 B.辇来于秦 C.蜂房水涡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默写: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 ( 2 ) ( 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 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
展示自学成果
默写 (1)廊腰缦回,檐牙高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啄; , 。 (2) 盘盘焉,囷囷焉, , , 蜂房水涡 , 矗不知 乎几千万落。 春光融融 (3)歌台暖响, ;舞殿冷 风雨凄凄 。 袖,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逦迤、剽、举”等文言实词的意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归纳虚词“之”的意 义与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 懂得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以史为鉴,明确自己走向 成功的方式。 A层同学完成导学案之后,背诵课文3---4段,目标达成 率达到120%。 B层同学把导学案整理落实好,目标达成率达到100%。 C层同学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部分,并整理落实好,目 标达成率达到80%。 (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语文必修2学案:第4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 Word版含答案
百余里的气势,没能打破秦王朝大厦将倾的危局;满宫的珍宝美女,没能满足秦王奢侈荒淫的贪欲。
谁能忘记项羽那一把熊熊烈火,烧焦了秦,燃着了汉,警醒了唐、宋、元的历代君主。
听,有人还在低声吟哦:“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缕清风、明月和浩淼江水,传唱了千年。
亲情,使这篇散文不事雕饰却自然动人。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发黄,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激励后人。
一部《庄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他,是一颗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的月亮的树。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件谜一样的珍宝,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
关于这幅绝世珍品的下落,传说很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墓中。
我们在责怪这位自私皇帝的同时,还能感到一丝欣慰,因为尚有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等摹写的兰亭帖流传于世。
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可忘了欣赏其文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缦.回()(2)囷.囷焉()(3)不霁.何虹() (4)妃嫔.()(5)媵嫱..() (6)摽.掠()(7)辘.辘() (8)尽态极妍.()(9)鼎铛.玉石() (10)逦迤..()(11)锱.铢() (12)架梁之椽.()(13)呕.哑() (14)横槛.()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蜀山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川溶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缦立..远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弃掷逦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日益骄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几世几年,摽.掠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阿房宫赋》预习学案学生版
《阿房宫赋》预习学案学生版第一部分梳理字词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缦回不霁何虹焚椒兰妃嫔媵嫱辘辘剽掠杳不知尽态极妍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鬟囷囷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蜀山兀,阿房出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盘盘焉,囷囷焉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6、杳不知其所之也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8、而气候不齐9、绿云扰扰,梳晓鬟也10、奈何取之尽锱铢11、使六国各爱其人三、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的型别和意义。
(一)六王毕,四海一(二)1、未云何龙2、不霁何虹3、朝歌夜弦4、金块珠砾5、可怜焦土6、族秦者秦也(三)1、北构而西折2、廊腰缦回3、檐牙高啄4、蜂房水涡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舞殿冷袖,风雨凄凄7、辇来于秦8、鼎铛玉石9、雷霆乍惊,宫车过也10、**之心,日益骄固(四)1、凹凸冥迷,不知西东2、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五)1、燕赵之保藏2、韩魏之经营(六)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奈何取之尽锱铢(七)1、秦人不暇自哀2、而后人哀之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四、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5、钩心斗角6、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8、韩魏之经营9、齐楚之精英10、可怜焦土五、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鼓作气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庖月更刀,折也5、使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六国各爱其人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⑤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求人可使报秦者六、虚词1、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或师焉,或不焉③且焉置土石焉用亡郑以陪邻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2、而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3、之①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燕、赵之保藏③杳不知其所之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4、其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杳不知其所之也③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⑤使六国各爱其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七、固定结构奈何取之尽锱铢八、特别文言句式(一)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
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2、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吐番、南诏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3、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
规模宏大,奢华壮观。
传说后被项羽烧毁。
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4、赋: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chī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摛文指赋的形貌。
(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2)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5、字音: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6、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六王毕隔离天日钩心斗角骊山北构而西折气候不齐辇来于秦朝歌夜弦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韩魏之经营可怜焦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族秦者秦也二、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每段大意1、第一段铺叙2、第二段铺叙3、第三段对比4、第四段总结三、学习课文,分析内容: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1)阿房宫赋建造的历史背景,。
(2),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预习学案答案
第一部分梳理字词句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兀:
..趋向3、焉.:形容词尾,表示……的样子 4、、抱.:随着,适合..山秃2、走:
5、霁.: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见不到踪影
7、每,即全部
8、齐,相同
9、
扰扰
..: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纷纷扰扰 10、锱铢
11..、.使.: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二)、名词用作动词
1、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2、不霁何虹.:.出现虹
3、朝歌.夜弦.:.歌唱;奏乐
4、金块.珠砾.:.当作石块、当作瓦砾
5、可怜焦土
..:.成为焦土
6、族.秦者秦也:灭族
(二)、名词作状语
1、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像腰一样
3、檐牙.高啄:像牙一样
4、蜂房水涡
....:像蜂房、像水涡
5、歌台暖响,春光
..融融:像春光一样
6.、.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像风雨一样
7.、.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8、鼎.铛玉.石:把宝鼎、把玉石
9、雷霆
..乍惊,宫车过也:像雷霆一样
10、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一日比一日
(三)、形容词作名词
1、高低
..冥迷,不知西东:高矮不齐的楼阁
2、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油脂
(四)、动词作名词
1、燕赵之收藏
..:.指金玉珠宝之物
2、韩魏之经营
..:.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形容词作动词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尽
2、奈何取之尽.锱铢:取尽
(六)、为动用法
1、秦人不暇自哀.:.为……感到悲哀
2、而后人哀.之:为……感到悲哀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感到悲哀;(鉴:以……为鉴,意动用法)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感到悲哀
四、古今异义
1、直走
..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3、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古义:架设今义:行走
5、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6、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7、明星
..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8、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9.、.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0..、.可怜
..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五、一词多义
1、一
①统一②数词③一旦④专一⑤一体⑥一通
2、爱
①喜爱②爱护③吝惜④喜欢
3、取
①夺取②提取③着,助词④通“娶”
4、族”
①动词,与“灭”构成同义复指关系;另有名词说,即“灭族”,家族。
②类③家族④一般的
5、使
①叫、让,使令动词②假使,连词③派遣,动词④使者,名词⑤叫、让,使令动词⑥出使
六、虚词
1、焉
①助词,……的样子②语气助词③代词,哪里④怎么⑤兼词,在那里⑥代词相当于“之”
2、而
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承接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转折⑤连词,表转折⑥代词,你
3、之
①代词,指金玉珠宝②取独③动词,往,去④取独
4、其
①代词,自己的②指宫车③代六国④代秦国⑤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⑥还是,语气副词
七、固定结构
奈何:怎么,为什么
八、特殊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二)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四)宾语前置句
(五)被动句
第二部分把握内容
一、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
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手法
7、概括第一段内容: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
(1)细写阿房宫的:(楼、台、殿、阁长桥、复道、歌台、舞殿)(2)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建筑的特点: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
二、阅读第二段
这一节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极显宫女之(众,多),宫廷生活之(奢靡荒淫)。
三、阅读第三段
用连贯的(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手法;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浪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四、阅读第四段
1、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共同原因:(不爱其民)
2、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B)①②④: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唐以后的人。
3、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
五、翻译以下句子。
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两层)通道跨跃天空,没雨过初晴,哪里来的虹?
2、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那是打开了梳妆镜。
3、辘辘车声越听越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
4、闪闪发光的钉子,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
5、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
6、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7、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课外文言文:
20、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21.
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